Workflow
自主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科创芯片50ETF(588750)连续反弹,冲击两连阳!腾讯资本开支激增91%,算力需求持续爆发!
新浪财经· 2025-05-20 14:11
芯片板块市场表现 - A股芯片板块震荡攀升,科创芯片50ETF(588750)微涨0.5%,连续3日累计净流入超1500万元 [1] - 科创芯片50ETF(588750)标的指数2025年Q1净利润增速高达70%,大幅领先于同类指数(中证全指半导体47%、国证芯片30%、中华半导体芯片48.7%)[4][7][8] - 2025Q1芯片板块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15.1%,细分板块中设备(营收+33.4%)、封测(营收+24%)领跑 [8][9] 半导体行业动态 - 小米宣布自主研发的3nm旗舰芯片玄戒O1开始大规模量产,将搭载于小米15spro手机和小米平板7ultra [3] - 中国手机厂商加速布局自研芯片,以提升性能优势并降低供应链依赖 [3] - 半导体板块周期复苏,AI应用推动新增长曲线,端侧AI创新加速带动算力需求爆发 [3][5] AI算力需求与国产化进程 - 端侧AI设备算力标准提升:AI手机需达30TOPS,AI PC需达40TOPS,驱动处理器单机价值量增长 [5] - 下一代AI设备内存容量显著增加:AI手机12-16GB,AI PC 16-32GB,存储芯片领域持续受益 [5] - 国产算力芯片需求爆发:腾讯2025Q1资本开支同比增长91%至274.8亿元,阿里计划三年投入超3800亿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 [6] - 中国移动启动7058台AI推理设备集中采购,运营商加码国产算力 [6] 细分板块业绩表现 - 数字芯片设计板块2025Q1营收379.7亿元(同比+20.3%),模拟芯片设计营收109.2亿元(同比+8%)[9] - 半导体制造板块2025Q1营收70.6亿元(同比-68.2%),封测板块营收219亿元(同比+24%)[9] - 半导体设备板块2025Q1营收178.9亿元(同比+33.4%),半导体材料营收104.1亿元(同比+10.9%)[9]
苏州浒墅关民营企业加快培育“智”“创”新动能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20 09:55
新华财经南京5月20日电(记者刘巍巍)加快智改数转,提升市场竞争力;发力自主创新,以人无我有 的技术优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记者近日走访苏州浒墅关多家民营企业,感受澎湃发展动能。 应用数字化智能科技实现品质控制和可视化分析是可米可酷的"秘密武器"。企业联合创始人、总经理项 欣带领团队研发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液氮冷冻智慧生产线和品控系统,不仅提升了冷冻食品口 感和安全性,还实现了冰淇淋全生产流程的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化管理和智能检测,节省时间成本 45%,平均每条产线每天节约用电3000度。 创新,是撬动新质生产力的"支点",也是民营企业蓬勃向上的动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浒墅关规上民营工业企业184家,占辖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超七成,2024年 创造产值261.87亿元。 走进苏州瑞玛精密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精密部件智能制造车间,只见先进生产设 备整齐排列,智能机械手有条不紊,如同训练有素的"工人",精准抓取、加工零部件。 瑞玛精密定位于精密智能制造,重点围绕"整车舒适性"需求,以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系统为核心,开发 座椅舒适系统和空气悬架系统及其关键核心部件。近年来,企业应用云计算 ...
鸿蒙电脑下了“双黄蛋” 将如何“给世界多一个选择”?
广州日报· 2025-05-20 00:14
折叠屏形态有新意惊喜之外还看"内核" 一场发布会,鸿蒙电脑诞下"双黄蛋",其战略意义更大于现实意义。 从内核到应用层实现全栈自研,鸿蒙电脑的登场不仅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在PC领 域"破局",更意味着全球操作系统的"生态重构"。 5月19日,备受关注的nova 14系列及鸿蒙电脑新品发布会正式举办。华为连发两款鸿蒙电脑新品,其中还包括全球首款鸿蒙折叠电脑华为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师,成为迄今为止全球最轻薄、全球最大商用折叠屏电脑,这种创新形态的新品瞬间成为全场焦点。"多年来,在电脑操作系统领域,Windows和 macOS形成了强大的壁垒,但是我们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鸿蒙电脑给世界多一个选择!"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这么说道。 余承东称,Windows和MacOS盘踞电脑操作系统多年,国产软件生态起步晚,基础弱,但华为坚持做困难而正确的事,推进软硬端云融合,探索电脑新体 验。如今鸿蒙电脑正式登场,实现从内核到应用生态全链路自主可控。余承东也坦言鸿蒙电脑刚起步,需要不断成长,他也呼吁开发者携手共建共享鸿蒙 世界,一起用代码改写未来中国电脑产业未来。 但是,鸿蒙生态的构建并不能一蹴而就,鸿蒙 ...
“争气机”为何再次牵动世界的目光
环球时报· 2025-05-19 08:14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 - 歼-10CE外销型战机首次取得实战战果 凸显其机动性能好、隐身能力强、雷达探测距离远、搭载导弹先进等优势 实现先敌发现、跟踪和射击 [1] - 歼-10系列战斗机新技术率超过60% 远超国际惯例30%的水平 试飞史上创造"零伤亡"纪录 [2] - 歼-10项目突破工业基础薄弱和经费不足等困难 坚持自主创新路线 2006年成建制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 [1][2] 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成果 - "天眸芯"视觉算法性能超越传统 "神威·太湖之光"超算曾领跑全球 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开启量子算力新纪元 [3] - 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发射12颗卫星 "奋斗者"号探万米深海 天和核心舱建设空间站 实现上万公里星地量子通信 [3] - C919大型客机投入运营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刷新速度纪录 体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3] 国际合作与产业影响 - 珠海航展成为国际航空航天技术交流平台 C919进军东南亚市场 低空经济企业布局海湾国家推动可持续发展 [3] - 中国在5G、新能源等领域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项目快速增长 展现科技惠及世界的担当 [3] 行业发展历程与展望 - 航空工业从一穷二白到世界前列 依靠自主创新和持续奋斗 实现战斗机技术从"望尘莫及"到"并驾齐驱"的跨越 [2][4] - 未来将把握科技发展主导权 同时保持开放合作 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4]
科创100ETF基金(588220)盘中上涨,深化科创板一揽子政策措施有望加速出台
搜狐财经· 2025-05-16 10:56
科创100ETF基金表现 - 科创100ETF基金(588220)上涨0 52% 跟踪指数成分股经纬恒润(688326)上涨6 16% 迈威生物(688062)上涨5 13% 思瑞浦(688536)上涨4 40% 华曙高科(688433)上涨3 91% 纳芯微(688052)上涨3 14% [1] 政策支持 - 证监会公告将抓紧出台深化科创板和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推动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比例 [1] - 央行等四部门提出落实科技金融体制政策 探索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实 激励金融机构扩大科技企业首贷融资和设备更新贷款投放 [1] 科创板公司发展 - 科创板公司在芯片设计、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坚持自主创新 以多元化战略分散风险 成为竞逐国际价值链的先锋力量 [1] - 科创板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和发展具有较大成长潜力 长期有望为投资者带来较好回报 [1]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权重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000698)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恒玄科技(688608)、百济神州(688235)、翱捷科技(688220)等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5 04% [2] 科创100ETF基金信息 - 科创100ETF基金(588220)场外联接A代码019861 联接C代码019862 联接I代码022845 [3]
骑虎难下!美国人突然发现,费了七八年的时间,中国仍旧势不可挡
搜狐财经· 2025-05-15 18:21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对华"围剿战"非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还把美国自身的经济越高越差,特朗普的 支持率也逐渐走低,甚至威胁到自身的政权稳固。特朗普的这一招反华牌究竟错在哪?东方大国和美国在 瑞士的谈判刚刚告一段落。从两国发表的声明来看,美国决定将对华关税降到合理区间,东方大国也表 示,对美国的反制举措将慎重考虑。相比四月初到现在,特朗普对华一路飙升的关税税率,此番与东方大 国的谈判,美国还是低头了。 事实上,从第一任任期,到第二任任期,特朗普就从各方面对东方大国形成围堵。在关税上,特朗普在第 一任任期,突然对东方大国的高科技产品加收关税。在台海问题上,特朗普大打台湾牌,向台湾输送大量 军事武器,伙同台湾当局,就台海问题向东方大国挑衅。在南海问题上,特朗普则拉拢菲律宾,持续就南 海主权问题,展开军事演习,向菲律宾输送导弹,威胁东方大国安全。在科技问题上,特朗普则把一众科 技公司纳入所谓实体清单,威胁荷兰、日本等国,以及台湾,不再向东方大国提供芯片,一度让东方大国 的科技企业出现缺芯少片的状况。 特朗普(资料图) 贝森特(资料图) 不仅如此,在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中日关系上,特朗普派出得力干将,不断开展军事演习, ...
生命科学仪器公司战略调整进入深水区,新增长极在哪里?
仪器信息网· 2025-05-15 17:13
行业趋势与战略调整 - 生命科学仪器行业进入战略调整深水区,关键词包括"出海"、"本土化"、"前沿赛道"、"自主创新及自主可控"、"实验室智能化自动化"[1] - 2023年起行业面临中美博弈、市场内卷加剧、地缘政治等核心议题,头部企业聚焦前沿赛道布局[2] - 2025年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规模创历史新高,吸引1800位嘉宾,包括政府领导、院士专家及企业高层[2] 自主创新与技术突破 - 高端生命科学仪器自主化是生存题,齐碳科技2018年实现工程样机,2020年推出首台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仪,2021年商业化四代测序仪QNome-3841[4] - 齐碳科技核心技术布局包括374项知识产权,纳米孔测序芯片ASIC和生物芯片全自主化,算法准确率达Q50(99.999%)[4] - 量准实业自主研发超表面等离子共振MetaSPR传感器,检测速度、灵敏度、性价比显著优于传统技术,两年内跻身分子互作仪市场前列[7] - 伯锐锶电子束开发高速电子探测器,成像速度100M像素/秒(10ns/像素驻留时间),技术国际领先[9] 前沿赛道与市场机遇 - 2023年中国生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达24亿美元,占分析仪器市场50%,高校及科研院所贡献42%需求[10] - 瑞孚迪看好三大赛道:新药研发(中国占亚太创新药市场36.4%)、生物育种(中国种业市场1400亿元)、类器官(移植模拟市场预计120亿美元)[10][11] - 类器官市场面临标准化不足、成本高昂等挑战,瑞孚迪自动化培养系统将实验重复性从60%提升至85%[11] 企业出海与本土化实践 - 大龙兴创2016年起布局欧美、印度、中东市场,强调出海需重视产品认证、知识产权及法律合规,土耳其分公司业务实现翻番[14][15] - 安捷伦中国业务占全球收入超20%,2024年上海智能工厂落成实现高端产品本土化生产,强化供应链灵活性[18] - 安捷伦通过收购快速扩充细胞分析和诊断产品组合,组织架构优化提升客户全流程体验[19] 实验室智能化与自动化 - 实验室发展五阶段:传统手工→单机自动化→级联自动化→流程自动化→AI驱动新一代实验室[20] - 镁伽智慧实验室5.0整合机械臂与数据治理,支持多实验并行及动态规划,实现无人值守操作[20] - 汇像科技iMagicOS操作系统实现全实验室设备链接与数据自动采集,协作机器人HelenX精准抓取实验耗材[23]
高德红外一季度净利大增896% 坚持创新驱动年投7.46亿研发
长江商报· 2025-05-15 07:51
公司概况 - 高德红外创立于1999年,专业从事红外核心芯片、红外热成像产品、高端光电系统及先进装备系统科研生产,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 [2] - 公司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 - 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同时生产非制冷和制冷两种红外探测器的企业,年产芯片超百万片 [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45.47%;归母净利润8355万元,同比增长896.56% [1][3]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78亿元,同比增长10.87%,但归母净利润亏损4.47亿元,为公司上市14年来首次年度亏损 [2][3]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5021.23万元,第四季度亏损4.97亿元 [3] - 2024年研发费用7.46亿元,同比增长37.51% [5] 技术优势 - 公司搭建了非制冷、制冷型碲镉汞及二类超晶格三条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芯片生产线 [2] - 研制成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红外探测器芯片,破解了高端红外芯片"卡脖子"难题 [5] - 构建了从底层红外核心器件到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的全产业链科研生产布局 [2][5] - 2024年共推出21个系列、62个型号的热成像新品 [5] 业务布局 - 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检测、检验检测、安防监控、汽车辅助驾驶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2] - 打造"空天地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全方位、全天候、全感知的监测能力赋能千行百业 [5] - 全资子公司高德数科推出系列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为低空经济数字新基建注入动力 [6] - 实施"军工基因+民用创新"的双轮驱动战略 [1][6] 发展前景 - 随着国防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和民用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迎来新发展机遇 [6] - 公司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运营效率,推动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6] - 产品线全面覆盖电力、冶金石化、消防、科研及智能制造等关键行业 [5]
国际之“光” ——世界级创新的光谷使命
长江日报· 2025-05-13 08:25
光电子产业发展历程 - 世界首台红宝石激光器诞生65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5月16日定为"国际光日",标志着现代光电子纪元开启[1] - 2000年3月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许其贞等10余位委员递交第1331号提案,建议在武汉建立"中国光谷"[4] - 2001年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同年12月中国"入世"后,光谷代表中国站上世界产业舞台[5] 武汉光谷产业地位 - 武汉成长为全球最大光纤光缆生产基地、中国最大光器件和激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中国最大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生产基地之一[5] - 光谷518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5家国家创新中心、5个国家大科学装置、6家湖北实验室[7] - 存储芯片、光电集成芯片、空芯光纤、心肌旋切、电磁能弹射等自主创新技术世界领先[7] 企业创新与国际拓展 - 中国信科掌握"世界第一"的单模多芯光纤技术,光纤传输速率和能效翻倍[7] - 华工科技自主研发首款轮胎模具激光清洗智能装备畅销全球,新增5家海外工厂[7] - 长飞光纤在6国布局8个生产基地,海外业务收入超10倍增长,墨西哥工厂投产[8] 光博会国际影响力 - 第20届光博会被纳入"国际光日"系列活动,全球390家企业参展,近百款新品全球首发,17项国际领先技术集中展示[9] - 成功举办19届,召开330余场国际峰会,累计吸引30余国6800余家顶尖企业参展[11] - 俄罗斯、尼日利亚、马来西亚等13个境外采购团参与,各国嘉宾深入顶级实验室和生产线洽谈合作[11] 产业战略规划 - 湖北《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打造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地标和世界知名科技新城[6] - 光谷在光电子细分领域已具备领跑全国、部分领先世界的实力,肩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重任[6] - 15万光谷企业家提出"光谷倡议",目标打造世界级企业和产业集群[7]
四川长虹时隔19年出手回购 营收突破千亿净利四年增超14倍
长江商报· 2025-05-12 08:31
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拟以2.5亿元至5亿元自有资金和/或自筹资金回购股份 回购价格不超过14元/股 用于股权激励 [1][2] - 回购期限为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12个月内 若36个月内未完成转让将注销股份 [2] - 本次回购价格上限14元/股较当前股价10.98元/股高出27.74% 显示公司诚意 [2] - 公司账面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266.56亿元 短期债务161.29亿元 资金充足 [2] 财务表现 - 公司净利润连续四年增长 2020年4537万元增至2024年7.04亿元 增幅超14.5倍 [1][3] - 营业收入从2020年944.5亿元增至2024年1037亿元 首次突破千亿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68.4亿元同比增长12.89% 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96.68% [3] 研发投入 - 公司年度研发费用长期超20亿元 2021-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87.51亿元 [1][3]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5.56亿元 同比增长22.76% [3] 业务表现 - 电视业务2024年营收160.37亿元同比增长10.27% 占比15.46% [5] - 冰箱(柜)业务2024年营收101.94亿元同比增长5.53% 占比9.83% [5] - 产品服务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超2亿用户 [4] - 电视产品国内全渠道零售量居前列 出口规模保持行业前三 [4] - 旗下长虹华意为全球最大冰箱压缩机企业 产品销往50个国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