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
搜索文档
美总统强行要求降息,中美博弈即将分出胜负,美国或要走向没落
搜狐财经· 2025-07-31 15:03
堂堂美国总统特朗普,居然像个"键盘侠"一样,公开在网上狂喷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骂人家是"榆木脑袋",就为了逼着降息!这可不象啥小打小闹,背后藏 着的是美国经济的"命门",甚至可能决定中美博弈谁能笑到最后。咱今天就来扒一扒,这场"降息大战"到底咋回事儿。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搞事情"。早在2019年,他就公开嚷嚷要解雇鲍威尔,嫌人家加息拖后腿,吓得股市都抖三抖。2020年疫情刚起,他又逼着降息,利率 直接砍到0%,虽说有救市理由,但明眼人都看出这是"政治操作"。到了2024年,眼瞅着中期选举,他又想靠降息和大手笔刺激计划"刷政绩",这套路咱都 看腻了。 降息这事儿,跟咱老百姓有啥关系?说白了,美国降息可能让咱中国也跟着调整利率。比如你贷款买房,利率降1%,一年能省下不少银子!根据央行数 据,国内住户贷款高达84万亿,降息1%就能省8400亿,等于发了个大红包。进口成本也能降,东西便宜了,大家买得起,消费也热乎了。 再看看中美博弈这盘棋。美国要是降息,通胀一爆发,经济可能又得"跪",就像尼克松那会儿。而中国呢?利差一缩小,人民币压力减轻,出口进口都能喘 口气。研究机构彭博社的数据显示,中美利差目前有2.6%,如果美 ...
贝森特当面警告,拟对华最高征税500%!俄罗斯石油,真的不能再买了?
搜狐财经· 2025-07-31 11:14
中美经贸谈判与关税政策 - 美国财长警告中国若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将面临500%惩罚性关税 [1][4] - 美方与欧盟日本达成的贸易协议关税仅为15% 形成明显双标逻辑 [1] - 美国依据《2024年俄罗斯能源制裁强化法案》对购买俄油国家征收高额关税 [4] 能源贸易与市场动态 - 中国每日进口约200万桶俄罗斯石油 [4] - 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量几乎归零 同期俄油进口量增加35% [4] - 中俄能源贸易启动第三方中转方案保障供给稳定性 [6] 地缘政治与战略博弈 - 美国战略目标包括切断中俄能源纽带并推动中国购买美国能源 [4] - 中俄合作推进本币结算逐步脱离美元体系 [6] - 德国工商大会明确表示不会跟随美国对中国的制裁 [8] 产业与经济影响 - 美国汽车行业警告高关税可能导致裁员潮 [6] - 共和党内部分歧包括担忧500%关税使沃尔玛货架缺货 [6] - 军工集团对稀土供应可能断供表示担忧 [6] 科技与芯片竞争 - 美国试图通过控制芯片出口抑制中国技术发展 [8] - 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8]
国泰海通证券:政策依旧留有后手 密切关注外部风险可能的反复和国内基本面的变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22:52
人民财讯7月30日电,国泰海通证券研报表示,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2025年10月召开 中共四中全会,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建议,并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展望 未来,政策依旧留有后手,密切关注外部风险可能的反复和国内基本面的变化。一方面,中美博弈的缓 和以及上半年经济数据好于预期降低了短期出台增量刺激政策的紧迫性;另一方面对宏观政策连续性、 灵活性、预见性的要求表明政策依然留有后手,若下半年外部风险再次加大或基本面压力增加,均有可 能"适时加力"增量政策。此外,也应密切关注"十五五"规划中确定性的产业线索。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证券时报 ...
搞不定特朗普,韩国决定对中国征税,还要插手台海?
搜狐财经· 2025-07-27 22:20
美韩经贸摩擦与韩国应对策略 - 韩国政府原定与美国举行"2+2"经贸高层会议,但被美国财政部长临时取消,导致韩国代表团陷入尴尬境地 [1] -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主动寻求与美国商务部长会谈,提出在造船、半导体等领域深化合作以换取关税减免 [1] - 韩国政府多次尝试与特朗普政府协商关税问题未果,因美方坚持要求韩国在农产品进口上让步 [3] 韩国对华贸易政策调整 - 韩国决定对中国进口的热轧钢板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同时将日本同类产品也纳入征税范围 [4][6] - 2024年中韩贸易额达3100多亿美元,中国市场对韩国经济至关重要 [8] - 韩国商界希望维持与中国良好关系,但政府在美国压力下采取损害中韩经贸关系的措施 [10] 地缘政治因素影响 - 美国要求韩国扩大《美韩共同防御条约》适用范围至印太地区,暗示韩国需在台海问题上表态 [6] - 韩国政府面临在中美之间平衡的困境,既要应对美国压力又要避免过度刺激中国 [15] - 历史经验显示韩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自主决策空间有限,深度受制于美国影响 [14] 中方立场与回应 - 中国商务部明确反对任何国家以损害中国利益为代价与其他国家达成协议 [12] - 中国外交部警告韩国在台湾问题上必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谨言慎行 [12] - 中方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反制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包括在世贸组织框架下的贸易反制 [12] 韩国战略选择分析 - 韩国政府考虑开放国内燃料市场并组织企业对美投资以换取美方关税让步 [3] - 分析认为韩国不太可能为台湾问题直接卷入冲突,因需应对半岛安全局势 [10] - 专家建议韩国应寻求在中美间保持平衡,避免过度依赖不稳定的美国政策 [15]
李在明刚表忠心就被放鸽子,美方把韩国晾一边,决定先和中方见面
搜狐财经· 2025-07-27 15:53
韩国外交政策与中美关系 - 李在明竞选期间承诺采取平衡外交政策 不偏袒中美任何一方并改善对华关系 但上台后表现出犹豫并拒绝被贴上"亲华"标签 [1] - 李在明强烈否认"亲华派"说法 强调将美国利益置于首位 试图通过外交表态让美国安心 [1] 韩美关税谈判动态 - 韩国积极推动对美关税谈判以展示忠诚 但美方两次临时推迟会议 包括原定25日的华盛顿谈判和G7峰会期间的特朗普会面 [2] - 美方延期理由为行程冲突 但韩国舆论认为这是施压手段 迫使韩方在农产品市场开放等敏感议题上让步 [2] - 韩国谈判筹码薄弱 面临大米牛肉等农产品关税减让分歧 处于相对不利地位 [2] 美日协议对韩国的竞争压力 - 日本承诺大幅增加进口美国大米并提出5500亿美元投资计划 远超韩国的千亿美元提案 [4] - 韩国恐被排除在关键谈判名单外 若未能在8月1日前达成协议 可能被迫接受中日欧已签署的不利条款 [4] - 若谈判失败 韩国半导体钢铁汽车等行业将面临25%美国关税冲击 [4] 韩国产业对中美市场的双重依赖 - 韩国半导体汽车显示器等核心产业同时依赖美国技术市场和中国供应链消费需求 [6] - "韩美优先"政策导致韩国丧失对华合作灵活性 可能引发外交风险 [6] 历史经验与战略失误 - 朴槿惠时期同时推进韩美同盟和中韩自贸协定 文在寅时期兼顾美国安保与对华经贸合作 体现平衡策略优势 [7] - 李在明"韩美第一"政策使韩国沦为美国附属品 丧失谈判平等性 两次被放鸽子反映美国战略优先级中韩低于中国 [7][8] - 美方推迟韩谈判转赴瑞典与中方会晤 明确传递中国在美战略地位高于韩国的信号 [8]
事关俄罗斯和伊朗,中美要展开新一轮谈判?中美博弈主战场要变了
搜狐财经· 2025-07-27 15:42
中美能源博弈 - 美国提议将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进口石油问题纳入中美谈判议程 触及全球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深层博弈 [1] - 美国威胁对继续购买受制裁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100%二级关税 中国从俄伊进口石油占比超30% [3] - 中国能源战略强调主权选择 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 能源安全被视为国家安全核心 [5] 全球能源格局重塑 - 美国借俄乌冲突重构全球能源格局 试图削弱中俄能源合作及市场话语权 [5] - 中国加速能源供应多元化 通过一带一路拓宽中东非洲等进口渠道 降低单一依赖风险 [6] - 金砖国家联合推动去美元化 可能形成新经济力量挑战美国主导的能源秩序 [8] 中国应对策略 - 中国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减少美元依赖 规避美国能源市场霸权控制 [6] - 沙特伊拉克等产油国仍是中国重要供应来源 多元化网络保障稳定性 [6] - 长期来看中国将坚持能源独立战略 不受单一国家控制 [9] 未来经济影响 - 美国单边主义或加剧中美对立及全球经济不稳定 [9] - 中美博弈主战场转向能源安全与地缘政治 中国应对成关键变量 [9]
李嘉诚,又有新动作!
大胡子说房· 2025-07-26 15:08
李嘉诚港口交易事件分析 交易背景 - 长和集团拟以228亿美元(约合1657亿元人民币)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和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出售23国的43个港口[4] - 交易涉及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战略港口,可能影响东大对美洲的出口物流[6][7] 贝莱德财团角色 - 全球最大资管集团,管理资产超11.5万亿美元,与美国政府利益深度捆绑[8][9] - 财团成员与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关系密切,存在人员流动[9][10] 中远集团潜在参与 - 贝莱德表态欢迎中远加入并购财团,可能形成联合收购结构[2][14] - 中远具备独立运营能力,曾成功改造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并新建秘鲁钱凯港[16][17] - 替代方案包括与本土企业(如招商、中信)合作或保持观望[19][20][21] 地缘政治影响 - 交易被视为中美战略资源博弈,涉及东大外贸关键节点控制权[3][7] - 历史显示李嘉诚资本流动常与欧美政策周期同步(如80年代英国基建投资、2015年套现800亿元后A股暴跌)[12][13] 交易走向 - 主导权已从贝莱德转向中远,东大可通过审批程序影响交易结果[21][22] - 最终可能形成中美分权格局或交易搁置[3][21] 行业意义 - 反映东大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话语权提升,具备反制"卡脖子"能力[22][23] - 港口资产战略价值超越商业层面,涉及全球贸易通道控制[6][7][10]
欧洲的事,中美已经商量好了,那就是欧洲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
搜狐财经· 2025-07-26 01:22
欧洲在全球经济博弈中的定位 - 欧洲在中美博弈中处于夹心饼干的位置,试图通过蹭取利益但面临选择空间收窄的困境 [3][5] - 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和对中国的市场依赖使其立场模糊,难以保持独立性 [3][7] - 欧洲的安全领域高度依赖美国,尤其是在北约框架下美国的军事存在不可或缺 [3] 欧洲的经济挑战 - 欧洲面临内外经济压力,全球市场波动使其缺乏独立行动空间 [5] - 美国为实现第二轮降息目标,要求欧洲配合采取行动为降息创造条件 [5] - 欧洲的经济被拉入中美博弈框架,不参与的后果将自负 [7] 欧洲的战略困境 - 欧洲的蹭姿态在重组的世界格局中显得力不从心,独立性微不足道 [7] - 冯德莱恩访华是对欧洲诚意的严峻考验,需掂量自身筹码 [7] - 欧洲缺乏强大话语权,在中美博弈深化背景下难以真正占得便宜 [9] 欧洲的未来选择 - 欧洲需重新审视在美国与中国夹缝中的位置,可能需放下部分面子 [9] - 欧洲的独立性在未来全球经济重组中能否体现仍是未知数 [9] - 上餐桌可能是欧洲唯一选择,但其准备程度存疑 [9]
美国抓捕中企芯片高管, 中国7天反制美银行高管, 灰色账户牵出富国黑历史
新浪财经· 2025-07-24 17:27
中美科技与金融博弈 - 上海积塔半导体技术主管徐泽伟在意大利被捕 美国司法部指控其参与2020年针对美国疫苗机构的网络攻击 声称该组织攻击了至少6万家美国实体 [3] - 徐泽伟的律师反驳指控 称其手机曾在2020年被盗且"徐"姓在中国极为常见 质疑指控合理性 [3] - 徐泽伟作为上海积塔半导体技术主管掌握核心权限 该公司对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形成直接威胁 事件被视为美国遏制中国科技崛起的手段 [3] - 中国迅速反制 美国富国银行高管茅晨月被限制出境 中国外交部称其涉及刑事案件 但时机显示可能不仅是司法个案 [5] 半导体行业竞争 - 上海积塔半导体技术主管被捕事件凸显中美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竞争 该公司对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形成直接威胁 [3] - 美国多次利用"长臂管辖"打击竞争对手 从"孟晚舟事件"到阿尔斯通高管被捕 中国企业和技术高管国际安全风险暴露 [5] 金融领域博弈 - 富国银行高管茅晨月被中国限制出境 其设计的"本外币共管账户"模式涉及跨境资金流动灰色地带 可能规避外汇额度监管 [7] - 调查茅晨月可能影响富国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布局 揭示美资金融机构在中国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深度渗透 [7] - 富国银行近年多次爆出丑闻 包括2016年伪造账户事件和2020年员工诈骗疫情救济金案件 [9] - 中国反制动作精准打击美国金融体系薄弱点 表明司法与外交手段并非美国专利 [9]
特朗普万万没想到,石破茂居然入了中方的眼,火速派美财长到日本要一个交代
搜狐财经· 2025-07-22 10:49
中国恢复部分日本水产品进口 - 中国海关总署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部分水产品进口 基于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国际监测数据和中方独立取样监测结果 [1] - 中方将持续强化监管 一旦发现风险将立即采取限制措施 [1] - 中国市场曾是日本水产业重要支撑 但受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影响暂停进口 此次恢复准入对日本水产企业是重要机会 [1] 日本水产业现状 - 日本水产业对出口依赖极深 是其经济重要支柱 [1] - 近年受多重因素影响 日本水产出口已大幅下滑 中国市场流失对行业造成重创 [1] - 日本政府积极寻求挽回中国市场 因中国市场需求大且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高 [1] 美日贸易摩擦 - 美国计划8月1日起对日本输美商品加征关税 预计日本将面临690亿美元贸易逆差 [3] - 美日谈判在汽车、钢铝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 [3] - 日本首席关税谈判代表已7次访美未果 美国财长访日时回避正式贸易讨论 [3] 日本面临的两难处境 - 中国恢复部分水产品进口被视为"及时雨" 日本愿意配合中方安全要求以保住部分市场 [3] - 美国对中国恢复进口反应强烈 要求日本解释在中美博弈背景下为何先与中国合作 [5] - 日本若配合美国可能损害刚恢复的水产品出口 若不配合则面临特朗普政府关税威胁 [5] 日本企业的现实需求 - 日本水产企业急需订单和收入 中国市场是目前最可靠的选择 [8] - 行业等不起长期博弈 需要尽快恢复正常经营 [8] - 深化与中国合作巩固水产品市场 同时寻求与美国在其他领域合作可能是可行方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