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8连板牛股,突发停牌核查预警
中国基金报· 2025-09-03 07:04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公司股价连续8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达114.34% [4][8] - 9月2日收盘价为57.1元/股,单日涨幅10%,成交量648手,成交额370.01万元 [4][6] - 龙虎榜数据显示当日净买入100元,成交额4531.14万元,换手率0.87% [9] 估值水平与行业对比 - 公司最新市盈率为231.54倍,市净率为9.47倍 [6][8] - 汽车零部件行业平均市盈率为31.25倍,市净率为3.15倍,公司估值显著高于行业 [8] - 每股收益0.23元,股息率0.65%,总市值76.56亿元 [6] 股权结构与流通性风险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75%,外部流通股占比25% [8] - 总股本1.34亿股,流通盘较小,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 [8] - 股东总户数6380户,环比减少60%,户均持股市值41.1万元 [8] 控制权变更事项 - 控股股东拟向中昊芯英转让10.75%股份,转让完成后中昊芯英及关联方将合计持有50.01%股权 [10] - 收购方中昊芯英为AI芯片企业,创始人曾参与谷歌TPU芯片开发 [10] - 收购方明确暂无资产注入计划 [11] 监管与停牌风险 - 公司因股价波动连续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 [11] - 公告声明若股价进一步异常上涨可能申请停牌核查 [1][8] - 全面要约收购可能导致社会公众持股比例低于25%,触发退市风险 [12] 基本面与经营业绩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下降3.44% [12] - 归母净利润1129.8万元,同比下降16.08% [12] - 主营业务为汽车及工程机械管路总成研发制造,2020年上市 [12]
马云还有“狠招”!阿里备胎曝光,填补国内AI芯片空白!
搜狐财经· 2025-09-03 00:49
公司战略与投入 - 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 [3] - 公司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从互联网转向算力依赖AI芯片 [3] 技术研发突破 - 阿里巴巴自主研发新型AI推理芯片进入测试阶段完全采用国产供应链代工 [6][10] - 芯片兼容英伟达CUDA生态支持多模态推理实测ResNet50算力达125TOPS达到H20芯片约90%性能水平 [8] - 平头哥半导体已推出含光800倚天710镇岳510等多款芯片并在RISC-V架构领域形成三大系列处理器IP [8] 行业环境与政策背景 - 美国对中国高端芯片技术持续打压促使中国企业加速自主可控进程 [6][10] - 中国监管机构要求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完全暂停采购NVIDIA芯片 [8] - 官方明确建议国内企业避免使用NVIDIA H20芯片因其存在性能限制和安全风险 [8]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AI芯片市场已涌现华为昇腾910B寒武纪MLU370等国产产品并在多个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 [10] - 阿里巴巴入局使国产AI芯片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推动行业自主创新进程加速 [12]
突发!8连板牛股,停牌核查预警!
中国基金报· 2025-09-02 23:56
股价表现与交易异常 - 公司股价连续8个交易日涨停 累计涨幅达114.34% [5][7] - 收盘价57.1元/股 市盈率231.54倍 市净率9.47倍 显著高于行业市盈率31.25倍和市净率3.15倍 [7] - 单日成交额4531.14万元 换手率0.87% 龙虎榜显示游资净买入3020万元占比66.65% [8] 股权结构与流通性风险 - 总股本1.34亿股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持股1.01亿股占比75% 外部流通盘较小 [7] - 股东户数仅6380户 环比减少60% 户均持股市值41.1万元 [7] - 若社会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低于25% 可能触发退市风险 [13] 控制权变更与收购方背景 - 控股股东拟向中昊芯英转让10.75%股份 交易完成后收购方将合计持有50.01%股权 [10] - 收购方中昊芯英为AI芯片明星企业 专注TPU架构芯片与AI算力基础设施 [10] - 新实际控制人杨龚轶凡曾任谷歌TPU芯片核心开发团队成员 [10] 基本面与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1亿元 同比下降3.44% [14] - 归母净利润1129.8万元 同比下降16.08% [14] - 公司主营汽车及工程机械管路总成制造 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13] 监管与风险提示 - 连续8日涨幅偏离值达100% 触发严重异常波动情形 [7] - 两次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 涉及控制权转让方案及内幕信息管控 [12] - 公司明确表示收购方暂无资产注入计划 [13]
黄仁勋的H20,也许真的要提前“退役”了
美股研究社· 2025-09-02 18:45
英伟达中国特供芯片H20的波折命运 - H20芯片可能提前退役 英伟达已指示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暂停与H20芯片相关的生产[5][8] - H20基于Hooper架构 是英伟达在美国芯片禁令下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合规阉割版 牺牲训练通用算力 强化内存和IO优势[9] - H20曾经是英伟达在中国销售受阻情况下的主要希望 给中国收入贡献的比例达到80%[9] H20芯片2024年重要事件时间线 - 4月特朗普政府要求英伟达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禁止在中国销售H20芯片[10] - 7月15日英伟达宣布H20获得批准 在华恢复供应[11] - 7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要求英伟达就H20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12] 美国芯片禁令对英伟达的影响 - 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发布先进计算芯片出口控制规则 禁止出口先进节点芯片和高性能AI芯片到中国[18] - 禁令直接让英伟达当时的两代旗舰芯片A100和H100无法出口中国[18] - 英伟达迅速做出反应 在禁令颁布次月推出A100的中国替代版A800 2023年3月推出H800作为H100在中国市场的替代版本[19] - 2023年10月美国商务部更新规则 进一步收紧芯片禁令 将禁令扩展到性能略低的变体 新增对推理芯片限制 阈值调整为TPP≥1600[22] - 新规使得专门为中国市场推出的A800和H800也被涵盖 第一代中国特供退出舞台[23] 第二代特供芯片H20的技术规格 - H20对比原始H100峰值算力被限制到约296 TFLOPs 低于消费级RTX 4090显卡的661 TFLOPs 更远低于H100的1979 TFLOPs[23] - H20在缓存和内存带宽上做了优化 配备96GB的HBM3高带宽显存 显存带宽提升至4TB/s[23] - 二级缓存达到60MB 高于H100的50MB 完整保留了第四代NVLink高速互联接口 芯片间互联带宽高达900GB/s[23] 中国市场对英伟达的重要性变化 - 三年前ChatGPT发布前英伟达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市场收入占比20%以上[25] - 2026财年第一财季英伟达季度总收入达到441亿美元 中国市场贡献55亿美元 占比降至13%[25] - 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从几年前的95%降至约50% 许多中国客户转向国产替代方案[25] 中国本土AI芯片的发展 - DeepSeek发布新模型V3 1 使用UE8M0 FP8 Scale参数精度 针对即将发布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26] - 国内包括华为 寒武纪在内多家厂商的新一代AI芯片都可以支持FP8格式[26] - 国产芯片企业暴涨 寒武纪盘中大涨近14% 半导体ETF在半天的时间里大涨5 89%[26] 英伟达的未来计划 - 英伟达正在研发新的中国特供AI芯片 代号B30A 基于Blackwell架构 性能优于H20 但仍符合出口管制[29] - 新芯片最快可能在9月提供测试样片[29] - 黄仁勋透露英伟达正在就一款新的中国特供芯片和美国进行谈判[6][30] 特供芯片策略面临的挑战 - 今年4月的禁令特别针对H20 直接从技术规格限制转变为精准打击特定芯片[31] - 中国开始质疑英伟达中国特供芯片的安全性 英伟达需要同时应对中美两方的监管要求[32] - 英伟达中国特供芯片的不确定性从很高升级为了极高 影响中国客户信心及供应链企业的计划与产能分配[32]
云天励飞跌2.02%,成交额6.3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978.1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2 09:5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日盘中股价下跌2.02%至95.81元/股 总市值343.79亿元 成交额6.37亿元 换手率2.49%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978.14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1.10%和14.17%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6.94%和28.55%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93.17%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7.37%/57.07%/94.74% 年内4次登上龙虎榜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为人工智能算法与芯片技术 收入构成:消费级场景44.22% 行业级场景27.66% 企业级场景27.10%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46亿元 同比增长123.10% 归母净利润亏损2.06亿元 同比收窄33.51%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IT服务 概念板块涵盖AI芯片/神经网络/SOC芯片等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3.11万户 较上期减少10.32% 人均流通股8351股 较上期增加12.49% [2]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持股556.64万股(增持99.62万股) 博时人工智能ETF新进持股247.70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事关AI芯片,阿里发声
财联社· 2025-09-02 08:34
阿里云算力与芯片采购情况 - 有消息称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面临算力缺口 阿里紧急追加寒武纪思元370芯片订单至15万片[2] - 阿里云回应表示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消息不实 但确认一云多芯支持国产供应链[3] - 阿里CEO提及AI开发支出可能因供应链波动 公司有后备方案和多元化供应链储备 3800亿资本开支将按计划完成[3] 国产AI芯片市场格局 - 国产AI芯片主要参与者包括寒武纪 华为 海光信息 壁仞 沐曦 燧原股份 摩尔线程等厂商[4] - 2024年中国加速芯片市场规模超过270万张 GPU卡占据70%市场份额[4] - 中国本土AI芯片品牌出货量超过82万张 华为昇腾占据大部分份额 百度昆仑芯 天数 寒武纪 沐曦 燧原等出货量数万张不等[4] 阿里自研芯片进展 - 阿里2018年成立平头哥半导体公司 已推出玄铁系列RISC-V处理器 含光系列AI芯片 倚天系列通用服务器CPU 企业级SSD主控芯片镇岳510[6] - 自研CPU倚天710和AI推理芯片含光800已在阿里云规模化部署[6] - 有报道称阿里新款AI芯片正在测试中 服务于AI推理任务 与英伟达兼容 转由国内企业代工 但官方未回应[6] - 知情人士表示网上信息不准确 相关芯片仍处于保密状态[7] 互联网企业芯片布局 - 百度昆仑芯超节点8月全面启用并接入百度公有云 3万卡集群今年正式点亮 支持千亿参数大模型全量训练和百亿参数模型精调[8] - 腾讯推出三款自研芯片:AI推理芯片紫霄 视频转码芯片沧海 智能网卡芯片玄灵 曾与AMD合作推出星星海智慧木系GA01 GPU卡[8] - 字节自研芯片涉及视频编解码和云端推理加速应用场景[8] - 互联网企业支持国产芯片并建立自给自足供应链对AI生态发展重要 阿里2021年提出一云多芯战略 飞天系统兼容X86 ARM RISC-V等架构[8]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AI大模型从单模态向多模态发展 应用增多导致算力爆发性增长 算力供不应求[8] - 相比英伟达 国产AI芯片系统生态仍不够完善[8] - 业内专家表示国产芯片需以性能提升和生态构建的双重策略应对全球算力产业链挑战[9]
AI ASIC龙头传来大利好 芯原股份完善微处理器IP拼图
证券日报网· 2025-09-01 18:45
半导体板块表现 - 半导体板块9月1日大涨1.91% 近一个月涨幅超过20% [1] 芯原股份收购芯来智融 - 芯原股份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芯来智融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目前持有芯来智融2.99%股权 拟通过交易取得全部或控股权 [1] - 芯来智融是中国本土最早的RISC-V CPU IP供应商之一 成立于2018年 专注于RISC-V CPU IP及平台方案研发 [1] - 芯来智融拥有超过300家国内外正式授权客户 业务覆盖AI、汽车电子、5G通信、网络安全、存储等领域 是全球首个获得ISO26262 ASIL-D产品认证的RISC-V CPU IP供应商 [1] 芯原股份业务地位 - 芯原股份是全球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收入排名第六的企业 IP种类在全球前十IP企业中排名前二 被誉为中国半导体IP第一股 [2] - 公司依托自主半导体IP提供平台化、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 在AI驱动下ASIC芯片定制需求快速增长 [2] RISC-V产业生态建设 - 上海市经信委2018年率先出台支持RISC-V政策 芯原股份作为首任理事长单位牵头成立中国RISC-V产业联盟 截至2025年6月底会员单位达204家 [3] - 2024年芯原联合达摩院、芯来智融发起成立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 专注于RISC-V处理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3] - 2025年7月上海举办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 来自17个国家参会总人次达8188人 上海市政府表示将加强与国际基金会合作完善产业生态 [3] 收购战略意义 - 收购将帮助芯原股份完成CPU IP拼图 形成从处理器内核到系统级整体解决方案的完整布局 [2][4] - 芯来智融的AI方向布局将补齐芯原股份RISC-V在AI领域的矩阵 加速在AIoT、汽车电子等高增长场景的规模化落地 [4] - 双方自2018年起已有合作历史 本次交易将共同构建中国RISC-V产业生态 [2][3] 交易进展 - 交易处于筹划阶段 芯来智融估值尚未最终确定 [4] - 公司股票自8月29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交易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 不构成重组上市 [4]
6000亿寒武纪背后的天才兄弟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18:29
公司股价表现 - 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王" 截至9月1日收盘报1448.39元/股 市值达6059亿元 [1] - 贵州茅台以1476.1元/股价格反超寒武纪 [1]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陈天石与陈云霁兄弟均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 哥哥陈云霁1983年出生 14岁进入少年班 19岁进入中科院计算所硕博连读 [3] - 弟弟陈天石1985年出生 博士毕业后进入中科院计算所 师从陈国良院士和姚新教授主攻人工智能算法 [3] - 陈云霁跟随"龙芯之父"胡伟武进行芯片研究 [3] 技术研发突破 - 2015年研发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 实现中国在AI芯片架构领域原创性突破 [4] - 2023年底推出思元590芯片 采用7nm工艺 推理能效比可比肩国际巨头 支持国内所有主流大模型 [8] - 2021-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1.36亿元 15.23亿元 11.18亿元 10.72亿元 常为同期营收1至2倍 [9] 商业合作历程 - 2017年华为麒麟970成为全球首款手机AI芯片 集成寒武纪A1处理器 [5] - 2018年华为Mate20和麒麟980采用寒武纪升级版人工智能处理器 [5] 资本市场表现 - 2017年估值1亿美金 2018年达10亿美金 [5] - 2020年7月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突破1000亿元 [5] - 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首次单季盈利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3倍 [9] 公司发展挑战 - 2018年被美国《科学》杂志称为"硅谷之外的颠覆性进展" [5] - 2022年12月被美方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8] - 2022-2023年共亏损约21亿元 [8] - 经营现金流中期刚转正 存货水平显著上升 [10] - 前五大客户贡献85.31%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 [10] 行业地位与愿景 - 公司将人工智能芯片定义为智能时代的"奇虾之眼" [3][4] - 致力于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石和"垫脚石" [5] - 代表中国科技创新力量 推动国产芯片适配与替代 [8][9]
阿里云否认采购15万片GPU,寒武纪股价震荡下跌
经济观察网· 2025-09-01 18:01
市场传言与澄清 - 市场传言阿里为应对英伟达H20断供危机紧急追加寒武纪思元370芯片订单至15万片 [1] - 阿里云相关人士否认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的传言但确认一云多芯支持国产供应链战略 [1][2] - 寒武纪股价受传言影响大幅波动 当日跌幅一度扩大至8.96% 此前市值曾突破6643亿元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1][2] 寒武纪业务与技术 - 寒武纪思元370芯片采用7nm工艺与Chiplet技术 集成390亿晶体管 实测算力达300TOPS(INT8) 能效比超40% [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净利润10.3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4] - 早期高度依赖华为(2017-2018年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华为) 2019年华为转向自研后相关收入暴跌至原15%左右 [4] 阿里AI战略投入 - 阿里巴巴过去4个季度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于AI基础设施及产品研发 [3] - 新启用8个数据中心 高德钉钉等业务全面AI化 实现AI大模型多连发 [3] - 港股阿里巴巴股价上涨18%至137港元 带动阿里巴巴概念股集体上涨 多只个股涨停 [3] 行业环境与风险 - 寒武纪2022年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 反而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4] - 公司提示毛利率受产品售价/原材料成本/生产工艺/市场竞争等多因素影响可能存在波动 [5][6] - 股价短期内涨幅达133.86% 显著高于同业及主要指数 存在脱离基本面风险 [6]
H20在华销量挂零,英伟达已失去中国市场
新浪财经· 2025-09-01 16:23
核心观点 - 英伟达2026财年第二财季在中国市场AI芯片销售完全停滞 导致40亿美元销售额损失 且第三财季营收预期未计入中国市场AI芯片收入[1] - 公司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H20芯片因美国禁令及安全疑虑无法销售 该产品曾占中国区收入80%[2] - 基于Blackwell架构的新处理器对华销售前景不明 存在采购端安全疑虑[5] 财务表现 - 2026财年第二财季非公认会计准则每股收益1.05美元 同比增长54%[2] - 季度收入467亿美元 同比增长56%[2] - 数据中心收入411亿美元[2] - 毛利率72.7% 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2] 中国市场影响 - 本季度未向中国市场销售任何H20芯片 仅清理1.8亿美元库存[1] - H20芯片4月遭特朗普政府禁令直接限制[2] - 近期H20重启对华销售但因"后门"问题曝光导致生产暂停[4] 战略动向 - 公司管理层曾积极访华并与特朗普沟通试图挽回中国市场[2] - 计划将Blackwell架构处理器引入中国但面临安全疑虑[5] - 有国资背景或官方合作企业采购意愿可能受安全疑虑影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