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费

搜索文档
强化利益绑定,让公募基金真正为投资者服务
南方都市报· 2025-05-08 00:09
行业监管改革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改变资管行业"旱涝保收"的生态 [2] - 方案提出浮动管理费率机制,业绩明显低于比较基准的基金公司必须少收管理费 [2] - 新规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紧密绑定,要求差异化管理费率与业绩挂钩 [2] 利益绑定机制 - 浮动管理费率促使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更加重视业绩而非规模 [3] - 提高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跟投本公司产品的比例和锁定期要求 [3] - 督促基金公司建立与投资收益挂钩的薪酬管理制度,增强责任感 [3] 产品与考核优化 - 优化基金注册安排,推出更多场内外指数基金和中低波动含权型产品 [4] - 强化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约束力,全面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4] - 长周期考核有助于引导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提升权益类基金规模和稳定性 [4] 行业影响 - 行动方案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为资管行业注入新活力 [5] - 新规推动公募基金走出舒适区,靠真本事获取酬劳 [5] - 最终目的是为投资者带来更优质的投资体验 [5]
公募重磅改革方案落地,有哪些要点?基金公司最新解读
券商中国· 2025-05-07 23:02
核心观点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25条举措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形成高质量发展拐点 [1] - 方案重点包括优化收费模式、强化利益绑定、提升权益投资规模和稳定性、完善考核机制等 [1][2][5] - 行业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发行不低于60%的浮动费率权益类基金 [3] 收费模式改革 - 推行浮动管理费机制,根据业绩比较基准分档收取管理费(基准档/低档/升档) [2] - 首批创新型基金将按持有时间(≥365天)和年化收益率分档收费 [2]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制定监管指引并严格监管基准选用行为 [3] 考核与激励机制 - 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权重≥50%,基金经理考核中业绩权重≥80% [6] - 实施长周期考核,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80% [6] - 薪酬与业绩挂钩,业绩低于基准10个百分点需降薪,显著超基准可适度提薪 [6] - 投研团队考核周期调整为3-5年,建立激励递延及跟投机制 [7] 权益类基金发展 - 推动权益类基金创新发展,提升监管分类评价中权益类基金指标权重 [8] - 支持浮动费率基金、指数基金、主题投资基金及互换便利操作试点产品 [8] - ETF注册缩短至5个工作日,主动权益类基金注册缩短至10个工作日 [9] - 权益基金规模扩大可增加股市资金供给,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9] 销售与投研能力建设 - 建立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纳入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投资者盈亏等指标 [10] - 支持头部公司综合财富管理能力提升,鼓励中小公司差异化发展 [11] - 强化投研能力建设,启动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出台投顾业务管理规定 [11] - 完善流动性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合规管理和内部问责 [11][12]
公募重磅!管理费挂钩业绩,绩差基金经理薪酬将明显下降
北京商报· 2025-05-07 22:54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核心内容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落地,涉及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长周期考核等六大重点举措 [1][3] - 改革突破以规模为标准的管理费模式,转向与投资者收益挂钩的绩效考核,被业内称为"革命性改变" [1][5][9] - 要求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明显下降,跑赢基准的可适度提高薪酬 [1][6][7] 浮动费率机制改革 - 新设主动权益类基金将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模式,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发行占比不低于60%的此类基金 [3] - 目前全市场已有131只浮动费率基金,2023年四季度首批20只产品面世 [4] - 浮动费率分档收取机制可为投资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头部机构将率先推进 [4][8] 业绩比较基准约束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监管,要求其明确产品定位、投资策略和风格,并严格衡量业绩 [6] - 截至2025年一季度,50.56%的主动权益类基金(2834只)近三年跑输基准超10个百分点,其中53只跑输超50个百分点 [1][6] - 部分知名基金经理产品跑输基准超50个百分点,如金鹰多元策略混合A跑输71.14个百分点 [7] 长周期考核机制 - 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杜绝短期行为诱导的业绩波动 [6][7] - 考核体系以长期收益为核心,引导资金流向优质公司,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8] - 长周期考核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长期资金入市,促进市场稳定 [8][9] 行业影响与预期 - 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将更聚焦投研能力提升而非规模扩张 [9] - 改革对绩差基金经理形成威慑,"旱涝保收"模式将改变,绩优者获正向激励 [7][9] - 预计改革将促成投资者收益、基金经理绩效和市场发展的良性循环 [9]
21解读|公募改革启动:回到投资者利益为王,要从“重规模”转向“重回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21:48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条改革措施,涵盖优化运营模式、完善考核制度、发展权益类基金等六大方面 [2] - 改革旨在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市场生态 [2] - 重点包括推行浮动管理费率、强化利益绑定、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权益投资稳定性及强化监管 [4][5][6][8][9] 五大改革要点 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 - 推行与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率,业绩低于基准须少收管理费,高于基准可升档收费 [4] - 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将浮动费率产品占比提升至主动权益类新发产品的60%以上 [4] - 已有20余家机构准备申报此类新产品,实施路径采取新老划断、分阶段推进 [12] 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 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投资者相关指标权重超50% [5][17] - 提高高管和基金经理跟投比例并延长锁定期,薪酬与中长期业绩直接挂钩 [5][18] - 对三年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大幅降薪 [18] 提升服务投资者能力 - 优化投研、产品设计等资源配置,践行长期投资理念 [6] - 加快推出基金投顾规定和机构投资者直销平台 [6][7] 提高权益投资规模和稳定性 - 优化注册安排,推出更多指数基金和中低波动含权产品 [9] - 全面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9][17] 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 - 完善基金公司治理,强化流动性风险防控和合规管理 [9] - 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升行业声誉管理能力 [9] 浮动管理费率实施细节 - 费率分三档:基准档(1.2%)、低档(0.6%)、升档(1.5%),依据持有期间业绩表现动态调整 [11]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锚定作用",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 [13] 薪酬考核体系调整 - 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三年以上考核权重占80% [17] - 改革促使基金经理更关注长期增值,减少短期投机操作 [18][19]
对“旱涝保收”说不!证监会: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7 21:35
公募基金浮动管理费机制改革 政策核心内容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最新要求,根据业绩表现分档收费: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适用升档费率 [1] - 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将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模式,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2] - 政策强调根据投资者持有期间的产品表现差异化收费,具体持有期标准尚未明确 [2] 行业现状与模式分类 - 截至2025年5月7日,全市场共有249只浮动管理费基金(A/B/C类分开计算),形成三类主要收费模式 [2] - **规模挂钩型**:管理费随规模动态调整,如招商精选企业、富国核心优势等产品通过规模区间划分设定不同费率 [2] - **持有期挂钩型**:共27只产品,费率与投资者持有时间挂钩,如易方达平衡视野、广发睿杰精选等,持有满一定期限可享费率优惠 [3] - **业绩挂钩型**:占比近90%,覆盖债券型、偏股混合型等全类别,管理费与基金业绩直接关联,如东方红产业升级混合型基金按收益率分档收费 [3][4] 历史发展与典型案例 - 2017年《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收取浮动管理费指引(初稿)》将浮动管理费分为两种模式:"支点式"上下浮动和提取"业绩报酬" [3] - 东方红产业升级基金采取"支点式"收费:收益率低于-5%暂停收费,-5%至8%费率1.5%,超过8%费率2.5% 2025年3月6日公告显示因收益率-9.67%暂停收费 [4] - 2019年首批6只逐笔计提业绩报酬的浮动费率基金成立,基础管理费率0.8%,年化收益率超8%时按超额部分20%提取业绩报酬 [4]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 政策落地将推动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分档模式普及,引导行业从"规模驱动"向"能力驱动"转变,促进投研能力建设和风险管理 [5] - 基金公司需更加注重产品业绩表现以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和竞争格局优化 [5] - 投资者需综合考量管理人实力、基金经理能力、产品风格及费率结构,费率仅为决策参考维度之一 [5]
公募业重大改革!多方位详解来了
券商中国· 2025-05-07 21:26
核心观点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强化行业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提升服务能力并发展壮大权益类公募基金 [1] - 改革聚焦六大方面共25条措施,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 [2] - 核心举措包括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推行浮动管理费率、完善考核评价制度等 [2][4][5]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 - 业绩比较基准作为基金投资的"锚"和"尺",用于明晰投资风格、约束投资行为并衡量市场表现 [3] - 将出台监管指引并建立基准库,明确设定、修改及纠偏机制,存量产品将逐步调整 [4] - 考核评价机制中强化基准偏离考察,在基金公司业绩考核、监管分类评价等环节体现"奖优罚劣" [4] 浮动管理费率机制 - 对主动权益类基金推行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业绩低于基准须少收管理费,显著超越可升档 [5] - 采取新老划断方式,要求头部机构新注册产品的60%采用浮动费率,中小及外资机构可参与 [5] - 已有20余家公募准备申报新产品,实施一年后将开展系统评估 [5][6] 考核与薪酬改革 - 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在公司高管考核中不低于50%,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权重不低于80% [6] - 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需降薪,显著超越者可适度提薪 [6] - 提高高管及基金经理跟投比例并延长锁定期,强化利益绑定 [6] 建设一流投资机构 - 支持中小基金公司特色化发展,制定示范方案并推动降本增效措施 [8] - 研究拓宽风险准备金投资范围,出台运营服务管理办法,支持市场化并购重组 [8] - 20余项配套法规将分阶段落地,监管部门将区分存量增量及公司规模稳妥推进 [8]
公募业重大改革!多方位详解来了
证券时报· 2025-05-07 20:37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核心观点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公募基金行业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提升行业稳定性与服务能力,重点发展权益类基金 [1] - 方案涉及25条改革措施,覆盖基金运营模式优化、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权益类基金发展、风险底线严守、监管执法强化等六方面,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 [2] - 改革需20余件配套法规细化落地,证监会已制定落实时间表,将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1][9] 优化基金运营模式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将其作为基金投资的"锚"(明晰投资风格、约束行为)和"尺"(衡量跑赢市场表现),解决权益类基金风格漂移问题 [3] - 将出台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并建立基准库,明确设定、修改、披露及纠偏机制,存量产品将逐步调整 [4] - 在考核评价中强化基准对比结果运用,基金公司业绩考核、监管分类评价等将重点关注产品业绩偏离基准情况 [4] 浮动管理费率机制 - 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与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率,业绩低于基准须少收管理费,显著超越可升档费率 [5] - 实施采取新老划断,头部机构新注册的主动权益类基金60%需采用浮动费率,中小及外资机构可参与,20余家公募已准备申报新产品 [6] 考核与薪酬改革 - 基金公司高管考核中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权重不低于80%,降低规模、收入等指标权重 [7] - 业绩连续三年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须明显下降,显著超越基准的可适度提高 [7] - 提高高管及基金经理跟投比例(现行20%-30%基础上进一步上调),延长跟投锁定期 [7] 建设一流投资机构 - 支持中小基金公司特色化发展,制定示范方案,推动降本增效(如降低信息技术租赁费)及市场化并购重组 [8] - 完善基金公司治理,提升投资者服务能力,协调权益类与固收类基金发展 [8] 实施路径 - 改革区分存量与增量产品,分阶段推进,给予行业充分调适时间,后续将评估落实情况并优化 [9]
公募业重大改革!多方位详解来了
证券时报· 2025-05-07 20:28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 《行动方案》从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守牢风险底线、强化监管执法、促进高质量发展等六方面提出了25条改革措 施,着力引导行业机构努力实现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拐点",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 具体来看,《行动方案》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行业考核评价体系,将业绩比较基准对比、基金利润率等直接关乎投资者利益的指标引入考核体 系。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在本次公募基金改革中发挥着较为关键的作用。"业内人士指出,这既关系到新的浮动管理费率产品的整体架构,也关系到基 金公司、高管及基金经理的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 通俗地说,业绩比较基准相当于基金投资的"锚"和"尺",是基金公司根据产品类型、投资策略等因素选择的参考标准。其中"锚"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明晰投资风 格、约束投资行为,防止基金产品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大幅偏离产品名称和定位;"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衡量基金是否跑赢市场,并据此对基金公司高管和 基金经理进行考核。从境外成熟市场经验看,业绩比较基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投资者对自己所投资的产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并对这类产 ...
绑定投资者利益!基金经理薪酬与收益挂钩、费率调降......公募业重大改革方案落地
华尔街见闻· 2025-05-07 19:08
核心观点 - 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条举措,旨在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强化投资者回报绑定、提升权益投资规模、完善考核机制等,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 [1][2][7] 优化基金运营模式 - 建立与基金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新设主动权益类基金推行分档费率,持有期达标且业绩符合基准适用基准费率,低于基准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适用升档费率 [8] - 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发行浮动费率基金数量占主动权益类新发产品的60%以上 [8]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明确其设定、修改及披露机制,约束投资行为 [9] - 降低投资者成本:调降认申购费、销售服务费,引导下调指数基金和货币基金管理费率,减少登记结算等固定费用 [3][9] 考核与激励改革 - 基金公司考核以投资收益为核心,降低规模排名权重: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权重不低于80% [2][10] - 实施长周期考核,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2][10] - 基金经理三年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需降薪,显著超越基准可适度提薪 [2][12] - 基金公司评价纳入投资者盈亏占比、权益类基金占比等指标,相关加分幅度提升50% [3][10] 权益投资扩容 - 提升权益类基金注册效率:ETF最快5工作日完成注册,主动权益类基金和宽基指数基金10工作日,混合/债券型基金15工作日 [3][13] - 支持浮动费率产品创新,发展主题指数基金,研究场外宽基指数试点产品 [13] - 销售机构评价纳入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占比、投资者盈亏等指标 [14] 行业高质量发展 - 支持头部机构创新业务,鼓励中小公司差异化发展,推动市场化并购重组及违规机构出清 [5][17] - 强化投研能力:建设团队制管理模式,鼓励AI等技术应用,支持员工持股激励 [16] - 优化产品结构:拓展FOF、养老目标基金等含权中低波动产品,适配不同风险偏好 [17] 监管与合规强化 - 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动态调整产品注册节奏,约束基金经理管理产品数量及持股集中度 [4][19] - 修订基金法提高违法成本,严打内幕交易,强化股东资质穿透核查 [21] - 加强声誉管理,督促机构快速应对舆情,打击虚假信息传播 [20]
业绩比较基准成 “锚”和“尺”,公募收费模式、绩效薪酬将与业绩挂钩
第一财经· 2025-05-07 19:01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核心内容 - 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1] - 改革重点包括推行浮动管理费模式、改革绩效考核机制、降低投资者成本、强化信息披露等 [3][5][6] 业绩比较基准的作用 - 业绩比较基准是基金投资的"锚"和"尺",用于明晰投资风格、约束投资行为,并衡量基金是否跑赢市场 [2] - 将制定监管指引,明确业绩比较基准的设定、修改、披露及纠偏机制,对选用行为实施严格监管 [3][4] 浮动管理费模式实施细节 - 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浮动管理费模式,费率根据业绩表现分三档(基准档/低档/升档) [3] - 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量的60% [3] - 同步修订信息披露模板,强化业绩表现、管理费分档、投资者盈亏等信息的综合展示 [4] 绩效考核机制改革 - 要求基金公司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权重 [5] - 基金投资收益指标需涵盖产品业绩(净值增长率、基准对比)和投资者盈亏(利润率、盈利占比) [5] - 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 [5] - 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5] 薪酬管理机制调整 - 薪酬管理需与投资收益挂钩,强化强制跟投比例与锁定期要求 [6] - 对三年以上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需明显下降;显著超越基准的可适度提高 [6] - 落实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对违法违规人员薪酬依法追索扣回 [6] 行业评价体系优化 - 将投资者盈亏、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权益类基金占比等纳入基金公司评价指标体系 [6] - 构建以五年以上长周期业绩为核心的评价评奖体系,杜绝短期排名导向 [6]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结果在考核评价中的运用,体现"奖优罚劣"导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