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
icon
搜索文档
ESG概念股掀涨停潮 反映出市场对绿色低碳赛道的关注
深圳商报· 2025-07-11 01:19
ESG相关企业股价表现 - 7月10日A股市场中多家深圳ESG相关企业股价强势上涨 氢能源与光伏板块联动升温 [1] - 赫美集团、拓日新能、美丽生态等深圳企业涨停 其中赫美集团、美丽生态收获"两连板" 拓日新能以"三连板"延续强势 [1] - 拓日新能股价本周内上涨34.83% 总市值63.44亿元 [1] 赫美集团业务发展 - 赫美集团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5.39% [1] - 公司2024年通过破产重整引入控股股东 确立氢能源发展战略 重点布局风光电制氢、综合能源站及氢能共享单车等绿色能源产业 [1] - 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已达48.78% 形成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 [1] - 公司7月5日ESG评级上升 表明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1] 光伏产业政策影响 - 拓日新能近期因光伏产业政策利好受到市场追捧 [1] - 国家能源局强调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光伏行业 包括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沙戈荒"大基地建设、优化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机制等 [1] A股ESG报告披露情况 - 2025年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持续上升 截至4月30日共有2469家A股公司发布独立的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约占全部A股的45.6% 同比增长17% [2] - 62家上市公司获得AAA评级 约占全部A股公司的1.1% 264家公司获得AA评级 约占全部A股公司的4.9% [2] 深圳企业ESG表现 - 深圳企业表现突出 涵盖金融、房地产、信息技术等行业 [2] - 鹏鼎控股、迈瑞医疗、传音控股、新产业、共进股份、平安银行等获得AAA评级 [2] - 健康元、绿联科技、豪鹏科技、招商银行、中兴通讯、汇川技术、第一创业、万科A等获得AA评级 [2] - 共进股份、绿联科技、招商银行股价今年以来涨超两成 [2] ESG概念股活跃原因 - ESG概念股活跃是政策强力引导、产业绿色转型加速与国际ESG投资潮流涌入共同作用的结果 [2] - ESG报告是市场波动"双刃剑" 实质性的ESG改善与评级提升可能带来估值溢价和股价正面反应 [2]
ETF火热下的冷思考:头部玩家如何筑起护城河?
搜狐财经· 2025-07-10 21:58
行业规模与格局 - 境内ETF市场总规模上半年首次突破4万亿元 实现15%环比增速 [2] - 前12家基金公司占据超80%市场份额 前五家集中度近60% [2] - 嘉实基金以2600亿元ETF规模稳居行业前五 [2] - 头部集中格局反映综合实力较量 嘉实近一年16.06%收益率跃居大型公司第三 [2] 产业预判与产品布局 - 嘉实基金近五年推出25只首批/首只创新ETF 2023年上半年落地5只 [3] - 2022年提前布局科创芯片ETF(588200) 现为规模最大科创板芯片类ETF [3] - 2021年稀土ETF(516150)和软件ETF(159852)精准捕捉产业风口 [3] - 重点布局自主可控(芯片/集成电路/信息安全)、数字AI(软件/通信/机器人)、绿色低碳、生命技术赛道 [3] - 科创芯片ETF近一年涨58% 软件ETF涨55% 稀土ETF涨40% 机器人ETF涨36% 份额均获净申购 [4] 投研与服务生态 - 投研团队深度研究产业链 非简单指数跟踪操作 [4] - 推出"超级嘉贝"小程序 提供"以股选指"等精准匹配工具 [6] - 构建ETF生态系统 通过"超级ETF投顾大使计划"联动券商投顾形成服务矩阵 [7] - 推出《人工智能+ETF投资全攻略》等工具手册 更名产品以降低识别成本 [7] - 服务能力成为新竞争维度 解决投资者信息过载痛点 [6][7]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协调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柬投资合作工作组首次会议在柬召开
快讯· 2025-07-10 19:37
中柬经贸合作 - 中国已连续13年为柬埔寨最大贸易伙伴 [1] - 中国连续12年为柬埔寨最大外资来源国 [1] - 双方将加强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的产供链合作 [1]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发展 - 中柬召开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协调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1] - 中方希望柬方为西港特区及中资企业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1] 双边投资合作机制 - 中柬投资合作工作组首次会议在柬埔寨召开 [1] - 双方将利用自贸协定条件提升经贸合作规模和水平 [1]
近百家单位逾3000名设计师共绘“粤美乡村”图景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7-10 16:05
乡村振兴设计活动 - 合方建筑设计事务所提出"泊野·骑栖"主题理念 将乡村小公园改造为岭南乡野生活目的地 [1] - 广州市举办"粤美乡村"风貌设计作品征集活动 展示75份获奖作品 [1] - 活动聚焦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以设计赋能乡村振兴 [1] 活动模式与参与情况 - 创新采用"需求端出题、设计师答卷、多主体阅卷"模式 [1] - 收集5类16个选点需求 涵盖产业小镇 村落民居 公路游径等 [1] - 吸引近100家国内外设计机构 高校 团体参与 逾3000名设计师参加 [1] - 历时7个月 经过公告发布 实地踏勘 乡建课堂等环节 [1] 设计作品特点 - 作品包含对岭南传统建筑基因的现代转译 [2] - 应用绿色低碳 生态韧性新技术 [2] - 注重公共空间 设施小品的艺术表达 [2] - 体现"文化可传承 生态可持续 艺术可赋能"的乡村振兴解决方案 [2] 行业影响与后续计划 - 乡村振兴为青年设计师提供才华施展舞台 [2] - 广州市计划推动设计成果转化为实际建设项目 [2] - 将通过展览展示 技术培训 项目合作等方式推广经验 [2]
绿色城市能源如何达成?专家认为有三大路径 |大咖聊营商
新浪财经· 2025-07-10 15:10
绿色低碳产业创新路径 - 提出基于热泵的污水污泥余热利用、污水污泥绿氢制备与储存、城市有机固废制绿色燃料三大技术路径,推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向"能源工厂"转型 [1] - 我国能源结构加速向非化石能源转型,预计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超70%,电力驱动模式成为核心 [1] 热泵技术应用 - 热泵可将低品位热量转化为高品位能源输出,适用于200℃以内场景,国家发改委已发布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 - 以日处理20万吨污水厂为例,提取5℃温差可获取超116万kWh热能,高温水源热泵技术可将25℃污水升温至90℃用于污泥干化 [2] - 推动污水厂向厂区及周边建筑供冷供热,打造"能源综合体",在上海及外地有成功案例 [2] 氢能全链条解决方案 - 提出"绿氢制备-固态储氢-高值利用"方案,金属固态储氢技术解决储运瓶颈,规避高压气态和低温液态储氢的缺陷 [2] - 上海白龙港污水厂建成全球首个污水污泥制氢全产业链项目,利用再生水和厌氧沼气制备绿氢,采用固态储氢技术,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认可 [3][4] 有机固废制绿色燃料 - 污泥和垃圾是潜力原料,国际海事组织和航空业协会提出2050年航运近零排放、航空燃料中可持续航煤(SAF)占比30%-50%的目标 [4] - 上海每日产生1万多吨湿垃圾,通过厌氧发酵年产沼气超3亿吨,全部转化可年产绿色甲醇超40万吨 [4] - "沼气全碳定向转化制绿色甲醇"技术路线成本比国际主流低30%,计划在上海建成千吨级中试项目 [4] 未来能源产业布局 - 通过"制氢储氢+沼气制甲醇+碳捕集制SAF"三条技术路线,推动污水厂和垃圾厂转型为能源工厂,实现污染治理、节能降碳与循环经济协同 [4] - 呼吁强化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推动绿色低碳技术规模化应用 [5]
北京市出台碳普惠管理办法鼓励全社会更多主体参与 市民低碳行为将能“变现”
快讯· 2025-07-10 11:17
碳普惠政策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北京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1] - 政策旨在量化绿色行为减排量并获取激励,实现"低碳行为有价值" [1] - 优先支持个人、家庭、社区参与的低碳交通、绿色建筑、分布式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碳普惠方法学申报 [1] 激励措施 - 符合条件的减碳行为将依据相关技术规范核算碳减排量 [1] - 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商业模式创新、绿色金融等方式获得价值激励 [1] - 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绿色出行、节能节电等行为有望"变现" [1] 覆盖领域 - 低碳交通包括乘坐公交地铁、骑共享单车等行为 [1] - 其他领域包括绿色建筑、资源能源节约及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园林美化、农业农村等 [1]
超900家外贸企业从下沙港出海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21
下沙港运营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161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981万标箱,同比增长8819%,增幅居全省内河港口第一 [3] - 目前拥有13条航线,包括通往乍浦、宁波港的出海航线及太仓方向内贸线,17艘64标箱集装箱船舶实现"天天班"服务 [4] - 服务覆盖900家外贸企业,辐射钱塘、临平、萧山等杭州多个区域及绍兴、嘉兴等周边地区 [4] 海河联运经济效益 - 相比公路运输,海河联运平均每标箱节省物流费用300元以上,综合成本降低20% [4] - 钱塘区某空调制造企业通过"公转水"年运输5000标箱,节省运费150万元,推动杭州工厂订单和产值提升 [4] - 二期扩建后将开通128标箱船舶直达山东济宁港及安徽、江苏等内河港口,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5] 智能化与绿色化进展 - 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使单箱作业流程缩短至2分钟内,系统效率提升15%以上 [6][7] - 港区流动机械全部纯电驱动,计划引入电动集装箱船和氢能64标箱船舶投入"下沙-乍浦"航线 [7] - 杭州港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292万标箱,同比增长74%,增幅全省第一 [7]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2024年《杭州市推进水路集装箱运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发放补助2150万元,推动"公转水"新增12万标箱,降低企业物流成本8760万元 [7] - 正在建设全市唯一配备H986的海关监管场所,建成后将实现报关、查验、放行"一站式"服务,减少通关时间和成本 [8]
以“无废城市”建设推动美丽城市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07-10 09:44
美丽城市建设与"无废城市"的协同关系 - 美丽城市建设的"五美"目标与"无废城市"理念高度契合 包括绿色低碳 环境优美 生态宜居 安全健康 智慧高效 共同指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城市发展图景 [1] - "无废城市"建设是实现美丽城市的重要路径 需将"无废"理念融入城市规划 建设与管理全流程 [1] 源头减量与绿色转型 - 压实多部门职责 推动跨区域固体废物处理协同与减污降碳协同 [1] - 加快工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硬性约束固体废物产生强度 推动制造业"无废"系统升级 锻造产业链与供应链 [1] - 推广生活垃圾阶梯式计费等政策工具 实施一次性塑料制品全链条治理 [1] 资源循环与设施融合 - 构建城乡"多网融合"体系 整合生活垃圾 工业固体废物 建筑垃圾 园林垃圾等收运系统 [2] - 推进固体废物清洁全量焚烧 加快餐厨垃圾全资源化处理终端设施建设 [2] - 推广"互联网+回收"模式 构建"报废—回收—拆解—再生—再制造—资源化"循环生态链 [2] - 落实国家"两新"政策 打造全品类 全地域 一体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2] 风险防控与智慧监管 - 提高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覆盖率 实现定位 追溯 信息共享与计量核算 [3] - 推动退役动力电池 废旧光伏组件及风电叶片等新兴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 [3] - 强化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 开展生态环境风险评价 [3] - 运用卫星技术提升固体废物监管"智治"水平 实现绿色闭环管控 [3] "无废"实践与价值转化 - 实施"无废细胞"工程 打造"无废街区""无废商圈""无废校园"等示范主体 [4] - 培育"无废园区""无废集团"示范标杆 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 [4] - 构建绿色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扩大"无废"产业绿色保险 融资担保等产品供给 [4] - 聚焦再生产品碳减排效益 将固体废物再生利用转化为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 [4]
2025年陕西省宝鸡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强链壮群加速推进,宝鸡市新质生产力规模持续拓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0 09:25
宝鸡市产业经济概况 - 宝鸡市作为陕西第二大城市和西部工业重镇,拥有"中国钛谷"称号,钛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一 [1][16] - 2024年构建"45511"现代化产业体系:4大千亿级优势产业(装备制造、钛及新材料、食品工业、能源化工)、5个百亿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5大生产性服务业 [1][16] - 2025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4%,第三产业增长5.8% [4][5] 工业经济表现 - 2025年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采矿业(+13.7%)和制造业(+10.7%)为主要拉动力量 [8] - 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长10.7%,贡献率达99%,其中食品工业增长18.1%,单产业拉动全市增长6.3个百分点 [8] - 2024年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增长25.6%,汽车整车产量创22.76万辆历史新高 [7]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2024年新增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56家,获评国家"千兆城市",建成全省首条5G-A商用航空专线 [10] - 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108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新增352家和237家,总量居全省第二 [10] - 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居西北地区城市第二位 [10] 产业集群与龙头企业 - 形成高端装备制造、钛及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五大产业集群,76%钛企和65%汽车零部件企业集中在高新区 [22] - 龙头企业包括宝钛集团(全球钛材龙头)、秦川机床(数控机床领军)、法士特(世界级变速器供应商)等 [22][23] - "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助推宝鸡首次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84位 [1][7] 政策支持体系 - 出台《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文件,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分别给予100万/50万元补助 [12][14] - 2024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工业领域设备投资增长25%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75% [14]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进170个重点工业项目和50个新增产能项目,培育氢能装备等未来产业 [12] 未来发展趋势 - 高端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重点突破数控机床、钛合金等领域关键技术,加速智能工厂建设 [25] - 培育新兴产业: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氢能装备、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26] -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 [27]
云南加速打造“中国绿色铝谷” 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正式投产运营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01:40
云南绿色铝产业发展 - 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正式投产运营 规划面积8377亩 由红河州政府 泸西县政府与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共建 定位"绿色 低碳 循环 智能" 目标打造国内铝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标杆 [1] - 园区累计完成投资70亿元 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吸引多家企业入驻 形成"原铝生产—精深加工—废铝回收"完整产业链 [1] - 云南宏合新型材料公司年产193万吨低碳铝项目首批生产线投产 采用600千安特大型电解槽技术和全球首个电解铝AI智能系统 吨铝电耗比行业低500度 吨铝用电二氧化碳排放仅1.8吨 较传统火电下降86% [1] 山东魏桥集团技术优势 - 生产线投产标志着企业先进技术与云南绿色能源优势深度融合 将助力云南建设中国及全球铝产业技术高地 [2] 云南绿色铝产业优势 - 电力总装机超1.6亿千瓦 绿色能源装机占比逾90%达1.5亿千瓦 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0.1073千克/千瓦时 为全国平均五分之一 [2] - 区位优势显著 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大通道 可覆盖粤港澳大湾区 成渝双城经济圈 辐射南亚东南亚市场 [2] - 政策支持力度大 绿色铝产业列为云南省鼓励类产业 相关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等优惠政策 [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云南绿色铝产业链产值2023年首次突破千亿元 2024年突破1500亿元 成为工业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3] - 全省电解铝产能指标规模约830万吨 占全国比重约五分之一 居全国首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