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投资
搜索文档
公募下半场:解码国投瑞银的“多元+人才”双重护城河
中国基金报· 2025-04-30 11:49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变革,竞争转向综合能力较量,国投瑞银基金契合趋势,多领域布局并构建人才梯队,满足投资者收益与防御需求 [1][7] 行业现状 - 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投资者结构机构化、居民财富“净值化”转型加速,权益投资需求提升 [1] - 市场波动、风格切换,投资者关注风险控制和长期收益,行业竞争转向“全市场、全场景”综合能力较量 [1] 国投瑞银基金策略布局 主动权益 - 主动权益基金面临短期排名压力和“风格漂移”问题,“均衡持有优质资产,追求可持续收益”是竞争力标尺 [2] - 綦缚鹏以“绝对收益为导向”管理产品,国投瑞银瑞源A近五年回报率83.17%,同类排名前8%,回撤控制能力优秀 [2] 被动投资 - 被动投资因透明性与低成本优势成居民资产配置核心品类,国投瑞银构建“分层布局、策略互补”被动产品体系 [3] - 国投瑞银量化投资团队有完善框架,国投瑞银500指数增强A近五年收益62.13%,同类排名前8%,超额收益46.13% [3] 多元产品 - 针对A股周期波动和资产配置工具不足,国投瑞银构建跨市场、多资产投资解决方案,优化风险收益平衡 [3] - 国投瑞银港股通6个月定开基金近三年回报率18.46%,同类排名前1/3,聚焦港股低估值资产 [4] - 国投瑞银白银期货A近五年回报率44.38%,可平衡组合波动,是境内唯一以白银期货为投资对象的公募基金 [4] 人才团队 - 资管行业新生代基金经理有经验不足问题,国投瑞银践行“传帮带”模式,打造老中青兼备团队 [6] - 中生代周思捷有独特投资框架,国投瑞银境煊A近五年回报70.28%,同类排名前16% [6] 基金经理信息 綦缚鹏 - 有22年证券从业、15年公募基金管理经历,2009年4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多只混合基金 [11] 殷瑞飞 - 有17年证券从业、11年公募基金管理经历,2011年6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多只股票基金 [13] 刘扬 - 有11年证券从业、5年公募基金管理经历,2013年10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国投港股通混合A/C [16] 赵建 - 有21年证券从业经历,2010年6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国投瑞银白银A/C [18] 周思捷 - 有13年证券从业经历,2017年8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多只混合基金 [19]
上市险企一季报前瞻: 财险净利增长 寿险看权益投资
证券时报· 2025-04-16 02:24
核心观点 - 上市险企20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分化,财险板块受益于承保效益改善和投资业绩提升,盈利增长强劲;寿险板块则因新单保费增长不一,业绩存在分化,权益投资收益成为利润关键影响因素 [1][2][3] 财险板块业绩 - 中国人保预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16.52亿至134.45亿元,同比增长30%至50% [2] - 人保财险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80%至100% [3] - 财险业绩增长受双重驱动:承保端通过优化业务结构、降赔控费及大灾损失减少,实现承保利润大幅增长;投资端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总投资收益增幅较大 [2][3] - 人保财险1-2月车险综合成本率在93%多一点,全险种综合成本率低于94%,总裁于泽表示今年目标为车险综合成本率96%以内,非车险成本率99%左右 [5] - 行业层面,外部大灾减少及内部风险减量服务、降本增效共同推动头部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显著改善 [5][6] 寿险板块业绩 - 已披露数据的寿险公司一季度保费增长表现不一:中国太保原保险保费收入1002.15亿元,同比增长9.3%;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732.18亿元,同比增长28% [7] - 寿险总保费收入分化受新单保费和续期保费共同影响,续期保费因历年期交保单支撑预计保持较快增长,新单保费则因产品切换及去年预定利率调整可能承压 [7] - 新业务价值预计回归平稳增长,个险新业务增长整体承压,但银保等多元化渠道预计为NBV增长带来重要贡献,负债成本压降利好利差损风险改善 [8] 投资端表现 - 权益投资表现成为保险公司一季度利润的胜负手,受益于资本市场整体回暖 [1][3] - 保险公司资产配置注重稳定性与前瞻性,积极把握长端利率波动机会进行"相对高点"择机配置,并利用波动增厚固收收益 [3] - 头部险企存量资产配置厚度提供支撑,前期配置的长久期、高收益债券及高股息股票贡献的股息有望支撑净投资收益 [3]
金融监管总局: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股市比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8 08:58
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调整 - 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 简化档位标准 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 拓宽权益投资空间 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 [2] - 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 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 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 [2] - 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 明确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不再单独计算投资比例 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 [2] 政策影响与监管方向 - 政策是优化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促进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发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优势 [2][3] - 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3]
中信建投双鑫债券A,中信建投双鑫债券C: 中信建投双鑫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24年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3-31 11:23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名称为中信建投双鑫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主代码012338,运作方式为契约型开放式,合同生效日为2021年10月22日,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42,865,394.26份 [1] - 基金管理人为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托管人为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目标为在控制风险和保持流动性基础上追求长期稳健增值 [1] - 基金分为A类(代码012338)和C类(代码012339)份额,报告期末A类份额为41,609,671.37份,C类份额为1,255,722.89份 [1] 投资策略与业绩基准 - 投资策略采用自上而下方法,通过分析宏观经济、流动性水平等因素动态调整股票、债券和现金比例,债券资产投资比例不低于80%,股票资产不超过20% [1] - 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85% + 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0% + 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 [1] 财务表现 - 2024年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5.28%,C类份额为4.8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5.89% [2][5] - 本期已实现收益A类为2,554,940.93元,C类为50,158.22元;本期利润A类为3,523,298.15元,C类为75,337.38元 [2] - 期末A类份额净值为1.0405元,C类为1.0273元,期末净资产合计为44,585,946.47元 [2][20] 基金经理与运作 - 基金经理包括潘泓宇(2024年12月31日任职)、杨志武(2023年8月11日任职)和许健(2021年10月22日至2024年12月31日) [7][8] - 基金管理人中信建投基金成立于2013年9月9日,注册资本4.5亿元,为中信建投证券全资控股,截至报告期末管理公募基金59只 [6] 投资组合与资产配置 - 报告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为54,270,150.94元,全部为债券投资,无股票、基金或其他投资 [19] - 货币资金为392,404.93元,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为10,000,719.42元,负债合计为10,088,139.21元 [19][20] 审计与合规 - 财务报表经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审计日期为2025年3月28日 [17][19] - 基金管理人承诺运作合法合规,未发现损害份额持有人利益行为,公平交易制度执行良好 [9][15]
理财资金入市难在哪
经济日报· 2025-03-26 05:59
理财资金入市难在哪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自提出以来,广受市场关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明确"大力推动中 长期资金入市"。理财资金体量大,如何有效引导其入市,关乎投资者的钱袋子以及权益市场的长远发 展。在业内看来,随着政策支持与市场机会增加,预计会有更多理财公司发力权益投资。但当前理财资 金入市仍存障碍,需进一步打通堵点。 投资者风险偏好低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末,权益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为0.06 万亿元,占比为0.2%;理财产品资产投向权益类资产余额为0.83万亿元,占比为2.58%。普益标准研究 员崔盛悦表示,目前银行理财机构仍以发行中低风险固收类产品为主,虽然有部分机构于去年加大 了"含权"产品的发行力度,但供投资者选择的混合类、权益类产品数量仍相对较少。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分析,理财产品相对更加追求安全稳健,主要面向稳健型投资者, 因此银行理财资金主要投向债券等固定收益领域。在银行理财产品中混合类、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低, 可能与理财公司投研能力以及投资者本身的风险偏好有一定关系。 崔盛悦分析,从认购流程来看,根据2021年5月份发布的《理财公司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