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
搜索文档
湖北省首笔汽车转型贷款2000万落地
长江商报· 2025-10-14 08:19
政策指引 -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指导出台《十堰市汽车产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试行)》,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标尺并规范业务流程[1] - 《工作指引》涵盖整车制造、汽车生产设备等六大类企业的多项关键技术,支持对象需满足降碳技术应用达标、转型投资计划清晰、环境信息主动披露三大核心条件[1] 首笔贷款落地 - 工商银行十堰市分行向湖北一专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放全省首笔汽车转型贷款,金额2000万元,专项支持其设备更新项目[1][2] - 贷款期限为五年,采用能效考核与利率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企业达标后贷款利率可在当期执行利率基础上下调10个基点[2] - 此笔贷款发放后,预计该企业到2030年将实现年度碳排放总量较2024年减少30%[2] 实施机制与未来规划 -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立专项工作联动机制,通过多轮对接解决企业转型方案制定、环境信息披露等难题[2] - 下一步将推动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碳金融深度融合,形成政策引导—金融跟进—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为重点产业绿色升级提供可推广的湖北方案[2]
深创投人工智能与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成立,规模15.5亿元;中际旭创出资3.54亿元参投产业基金丨09.29-10.12
创业邦· 2025-10-14 08:08
以下文章来源于睿兽Pro ,作者Bestla 睿兽Pro . 创业邦旗下横跨一二级市场的科创数据平台。实时投资数据、追踪产业创新。找数据、做分析、链资 源,就上睿兽分析。 上周基金重点事件回顾丨09.29-10.12 睿兽分析每周整理最值得关注的基金重点事件,帮助大家及时了解全球私募股权基金 市场动向。 政府引导基金 中国国新等央企合 资成立战新产业发展私募基 金公司 央企战新产业发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近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 涵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与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股权穿透信息显示,该公司由中国国新控股有 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国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移资本 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等多家央企旗下投资平台共同持股。 (大河财立 方) 湖南浏阳经开区设立30亿元母基金,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人 湖南浏阳经开区正式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浏阳经开高创产业母基金,并面向社会公开遴选市场类子 基金管理机构。该母基金由浏阳经开区与湖南高新创业投资集团共同发起,已于2025年6月6日完成 注册,存续期12年(投资期7年+退出期5年+最长 ...
标准气体市场情况深度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13 14:22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4年中国标准气体市场规模达到176亿元,较2022年增长14.4亿元,两年复合增长率约4.3% [1] - 2024年中国市场产量为45.9万吨,需求量42.3万吨,供需格局稳定 [1] - 2024年全球标准混合气体市场规模约为8.13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12.72亿美元,2025-2031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6.6% [1] - 2024年全球校准用特种气体销售额达6.51亿美元,预计2031年增至8.8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6% [1] - 2023年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达15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3000亿元,2023-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 [2] - 2024年化学加工和炼油占工业气体市场份额的20%,食品和饮料加工等领域预计到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5.22% [2] - 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2.8%,是市场扩张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4] 市场竞争格局 - 国际寡头以Linde、Air Liquide、Air Products、Messer Group、Taiyo Nippon Sanso为核心,占据主导地位 [6] - Linde Group 2022年在全球校准气体混合物市场占有25.22%的份额 [6] - 高端领域如环境测量用标准气体市场,前三大厂商合计控制全球超六成市场份额 [6] - 本土企业如大连大特气体拥有272种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客户覆盖全国并远销海外 [7] - 华特气体通过半导体国产化政策推动进口替代,产品已出口50余个国家和地区 [7] - 金宏气体通过60余家下属公司构建全国供应网络,2020年科创板上市后加速技术布局 [7] - 中国市场份额约占全球20%,竞争格局正从“国际主导”向“中外分庭抗礼”演变 [7] - 国际厂商以技术壁垒和全球供应链为护城河,本土企业则依靠成本控制(较进口产品低15%-30%)与政策红利实现突破 [7] 产品结构与细分市场 - 产品类型以标准混合气体为核心,按组分数可细分为双组分、三组分、四组分及多组分校准混合气 [8] - 多组分校准混合气技术附加值最高,生产需符合《电子级混合气体配制技术要求》(TCCGA 30009 - 2025)等标准 [8] - 高纯气体、电子特气等品类因纯度要求(如电子特气需满足GB/T 16942 - 2025标准的纯度升级要求),在高端制造领域需求突出 [8] - 石油化工为传统核心应用市场,占比达32% [14] - 环保监测领域受“双碳”政策驱动,年增速达12% [14] - 电子半导体领域聚焦国产替代,目标2025年国产替代率达40%,电子特气与电子级混合气体纯度要求已提升至ppb级 [14] 区域市场分布 - 亚太地区是核心增长引擎,2024年占据工业气体市场43%的份额,预计2025-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达5.14% [10] - 中国作为亚洲市场关键组成部分,2025年标准气体全球占比预计达25%,2030年将进一步提升至30% [10] - 全球市场中,北美2021年占校准混合气市场32.67%的份额 [10] - 亚太新兴市场贡献超50%的全球增量 [10] - 中国市场消费高度集中,华东地区占比43%、华南地区25% [11] - 生产基地呈现“华东研发制造-华南电子消费-华北科研创新”的地理分工特征 [10] - 华特气体(佛山)、金宏气体(苏州)等头部企业沿产业带布局,南京特种气体厂在华东设立6个分厂 [11] - 大连大特气体通过六大生产基地(辽宁、内蒙古、广东等)与全国销售网络,实现区域供应全覆盖 [11] 政策与行业驱动因素 - 国家“双碳”战略催生强制监测需求,推动环保用校准气体需求以12%增速增长 [13] -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将标准气体列为重点领域,鼓励研发投入 [13] - GB/T 16942-2025《电子气体 大宗气体》整合5项旧标,实现电子工业用气体标准统一化 [13] - 半导体领域国产化政策加速技术突破,为国产替代提供支撑 [13] - 新《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实施使监测用标准气体更新周期缩短至12个月 [13] - 国际贸易增长推动跨境气体贸易额年增15% [13] - 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新兴领域进一步注入增长动力 [13] 技术趋势与行业挑战 - 本土企业技术取得突破,如大连大特气体研发的多组分气体产品精度达±0.1% [16] - GB/T 16942 - 2025标准将气体纯度要求从99.999%提升至≥99.9999% [16] - 行业采用氦离子化气相色谱法等先进检测技术,推动关键设备自给率目标达80% [16] - 膜分离、分子筛吸附等技术逐步替代传统低温分离工艺,智能化生产控制系统与低碳制备技术加速应用 [16] - 行业面临原材料氦气90%依赖进口的挑战,地缘政治加剧供应波动 [17] - 高端产品领域,外资品牌凭借技术壁垒占据优势,部分电子级混合气体依赖进口 [17] 未来市场展望 - 2030年全球工业气体市场规模预计达近5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4.5% [18] - 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18] - 中国标准气体产品国内市场份额预计2025年达30%,品牌影响力覆盖全球50%以上市场 [18] - 核心驱动力来自电子半导体国产化和环保监测深化,全球校准用特种气体市场2025-2031年预计以4.6%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18]
山东高速新疆国际物流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与设施零碳试点项目”
搜狐财经· 2025-10-13 12:55
下一步,山东高速物流集团将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引领的理念,坚定实施"一网一链一平台"战略布 局,加快推进物流园区的绿色低碳转型与零碳技术推广,为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构建现 代绿色物流体系贡献"山高"力量。 作为"鲁兵合作、产业援疆"示范标杆项目,园区始终坚持"绿色、智慧、低碳"发展理念,系统构建了 以"高比例、全场景绿电自用"为核心的"1+3+5"零碳智慧实施路径,聚焦绿色转型、循环发展与智慧升 级三大导向,重点推进能源体系零碳化、物流运输清洁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营管理智慧化、资源利 用循环化五大举措,全面打造覆盖运营全周期的零碳智慧物流园区。同时,园区充分依托新疆丰富的光 照资源,建成装机容量4779.1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系统,配套储能设施与充电桩,实现运营期绿电覆盖率 超90%,构建起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物流运输环节,园区全面实施"公转铁"运输结构优 化,铁路专用线全部采用电力机车,内部倒短运输及装卸作业全部使用新能源车辆,年减少公路运输里 程超100万公里,整体物流碳排放下降30%以上,为多式联运和绿色运输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 经验。 近日,由山东高速物流集团投资运营的山东 ...
协鑫能科已在全国落地超过15个电网侧储能项目 投运规模突破1000MW
证券时报网· 2025-10-10 19:20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在SNEC ES+2025国际储能技术大会展示"储能+AI"能源生态系统及前沿解决方案,覆盖储能应用场景、零碳园区、虚拟电厂及能源AI大模型等领域 [1] - 公司在储能领域实现电网侧与用户侧双轨并行、协同发展 [1] - 公司推出零碳园区全链条解决方案,以园区数智平台为中枢,围绕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生态运营与基础设施五大维度提供一站式服务 [1] 电网侧储能业务 - 公司已在全国落地超过15个电网侧储能项目,投运规模突破1000MW [1] - 项目在江苏等用电大省发挥关键作用,验证大规模储能的可行性与商业化路径 [1] 用户侧储能业务 - 公司在用户侧除应用锂电技术外,积极拓展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新型技术路线 [1] - 为用户量身打造高效储能系统,成为客户降本增效与低碳转型的效益倍增器 [1] 零碳园区业务 - 公司已在全国打造包括工厂、园区、医院及学校在内的零碳示范项目40余个 [2] - 为零碳社会构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路径 [2] 虚拟电厂业务 - 公司AIVP虚拟电厂平台深度融合数字技术,高效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充换电设施及现货交易资源 [2] - 平台已拓展至近10个省市,可调容量接近100万千瓦 [2] - 平台作为江苏省调度中心唯一受邀的虚拟电厂代表参与迎峰度夏反事故演习 [2] 能源AI技术 - 公司联合蚂蚁数科推出EnergyTS能源电力时序大模型一体机 [2] - 产品融合能源行业积淀与前沿数字科技,旨在打造能够读懂能源系统运行逻辑的智慧大脑 [2] - 通过深度分析气象变化、设备状态、市场信息与负荷数据,为行业提供更精准的预测与决策能力 [2]
吉林省省长胡玉亭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中国环境报· 2025-10-10 17:54
政策导向与战略目标 - 核心目标是促进新能源开发上规模并实现更高水平就近消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双碳战略和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 - 强调要吃透用好国家新能源领域创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因地制宜谋划省级配套举措以释放政策红利和综合效益 [1][2] - 要求强化超常规举措,凝聚合力以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2] 吉林省新能源产业现状与优势 - 吉林风光资源丰富,区位优越,土地、水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组合条件得天独厚 [1] - 行业部门、地方政府、电网公司协同发力,创设政策工具、优化体制机制,开创并推行绿电+消纳模式 [1] - 一系列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投产,有效突破消纳瓶颈,新能源产业呈现跨越式发展强劲态势 [1] 未来发展举措与方向 - 将持续培育壮大氢基绿能产业链,全力拓展绿氢消纳场景,将更多绿电转化为工业产品 [1][2] - 将进一步扩大绿电直连规模,推动更多增量绿氢+项目在吉林落地 [2] - 将以精准有效措施支持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加快发展壮大,更好激发新能源产业投资活力 [2]
电力装备绿色低碳管理实现新突破——中电联正式发布首批电力装备产品碳足迹认证成果
中国经济网· 2025-10-10 17:34
2022年以来,我国持续出台政策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 确提出"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和"推行碳标签制度"。今年初,国家认监委发布《产品碳 足迹标识认证实施通则(试行)》,明确了产品碳足迹认证的基本原则、核算规则、认证流程和标识使用 要求,确保数据质量和结果可比性。同时要求认证机构具备相应资质及技术能力,强化数据审核与标准 的统一。作为现阶段碳足迹认证的核心依据,为各类产品碳足迹认证提出统一规范。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证中心作为国家认监委公布的首批26家碳足迹标识认证机构之一,严格遵循《通 则》要求,依托"电力行业产品碳足迹与环境产品声明(EPD)平台",结合电力装备制造与使用特点,制 订了多项产品种类规则(PCR),统一各类电力装备核算边界、数据采集范围和分配方法。这一做法填补 了行业空白,避免因标准不一造成碳足迹结果扭曲,增强了认证结果的公信力与行业适用性。 此次51项电力装备碳足迹证书的发布,成为电力装备行业加强低碳管理、构建绿色标尺体系的重要开 端。下一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证中心将在多个方面持续深化与扩展该项工作。 9月23日,中国电力企业联 ...
北京科锐拟最高1亿回购用于股权激励 三年半研发投入3.31亿筑牢技术壁垒
长江商报· 2025-10-10 09:37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电力设备公司北京科锐(002350.SZ)拟进行大手笔股份回购。 10月8日,北京科锐发布股份回购公告,宣布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资金总额区间为 5000万元至1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9.90元/股。 据悉,此次回购股份计划用于后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传递出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坚 定信心,同时彰显了与核心团队及员工共享发展成果的决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推出股份回购计划的背后,是北京科锐业绩的持续回暖。该公司不仅2024年实现 扭亏为盈,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幅增长243.46%。 与此同时,北京科锐始终坚守技术驱动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业务拓展筑牢技术根基。 2022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高达3.31亿元,持续的资金注入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充足保 障。 拟斥资最高1亿回购股份 10月8日,北京科锐披露股份回购方案。根据公告内容,公司本次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 过1亿元,回购价格设定为不超过9.90元/股,具体回购数量将根据实际回购价格确定。 根据公告,若按回购金额上限1亿元、回购价格9.90元/股测算, ...
转发会议通知:关于举办2025(第二届)新能源与储能工程论坛的通知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10-09 19:15
论坛概况 - 论坛将于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在湖南长沙举办,主题为“学科人才支撑,产研融通发展,能源低碳转型” [1][3] - 论坛旨在推动新能源与储能工程领域的学科、人才、科技与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与创新驱动战略 [1][3] 论坛结构与参与方 - 论坛设置8个学术分论坛、1个产业论坛、1个学科建设分论坛和1个人才分论坛 [2] - 学术分论坛将汇聚900多名科技领军人才,包括院士十余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万人领军等人才近百名 [2] - 产业论坛将链接300多家龙头企业代表和20多名顶尖投资人,报告企业包括格林美、紫金新能源、弗迪电池、国联研究院、中车株洲所、金风零碳等 [2] 论坛议题与焦点 - 学术分论坛议题涵盖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与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及新体系二次电池、太阳电池、氢能与催化、新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能源金属资源提取与循环等前沿方向 [2] - 产业论坛涵盖新能源材料、电池电芯、储能系统、新型电力系统等产业链方向,旨在搭建“产学研用金”交流合作平台 [2]
3000吨单晶硅项目"急刹车",*ST建艺跨界光伏1年即收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18:25
公司项目终止事件 - 建艺集团于10月8日公告终止年产3000吨单晶硅棒项目并注销参股公司建艺正耀 [1][3] - 项目终止原因为市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及各方战略调整 [1][3] - 参股公司建艺正耀自成立以来未进行实质性运营未配置人员亦未产生任何债权债务及实质性运营成本 [6] - 此次协商撤离未对公司财务及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1] - 10月9日开盘后公司股价涨幅一度超过5%截至发稿涨幅为4.18% [2] 项目初始投资计划 - 2024年8月20日公司计划出资设立参股公司建艺正耀以实施年产3000吨单晶硅棒项目 [5] - 项目总投资额为1亿元合作方包括正耀新材料持股60%建艺平远持股30%平远绿洲投资持股10% [6] - 正耀新材料以设备出资6000万元建艺平远以货币及厂房出资3000万元平远绿洲投资以货币出资1000万元 [6] - 此次投资是公司向绿色能源科技领域延伸的重要一步旨在促进新能源板块上下游产业链协同 [6] 行业市场环境变化 - 单晶硅赛道产能博弈加剧市场从供给偏紧快速转向供需平衡 [7] - 光伏行业供需失衡竞争持续光伏项目收益模式发生重大变化行业经历转型升级阵痛期 [7] - 产能急剧增加导致市场竞争白热化价格战使产品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7] - 新进入者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及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设备贬值风险 [7] - 企业根据市场风向灵活调整投资策略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