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

搜索文档
珠海“造船”引社会资本下海,千亿“海上新基建”项目亮相
搜狐财经· 2025-08-09 10:57
海洋经济政策支持 - 中央财经委会议指出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1] - 珠海市召开全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暨"海上新基建"部署推进会 正式发布108个"海上新基建"项目 总投资1100 1亿元 [1] 项目投资情况 - 已签约项目65个 总投资292 1亿元 [1] - 意向项目33个 总投资808 0亿元 [1] 市场信号与资本吸引 - 珠海此举发出强有力的市场信号 强化"向海发展"导向 [1] - 旨在吸引社会及全球资本 弥补此前海洋经济的弱势 [1]
第23届南海(阳江)开渔季启动在即,农文旅盛宴抢“鲜”看→
南方农村报· 2025-08-09 08:03
活动概况 - 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活动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阳江市海陵岛举办[4] - 本次活动将出动3400余艘阳江渔船,是历届开渔季出动渔船最多的一次[5][18] - 活动包含祭海活动、渔家婚嫁习俗、沙滩音乐节等13项配套文化活动[7][22] 活动亮点 - 活动亮点可概括为"南海千帆竞发、疍家风土人情、靓丽滨海旅游"三大关键词[15] - 通过沉浸式呈现传统民俗如祭海活动和渔家婚嫁习俗,实现非遗的"活态展示"[20][21] - 丰富多彩的文化配套活动为开渔季注入时尚活力,从"单一仪式"升级为全民参与的文旅盛宴[24] 产业影响 - 活动采用"以活动促产业、以产业兴旅游"模式,已成为广东省内引爆旅游热点、撬动关联消费和塑造文旅品牌的"顶流"[13] - 将传统渔业生产活动转化为特色旅游产品,有效提升区域旅游的独特吸引力和辨识度[28] - 2024年阳江市海水养殖产量达82.05万吨,增长2.53%;2025年上半年产量达38.5万吨,增长4.46%[50][51] 政策支持 - 广东省实施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17条措施和一揽子政策,构建保障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32] - 广东省累计建设5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其中"海陵岛-阳西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在2024年入选国家级试点[35][41] - 2024年广东省海水养殖产量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54]
长三角增速第一,为什么是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9 07:41
长三角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突破16万亿元 占全国24 8% [1] - 9个万亿城市GDP总额超5000亿元 上海(26222 15亿元) 苏州(13002 35亿元) 杭州(11303亿元)领跑 [1] - 34城增速超全国5 3%平均水平 舟山以6 9%居首 绍兴 淮安6 8%并列第二 淮北3 4%垫底 [1] 舟山经济崛起 - 2022年起经济总量反超丽水 2025年上半年与衢州差距缩至15亿元 增速高出1 4个百分点 [2] -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1 5% 电力(28 7%) 船舶(24 0%) 石化(8 2%)三大行业贡献显著 [3] - 海洋经济占比69 72%全国领先 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61% [3] 县域经济格局 - 全国千亿县达63个 GDP总量超10万亿元 占全国7 99% [12] - 昆山(5380 17亿元) 江阴(5126 13亿元)为仅有的两个5000亿级县域经济体 [17] - 晋江市以3647 45亿元GDP获增量第一 超越连续三年领先的昆山 [13][17] 区域经济动态 - 浙江上半年工业用电增量113亿度全国第一 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7 1% [10] - 广东月均流动人口5063 8万居全国首位 广深莞三城常驻人口超千万 [11] - 海口计划2030年建成国家级全域美丽海湾 东寨港湾2024年首批申报 [8][9] 产业政策动向 - 青岛推出服务消费人才引进政策 高端人才团队最高奖励100万元 [7] - 北京放宽五环外住房限购 符合条件的家庭购房不限套数 [5] - 上海实施生育假社保补贴新政 建立政府-社会-企业成本共担机制 [6]
城市24小时 | 长三角增速第一,为什么是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23:35
长三角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突破16万亿元,占全国24.8% [1] - 上海GDP达26222.15亿元居首,苏州(13002.35亿元)、杭州(11303亿元)突破万亿 [2][5] - 17城增速超6%,舟山以6.9%领跑,绍兴和淮安6.8%并列第二 [5] - 舟山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1.5%,电力(28.7%)、船舶(24%)、石化(8.2%)为主要拉动行业 [6] - 舟山海洋经济占比69.72%,2024年产值1552.2亿元,目标2025年增速高于GDP 1个百分点 [7] 县域经济排名 - 全国千亿县达63个,GDP总量占比7.99%,昆山(5380.17亿元)、江阴(5126.13亿元)为仅有的两个超5000亿县域 [16][21] - 晋江以3647.45亿元位列增量第一,昆山连续三年失去增量榜首 [23] 区域产业动态 - 浙江上半年工业用电增量全国第一,全社会用电量3232.7亿度(同比+7.1%),工业用电增量113亿度 [14] - 广东月均流动人口5063.8万居全国首位,广州、深圳、东莞常驻人口均超千万 [15] 政策动向 - 北京放宽五环外购房限制,符合条件家庭可无限购 [9] - 上海推出生育假社保补贴政策,建立生育成本共担机制 [10][11] - 青岛推出服务消费人才引进政策,最高奖励100万元 [12] - 海口计划2030年建成国家级全域美丽海湾 [13]
科技新观察|海洋经济:下一个10万亿有多远
科技日报· 2025-08-08 17:13
海洋经济规模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等顶层设计 [1] - 海洋经济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方向 新一轮政策红利加速聚集 [1] 区域发展与产业创新 - 浙江舟山LHD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将发电成本降低40% 实现大功率发电并网技术突破 [1] - 上海2024年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达2167亿元 全球最大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交付使用 [2] - 北京发布国内首款海洋大模型"瀚海智语" AI技术深度赋能海况预报 深海养殖等领域 [2]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拥有全球首艘自主航行科考船"珠海云"等多项全球首个项目 [4] 技术与产业突破 - 中国船舶工业高端订单暴涨571% LNG运输船 豪华邮轮国产化率突破60% [3] - 一季度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同比激增416% 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技术抢占制高点 [3] - 海洋新兴产业2024年增加值同比增长72%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超三成 [6] - 广东近5年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168% 累计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突破281项关键技术 [5] 区域经济布局 - 南部海洋经济圈以广东为核心 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基因库 深海可燃冰开采等未来产业 [3] - 东部海洋经济圈以上海为引擎 聚焦船舶制造 航运服务 海洋旅游三大支柱产业 [3] - 北部海洋经济圈以山东为标杆 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占全国38% 深水钻井平台交付量占全国近八成 [3] 科技创新驱动 - 中央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7] - 辽宁将海洋领域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提升至18% 实施"揭榜挂帅"技术攻关 [8] - 深圳规划围绕海洋高端装备 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8] 产业转型案例 - 智能化养殖技术推动海洋渔业从近海捕捞转向深远海养殖 [6] - 传统港口转型为无人化 智能化 绿色化的智慧港口 [6] - 海洋船舶通过LNG动力 氢燃料电池推进系统实现绿色转型 [6]
资本市场支持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宣导会在南通举行
中证网· 2025-08-07 22:27
会议背景与主题 - 江苏证监局 江苏省工信厅和南通市政府联合主办资本市场支持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宣导会 主题为扬帆蓝海 资本领航 旨在以金融活水赋能产业集群发展并助力江苏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迈进[1] - 沿江沿海8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及50余家重点船舶海工装备企业代表参会 沪深北交易所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1] 海洋经济战略地位与产业基础 - 发展海洋经济被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江苏作为通江达海经济大省肩负向海图强使命[2] - 江苏船舶海工产业修船能力占全国三分之一 造船完工量连续十四年位居全国第一 构建从研发到总装的完整产业链[2] - 该领域江苏上市公司达70余家 涵盖船舶制造 风电设备 海洋重工和港口运输等领域 总市值7435亿元 累计募集资金1809亿元[2] - 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418亿元 有效促进技术攻关与产业升级[2] 资本市场改革政策与机遇 -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系列政策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包括两创板改革支持新兴产业 优化再融资流程及拓宽民营科技企业债券融资渠道[3] - 改革方向与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及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契合 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和深海装备等前沿领域[3] - 政策红利加速释放体现于三星能科和德力佳等江苏企业顺利过会[3] - 江苏今年以来新增A股上市企业14家位居全国首位 目前A股上市公司709家其中科创板114家 北交所50家均稳居全国第一[3] 政策解读与企业实践 - 沪深北交易所宣讲企业首发上市 并购重组和债券发行相关政策 江苏省工信厅分析世界级船舶海工集群发展情况[4] - 江苏证监局介绍辅导监管相关政策 企业代表三星能科和中天科技分享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创新发展与产业链协同的经验[4] - 各方围绕用好资本市场政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交流 强调企业家需弘扬敢为人先精神抢抓改革机遇[4]
【公告全知道】人形机器人+汽车热管理+核电+风电!公司已取得宇树科技订单并与智元机器人合作
财联社· 2025-08-06 23:12
人形机器人及汽车热管理公司 - 公司已取得宇树科技订单并与智元机器人合作 [1] - 部分产品在机器人零部件领域已实现批量销售 [1] - 业务覆盖人形机器人、汽车热管理、核电、风电领域 [1] 军工及机器人公司 - 公司控股股东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联合体 [1] - 业务涉及军工、机器人、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领域 [1] 风电及海洋经济公司 - 公司为船舶工业工程设计龙头 [1] - 拟投资57亿元建设风电项目 [1] - 业务覆盖风电及海洋经济领域 [1]
中国海油股价微跌0.08% 实控人年内抛出20-40亿元增持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8-06 21:17
股价表现 - 中国海油股价报26 01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 02元 跌幅0 08% [1] - 当日成交量为201570手 成交金额达5 24亿元 [1] - 盘中最高触及26 05元 最低下探至25 89元 振幅0 61% [1] 资金流向 - 8月6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327 91万元 [2]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8225 36万元 [2] 公司业务 - 公司是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的核心企业 主要从事海上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及销售业务 [1] - 业务覆盖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炼化与销售、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等领域 [1] 股东动态 - 实控人中国海油集团拟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公司A股及港股股份 增持金额区间为20亿元至40亿元 [1] 行业数据 - 上半年我国海洋原油产量同比增长2 3% 天然气产量增长16 9% [1] - 海洋经济整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1]
国联水产:国资入局子公司点燃海洋经济新引擎
证券日报网· 2025-08-06 21:13
战略投资合作 - 海洋壹号基金向国联水产控股子公司国美水产进行9500万元战略投资 [1] - 投资方式为增资扩股 标志着广东省海洋牧场产业基金首个项目落地 [1] - 合作得到湛江市及吴川市政府高层 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公司高管共同见证 [1] 公司产业布局 - 国联水产构建全球采购 精深加工 食品研发 终端销售全产业链布局 [2] - 通过全球化供应链网络 标准化生产及全渠道营销实现从养殖到餐桌全链条品控溯源 [2] - 作为海洋牧场产业链链主企业 以水产品精深加工反向整合上游养殖 种业 饲料环节 [2] 区域产业基础 - 湛江拥有中国对虾之都 中国金鲳鱼之都 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国家级名片 [1] - 2024年渔业产量131.6万吨 产值294.04亿元 连续多年居广东省首位 [1] 合作预期效益 - 推动湛江产加销贯通和三产融合发展 实现岸海资源联动发展 [2] - 提升海洋特色产业能级 实现全产业链综合效益最大化 [2] - 创新财政金融支持方式 通过省市国有资本引导放大财政资金效能 [3]
人民日报头版报眼点赞:大连向海图强发展海洋制造业
人民网· 2025-08-06 09:31
核心观点 - 大连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头部企业产能扩张 配套产业链完善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集群效应显著增强[4][5][6][7][8] 头部企业表现 - 恒力重工收购闲置船厂后100多天即重新投产 已开工造船70余艘且订单排至2029年[4] -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去年修船244艘并交付新船12艘 产值增长约23% 今年5月交付全球最大载重吨位多用途纸浆船[6] - 大连船企上半年造船完工量 新接订单量 手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27.4% 34.1% 72.6%[6] - 中船大船重工去年建造多艘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大连中远海运川崎今年4月交付30.9万载重吨LNG双燃料超大型油轮 恒力重工6月交付30.6万载重吨超大型油轮[6] 配套产业发展 - 大连华锐船用曲轴实现本地化供应 其曲轴部件加工精度达头发丝粗细且单件重逾7吨[7] - 大连石岛工业的集装箱绑扎件占全球市场30%份额 海工吊机应用于极地科考船 去年本地交付量增长10%且近七成原料本地采购[7] - 大连市船舶海工配套企业超100家 覆盖发动机 曲轴 导航 舾装件等领域[7] - 今年2月大连举行配套产业发展大会 签约34个项目且投资额达50.5亿元[7] 科技创新突破 - 大连理工大学通过"揭榜挂帅"项目助力企业开发液化天然气船 甲醇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 超大型液氨运输船等高端船型[8] - 大连海事大学与中远海运重工联合打造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 具备自主航行 远程控制和岸基信息支持功能[8] - 大连船舶产业已创造中国造船史上90多项"第一"[8] 城市产业整体态势 - 上半年大连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产值增长64.1%[4] - 大连正打造世界级高技术船舶与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