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研究做好下步经济工作等
辽宁日报· 2025-11-18 13:55
会议强调,高校要强化有组织科研,坚持需求导向,建强大学科技园、中试基地等转化载体,提升 人才供给适配度,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职业学校要把牢办学方向,提升办学治校水 平,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在广东考察时的重 要讲话、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和终身名誉主席巴赫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党 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做好民生保障工 作,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要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十五冬"各项筹备工作,办好东北地区城市 足球联赛,积极开展大众冰雪赛事、冰雪活动,推动文旅体商深度融合。 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全省经济长期向好潜力足、韧性强,坚定信心、增强本领,锚定目标、全力 冲刺,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确保"十四五"收好官、"十五五"开好局。要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发 力,继续稳车稳钢稳油,盯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完善"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引导支持企业加快智改 数转,强链补链延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
科技创新渐成经济增长新支点
金融时报· 2025-11-18 12:56
板块整体业绩表现 - 科创板592家公司前三季度总营收达11050.11亿元,同比增长7.9%,总净利润为492.68亿元,同比增长8.9% [1][2] - 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75%,显示强势反弹势头 [1][2] - 超七成公司实现营收增长,近六成公司净利润增长,其中158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50%,46家公司扭亏为盈 [2]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板块前三季度研发投入总额为1197.45亿元,是净利润的2.4倍,研发强度中位数高达12.4% [1][4] - 研发投入推动突破性进展,例如禾元生物全球首个"稻米造血"一类创新药获批,国盾量子实现全球首款四通道超低噪声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量产 [4] - 35家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部分头部企业如寒武纪已连续4个季度盈利,百济神州单季度营收突破100亿元 [4] 重点行业表现 - 集成电路产业121家企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5%,净利润同比增长67%,中芯国际、华虹公司单季度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 [6] - 人工智能产业增长强劲,算力环节寒武纪、海光信息前三季度营收分别增长近24倍和55%,通信及配套领域仕佳光子、生益电子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倍和近5倍 [6] - 生物医药行业营收同比增长11%,净利润同比增长48%,完成16单"出海"商务拓展交易,潜在交易总额超130亿美元,带动净利润大幅减亏65% [7] 细分市场结构 - 科创50指数成分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占板块整体比重分别保持在46%和50%,发挥"压舱石"作用 [3] - 科创100指数成分公司展现高成长弹性,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和134% [3] - 光伏领域17家企业净亏损幅度显著收窄,前三季度环比减亏28%,锂电行业19家企业营收同比增长7%,净利润10.20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其中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7% [2]
深圳121家企业成立10年内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8 12:08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圳已构建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支持企业在十年内快速登陆资本市场,121家企业在成立不到十年内成功上市[1] - 这些上市企业集中在硬核科技领域,共同勾勒出深圳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壁垒、强创新、高全球竞争力方向进化[3][5] - 深圳通过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金融支持和政府引导基金等系统性措施,高效培育并催熟科技企业[7][8] 十年内上市企业概况 - 深圳共有121家企业在成立不到10年内成功上市,其中A股87家,港股34家[1] - 这些企业从诞生之初便烙上科技创新元素,成为深圳在新兴产业浪潮中的先锋力量[3] 高端制造与半导体领域 - 中科飞测专注于高端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多项关键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仅用8年登陆科创板[3] - 拉普拉斯进入半导体分立器件设备领域,形成氧化、退火等优势产品,仅用8年时间上市[3] 智能硬件与前沿科技领域 - 影石创新在全景相机领域连续六年全球市占率第一,达到67.2%,超越日本理光、韩国三星等对手[4] - 奥比中光机器人视觉业务在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超过70%[4] - 越疆在中国所有协作机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份额为13%[4] - 速腾聚创围绕芯片驱动的激光雷达硬件和AI感知软件技术,成为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4] - 云天励飞凭借"算法芯片化"能力在边缘AI领域构建壁垒,成为"深圳人工智能第一股"[4] 绿色能源领域 - 优优绿能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核心部件,以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产品推动行业发展[5] - 从曼恩斯特的锂电池应用技术到盛弘股份的电力电子技术深耕,再到比亚迪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均站在产业变革前沿[5] 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 深圳发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措施,针对不同类型市场主体量身定制全链条机制[7] - 对于初创企业有孵化器和创客空间,对于"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有专门发现和壮大机制,通过政策倾斜和资源对接助力跳跃式发展[7] 金融支持体系 - "科创贷"产品帮助上万家科创型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为企业节省担保费[7] - 深圳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能为成长期企业提供最高3000万元的担保支持[7] - 深圳政府引导基金自2015年实缴出资超1500亿元,设立13只基金,累计撬动资本近5000亿元,支持8000多个产业项目[8] - 政府引导基金已支持超1500家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近600家企业成功上市,是培育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政府引导基金[8]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6.46%[8]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总量居全国城市首位[8] - 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居全国第一[9] - 2024年深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总数分别达1025家和95家,增量均居全国第一[9]
今日,南沙耀目!科创+金融聚力,大湾区奔赴“星辰大海”!
券商中国· 2025-11-18 11:35
1522米海洋深处采集的圣火、无人驾驶车护送的火炬、机器人"乐师"奏响的青铜钟、全息投影还原的百 人英歌舞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130多款高科技产品惊艳全场。这些源自粤港澳三地人工 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正以鲜活的姿态向全球展现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朝气与活 力。 前10月财政收入持续回暖 科技民生投) 科创与金融齐飞 粤港澳大湾区奔赴星辰 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美元, 以全国不到0.6%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9的经济总量。这里更是科技创新的沃土,各类创新突破持 续涌现,既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广阔场景,也驱动着金融打破传统边界、寻求模式革新。 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交织中,粤港澳三地求同存异、破解制度壁垒,推动科技与金融加速"双向奔赴"、同频共振,让 粤港澳大湾区跑出创新发展的加速度。 创新资本深度"伴跑" 全方位托举企业从0到100 在第十五届全运会火炬传递广州站的接力现场,一台搭载火炬的无人驾驶车辆从越秀公园出发,经过广州解放路、海 珠广场等地,将火种灯护送至广州体育馆传递点位。这 ...
“新质生产力正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2025-11-18 11:19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十五 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被置于首位。"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引 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被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接受本报记者采 访的国际人士认为,创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之一,为全球南方国家推进现代化提供 重要经验借鉴。 "这种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使中国经济具备强大的适应力与竞争力"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在"量"上接连跨越新关口,在"质"上持续实现新突破。马来西亚东盟共享 发展总商会会长郑修强日前参观了包括浙江强脑科技在内的科技企业、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创新园等。他 表示:"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进步令人惊叹。这些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园区展现了将创新转化为市场价 值的综合能力。良好的创新环境形成强大的人才引力磁场,在这样的创新氛围下,人才自然汇聚,创意 持续迸发。" "中国不仅是制造业大国,更向世界级创新中心迈进"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境内的龙江干流上,一座高达100多米的坝体巍峨矗立,滔滔 江水通过泄洪闸倾泻而下。在山体另一侧,成片的光伏板 ...
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链条(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 2025-11-18 11:19
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夯实知识产权保护"法治沃土"。各地区各部门应从加强行政保护、构 建协同保护机制、强化权利主体自我保护意识等多个角度,加强制度设计与安排。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 权犯罪行为,加大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力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良好秩序,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打造 知识产权全链条法治保障,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是科技成果转变为 现实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专利的"含金量"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持续做优高价值专利增量,要对标现 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以高价值专利培育为核心,带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推动高价值专利的储备 与转化。有效组织引导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机构等,积极通过专利盘活系 统开展数据分析与线上供需对接。推动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建设,鼓励创新主体通过"开放许可"的形式提 升专利转化效率。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 融合。 知识产权是对创新的一项重要保障。发挥好知识产权支持创新作用,应强化法治根基,优化营商环 境,着重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经辽宁省人大常委会批 ...
在“湾区之心”读懂中国经济动能
广州日报· 2025-11-18 11:01
从中国看南沙,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是承载着国家使命的功能枢纽中心。其区位优势 正在加速转化为改革开放的创新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优势、国际高端人才的集聚优势。从南沙 看世界,"湾区之心"的未来与世界的未来紧密相连。803平方公里的南沙,锚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样板 区",是大湾区的南沙、中国的南沙,更是面向世界的南沙。 放眼世界,南沙何以赢得战略主动? 南沙始终以"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南沙所能"为导向,推动粤港澳从"地理相近"迈向"发展 相融",就能把自身战略叠加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用好深化改革法宝。在"未来之城"南沙,改革是最鲜明的标识。累计181项创新获得国家和省的推广, 在全国率先探索市场准入制改革,市场准入审批时限压缩93.6%,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排名连续两年居 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位……南沙强化"前沿中的前沿、窗口中的窗口"的使命意识,在对标一流中赶超一 流,不断推动首创性、集成性探索落地生根。 原标题:在"湾区之心"读懂中国经济动能 广州南沙,世界瞩目。 今天,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众多经济领域大咖齐聚"湾区之心",共同 把脉中国经济发展大势与未来 ...
立足湾区 协同港澳 面向世界(新时代画卷·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11-18 10:29
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建设 - 国内首个专注低空飞行器气动研究的复合型风洞在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投入使用 为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测试能力 [3] -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进行海试 该船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建设运营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总成建造 [5] 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创建 - “百企千人”实习计划推行10年 累计吸纳近3000名港澳青年到南沙实习 [7]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南沙举办 [9] 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共建 - 广州港南沙港区开行首趟中欧班列 [11] - 广州港南沙港码头进行集装箱吊装作业 显示港口运营活跃 [13] 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打造 - 符合资格的香港长者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可使用香港长者医疗券支付就医费用 [15][16] - 广深港高铁南沙北站位于庆盛枢纽 30分钟可达深圳福田 50分钟直达香港西九龙 [18] 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建立 - 南沙蕉门河一河两岸被称为“十里画廊”和“城市客厅” [20] - 南沙慧谷超级堤东段为市民提供看海露营空间 20公里美丽海岸线工程于2025年9月正式贯通 [20]
联想控股公布人事调整,于浩出任公司CEO
中国经济网· 2025-11-18 10:10
公司核心人事变动 - 联想控股于11月17日宣布任命于浩为公司首席执行官[1] - 于浩于2021年加入公司,此前担任联想控股副总裁、创新发展中心董事总经理等职务[1] - 其当前职位为联想控股前瞻技术研究院院长及北京联控前瞻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经理[1] 新任CEO的专业背景 - 于浩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在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1] - 加入联想控股前,曾在多家知名跨国企业负责研发工作[1] - 其专业领域涵盖工业视觉、物联网、大数据处理、区块链、VR/AR等创新技术[1] 公司战略方向 - 董事会认为于浩兼备技术专家和产业运营管理者的双重背景[1] - 此次任命旨在推动公司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战略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1] - 于浩负责为公司在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开展前瞻布局,探索趋势性未来技术[2] 技术创新与产业孵化 - 于浩已构建联想控股的前瞻科技共创孵化体系[2] - 该体系与包括北大、清华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共创合作网络[2] - 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落地,帮助公司更好地融入国家创新体系[2] 行业与社会职务 - 于浩担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监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NLU专委会副主任等多项行业职务[2] - 同时担任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及中关村100企业家俱乐部理事[2]
港股开盘 | 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机构:港股大概率维持震荡整固
智通财经网· 2025-11-18 09:51
隔夜美股再遭猛烈抛售,道指跌超550点!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1.21%。 11月18日,港股三大指数低开,恒生指数跌0.80%,恒生科技指数跌1.25%,国企指数跌0.72%。 盘面上,大型科技股继续低迷行情,文旅部提醒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旅游股继续下跌,香 港中旅大跌超14%表现较弱,铝业股、黄金股等有色金属板块下跌明显,小鹏汽车绩后领跌汽车股。 另外,软件类股。生物医药股、建材水泥股部分活跃。 关于港股后市 摩根士丹利最新预测,中国股市2026年有望进一步上涨,延续今年的强劲涨势。摩根士丹利表示,其对 恒生指数的年终目标为27500点,对沪深300指数的年终目标为4840点,分别较当前水平高出约4%和 5%。 据每日经济新闻,有基金经理表示,年末之际,港股短期再大幅上涨也不太现实,但明年和A股一样仍 然有机会。除非十二月出现意外情况——比如美联储一反常态突然转变态度宣布降息、美国政府恢复运 作且经济数据促使其紧急降息,否则年底港股上涨概率不大,大概率和A股一样,处于震荡巩固调整的 阶段。 建银国际证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及首席策略师赵文利表示,现时港股市场处于震荡偏弱的 情况,二万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