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自立自强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赛道持续活跃!计算机ETF(159998)五连涨,机器人ETF(159770)连续10日“吸金”累计近6.7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09:49
市场表现 - 市场全天震荡拉升,三大指数高开高走,创业板指涨近3%创年内新高,沪指再度回升至4000点上方,北证50指数涨超8% [1] - 计算机ETF(159998)涨1.29%,实现五连涨 [2] - 机器人ETF(159770)收涨1.31%,成交额3.32亿元,该ETF昨日获净申购2550万份,已连续10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净流入额近6.7亿元 [2]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提出强化新兴技术赋能,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扩展现实等技术在城市商业体系中集成应用 [2] - 两部门要求搭建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统一服务平台,推动资源集约化部署 [3] - 2025年1-8月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6%,行业运行态势良好 [3] 科技巨头与产业链进展 - 英伟达虽未自主开发量子计算机,但公司首席执行官押注其将在该技术未来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并发布NVQLink互联系统,能将量子处理器与AI超级计算机相连接 [2] - OpenAI与博通达成战略合作,微软Azure部署超级集群,显示全球AI算力需求持续扩张 [3] - 国内外科技巨头争相入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速,随着AI突破和政策推动,持续看好板块整体β行情 [3]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 计算机ETF布局领域中,AI产业链、智能驾驶、出海等方向景气度较好,确定性较高的AI落地方向包括软硬结合的端侧AI硬件、C端出海软件、B端企业服务与制造业信息化、G端大模型私有化部署 [2] - 机器人ETF深度布局机器人核心版图,投资范围贯穿产业上中下游,涵盖伺服系统、减速器等核心硬件以及机器视觉、算法控制等软件 [3] - 信创领域需关注基础硬件、基础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及应用软件的国产化机会 [3] - 工业软件领域聚焦产品设计、生产控制等环节(如EDA、CAD、CAE等)的技术突破 [3]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看好后续有持续边际变化的灵巧手、轻量化环节 [3]
“创新爆发期”带来中国机遇新升级——读懂中国的确定性
人民日报· 2025-10-30 09:40
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成就 -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战略部署 [1]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 [1]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第十四位跃升至第十位 [1] - 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加快崛起,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 具体科技创新成果 - 神舟飞天、天眼巡空、国产大飞机C919、国产大型邮轮相继投入商业运营 [1] - 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坚持开放开源技术路线 [3] - 电动车巨头比亚迪将核心技术面向全行业开放共享 [3] 未来发展规划与国际合作 - “十五五”时期目标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 [2] - 未来5年将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2] - 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中外政府间科技协议达119个 [3] - 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牵头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 [3]
【晨星焦点基金系列】:“十五五”开局,如何把握长期投资机会?
Morningstar晨星· 2025-10-30 09:04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代码为450010,基金类型为积极配置-大盘成长,基准指数为沪深300相对成长全收益 [1] - 基金成立于2011年8月2日,截至2025年9月30日基金规模为18.00亿元,基金经理为王晓宁,基金公司为国海富兰克林 [2] - 基金年度综合费率为1.79% [3] 基金经理与投研团队 - 基金经理王晓宁拥有21年证券从业经验和12年投资经验,曾担任万家基金股票研究员、研究总监助理,现任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研究分析部总经理 [6] - 基金经理核心能力体现在选股,在必选消费、可选消费、信息技术、原材料、金融等行业均具备选股超额收益 [6] - 基金经理采用相同选股策略管理6只基金,总规模19.11亿元,研究员在个股挖掘和投后跟踪方面提供支持 [6] 投资策略与组合特征 - 投资策略根据景气度、质地、估值三要素选股,聚焦中长期成长机会,策略稳定运作已有5年 [5][11] - 基金行业配置分散,单一行业占比低于15%,前十大重仓股占比约25%至35%,持股集中度较低 [13] - 策略稳定以来年度换手率约160%-280%,处于晨星同类基金中游偏低水平 [1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票资产占比79.32%,债券占比8.56%,现金占比16.20% [18] - 股票行业分布中周期性行业占比42.30%,敏感性行业占比38.02%,防御性行业占比19.68% [19] 历史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末,基金最近三年年化回报率6.97%,五年年化回报率6.57%,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分别为33%和28% [3] - 基金经理2013年接管基金以来年化回报率为9.88%,在同类基金中排名50% [25] - 策略调整后(2020年至2025年9月末)年化回报为11.36%,在同类基金中排名34%,战胜业绩基准4.30% [25] - 基金标准差为11.36%,优于92%同类基金(同类平均16.68%),最大回撤-12.86%,优于88%同类基金(同类平均-13.66%) [29] - 夏普比率为1.38,优于47%同类基金(同类平均1.80) [30] 费用优势 - 基金综合费率为1.79%,包括1.4%年度运作费用和0.39%交易及其他费用,显著低于晨星同类基金平均的2.26% [3][31] - 较低的综合费率主要得益于显著低于同类的换手率带来的较低交易费用 [3][31]
金信基金:站稳4000点再出发
中国经济网· 2025-10-30 08:48
市场表现 - 10月29日上证指数收涨0.70%站上4000点,创业板指数上涨2.93%,北证50指数上涨8.41%创9个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1] - 新能源板块爆发,光伏、储能方向多股涨停,算力硬件、基本金属、非银板块涨幅居前 [1] 新能源板块驱动因素 - 产业周期触底信号明显,供给端国家层面整治"内卷式"竞争写入"十五五"规划,行业自律行动推进 [1] - 需求端国内外光伏、储能需求持续超预期,海外缺电带动储能需求高增,行业龙头公司三季度业绩超预期引发板块反弹 [1] 科技板块驱动因素 - 英伟达GTC会议释放AI需求乐观预期,带动海外算力链尤其是PCB链条涨幅显著 [1] 宏观经济基本面 - 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5%,较前值加快1.3个百分点 [2] -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消费、制造业投资成为主要拉动项 [2] - 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为去年8月份以来各月累计最高增速,中下游制造业改善显著 [2]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十五五"规划编制释放明确信号,科技自立自强、先进制造业升级被置于更优先位置 [2] - 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将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资本市场将持续受益于优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产业资本增持及机构资金增配 [2] 市场前景与投资主线 - 经济复苏筑牢基本面,政策加码注入动力,中美关系缓和打开外部空间,科技板块成为牵引市场上行核心引擎 [3] - 建议沿"自主可控+产业趋势"主线布局,包括半导体设备与材料、AI算力与应用、高端制造中的工业母机、新能源领域的储能、锂电等方向 [3]
擘画新蓝图 开启新征程 “十五五”规划建议系统部署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路径
金融时报· 2025-10-30 08:44
发展定位与目标 - 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发展逻辑从“应对不确定”转向“塑造新确定”[1] - 提出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等重要目标[2] - 未来五年将淡化经济增速目标,着重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增强宏观政策灵活性[3]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4] - 实体经济将在制造业升级、基础设施智能化、能源体系重构中发挥主导作用[4] - 先进制造、高端装备、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储能与电网改造、轨道交通等行业将成为支撑力量[4] 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 - 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5]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集成创新以形成体系化竞争优势[6]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6] 内需市场与投资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建设强大国内市场[7] - 让居民“能消费”关键在于增加可支配收入和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让居民“敢消费”需稳定未来预期[7] - 激活投资引擎需优化政府投资结构,聚焦民生和前沿科技领域,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7] 制度型开放与贸易 - 明确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8] - 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进行精细部署,货物贸易重点拓展中间品贸易和绿色贸易[8] - 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为外资企业提供全面国民待遇和公平竞争环境[8]
时报观察|锚定“十五五”创新坐标 创业板深改再启程
证券时报· 2025-10-30 08:08
创业板发展现状与定位 - 创业板已从资本市场创新试验田成长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动力源 [1] - 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占比约九成 近七成公司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创业板是企业融资平台 也是衔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关键枢纽 [1] - 创业板是国家突破技术封锁、构建自主可控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1] 创业板改革的战略意义 - 证监会宣布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 是资本市场自我迭代的关键一步 [1] - 改革是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筑牢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的关键战略抉择 [1] - 改革需答好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与高质量发展需求间的适配性考题 [1] - 改革与十五五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同频共振 [2] 改革的具体方向与预期影响 - 改革提出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 [2] - 改革有望拓宽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的成长通道 [2] - 改革旨在为企业打造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全周期资本生态 [2] - 更包容的制度环境将孕育更多创新创业企业 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2] - 创业板将成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2]
信长星在镇江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调研时强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新华日报· 2025-10-30 07:33
江苏大学 - 学校为全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办学历史悠久 形成"工中有农 以工强农"的鲜明特色 [2] - 调研了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智能农机装备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2] - 被寄望坚持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 [2] 慧创医疗公司 - 公司专注于脑科学领域的研究探索 涉及产品技术原理及临床试验 [3] - 脑机接口发展被中央《建议》专门部署 将为企业带来重大机遇 [3] - 被鼓励在前沿技术领域大胆探索持续攻关 以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3] 沃得农业机械公司 - 公司展示了各式农机装备 包括信息化平台和无人驾驶农机演示 [3] - 公司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拓展海外市场 [3] - 中央《建议》部署推进高端智能及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 未来产业市场空间广阔 [3] - 企业被希望依托科教资源和产业配套优势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 推进产学研融通创新 [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高校科研院所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新华日报· 2025-10-30 07:20
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壮阔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5年发展的宏伟蓝 图,对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总动员、总部署,为社会各界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指 明方向。 连日来,在江苏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认真学习全会精神,既明晰了未来 5年将建设怎样的中国,也思考着如何勇担使命、勇毅前行,更凝聚起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为中国式 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共识。 倍感振奋,在新起点乘势而上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全会最重要的成果, 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为'十五五'期间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锚定方向、擘画蓝图,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 经济上,也要求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国科学院 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所筹建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海斌表示,"作为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共同支持的 科研机构,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所正处于全新起点,未来5年也是发展关键时期。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 会精神,加快筹建步伐,边建设边开展研究,积极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
“创新爆发期”带来中国机遇新升级(和音)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41
瞩望"十五五",中国将坚持以创新之光照亮发展之路,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为人 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始终坚持以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 类,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中外政府间科 技协议达119个,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发布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牵头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 作倡议"……中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坚持开放开源的技术 路线,电动车巨头比亚迪将核心技术面向全行业开放共享……中国企业在探索技术突破的同时,持续推 动创新技术互惠互享,赋能全球普惠包容发展。在跑出创新"加速度"的同时,中国将建设具有全球竞争 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在更高水平上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瞩望"十五五",中国 将坚持以创新之光照亮发展之路,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 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30日 02 版 ...
“创新爆发期”带来中国机遇新升级——读懂中国的确定性②(和音)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10
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成就 -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动能并为国际合作带来机遇 [1]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第十四位跃升至第十位 [1] - 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加快崛起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神舟飞天、天眼巡空、国产大飞机C919及大型邮轮投入商业运营等成果显著 [1] “十五五”时期科技发展目标与规划 - “十五五”时期目标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 未来5年将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2]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在创新上先行一步将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2] 国际科技合作与全球贡献 - 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9个中外政府间科技协议,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等多项国际合作倡议 [3] - 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坚持开放开源技术路线,电动车巨头比亚迪将核心技术面向全行业开放共享,推动创新技术互惠互享 [3] - 中国将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在更高水平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