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学
icon
搜索文档
弈柯莱生物获国投聚力4.5亿元独家战略投资
证券日报网· 2025-07-30 15:47
公司融资动态 - 弈柯莱生物获得国投聚力4.5亿元人民币独家战略投资 [1] - 此前公司已获得北京源峰私募基金和淡马锡控股等多轮市场化融资 [1] 战略合作方向 - 国投聚力将与公司在创新平台建设和前沿技术应用研发领域深度协同 [1] - 双方重点推进以一碳化合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醇)为底物的生物合成技术 [1] 技术平台优势 - 公司构建平台化技术体系突破生物制造"工程化转化"核心瓶颈 [1] - 自主设计台州和重庆智能生物反应器与柔性生产基地 [1] - 建立"酶-生物合成途径-智能细胞-产品创制"技术路径及八大创新技术平台 [1] - 实现从"克级研究"到"千吨级量产"的产能放大 [1] 数字化技术应用 - 融合AI技术实现日均百万级酶序列分析能力 [1] - 拥有5万种实体酶库及日均万次高通量验证能力 [1] - 通过AI辅助酶筛选与改造、代谢通路解析提升研发效率 [1] 商业化进展 - 在国内率先实现人乳寡糖(HMOs)、甜菊糖苷、燕窝酸等高附加值功能性原料首批(或首家)获批上市 [2] - 在生物医药、绿色农业和生命健康领域布局20余条成熟产品线 [2] 产业合作模式 - 与蒙牛集团共建"虹摹生物"合资公司专攻HMOs商业化落地 [2] - 设立合资公司"弈柯糖"全面运营健康甜味剂业务 [2] - 孵化产品线已与多家跨国巨头达成战略合作 [2]
中国合成生物学行业动态规划及竞争趋势分析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7-30 03:56
合成生物学行业综述 - 合成生物学通过基因编辑、细胞设计等技术改造生物系统,涵盖医疗、化工、农业等多领域应用 [1][3] - 产业链分为工具型(基因测序/合成)、平台型(菌种设计)、产品型(终端产品)企业,中国企业在工具型环节具备成本优势 [1][6][7] - 全球市场规模2024年达XX亿美元,中国占比XX%,预计2031年复合增长率XX% [15][31] 全球市场发展现状 - 美国主导技术研发(专利占比XX%),欧洲在生物基材料领域领先,中美欧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4][15][20] - 2024年全球投融资规模XX亿美元,医疗健康(XX%)和可再生材料(XX%)为热门领域 [25][26] - 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技术,如Amyris收购代谢工程公司提升菌种开发能力 [28][29] 中国市场核心动态 - 国家科研投入超XX亿元,"十四五"专项聚焦医药化学品和CO2转化技术 [37][38][131] - 2024年市场规模XX亿美元,华恒生物等企业毛利率达XX%,成本优势显著 [41][43][44] - 技术瓶颈在于高通量筛选效率和标准化基因元件库的缺失 [45][64][65] 细分产品市场 - 大宗发酵产品占主导(XX%),有机酸/氨基酸通过菌种改造降本XX% [102][104] - 可再生材料增速最快(CAGR XX%),丁二酸/1,4-丁二醇已实现万吨级量产 [104][106] - 医疗应用聚焦抗癌药物和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技术使研发周期缩短XX% [109][110] 重点企业布局 - **华恒生物**:L-丙氨酸全球市占率XX%,成本较化学法低XX% [44][100] - **凯赛生物**:长链二元酸产能XX万吨,生物基尼龙替代石油基产品 [10] - **蓝晶微生物**:PHA材料生产成本降至XX元/吨,2024年获XX亿元B轮融资 [12][71] 未来发展趋势 - 政策驱动"生物制造"替代传统化工,预计2030年替代率达XX% [131][139] - 一碳原料(甲醇/CO2)利用技术突破,可降低原料成本XX% [8][114] - 医疗健康(XX%)、美妆(XX%)、食品(人造肉CAGR XX%)将成为三大增长极 [117][119]
华南理工/元酉生物李爽:人源化“4D”胶原蛋白的分子设计 | SynBioCon 2025大会
人源化"4D"胶原蛋白技术 - 采用仿生"蜂巢"多孔结构设计,通过基因编辑优化胶原三螺旋序列,结合计算机模拟实现跨尺度自组装,具有高比表面积、强机械强度与生物活性的协同优化 [1] - 透射电镜技术解析层级结构,体外实验验证其生物相容性与促再生效能,可应用于再生医学、医疗美容和骨修复领域 [1] - 研究成果由华南理工大学李爽教授团队主导,相关技术将在SynBioCon 2025大会的「生物制造青年论坛」进行专题演讲 [1][7] 合成生物学大会(SynBioCon 2025) - 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赛道,涵盖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三大产业化方向 [14] - 设置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等同期活动,包括20+场创新成果报告及《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闭门研讨会 [14][15] - 由DT新材料主办,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等机构协办,获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多家行业组织支持 [14] 核心研究人员背景 - 李爽教授为华南理工博导、元酉生物创始人,拥有清华大学博士学位,专注微生物细胞工厂构建,在萜类化合物和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22项中国发明专利 [6] - 其团队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多项产品的微生物绿色高效生产,包括人源化胶原蛋白的工业化应用 [6]
国内年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 还不到膳食推荐量的一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21:21
农产品消费促进政策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3项举措,聚焦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1] - 政策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从"吃得饱"转向"吃得营养健康",重点引导大豆、牛奶等优质蛋白消费 [1][2] 营养健康消费现状与目标 - 国内居民营养不均衡问题突出: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年,低于膳食推荐量110-183公斤及亚洲国家80-90公斤水平 [2] - 大豆及豆制品摄入量低于推荐标准59%,存在显著增长空间 [2] - 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开展"奶豆添营养"主题活动,推动膳食结构调整 [2] 营养健康消费实施路径 - 研发推广营养健康食谱,重点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针对学生群体优化营养配餐,推动豆制品、豆奶进校园 [3] - 加强"减油增豆加奶"科普宣传,推出奶类牛肉美食地图,促进农产品与文旅消费融合 [3] 食品工业升级措施 - 工信部推动生物技术应用,优化传统发酵工艺,加速人工淀粉、细胞培养肉等未来食品产业化 [5][6] - 2023年遴选39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如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深化农产品精深加工 [6] - 通过"中国消费名品大会"等活动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挖掘食品消费新场景 [6] 未来工作重点 - 农业农村部将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题科普,强化公共服务和健康消费引导 [3] - 工信部持续发力生物技术应用、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食品消费扩容,提升供需适配性 [6]
方盛制药:搭建合成生物学技术产品开发和创新药研发平台
证券之星· 2025-07-29 17:07
公司战略 - 公司实施"创仿结合、创仿平衡"的发展大战略,旨在实现创新药与仿制药的平衡发展 [1][1] - "创新生物技术中心"和"合成生物技术平台"是该战略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研发平台 -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广东暨大基因药物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运营"创新生物技术中心"和"合成生物技术平台" [1][1] - 两个研究中心(平台)是公司创新研究院的新增组成部分 [1]
国投聚力斥资4.5亿元战略投资弈柯莱
中证网· 2025-07-29 11:08
公司融资与投资 - 国家级战略性投资平台国投聚力完成对弈柯莱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 投资金额达4 5亿元 [1] - 弈柯莱此前已获得CPE 淡马锡等顶级投资机构的多轮市场化融资 [1] 核心技术平台 - 公司构建的平台化技术体系有效突破了生物制造"工程化转化"的核心瓶颈 [1] - 打造"酶—生物合成途径—智能细胞—产品创制"的完整技术路径及八大创新技术平台 [1] - 结合自主设计的智能生物反应器和柔性生产基地(台州 重庆) 成功实现从"克级研究"到"千吨级量产"的无缝放大 [1] - 深度融合AI自动化技术 拥有自主算法专利 通过AI辅助酶筛选与改造 代谢通路解析等研发环节 [1] - 可实现日均百万级酶序列分析 结合5万种实体酶库及日均万次高通量验证能力 [1] 商业应用与产业化 - 2023-2025年在国内率先实现人乳寡糖(HMOs) 甜菊糖苷 燕窝酸等多种高附加值功能性原料的首批(或首家)获批上市 [2] - 在生物医药 绿色农业领域 生命健康领域布局20余条成熟产品线 [2] - 采用合资模式深度绑定产业龙头 与蒙牛集团共建"虹摹生物"专攻HMOs商业化落地 [2] - 同金禾实业成立合资公司"弈柯糖"全面运营健康甜味剂业务 [2] - 旗下孵化产品线已成功与多家跨国巨头(MNC)达成战略合作 [2] - 布局台州 重庆两大柔性产业化基地 确保产能布局充足且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2] 战略合作与发展方向 - 国投聚力核心看好公司"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平台"与"高效成熟的产业化能力"相结合的双重核心竞争力 [3] - 双方将在创新平台建设 前沿技术应用研发等多个核心领域开展深度协同合作 [3] - 共同重点推进以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甲醇等一碳化合物为底物的生物合成技术 [3] - 探索生物非粮原料领域 积极响应国家"不与人争粮 不与粮争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向 [3]
最大,知名原料商三战IPO
36氪· 2025-07-29 10:29
公司概况 - 格林生物成立于1999年12月,主营业务为生物源香料和全合成香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包括松节油、柏木油和全合成香料三大系列,细分品种达数十种[2] - 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甲基柏木酮供应商之一,该产品在家用产品香精中出现频率为32%,高档香水香精中出现频率为41%[2] - 公司也是我国少数掌握突厥酮生产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生产的香料企业[2] - 2025年6月公司注册资本从5666.6667万元增至1亿元,增幅达76.47%[5] 股权结构 - 83岁创始人陆文聪直接持有27.11%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及董事长[6] - 陆文聪之女陆为持有9%股份,父女俩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6]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94亿元、6.31亿元和7.35亿元,复合增长率10.92%[9] - 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4074万元、6813万元和9292万元,复合增长率48.43%[9] - 2024年一季度营收2.4亿元同比增长51.05%,净利润0.4亿元同比增长123.45%[11] - 2021-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44%、3.49%、3.59%,金额分别为0.2亿元、0.22亿元、0.36亿元[11] - 2021-2023年外销收入占比分别为84.38%、85.95%和87.08%,主要客户包括奇华顿、芬美意、德之馨等国际原料商[11] 上市历程 - 公司第三次冲击IPO,前两次分别于2021年2月和2024年8月主动终止[1][5] - 前次终止原因包括子公司环保处罚未披露及2021年净利润预计大幅下滑[5] - 深交所曾质疑公司创业板定位,指出其专利数量低于行业平均水平[5] 行业背景 - 中国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从2019年11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160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9%,预计2025-2029年将以9.9%增速增长[14] - 2025年上半年生物原料类投资事件达12起,主要集中在国内美妆市场[13] - 2025年上半年共有7家原料商谋求上市,包括维琪科技、创健医疗等细分领域企业[15] - 合成生物学技术突破推动原料领域革新,国产原料供应商日益受到资本关注[13]
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在家中不幸身故,此前被爆坠楼身亡;嵩山少林景区发布补充公告:原购票渠道不变;麻六记就酸辣粉发霉致歉丨邦早报
创业邦· 2025-07-29 07:47
居然智家 - 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汪林朋于2025年7月27日在家中不幸身故,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由高管团队负责,经营情况一切正常 [2] - 汪林朋是家居行业标杆人物,拥有超过25年行业经验,曾担任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总裁、董事长等职务 [4] 嵩山少林景区 - 因系统升级,景区原购票渠道不变,但自2025年7月31日起将全面实行线上预约购票,暂停全价票和18岁以下游客线下购票服务 [6] 抖音 - 公司否认"期权被随意取消"的传闻,称前员工因违反廉洁管理制度和期权授予协议被扣罚期权,该员工涉嫌骗取公司云服务资源导致重大经济损失 [7] 麻六记 - 针对酸辣粉发霉问题,公司确认涉及2025年6月16日和18日两个生产批次的产品,已启动召回程序并推进退货及补偿方案 [8] 阿里通义千问 - 通义千问API调用量以10.4%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四,超越OpenAI的4.7%,最近一周总调用量超过2000亿Tokens [10][11] - 公司开源电影级视频模型通义万相2.2,包含文生视频、图生视频和统一视频生成三款模型,采用MoE架构节省50%计算资源 [27] 小鹏汽车 - 公司副总裁辟谣"重新上车激光雷达"传闻,表示将对造谣媒体采取法律措施 [11] BOSS直聘 - 平台一尹姓男子盗用他人信息冒充女性求职并编造低俗信息,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13][14] Firefox火狐 - 北京谋智火狐将于2025年9月29日后终止在中国大陆的运营,但浏览器将继续正常运行并保持更新 [16] 特斯拉 - 马斯克确认三星与特斯拉达成165亿美元芯片代工协议,合同期限为2024年7月26日至2033年12月31日 [17] Anthropic - 公司宣布自8月28日起对Claude Pro和Max设置每周用量上限,因极少数用户24小时不停使用导致成本过高 [19] 微软 - 研究显示人类辨别AI生成图像与真实图像的成功率仅为62% [20] 英特尔/AMD - 前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加入AMD担任副总裁兼联想全球客户经理 [22] 印度TCS - 公司将裁员1.2万人,约占全球员工的2%,主要影响中高级员工 [22] 猎豹移动 - 公司拟以约9946万元收购轻量型机械臂供应商UFACTORY 60.8%股份,预计2025年三季度完成交易 [23] 引航生物 - 公司完成超亿元新一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新产品商业化及全球市场拓展 [23] 睿思智联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融资,由梅花创投基金独家投资,将增强AI基础设施赛道的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 [23] 宁德时代 - 旗下滑板底盘公司时代智能将完成首轮融资,投后估值超百亿元 [23] 影翎Antigravity - 将推出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可拍摄8K全景视频,机身重量小于249g [24] 智谱 - 发布新一代旗舰模型GLM-4.5,采用混合专家架构,API调用价格低至输入0.8元/百万tokens [26] 魏牌 - 全新全尺寸SUV将配备后轮转向和空气悬架,是全新技术平台的首款车型 [29] 玛莎拉蒂 - 计划推出搭载V6发动机与手动变速箱的全新旗舰级超级GT,最快可能在明年亮相 [32] 智能手机市场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4%,华为以1220万台出货量重夺市场第一 [34][35] 半导体代工 - 2025年全球纯半导体代工收入将达1650亿美元,同比增长17% [35]
上海交大冯雁教授:酶分子工程加速生物产业发展 | SynBioCon 2025大会
高值化合物与生物制造 - 中国是高值化合物生产大国,支撑全球相关产业发展,产品包括氨基酸等天然产物和医药中间体 [1] - 生物元件不足是合成生物学重要瓶颈,酶分子设计和基因编辑技术突破提供了更多"超天然"催化元件库 [1] - 人工合成体系研究向"计量、顺序、空间"高度适配方向发展 [1] 冯雁团队研究成果 - 研究聚焦高效生物催化剂制备和人工化合物合成,开发优于自然进化的新元件 [1] - 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突变底库,快速定位蛋白质关键功能场景,解决挖掘效率问题 [1] - 通过蛋白质骨架结构反向折叠创造序列差异超50%的新蛋白质,应用于工业酶开发 [1] 抗糖尿病药物合成技术 - 针对C7N氨基环醇类抗糖尿病药物,发展关键酶催化机制和AI分子设计新策略 [3] - 研究覆盖抗菌药物手性非天然氨基酸类、抗肿瘤药物苄基异喹啉生物碱类等高值化合物 [3] - 技术突破为高值化合物设计合成提供理论和实践新思路 [3] SynBioCon 2025大会 - 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聚焦AI+生物制造赛道 [6] - 设置生物制造产业宏观论坛等3大专题论坛,涵盖绿色化工、未来食品、未来农业领域 [6][7] - 同期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等6项活动,包括20+行业领袖参与的闭门会议 [6][7] 冯雁学术背景 -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特聘教授,曾任院长,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4] - 提出"酶活性中心工程"新策略,拓展工业及医用酶催化功能谱 [4] - 创建药物及精细化学品生物合成新途径,发表论文150+篇,获授权专利30+项 [4] 会议议程亮点 - 8月21日全体大会将进行《酶分子工程加速生物产业发展》主题演讲 [1][7] - 8月22日专题论坛设置AI+生物制造、未来食品&农业等前沿议题 [7] - 会议包含科技成果展示与合成生物创新展览等产业化对接活动 [7]
南京工大纪晓俊等:合成生物学优化酵母代谢过程中的碳保存和碳固定
合成生物学优化酵母代谢过程中的碳保存和碳固定 - 文章核心观点: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优化酵母代谢途径,构建碳保存和碳固定系统,减少CO2排放并提高化学品生产效率[3][4][5] 酵母中碳保存系统构建 - 避免非必要脱羧反应减少碳损耗:通过非氧化糖酵解(NOG)途径避免丙酮酸脱羧,提高乙酰辅酶A衍生产物得率,如酿酒酵母β-法尼烯得率提升25%,解脂耶氏酵母油脂含量提升16.4%[10][11][12][13] - 强化天然羧化反应促进碳保存:通过丙酮酸羧化酶(Pyc)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强化天然羧化反应,如毕赤酵母苹果酸产量达199.4g/L,得率0.94g/g;解脂耶氏酵母丁二酸产量111.9g/L,得率0.79g/g[15][16][17] 酵母中碳固定系统构建 - 二氧化碳回用系统构建:通过卡尔文循环RuBisCo分支途径回用CO2,酿酒酵母乙醇得率提升15%,甘油得率降低86%[19][23][24] - 二氧化碳固定系统构建:在毕赤酵母中构建完整CBB循环实现自养生长,最大生长速率达0.018h-1;通过内共生体系统实现酿酒酵母以HCO3-为底物生产柠檬烯[25][26] 未来发展方向 - 开发碳固定途径关键元件,提高固碳效率[30] - 结合系统生物学等方法释放酵母天然碳固定潜力[30] - 构建光驱微生物固碳体系实现碳负性生产[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