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

搜索文档
向海图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2 19:02
海洋经济战略与目标 - 海南推动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超16%,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34.1%,2025年第一季度占比提升至41.7% [1] - 海南提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战略目标,通过"智慧海洋"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力争十年内实现 [1][8] - 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海工装备、深海油气、海洋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增速超60% [5][17] 深海智造产业发展模式 - 海南依托全国唯一的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开辟"以场带产深海智造"新赛道 [1][3] - 试验场聚焦13类应用场景和标准建设,包括深海油气、海上风电、管线巡检等,形成"技术验证-成果转化-产业集聚"闭环 [4] - 崖州湾科技城已形成7.7亿元深海装备产值,初步实现"试验场-研发-制造"联动 [4][6] 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 - 海南管辖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域,拥有珊瑚礁、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为科研提供丰富样本 [5] - 海洋综合试验场可模拟3000米深海环境,满足声学、材料、能源等全链条技术验证需求 [6] - 崖州湾科技城已集聚100余家涉海企业,覆盖深海探测装备、海洋传感器等关键领域 [6]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即将进入功能性试运行阶段,我国首艘自主研制深远海科考船"探索三号"入列 [10] - "深海创服平台"提供全流程服务,已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额超3500万元 [11] - 2025年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国家队"将进驻海南,共建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 [25] 产业招商与项目进展 - 202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招商大会签约深海产业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超117亿元 [16] - 文昌16-2平台导管架完成安装,高达161.6米 [13] - 文昌16-2油田开发项目新建平台完成模块吊装作业 [23] 产业体系与未来规划 - 海南建立"5+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组建海洋综合管理工作体制 [10] - 将实施"8+1"重点项目,打造"深海智造"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百亿级海钓消费旅游新增长点 [22][25] - 推进"深蓝矩阵"计划,包括海底矿物"多矿合探"、海洋能源"多能互补"等工程 [25]
德尔股份(300473):固态电池产线落地,汽零主业恢复增长
山西证券· 2025-06-12 13: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 B”的投资评级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计划在湖州投资约3亿元建设新型锂电池项目、智能电机项目,固态电池项目力争2025年底前完成中试线建设并具备生产能力,未来将加速产业化应用抢占市场先机;公司是综合性汽车零部件集成供应商,客户覆盖全球主流车企,汽零主业盈利稳步恢复,新增固态电池业务空间广阔 [1][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5月30日公司公告计划在湖州投资建设新型锂电池项目、智能电机项目,投资总额约3亿元 [1] 事件点评 - 固态电池项目落地湖州,2025年底前具备生产能力,包括建设新型锂电池产线(一期中试研发,择机启动二期年产1GWh产线建设)和智能电机或其他汽车零部件产线,标志公司向新能源与智能智造领域迈进,为未来发展注入动能 [3] 公司概况 - 公司是综合性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供应商,与众多国内外知名车企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主要产品包括降噪、隔热及轻量化类产品,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等泵类产品;2024年营业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5.0%,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5.1%,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增长276%,毛利率19.7%,环比提升3.9pct;已建立全球化生产、销售和研发网络,产能布局可降低经营风险、发挥协同价值、提升竞争力 [4]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1.9亿元、3.0亿元,相当于2025年37.2倍动态市盈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 B”评级 [5] 财务数据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4,299|4,513|5,053|5,484|5,955| |YoY(%)|6.5|5.0|12.0|8.5|8.6| |净利润(百万元)|13|32|127|194|299| |YoY(%)|101.4|151.7|291.7|52.9|54.1| |毛利率(%)|19.9|19.3|20.4|20.8|22.9| |EPS(摊薄/元)|0.09|0.21|0.84|1.29|1.98| |ROE(%)|0.6|1.8|6.9|9.5|13.9| |P/E(倍)|366.8|145.7|37.2|24.3|15.8| |P/B(倍)|3.1|3.0|2.8|2.5|2.2| |净利率(%)|0.3|0.7|2.5|3.5|5.0| [10]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汇总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数据展示了公司2023A - 2027E的财务预测情况,包括营收、成本、利润、现金流等指标及相应的增长率、比率等 [11]
德尔股份(300473.SZ):固态电池产线落地,汽零主业恢复增长
山西证券· 2025-06-12 10: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 B”的投资评级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汽零主业盈利稳步恢复,新增固态电池业务空间广阔 [5] 各部分总结 事件描述 - 5月30日公司公告计划在湖州投资建设新型锂电池项目、智能电机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3亿元 [2] 事件点评 - 固态电池项目落地湖州,2025年底前力争完成中试线建设并具备产品生产能力,未来将加速产业化并应用于多领域 [3] 公司概况 - 是综合性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供应商,与众多国内外知名车企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主要产品包括降噪、隔热及轻量化类产品,泵类产品等 [4]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5.0%;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5.1%,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增长276%,毛利率19.7%,环比提升3.9pct [4] - 已建立覆盖欧洲、北美及亚洲的全球化生产、销售和研发网络,全球化产能布局可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竞争力 [4]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1.9亿元、3.0亿元,相当于2025年37.2倍的动态市盈率 [5] 财务数据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4,299|4,513|5,053|5,484|5,955| |YoY(%)|6.5|5.0|12.0|8.5|8.6| |净利润(百万元)|13|32|127|194|299| |YoY(%)|101.4|151.7|291.7|52.9|54.1| |毛利率(%)|19.9|19.3|20.4|20.8|22.9| |EPS(摊薄/元)|0.09|0.21|0.84|1.29|1.98| |ROE(%)|0.6|1.8|6.9|9.5|13.9| |P/E(倍)|366.8|145.7|37.2|24.3|15.8| |P/B(倍)|3.1|3.0|2.8|2.5|2.2| |净利率(%)|0.3|0.7|2.5|3.5|5.0| [10]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汇总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数据展示了公司2023A - 2027E的财务预测情况,包括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等项目的金额及变化,以及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 [11]
企业向“新”提质,“一中心四平台”赋能“智造”升级
南京日报· 2025-06-12 08:23
公司发展 - 速锋数控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高端数控装备制造企业,拥有自主开发的卧式加工中心系列和龙门加工中心系列产品 [1] - 公司研发的用于加工陶瓷材料的机床已更新至第五代,实现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突破,切入半导体产业赛道 [1] - 公司与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及华中数控等协作单位合作,开发出应用于C919国产大飞机机翼与机身组装的定位器,以及集成多项新技术的精密五轴超声波加工机床 [2] - 公司推出的HMC-630H+V立卧复合加工中心可用于加工石墨烯等新材料,2022年带来超3000万元合同订单 [2] - 公司客户达2000多家,包括中航工业、中钢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产品远销德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2] - 公司2022年产值超2亿元,2023年目标为2.8亿元 [2] 行业概况 - 数控机床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处于制造业产业链前端,被称为"工业母机" [1] - 六合数控机床产业园经过20多年发展,形成覆盖"模具-铸造-机加工-热处理-研磨-精密数控机床"的完整产业链,是全市首批产业链重点园区和江苏数控机床特色产业集聚区 [2] - 六合区搭建"一中心四平台",包括六合高端数控机床创新服务中心和云智造平台等,重点攻关机床整机方案设计、数字化装配与性能预测等关键技术 [3] - 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分中心入驻六合,华中数控(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家团队开展进给轴装配质量与动态性能研究 [3] - 六合区锚定数控机床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推动"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建设 [3]
浙商早知道-20250612
浙商证券· 2025-06-12 07:30
报告核心观点 - 短期上证指数大概率区间震荡,中期指数回踩年线后大概率上攻2024年11月8日压力位(3509点),有望挑战2024年10月8日高点(3674点);风格轮动市值偏均衡,估值看成长,中信择消费+成长;行业关注红利资产、弹性品种和潜在催化三大方向;主题投资把握轮动主线,关注科技+新消费;全球智能影像设备行业在短视频时代乘风而起,中国品牌凭借技术实力在全景运动相机行业份额排名第一 [6][9] 市场总览 大势 - 6月11日上证指数上涨0.52%,沪深300上涨0.75%,科创50下跌0.2%,中证1000上涨0.4%,创业板指上涨1.21%,恒生指数上涨0.84% [4][5] 行业 - 6月11日表现最好的行业分别是有色金属(+2.21%)、农林牧渔(+2.02%)、非银金融(+1.9%)、汽车(+1.7%)、传媒(+1.6%),表现最差的行业分别是医药生物(-0.41%)、通信(-0.28%)、美容护理(-0.1%)、公用事业(+0.09%)、食品饮料(+0.21%) [4][5] 资金 - 6月11日全A总成交额为12866.77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13.77亿港元 [4][5] 重要观点 所在领域 - 策略 [6] 市场看法 - 短期上证指数大概率区间震荡,中期指数回踩年线后大概率上攻2024年11月8日压力位(3509点),有望挑战2024年10月8日高点(3674点) [6][7] 观点变化 - 建议关注三条主线:一是资产荒背景下以银行为代表的红利资产;二是以非银金融(券商)、计算机、传媒和电子为代表的弹性品种;三是以国防军工、医药(创新药)为代表具有潜在催化的方向 [6] 驱动因素 - 综合考虑国内政策、经济周期、国外形势、资金流向、市场情绪、宽基估值等因素,对市场保持积极乐观 [7] 与市场差异 - 短期上证指数大概率区间震荡,中期指数回踩年线后大概率上攻2024年11月8日压力位(3509点),有望挑战2024年10月8日高点(3674点) [6][7] 重要点评 主要事件 - 影石创新科创板上市 [8] 简要点评 - 中国智能影像设备弯道超车,技术为基,放眼四海 [9] 投资机会 - 全球智能影像设备行业在短视频时代乘风而起,中国品牌凭借技术实力在全景运动相机行业份额排名第一 [9] 催化剂 - 技术迭代、生态协同 [9]
“质价平权”带动国货爆发! 玲珑轮胎京东养车618成交额同比增长8倍
财富在线· 2025-06-11 15:51
京东618国货轮胎销售表现 - 京东汽车618前一周国货轮胎成交额同比增长430% [1] - 玲珑轮胎成交额同比增长8倍,开门红当天同比增幅达近30倍 [1][6] - 参与政府补贴的国货轮胎销量同比增幅达200%,玲珑轮胎日均销量同比增幅达500% [12] 玲珑轮胎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植入RFID芯片的玲珑大师系列轮胎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提升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 [3] - 采用"水膜克星"技术缩短湿地刹车距离,尤其适配新能源车需求 [3] - 布局新能源专用轮胎,配套市场份额中国品牌第一,全球销量第一(2023-2024) [4] - 应用自修复技术解决新能源车无备胎痛点,配套红旗、东风日产等车型 [4] - 推出蒲公英橡胶概念轮胎、静音绵技术(降噪3分贝以上)、79%可持续环保轮胎等创新产品 [4] 渠道转型与电商合作成效 - 玲珑轮胎独家入驻京东养车,商品类型从120款增至300款,实现全系销售突破 [9][10] - 京东养车拥有2200家自营门店和超4万家合作门店,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生态 [3][13] - 参与轮胎以旧换新和政府补贴活动,高端系列"玲珑大师"曝光度与销量同比增幅分别达270%和280% [12] 行业趋势与战略规划 - 新能源汽车爆发推动国产轮胎技术升级,玲珑轮胎2021年即布局新能源专用轮胎赛道 [4] - 电商从销售渠道转型为品牌共建阵地,京东养车叠加政府与品牌补贴最高省50% [9][12] - 玲珑轮胎目标未来一年在京东实现销售同比增长3倍 [7][12] 市场竞争力分析 - 国货轮胎通过技术积累实现驾乘体验提升,性价比与线上服务推动"质价平权" [7][12] - 京东生态赋能(6亿用户、秒送服务等)加速品牌增长与用户触达效率 [13]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影石创新体现了中国新时代创业的一些鲜明特点
IPO早知道· 2025-06-11 11:59
张维期待影石创新成为一家世界级的伟大企业。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早知道消息, 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影石创新")于2025年6月11日正式 以"688775"为股票代码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成为 A股 "智能影像第一股" 。 " 我常说, 深圳的成功之处在于形成了资金资本密集、人才技术密集、大型科技企业生态密集的 ' 铁三角 ' ,并在这三个方面实现了互相涵养、自我循环、自我推动的状态:大型科技企业形成产业 链聚集与协同,以及技术与人才外溢,人才在资金和风险投资的支持下创业,产业链配套协作的成熟 又辅助了创业成功。 创业仅 10年时间,就成长为50多亿营收、10亿利润的细分行业领导者,影石 创新在创业上也跑出了 ' 深圳速度 ' 。 "张维表示。 其次, 新时代的企业家,表现出了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张维强调, 新时代的企业家成长在一个经济起飞、拥抱世界的年代,更有自信,更有全球观,更有 创造力、叛逆精神和挑战精神。 " 他们雄心勃勃,想要改变世界,怀抱宏大的梦想,要做出伟大的产品。这些新兴产业的年轻人,正 在引领中 ...
国产超限装备挑战“运输极限”
中国化工报· 2025-06-11 11:17
项目进展 - 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关键节点达成,首船大件设备"四大塔器"(乙烯塔、1/2号丙烯塔、碱洗塔)总重3000吨、最大直径7.8米,于5月31日顺利抵达水东港 [1] - 设备运输采用江海联运模式,历时7天从南京直抵广东,全程实现精细化管控,包含"日沟通、周调度"工作机制 [1] - 四大塔器是茂名石化164万吨/年乙烯升级改造的核心设备,其成功交付体现中国国产超限装备制造能力 [1] 技术能力 - 南京宇创首创"厂区直装+万吨滚装船"联运方案,依托南京滨江厂区距长江码头仅2.6公里的区位优势,规避陆运限高限重瓶颈,曾实现直径12米、千吨级超限压力容器的制造与直接装船 [1] - 公司拥有20年现场分片预制与组焊技术经验,在直径8米以上大型塔器设备市场处于领先地位,设备应用于沙特硫酸项目及国内多个大型炼化基地 [2] - 直径7.8米塔器经1200海里海运后实现43分钟高效卸船,展现"制造-运输-安装"一体化能力 [2] 研发创新 - 2018年以来新增核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构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 - 专利产品"法兰连接式铝镁料仓"凭借超轻量化设计、耐腐蚀性及结构安全性,连续5年市场占有率第一,获中国石化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已在中石化镇海炼化、壳牌惠州等项目应用超300台 [2] - 在复合板、低温钢及特种不锈钢焊接成型领域经验丰富,制造的直径9.3米EO吸收塔、CO2吸收塔等复合板设备应用于镇海基地 [3]
研判2025!中国新型纺织纤维行业产业链全景、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绿色智造赋能升级,新型纺织纤维行业前景可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1 09:16
行业概况 - 中国新型纺织纤维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黄金期,2024年市场规模约3400亿元,同比增长18.67%,预计2025年将跨越4000亿元门槛 [1][15] - 行业呈现消费升级与工业应用双轮驱动态势,终端消费者对功能性纺织品需求攀升,产业用纺织品在医疗、建筑、航天等高端领域渗透率提高 [1][15] - 生物基纤维(如PLA、莱赛尔)凭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展成为行业绿色化、高端化转型的核心引擎,正加速替代传统材料 [1][15] 分类与技术特点 - 新型纺织纤维按原料来源分为天然改性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和无机纤维,按功能分为高性能纤维、智能纤维和环保纤维,按技术分为纳米纤维和复合纤维 [3][5] - 相比传统纤维,新型纤维在原料(生物基/高科技合成)、性能(高强度/智能响应)、环保性(可降解/低能耗)和应用领域(医疗/航天/智能穿戴)上具有显著优势,但生产成本较高 [5][6] 发展历程 - 行业经历了四个阶段:1980-1995年引进消化国外技术,1995-2005年自主研发探索(如竹纤维、大豆蛋白纤维),2005-2015年产业化快速发展(Lyocell国产化),2015年至今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生物基/绿色制造/智能纤维突破) [7]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涵盖上游生物基/石化原料供应、中游熔融纺丝/湿法纺丝制造(长三角、珠三角产业集群),下游应用从服装向医疗、智能穿戴、航天等高端领域延伸,正向"绿色原料-智能生产-高值应用"升级 [9] 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化纤总产量7475万吨(+8.8%),其中莱赛尔纤维增长27.4%,涤纶长丝/氨纶维持10%增幅;2025年一季度化纤产量2063万吨(+6.47%) [11] - 2024年纺织行业营业收入48,353.66亿元(+3.87%),利润总额1,850.62亿元(+7.45%);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0,741.39亿元(+0.9%),利润260.77亿元(+0.54%) [13] 竞争格局 - 行业呈"金字塔式"格局:恒力石化、荣盛石化等龙头企业占35%高端市场份额(年产能>30万吨),中复神鹰、赛得利等专精特新企业在碳纤维、莱赛尔细分领域市占率超20%,比亚迪电子等跨界企业布局智能纤维 [17][18] - 恒力石化构建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聚酯/高端纤维五大产品矩阵,2024年聚酯产品收入逆势增长22.43%至358.74亿元;桐昆股份2024年化纤收入925.12亿元(+23.45%),聚酯纤维5G工厂获工信部认可 [20][22] 未来趋势 - 高端化与智能化:高性能/智能纤维研发加速,如鲁泰纺织"5G+工业互联网"工厂实现万锭用工降至15人,效率提升30% [24] - 绿色化:生物基纤维(如恒逸石化碳排放降50%)、可降解纤维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25][26] - 国际化与多元化:通过"一带一路"拓展海外市场,满足医疗/汽车/能源等领域轻量化、可回收需求(如新能源汽车内饰材料需求年增40%) [27][28]
淮水激荡中原“船”奇
河南日报· 2025-06-11 07:54
河南瑞航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与信阳造船业发展 - 公司建造的5000吨级钢制集散两用货船在全省率先试航,标志着河南造船业的技术突破 [2] - 公司成功签约20艘120米长新能源锂电船舶订单,满载量达1.2万吨,为河南目前在建最大吨位船舶 [11] - 公司是河南唯一获得中国船级社工厂认证的企业,拥有海船建造资质 [11] 信阳造船业产业规模与技术升级 - 信阳船舶制造业年造600余艘2000吨级货船,并突破5000吨级船舶建造瓶颈 [5] - 淮滨县已成为淮河流域最大造船基地,临港产业集聚区被列为河南重点培育的20家特色装备制造园区之一 [6] - 行业从传统手工切割转向智能焊接平台,2000吨级货船建造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70天 [11] 产品多元化与市场拓展 - 淮滨造船产品涵盖钢制货船、游艇、画舫等,游艇远销印尼、缅甸等国 [6] - 河南金隆诺宝船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水上跑车"游艇,实现豪华游艇河南造并出口海外 [9] - "淮滨造"钢制货船畅销淮河、大运河、长江水系,游艇覆盖国内青岛、三亚等景区 [6]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整合 - 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推动信阳造船业向息县、固始等沿淮县区扩展 [6] - 2024年信阳临港产业招商大会签约16个项目,总金额近200亿元,包括绿色淮河船舶制造产业园等 [7] - 淮滨县启动内陆临港船艇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造船产业研究院,招引专精特新企业 [10] 航道升级与物流成本优化 - 淮河淮滨至三河尖航道提升工程使5000吨级以上货船直达淮滨,降低航运成本 [12] - 江淮运河通航缩短淮滨至长江中上游水运距离200-600公里,提升运输时效 [13] - 淮滨中心港临港铁路建设将辐射中国西北地区货物运输,50万标箱码头即将开工 [13] 技术合作与创新驱动 - 行业与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合作,推动船艇制造转型升级 [9] - 企业应用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技术加速智能化转型 [10] - 激光切割机实现毫米级精度裁切钢板,机械臂吊装分段船体提升效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