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

搜索文档
厦门国际银行助力中交一公局集团成功发行北交所首单科技创新绿色公司债券
和讯网· 2025-07-11 09:10
债券发行情况 - 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助力中交一公局集团在北交所成功发行首单兼具"科技创新"与"绿色"双标识的公司债券 [1] - 该债券为北交所首单央企债券 发行规模3亿元 期限60天 票面利率1.6% 创交易所市场央国企短期公司债券票面利率历史新低 [1] - 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参与认购6000万元 [1] 资金用途与战略意义 - 募集资金将全额投入绿色建筑领域 体现对国家"双碳"目标与交通强国战略的支持 [3] - 该行为基建领域科技与绿色转型提供金融支撑 [3] 科技金融发展 - 公司聚焦"2+3"重点产业方向 重点支持AI 集成电路 新能源 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截至2025年6月末 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百亿元 [3] 绿色金融进展 - 公司持续健全绿色金融工作机制 创新信贷产品 加强对节能环保 清洁生产等领域的支持 [3] - 截至2025年6月末 绿色贷款余额较2024年初增长近50% [3]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继续秉持服务首都经济 助力国家战略的使命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4] - 计划为首都经济建设与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4]
潍柴:自主锻造“国产引擎” 加速挺进矿山深处
科技日报· 2025-07-11 07:47
公司技术突破 - 公司历时10年投入1 2亿元研发国内首台甲醇燃料矿用挖掘机发动机 突破甲醇发动机抗机油乳化技术 低温冷启动技术 控早燃爆震技术等行业难题 [3] - 公司在2010年率先启动自主电控系统研发 经过700多天攻关成功开发中国首个高压共轨电控系统 目前已形成73款电控产品 市场配套量超330万台 [4] - 公司创新构建柴油 甲醇 天然气等多燃料动力平台 实现全场景解决方案国产化突围 [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国内重型矿山装备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 其凭借经验和技术优势导致设备售价和维修费用高昂 [2] - 矿山装备需承受-45℃至45℃极端温差 每天22小时重载作业 90%以上出勤率 30年服役周期 并面临高海拔 高粉尘 高强度振动三重考验 [2] - 矿用动力设备需满足峰值负荷状态工作 对热管理 材料强度 控制精度等要求远超常规运输设备 [2][4] 智能制造能力 - 公司建成全球首个发动机数字化无人工厂 每90秒下线一台发动机 加工自动化率100% 装配自动化率80% 物流配送自动化率100% [6] - 工厂实现关键过程100%在线检测 5G网络全覆盖 AGV调控零延迟 产品秒级换型 具备柔性化 敏捷化 数字化 智能化生产特征 [6] 市场应用与影响 - 公司甲醇燃料矿用发动机已交付新疆矿区 推动工程机械在"双碳"目标下的动力转型 [3][5] - 公司技术突破提升国内矿山行业整体竞争力 开辟绿色化 智能化发展新路径 [5]
规范有序建设海上风电
经济日报· 2025-07-11 05:56
政策支持与规划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 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1] -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优化发展方式 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 明确海上风电开发建设重点方向 [2] - 《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提出12项措施 规范用海管理 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2] 行业发展现状 - 2023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一半 2024年新增并网装机404万千瓦 累计并网容量4127万千瓦 连续4年全球首位 [1] - 辽宁省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规模125万千瓦 江苏省项目总装机容量800兆瓦 最远点离岸距离85.5千米 [1] - 形成完整产业链 涵盖上游钢铁、高端材料、精密制造 下游海洋牧场、能源存储 以及人工智能、海洋工程、金融租赁等服务业 [1] 未来市场潜力 - 预测2030年国内海上风电总装机达2亿千瓦 总投资约2.6万亿元 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 [1] - 政策推动产业从近海、浅海向远海、深海布局优化 [2] 技术挑战与差距 - 产业链建设存在短板 供应链韧性不足 原创技术和前沿技术策源不足 [2] -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在大容量风机、远距离输电、深远海施工运维等领域的核心部件、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批量制造方面有较大差距 [2] 科技创新举措 -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大兆瓦级风电机组、深远海安装运维、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 [3] - 鼓励产学研联合攻关 推动高端材料研发 提升功率半导体、高稳定性主控系统等核心部件性能 [3] - 三峡能源与产业链上游企业联合攻关深远海输电、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难题 [3] 产业链协同发展 - 推动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 促进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 如三峡能源等30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3] - 优化供应链管理 支持供应链协同创新 盐城形成"3小时供应链" 95%风机零部件在江苏省内集成供应 [3] 安全管理提升 - 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安全协调机制 加强能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港航、应急等部门协同合作 [4] - 建设远程监控平台 布设小物标雷达、水文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电子围栏等感知设施 漳州海事局通过电子围栏和雷达设备实现三级预警监控 [4]
新能源发电装机扩容 清洁能源渐成“主力军”
证券日报网· 2025-07-10 21:15
电力需求与新能源转型 - 2025年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14 65亿千瓦 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 创历史新高 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 5亿千瓦 [1] - 2025年全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突破45% 清洁能源加速向"主力电源"转型 [1] - 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突破10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5% 全国总装机容量预计达39 9亿千瓦 [2] 新能源技术与政策支持 - 风电最大单机容量和光伏晶硅电池转化效率逐年提升 储能技术突破大幅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2] - 2025年初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政策出台 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 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 [2] - 新能源项目可报量报价参与交易或接受市场形成价格 政策为新能源项目收益保驾护航 繁荣绿电交易市场 [2] 电力系统挑战与创新 - 2025年夏季华东 华中等区域电网面临电力供需紧张局面 需构建"新能源+储能+数字化"新型电力系统 [3] - 清洁能源分布式和可再生特性成为保障电力安全关键 浙江 江苏等地催生"虚拟电厂+工业负荷聚合"商业生态 [3] - "移峰填谷+储能顶峰"多元化调节体系正在形成 [3] 资本市场与新能源融资 - 电力央企分拆新能源业务独立上市优化资本结构 降低资产负债率 如华电新能源集团登陆沪市主板 [4] - 2025年上半年多家电力上市公司完成定向增发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水电站等项目建设 [4] - 绿色债券 绿色电力ABS和REITs等融资工具日益凸显 绿色债券"专款专用"匹配绿色电力项目长期资金需求 [4] - 绿色电力ABS通过风电场 光伏电站未来现金流形成资产池 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4] - REITs允许绿色电力企业打包基础设施资产 发行基金份额募集资金 盘活存量资产 [4] 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发电装机扩容成为能源领域关键任务 资本通过多种创新方式赋能新能源领域 [5] - 资本推动新能源装机规模扩张 助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5]
华电新能(600930) - 华电新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5-07-10 19:17
发行情况 - 初始公开发行股票496,894.4214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2.13%(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15][57][65][192][195] - 若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发行总股数扩大至571,428.5714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3.70%[15][57][66][192][195] - 每股发行价格为3.18元[15][57] - 发行市盈率15.28倍(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15.56倍(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57] - 发行市净率1.08倍(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1.07倍(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57] - 募集资金总额1,580,124.26万元(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1,817,142.86万元(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58] 业绩情况 - 2024 - 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39.68亿元、295.80亿元和246.73亿元[91] - 2024 - 2022年营业成本分别为183.08亿元、141.96亿元和112.64亿元[91] - 2024 - 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94.80亿元、101.38亿元和90.32亿元[91] - 2024 - 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8.31亿元、96.20亿元和85.22亿元[91] - 2024 - 2022年资产总额分别为4440.90亿元、3366.73亿元和2719.27亿元[91] - 2024 - 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分别为1055.82亿元、842.66亿元和731.72亿元[91] 用户数据 - 无相关内容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年1 - 6月营业收入区间为18.95 - 21.00亿元,同比增长9.84% - 21.72%[105] - 预计2025年1 - 6月净利润区间为6.16 - 7.00亿元,同比变动 - 6.00% - 6.82%[105] - 预计2025年1 - 6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为5.76 - 6.69亿元,同比变动 - 7.19% - 7.79%[10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无相关内容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3年向实际控制人下属企业新增收购五家企业控制权[51] - 2024年向实际控制人下属企业新增收购三家企业控制权[52] - 2024年度向中船海为(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收购电站,交易金额分别为15.17亿元等,装机容量分别为54.25万千瓦等[175] - 2023年度向中国华电及其附属企业收购电站,交易金额为9.68亿元,装机容量为27.78万千瓦[175] - 2022年度收购多个电站项目,涉及关联方与非关联方,装机容量从3.21万千瓦到24.17万千瓦不等,交易金额从0.57亿元到7.11亿元不等[176] 其他新策略 - 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投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围绕四大领域布局[11][108] - 拟建设的风光项目装机容量为1516.55万千瓦,覆盖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9] 其他关键数据 - 报告期内弃风率分别为4.78%、4.03%及4.89%,弃光率分别为3.11%、4.77%及7.42%[40] - 报告期内风机采购合同价格分别为1843.49元/千瓦等,塔筒合同采购价格分别为624.39元/千瓦等,光伏组件采购合同价格分别为1883.18元/千瓦等[41] - 报告期内市场化交易电量分别为265.91亿千瓦时等,占上网电量比例分别为51.60%等,若市场化交易上网电量占比上升10%,公司整体平均售电单价下降0.96%[44] - 截至2025年2月28日,自有土地办证率为95.83%,自有房产办证率为80.25%[46] - 2022 - 2024年度向关联方采购总金额分别为738,450.47万元等,占采购总额比例分别为18.18%等[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控制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1,254.37万千瓦,占公司相关项目装机容量超20,061.71万千瓦的6.25%[50] - 177.36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因独立性等原因不注入公司,剩余1,077.01万千瓦项目拟注入,占公司在运及储备项目装机容量的5.37%[50] - 报告期各期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161,090.61万元等,占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16.17%等[125] - 报告期各期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现金分别为5,839,531.14万元等,2023、2024年度同比增长3.21%、18.77%[127][128]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可再生能源补贴款账面余额分别为2,514,715.74万元等[131] - 报告期各期末合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1.13%、73.18%和73.06%[135] - 报告期各期总体利息支出分别为487,451.64万元等,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9.76%等[136]
中国领跑过去十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十五五”期间新的投资空间在哪里
第一财经· 2025-07-10 17:39
能源投资趋势 - 预计2025年全球能源投资将达3.3万亿美元,中国占全球能源投资1/4以上份额 [1] - 到2035年全球将有2.5万亿美元投向清洁能源领域,中国在其中将占最大份额 [5] - 中国去年清洁能源领域投资达4500亿美元,风电、光伏占比最大 [4] 中国能源投资重点 - 储能、配电网、充电桩等保障电力系统灵活性和韧性的项目将成为"十五五"期间中国能源投资新增量 [1] - "十五五"期间中国储能、燃气轮机均将保持每年50GW增量,每年还将有180-200GW新增煤电机组并网 [4] - 电网侧更多投资或向配电网倾斜,应用终端电气化趋势下对配电网建设提出新诉求 [4] 新能源装机需求 - "十五五"期间中国电力需求预计维持4-5个百分点的增幅,每年约500TWh新增电力需求待满足 [1] - 核电、水电等前期已核准项目每年若按期投产,仅能贡献约50-60TWh新增电力,剩余缺口需由风电、光伏满足 [2] - 风光领域投资每年要保证300-500GW新增规模,未来五年风光装机比例或由此前的1:4转向1:2甚至1:1 [2] 需求侧投资潜力 - 若全国一半私人充电桩同时充电,负荷为32GWh,相当于国内去年全网统调负荷峰值的2%以上 [4] - 若全国一半公用桩同时充电,其负荷相当于浙江全省去年巅峰负荷,可少建设104GW煤电、32GW储能满足峰值负荷 [4] - 车网互动、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等软硬件结合领域将衍生出更多新业态 [4] 全球能源转型 - 过去十年中,中国、美国、欧盟三大经济体的能源投资额急速增长,但非洲能源投资下降了1/3 [6] - 中国光伏设备价格快速下降带动市场容量迅速扩张,分布式发电正成为发展中国家用电大户的首选 [7] - 2010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1/5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及建设活动发生在非洲,金额达660亿美元 [7] 区域市场动态 - 中亚正成为市场投资焦点,得益于土地资源和大项目陆续上马 [7] - 巴基斯坦装机容量同比大增50%,集中在光伏领域,且均是市场自发产生 [7] - 2020年至2024年间中国风电、光伏出口非洲的量增长了153% [7]
践行“双碳”目标,海辰储能以ESG治理与绿色实践书写企业责任
财富在线· 2025-07-10 15:34
全球储能行业发展 - 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4448吉瓦,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165.4吉瓦,同比激增81.1%,占全球储能市场50%份额 [1] - 2025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预计达86吉瓦/221吉瓦时,中国、美国、欧洲三大市场贡献超90%增量,沙特、南非等新兴市场年均增速超50% [1] 海辰储能市场动态 - 公司出席2025年阿布扎比世界未来能源展,展示多款创新产品,体现其在储能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3] 海辰储能绿色制造实践 - 搭建绿色供应链体系,覆盖产品设计、采购、生产、运输、销售及回收全流程,建立供应商绿色标准管理机制 [5] - 成立工厂建设专项小组,优化生产环节资源利用与能耗,推动高效低碳生产模式转型 [6] 海辰储能ESG成果 - 构建24项关键议题的ESG治理体系,推出HeroEE户用电源解决方案,助力能源贫困地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8] - 自主研发碳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组织碳盘查、产品碳足迹及碳核查认证功能,获TüV莱茵系统认证 [8] - 2024年入选国家工信部"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工厂",同时斩获绿光ESG榜环境贡献TOP10与责任贡献TOP10双荣誉 [8]
“北气南下”输气量破千亿立方米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15:14
能源大通道建设与运营 - 中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运行超2000天 [1] - 该管道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经9个省区市,是"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东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自2019年北段投产、2024年全线贯通以来,日均分输量超1.1亿立方米,年输气能力达380亿立方米 [1] 能源供应保障 - 管道可满足1.3亿户城市家庭全年用气需求,惠及沿线4亿多人口 [1] - 有效保障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稳定供应 [1] - 2025年上半年向长三角地区输送天然气157亿立方米,占该区域用气量的三分之一 [1] 技术创新与系统整合 - 是中国第一条关键设备和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国产化的长输管道 [1] - 通过与东北管网、西气东输等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全国供气格局 [1] - 增强了应急调峰能力 [1] 夏季保供与环保效益 - 迎峰度夏期间向上海、浙江等地日供气量达6000万立方米,较2024年同期增长4% [2] - 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输送相当于种植8.2亿棵冷杉,等效净化空气量达4200亿立方米 [2] - 推动沿线钢铁、化工等产业绿色升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
如何激活新能源汽车下沉市场消费潜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0 15:06
新能源汽车县乡市场发展现状 -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下加速向县乡市场渗透,县乡农村"下沉市场"成为新增长极 [1] - 截至2024年3月,全国县域充电设施覆盖率为97.31%,乡镇覆盖率仅为76.91%,充电桩数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5% [1] - 2024年农村户籍人口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仅占全国37.8%,充电便利性不足是阻碍购车决策的首要因素 [1] 县乡充电设施发展制约因素 - 设施布局与需求错配:充电桩多集中于城区核心区,农村居民聚居区、物流枢纽等实际需求区域覆盖率不足 [2] - 建设成本高企:县乡充电设施配电扩容成本较城市高30%-50%,初始投资回收期普遍超过8年 [3] - 运营效率低下:县域公共充电桩故障率普遍5%-15%,部分县乡站点故障率高达90%,平均维修时间达48小时 [3] 县乡充换电网络建设解决方案 规划布局 - 建议建立"县乡需求—市级匹配—省级统筹"三级协同联动机制,绘制充电需求热力图 [4] - 优先在居民聚居区、物流集散地、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布局充电设施 [4] 机制创新 - 推行"政府+企业+村集体"共建模式,推动"一镇一枢纽、一村一节点"模式 [5] - 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与地方政府政绩挂钩 [5] 资金保障 - 建议发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专项长期国债,建立"中央补贴+地方配套+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机制 [6] - 探索充换电设施项目收益权质押融资,引入运营保险降低社会资本风险 [6] 价格引导 - 支持电力企业加快县乡充电设施直供电改造,杜绝转供电加价行为 [7] - 实施容量电价阶段性优惠,扩大峰谷电价差值引导低谷充电 [7] 行业发展趋势 - 通过"充电+冷链"、"充电桩+光伏电站"等一体化项目促进充电网络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 [4] - 完善"优秀激励、合格整改、不合格退出"的竞争机制,建立示范县乡标杆 [6]
蔚来第1000座高速公路换电站落地安徽,助力区域新能源生态再升级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15:05
充换电设施建设政策与进展 - 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汽车消费的重要性,要求加大县域布局力度 [2] - 蔚来完成高速换电千站计划,建成全国第1000座高速公路换电站(G5011芜合高速福山服务区),累计换电站达3399座,覆盖全国550个城市 [2] - 安徽省截至2025年7月建成蔚来换电站165座(含高速换电站70座)、充电桩1124根,形成"城区2公里、高速全贯通"补能网络 [2]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 - 安徽省"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68.4万辆(同比+94.5%),占全国超1/8 [3] - 2025年1-5月全省汽车产量123.57万辆(新能源汽车61.33万辆),产量跃居全国首位 [3] - 全省汽车产业链营收突破1.5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和保有量持续领跑全国 [3] 安徽省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 -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将"换电模式示范推广"列为核心任务 [3] - 《安徽省高质量充换电服务体系建设方案(2023-2027年)》目标:2027年换电站不少于500座、充电桩不少于50万个,城区充电服务半径≤2公里,高速服务区覆盖率100% [3] 蔚来与安徽产业协同发展 - 蔚来第1000座高速换电站落地安徽,推动该省从"制造强省"向"生态强省"转型,形成"车-站-网"一体化格局(江淮、奇瑞等车企+蔚来换电生态+中安能源基建) [4] - 蔚来计划持续加密安徽换电网络,助力实现"县县通"目标 [4] - 安徽借力蔚来基建优势巩固长三角产业"桥头堡"地位,推动"安徽充换电"APP全覆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