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

搜索文档
杨浦新算法 科技再循环 双碳科技与循环经济协同创新活动成功举办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6 10:01
活动概况 - 活动主题为"杨浦新算法,科技再循环——双碳科技与循环经济协同创新",由杨浦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技术交易所主办、弗碳能源承办,吸引产学研界200余位代表参与 [1] - 杨浦区计划2030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500亿元,正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1] 主题演讲 - 兴业银行鲁政委分析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建议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标准升级应对"碳足迹壁垒" [1] - 叶宽博士强调地方政府需通过因地制宜政策设计推动区域绿色转型 [2] - 汉高粘合剂技术分享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经验,提出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战略与运营 [2] - 上海技术交易所提出构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城市应用"全链条生态,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2] 签约合作 - 杨浦区与福建三明市沙县区达成双碳合作,结合生态资源与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跨区域协同 [2] - 上海技术交易所联合欧冶云商、易迪尔信息开展CBAM申报及测算业务合作,助力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碳管理挑战 [3] 政策与平台发布 - 《杨浦区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2025-2030)》发布,明确未来五年转型路线图 [3] - "杨浦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培育平台"成立,聚焦技术孵化与产业协同 [3] - 上海技术交易所推出"绿色技术专利池"和"绿色技术快检评估产品",加速技术市场化 [3] 技术创新成果 - 远景科技发布碳足迹AI管理平台,整合能源流与碳排流数据实现智能管理 [3] - 《循环利用产品降碳评定与标识应用要求》发布,填补国内循环产品降碳标准空白 [4] 圆桌讨论 - 产学研界探讨绿色技术与循环经济结合路径,提出需政策引导、技术突破与市场机制创新协同推动规模化发展 [5]
合成生物学周报:华东师大实现聚砜塑料低能耗升级回收,山东支持中碳和聚乳酸纤维项目
华安证券· 2025-06-06 09: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合成生物学周报》面向一、二级市场,汇总合成生物学企业信息 目前生命科学前沿研究活跃,生物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国家印发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将现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1 二级市场表现 - 本周(2025/05/26 - 2025/05/30)合成生物学领域个股整体涨1.13%,排名第5 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涨1.13个百分点至1510.67,跑赢上证综指1.16个百分点、创业板指2.53个百分点 [6][20] - 涨幅前五公司为苑东生物(+19%)、金字火腿(+10%)、浙江医药(+10%)、康弘药业(+8%)、亿帆医药(+7%) [22] - 跌幅前六公司为新日恒力(-8%)、亚香股份(-7%)、山东赫达(-7%)、爱博医疗(-5%)、东方盛虹(-4%)、华峰化学(-4%) [23] 1.2 公司业务进展 - 国内璞然维与农科院合作构建菌丝体皮革技术体系,预计研发周期缩短超30%,未来三年推动万米级商业化应用 [26] - 安琪酵母拟投2.3亿攻关无血清细胞培养基核心技术,推动向综合生物技术供应商转型 [26] - 象生科技上海产品总部揭牌,助力生物基产业链发展,年销售目标2500万元 [27][29] - 国外道达尔能源科碧恩与ERT合作拓展美国可堆肥餐具市场 [29] - 阿联酋生物技术公司与苏尔寿合作建中东首个世界级PLA工厂,总投资超9000万美元,2025年Q4开工、2028年初投产 [29] 1.3 行业融资跟踪 - 2025年以来近百家合成生物学企业完成新融资 [36] - 5月29日浩博医药完成5000万美元B+轮融资,用于推进反义寡核苷酸药物临床开发 [37] - 5月27日瑞士GlycoEra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推进蛋白降解剂临床开发 [37] - 肆芃科技、利德健康、聚源生物等多家公司近日完成不同轮次融资 [39][40] 1.4 公司研发方向 - 国内复宏汉霖HLX22获欧盟孤儿药资格,成全球首个美欧双认证胃癌疗法 [42] - 麦得发生物医用级PHA微球完成CMDE主文档备案,为高端医用材料体系建设打基础 [42] - 国外Bioneer开发100 kb长链DNA合成技术 [43] - Futerro与Galactic合作建一体化PLA装置,总投资5亿欧元,年产能7.5万吨 [43][44] 1.5 行业科研动态 - 研究证明核糖体可合成含环状结构新型生物聚合物,拓展合成非标准骨架能力 [45] - 利用OrthoRep系统实现氨酰tRNA合成酶定向进化,为遗传密码扩展开辟新路径 [45] - 构建合成磷黑色素工程菌平台,可协同治理含金属塑料废弃物 [45] 2 周度公司研究: NOMY——专注可持续副产物再利用的真菌蛋白技术先锋 - NoMy成立于2020年,用丝状真菌发酵技术将副产物转化为真菌蛋白,应用于食品与饲料市场 [48] - 2025年5月26日完成125万欧元股权融资,用于技术商业化落地 [49] - 2024年1月在日本设子公司,与当地企业合作探索副产物转化商业可行性 [53] 3 重点事件分析: 中科院于涛团队实现丙酮电–生物协同转化新突破 - 中科院于涛团队提出电 - 生物协同催化体系,将丙酮上循环为高附加值天然产物 [54][57] - 该体系以异丙醇为电子载体,电催化效率高,生物发酵灵活可控,具工业转化前景 [57][58]
欧盟经济面临复杂挑战
经济日报· 2025-06-06 06:00
经济增长预测 - 2025年欧盟实际GDP增长率从2024年秋季预测的1.5%下调至1.1%,欧元区从1.3%下调至0.9% [1] - 2026年欧盟经济增长率预计为1.5%,欧元区为1.4%,显示中长期复苏预期 [1] - 德国2025年经济增长率为零,法国增长0.6%,意大利增长0.7%,奥地利萎缩0.3%,区域分化明显 [2] - 马耳他增长4.1%,丹麦增长3.6%,爱尔兰增长3.4%,部分成员国表现亮眼 [2] 外部挑战 - 全球贸易前景趋弱,美国加征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对欧盟出口导向型经济构成威胁 [1] - 地缘政治风险(如俄乌冲突长期化)引发能源危机、难民潮和武器流入风险,削弱经济信心和投资活动 [1] - 全球供应链持续受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能源价格波动及保护主义抬头冲击 [1] 经济结构性问题 - 德国制造业和出口持续疲软,拖累欧元区整体表现 [2] - 法国和意大利高财政赤字限制经济刺激能力,影响复苏 [3] - 欧盟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面临资金不足及成员国政策协调分歧 [3] 政策应对 - 欧洲央行连续7次降息,预计9月再降息25个基点以应对通胀放缓和经济疲软 [3] - 欧元区通胀率接近2%目标,核心通胀率(不包括能源和食品)维持在2.7% [3] - 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对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设限,部分国家难以实施有效刺激 [3] - 欧委会提出中期预算改革方案,重点推进绿色经济和数字化转型 [4] - 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等倡议依赖成员国执行力和资金支持 [4] - 劳动力市场改革和教育投资被视为提升长期增长潜力的关键 [4] 未来展望 - 欧盟经济仍具备韧性,需保持政策灵活性并推动结构性改革 [4] - 成员国合作和政策协调是实现稳健复苏的关键 [4]
宁德时代(03750.HK):宁德时代港股上市 双资本平台助力全球新能源龙头再攀高峰
格隆汇· 2025-06-06 01:27
锂电龙头地位与市场表现 - 宁德时代自2017年起蝉联全球动力锂电池行业龙头地位,2024年动力电池装机量达339.3GWh,市占率提升至37.9% [1] - 公司在电芯这一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展现出卓越能力,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1] - 积极拓展全球市场,稳步推进全球产能建设 [1] 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 通过自建、参股、合资等方式全面布局锂电产业链,掌控原材料供应话语权 [1] - 在矿产资源端投资锂等关键资源,在电池材料端合作布局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关键材料 [1] - 依托邦普一体化园区打造循环经济,实现原材料、制造、运营、回收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 [1] 研发投入与产品创新 - 研发费用率保持在5%左右,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投入达48.14亿元 [1] - 持续推出麒麟电池、天恒储能系统、PU100储能产品等,在性能、安全性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1] 财务与估值预期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09亿元、5709亿元、6769亿元 [1] - 同期归母净利润预计为558亿元、731亿元、873亿元 [1] - 基于DCF模型给予宁德时代(3750 HK)目标价382港元 [1]
哈啰发布年度可持续发展暨ESG报告
中证网· 2025-06-05 20:46
公司ESG成果 - 公司发布《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暨ESG报告》展示绿色出行、数智化转型及社会价值拓展成果 [1] - 公司累计注册用户突破8亿 [1] - 公司通过"用户激励+产品和服务创新+行业合作"策略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1] 绿色出行数据 - 公司单车累计骑行464亿公里减少碳排放221万吨 [1] - 公司助力车累计骑行195亿公里减少碳排放82万吨 [1] - 公司顺风车累计服务25亿次出行需求 [1] - 公司小哈换电日换电130万次累计减少碳排放65万吨 [1] 碳普惠创新 - 公司搭建个人碳积分系统并推出"0碳骑行挑战赛"活动 [2] - 公司提供碳普惠场景运营解决方案推动"碳交易-回馈用户"机制 [2] - 公司通过优惠兑换等权益形式激励用户参与碳普惠 [2] 循环经济实践 - 公司处置再利用退役电池约10.2万组 [2] - 公司通过智能调度与总量控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2] - 公司顺风车技术提高车辆上座率和道路使用率 [2] 产业协同合作 - 公司联合蚂蚁集团、宁德时代等战略合作伙伴推动绿色智能出行生态建设 [2] - 合作涵盖绿色智能出行、数字科技、绿色运营及绿色投资四大方向 [2]
重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中国环境报· 2025-06-05 08:14
水质与空气治理成效 -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为优,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两年保持100% [2] - 2024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3天,PM2.5浓度同比下降8.4% [2] - 餐饮油烟投诉同比下降49.2%,声功能区夜间达标率为86.5% [3] 生态修复与城乡环境改善 - 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55%以上,累计完成"两江四岸"61公里滨江岸线治理 [2] - 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1314个、305万平方米,39个区县基本实现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受益群众80余万人 [3] - 实施千个巴渝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6] 绿色低碳转型与政策创新 - 将行政区域划分为818个环境管控单元,实施差异化精准管控,优先保护单元严格限制开发活动 [3] - 碳市场发展势头强劲,碳价升幅在全国8个试点碳市场排名第一 [3] - 长江干流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线贯通,以经济激励推动生态保护 [4][10] 数字化与执法改革 - 构建"巴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监测点位达1.6万余个,问题溯源时效从7天缩短至24小时 [4][8] - 推行"大综全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建立"无事不扰、包容审慎"的涉企执法新模式 [4] - "巴渝治气""巴渝治废"应用上线并逐步实战化 [4]
山西大学团队提出高碳产业低碳转型新方案
科技日报· 2025-06-04 18:32
研究成果概述 - 山西大学程芳琴团队与清华大学鲁玺团队在《自然·可持续性》发表"尾气—熔渣协同循环体系"研究成果,提出分阶段脱碳技术路线图 [1] - 研究聚焦焦炉煤气—废渣协同减碳效益,系统量化煤—焦—冶—建—化产业链共生的脱碳潜力 [1] 技术突破 - 构建"渣热回收—吸附重整—高炉喷吹—建材利用"全流程能—质循环技术体系,突破传统气/渣单一循环模式瓶颈 [2] - 通过气—渣组分协同调控与能质耦合,碳减排潜力从15%—28%提升至48%,固废利用率从30%提高到65% [2] 产业应用潜力 - 覆盖全国361家钢铁厂、331家焦化厂、1531家水泥厂的点源数据集及空间匹配模型显示,煤—焦—冶—建—化产业碳减排潜力可达63%—92% [1][2] - 气—渣协同循环技术适配煤基产业集聚区,在现有产业布局下可实现资源增效减碳 [2] 行业背景 - 钢铁—焦化产业贡献全球工业碳排放量的30%,其高温熔渣(1600℃)与工艺尾气蕴含大量未开发的热能与碳氢资源 [1] - 工业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物质—能量协同减碳潜力尚未充分开发 [1]
首次覆盖: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双资本平台助力全球新能源龙头再攀高峰
海通国际· 2025-06-04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宁德时代(3750 HK),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锂电龙头地位稳固,2024 年动力电池装机量达 339.3GWh,市占率 37.9%,全球市场布局广泛 [3][51] - 产业链一体化布局,通过多种方式掌控原材料供应,依托邦普一体化园区打造循环经济 [4][52] - 研发投入大,研发费用率保持 5%左右,新产品如麒麟电池等不断推出 [5][53]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 4609 亿/5709 亿/6769 亿元,归母净利润 558 亿/731 亿/873 亿元,DCF 估值目标价 382 港元 [6][46][5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锂离子电池龙头,装机量遥遥领先 - 公司 2011 年成立,2017 年成全球动力锂电池龙头,2025 年在港上市 [10] - 截至 2025 年一季报,前十大股东持股 60.18%,曾毓群等三人合计持股 37.12% [11] - 2018 - 2024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2025 年一季度营收 847.05 亿元,归母净利润 139.63 亿元 [12][15] - 2018 - 2024 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先降后升,期间费率平稳,研发费用投入增长 [17][20] 动力电池行业格局已定,宁德时代出货稳居第一 - 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1823.6 万辆,中国占比 70.5%,预计 2025 年达 2239.7 万辆 [23] - 2017 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首登全球榜首,2024 年达 339.3GWh,市占率 37.9% [24] - 2024 年产能 676GWh,利用率 76.33%,预计 2027 年超 800GWh,通过多种方式保障上游资源供应 [28][29] 全球储能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宁德时代快速受益 - 2024 年全球新型储能市场新增装机 188.5GWh,同比增 80%,预计 2025 年达 265.1GWh [30] - 2020 - 2024 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系统销量从 2.39GWh 提升至 94GWh [34] - 发布天恒储能系统和 PU100 储能产品,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 [35] 强者恒强:产业链深度布局,多维度持续创新 - 矿产资源端入股多家锂矿等标的,电池材料端与多家企业合作布局各环节 [39][40] - 2015 年收购广东邦普循环,截至 2024 年底有 27 万吨废旧电池年处理能力,金属回收率高 [42] 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 4609 亿/5709 亿/6769 亿元,归母净利润 558 亿/731 亿/873 亿元 [46] - 根据 DCF 估值模型,给予目标价 382 港元,“优于大市”评级 [46]
宁德时代(03750):双资本平台助力全球新能源龙头再攀高峰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04 16: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宁德时代港股,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1][2][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宁德时代锂电龙头地位稳固,2024 年动力电池装机量达 339.3GWh,市占率 37.9%,全球市场布局广泛 [3][51] - 产业链一体化布局,通过多种方式掌控原材料供应,依托邦普一体化园区打造循环经济 [4][52] - 研发投入大,研发费用率稳定在 5%左右,新产品如麒麟电池等竞争力强 [5][53]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 4609 亿/5709 亿/6769 亿元,归母净利润 558 亿/731 亿/873 亿元,DCF 估值目标价 382 港元 [2][46][5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锂离子电池龙头,装机量遥遥领先 - 公司 2011 年成立,2017 年成全球动力锂电池龙头,2025 年在港上市 [10] - 截至 2025 年一季报,前十大股东持股 60.18%,核心创始人曾毓群等三人合计持股 37.12% [11] - 2018 - 2022 年营收高速增长,2024 年受产业链影响小幅下降,2025 年一季度营收 847.05 亿元,YoY + 6.18% [12] - 2018 - 2024 年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2025 年一季度达 139.63 亿元,同比增 32.85% [15] - 2018 - 2022 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下滑,2023 年以来持续修复,2024 年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23.94%/26.84% [17] - 2018 - 2025Q1 期间费用率(不含研发)平稳,销售费率降至 1%,管理和财务费用率稳定,研发费用率维持 5%左右 [20] 动力电池行业格局已定,宁德时代出货稳居第一 - 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1823.6 万辆,同比增 24.4%,预计 2025 年达 2239.7 万辆 [23] - 2017 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首登全球榜首,2024 年达 339.3GWh,市占率 37.9% [24] - 截至 2024 年,公司电池系统产能 676GWh,利用率 76.33%,国内外新产能建设稳步推进,预计 2027 年超 800GWh [28] 全球储能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宁德时代快速受益 - 2024 年全球新型储能市场新增装机约 188.5GWh,同比增 80%,预计 2025 年达 265.1GWh,同比增 41% [30] - 2024 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 42.5GW/107.1GWh,同比增 109.5% [33] - 2020 - 2024 年公司储能电池系统销量从 2.39GWh 提至 94GWh,发布天恒储能系统和 PU100 储能产品,与多家企业合作 [34][35] 强者恒强:产业链深度布局,多维度持续创新 - 矿产资源端入股锂、镍、钴等优质标的,电池材料端布局正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关键材料 [39][40] - 依托邦普一体化园区,实现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2024 年底废旧电池年处理能力 27 万吨,镍钴锰回收率 99.6%,锂回收率 93.8% [42] 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 4609 亿/5709 亿/6769 亿元,归母净利润 558 亿/731 亿/873 亿元,DCF 估值目标价 382 港元 [2][46]
向新而行、向智发力、向高攀登 河南新乡:传统产业长“新枝”(走进产业地标·发展一线探变化)
人民日报· 2025-06-04 05:32
制造业转型升级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1] - 新乡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工业投资增长28.2%,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 [2] - 新乡市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29个,完成投资65.7亿元 [8] 企业创新案例 - 河南矿山公司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给起重机装上"智能大脑",实时感知运行状态 [2] - 新科防护专注于阻燃防护面料技术研发,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银金达新材料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助力聚酯材料绿色循环再利用 [2] 煤化工产业链延伸 - 心连心集团构建煤化工"产品树",产品谱系丰富,2024年利润同比增长23% [3] - 产品延伸至医药中间体、高分子新材料、环保领域化学品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工品 [3] 生物质纤维创新 - 新乡化纤年产5000吨菌草生物质纤维项目投产,拥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 [4] - 计划建成年产100万吨菌草新材料生产基地 [4] 智能制造升级 - 威猛股份自主研发"小萌"焊接机器人,2024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是2023年的4倍 [6][7] - 新飞智家科技产业园年产能400万台,10秒下线一台冰箱 [7][8] - 豫北转向建成柔性智能装配线,中纺绿纤将产线年产能从9万吨提高到11万吨 [8] 高端装备制造突破 - 卫华集团研发国内首台套3000吨门式起重机,2024年营收达289.16亿元,同比增长超五成 [9] - 豫北转向每年生产销售各类转向器500余万台,市场占有率超20% [10] 市场拓展策略 - 新乡北新建材拓展城市更新、医院酒店修缮及二手房翻新市场,2024年总产值超3亿元,同比增长5%以上 [5] - 卫华集团以"买家秀"形成示范效应带动订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