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建设

搜索文档
“两区”建设五年来昌平区累计落地项目超1900个
搜狐财经· 2025-09-11 09:51
重点园区建设方面,未来科学城"生命谷"汇聚300余名高层次人才,科学家创办企业118家;"能源谷"18 家央企、10个院士工作站协同发力,创制国际标准220余项,有效专利超1.6万件。沙河高教园建成5个 校城融合基地,与10所高校共建未来大学科技园;中关村昌平园落地国家级医疗装备创新平台,获批上 市创新医疗器械占全国1/10,成行业"创新高地"。 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董兆瑞)9月10日,2025年服贸会昌平专场新闻发布会在首钢园召开。记者从 会上获悉,昌平"两区"建设启动五年来累计落地项目超1900个,新设外资企业329家且年均增速达 28.2%,实际使用外资16.8亿美元,开放型经济实力持续跃升。 五年来,昌平政策创新与实践突破并举,先后出台自贸昌平组团实施方案等20余项专项政策,落地210 项高含金量举措,诞生多个"全国首个",包括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接诊、首个去中心化临床试验 (DCT)试点运行、首个"一站式"特殊物品及生物材料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投用,还有全市首个"人遗专 员"试点、创新药"随批随进"机制。 在资金、数据、知识产权领域,昌平推出全市首个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结算专项奖励政策,落 ...
北京朝阳“两区”建设五年推150项改革,新设外资企业占全市28.4%
北京商报· 2025-09-10 22:40
制度创新成果 - 累计形成87项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15项改革举措全国推广 数量全市第一 [2][3] - 推动150余项改革政策落地 形成109个全国全市首创性突破性项目和试点 [3] - 落地全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渣打证券 首批中外合资保险经纪机构宝马(中国)保险经纪和安顾方胜保险经纪 [3] - 率先落地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 获批业务种类和数量全国领先 [3] - 支持英皇电影成为全国首家CEPA电影制作开放政策受益企业 [3] - 设立北京CBD跨国企业数据流通服务中心和北京朝阳国际数据跨境服务枢纽 形成数据跨境流动双平台服务体系 [3] - 落地自贸区内企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制度 率先为外籍人员提供"两证联办"一窗受理服务 [4] 外资与贸易表现 -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398家 占全市28.4% [2] -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73家 占全市70% [2] - 2024年1-7月实际使用外资13亿美元 占全市43.7% [2] - 2024年1-7月进出口总额7239亿元 占全市39.8% [2] 金融业发展 - 金融机构数量突破1800家 其中外资(合资)机构近400家占全市65% [6] - 自贸试验区朝阳组团落地16家自贸专营银行 全市首家自贸专营证券和保险机构 [6] - 落地全国首单券商代客结售汇业务等12个全国全市首批试点政策 [6] - 2024年1-6月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77.1亿元 同比增长14.1% [5][6] - 北京CBD持牌金融机构达1200家 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3家占全市近一半 [8] 产业结构升级 - 形成以金融 商务服务 高新技术 文化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6] - 商务服务业机构超5万家 2024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4% 总量占全市40% [6] - 集聚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近700家 元宇宙产业链企业超1400家 [7] - 2024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合计占GDP25.8% [7] - 信息服务业跃升为全区第二大支柱行业 1-8月对区级收入增收贡献率达49.4% [7] - 科技服务业拉动力全市第一 [7] 重点园区建设 - 自贸区朝阳组团在全市21个重点园区提升行动评价中排名第一 [8] - 北京CBD加快建设国际法商融合示范区 深化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 [8] - 中关村朝阳园围绕细分产业领域推进建设20余个特色园区 [8]
北京昌平“两区”建设五年成绩单:外资年均增速超28%,落地项目1900余个
北京商报· 2025-09-10 20:48
五年来,北京市昌平区紧抓"两区"建设机遇,累计落地项目1900余个,新设外资企业329家,年均增速 高达28.2%,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16.8亿美元。在9月10日召开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昌平专 场新闻发布会上,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柳强表示,一系列"全国首个"改革创新成果在此诞生,跨境贸 易便利度与资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全国首创成果落地生根 五年来,昌平区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先后出台自贸昌平组团实施方案、重点园区三年行动计划等20余 项专项政策,累计落地210项高含金量举措,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我们紧抓'两区'建设战略机遇,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高质量发展。"柳 强在发布会上介绍说。 在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下,昌平区催生出多个"全国首个":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开门接诊,为临床 研究转化提供"昌平样本";全国首个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试点落地运行;全国首家"一站式"特殊 物品及生物材料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投用;全市首个"人遗专员"试点;创新药"随批随进"机制等标志性 成果,持续彰显昌平制度型开放的"先行优势"。 外资外贸双增长 ...
累计落地1939个项目,昌平区从开放试验田走向发展新高地
新京报· 2025-09-10 19:07
5年来,累计落地项目1939个,新设外资企业329家,新设外资研发中心19家,实际使用外资达16.8亿美 元。9月10日,昌平区举办"两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这也是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新闻 中心首场新闻发布会。会上,昌平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柳强公布了昌平"两区"建设成绩 单,他表示,"两区"建设以来,昌平实现了从"开放试验田"向"发展新高地"的跨越。 出台20余项政策,多个全国首创成果落地生根 另一方面,昌平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主窗口建设。在未来科学城能源谷,集聚18家参建 央企、10个院士工作站,建成24个协同创新平台,创制国际标准超220项,获评有效专利超1.6万件,成 功入选北京市重点产业集聚区,能源领域创新实力持续领跑;在沙河高教园,已入驻8所高校、120个国 家及省部级实验室,校地协同创新成效显著。中关村昌平园加速推进扩区提质,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 (002173)器械产品数量占全国总量约1/10,医疗装备创新领域核心地位愈发突出。 外资规模结构双优,上半年出口额增速领跑全市 昌平区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馨提到,自"两区"建设以来,昌平区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实现倍 ...
两区”建设五周年,北京丰台诞生多个“全国首创
新京报· 2025-09-05 22:13
项目落地成果 - 丰台区"两区"建设五年累计入库项目2417个 落地1553个 [1] - 标志性落地项目包括全国最大注册资本保险公司瑞众人寿 伦交所全资子公司路孚特 全球跨境支付企业易付达中国总部 [1] - 2024年4月中东首个官方招商平台落地迪拜杰布阿里自贸区 助力开拓新国际市场 [1] 服务业创新突破 - 累计打造42项创新案例 包括全国首家个体网店转实体店变更登记 [1] - 落地全国首笔"司库+CIPS"电汇汇款业务 大幅提升企业跨境结算效率 [1] - 全市率先试点线上"证照联办" 构建准入与准营一体化工作模式 [1] 核心功能区发展 - 丽泽金融商务区入驻企业1300余家 率先落地多个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2] - 中关村丰台园入驻企业近23000家 国家高新企业2340家 上市公司34家 [2] - 园区聚焦卫星互联网和低空技术等前沿领域 低空技术企业突破200家 [2] 文化产业增长 - 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收入达377.4亿元 首次突破300亿大关 [2] - 近五年举办文化消费活动300多场 带动参与人数约3500万人次 [2] - 产生文化消费金额约9600万元 文创产品包括卢沟狮/丰台礼物/非遗漆猫等 [2] 商业转型升级 - 首都商务新区加快转型 首家京东超级体验店(京东MALL)正式开业 [2] -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开园运营 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元宇宙产业 [2]
北京丰台公布“两区”建设五周年成果 文化产业收入首破300亿
北京商报· 2025-09-05 21:29
丰台区文创中心副主任张佳宁介绍,丰台区文化产业突破式发展的背后,是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丰台 区搭建全周期一站式流程化的"服务管家"体系,完善"全员招商"机制,落实好"一对一"服务专员制度, 成立丰台区文化创意工作营、"丰台区文化产业园区联盟""丰台区文化企业联盟",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升 级。 "5年来,共有9家企业、园区获评北京市版权保护示范单位、示范园区(基地),1家园区获评首批北京 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4家园区获评2024年度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张佳宁表示,近5年丰台惠民 文化消费季共举办各类文化消费活动300多场,带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数约 3500万人次,产生文化消费金 额约9600万元。 北京商报讯(记者 卢扬 程靓)9月5日,北京市丰台区举办"遇见丰台·众汇京彩"——"两区"五周年成果 创新发布暨服贸会成果预热活动。据悉,"两区"建设5年来,丰台区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共 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281家,实现收入377.4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大关。 ...
东城隆福寺园区二期预计9月开街
新京报· 2025-07-23 07:08
商圈升级与品牌引进 - 王府井商圈吸引极氪汽车全球旗舰店、小米汽车全国首家直营店落地,入选北京市第一批全球首发中心[1] - 东安市场转型升级为"国内首家买手制百货",引入600余个国际一线奢侈品牌、独立设计师品牌和高街潮牌[1] - 前门商圈引入福州茶企春伦北京首店,举办茉莉花茶文化推广季,打造"老字号+国潮"特色[2] - 隆福寺园区引入北京稻香村"零号寻宝馆"、开心麻花A99剧场、诺岸酒店北京首店等品牌,预计9月实现二期开街[2] 文旅融合与消费创新 - 王府井获评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 - 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为北京中轴线植入科技赋能场景,天乐园戏楼推出国粹体验之旅[2] - "前门礼物"系列文创产品全新亮相,"前门大栅栏美好生活节"串联双街资源[2] - 隆福寺园区举办王者荣耀产品发布及北京大区决赛,开展艺术展和文创市集活动[2] 招商引资成果 - 五年累计入库项目1044个,其中外资项目177个占比17%,已落地项目705个[3] - 累计实现项目资金2329.6亿元人民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99家[3] - 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港铁(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完成注册登记,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3] 产业发展方向 - 文化、金融、科技、医疗等领域多元融合发展[1] - 聚焦产业开放、园区开放、制度创新、项目落地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3] - 全力打造京味文化消费标杆,构筑改革开放"北京样板"[2][3]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 五大重点园区产业落地结硕果
北京商报· 2025-07-11 13:51
创新政策与金融发展 - 西城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_9%,2024年达2797亿元,占全市34_3% [4] - 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年均增长6%,2024年达156_05万亿元,占全市70_3% [4] - 首创"双管家""四创"服务机制,发布"金开十条""金科十条""金服十条"及"服务北交所十条"政策 [4] - 丽泽金融商务区落地50多个创新案例,包括首笔挂钩"碳减排指数"互换交易和"司库+CIPS"电汇汇款业务 [5] 特色产业与人才引进 - 房山区获批北京市新型储能电站应用示范区,纳入11个储能电站试点项目 [6] - 全国高校绿色能源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聚集4所高校19个专业及200余名专业人才 [6][7] - 延庆区引进杨凤田院士团队设立北京氢能航空创新研究院,联合北航等共建重点实验室 [8] - 延庆园区与13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聚焦氢能飞机、低空安全等技术研发 [8] 消费场景与产业转型 - 首钢园引进外资企业48家,集聚企业941家,年产值突破730亿元,举办近千场国际活动 [9] - 首钢园打造聚落式会展场所,承接滑雪大跳台世界杯、WTT中国大满贯等国际赛事 [9] - 丽泽金融商务区推出"丽泽趣野""天空之镜"等消费场景,建成城市运动公园及滨水文化公园 [10] - 丽泽路全线通车,16号线与14号线换乘,形成大交通格局 [10] 园区发展模式 - 丽泽金融商务区建立"五位一体"服务模式(工委管委会、发展理事会、控股集团、论坛年会、数智平台) [5] - 首钢园深化冬奥遗产利用,构建商文旅融合的综合性会展小镇 [9] - 延庆园区设置技术孵化"快行道",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发展 [8]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五大重点园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京报· 2025-07-11 10:11
西城金融街发展成果 - 金融街五年间纳入市级"两区"项目208个,总金额超6200亿元,占全区项目总金额80%以上 [2] - 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达2797亿元,占全市34.3%,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156万亿元,占全市70.3% [2] - 驻区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超20万亿元,占全市一半以上,占全国八分之一以上 [2] - 全国首家外资控股券商瑞银证券、首家"中资转外资"保险集团华泰保险、首批外商独资券商高盛高华证券相继落地 [2] - 金融街论坛成长为国家级金融政策宣传权威发布平台,影响力达到业内顶级 [2] 丰台丽泽产业升级 - 丽泽入驻企业数量从572家增至1300余家,税收年均增速保持两位数,"亿元楼宇"达13座 [4] - 形成市场首笔挂钩"碳减排指数"互换交易、全国首笔"司库+CIPS"电汇汇款业务等50余个创新案例 [4] - 挂牌北京首家"汇率避险服务中心",成立丽泽跨境金融联盟,打通跨境服务链 [4] - 银河证券"证券行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等多个实践案例为金融业发展提供可推广的探索创新 [4] 石景山首钢园转型 - 首钢园区集聚企业941家,年产值突破730亿元,累计举办服贸会等国际活动近千场 [6] - 全国首个科幻产业集聚区吸引138家科幻元宇宙企业,形成科幻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7] - 全市首个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投用,联合腾讯设立国际性综合科幻奖项——科幻星球大赛 [7] - 四高炉变身会展综合体和峰会会场,三高炉成为全球首发中心,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7] 房山高端制造基地建设 -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获批全国高校绿色能源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全国唯一聚焦绿色能源领域 [8] - 独角兽企业卫蓝新能源、上市公司海博思创及新源智储等企业引领储能领域发展 [8] - 建成华北最大燃料电池氢供应基地,环宇京辉拥有全市最多氢燃料运输车 [8] - 谋划首批11个储能电站试点项目,总投资41亿元,将建成9座搭载储能设备的通信堡垒基站 [9] 中关村延庆园低空经济 - 低空产业产值去年同比增长47.7%,营收增长50.2%,集聚超百家行业领军企业 [10] - 拥有374平方公里免费开放空域,建成低空飞行管防一体化平台 [10] - 开通首条常态化无人机配送航线,实现八达岭长城"外卖自由" [10] - 落地全市首个低空技术产业园,航天九院无人机基地等重点项目开工 [10]
多点开花!“两区”重点园区跑出高质量发展“北京速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0 20:33
金融街重点园区发展 - 西城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9%,2024年达2797亿元,占全市34.3% [1] - 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年均增长6.0%,2024年达156.05万亿元,占全市70.3% [1] - 金融业三级税收2024年达4023.77亿元,占全市67.7% [1] - 金融街资产管理规模超20万亿元,占全市一半以上,占全国八分之一以上 [1] 丽泽金融商务区跨越式发展 - 入驻企业由572家增至1300余家,形成13座亿元楼宇,税收年均增速达两位数 [2] - 落地瑞众人寿、中信证券资管等全国性标杆项目,集聚中国通信服务、中国广电等科技龙头 [2] - 吸引易付达、路孚特、威立雅等国际领军企业,形成"金融筑基、科技赋能"格局 [2] 首钢园转型与服贸会升级 - 引进外资企业48家,集聚企业941家,年产值突破730亿元 [2] - 累计举办服贸会等国际活动近千场,2024年起服贸会调整为"一址举办" [2] - 计划构建综合性会展小镇,引进头部会展组织机构及一站式服务商 [2] 房山区绿色能源产业布局 -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聚焦新型储能和氢能产业,形成两业融合示范区 [3] - 新型储能领域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3] - 氢能领域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储运、材料及技术研发,构建全产业链集群 [3] 中关村延庆园低空技术产业 - 无人机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7.7%,营收同比增长50.2% [4] - 集聚超百家行业领军企业,覆盖研发设计、整机制造、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 [4] - 依托八达岭通航机场及374平方公里空域,建成低空飞行管防一体化平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