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看中国经济新坐标!中国日报社主编的新书在利雅得书展引关注
搜狐财经· 2025-10-10 22:02
新书发布与活动 - 《中国经济新坐标:从产业蝶变到全球共赢》新书分享会于2025年10月6日在沙特利雅得国际书展中国展区举行 [1] - 新书由中国日报社主编、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于2025年10月2日正式亮相书展 [1] - 中国在2025年沙特利雅得国际书展以“阅读中国”为主题设立独立展区,展出千余种精品图书 [7] 书籍内容与作者 - 书籍汇集了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匈牙利国家银行副行长等权威人士的深度观察与分析 [1] - 书籍系统梳理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显著成就,并对中国经济未来提出专业见解 [1] - 书中指出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1] 国际评价与影响 - 国际读者普遍认为该书内容详实、观点深刻,系统梳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与最新动向 [3] - 书籍有助于国际社会认识“十五五”规划期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及各行业转型升级路径 [3] - 读者评价中国绿色发展战略,指出中国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全球领先,电动汽车销量位居世界前列 [6] - 读者通过书中案例感受到中国交通行业的发达与经济活力,如冷链物流的发展 [6]
四中全会前,人民日报连发八篇“钟才文”
中国基金报· 2025-10-08 06:42
经济总量与增长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近135万亿元,年均增长6%,接近世界经济年均增速(3.1%)的两倍[2] -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十四五”时期先后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大关,2025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元[6] - 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2012年的11.3%提升至2024年的17.1%[5] 发展动力与结构转型 - “十四五”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63%左右,投资的贡献率将降至28%以内,消费日益成为重要动力[3] - 2025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工业增速,现代服务业占比稳步提升[12] - 2025年前8个月出口增速达6.9%,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动能产品出口增速超过20%[1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升至2025年第10位,成为10多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3] - 2024年中国基于专利合作条约申请的专利数量达70160件,比排名第二的美国多30%,比日本多45%[3] - 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已超3.6万亿元,投入强度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发明专利数量均居世界首位[17] 区域协调与城乡发展 -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中小城市和广大乡镇成为新的消费热土[4] - 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绝对贫困在中国已成为历史[4] - 中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速度虽有所放缓但内涵更加丰富[19]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6月发布的能源转型指数显示,与2020年相比,中国排名上升了66位至第12位[4] - 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全国每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32]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近1670万个,均居世界第一[32]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 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5] - 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超过123.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20.6万亿元人民币[26] -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37] 市场规模与消费潜力 - 中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形成规模庞大、层次多样、潜力十足的国内市场[18] - 202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超过50万亿元,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地位更加巩固,网上零售额连续12年全球第一[18] - 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服务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为46.1%,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18] 人才资源与教育发展 - 中国每年培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毕业生超过500万人,人才红利特别是“工程师红利”不断强化[17] - 202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全国超过1.9亿户经营主体成为经济发展主力军[30] - 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很多发达国家水平[15]
全面认识把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
人民日报· 2025-10-04 06:02
发展战略的确定性 - 中国式现代化通过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已制定并实施14个五年规划(计划)[1] - 发展战略保持长期稳定并接续推进,与一些西方国家政策摇摆不定形成对比[1] 宏观政策的确定性 - 宏观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基础上适时适度调整[2] - 政策调整注重长周期和战略考量,不为特殊利益集团所左右[2] 市场空间的确定性 -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3] - 中国拥有最完整产业体系,城镇化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十几个百分点的差距,近3亿农业转移人口正在加快市民化[3] - 利用应用场景和数据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与美国旗鼓相当,产生了深度求索(DeepSeek)等技术领先企业[3] 发展韧性的确定性 - 中国经济上半年实现增长5.3%,承受住了贸易保护主义和外需收缩的双重压力[4] - 面对美国在科技上构筑“小院高墙”和加征关税,创新成果频出并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超越[4] 投资环境的确定性 - 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超过123.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20.6万亿元人民币[5] - 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保障外资国民待遇[5]
总书记治国理政故事丨行稳致远
新华社· 2025-09-17 10:10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1] - 2014年经济增速为7.4%,创下当时24年来的最低点 [1] 经济发展战略与理念 - 以“新常态”定义当时经济发展阶段,成为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1] -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理念 [1] - 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 高质量发展举措 - 2025年以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1] - 守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发展特色产业 [1]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会见国际投资机构代表
搜狐财经· 2025-09-12 18:45
会议概况 -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于2025年9月9日会见汇丰银行、淡马锡、联博等13家国际投资机构代表 [1] - 会议议题包括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中美经贸关系等 [1] 官方表态 - 中国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得益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各项宏观政策协同显效 [1] - 中国经济具有多重优势,有能力和底气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 - 中美经贸合作本质上是互利共赢,中方愿与美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加强对话磋商,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1] 机构回应 - 国际投资机构代表表示始终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和市场潜力 [1] - 机构愿依托自身经济金融服务专长和全球网络布局,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 [1]
中国利率周期上行兼论长期利率结构变化
2025-09-11 22:33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宏观经济与利率周期 涉及中国整体经济转型、利率结构、通胀环境及全球制造业定价[1][2][8] * 核心讨论中国从债务驱动型增长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的转变 及其对资本市场和利率的深远影响[1][3][5]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经济正进行根本性转型 从依赖资本投入和低成本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减少产出、扩大消费、减少储蓄并改善贸易逆差 未来更注重资本回报而非规模扩张[1][3] * 中国将通过资产价格扩张推动消费 而非依赖债务 利润扩张带动资产价格上涨 从而推动消费 类似于美国通过高利润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1][3] * 当前处于超级大周期的底部 利率、经济周期和资产价格都处于低点 预计未来随着价格复苏 利率也会随之上升[1][3] * 供给约束推高企业ROE水平 推动经济呈现强自由现金流特征 从而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迎来一个非常大规模且长期的牛市[3][4][5] * 当前利率上行周期的特点是价格复苏带动总量扩张 价格企稳后总量将随之上升 推动整个利率结构向上变化 长端利率(如30年期国债)反映会更加明显[1][6] * 当前经济环境下实际利率水平相对较低而通胀水平相对较高 反映了产出具有垄断特征 存在超额利润 这些利润推动居民薪酬增长 经济逐步转型为消费主导型[1][7] * 中国脱离全球化过程中的通缩循环 进入通胀循环阶段 将更多参与全球制造业定价 摆脱美国需求控制[2][8] * 中国未来的利率中枢不应低于2010年至2019年的平均水平 十年期国债利率中枢应在3%以上[2][9] **其他重要内容** * 美国构建的全球化本质是非美国家让渡消费主权给美国 逆全球化趋势下 中国逐渐脱离此模式实现自身需求技术可控[10] * 一旦中国价格恢复 将导致全球利率中枢上升 若美国触发通胀 中国及其他国家也会面临更高通胀压力 从而推升全球整体利率水平[10] * 此轮股票市场表现出资产价格复苏推动经济复苏的机制 与以往债务推动经济复苏的模式不同[6]
晶采观察丨消费旺、物流忙 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强、活力足
央广网· 2025-09-05 09:52
物流行业整体表现 - 1-7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01.9万亿元 同比增长5.2% [2] - 8月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9% 较7月回升0.4个百分点 [2] - 业务总量指数连续六个月保持扩张区间 新订单指数连续七个月扩张 [2] 细分领域需求特征 - 航空运输业新订单指数站稳55%以上 反映高端制造业运输、跨境电商物流及生鲜配送需求爆发式增长 [2] - 7月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回升 县乡消费潜力持续激发 [2] - 暑期旅游探亲活动增加 电商与乡村市场深度对接推动地市县流量下沉 [2] 高端制造物流需求 - 7月模拟芯片、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等高端产品物流量增速均超20% [3] - 机器人产业相关物流量增长均超过10% [3] - 进口物流需求呈现结构性改善 工业领域转型步伐加快 [3] 行业发展趋势 - 物流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2] - 现代物流体系为工业转型提供硬支撑 推动提质增效 [3] - 物流毛细血管与产业神经网络衔接 支撑新质生产力培育 [3]
消费旺、物流忙 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强、活力足
央广网· 2025-09-05 08:58
物流行业整体表现 - 1-7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01.9万亿元,同比增长5.2% [1] - 8月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9%,较7月回升0.4个百分点 [1] - 业务总量指数连续六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新订单指数连续七个月扩张 [1] 细分领域需求特征 - 航空运输业新订单指数站稳55%以上,反映高端制造业、跨境电商和生鲜配送需求爆发式增长 [1] - 7月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回升,县乡消费潜力持续激发 [1] - 暑期旅游探亲活动增加推动电商与乡村市场深度对接,物流向地市县一级下沉 [1] 高端制造业物流动态 - 7月模拟芯片、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等高端产品物流量增速均超过20% [2] - 机器人产业相关物流量增长均超过10% [2] - 进口物流需求呈现结构性改善,工业领域转型步伐加快 [2] 物流体系与经济联动 - 现代物流体系为工业转型提供硬支撑,推动提质增效 [2] - 物流供需情况反映中国经济底盘稳固、内生动能持续增强 [1] - 物流毛细血管与产业神经网络衔接支撑新质生产力培育 [2]
东方证券副总裁陈刚:中国资产重估的三大叙事仍在演绎
格隆汇· 2025-08-27 08:44
中国经济确定性趋势 - 高质量发展成为核心方向 [1] - 资本市场政策支持持续强化 [1] - 资产估值修复提升进程展开 [1] 中国资产重估核心叙事 - DeepSeek技术突破引发全球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重估 [1] - 地产周期最快调整阶段结束 一线城市房价呈现企稳迹象 [1] - 宏观政策同向发力效果显现 实体经济步入企稳回升通道 [1] 资本市场表现 -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1] - 上证指数创近十年新高 [1] - 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 外资持续增配中国资产 [1]
财政部回应标普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新华社· 2025-08-07 20:24
标普评级决定 - 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不变 [1] 财政部回应要点 - 标普报告认可中国经济增长韧性和债务管控成效 [1] - 标普对中国经济向好前景展现信心 [1] 2025年上半年经济表现 - 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好于预期 [1] - 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 [1] - 民生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 [1] -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 [1] 下半年政策方向 - 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1] -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1] - 增强政策灵活性预见性 [1] -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1] -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1] -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1] - 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1] 长期经济优势 - 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 [2] - 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 [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保障 [2] -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供保障 [2] - 完整产业体系优势提供保障 [2] - 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提供保障 [2] 未来发展策略 - 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2] - 及时研究动态调整政策储备 [2] - 确保经济持续稳中向好 [2] - 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