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竞争
搜索文档
官方出手!监管新规要求外卖“无堂食”需标识,正在征求意见!点餐就像开盲盒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8 00:36
监管新规核心内容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反馈截止日期为11月16日 [1] - 新规要求网店招牌名称与实体门店一致,取餐地址与经营资质载明的场所一致,以防范“幽灵外卖” [1] - 针对“无堂食”外卖商家,新规要求平台在其主页面加注“无堂食”标识 [1][7] - 新规明确禁止使用同一经营资质在同一平台开设多家网店,以遏制“一证多开”乱象 [6] - 平台需对入网商家的“互联网+明厨亮灶”进行审查,未实现者不得上线交易,相关视频信息需至少留存14天 [7] 行业竞争格局转变 - 外卖行业竞争正从侧重规模扩张的“流量之战”转向聚焦食品安全、服务体验和运营效率的“品质之争” [3][4] - 单纯依靠补贴和低价抢夺市场的时代正在过去,以食品安全、服务质量、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价值竞争和生态竞争已成为行业共识 [4][9] - 美团董事长兼CEO王兴表态将积极提倡行业反内卷,推动行业向以品质和服务取胜的方向发展 [9] - 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认为外卖之争背后的供应链才是核心,构建稳定高效的供应链护城河是关键 [9] 主要平台应对举措 - 京东外卖坚持“品质外卖”定位,打造行业最严审核标准,商家入驻审核通过率仅为40% [3][8] - 京东外卖仅限“品质堂食餐厅”等三类情形商家入驻,并采用照片复检、定期巡检、视频验真等多重审核机制 [3][8] - 美团宣布升级“繁盛计划”,其中包括投入5亿元推动“明厨亮灶”新基建 [3] - 饿了么与美团先后与科技企业安康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建设 [3][9] 新规潜在影响 - 新规着力厘清平台、商家与配送方的食品安全责任边界,有助于改变以往责任划分模糊、相互推诿的状况 [5] - “互联网+明厨亮灶”的规定将后厨从“幕后”推向“台前”,使消费者能够实时监督食品制作过程,增强消费信心 [7] - 平台需持续公示商家经营资质,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让“纯外卖”商家在阳光下运营 [7]
严打“幽灵外卖”!监管新规征言要求“无堂食”需标识,点餐就像开盲盒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20:58
新规核心内容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征求意见稿,旨在杜绝“幽灵外卖”并加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要求网店招牌名称与实体店一致,取餐地址与经营场所一致,并对“无堂食”外卖加注标识[1][4] - 新规明确“一证一店”模式,禁止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使用同一经营资质在同一平台开设多家网店[4][5] - 新规强化“互联网+明厨亮灶”作用,要求平台对商家进行审查,未实现者不得上线,并需在主页提供跳转标识,相关视频信息至少留存14天[7] 行业竞争态势转变 - 外卖行业竞争正从侧重规模扩张的“流量之战”转向聚焦食品安全、服务体验和运营效率的“品质之争”[3][10] - 各大平台积极行动,京东外卖定位“品质外卖”只限“品质堂食餐厅”入驻,美团宣布投入5亿元推动“明厨亮灶”新基建,饿了么合作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3][9][10] - 行业共识认为单纯价格战已成过去式,以食品安全、服务质量、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价值竞争和生态竞争成为焦点[3][10] 平台具体举措与标准 - 京东外卖要求入驻商家必须满足三种情形之一:高分堂食餐厅(第三方平台评分3.8分以上)、品牌即提门店、线下即提门店,均需经过线下客流检验[9][10] - 美团和饿了么与科技企业合作,共同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在后厨直播、商户赋能与监管协同方面的深度落地[10] - 平台通过资金、技术和资源倾斜,系统性助力商家提升运营水平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9]
反内卷需要法律“明文规定”
人民网· 2025-10-16 12:32
法律修订核心内容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于10月15日正式施行,历经三次修改以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 [1] - 法律明确规定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1] - 要求平台建立不正当竞争举报机制,形成“平台自查+监管监督”的双重防线 [1] “内卷式”竞争的定义与表现 - “内卷”被定义为一种非理性的、消耗性的、无序的竞争状态,市场主体陷入“比谁更低价、比谁更能耗”的零和博弈 [3] - 充电宝行业出现“2万毫安14.5元包邮”的极端低价产品,价格远低于合格电芯成本,导致电芯虚标、劣质外壳等偷工减料行为 [3] - 茶饮、咖啡、社区团购等领域出现“1元奶茶”、“1分钱买菜”等极端促销活动,使中小商家陷入两难困境 [4] 恶性竞争的负面影响 - 价格战突破质量安全底线,从商业竞争演变为对社会公共安全的潜在危害 [3] - 极端低价竞争导致市场被少数巨头垄断,消费者最终可能面临更高的价格和更少的选择 [4] - 这种竞争模式系统性地破坏了市场生态,损害了市场活力、公平及长远健康发展的根基 [4] 法律规制的意义与目标 - 将低于成本价销售且扰乱秩序的行为界定为违法,为市场主体提供清晰的行为准则,为监管部门提供明确的执法依据 [5] - 法律规制的核心意义在于重塑市场竞争逻辑,引导竞争围绕质量、技术、服务、品牌和创新等价值展开 [5] - 通过让破坏市场生态者付出法律代价,保护坚持长期主义、专注产品质量的企业,促使“良币驱逐劣币” [5] - “反内卷”有法可依是保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旨在引导市场回归理性 [6]
21社论丨供需逐步改善,持续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08:07
物价运行结构性变化 - 9月CPI同比为-0.3%,但核心CPI连续第5个月回升,涨幅达1%,为近19个月来首次回到这一水平 [1] - PPI同比为-2.3%,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工业领域价格均有所回暖 [1] - 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实际上涨1.8%,涨幅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形成逐月回升趋势 [1] 行业价格与竞争秩序改善 - 煤炭、钢铁等传统重点行业价格环比已实现由降转升,反映供需关系动态改善与产能治理深入推进 [2] - 光伏设备、新能源电池制造等新兴产业价格同比降幅出现显著收窄,价格战等无序竞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3] - 企业正从低价竞争模式转向价值竞争轨道,推动工业消费品价格进入良性回升通道 [1] 服务消费与政策效应 - 服务价格总体保持0.6%的同比涨幅,医疗、家庭服务等领域价格保持稳健上涨 [2] - 服务消费支持政策在关键民生领域发挥实质作用,居民对高品质服务需求持续释放 [2] - 服务市场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为消费升级注入持久动力 [2] 法律环境与市场竞争升级 -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平台经营者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3] - 依法遏制无序的低价竞争,企业间竞争维度将提升至服务品质、消费体验等更高层次 [4] - 市场竞争焦点将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激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和服务优化赢得市场 [5]
供需逐步改善,持续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06:47
物价运行总体态势 - 9月CPI同比为-0.3%,但核心CPI连续第5个月回升,涨幅达1%,为近19个月来首次回到这一水平 [1] - PPI同比为-2.3%,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工业领域从购进端到出厂端价格均有所回暖 [1] - 市场竞争秩序不断优化,供需关系逐步改善,推动整体价格运行趋于良性回升 [1] 消费者价格指数结构性变化 - 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实际上涨1.8%,涨幅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且已形成逐月回升的稳健趋势 [1] - 消费品价格整体同比下降0.8%,主要受原油等能源价格下行影响 [1] - 服务价格总体保持0.6%的同比涨幅,医疗、家庭服务等领域价格保持稳健上涨 [2] - 企业正从低价竞争模式转向价值竞争轨道,推动工业消费品价格进入良性回升通道 [1] 生产者价格指数行业表现 - 煤炭、钢铁等传统重点行业价格环比已实现由降转升,得益于供需关系动态改善与产能治理深入推进 [2] - 光伏设备、新能源电池制造等新兴产业价格同比降幅出现显著收窄 [3] - 价格企稳回升反映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向纵深、企业无序竞争得到有效治理 [2] 市场竞争秩序与法规环境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于10月15日正式施行,明确禁止平台经营者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3] - 法律修订为治理"内卷式"竞争提供明确法律依据,赋予市场监管部门查处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权力 [3] - 依法遏制无序低价竞争将激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和服务优化赢得市场 [4] 行业竞争模式转型 - 市场竞争焦点将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企业间竞争维度将提升至服务品质、消费体验等更高层次 [4] - 治理内卷、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减少障碍 [3] - 市场竞争规则的系统性优化有助于引领行业走向更理性、健康、可持续的繁荣发展之路 [4]
21社论丨供需逐步改善,持续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06:37
一方面,从CPI结构来看,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与部分服务类价格呈现稳步回升态势,清晰释放出市 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治理内卷成效显现的积极信号。尽管消费品价格整体同比下降0.8%,但这主要 受原油等能源价格下行影响;若剔除能源因素,工业消费品价格实际上涨1.8%,涨幅较上月扩大0.3个 百分点,且已形成逐月回升的稳健趋势。这一变化表明,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持续净化,企业正从以往 的低价竞争模式转向价值竞争轨道,推动工业消费品价格进入良性回升通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15日公布的9月物价数据,CPI与PPI呈现同步改善态势,反映出我国物价运行出现 积极的结构性变化。其中,CPI同比虽仍为-0.3%,但核心CPI连续第5个月回升,涨幅达1%,为近19个 月来首次回到这一水平;PPI同比为-2.3%,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工业领域从购进端到出厂端价格均有 所回暖。这些变化表明,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深入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的持续显效,市场竞 争秩序正不断优化,供需关系逐步改善,推动整体价格运行趋于良性回升。 10月1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在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秩 序方面迈出关 ...
天猫代运营十大靠谱公司权威排名(2025年最新版)
搜狐财经· 2025-10-09 07:45
行业趋势 - 代运营企业正推动中国电商生态从流量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1] - 品牌方选择合作伙伴需重点关注服务商在垂直类目的成功案例、数据中台建设水平及与平台官方的合作深度[1] 杭州铸淘电商 - 公司为阿里生态核心服务商,2025年战略聚焦全域电商解决方案[2] - 核心能力包括品牌增长模型、新流量打法及内容营销创意,提供一站式营销服务[2] - 团队始建于2013年,合作客户包括三星、华为、公牛等大型集团,并与上百家知名MCN机构长期战略合作[2] 洛可可 - 公司将设计思维融入电商运营,其视觉锤理论已申请专利[3] - 通过眼动实验优化的详情页模板使平均停留时长超出行业基准42%[3] - 去年为某智能家居品牌设计的营销活动获得德国iF设计奖[3] 巴顿 - 公司专注跨境业务,开发了整合6大跨境电商平台数据的全球爆品雷达[4] - 本地化团队覆盖8个语种,助力某国产小家电在东南亚市场实现月均300%增长[4] 星耀 - 公司定位于新消费品牌孵化,独创冷启动四步法[5] - 运营模式形成从抖音内容种草到天猫承接的闭环,某功能性食品品牌在其运营下6个月实现月销千万突破[5]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刘翠兰:中国企业出海逻辑迎深度转变 凤凰之星评选为出海企业树标杆
凤凰网财经· 2025-09-23 19:50
针对当前中国企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刘翠兰还重点分享了以下几点看法: 中国经济韧性为企业出海筑牢根基。刘翠兰透露,2025年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顶住外部压力,海外业务彰显强劲韧性,实现境外收入4.9万亿元,同比增 长4.5%,占比连续三年提升。"尤其在关键领域,一批上市公司凭借技术与产品优势,在国际市场赢得了更多话语权,成为中国经济'走出去'的中坚力量。" 其二,企业出海呈现"向新、向绿"鲜明特征。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113家公司研发投入超10亿元, 926家公司研发强度突破10%。"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我们已从技术'跟跑者'转变为'并跑者'甚至'领跑者',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与此同时, 中国境内投资者已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5万余家,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的境外企业近2万家,七成境外企业实现盈利或收支平 衡,在全球经济舞台的角色日益重要。 其三,新质生产力引领全球化布局升级。刘翠兰强调,当前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量子技术、商业航天等前沿技术蓬勃发展,全球科技创新正在进入到新的 密集活跃期,企业出海需"扎实练好基本功" ...
告别“补贴内卷”的外卖市场 “三分天下”背后是用户需求的转向
江南时报· 2025-09-23 13:19
市场格局变化 - 外卖行业从价格补贴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形成淘宝闪购、京东外卖和美团三分天下的均衡格局,市场份额分别为34.2%、33.5%和28.9% [1] - 行业从过去美团主导的"一强一弱"态势转变为三足鼎立新格局,难再现单一平台垄断局面 [1][3] - 2025年5月外卖补贴带动市场洗牌,京东APP日均使用次数环比增速达23.87%,淘宝为16.97%,美团增速滑落至6% [10] 京东外卖竞争策略 - 平台以差异化竞争策略深耕品质外卖赛道,成为26.8%价值驱动型用户的首选平台 [3] - 在品质外卖细分领域以35.6%的未来订单预期占比位列行业第一 [3] - 59.5%的用户表示未来对京东外卖的使用将明显上升或略有上升 [3] - 21%的用户认为京东外卖主打品质外卖且安全放心,20.3%认为背靠京东电商平台值得信赖,16.6%认可其配送服务态度 [8] 消费者行为转变 - 品质外卖的核心诉求从口味转向安全合规透明,用户最看重实体门店保障(12.5%)、资质齐全(11.8%)和定期卫生检查(10.9%) [4] - 价格因素下降后,品质要求上升推动京东外卖占比大幅回升 [8] - 外卖用户跨品类消费倾向明显,在京东、淘宝和美团平台上平均选择其他商品种类分别为3.4个、2.4个和1.8个 [12] 平台综合能力竞争 - 补贴退潮后行业竞争聚焦服务升级、食安保障与体验优化,从粗放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6] - 京东在3C、家电、数码等传统优势品类外,在超市百货、个护、医药健康等品类的承接能力领先 [12] - 平台综合承接能力重构消费者使用习惯,形成"下单-跨购-留存"的循环逻辑 [14]
外卖江湖风云突变 “三分天下” 局势既定
中国食品网· 2025-09-22 14:53
回溯此前的外卖市场,长期呈现"一强一弱"的竞争态势,美团凭借早期用户积累占据主导地位,饿了么虽持续发 力但市场份额始终存在差距。随着补贴大战的落幕,行业竞争逻辑从"价格比拼"转向"价值竞争",这一转变为新入 局者提供了突围机会,京东外卖正是在此背景下快速站稳脚跟,最终推动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新格局。从投入 产出效率来看,京东无疑是本轮行业调整中的最大受益方,平台以相对高效的策略完成了外卖市场份额与用户基 本盘的积累。 京东外卖自布局之初便聚焦"差异化竞争",深耕品质外卖赛道。根据调研数据,在品质外卖细分领域,京东外卖 以35.6%的未来订单预期占比位列行业第一,成为26.8%"价值驱动型用户"的首选平台,这批用户更看重配送效 率、餐品质量、服务体验等综合价值,即便价格上涨,仍会"维持原有消费频率",对平台忠诚度较高。同时, 59.5%的用户明确表示,在"品质外卖"选择中,未来对京东外卖的使用将"明显上升"或"略有上升",这一数据也反 映出其在品质赛道的用户认可度正持续提升,且有望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深入拆解消费者对"品质外卖"的核心诉求,可见其早已跳出"口味好坏"的单一维度,延伸至对"安全、合规、透 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