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
搜索文档
理财季度盘点①丨理财公司加大多元产品布局,非固收产品占比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16:49
产品发行总体情况 - 2025年三季度全市场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为6361只,同比2024年三季度的4473只上涨42.21% [1][2]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32.13万亿元,同比增加9.42% [1] - 理财公司三季度单品平均募集规模为2.58亿元,同比2024年三季度的2.83亿元下滑8.83% [7] 产品结构与资产配置 - 固收类产品占主导但占比微降,为97.89%,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 [2] - 非固收类产品占比提升,混合类产品发行106只,权益类产品发行11只 [1][2] - 产品结构变化受低利率与资产荒驱动,理财公司持续深化多元资产配置转型,发行高含权产品 [1][2] - 资本市场向好推动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理财公司加大布局权益市场、贵金属市场的产品创新力度 [2] 产品运作模式与期限 - 运作模式向开放式转移,开放式净值型产品比例提升至40%以上,封闭式净值型产品比例降至57.7%,同比下降10.77个百分点 [3] - 理财公司青睐发行开放式最低持有期产品以平衡收益与流动性需求,但封闭式产品仍为发行主力 [3] - 产品期限短期化趋势明显,1月以内期限产品占比达22.6%,同比提高3.76个百分点 [3] - 1-3月期限产品占比从7.26%提高至7.89%,而6-12月期限产品占比同比下降5.03个百分点 [3] 产品定价趋势 - 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延续下行走势,利率中枢长期低位成为理财公司定价共识 [5] - 各期限产品定价普遍逐月下降,1月以内期限产品在2025年6月跌破2%至1.88% [6] - 2年以上期限产品出现定价倒挂,2-3年期限产品定价在7月跌至2.66%,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均在2.5%以下,2025年9月为2.44% [6] 发行机构与募集规模 - 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数量居前,华夏理财、浦银理财和兴银理财新发产品数量分别为478只、449只和438只 [2] - 国有行理财公司中交银理财发行283只,城商行理财公司中渝农商理财发行196只,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发行120只 [2] - 2025年三季度新发产品整体募集规模为9465.90亿元 [7] - 募集规模榜单前十产品以中低风险、封闭式、固收类为主,信银理财"安盈象固收稳利十四个月封闭式159号"为三季度唯一募集规模超百亿产品 [7]
央行动态跟踪系列14:类QE:央行恢复国债买卖意欲何为?
长江证券· 2025-10-28 07:31
政府债供给与付息压力 - 2025年新增政府债规模合计约14.4万亿元,年末政府债余额预计达约96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7%[2][8] - 2024年末政府债余额约82万亿元,其中国债约35万亿元,地方债约48万亿元[8] - 2024年政府债合计付息支出规模约2万亿元,平均利率约为2.6%[8] - 2025年前三季度一般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同比仅3.1%,而债务付息支出累计同比为6%,年初一度高达20%[2][8] 央行政策恢复的背景与目的 - 央行恢复国债买卖操作,旨在应对债券供给增加、利率中枢上行带来的财政付息压力,并将利率控制在合意水平[7][9] - 政策恢复的动因包括Q4经济增长承压、中美关税摩擦不确定性,以及配合已推出的5000亿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增量政策[9][10] - 货币财政协同发力是中长期趋势,"大财政"需"低利率"配合,以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9] 对市场的影响与风险 - "大财政"+"低利率"组合下,流动性充裕,对股债市场均构成利好,参考日本1%+利率时代的经验[11][36] - 主要风险包括海外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中美关税政策落地不确定性、以及经济复苏不及预期[12][37][38]
专家:利率机制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进一步提升
新华财经· 2025-10-15 22:15
金融总量规模 - 截至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超过430万亿元 [1] - M2余额超过330万亿元 [1] - 人民币存款余额超320万亿元 [1] - 贷款余额超过270万亿元 [1] - 金融总量规模已经很大 较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1] 利率水平与政策路径 - 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均约3.1% [1] - 企业贷款利率较去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 [1] -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较去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1] - 贷款利率持续处于低位 表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 [1] - 未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主要通过利率路径实现 [1] 宏观经济与融资需求特征 - 宏观经济总体仍处于需求不足状态 [1] - 低通胀、低利率是当前基本特征 [1] - 私营部门对利率更加敏感 其融资行为伴随较高乘数效应 [1] - 私营部门融资往往对应最终实际需求 [1] - 需关注利率含义 把握量价协同及不同市场利率间协同 [1]
These 2 gold ETFs are up nearly 400 percent in 2025
Yahoo Finance· 2025-10-08 07:37
黄金价格表现 - 2025年10月7日黄金价格首次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的历史里程碑 [1] - 2025年迄今黄金价格已上涨50% [1] - 2025年迄今黄金ETF实现超过36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 成为年内最成功的资产类别之一 [1] 金矿公司表现 - 金矿公司股价表现优于黄金本身 受益于金价上涨和经营杠杆效应 [2] - 由于开采成本相对固定 金价上涨能直接转化为利润和利润率提升 [2] - 大型金矿商ETF(GDX)在2025年截至10月6日上涨132% [3] 杠杆型黄金矿业ETF - 杠杆型黄金矿业ETF提供更佳回报 例如NUGT针对大型矿商 JNUG针对小型矿商 [7] - 在黄金和金矿股持续上涨的市场中 杠杆ETF可带来可观回报 [6] - 杠杆型黄金矿业ETF年内涨幅接近400% [7] 黄金市场驱动因素 - 避险需求推动金价 投资者担忧劳动力市场放缓 通胀顽固及全球需求减弱 [8] - 全球央行持续增加黄金储备 试图实现去美元化 [8] - 利率下降使无收益资产如黄金的吸引力相对提升 [8]
Gold price today, Thursday, October 9: Gold opens at $4,061.80 as geopolitical tensions ease
Yahoo Finance· 2025-10-06 19:57
黄金价格表现 - 黄金期货周四开盘报每盎司4,06180美元,较周三收盘价4,04330美元上涨05% [1] - 当日开盘价较一周前(10月2日)的开盘价3,85620美元上涨53%,较一个月前(9月9日)的开盘价3,64710美元上涨114% [2] - 年初至今黄金价格已上涨543%,过去一年内涨幅达56% [1][2] 黄金价格驱动因素 - 中东和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冲突是推动金价在2025年创下历史新高的关键因素 [1] - 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各国央行的黄金需求以及市场对今年晚些时候利率可能下调的预期共同支撑金价维持高位 [2] 黄金投资工具 - 投资者可通过黄金IRA这一专业自主导向IRA账户来持有黄金等贵金属资产,以实现退休财富的多元化 [4] - 黄金IRA账户必须与专业提供商合作,以确保符合美国国税局的存储规定和资产类型限制 [6][7]
低利率下的宏观分析框架与债券定价
2025-09-28 22:57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宏观经济与债券市场分析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 * 房地产投资在名义GDP中的占比已从14%降至7%,住宅投资占比降至3.3%,低于日本、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水平 [1][4] * 房地产不再是系统性的关键因素,不再是宏观经济的核心驱动因素 [1][4] * 传统的以房地产为核心的分析框架和债券定价逻辑需要调整 [2][4] 资金流向与融资结构变化 * 房地产投资下降导致储蓄剩余,资金主要流向制造业投资和政府债券 [1][17] * 自2021年以来,房地产融资显著下降,政府债券融资快速增长,实体企业融资保持在较高水平 [17] * 社融结构变化降低了社融指标对宏观经济的指引作用,未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可能更多依赖于利率而非社融规模 [18][19] 消费驱动模式面临的挑战 * 中国当前消费率不到60%,与国际水平相比偏低,可能存在统计低估 [6][7][8] * 提升消费率是一个缓慢的长期过程,例如日本从58%提升至78%用了40年,韩国从58%提升至66%也用了几十年 [10] *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占比偏低,且居民消费者倾向约为70%,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90%以上的水平 [11] * 中国经济目前不适合采用消费驱动型分析模式,因劳动力市场具有二元结构,就业数据无法全面反映短期经济变化 [12][13] 未来宏观分析的新焦点:工业与低通胀 * 尽管房地产占比下降导致工业在经济中占比下降,但第二产业及相关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仍维持在60%至65% [21][22] * 工业产出及其活动分析仍是理解宏观经济的重要部分 [3][22] * 低通胀问题是未来宏观分析的核心,需重点关注财政政策与工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通胀格局的影响 [23][28] * 宏观分析将由通胀格局主导,中长期经济走向由此决定,而短期波动则取决于财政政策力度 [23] 债券定价逻辑与货币政策的演变 * 债券定价短期内仍将受名义经济波动影响 [24] * 随着名义增长放缓,名义增长与名义利率间可能会更加匹配 [24] * 中国货币政策周期调整一直紧随名义工业产出 [25] * 当前基准利率在1.4%左右,若进一步降至1%以下,常规货币政策效果将减弱,可能需要考虑量化宽松等非常规措施 [26][27] * 工业产出驱动逻辑的改变(如技术革命和产能周期)可能会延长货币政策周期 [26] 其他重要内容 对消费率的深入辨析 * 新兴市场的高消费率(如印度的70%-80%)往往与高通胀相关,是物价上涨侵蚀购买力导致的被动提升,并非健康的消费驱动型经济 [7][14] * 购房支出本质上属于储蓄而非消费,但若纳入广义消费率计算,中国的广义消费率会显著提高,即便如此仍低于国际水平 [9] * 温和通胀环境最有利于维持稳定健康的消费者行为,高通胀或低通胀环境均不利 [15] 国际经验比较 * 美国制造业虽仅占GDP的10%,但其制造业PMI与整体经济和资产价格高度相关,考虑相关服务业后总占比仍超过40% [22] * 日本实施极端量化宽松政策,对债券定价产生重大影响,提供了利率极低环境下的政策参考 [24]
警惕日本老路!盛松成:财富大迁移加速,低利率三大领域成新金矿
搜狐财经· 2025-09-27 19:46
居民储蓄迁移趋势 - 中国居民储蓄呈现向资本市场转移的明显趋势,2025年8月居民存款同比少增6000亿元,而非银存款同比多增5500亿元 [1][3] - 这一“财富大迁移”将聚焦于新基建、消费基建及新型城镇化三大领域 [1] - 低利率环境是推动资产配置调整的关键因素,2025年国有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已跌破1%,大额存单利率普遍低于1.4% [9] 三大投资领域分析 - 新基建领域具有技术迭代红利,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细分领域有望形成持续现金流 [13][16] - 消费基建领域与内需扩张同步,例如文旅休闲、绿色消费等新模式正在激活存量资产 [13][16] - 新型城镇化领域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释放长期需求,但部分地区人口流出可能导致项目收益率不及预期 [13][14][16] - REITs降低了投资门槛,但2025年新发行29只中仅16只涉及消费基建,且底层资产集中于商业地产,养老、医疗等民生领域占比偏低 [14] 市场环境与潜在挑战 - 中国资本市场尚处于成熟过程中,投资者教育、监管体系能否支撑大规模资金转移仍需观察 [5] - 2025年创业板上涨51.09%,但主要受政策预期驱动,而非基本面全面改善 [9] - 部分新基建项目回报周期长,短期难以覆盖资金成本,可能引发新的结构性风险 [7] - 政策导向不等于市场必然成功,若地方财政压力导致项目补贴退坡,部分依赖政府支付的领域可能面临风险 [16]
从2025中报出发,寻找A股低估值、优业绩的性价比环节
新浪财经· 2025-09-22 17:03
核心观点 - 在当前A股市场估值普遍偏高而盈利处于周期底部的背景下,红利类资产凭借其低估值和高盈利能力,展现出显著的性价比优势 [1] - 红利类资产是A股权益资产谱系中具备性价比优势的一环,其估值修复空间广阔 [3] 估值与盈利能力 - 红利类资产估值处于相对低位,中证红利指数、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中证红利价值指数的PB水平均不到0.8倍 [3] - 红利类资产盈利韧性持续显现,中证红利指数、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中证红利价值指数的ROE-TTM分别为8.9%、9.3%、9.3%,在申万一级行业中可排入前十 [3] - 从PE-ROE相对位置看,红利类资产位于散点图最右下角,显示其高性价比 [3] 分红表现与股东回报 - 上市公司分红意愿提升,2025年全部A股中期分红额同比延续增长 [4] - 截至2025年9月19日,2025H1全部A股有819家上市公司实施或宣告中期利润分配,预计金额达6449亿元,公司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6%和10% [4] - 有331家公司年内分红预计超过1亿元 [4] - 中证红利指数成份股中,有37家宣告中期利润分配,预计金额达3413亿元,有效捕捉股东回报提升的收益 [4] 宏观环境与资产性价比 - 在长端利率下行、信用扩张的宏观环境中,红利资产的性价比持续彰显 [6] - 在地产下行、总体资产回报率下移的背景下,信贷增长回落,债券收益率降低,使得类债的红利风格对金融机构更具吸引力 [6] - 利率中枢下行导致固收类资产收益率下降,红利类资产的股息率与长债国债收益率的息差攀升,股权风险溢价趋势性上升,其相对估值水平回落 [6][9] 相关投资工具 - 在低利率时代,以红利ETF易方达(代码515180)、红利低波动ETF(代码563020)、红利价值ETF(代码563700)为代表的红利风格指数产品投资性价比凸显 [9] - 这些产品可作为把握A股市场优业绩、低估值环节的投资工具 [9]
2025年家庭理财全攻略:通胀、低利率下如何守住财富
搜狐财经· 2025-09-14 15:46
现金流管理 - 现金流是家庭理财的基础和守住财富的第一步 没有流动性任何投资策略都可能失效 [3] - 建议至少留6-12个月生活费用作为应急资金 保证家庭日常开支和意外支出 [5] - 将资金分配于银行活期和短期理财产品 在保证流动性同时获得略高收益 [5] 房地产配置 - 房地产仍是家庭资产底仓但已不再是暴利渠道 稳健策略更适合普通家庭 [4] - 一线城市核心区物业仍具保值能力 学区房和核心地段适合自住或改善型投资 [5] - 二三线城市库存高企导致投资风险上升 价格涨幅有限甚至承压 [5] - 购房应以刚需和改善为主 降低财务风险不宜盲目追求投资回报 [5] 股市与基金投资 - 股市和基金成为低利率和通胀环境下家庭财富增值的核心工具 [6] - 长期定投指数基金可通过时间分散风险并享受复利效应 [7] - 建议关注新能源 医疗健康和人工智能等具备长期成长潜力的行业与龙头公司 [7] - 需采用分批建仓和控制仓位策略以降低市场震荡冲击 [7] 黄金与海外资产 - 黄金具有抗通胀和对冲人民币波动的功能 建议配置10%左右比例 [7] - 海外ETF或基金可参与全球经济增长并分散国内市场风险 [7] - 黄金和海外资产应作为保险型配置 不宜过度集中 [7] 资产配置组合 - 普通家庭理财组合应包含6-12个月生活费的现金流储备 [7] - 房产配置以自住为主 核心区域可进行少量改善型投资 [7] - 通过长期定投优质指数或行业基金实现资产增值 [7] - 配置小比例黄金和海外资产对冲通胀和汇率风险 [7] - 需持续关注宏观经济和资产配置知识以优化财富管理 [7] 理财环境特征 - 2025年面临工资增长乏力 物价上涨 银行利率下行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复杂环境 [1] - 股市呈现频繁震荡特征 增加家庭资产配置难度 [1] - 财富管理需要科学分散资产 长期布局和灵活应对市场波动 [9]
参观小米汽车工厂的一些感受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9-12 21:13
小米超级工厂自动化与制造业趋势 - 小米超级工厂综合自动化率达91% 零部件自动连接率100% 车间内仅100多名员工 基本消除机械性重复操作工种[1][2] - 高端制造业自动化率极高 车间内遍布精密机械臂 后发企业如小米因无历史设备负担 可直接采用全面自动化架构 自称自动化率全国第一[1][2][3] - 工厂用工需求显著下降 仅保留保安和路测驾驶员等少数岗位 AI崛起将进一步压缩就业岗位[2] 自动化与就业结构影响 - 制造业自动化推进导致用工需求下降 外卖 滴滴 快递等非标准化服务行业成为就业蓄水池[3] - 用工需求下降叠加人口周期变化 低利率将成为长期趋势 投资需紧扣该主线[3] 机器人行业应用场景 - 工业机器人已实现广泛应用 四足机器狗比双足人型机器人应用场景更多(如军事领域)[3] - 人型机器人(如宇树)虽通过表演吸引资本关注 但目前实际应用场景仍非常有限[3] 资产投资价值比较 - 优质股权比绝大多数房产更具投资价值 房产估值未充分计算折旧问题及流动性折价[4] - 小米汽车工厂核心部件(如大压铸)折旧期10-15年 整体折旧期约10年 若5-10年后公司保持竞争力 利润率将逐步走高 推动股权价值提升[4] 互联网企业制造优势 - 互联网企业(如小米)具备更强用户思维 工厂设计融入品牌色系(橙色)和醒目标语 参观路线经过精心设计 接待人员专业度高[4] - 营销能力成为重要优势 工厂持续接待成建制参观团队 形成品牌展示窗口[4] 金融市场动态 - 创新药板块获南下资金大幅流入 单日反弹超7% 南下净买入前十个股中创新药企占6席[10][12] - 港股创新药ETF(银华港股创新药159567)单日净买入11亿 相当于前一日规模的16%[12] - 寒武纪权重下调后股价一度涨近10% 盘中最高达1522元 超越茅台 收盘价略低于茅台[14] - A股市场集中度处历史高位 成交前8个股占5000多只个股总成交量的8% 通信设备指数近期波动巨大 单日振幅显著[16][18] 货币政策操作 - 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定向投放流动性 本月净投放3000亿(月初投放1万亿3个月期 本次投放6000亿6个月期 到期合计1.3万亿)[21] - 与降低OMO利率相比 扩大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并降低其利率更能定向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3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约2bps[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