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入境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多地积极创新促入境消费升温 离境退税优化政策成效初显
证券日报网· 2025-06-21 11:30
离境退税政策优化成效 - 离境退税优化政策实施首月退税笔数同比增长116% 退税商店销售额增长56% [1] - 全国离境退税商店增至5196家 为2024年底的1.4倍 [1] - 政策从退税商店增量扩容 退税商品供给丰富 服务水平提升三方面提出8条举措 [1] 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 降低退税门槛和提高现金退税限额直接降低境外旅客购物成本 提升消费意愿 [2] - "即买即退"服务提升购物体验 增强中国旅游购物目的地吸引力 [2] - 带动退税商店数量增加和布局优化 促进零售业繁荣 [2] - 吸引境外消费者促进国内商品服务升级 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影响力 [2] 地方层面创新举措 - 北京设立3个全市离境退税商店"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 [2] - 上海在南京路商圈启用全国首台离境退税自助开单机 [2] - 深圳推出海关免拆封验核"一单一包"模式 并在文博会首设离境退税专区 [2][3] - 大连市和湖北省自2025年7月1日起实施离境退税政策 [3] 未来优化方向 - 扩大退税商品范围 纳入更多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商品 [4] - 加强退税服务数字化建设 推广电子退税和移动支付 [4] - 优化退税流程 减少环节和手续 [4] -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提高知晓率和使用率 [4] - 拓展国际退税合作网络 提升中国旅游购物吸引力 [4] 政策长期展望 - 离境退税有望撬动万亿级入境消费市场 [3] - 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全球消费枢纽"转型 [3]
同比增长57.1%!青岛市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1887万元
齐鲁晚报网· 2025-06-19 14:27
入境消费政策推动 - 青岛市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达1887万元 同比增长57 1% [1] - 全市离境退税商店增至71家 其中新增29家 同比增长69% [1] - 商务部等6部门发布优化离境退税政策通知 推动"即买即退"服务流程优化 [1] 国际消费拓展措施 - 印发《青岛市2025年国际消费拓展工作方案》 覆盖"吃住行游购娱"22项重点工作 [1] - 打造"免税+外贸"消费新场景 扩大外贸出口产品展示销售区域 [1] - 支持重点退税企业升级改造 加大国潮品牌发展力度 [1] 商旅文体融合活动 - 华表奖颁奖典礼期间举办五大板块39项活动 融媒体直播观看量超3亿次 [2] - "海誓山盟 浪漫青岛"和"鲍岛食里"两大IP累计交易金额7 2亿元 商家入驻超500家 [2] - 五一期间青岛历史城区主题活动吸引211 7万人次 跻身全国入境游十大热门目的地 [2] 消费载体升级 - 推动入境旅游与乡村/体育/康养旅游及非遗体验深度融合 [2] - 培育"啤酒+"消费场景 扩建啤酒文化博物馆等多元业态 [2] - 即墨路步行街打造传统美食街区 挖掘老字号餐饮及名小吃资源 [2] 未来规划 - 推进离境退税商店增量扩容 优化"即买即退"业务流程 [3] - 联合退税商店与代理机构完善服务流程 [3]
让深圳成为入境游客“购物天堂”
深圳商报· 2025-06-18 02:19
离境退税政策创新 - 深圳推出独创性"一单一包"离境退税便利化模式 购物当场退税约9% 海关验核5分钟通关 [1] - 2024年深圳退税业务办理4274笔 商品销售额4.05亿元 日均办理18笔 一季度日均33笔 端午假期日均超100笔 [1] - 端午假期深圳离境退税达394票 退税货值943.8万元 同比增长5.2倍 6月1日178票创单日新高 [1] 入境消费表现 - 深圳一季度退税业务办理2945笔 商品销售额1.8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7倍和1.5倍 [1] - 端午假期离境退税平均每票消费额接近2.4万元 显示境外旅客消费能力强劲 [2] - 2024年中国入境旅客总花费942亿美元 增长77.8% 但占GDP比重仅0.5% 低于国际1%-3%水平 [2]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 - 国家推动优化离境退税政策 退税物品金额下调至200元 现金退税金额上调至2万元 [2] - 中国对38国实行单方面免签 对54国实行过境免签并延长停留至240小时 与离境退税形成消费闭环 [2] - 深圳作为全国唯一拥有海陆空三种离境退税口岸的城市 具备打造境外游客购物天堂的独特优势 [3] 行业发展潜力 - 深圳入境消费增长迅猛 电子产品等"深圳制造"吸引力显著 华强北出现境外旅客疯狂扫货现象 [1] - 国家将扩大入境消费作为提振消费重要抓手 商务部等六部委推出8条政策举措推动行业发展 [2] - 深圳创新服务模式有望为全国扩大入境消费提供成功经验 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3]
政策“助燃”入境消费 “中国购”释放需求潜力
证券日报· 2025-06-18 00:14
下月起,离境退税政策实施新增两地。据财政部6月16日发布的消息,大连市、湖北省自2025年7月1日 起,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目前,在离境退税政策优化扩容的助推下,境外旅客来华购物的热情正持续升温,入境消费潜力不断释 放。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政 策的落地见效,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支付和旅游服务的便捷性共同促进了入境消费的增长。其 中,优化离境退税政策等举措显著降低了境外旅客的消费成本,直接刺激了入境旅游消费。 4月份,商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 知》),明确推动离境退税商店增量扩容、丰富离境退税商品供给、提升离境退税服务水平。 具体而言,《通知》提出下调离境退税起退点、将现金退税限额上调至20000元人民币等举措,为吸引 境外旅客来华购物、激发入境消费潜力提供积极助力。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通知》中的政策措施实施首月(4月27日至5月26日),退税商店数量明显增 加,退税金额显著增长。全国税务部门办理离境退税笔数同比增长116%,退税商店销售额同比增长 ...
5月份消费超预期增长背后:钱从哪来又流向了哪些赛道?
证券日报· 2025-06-18 00:11
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为2024年以来月度最高水平,增速较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 [1][4] -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其超预期增长反映经济活力与结构变化 [1] 消费增长驱动因素 - 政府政策刺激:通过"以旧换新""消费券"等措施直接降低购买成本,释放消费潜力 [2] - 收入改善:宏观经济企稳带动社融稳健增长,居民收入提升推动高端化、智能化产品及服务消费需求 [2] - 信贷支持:前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68万亿元,个人贷款回暖直接撬动居民消费能力,企业贷款夯实供给端基础 [2] 细分赛道表现 耐用品消费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3.0%、33.0%、30.5%、25.6%,合计拉动社零总额增长1.9个百分点 [3] - 上海汽车置换补贴政策扩大至外牌旧车后汽车门店客流激增,宁夏"五一"期间举办24场以旧换新主题活动覆盖大宗消费品 [3] 场景消费 - "五一""端午"假期及"618"促销带动餐饮收入增长5.9%,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4] - 苏州狮山文化广场活动聚集50余家文博机构,湖南茶陵县花湖谷景区活动带动5月1-2日客流超7.6万人次并提升综合消费 [4] 升级消费 - 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1.8%和28.3%,智能家居、无人飞行器、车载设备等领域爆发式增长 [5] - 服务消费扩容,文化演出市场通过优惠活动与跨界联动激发活力 [5] 国际消费 - 入境免签政策使"五一"期间免签入境人次同比激增72.7%,入境旅游订单量成倍增长,银联/网联境外来华支付交易笔数增长2.4倍 [5] - 上海浦江边检站累计查验出入境邮轮580余艘次,旅客226万余人次 [5]
5月消费增长超预期,“政策红包”后如何”治本”?
联合资信· 2025-06-17 16:48
政策背景与消费现状 - 2024年底中央将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列为首要任务,2025年政府明确相关政策导向并出台行动方案[1] - 2025年5月社零同比增长6.4%,超市场预期值4.85%[1] 商品消费补贴政策 -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额度从2024年的1500亿增至3000亿,覆盖范围扩大[2] - 2025年5月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5%,较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5] 服务消费政策 - 文旅部开展活动,合作单位投入超10亿惠民补贴,多地结合暑期推出新一轮补贴[10] - 端午节假期出游1.19亿人次,同比增长5.7%,总花费427.30亿元,同比增长5.9%,人均消费为2019年的87.63%[10] 治本之策 - 2024年四季度仅24.9%居民倾向“更多消费”,61.4%选择“更多储蓄”[15] - 2025年多项政策协同稳定就业、改善收入预期、减轻民生负担[19] - 完善休假制度,2025年1月1日起假日增加2天[20]
来华“三宝“遇见湖北”三好“,湖北入境消费放大招
搜狐财经· 2025-06-16 22:35
入境消费促进计划 - 蚂蚁集团发布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支持计划 为每位来鄂入境旅客提供近700元优惠权益 覆盖机场 酒店 火车站 商圈等消费场景 并为免签国家游客额外提供机票优惠券 [1] - 支付宝国际版已发布湖北国际专版和Alipay境外app武汉城市页 前5月服务来鄂境外消费者16 27万人次(同比+46%) 交易金额1 24亿元(同比+37%) 交易笔数93 12万笔(同比+25%) 湖北省日均境外消费者数量全国第八 [3] - 蚂蚁集团将发放湖北入境消费券 与Alipay合作的13个国家和地区游客可直接使用本地电子钱包 每位入境游客获55元消费券 适用省内任何消费场景 [3] 离境退税政策升级 - 财政部公告自2025年7月1日起 湖北省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同一旅客单日单店购物满200元可申请退税 [4] - 蚂蚁集团推出"线上"离境退税服务 解决小语种沟通问题 帮助省内57家离境退税商店降低成本 退税时间缩短至1分钟左右 [3] 跨境支付生态建设 - 蚂蚁集团将在境外电子钱包app定制湖北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不收取手续费和佣金 为湖北商户提供境外广告流量及营销活动上架服务 [3] - 国家移民管理局扩大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至55国 推动"中国购"趋势 [3]
从“扫货”华强北到撬动入境消费
深圳商报· 2025-06-06 01:15
华强北成为外国游客购物热点 - 华强北日均接待超7000名外国游客,被誉为"中国电子第一街",以品种丰富且物美价廉的电子消费产品吸引外国游客[1] - 外国游客偏好购买折叠手机、无人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科技产品[1] - 外国游客在华强北的消费行为涉及产品性价比、入境便利度、支付无障碍和城市吸引力等多个环节[1] 深圳吸引外国游客的优势 - 深圳是中国内地唯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受益于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围[2] - 深圳在科技消费领域具有强大竞争力,手机、无人机等电子消费产品表现突出[2] - 深圳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提供便捷支付体验,并扩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网络[2] 深圳入境旅游消费数据 - 今年第一季度深圳接待游客4811.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7.3%[3] - 深圳国际旅游收入增幅达30.6%[3] - 中国目前有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和重庆),深圳虽未入选但具有年轻态、未来感和科技范等特有优势[3] 深圳入境消费发展潜力 - 外国游客"扫货"华强北现象显示深圳可打造独特的入境消费热点[3] - 深圳可通过强化科技消费特色和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来撬动入境消费市场[3]
“一定要带空箱子去中国”!“中国购”成为新名片 入境消费活力蓬勃
央视网· 2025-06-01 16:54
入境消费市场潜力 - "中国游"+"中国购"模式吸引大量海外消费者,外国网友建议"一定要带空箱子去中国"成为热议话题 [1][3] - 自去年起"中国购"已成为境外游客来华主要目的之一,外国游客从空箱而来变为满载而归 [3] - 中国制造高性价比叠加离境退税政策优化,使"中国购"吸引力显著提升 [6] - 美国消费者即使计算往返机票成本,来华购物仍比本土采购更划算 [6] 消费业态升级 - 深圳华强北、义乌小商品市场等"中国制造"特色市场转型为旅游打卡地 [9] - 外国游客消费清单从文创服饰扩展到高附加值科技产品,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6][9] - 境外旅客需求端倒逼中国消费业态升级,推动从产品输出到生活方式输出的跨越 [3][9] 政策与科技支持 - 便捷消费服务体系、创新本土产品和丰富消费场景构成扩大入境消费的核心竞争力 [9] - 中国通过简化优化入境消费政策深化双向互动,如离境退税政策升级 [6][12] 品牌与产业影响 - "中国购"超越经济意义,成为中国经济韧性和软实力输出的代名词 [12] - 中国产品多样性、创造力和高质量正俘获全球消费者,助力品牌国际化 [12] - 老字号特色商品与智能手表、无人机等电子产品共同构成消费盛宴 [6][9] 消费场景拓展 - 消费内容从传统"吃喝玩乐"延伸至医疗、康养、汉服旅拍等生活体验领域 [9] - 境外游客消费激增使购物从旅游附属项目发展为独立经济增长点 [12]
推动入境流量成为消费增量
经济日报· 2025-06-01 06:03
政策推动入境消费增长 - 商务部等6部门发布优化离境退税政策通知,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发展入境消费,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并挖掘消费市场潜力 [1] - 2024年入境游客1.3亿人次(同比+60.8%)、入境消费规模942亿美元(同比+77.8%),免签入境外籍人士2011.5万人次(同比+112.3%) [1] - 过境免签政策放宽至240小时,适用口岸增至60个、省份扩至24个,北京中轴线主题游接待入境游客394.2万人次(同比+186.8%),武汉樱花季入境团队683个且机场免签入境人次同比增2.3倍 [1] 入境消费现存问题 - 国际交通枢纽消费服务能级不足,部分地区景区国际化服务配套体系未充分满足游客需求 [2] 提升交通枢纽消费服务 - 拓展航空枢纽消费场景,推动机场向"航空业+商业"综合功能转型,探索建设免税综合体及国际消费枢纽 [2] - 借鉴国际经验推动重点交通枢纽站内外导入商业、文化服务功能,建设配套商业街 [2] - 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差异化布局商业、酒店等设施,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向"交通+消费+服务"综合业态升级 [2] 优化旅游便利化措施 - 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推动240小时过境免签在中部地区更大范围联动 [3] - 支持城市口岸开设免税店,增加离境退税商店,推广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 [3] - 培育国际医疗、会展市场,试点入境游客移动支付,优化景区预约及支付便利化措施 [3] 完善配套服务与宣传 - 完善公共场所多语种标识及智慧服务平台,加强母婴、银发族等个性化服务设施 [3] - 支持"国潮"新品在入境口岸、商圈等重点场所销售,通过微短剧及社交媒体扩大"China Travel"国际宣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