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化扩张
icon
搜索文档
安踏体育上半年营收385亿元,创历史新高 并购等因素致库存周转天数上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19: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3%至385.4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经调整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7.1%至65.97亿元 [1][2] - 整体经营溢利率提升0.6个百分点至26.3% [2] 品牌分部业绩 - 安踏品牌收入169.5亿元(同比增长5.4%) [1] - FILA品牌收入141.8亿元(同比增长8.6%) [1] - 其他品牌收入74.1亿元(同比增长61.1%) [1] - 安踏分部经营溢利率上升1.5个百分点至23.3% [2] - 其他品牌经营溢利率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至33.2% [2] 运营效率指标 -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114天增加至136天,上升22天 [3] - 存货增加及业务收购是周转天数上升主因 [3] - 应收/应付贸易账款周转日数保持稳定 [3] 战略投资与并购 - 以21.64亿元收购户外品牌Jack Wolfskin完善大众户外市场布局 [5] - 与韩国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持股40%探索时尚与体育产业融合 [5][6] - 通过并购进一步扩展多品牌矩阵和全球化布局 [4][5]
国金海外&传互易永坚|携程集团-S公司深度研究:绘制一站式旅游体验的全球化蓝图
新浪财经· 2025-08-27 00:40
公司简介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一站式旅行服务平台 创立于1999年 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 是全球市值第三大的在线旅游企业 [1][5] - 公司通过携程和去哪儿在中国市场占据龙头地位 Tripcom侧重海外市场 Skyscanner为全球机票比价直连平台 [1][5]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5329亿元 同比增长197% 实现Non-GAAP净利润1804亿元 Non-GAAP净利率达339%的历史新高 [7] - 25Q1实现营收1383亿元 同比增长162% 实现Non-GAAP净利润419亿元 Non-GAAP净利率为303% [7] - 2024年海外地区实现收入772亿元 同比增长310% 海外收入占比达145% 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2][9] - 25Q1集团国际OTA平台预订同比增长超60% [2][9] 业务结构 - 业务包含酒店 交通 团队游 商旅及其他 酒店和交通业务营收占比各40%左右 酒店为主要盈利来源 交通承担引流和交叉销售职能 [9] - 国内及出境业务仍是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 海外业务占比呈提升趋势 [9] - 2024年出境度假业务收入占比相比2019年下降5个百分点 [9] 国内旅游业务 - 2024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5615亿 同比增长148% 旅游收入575万亿元 同比增长171% [13] - 2024年OTA平台交易额207万亿元 OTA渗透率达到515% [13] - 酒店预订高线城市线上化率达40-50% 低线城市仅20-25% 仍有提升潜力 [15] - 2025年5月携程和去哪儿APP自有流量位列行业Top2 [18] - 覆盖国内600多个城市的75万+酒店资源 与四星级及以上高星酒店深度绑定 高星酒店客房占比仅2293% [1][21][22] 出境游业务 - 2024年7月出境游人次市占率达483% 恢复率持续快于行业 [2][26] - 持有效普通护照的内地居民恢复至16亿人 相当于87%的人尚未进入出境游市场 [24] - 486%和416%的出境人群分布在一线和二线城市 [24] - 拥有世界最大的旅游业呼叫中心 提供7*24小时中文服务 客服座席12万个 客服人员占比达三成 [2][28][30] - 通过SOS紧急支援服务 中英双语入住凭证 境外打车中文客服等重服务模式解决出境游痛点 [30] 海外业务 - 海外业务包括Skyscanner和Tripcom Skyscanner提供全球航班搜索与比价 Tripcom在全球39个国家地区以24种语言提供服务 [36] - Tripcom以亚太市场切入 复用出境供应链优势 亚太市场OTA渗透率678% 低于北美市场的79% [37] - Tripcom采用更低佣金率撬动酒店供应链 [39] - 具备交通 住宿 景区等一站式旅游资源 Skyscanner机票搜索业务成为天然流量入口 [42] - 2024年亚太地区手机预订渗透率573% 远高于北美的214% Tripcom的APP业务模式有利于市场扩张 [42] - 在菲律宾 日本 英国等多国设立全球呼叫中心 提供无时差客服支持 [44] - 2024年免签入境外国人2012万人次 增长1123% 2025年7月入境业务恢复至疫前70%-80% [45] - 截至2024Q3 Tripcom全球累计下载量中亚太市场占60% 韩国占13% 日本占7% 东南亚占28% 欧洲占19% 美国占7% [49] 资源布局 - 2016年11月以174亿美元收购Skyscanner [35] - 与万豪 温德姆 洲际 希尔顿等酒店集团实现会员体系互通 [21][35] - 通过多次战略投资和收购布局全球旅游资源 包括香港永安旅游 美国途风网 印度MakeMyTrip等 [35]
石头科技20250822
2025-08-24 22:47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石头科技 一家专注于智能清洁电器(如扫地机 洗地机 割草机)的上市公司[1] 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业绩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扫地机收入达到64亿元 同比增长60% 其中第二季度收入为35亿元 同比增长50%[4] * 分区域收入占比:国内和欧洲各占30% 亚太地区占25% 北美占15%[4] * 分区域增速:国内市场增长超过60% 欧洲市场增长超过70% 亚太地区增长约40% 北美市场增长约50%[2][4] * 洗地机业务迅速崛起 国内市场三个季度排名第二 二季度实现盈亏平衡 海外市场开始贡献利润[2][4] 全球化扩张与市场策略 * 通过扫地机领域积累的能力有效外溢到洗地机领域 实现快速占据市场份额并盈利[2][5] * 区域扩展采用逐步进入策略 从德语区到北美 再到其他欧洲国家 不断优化销售策略和渠道布局[5][6] * 欧洲市场渠道调整显著 线上线下销售比例稳定在四六开 二季度起线上线下净利润持续改善 计划拓展南欧等新兴市场[2][6] * 北美线下销售占比从10%提升至超过20% 已覆盖Target 90%以上门店(约1,400家)及百余家Best Buy门店 正与Costco Coco及沃尔玛洽谈合作[2][7][8] * 欧美市场线上与线下各占50%的消费潜力 公司将继续加强双渠道建设[9] 产品布局与资源分配 * 在亚太市场布局洗地机并取得良好反馈 正按部就班地在亚太和欧美市场发布新产品 预计2025年下半年在主流市场基本完成布局[2][9] * 洗地机和割草机业务发展依赖于扫地机领域积累的技术(如激光导航 算法 环境识别和运动控制)供应链和产品力 无需额外切割资源 通过自然延伸发展新品类[9][10][19] * 海外市场已实现微利 随着出货量增加 未来贡献值得期待[2][9] 产能与供应链管理 * 为应对北美关税影响 动态配置国内与越南产能 利用关税优势(例如2025年第二季度越南关税为10% 国内为55%)高端旗舰款适当倾斜至国内生产[2][11][15] * 越南人力成本高于国内 扫地机生产具有特殊性 目前越南生产成本处于低双位数水平 随着规模提升 预计未来有正面反馈[15] * 库存商品增加主要因公司规模扩大自营比例提升需自行备货 为应对北美关税在越南备货 以及为保障下半年欧美大促销季节库存充足而提前备货[11] 市场竞争与行业前景 * 国内市场下半年面临高基数压力和国补政策退坡 公司通过优化内部管理和提升产品竞争力应对[3][12] * 国补政策退坡可能导致竞争缓和 部分企业可能退出市场 公司不依赖政策驱动 而是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技术降本提升毛利[13] * 扫地机行业渗透率目前国内约为6% 发达国家约为20% 低于冰箱 洗衣机等传统家电 但随着技术进步 价格下降和消费者认知度提高 预计未来渗透率将逐步提升[15][16] * 公司欢迎行业竞争 认为能与创新者和强大品牌影响力的同行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凭借十年积累在技术 产品和品牌方面有显著优势[16] 费用与组织能力 * 2025年上半年在海外和国内均有较大费用投入用于新产品研发 营销推广及供应链优化 后两个季度将继续加大研发和营销投入以巩固和拓展市场[15] * 费用投放未严格按国家或大区拆分 但在欧洲市场投入较多以进行本地化运营及渠道调整 为长期收益打基础[17][18] * 注重内功修炼 通过模块化拆解能力提升效率 加强组织能力建设以支持新产品线发展 同时保持现有品类高效运作[1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对洗衣机业务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从2025年上半年开始控制投入并大幅缩减市场营销费用 预计这些调整将在第三季度完全消除其影响[4] * 自2024年起 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一 并计划进一步扩大优势[18]
老铺黄金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涨超290%;泡泡玛特将布局中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丨消费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07:32
老铺黄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23.54亿元,同比增长251% [1] - 经调整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90.6% [1] - 入驻29家头部商业中心,拥有41家门店 [1] - 单个商场平均销售业绩4.59亿元 [1] - 忠诚会员达48万名,较上年底增长13万名 [1] - 传统金饰品牌受益于消费升级与避险需求双重驱动 [1] 爱奇艺二季度财报 - 二季度总收入66.3亿元,同比下降11% [2] - 会员服务收入40.9亿元 [2] - 在线广告服务收入12.7亿元 [2] - 内容发行收入4.4亿元 [2] - 其他收入8.3亿元 [2] - 在线视频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2] 泡泡玛特全球化布局 - 将聚焦中东、南亚、中南美及俄罗斯等新兴市场 [3] - 继续在巴黎、悉尼、米兰、纽约等核心城市推进旗舰店布局 [3] - 预计年底海外门店超过200家 [3] - 全球化扩张战略加速 [3] 亚玛芬体育业绩 - 二季度营收12.36亿美元(约88.78亿元),同比增长23% [4] - 大中华区营收4.1亿美元,同比增长42% [4] - 净利润1820万美元 [4] - 体育消费在中国市场呈现旺盛需求 [4] - 大中华区有望成为全球增长主要引擎 [4]
泡泡玛特 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8-20 19:13
市场整体表现 - 香港恒生指数上涨0.17%至25165.94点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01%至5541.27点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0.08%至9013.27点 大市成交额2852.86亿港元 南向资金净卖出146.82亿港元[2] - 恒生指数成份股中45只上涨 33只下跌[4] - 工业指数上涨0.67% 必需性消费行业指数上涨0.60% 金融业指数上涨0.55% 医疗保健业指数下跌2.58% 公用事业指数下跌0.26%[5] 泡泡玛特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38.7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04.4% 净利润46.8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85.6%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62.8% 净利率33.7% 同比提升12.5个百分点[11][13] - 股价收于316.00港元/股 单日上涨12.54% 创历史新高 成交额115.12亿港元 市值4244亿港元[9] - 收益从45.5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38.76亿元人民币 毛利从29.1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97.61亿元人民币 经营溢利从11.2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60.44亿元人民币[13] 舜宇光学科技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96.5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56% 净利润16.4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2.56%[16] - 股价收于82.25港元/股 单日上涨9.74% 领涨蓝筹股[4][14] - 税前利润18.6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9.38%[16] 行业与概念板块表现 - 纸业指数上涨9.17% 婴童指数上涨8.63% 电子烟指数上涨6.37% 富士康指数下跌6.93% 未盈利生物科技指数下跌5.02% 工业大麻指数下跌4.87%[7] - 半导体板块情绪回暖 中芯国际股价上涨3.40%[4] - 苹果概念股表现强势 蓝思科技上涨5.43% 瑞声科技上涨3.01% 高伟电子上涨2.44%[19][20] 其他个股表现 - 药明生物上半年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增长56% 股价上涨2.82%[4] - 腾讯控股成交额94.07亿港元 回购93.2万股耗资5.5亿港元[5] - 小米集团成交额82.62亿港元[5]
“封王”的LABUBU,让泡泡玛特全年剑指300亿
华尔街见闻· 2025-08-20 18:44
核心业绩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收达138.8亿元,同比增长超200%,经调整净利润为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均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1] - 毛利率攀升至70.3%,经调整净利率达33.9%,较去年同期提升11.6个百分点 [7] - 全年营收指引从200亿元上调至300亿元,预计净利润率将达35%左右 [8] IP产品表现 - 共有13个IP收入超亿元,其中5个IP收入突破十亿元 [1] - 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实现营收48.1亿元,同比增长668%,占比从13.7%提升至34.7% [1] - 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均实现翻倍增长,新锐IP小野HIRONO增速超200%,星星人半年业绩达3.89亿元 [3] 产能与供应链 - 毛绒产品月产能达3000万只,为去年同期十倍,七八月较一季度再有十倍以上提升 [2] - 两大爆款产品"前方高能"系列及"怪味便利店"手办盲盒在多渠道持续售罄 [2] 会员与渠道 - 中国内地新增注册会员1304万人,总会员数达5912万人,会员贡献销售额及复购率保持稳定 [2] - 海外线上销售占比从23.2%大幅提升至45.8%,国内线上销售占比从26.7%提升至35.5% [4] - 直播成为海外电商核心场景,长期位居TikTok美区销售榜前三 [4] 全球化扩张 - 美洲区增速超十倍,四大区域均实现三位数增长 [5] - 海外门店较年初翻倍,上半年净增70家,新店面积平均提升25%,预计年底超200家 [5] - 以1.12亿元收购新加坡合资公司50%股权实现全面控股 [6] - 计划拓展中东、中欧及中南美等新兴市场,策略转向品牌主导下的直营 [5][6] 组织与人才 - 进行五年来最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设立四大区域总部 [6] - 员工数量新增约2000人,同比增长约50% [6] - 计划组建海外本土设计师签约团队推动国际化与本土化创新 [6] 资本市场表现 - 港股单日涨超12%,市值突破42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9] - 按105亿元预计净利润估算,预期市盈率约40倍,当前动态市盈率52倍将进一步缩小 [9]
泡泡玛特,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8-20 18:34
泡泡玛特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8.7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04.4% 主要受益于全球化扩张与IP矩阵爆发 [12][13] - 净利润46.8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85.6%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62.8% [12][13] - 净利率达33.7% 同比提升12.5个百分点 毛利率提升至70.3% [12][13] - 股价单日大涨12.54% 收报316.00港元/股 创历史新高 [10] - 信达证券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将达309.96/484.45/631.17亿元人民币 归母净利润100.20/149.31/181.80亿元人民币 [14] 舜宇光学科技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6.5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56% 净利润16.4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2.56% [19] - 股价单日大涨9.74% 收报82.25港元/股 领涨恒生成份股 [4][17] - 光大证券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将达446.43/526.31/620.67亿元人民币 归母净利润38.28/48.39/60.02亿元人民币 [21] - 车载镜头出货量增速有望超25% 手机摄像模组出货量同比转正 [21]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涨0.17% 报25165.94点 恒生科技指数跌0.01% 大市成交额2852.86亿港元 [2][3] - 南向资金净卖出146.82亿港元 工业指数涨0.67% 必需消费行业指数涨0.60% [6] - 医疗保健业指数下跌2.58% 公用事业指数下跌0.26% [6] - 成交额突出个股:泡泡玛特115.12亿港元 腾讯控股94.07亿港元 小米集团82.62亿港元 [6] 行业板块与概念表现 - 纸业指数领涨9.17% 婴童指数涨8.63% 电子烟指数涨6.37% [8] - 富士康指数跌6.93% 未盈利生物科技指数跌5.02% 工业大麻指数跌4.87% [8] - 苹果产业链概念股普涨:蓝思科技涨5.43% 瑞声科技涨3.01% 高伟电子涨2.44% [22][23] 其他重点公司表现 - 中芯国际上涨3.40% 受A股半导体板块反弹带动 [4] - 药明生物上涨2.82%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6% [4][5] - 香港交易所上涨1.71%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51.79% [5]
摩根大通:泡泡玛特二季报最大亮点:海外太猛了,“超级IP”Labubu之外,新IP也抢眼
美股IPO· 2025-08-20 09:4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猛增367%至46.6亿元人民币 超出摩根大通预期4% [1][2][6] - 总收入同比增长204%至139亿元人民币 符合市场预期 [2][6] - 毛利率从64.0%提升至70.3% 增长6.3个百分点 净利润率从20.2%大幅提升至33.0% 增加12.8个百分点 [6][11] 区域市场表现 - 海外市场销售额同比猛增440%至55.93亿元人民币 贡献集团总营收约50% [1][3][6] - 美洲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142%至22.65亿元人民币 欧洲及其他市场增长729%至4.78亿元人民币 [6] - 海外门店单店销售额约为中国内地门店的4倍 线上销售占比从23.2%大幅提升至45.8% [1][3] IP矩阵表现 - 超级IP Labubu销售额同比增长668%至48.14亿元人民币 贡献集团销售额34.7% [1][6][7] - 新IP Twinkle Twinkle上市半年即实现3.89亿元人民币销售额 远超Crybaby和Hirono首年0.71亿/0.90亿元表现 [1][2][9] - Crybaby销售额同比增长249%至12.18亿元人民币 成为增速第二快IP [6][10] 运营数据 - 零售门店总数达571家 同比增长25% 其中海外门店162家 同比增长95% [6] - 海外新开门店42家 略低于摩根大通预期的51家 但线上销售和单店产出弥补差距 [4] - 2025年Q2遭遇产能瓶颈 但7月产能较6月翻倍 预计8月进一步改善 [12] 未来催化剂 - Labubu与优衣库联名T恤将于8月22日推出 《Labubu & Friends》动画第一季8月/9月首播 [12][14] - 有机会被纳入恒生指数 若纳入将产生约4.2亿美元需求 [12][14] - Labubu 4.0产品预告/圣诞春节前发布 可能推出互动/AI玩具产品 [12][14]
泡泡玛特二季报最大亮点:海外太猛了,“超级IP”Labubu之外,新IP也抢眼
华尔街见闻· 2025-08-20 08:2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飙升367%至46.6亿元人民币 较盈利预告高出4% [1] - 总收入同比增长204%至139亿元人民币 符合市场预期 [1] - 毛利率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至70.3% 净利润率大幅提升12.8个百分点至33.0% [3][5] 海外业务表现 - 海外市场销售额同比猛增440%至55.93亿元人民币 贡献集团销售额的40.3% [2][3] - 海外单店销售额约为中国内地门店的4倍 线上销售占比从23.2%大幅提升至45.8% [2] - 美洲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1142%至22.65亿元人民币 亚洲地区增长258%至28.51亿元人民币 [3] IP产品表现 - 超级IP Labubu销售额同比增长668%至48.14亿元人民币 贡献集团销售额34.7% [3][4] - 新IP Twinkle Twinkle上市半年实现3.89亿元人民币销售额 远超同期Crybaby和Hirono首年表现 [1][4] - Crybaby销售额同比增长249%至12.18亿元人民币 成为增速第二快的IP产品 [3][4] 运营数据 - 零售门店总数达571家 同比增长25% 其中海外门店162家同比增长95% [3] - 海外新开门店42家 略低于预期51家 但线上销售和单店产出弥补差距 [2] - 第二季度遭遇产能瓶颈 7月产能较6月翻倍 8月预计进一步改善 [5] 增长催化剂 - Labubu与优衣库联名T恤将于8月22日推出 [5] - 《Labubu & Friends》动画第一季将于8月/9月首播 [5] - Labubu 4.0预告片将在圣诞节/春节前发布 [5] - 公司有机会被纳入恒生指数 [5]
纳芯微:增收不增利,国产模拟芯片龙头的困境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8-18 12:16
公司基本信息 - 纳芯微成立于2013年,2022年科创板上市(688052 SH),2025年4月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拟募资用于底层技术升级(如车规级MCU)、扩建产线(12nm英寸晶圆)、海外销售网络建设(目标覆盖欧洲、东南亚)及战略投资(重点收购传感器企业)[1] - 车规级芯片已在东风汽车、上汽大通、比亚迪、五菱汽车、云内动力等终端厂商实现批量装车,同时进入了上汽大众、一汽集团、长城汽车、联合汽车电子、宁德时代、森萨塔等终端厂商的供应体系[3] 股东情况 - 截至24年底,王升杨(10 86%)、盛云(10 12%)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持股21%,A股上市前股东包括小米长江、深创投、红土善利(华为关联基金)、中东主权基金等[4] - 25年一季的前十大流通股中可见全国社保基金、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等身影,兴证全球基金相关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占据50%席位[4] 产品与运营模式 - 产品覆盖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领域,可销售产品型号超3300款,车规级芯片占比36 88%[5] - 采用Fabless模式,晶圆制造委托中芯国际、台积电,封装测试由长电科技等代工,自建封测厂(苏州纳希微)满足小批量定制需求[6] - 采用直销与经销结合,直销占比约40%(服务头部客户),经销占比60%(覆盖中小客户),CR5客户贡献36 9%收入(比亚迪、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6] 过往收购与产业链整合 - 24年10月完成对麦歌恩(磁传感器)的收购,新增磁开关、磁角度传感器、磁编码器等品类,基本实现磁传感器全品类覆盖[7] - 麦歌恩在25Q1为纳芯微带来1亿元左右的营收贡献[7] 财务表现 营收 - 22-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 70亿、13 11亿和19 60亿元,24年同比增长49 5%[8] - 25Q1营收7 17亿元,同比增长97 82%,创单季度营收历史新高,主要因汽车电子高速增长驱动相关产品持续放量(78 0%),消费电子(26 5%)和泛能源领域(95 8%)景气度回暖[8] - 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占比36 88%,较上年提升5 93个百分点;泛能源领域收入占比49 49%,较上年下降10 03个百分点;消费电子领域营收占比13 63%,较上年提升4 12个百分点[8] - 传感器产品营收占比由22年6 7%提升至24年14%,信号链芯片由62 6%降至49 1%,电源管理芯片由30 5%提升至35 9%[11] - 24年海外营收占比15 58%,主要来自香港和日本等[12] 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 - 22-24年净利润2 5亿、-3 05亿、-4 03亿元,24年亏损扩大因研发投入(5 4亿元,占比27 55%)及收购麦歌恩产生的5亿元商誉增值[13] - 25Q1净利润-0 51亿元,同比大幅收窄66%,分析师预计26年扭亏[13] - 22-24及25Q1毛利率分别约为48 5%、33 9%、28%、34 4%,全线产品毛利率均下滑,传感器产品毛利率下滑8 2个百分点[13] - 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9505万元实现转正,期末现金10 12亿;流动比率17 5、9 1、6 2倍,逐年下滑但仍健康[14] 运营能力 - 22-24年存货分别为5 93亿元、8 05亿元及8 2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72天、294天及211天[16] - 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34、53、57天,逐年上升,回款能力减弱[16] - 24年存货跌价准备6200 6万元,同比23年增长101 3%,反映对未来去库进展的担忧[16]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模拟芯片行业由德州仪器、ADI、英飞凌等国际巨头主导,CR5超60%,车规市场份额超80%[17] - 23年德州仪器全面下调中国市场价格,打响价格战,反倾销政策有望削弱TI、ADI成熟制程价格优势,国产厂商迎来窗口期[17] - 国内市场中,纳芯微与圣邦股份、思瑞浦形成"三强"格局,CR3不足10%,纳芯微在汽车模拟芯片领域领先[18] - 24年模拟芯片国产化率:消费电子40-50%,通讯20-25%,工业10-15%,汽车5%,预计2029年汽车模拟芯片国产化率提升至20%[18] - 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1953亿元,预计2029年达3346亿元,2025-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11 0%,增速最快板块为汽车模拟芯片[19] 护城河 技术优势 - 24年研发人员560人(占比55%),新增专利62项(累计407项),重点突破车规级SerDes、SiC驱动芯片等核心技术[21] - 22-24及25Q1研发投入占营收分别为24%、40%、28%、25%[21] - 数字隔离芯片累计出货6亿颗,CMTI性能超TI同类产品20%,TMR磁阻传感器灵敏度较霍尔传感器提升10倍[21] 行业地位 - 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排名第14位,市占0 9%,fabless公司中排名第6位[22] - 汽车模拟芯片、数字隔离类芯片、磁传感器市场均居中国厂商第一,全球数字隔离芯片市占率15 6%(仅次于TI)[22] - 22-24年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复合增长率36 4%[22] 客户粘性与生态协同 - 通过ASIL-D认证的车规芯片进入比亚迪、蔚来等供应链,前五大客户采购占比36 9%[23] - 为比亚迪定制800V高压平台驱动芯片,为阳光电源开发16位ADC精度储能BMS芯片[24] - 共享吉利换电技术、华为云智能座舱方案,收购麦歌恩后磁传感器产品线毛利率提升至38%[25] 资本运作 - 24年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理财产品)达20 8亿,子公司苏州纳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围绕半导体产业链投资70余个项目[26] - 未来投资并购重点围绕汽车电子和泛能源赛道,关注高速类和处理器类产品等协同方向[26] 未来规划 新兴领域拓展 - 将汽车电子技术迁移至低空经济(eVTOL)、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电子皮肤),推出车规级SerDes芯片组(NLS9116/NLS9246)[35] - 计划收购SiC厂商,完善"驱动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生态,目标2025年毛利率回升至35%以上[35] 全球化布局 - 24年境外收入占比15 58%,同比提升3 2%,境内、境外营收同比分别增长43 72%和88 75%[36] - 已在日本、韩国、德国等地设立分支机构,目标3年内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20%[36] - 24年海外员工17人(占比1 45%),拓展力度仍有提高空间[37] 行业趋势 - TI有望在8月启动新一波涨价,涉及工控类、车载类及算力相关芯片产品,国内模拟公司市场份额有望加速提升[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