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净息差收窄
icon
搜索文档
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面对“2 字头”大额存单,“存款特种兵” 却喊“不冲了”
华夏时报· 2025-09-11 22:59
中小银行降息趋势 - 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降幅普遍在10至20个基点 其中浙江嵊州瑞丰村镇银行一年期和两年期利率下调20个基点至1.15% 三年期与五年期下调10个基点至1.3% [3] - 吉林龙潭华益村镇银行和昌邑榆银村镇银行对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20个基点 分别降至1.75%和1.7% 一年期和两年期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6%和1.65% [3] - 广东潮阳农商银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 分别至1.3%和1.35% 其他期限利率下调10个基点 [3] 城商行利率调整 - 多家城商行在8月份下调存款利率 有上市城商行三年期定存年利率降至1.75% 较5月份下降35个基点 [4] 降息原因分析 - 降息核心原因在于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 202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2% 较一季度下降0.01个百分点 [4] - LPR多次下调导致银行贷款端收益率持续走低 存款端利率调整滞后形成利差挤压效应 [4] - 存款付息率相较存款挂牌利率还有充足下行空间 预计下半年仍有10个基点左右下降空间 [4] 大额存单产品动态 - 多家银行推出年化利率超2%的大额存单产品 百信银行推出利率2.1%的两年期产品(20万元起投) 苏商银行两年期和三年期产品利率分别为2.1%和2.2% [6] - 上海华瑞银行推出十八个月期大额存单 年化利率高达2.3% 限上海地区购买且持有1天后可转让 [6] 投资者行为变化 - 股市赚钱效应显著吸引部分投资者将存款转向权益市场 有储户明确表示将资金预留进入股市而非购买大额存单 [2][8] - 银行大额存单转让区进入买方市场 持有人出现折价转让和短期挂牌转让现象 [8] 银行揽储策略有效性 - 对低风险偏好群体而言 存款仍是资产配置优选 高收益大额存单仍可吸引目标客群 [9] - 百信银行表示大额存单额度消耗较快 购买客户以底仓配置为主 [9] - 银行需避免过度依赖高息存款 应通过差异化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高收益大额存单可作为短期过渡工具但长期需转向可持续揽储方式 [10]
给新晋“城商行一哥”挤挤水分:资产暴增靠政金业务?
36氪· 2025-09-11 12:01
核心观点 - 江苏银行2025年上半年以4.79万亿元资产规模成为城商行第一 但增长质量与可持续性受多重问题挑战 包括净利润增速放缓 净息差收窄 资本充足率逼近监管红线 不良资产处置规模大 以及业务结构失衡 [1][2][13][16][1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48.64亿元 同比增长7.78% 归母净利润202.38亿元 同比增长8.05% 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14% 净利润正增长主要依赖所得税支出减少26.6亿元至23.84亿元 同比下降52.7% [2] - 近三年营收增速波动明显:2022年705.7亿元(增10.66%)2023年742.93亿元(增5.28%)2024年808.15亿元(增8.78%)归母净利润增速持续放缓:2022年253.86亿元(增28.9%)2023年287.5亿元(增13.25%)2024年318.43亿元(增10.76%) [2] - 净息差持续收窄:2022年2.32% 2023年1.98% 2024年1.86% 2025年上半年1.78% 利息净收入329.39亿元(增19.1%)占营收73.42% 非息收入119.25亿元(降14.6%)占营收26.58% [4][5] - 非息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1.86亿元(增5.15%)投资收益79.6亿元(降1.54%)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26亿元(降111.07%)主因债市波动影响 [4] - 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64% 同比下降0.78个百分点 [6] 资产与负债结构 - 总资产4.79万亿元 同比增长26.99% 发放贷款及垫款2.37万亿元(增18.79%)负债总额4.45万亿元(增27.87%)存款余额2.59万亿元(增21.63%) [5] - 非信贷资产扩张显著:金融投资1.89万亿元(增35.66%)占总资产39.42% 同业资产2839亿元(增67.39%)占总资产5.93% [7][8] - 其他债权投资账面价值6836亿元(增117.36%)其中债券投资5997亿元(增99.43%)境内政府债券2355亿元(增106%)境内其他机构债券1523亿元(增128%) [8][9][10] - 贷款行业集中度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4455亿元(增36.74%)占贷款总额18.33% 主因地方政府平台贷增加 [11][12] - 对公贷款余额1.63万亿元(增24.36%)占贷款总额66.88% 个人贷款余额6955亿元(增9.6%)占28.62% [11] 资本充足性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49% 一级资本充足率11.17% 资本充足率12.36% 较2024年末分别下降0.63、0.65、0.63个百分点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逼近7.75%监管底线 [13] - 2025年4月和6月分别发行永续债200亿元和100亿元 票面利率2.05%-2.08% 仅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无法提升核心一级资本 [15] 资产质量与风险 - 不良贷款率0.84% 较2024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但同期转销不良贷款99.19亿元 [16][19] - 2025年2-5月挂牌转让个贷不良资产包9期 未偿本息规模147.23亿元 相当于上半年净利润72.75% 均因流拍追加"反委托"条款 [18] - 分行业不良率:房地产业3.95%(升1.7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与软件业1.84%(升0.04个百分点)个人经营性贷款1.67%(降0.37个百分点) [19] - 拨备覆盖率331.02% 较2024年末下降19.08个百分点 拨贷比2.77% 较2023年末下降0.71个百分点 [19] 治理与合规 - 2025年上半年收到多张监管罚单:深圳分行因贷款管理问题被罚200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16.43万元 宿迁分行因贷款管理问题被罚85万元 [20] - ESG评分21分(满分100)在上市城商行中排名末位 E、S、G得分均低于行业平均 [21] - 董事长葛仁余将于2025年10月年满60岁 可能面临管理层变更 [21]
长沙银行半年报:逾期贷款 个贷不良率“双增” 机构持股比例下滑
犀牛财经· 2025-09-05 16:18
资产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12473.85亿元 同比增长13.72% [2] - 负债总额11650.90亿元 同比增长13.58% [2] - 贷款总额6026.92亿元 同比增长12.95% [2] - 存款总额7591.84亿元 同比增长11.23% [2]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2.49亿元 同比增长1.59% [2] - 净利润43.29亿元 同比增长5.05% [2] - 营业利润51.33亿元 较去年同期50.83亿元略有增长 [4] - 基本每股收益1.08元 [4] -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6.28% [4]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余额70.46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6.62亿元 [3] - 不良贷款率1.17% 与上年末持平 [3] - 个人贷款不良率2.20% 较上年末上升33个BP [3] - 逾期贷款余额134.05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6.02亿元 增幅36.74% [3] 业务结构 - 省内外下辖分行13家 长沙地区直属支行17家 [6] - 控股两家村镇银行 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和科技公司 [6] - 共有持牌营业网点411家 [6] - 住房按揭贷款规模增幅不大 个人贷款增速较为缓慢 [6] 机构持股 - 机构股东净减持比例1.18% [6] - 新进和增持机构持股比例增长0.82% [6] - 减持和退出机构持股比例下滑1.90% [6] 经营挑战 - 净息差持续收窄导致业绩增长乏力 [2] - 利息净收入增速低于生息资产日均规模增速 [2] - 存款定期化和长期化趋势延续 [2] - 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下行压力 [6]
国信证券(香港):银行板块业绩筑底 关注顺周期标的宁波银行(002142.SZ)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17:09
行业总体回顾 -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合计营业收入2.92万亿元 同比增长1.0% 合计归母净利润1.10万亿元 同比增长0.8% 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 - 营收和利润增长主要受其他非息收入改善推动 因二季度市场利率回落使债券投资损失等对净利润增长的拖累减弱[1] 净息差表现 - 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净息差同比下降14个基点至1.41% 降幅与一季度的13个基点接近 但较2024年17个基点的降幅收窄[2] - 二季度单季度净息差环比下降4个基点 预计全年受LPR下调和信贷需求疲弱影响仍将收窄 但5月份存款挂牌利率下降将使降幅小幅收窄[2] 资产质量状况 - 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边际增大 主要表现为逾期率上升和不良生成率增加 压力主要来自零售领域[3] - 上半年上市银行拨备计提力度加大 贷款损失准备/不良生成指标回升至106% 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3] 资产规模增长 - 2025年二季度末上市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9.6% 增速较一季度回升[4] - 资产增速回升主要受六大行和城商行资产增速回升明显推动[4] 非息收入变化 - 手续费净收入经过三年调整后 今年上半年止跌回升[5] - 其他非息收入一季度因市场利率上升增速明显下降 但二季度市场利率回落后增速再度回升[5] 行业展望 - 2025年可能是银行业绩下行周期的尾声 预计2026年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有望拐点向上[6] - 净息差仍是最大压力来源 但明年降幅有望收窄 因政策呵护和存款利率下调重定价影响[6] - 2026年有望迎来零售贷款不良生成拐点 因存量不良出清[6] 个股关注建议 - 建议关注优质顺周期个股 包括宁波银行 常熟银行 长沙银行 渝农商行和招商银行[1]
银行半年报观察:信贷扩张分化明显,零售贷款风险抬升
第一财经· 2025-09-04 15:57
信贷增长与结构特征 - 银行业整体信贷增速放缓 上市银行贷款总额同比增长7.98% 增量达10.2万亿元 同比多增9188亿元 [4][6] - 区域分化显著 9家城商行实现两位数贷款增长 西安银行以22.75%增速领跑 江苏银行(16.38%)、重庆银行(13.79%)、宁波银行(13.47%)和成都银行(12.61%)表现突出 [4][5] - 对公贷款成为绝对主力 贡献新增贷款84.6% 基建、制造业、科技金融等政策支持领域为主要投向方向 [6] 银行类型表现差异 - 城商行增速领跑行业 同比增长12.82% 但环比下降0.42个百分点 [6] - 国有大行贷款同比增长8.88% 增速环比提升0.17个百分点 [6] - 股份行和农商行增速较低 分别仅增长3.81%和6.39% [6] 盈利能力与息差压力 - 净息差持续收窄 行业整体净息差为1.39% 同比下降13个基点 [7] - 国有大行息差降幅最大(-15BP) 六大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约2% 仅交通银行实现正增长 [7] - 城商行净利息收入保持高增长 西安、南京、江苏、宁波等银行因规模增速快+息差韧性强 实现10%以上增长 [7] 资产质量分化 - 整体不良贷款率稳定在1.23% 对公贷款不良率改善9个基点至1.26% 实现余额与比率双降 [9] - 城商行对公不良率最低(0.76%) 国有大行最高(1.35%)但环比改善10个基点 农商行改善幅度最大(下降18个基点) [9] - 零售贷款风险抬升 经营贷不良率环比上升19个基点至1.67% 其中国有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上升21BP、39BP、43BP [10] 资本充足率与未来展望 - 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承压 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监管底线(7.5%)不足1个百分点 [11] - 未来息差仍有5BP~10BP收窄空间 但优质区域银行有望继续受益于基建、制造业及绿色转型融资需求 [11] - 2025年全年信贷增速预计小幅下降至6.7% 区域分化特征延续 四川、江苏、浙江等经济强省保持较高增速 [11]
银行半年报观察:信贷扩张分化明显,零售贷款风险抬升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3 22:44
行业信贷增长特征 - 上市银行整体信贷增速放缓 上半年贷款总额同比增长7.98% 增量达10.2万亿元 同比多增9188亿元 [1][3] - 城商行表现突出 9家银行实现两位数贷款增长 全部为城商行 其中西安银行增长22.75% 江苏银行增长16.38% 重庆银行增长13.79% 宁波银行增长13.47% 成都银行增长12.61% [1][2][3] - 对公贷款成为绝对主力 贡献新增贷款比重84.6% 零售贷款增量仅占13.0% 票据贴现占比1.2% [1][3] - 信贷投放聚焦政策支持领域 主要投向基建 制造业 科技金融等方向 [4] - 区域分化显著 江苏 浙江 山东 四川等经济活跃省份信贷增速保持8%以上 其中四川以11.8%增速领跑全国 [4] 银行类型表现差异 - 国有大行贷款同比增长8.88% 增速环比提升0.17个百分点 [5] - 城商行同比增长12.82% 尽管增速环比下降0.42个百分点 但仍领跑行业 [5] - 股份行和农商行增速较低 分别仅增长3.81%和6.39% [5] - 优质区域性银行凭借本地化优势 在涉政类贷款 基建项目及"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储备充足 [5] 盈利能力与息差压力 - 银行业整体净息差为1.39% 同比下降13个基点 其中国有大行降幅最大达15个基点 [5] - 六大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约2% 仅交通银行实现正增长 [5] - 西安 南京 江苏 宁波等城商行因规模增速快且息差韧性强 净利息收入仍实现10%以上高增长 [5] - 行业依赖规模扩张的"以量补价"模式效能正在递减 [5] 资产质量分化 - 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23% 与一季度末持平 [6] - 对公贷款不良率持续改善 较2024年末下降9个基点至1.26% 实现不良余额与不良率双降 [6] - 城商行对公不良率最低仅0.76% 国有大行对公不良率最高达1.35%但环比改善10个基点 农商行改善幅度最大下降18个基点 [6] - 零售贷款风险抬升 个人经营贷不良率环比上升19个基点至1.67% 其中国有行 城商行 农商行分别上升21BP 39BP 43BP [6] -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也有所上升 反映居民收入预期偏弱和部分区域房价调整压力 [7] 资本充足率与未来展望 - 部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承压 浦发银行 浙商银行 北京银行 江苏银行距离监管底线7.5%已不到1个百分点 [7] - 未来LPR报价继续下调 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落地 银行息差仍有5BP-10BP收窄空间 [7] - 优质区域银行有望继续受益于基建 制造业及绿色转型融资需求 维持相对高景气 [7] - 预计2025年全年信贷增速将小幅下降至6.7% 区域分化特征仍将延续 [7]
【财经分析】国有六大行2025中报透视:营收破1.83万亿元,非息收入占比提升构筑新增长极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1 18:59
核心观点 - 国有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资产规模稳步扩张 营业收入实现全面同比增长 非利息收入占比显著提升 展现出强大的经营韧性 [1] 资产规模 - 工商银行资产总计52.32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2% 稳居行业首位 [2] - 农业银行资产规模46.86万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8.37% [2] - 建设银行资产规模44.43万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9.52% [2] - 中国银行资产规模36.7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4.93% [3] - 邮储银行资产规模18.1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6.47% [3] - 交通银行资产规模15.44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59% [3] 营业收入 - 六大行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约1.83万亿元 全面实现同比正增长 [1] - 中国银行营收同比增速3.76%领跑 达3290.03亿元 [3] - 建设银行营收同比增速2.15% 工商银行1.57% 邮储银行1.50% 农业银行0.85% 交通银行0.77% [3] 归母净利润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1395.1亿元 同比增长2.66% 为盈利增长最快银行 [3] - 交通银行净利润460.16亿元 同比增长1.61% [3] - 邮储银行净利润492.28亿元 同比增长0.85% [3] - 工商银行净利润1681.03亿元 同比下降1.39% [3] - 建设银行净利润1620.76亿元 同比下降1.37% [3] - 中国银行净利润1175.91亿元 同比下降0.85% [3] 净息差表现 - 邮储银行净息差1.7% 较2024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 降幅最为显著 [6] - 中国银行净息差1.26% 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 [6] - 建设银行净息差1.4% 较2024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7] - 工商银行净息差1.3% 较2024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 [7] - 农业银行净息差1.32% 较2024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7] - 交通银行净息差1.21% 较2024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降幅相对较小 [7] 资产质量 - 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为1.33% 较上年末均下降0.01个百分点 [7] - 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1.24% 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7] - 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 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7] - 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 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7]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2% 较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 [7] - 建设银行拨备覆盖率239.4% 工商银行217.71% 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4] 非利息收入 - 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1141.87亿元 同比增加26.43% 占比由28.48%上升到34.71% [9] - 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1135.16亿元 同比增长6.5% 占比由25.34%上升到26.58% [11] - 建设银行非利息收入1075.64亿元 同比增长19.64% 占比27.28% [12] - 农业银行非利息收入874.64亿元 同比增长15.1% 占比由20.71%上升到23.64% [11] - 邮储银行非利息收入403.88亿元 同比增长19.09% 占比上升到22.51% [12] - 交通银行非利息收入481.21亿元 占比36.08% [11] 分红计划 - 六大行合计分红规模超2000亿元 [13] - 工商银行每10股派发1.414元 派息总额约503.96亿元 [13] - 农业银行每10股派发1.195元 合计418.23亿元 [13]
国有六大行2025中报透视:营收破1.83万亿元,非息收入占比提升构筑新增长极
新华财经· 2025-09-01 18:40
核心观点 - 国有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资产规模稳步扩张 营业收入实现全面同比增长 非利息收入占比显著提升 展现出强大的经营韧性 [1] 资产规模 - 工商银行资产总计52.32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2% 稳居行业首位 [2] - 农业银行资产规模46.86万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8.37% [2] - 建设银行资产规模44.43万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9.52% [2] - 中国银行 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资产总计分别为36.79万亿元 18.19万亿元和15.44万亿元 较上年末分别增长4.93% 6.47%和3.59% [2] 营业收入 - 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83万亿元 全面实现同比正增长 [1] - 中国银行以3.76%的同比增速领跑 营业收入达3290.03亿元 [2] - 建设银行 工商银行 邮储银行 农业银行 交通银行营收同比增速依次为2.15% 1.57% 1.50% 0.85% 0.77% [2] 归母净利润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1395.1亿元 同比增长2.66% 成为盈利增长最快的银行 [2] - 交通银行与邮储银行净利润分别为460.16亿元 492.28亿元 同比增长1.61% 0.85% [2] - 工商银行净利润1681.03亿元 同比降幅1.39% [3] - 建设银行净利润1620.76亿元 同比降幅1.37% [3] - 中国银行净利润1175.91亿元 同比降幅0.85% [3] 拨备覆盖率 - 建设银行拨备覆盖率239.4% 较去年末提升 [4] - 工商银行拨备覆盖率217.71% 较去年末提升 [4] - 建设银行拨备前利润2901.03亿元 同比增长3.37% [4] 净息差 - 邮储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1.7% 较2024年末的1.87%下降0.17个百分点 [6][7] - 中国银行上半年净息差1.26% 同比减少0.14个百分点 [6][7] - 建设银行净息差从2024年末的1.51%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4% [6][7] - 工商银行净息差从2024年末的1.4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3% [6][7] - 农业银行净息差从2024年末的1.4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32% [6][7] - 交通银行净息差从2024年末的1.27%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21% 下降0.06个百分点 [6][7] 资产质量 - 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2025年中期不良贷款率均为1.33% 较上年末均下降0.01个百分点 [7] - 中国银行中期不良贷款率1.24% 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7] - 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 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8] - 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8% 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8]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2% 较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 [8] 非利息收入 - 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1141.87亿元 同比增加26.43% 非利息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8.48%上升到34.71% [12][13] - 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1135.16亿元 同比增长6.5% 非利息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5.34%上升到26.58% [13][14] - 农业银行非利息收入874.64亿元 同比增长15.1% 占比由20.71%上升到23.64% [13][14] - 建设银行非利息收入1075.64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幅19.64% 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27.28% [13][14] - 邮储银行非利息收入403.88亿元 同比增长19.09% 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上升到22.51% [13][14] - 交通银行非利息收入481.21亿元 占比36.08% [13] 利息净收入 - 除交通银行外 五家国有大行出现利息净收入下降 [10] - 工商银行利息净收入3135.76亿元 较2024年中报的3139.5亿元略有下降 [11] - 建设银行利息净收入2867.09亿元 较2024年中报的2960.59亿元下降 [11] - 农业银行利息净收入2824.73亿元 较2024年中报的2908.48亿元下降 [11] - 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2148.16亿元 较2024年中报的2267.6亿元下降5.27% [11][12] - 邮储银行利息净收入1390.58亿元 较2024年中报的1428.76亿元下降 [11] - 交通银行利息净收入852.47亿元 较2024年中报的842.34亿元增长 [11] 分红计划 - 六大行合计分红规模超2000亿元 [15] - 工商银行建议每10股派发1.414元 派息总额约503.96亿元 [15] - 农业银行建议按每10股派发1.195元 合计418.23亿元 [15]
天津银行新班子首份中报亮相:资产近万亿,利润稳健增长4.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2:0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8.3亿元同比增长0.8% 利润总额21.4亿元同比增长4.9% [1][4] - 净息差1.47%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 净利差1.56%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 [1][6] - 利息收入151.4亿元同比下降5.1% 投资收益12.7亿元同比下降15.5%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9亿元同比下降26.9% [4] 资产负债结构 - 资产总额9656.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 负债总额8957.59亿元增长4.6% [1][2][3] - 贷款余额4710.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 其中公司贷款增长显著 流动资金贷款1792.5亿元增长6.1% 固定资产贷款1304.7亿元增长12.1% [2] - 存款余额5339.51亿元同比增长6.6% 公司存款2970.92亿元增长5.6% 个人存款2139.0亿元增长8.3% [3] 资产质量与成本控制 - 不良贷款率1.70%与上年末持平 拨备覆盖率171.29%提升2.08个百分点 [1] - 客户存款利息支出56.9亿元同比下降0.1% 平均付息率2.24%下降36个基点 [5][6] - 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3.77%同比下降47个基点 [4] 业务发展策略 - 压降互联网合作贷款规模导致个人贷款余额894.1亿元下降8.1% [2] - 通过优化存款结构降低付息成本 执行利率自律机制压降高息存款规模 [5][6] - 响应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政策 落实减费让利及利率调整措施 [4]
国有大行“期中考”答卷: 扩规模、稳息差、向中间收入要效益
经济观察报· 2025-08-30 20:17
核心观点 - 六家国有大行2025年中期业绩整体呈现资产规模增长但经营指标分化的态势 三家银行净利润出现下滑 主要受净息差收窄压力影响 同时非利息收入占比普遍提升成为重要对冲手段 [2][7][12][15][19] 资产规模表现 - 工商银行总资产达52.32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2% [5] - 农业银行资产总额46.86万亿元 同比增长8.37% [5] - 建设银行资产总额44.43万亿元 同比增长9.52% [5] - 中国银行资产总额36.79万亿元 同比增长4.93% [6] - 邮储银行资产总额18.19万亿元 同比增长6.47% [6] - 交通银行资产总额15.44万亿元 同比增长3.59% [6] 经营业绩分化 - 农业银行营业收入3699.37亿元(+0.85%) 净利润1399.43亿元(+2.53%) [9] - 交通银行营业收入1333.68亿元(+0.77%) 归母净利润460.16亿元(+1.61%) [10] - 邮储银行营业收入1794.46亿元(+1.50%) 净利润494.15亿元(+1.08%) [11] - 工商银行营业收入4270.92亿元(+1.6%) 净利润1688.03亿元(-1.5%) [12] - 建设银行营业收入3942.73亿元(+2.15%) 净利润1626.38亿元(-1.45%) [12] - 中国银行营业收入3290.03亿元(+3.76%) 净利润1261.38亿元(-0.31%) [12] 净息差承压状况 - 工商银行净息差1.30% 同比下降13个基点 [15] - 建设银行净息差1.40% 同比下降14个基点 [15] - 农业银行净息差1.32% 同比下降13个基点 [15] - 中国银行净息差1.26% 同比下降18个基点 [15] - 邮储银行净息差1.70% 同比下降21个基点 [15] - 交通银行净息差1.21% 同比下降8个基点 [15] - 农业银行利息净收入2824.73亿元 因利率变动减少289.02亿元 [13] 非利息收入增长 - 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1141.87亿元(+26.43%) 占比升至34.71% [20] - 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1135.16亿元(+6.5%) 占比升至26.58% [21] - 农业银行非利息收入874.64亿元(+15.1%) 占比升至23.64% [22] - 建设银行非利息收入1075.64亿元(+19.64%) 占比27.28% [22] - 邮储银行非利息收入403.88亿元(+19.09%) 占比升至22.51% [23] - 邮储银行中间收入同比增速达11.59%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