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转型

搜索文档
武田财报披露呋喹替尼销量环比下滑,“五连跌”后和黄医药(00013)何去何从?
智通财经网· 2025-05-12 15:54
股价波动分析 - 4月7日公司股价暴跌22.12%受外部因素及恒指大盘震荡影响 [1] - 4月8日至23日股价从18.36港元反弹至25.10港元完全收复失地 [1] - 4月24日股价冲高回落成交量环比增长66.58%出现长上影线显示市场分歧扩大 [1] - 4月25日起9个交易日持续下跌期间仅2日收涨5月6日至12日出现5连跌区间最大跌幅近12% [1] - 5月12日盘中最大跌幅达6.22%成交量增至1000万股以上抛压显著 [1] 武田制药财报与呋喹替尼销售表现 - 武田制药2024财年总收入4.58万亿日元(约305.6亿美元)按实际汇率同比增长7.5% [3] - 呋喹替尼当期销售额480亿日元同比增长351%但25Q1销售额120亿日元环比下滑7.69% [3] - 近4个季度呋喹替尼海外销售额分别为119亿日元、111亿日元、130亿日元和120亿日元 [3] - 呋喹替尼2024年合计销售额2.91亿美元其中24H2销售1.60亿美元环比增长22%超预期 [5] - 24H2日本、欧洲等区域商业化放量欧盟2024年6月获批日本24年9月获批 [5] - 25Q1销售额环比下跌低于市场预期导致股价分歧放大 [6] 业务转型与财务表现 - 2024年1月拟作价44.78亿元出售上海和黄药业45%股权仅保留5%股权加速创新转型 [7] - 上海和黄药业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4.7亿元净利润6.25亿元是稳定业绩引擎 [7] - 2024年公司总收入6.30亿美元(约45.3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5%归母净利润3770万美元(2.7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63% [7] - 肿瘤产品综合收入增长65%至2.72亿美元占总收入43%肿瘤/免疫业务合计收入3.63亿美元下滑31%占总收入58% [8] - 2023年来自武田的首付款、监管里程碑及研发服务收入3.46亿美元2024年降至6700万美元 [9] 核心产品管线分析 - 呋喹替尼2024年综合收入1.94亿美元占总营收31%大中华区销售额1.15亿美元同比增长7%海外销售额2.91亿美元 [10] - 肿瘤免疫业务2025年全年收入指引为3.5-4.5亿美元 [10] - 索凡替尼2024年综合收入增长12%至4900万美元市场份额提升至27% [10] - 赛沃替尼2024年综合收入2450万美元同比下滑15%受竞品上市及医保竞争影响 [11] - 赛沃替尼2024年1月取得一线治疗常规批准有望后续放量 [11] - 索乐匹尼布针对2线ITP的中国注册III期临床长期持续应答率59.8% [11] - 索乐匹尼布因生产杂质问题上市推迟预计2025年底完成评审可能影响海外临床推进及BD授权 [12]
76亿并购梦碎、15个月努力归零,负增长下的新诺威危机四伏
钛媒体APP· 2025-05-08 15:28
交易终止公告 - 新诺威终止76亿元收购石药创新制药的重大重组交易 该交易已推进15个月 终止原因为医药行业及资本市场环境变化 经协商决定维护股东长期利益 [2] - 公司表示业务经营正常 终止交易对现有生产经营无重大不利影响 [2] - 市场反应理性 终止背后涉及股价波动 业绩压力及收购标的质量问题 [2] 市场反应与收购背景 - 收购消息披露后股价两次大跌:2024年1月24日披露后次日跌6.35% 第三个交易日跌14.08% 10月15日公布76亿元细化方案后次日跌11.04% [3] - 此次收购是公司向创新药转型的第二步 2023年控股巨石生物曾推动股价上涨超300% 但市场对两次收购态度分化 [3] - 石药百克虽盈利但依赖单一产品津优力 该产品占收入99.9%以上 且增长乏力 重要研发管线距离上市较远 [4][6] 标的公司财务与估值问题 - 石药百克2024-2026年承诺净利润分别为4.4亿、3.9亿、4.4亿元 但2022-2024H1实际净利润为6.21亿、7.85亿、3.9亿元 承诺低于历史水平 [6] - 标的估值76.22亿元 较账面价值42.76亿元溢价78.25% 被质疑高价收购低增长资产 [6] - 核心产品津优力因集采价格下降导致2024H1销售收入下滑 2024H1收入9.2亿元(同比2023年全年22.47亿元显著收缩) [6] 研发管线与行业竞争 - 石药百克重点研发管线TG103注射液(肥胖适应症)和司美格鲁肽类似药(糖尿病)预计2026年后上市 但赛道竞争激烈 国内23家企业布局司美格鲁肽类似药 [7] - 礼来已公布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OrforglipronⅢ期临床结果 显示减重药向口服剂型迭代 [7] - 巨石生物三款药物进入Ⅲ期临床 包括抗HER2 ADC、帕妥珠单抗和司库奇尤单抗 Ⅲ期临床费用高昂导致研发支出激增 [11][12] 公司业绩与转型压力 - 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21.98%至19.81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7.63%至0.54亿元 2025Q1净利润转亏至-0.27亿元(同比降134.03%) [8] - 传统功能食品及原料业务收入下降24.9%至18.4亿元 毛利率降5.75个百分点 生物制药板块收入仅8779万元(占比4.4%) [10] - 2024年研发费用8.42亿元(同比增25.44%) 若剔除巨石生物 2023年研发费仅0.47亿元 差异达18倍 2025Q1研发费同比增117.68%至2.4亿元 [10] - 现金流恶化: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2.35亿元 2025Q1为-0.87亿元 [12] 交易终止的潜在影响 - 若完成收购 新诺威收入规模将接近翻倍(2023年新诺威营收25.02亿元 vs 石药百克23.16亿元) 但研发支出和利润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13] - 终止交易被视为规避风险的"安全牌" 避免叠加标的研发投入(石药百克2023年研发费2.37亿元)和市场竞争不确定性 [13]
华东医药(000963):24年稳健增长,研发逐步进入收获期
中银国际· 2025-04-24 13: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华东医药维持“买入”评级 [2][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东医药2024年全年总营业收入419.06亿元,同比增长3.16%;利润总额43.02亿元,同比增长24.11%;归母净利润35.12亿元,同比增长23.72%,创新药转型逐步完成,四大板块稳健增长,看好长期发展 [4] - 基于公司业务稳健增长、研发投入及国际化推进,略微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1.62/47.82/54.0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37/2.73/3.08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6.4/14.3/12.6X [6] 各部分总结 公司概况 - 公司代码000963.SZ,市场价格39.99元,板块评级强于大市,发行股数17.5408亿股,流通股17.5194亿股,总市值701.4554亿元,3个月日均交易额4.306亿元,主要股东中国远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41.67% [2][3] 财务数据 投资摘要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主营收入(亿元)|406.24|419.06|448.33|479.14|512.24| |增长率(%)|7.7|3.2|7.0|6.9|6.9| |EBITDA(亿元)|43.8|51.47|62.18|69.74|77.89| |归母净利润(亿元)|28.39|35.12|41.62|47.82|54.04| |增长率(%)|13.6|23.7|18.5|14.9|13.0| |最新股本摊薄每股收益(元)|1.62|2.00|2.37|2.73|3.08| |市盈率(倍)|24.1|19.5|16.4|14.3|12.6| |市净率(倍)|3.2|3.0|2.7|2.5|2.2| |EV/EBITDA(倍)|15.9|11.3|10.2|8.8|7.5| |每股股息 (元)|0.6|0.9|1.1|1.3|1.4| |股息率(%)|1.4|2.7|2.8|3.2|3.7| [8] 利润表 - 2023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406.24、419.06、448.33、479.14、512.24亿元,营业成本分别为274.62、279.89、299.29、317.1、335.99亿元等 [10]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E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39.29、37.49、51.85、55.47、65.19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17.51、 - 21.7、 - 9.72、 - 11.1、 - 13.96亿元等 [10] 财务指标 - 成长能力方面,2023 - 2027E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7.7%、3.2%、7.0%、6.9%、6.9%等;获利能力方面,息税前利润率分别为8.8%、10.2%、11.6%、12.2%、12.8%等;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0.4、0.4、0.3、0.4、0.3等;营运能力方面,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3、1.2、1.2、1.2、1.1等;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6.4%、15.3%、15.0%、15.0%、15.0%等;每股指标方面,每股收益分别为1.6、2.0、2.4、2.7、3.1元等;估值比率方面,P/E分别为24.1、19.5、16.4、14.3、12.6倍等 [13] 业务分析 - 工业业务成核心引擎,2024年医药商业收入270.92亿元,同比增长0.41%,净利润4.56亿元;医药工业收入138.11亿元,同比增长13.05%,扣非归母净利润28.76亿元,同比增长29.04%;医美业务收入23.26亿元,同比下降4.94%,后续有望企稳回升 [9] - 研发持续投入,2024年医药工业研发投入26.78亿元,同比增长16.77%,直接研发支出17.70亿元,同比增长10.63%,占医药工业营收比例12.91%,创新研发形成内分泌、自身免疫及肿瘤三大领域,创新药管线超80项,BD合作不断推进 [9] - 工业微生物业务潜力大,2024年销售收入7.11亿元,同比增长43.12%,积极布局四大方向,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