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化
搜索文档
关税突发:特朗普政府将扩大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50%关税的范围
证券时报· 2025-08-16 19:43
美国扩大钢铁铝关税政策 - 特朗普政府宣布将钢铁和铝进口关税从25%提高至50% 并扩大征收范围至407种衍生产品 [1] - 新增关税清单将于8月18日生效 非钢铁铝部分适用特定国家商品税率 [1] - 6月3日宣布的衍生制品关税政策将于2025年6月4日生效 [1] 半导体关税对行业影响 - 特朗普拟两周内宣布半导体关税 税率或达300% 导致应用材料股价跌14% 美光科技跌3.5% AMD跌1.9% [1] - 专家分析100%芯片关税是"双刃剑" 可能加速企业回流美国或推动"去美国化"供应链重构 [2] - 波士顿咨询报告指出强制半导体产业回流将导致美国芯片产业规模跌至全球第二或第三 [2] 全球供应链格局变化 - 美国仅占全球半导体供应链35%份额 强制性政策可能促使其他国家构建非美供应链体系 [2] - 苹果公司2023年海外销售额占比超60% 依赖全球产业链整合维持竞争力 [2] - 若科技企业完全本土化生产 产品国际竞争力与市场规模将显著下降 [2]
关税突发!特朗普政府:扩大征收范围!
证券时报网· 2025-08-16 12:40
钢铁和铝关税政策 - 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扩大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50%关税的范围,将数百种衍生产品纳入加征关税清单 [1] - 美国商务部将407个产品编码加入《美国协调关税表》,这些产品将因所含钢铁和铝成分而被加征额外关税 [1] - 扩大的关税清单将于8月18日正式生效 [1]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进口钢铁和铝及其衍生制品的关税从25%提高至50%,该政策自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6月4日凌晨0时01分起生效 [1] 半导体关税政策 - 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两周内宣布半导体关税,税率或达300% [1] - 芯片股总体加速下跌,其中应用材料股价收跌超14%,美光科技跌3.5%,超威半导体公司(AMD)下跌1.9% [1] - 美国对进口芯片和半导体征收约100%的关税,可能迫使部分企业回流美国或在美投资,但也会加速"去美国化" [2] - 美国企业将海外产能转向当地市场销售,外国企业也避开美国市场构建本土供应链,最终削弱美国的全球产业地位 [2] 半导体产业影响 - 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报告预警,如果美国强制半导体产业回流,其芯片产业规模或将跌至世界第二或第三位 [2] - 芯片产业包含设计、设备、材料、晶圆、封装测试等七大全球分布环节 [2] - 根据世贸组织全球价值链报告,美国仅占全球供应链35%的份额 [2] - 强制性政策将促使其他国家绕开美国,构建非美供应链体系,可能导致美国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的地位进一步下滑 [2] 科技企业影响 - 美国大型科技企业的成功高度依赖海外市场,新关税政策一旦实施,将会对这些企业造成影响 [2] - 苹果公司2023年海外市场占总销售额的六成以上 [2] - 依托全球市场布局和跨国产业链整合,苹果公司才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 - 如果苹果仅在美国本土完成全部生产装配,其产品将丧失国际竞争力,市场规模也将急剧萎缩 [2]
关税突发!特朗普政府:扩大征收范围!
证券时报· 2025-08-16 12:27
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扩大钢铁和铝进口关税范围 将407种衍生产品纳入加征清单 关税税率提高至50% 新清单于8月18日生效[1] - 6月3日宣布将钢铁和铝及其衍生制品关税从25%提高至50% 该政策自2025年6月4日凌晨生效[1] - 特朗普称两周内将宣布半导体关税 税率或达300% 导致芯片股加速下跌 应用材料股价收跌超14% 美光科技跌3.5% AMD下跌1.9%[1] 半导体行业影响 - 美国对进口芯片和半导体征收约100%关税被视为"双刃剑" 可能迫使部分企业回流美国 但会加速"去美国化"进程[2] - 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报告预警 强制半导体产业回流将使美国芯片产业规模跌至世界第二或第三位[2] - 美国仅占全球半导体供应链35%份额 强制性政策将促使其他国家构建非美供应链体系 可能导致美国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地位进一步下滑[2] 科技企业市场依赖 - 美国大型科技企业成功高度依赖海外市场 新关税政策将对这类企业造成显著影响[2] - 苹果公司2023年海外市场占总销售额六成以上 全球市场布局和跨国产业链整合是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2] - 若苹果仅在美国完成全部生产装配 其产品将丧失国际竞争力 市场规模将急剧萎缩[2]
特朗普又发出关税威胁,最高或达300%
证券时报· 2025-08-16 07:46
关税政策动向 - 特朗普计划在未来两周内对进口芯片和半导体征收关税 初始税率较低以鼓励公司在美国建厂 后续税率可能大幅提升至200%或300% [1][2] - 钢铁关税可能同时调整 特朗普已于6月将钢铁和铝进口关税提高至50% 本次是否涉及钢铁尚不明确 [2][3] - 关税政策以国家安全调查为前提 美国商务部自4月起对芯片和药品行业开展调查 正式公告尚未发布 [2] 市场即时反应 - 半导体概念股集体下跌 板块指数跌幅一度超过2% 拉姆研究和科天半导体跌幅超7% 美光科技跌近5% 盛美半导体跌超4% [1] - 制造商和人工智能公司密切关注政策细节 因芯片广泛应用于现代消费品 [2] 企业应对策略 - 苹果公司宣布在美国额外投资1000亿美元 被视为规避关税的供应链调整举措 [5] - 特朗普承诺对已在美国建厂的企业给予关税豁免 企业可能选择本土生产而非支付高额关税 [1][2][4] 产业格局影响 - 强制产业回流可能导致美国芯片产业规模跌至世界第二或第三 当前美国仅占全球供应链35%份额 [5] - 政策可能加速"去美国化"进程 外国企业避开美国市场构建本土供应链 削弱美国全球产业地位 [5] - 大型科技企业海外销售额占比显著 苹果公司2023年海外市场占比超六成 全本土生产将削弱其国际竞争力 [6] 政策争议 - 芝加哥联储行长古尔斯比批评关税政策为"滞胀性冲击" 可能同时推高物价和抑制经济增长 [1] - 关税政策涉及多国贸易关系 特朗普威胁对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征收更高关税 包括对印度商品征收50%关税 [3]
中国送出5年大单,1.3万亿为巴西兜底,巴总统:对中国感激不尽
搜狐财经· 2025-08-12 20:53
贸易战与中巴合作 - 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巴西咖啡、大豆、牛肉等核心出口商品加征50%关税,导致30万咖啡农一夜损失1750亿雷亚尔 [1][7] - 中国在48小时内与183家巴西企业签署五年订单,总金额达1.3万亿人民币,覆盖美国市场损失缺口 [3][9] - 中国采购商对巴西咖啡开价比美国关税前高10%,巴西咖啡价格逆转,美国星巴克股价暴跌3.7% [9][11] 供应链与去美元化 - 巴西央行人民币储备占比半年内翻倍至6.8%,阿根廷、智利跟进抛售美元 [13] - 中巴加速推进"两洋铁路",连接巴西至秘鲁港口,使战略物资直抵亚洲,摆脱美国控制 [13] - 中国银行推出雷亚尔-人民币信用证,绕开美元结算风险 [9] 行业影响与市场反应 - 巴西2024年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大豆供应国,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三分之一,大豆单项达8258亿元 [11] - 美国餐饮协会测算咖啡关税将导致橙汁价格飙涨1.2美元/升,年损失120亿美元 [20] - 得州牧场主抗议特朗普政策,称"子弹射穿了自家饭碗" [20] 金砖国家机制与战略协同 - 巴西总统卢拉拒接白宫电话,转身联系北京,五小时后中远海运新增两条直达巴西桑托斯港的航线 [9] - 印度紧随中国与巴西签署咖啡采购协议,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开感谢中巴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建设性贡献" [20] - 巴西最高法院判决特朗普盟友博索纳罗软禁,直接打脸白宫干涉企图 [16] 全球南方国家示范效应 - 中国1.3万亿订单向全球南方国家示范"如何在美国霸权下生存",获得更稳定市场 [20] - 圣保罗街头出现焚烧特朗普人偶的民众狂欢,标语称"白宫的手伸不进巴西法庭" [22] - 全球南方国家首次在经济战中成功"反杀"霸权,美元体系裂痕加速扩大 [22]
巴西总统宣布重大决定,白宫目瞪口呆:中方这次真成大赢家了?
搜狐财经· 2025-08-12 14:21
贸易政策变动 - 美国对巴西出口商品关税从原水平翻倍至50% 随后调整至10% [1] - 关税调整排除飞机 能源和橙汁等关键产品 主要针对咖啡 牛肉 热带水果和海鲜等日常消费品 [1] - 巴西向WTO申诉美国违反最惠国待遇和关税承诺 [5] 行业影响 - 巴西6月咖啡出口量下降30.7% 咖啡商面临生存危机 [6] - 美国咖啡馆和超市成本大幅上升 咖啡消费成本直线上涨 [8] - 中国瑞幸咖啡2024年与巴西签订24万吨咖啡豆长期采购合同 [6] 市场转移 - 中国市场迅速承接巴西咖啡出口 巴西供应商优先向中国买家发货 [6] - 中国咖啡消费需求过去十年急剧增长 市场潜力巨大 [6] - 巴西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 推进去美元化进程 [7] 地缘经济关系 - 巴西加强与金砖国家合作 与印度商讨联手应对贸易局势 [5] - 拉美国家重新评估与美国关系 阿根廷使用人民币还债 秘鲁加速对接一带一路 [10] - 金砖银行和亚投行成为拉美国家融资新选择 [7] 战略合作 - 巴西与中国合作涵盖咖啡 矿产资源 基础设施建设和本币结算等多个领域 [11] - 中国帮助巴西稳定农产品出口 传递市场合作可信赖信号 [7] - 巴西通过多元化供应链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风险 [3]
不出中国所料,特朗普对全球征税后,高兴不到一天,噩耗就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8-10 22:43
关税政策实施 - 美国最新"对等关税"政策于8月7日零时全面生效 平均关税税率从去年2.3%大幅提升至15.2% 达到二战以来最高水平 [1][3] - 不同国家和地区适用差异化税率 英国、日本、韩国和欧盟税率降至10%-20% 墨西哥获90天缓刑 波黑和阿尔及利亚被征30% 文莱25% 孟加拉国20% [3][5] - 部分国家遭受更高税率 瑞士39% 加拿大35% 叙利亚、老挝、缅甸等国超40% 巴西因"金砖成员"身份被征50% [6] 行业影响分析 - 汽车行业受冲击最为严重 福特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因关税产生8亿美元亏损 通用汽车亏损11亿美元 斯泰兰蒂斯损失3.5亿美元 全行业预计2025年利润损失达70亿美元 [15] - 零售业面临供应链危机 企业紧急囤积中国商品以对冲成本 但库存耗尽后将面临"成本激增、订单减少、利润降低"三重困境 [15][17] - 通胀压力显现 2025年6月美国核心通胀率同比上升至3.2% 低收入群体转向小包装商品和5美元以下餐食 [20] 全球供应链重构 - 关税政策加速全球供应链"去美国化" 跨国公司投资重点转向亚太、拉美等新兴市场 [25] - 多边合作步伐加快 金砖国家关键领域合作落地 印度与俄罗斯签订长期协议 欧盟与多国发展紧密贸易关系 [23] - 中国推动区域经济协作 构建全球经贸纽带 成为关税战中的"幸运玩家" [27]
世界经济新格局 中国增长新机遇
中国青年报· 2025-08-08 16:02
短期变量改善促预期向好 "可喜的进展""贸易局势的缓解""温和的增长"……一系列较为积极的表述,出现在7月29日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的演讲中。当天,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 新内容,小幅上调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报告预计,2025年和2026年世界经济将分别增长3%和 3.1%,较今年4月预测值分别上调0.2和0.1个百分点。 IMF上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是基于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包括:在美国加征关税预期下,进出 口前置效应强于预期;当前美国实际关税税率低于其4月宣布的水平;美元走弱改善金融环境,为全球 注入流动性;另有一些主要经济体实施了财政扩张政策。 不过,IMF也警告,世界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因大幅加征关税预期而扭曲。今明两年,经济政策不确 定性仍将威胁世界经济稳定。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较高、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财政脆弱性加剧等构成 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各经济体应通过构建清晰透明的贸易框架减少不确定性。 美国总统特朗普无差别挥舞"关税大棒",不仅在美国和其贸易伙伴国的信任关系上"砸"出一道道巨大裂 缝,也给处于调整期的世界经济格局"砸"出了一些新 ...
滥用制裁,让全球科学出现了一个出乎美国意料的现象
虎嗅· 2025-08-05 17:18
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政策动态 - 美国政策呈现矛盾态势 一方面冻结部分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政策以维护贸易谈判 另一方面仍在推动加码管制 包括酝酿组建"排华联盟" [1] 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态势 - 中国专利申请量从2010年39.1万件增长至2023年167.7万件 成为全球最大专利申请国 2019年国际授权专利数量已超越美国 [9] - 在2003-2023年全球被引前10%论文中 中国在64项关键技术中取得57项第一 美国从60项缩减至7项 [10] - 全球前20大科技集群中 中国集群数量从2017年3个增至2024年8个 超越美欧总和(美国6个 欧洲1个) [11] - 芯片出口额从2018年5591亿元增长至2024年突破1.1万亿元 六年实现翻倍增长 [13] - 2018年统计的35项"卡脖子"技术 七年内已在大类上突破86% [15] 中美技术竞争格局 - SCSP评估显示在12大科技领域中 美国领先5个(核聚变能源 互联网平台 量子科技 半导体 合成生物学) 中国领先4个(先进电池 先进制造 商用无人机 5G) 3个领域竞争激烈(人工智能 生物制药 下一代网络) [14] - 全球电子行业利润分布显示 美国公司占据54%利润 中国企业仅占7% [26] - 高端智能手机市场(600美元以上)苹果和三星份额达85% 国产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份额仍较低(东南亚 欧洲和拉美市场美欧日韩份额达80%-90%) [26] 美国管制政策的反效果 - 波士顿咨询估算显示 若完全禁止芯片对华销售 美国企业将损失18%全球市场份额和37%营业收入 [23] - 美国半导体设备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度提升 科林研发 科磊 应用材料等企业中国营收占比从2022年底提高一倍以上 目前超四成 [46] - 出口管制促使被管制国家加速自主创新 反而阻碍美国及盟国企业创新 [31] - 全球出现"去美国化"趋势 科磊制定产业链去美国化应急计划 泰瑞达实现大部分零部件去美国化(美国来源占比低于3%) [46] 美国科技创新体系结构性问题 - 电力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去年新增电力容量仅为中国同期1/10 难以满足AI等新技术发展需求 [40] - 制造业配套能力衰退 全球造船业市场份额不足0.01% 高铁建设效率低下(10亿修400米 15年修10公里) [41] - 科研经费面临大幅削减 2026年预算提案要求国家卫生研究院支出削减37% 国家科学基金会支出削减超50% [38] - 立法效率急剧下降 第118届国会2023年仅通过34项法案 不及上届1/10 [35] 产业与企业应对策略 - 中国企业在算力受限情况下实现算法创新 DeepSeek达到同类效果仅需1/8算力芯片 [17] - 台积电美国工厂成本高出台湾工厂50%-100% 产能不足台湾5nm和3nm产能五分之一 [42][48] - 美国科研人员海外工作申请2025年一季度同比增长32% 浏览海外岗位用户数增35% [51] 金融市场影响 - 美国科技股估值接近泡沫边缘 标普500历史市盈率达27.1(高于历史平均19.6) 巴菲特指标突破2.96(超警戒线2.0) 预期市盈率升至22.3倍接近1999年高点 [55] - DeepSeek技术突破曾导致英伟达 博通 甲骨文市值短期下滑10%-20% [55]
中经评论:“对等关税”将加速全球“去美国化”
经济日报· 2025-08-05 08:08
加征关税举措破坏了现行多边贸易体系的非歧视原则,可能导致全球贸易量系统性萎缩。加征关税 不仅推高跨国交易成本,更迫使企业重构供应链,从追求效率的经济全球化布局转向强调安全的区域化 配置。产业链的区域化重组虽能规避部分关税风险,但必然伴随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这种效率折损最 终体现为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压力,即使是美国也无法置身事外。 同时,现代制造业依赖高度专业化的全球分工,中间品跨境流动构成价值链的核心纽带。美国对零 部件和半成品加征关税,直接抬高了本土制造业的投入成本。汽车、电子等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行业 受影响尤为显著,其生产成本的上升不仅削弱国际竞争力,更可能引发投资缩减与产能转移。即便未来 关税政策调整,企业为规避政策不确定性建立的冗余供应链也将持续推高运营成本,而这正是美国国家 信誉透支以后产生的恶果之一。 上周,美国政府确定了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美国一些人试图通过行政手段重 塑国际贸易格局,其深远影响将大大超出始作俑者的预期。极限施压举措虽然短期内榨取了些许利益, 却严重透支了美国的国家信誉。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的霸凌行径给全球加速"去美国化"进行了一次广 泛的思想动员。 7月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