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化

搜索文档
最新资管调查:卖出美元是“共识”,美股成“最不受欢迎股市”,增持欧股和日股
华尔街见闻· 2025-05-29 17:44
全球资管机构资产配置趋势 - 全球15家头部资管机构合计管理超20万亿美元资金 正集体减仓美股 美债 美元 转向增配亚洲和欧洲资产 [1] - 机构对美股配置降至中性水平 成为全球最不受欢迎股市 欧洲和日本股市被上调为共识性多头 新兴市场股市维持超配 [2] - 美债和日债遭普遍减持 资金转向英国 德国 意大利国债及新兴市场本地债券 欧洲信用债更受青睐 美国通胀保值债(TIPS)关注度提升 [4][5] - 美元被持续减配 欧元和日元获加仓 瑞士法郎虽被上调但仍处做空状态 外汇市场方向高度一致 [6] - 贵金属(如黄金)配置上调 石油等周期性商品被下调 黄金成为避险资金主要流向 [7] 市场情绪与资产表现 - 4月新兴市场股市强势反弹 拉美地区表现突出 因美国关税政策预期缓和 风险情绪改善 [11] - 同期债券因增长放缓信号和避险需求上涨 信用债表现不佳 周期商品(能源 基本金属)遭抛售 黄金表现亮眼 美元普遍走弱 [11] - 5月全球股市普遍修复 美股领涨 信用债利差收窄 周期商品反弹 美元走势平稳 市场情绪改善主因关税风险和衰退预期降温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花旗通过统一评分体系(+3至-3)横向比较15家机构公开配置观点 覆盖明确给出观点的资产类别 趋势性判断有效 [10] - 机构共识最强的多头头寸包括欧洲和日本股票 欧元 日元 黄金 美国TIPS 最明确空头共识为美元 瑞士法郎 日债 美债 原油 [7] - 机构对美股分歧较大 美债和日债减配趋势明确 商品和外汇市场方向一致性最高 [8]
“去美国化”急剧加速,非美股票基金单月吸金破纪录!
金十数据· 2025-05-21 17:25
资金流向 - 欧洲和亚洲投资者向排除美国市场的全球股票基金注入了创纪录的25亿美元资金 其中超21亿美元集中在过去三个月流入 并创下历史最高单月流入量 标志着3年净流出趋势逆转 [1] - 2022年至2024年投资者从非美全球股票基金净撤出25亿美元 同期明晟非美全球指数仅上涨7% 而标普500指数涨幅达25% 但资金在特朗普当选后五个月内迅速回流 [4] 市场反应 - 贝莱德 DWS和Amundi等机构已发行剔除美股的ETF 以满足投资者对非美股票基金飙升的需求 [3] - 晨星研究负责人指出美国市场多年来首次出现持续外流 投资者正在质疑美国作为全球主要投资目的地的地位 [3] - 部分资金流入源于欧洲投资者的"爱国再平衡" 与华盛顿政治行动的影响相关 而非美股估值因素 [6] 投资策略 - Amundi在特朗普连任前就推出剔除美股的ETF 认为吸引力来自投资组合再平衡需求 而非政治因素 [6] - 欧洲投资者此前过度集中于标普500和明晟全球指数(美国占比超70%) 现寻求通过增加非美风险敞口实现多元化 尤其针对"七巨头"科技股的高权重和波动性 [6] 指数表现 - 明晟非美全球指数过去三年涨幅(7%)显著落后于标普500指数(25%) 但资金流向出现逆转 [4]
欧洲面临多重挑战强化战略自主
经济日报· 2025-05-12 05:57
欧美关系裂痕 - 美国新一届政府对欧洲采取激烈举措导致欧洲对美观感转变,战略界和民众认知均发生变化[1] - 欧美裂痕根源包括价值观与制度理念背离、地缘政治分道扬镳、经贸信任基础动摇[1] - 欧盟委员会因违反《数字市场法案》对苹果和元宇宙平台分别处以5亿欧元和2亿欧元罚款,美国政府称此为"新型经济勒索"[1] 欧洲战略自主 - 欧洲各界日益觉醒,认为独立自主发展是未来之路[1] -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教授分析指出,美国70个主要贸易伙伴可在一年内弥补其停止进口的损失,115个伙伴可在5年内实现替代[3]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强调将聚焦美国以外83%的全球市场[3] 信息技术领域 - 荷兰政府建立主权控制的"国家云服务"以减少对美国技术和数据的依赖[4] - 欧盟委员会向赴美官员配发一次性手机和基础款笔记本电脑以防被美情报机构监听[4] 多边贸易体系 - 欧洲智库建议欧盟支持WTO非歧视原则,通过多边机制推动改革,发起"开放贸易国际联盟"[4][5] -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全球化结构韧性将胜过美式贸易保护主义[4] 中欧合作 - 欧洲议会议员指出中欧双边贸易额超过8000亿欧元,证明双方紧密联系[5] - 欧洲在对华政策上选择与美国不同的道路,体现战略自主[5]
美国快撑不住了,特朗普服软求放过,中方才不会上当
搜狐财经· 2025-05-06 16:53
中美关税战最新动态 - 美国总统特朗普暗示可能停止提高对华关税 甚至考虑降低现有关税水平 理由是避免影响商品购买需求 [1] - 特朗普表示中美最终会达成协议 但中国外交部强调谈判需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 美国必须放弃威胁手段 [3] - 中国商务部明确重启谈判前提是美方释放更多善意 停止干涉中国内政 并放弃极限施压策略 [5] 关税战对双方经济影响 - 美国普通民众生活成本显著增加 股市 美债及美元汇率面临严峻挑战 农业损失尤其严重 因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 [3] - 高关税导致美国消费者物价上涨 企业进口成本增加 供应链受阻 中国部分出口企业订单减少 经济增长承压 [7]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称中国对美出口是美对中出口的5倍 认为125%关税不可持续 但中方反驳贸易战无赢家 责任在美方 [5][7] 中国应对策略与国际反应 - 中国组建"去美国化"供应链 已与120个国家签署数字贸易协定 构建独立贸易网络 [5] - 中方采取"精准反制"措施展示抗压决心 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中国平等互利原则 [7] - 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支持中国立场 多国开始抵制美国霸权主义贸易政策 [3][5] 未来谈判前景 - 破局关键在于美国摒弃霸权思维 停止单边施压 回到平等协商轨道 [7] - 中方坚持谈判需在互惠基础上进行 强调经济全球化下中美相互依存 合作才是共赢之道 [5][7] -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壁垒重塑全球产业链 但中国市场的规模优势使替代方案难以实现 [3][7]
美国迎来坏消息,13国联合发布通知,美方关税大棒已然失效
搜狐财经· 2025-05-06 16:53
美元霸权与全球财富分配 - 2025年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达58.7%,美国每年通过铸币税攫取2.3万亿美元,超过沙特全年石油出口收入三倍,相当于巴西全年GDP总量 [1] - 美联储货币宽松政策释放的数万亿美元导致新兴市场输入性通胀与资产泡沫,而美国通胀率通过金融衍生品对冲维持在2%以下 [1] - 美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高利润环节,如iPhone 18 Pro中美国企业掌控芯片设计、专利授权等环节攫取71%利润,而越南组装厂仅分得2.8%制造利润 [1] - 英伟达AI芯片从每台设备抽走27美元,而印度电子厂生产iPad仅获得每台1.2美元加工费 [1] - 美国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从1980年19%暴跌至2025年6.8%,但控制全球生物医药产业92%的专利 [1] 美国关税政策与全球产业链重构 - 美国2025年"供应链安全关税"导致韩国半导体成本激增53%,三星被迫将北美工厂迁往马来西亚 [2] - 欧盟钢铁业因美国280%关税失去市场,土耳其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扩大对日出口 [2] - 全球贸易结算中美元使用率从2016年62%降至2025年47%,创历史新低 [2] - 东盟十国"跨境数字货币走廊"使区域内贸易美元使用率从2022年81%降至2025年39% [2] -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累计发放310亿美元非美元贷款,利率较世界银行低42% [2] - 沙特将主权基金中美元资产比例从68%砍至18%,增持人民币债券与黄金储备 [2] 新兴经济体反制措施与产业自主化 - 墨西哥特斯拉工厂实现100%零部件本土化 [2] - 印度与欧盟共建全球最大仿制药自由贸易区,以应对美国35%医疗设备进口关税 [2] - 全球支付体系美元占比跌破40%警戒线,SWIFT系统出现技术性"卡顿" [2]
特朗普又在媒体上放话!加州州长直接反击硬刚,日本看到邻国的勇敢后坚持不对美屈服
搜狐财经· 2025-05-05 18:44
加州贸易自主行动 - 加州签署《贸易自主紧急法案》,对欧盟、加拿大等32国开放"绿色技术零关税通道",并授权州商务厅直接与海外企业签订供应链协议 [1] - 加州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共建"氢能走廊",成为全球产业链重组中"去美国化"的桥头堡 [1] - 加州2024年对欧新能源设备出口额已超越对华传统贸易规模,占全美同类出口的41% [1] 联邦与州政府冲突 - 加州联合纽约、华盛顿等12州组成"关税受害者联邦",以违反宪法"商业条款"为由起诉白宫 [3] - 加州司法部援引州宪法"贸易自由权"条款,要求最高法院承认其"国际经济谈判代表"身份 [3] - 加州2024年对欧盟出口额达820亿美元,占全美对欧贸易总额的21% [6] 日本的双面策略 - 日本暗中批准丰田在加州扩建氢燃料电池基地,并承诺对符合加州排放标准的汽车豁免关税 [4] - 日本对美贸易依赖度从2017年的19%降至11%,而加州市场占其汽车出口的23% [4] - 日本通过《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预留对美贸易反制条款 [4] 经济影响与行业变化 - 得克萨斯州能源出口因特朗普关税暴跌37% [6] - 加州州长纽森强调要守护3900万人民的饭碗 [6] - 加州新能源设备出口已成为重要经济支柱 [1]
全球资产配置:高波动下的范式变更|新刊亮相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5 18:30
全球资产配置范式变更 - 高度不确定性成为世界经济金融主题 受中美博弈 新冠疫情 俄乌冲突等多因素影响 2025年特朗普2.0关税政策重启与地缘风险恶化加剧资产波动 [2][8] - 美国信用受损导致全球化逆转 过去高配美债美股的资产配置格局将转向去美元化 美债风险显著上升 2025年4月美债总额达3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35% 人均负债超10万美元 [2][3] - 中国资本市场展现稳定性优势 在美债美股美元大幅波动背景下呈现上行势头 建议在国际贸易投资中增加人民币使用 [4][5]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路径 - 投资者结构需优化 个人投资者比重过高问题亟待改善 应重点促进机构投资者增持 [12] - 依托完整产业链和科技实力 在半导体 AI等领域输出优势产能 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4] - 专项债成为逆周期调控关键工具 需更好发挥撬动社会资本作用 地方政府债券规模持续扩容 [15] 行业创新与金融科技 - 证券公司通过跨境业务布局形成综合资产配置方案 助力全球投资 [14] - 银行理财行业需提升资产配置能力 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保障投资者权益 [15] - AI技术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升级 深度求索(DeepSeek)模式降低大模型研发成本 促进AI生态拓展 [19] 区域化投资策略 - 建议挖掘欧洲 日本等发达市场及"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潜力 跨市场多元化配置黄金等另类资产 [5][14] - 绿色金融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碳减排工具有效提升银行市场价值 需强化政策落实促进绿色债券创新 [15][20]
中美关系最大“压舱石”,正在沉底,最新调研报告,信号很强烈
搜狐财经· 2025-05-03 17:29
文章核心观点 中美经贸关系发生结构性剧变,“压舱石”沉底,双方战略逻辑对立,“去美国化”进程转向主动进攻,若“脱钩”完成全球或分裂为两大经济阵营,可能引发“新冷战”热冲突 [2][4][7] 中美经贸现状 - 近50%中国外贸企业表示会减少对美业务,75.3%企业考虑开拓新兴市场减少对美贸易占比 [2] - 2025年1至3月中美货物贸易额仅占中国进出口总额11.2%,低于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水平,美国从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跌至第三 [2] -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占比攀升至42%,RCEP框架下原产地证书签发量同比增长27% [2] 转变原因 -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战”“科技脱钩”重塑全球产业链,中国以“双循环”战略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 [4] - 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政策撕裂中美经贸平衡,2025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商品扩大至5200亿美元,单边限制措施数量连续8个月居全球首位 [5] - 美国无法接受中国在高端制造业崛起,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达28.7%,半导体自给率从2018年15%跃升至2025年45%,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份额突破60% [7] 潜在影响 - 中美关系将步入“零和博弈”危险水域,“脱钩”完成后全球或将分裂为美国主导的“价值观同盟”和中国构建的“发展共同体”两大经济阵营 [7] - 体系对抗将重塑地缘政治规则,局部摩擦可能升级为“新冷战”热冲突 [7]
加拿大“全民抵制”美国货,货架上掀起一场“枫叶”热潮
凤凰网财经· 2025-04-28 21:42
加拿大商品身份认同趋势 - 加拿大超市货架上带有枫叶标志和"加拿大制造"等标签的商品数量激增 [1] - 商家通过"枫叶漂洗"或"枫叶镀金"策略美化商品加拿大血统以迎合反美购物潮 [3] 跨国公司的标签争议 - 金宝汤公司旗下Habitant系列豌豆汤因标注"加拿大设计"引发消费者质疑 [6] - 卡夫亨氏澄清其魁北克工厂使用本地番茄原料以回应政治言论影响 [6] 政治因素推动商业运动 - 加拿大四大政党领袖在竞选辩论中展示"去美国化"购物清单 [6] - 现任总理卡尼誓言戒除所有美国酒精饮料 [6] 民间商业机会涌现 - 蒙特利尔科技企业家推出"Buy Beaver"应用程序根据产品产地和原料来源进行评级 [8] - 该应用程序下载量已达15万次 [8]
美元债市“暴动”倒逼政策调整: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引发全球关注
环球网· 2025-04-13 10:50
美元债市波动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单周飙升逾40个基点 创2003年以来最大涨幅 债券价格与收益率反向而行 表明投资者加速抛售美债 [1][3] - 美债风险溢价持续高企 反映市场对长期通胀 财政赤字及地缘冲突的担忧加剧 [3] - 债券市场动荡直接施压特朗普政府调整贸易政策 促成部分冻结关税攻势的决策 [3] 贸易战与美债融资链 - 美国主要海外债主中国 日本等恰是此轮关税战主要目标 贸易顺差国传统上将美元收入回流美债市场 为美国财政赤字提供融资 [3] - 特朗普政府削减贸易赤字的政策目标与美债融资机制形成根本矛盾 若顺差缩水 各国购买美债的意愿和能力恐同步下降 [3] - 若贸易伙伴减少对美债配置 美国财政部将被迫以更高成本发行债券 进一步加剧赤字压力 [4] 全球"去美国化"趋势 - 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削弱其作为经济伙伴和地缘政治盟友的可靠性 各国或加速减少对美贸易依赖 转向区域供应链和盟友体系寻求替代方案 [4] - 欧洲战略自主倾向增强 亚洲经济体推动本币结算以规避美元风险 [4] 美债结构性矛盾 - 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例逼近6% 创非危机时期新高 [5] - 美联储缩表与海外投资者撤离形成"供需双杀" 美债长期吸引力面临考验 [5] - 投资者仍在为美国政策反复性与债务可持续性索要高额补偿 当前风险溢价水平反映市场持续担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