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消费

搜索文档
鼓励农产品精深加工 满足品质消费需求
消费日报网· 2025-08-11 10:46
农产品消费新趋势 - 消费者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化、个性化、功能化,新式茶饮、低脂奶酪、谷物能量棒等新型消费场景不断涌现 [1] -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3项举措,从供给端、流通端、市场端培育增长点 [1] 优化供给端 - 重点提升"三品一标"水平,推进品质评价和质量分级,开发新型加工产品如即配、即烹、即热食品以满足年轻消费者 [2] -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达6097.8亿元,"十四五"新认证绿色有机等农产品3.6万个,较"十三五"末增长70% [2] - 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7.9%,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超2亿吨 [2] - 工信部首批遴选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等39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推动食品工业精深加工与三产融合 [3] 流通体系升级 - 完善产地冷链物流网络,"十四五"新增冷藏库容9800万立方米,较"十三五"末翻倍 [5] - 农业农村部将制定"十五五"规划,重点建设产地预冷设施、冷链集配中心及产后处理能力 [5] - 我国年生鲜农产品消费规模达10亿吨,冷链物流是保障消费品质的关键 [4] 市场激活与品牌建设 - 2024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成为旅游业创新最活跃领域 [6] - 通过农文旅融合推出"乡村四时好风光"等活动,2024年丰收节带动农产品消费300多亿元 [7] - 推动乡村民宿多元业态经营,拓展农产品销售与文化体验综合场景 [7]
新疆之北,当大麦的生命力遇见汾酒匠心
北京商报· 2025-08-08 13:02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科技种粮和全产业链质控提升原粮品质与供应稳定性 强化"品质汾酒"战略以应对高端白酒市场竞争 [1][4][11] 原粮基地建设 - 在新疆奇台建立大麦制种基地 依托年日照3000小时和无霜期160天的气候优势试种专用品种"汾酒大麦1号" [2][4] - 原粮基地总规模达140万亩 覆盖北纬36°-45°黄金种植带 保障高粱/大麦/豌豆的稳定供应 [4] - 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实现产业扶贫 [9] 品质管控体系 - 2009年起自建原粮基地 制定"测天下吉壤为我所种"战略目标 实现从种植到生产的全程可控 [5] - 发布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食品安全内控标准 建立全链质控网络确保原料可追溯 [7] - 采用智能化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手段 精准管控原粮生长过程 [7] 财务表现与战略方向 - 2024年实现营收360.11亿元 净利润达122.43亿元 [11] - 持续扩大原粮基地规模 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提升产品竞争力 [11] - 将绿色原粮基地定位为"第一车间" 作为高质量发展和复兴纲领的核心环节 [8]
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成效显著!前6月广州消费市场稳中向好
搜狐财经· 2025-07-31 22:22
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611.22亿元 同比增长5.9% 增速较1-5月提升0.8个百分点 [1] 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倍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6% [2] - 两类商品合计零售额231.91亿元 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个百分点 [2] 电商渠道发展 -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1690.69亿元 同比增长16.4% [3] - 电商渠道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个百分点 [3] 品质消费升级趋势 - 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0.7% 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3.0% 金银珠宝类增长16.3% [4] - 三类品质商品合计零售额295.21亿元 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个百分点 [4]
人民政协报关注:郫都区政协专题协商聚焦品质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7-24 13:18
郫都区消费场景打造 - 郫都区通过三道堰戏水、望丛祠赏荷、蜀绣之乡非遗体验、佛罗伦萨小镇购物等多元化消费场景保持夏季消费热度[2] - 区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议聚焦"传统与创新深度融合 打造品质消费新场景" 委员与职能部门互动提出创新建议[4] 文化消费地标建设 - 望丛祠作为"蜀中第一祠"与卤味坊特色街区联动 计划分三期打造文化消费地标 包括硬件改造、夜间场景培育和文化IP开发[6] - 项目设计遵循"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文化可触摸"理念 最终形成"白天游祠庙、夜晚品江湖"的文旅闭环[6] 川菜文化融合创新 - 提出建设"可吃的博物馆"集群 包含豆瓣制作研学、川菜大师课堂等沉浸式项目[8] - 规划"豆瓣时光长廊"运用AR技术还原古法工艺 开发主题餐厅和文创产品 推动郫县豆瓣从厨房走向生活场景[8] - 建议开展古城古镇"微更新"改造 打造"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 通过主题活动实现文化感知到消费转化的闭环[8] 商业场景升级 - 委员视察成灌高速安德服务区和佛罗伦萨小镇奥特莱斯等商业消费场景[7][9] - 提出在核心商业区营造主题化场景 增强游客黏性与参与感[8]
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百分之五点六 多元场景勾勒活力消费图景
四川日报· 2025-07-23 08:21
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上半年汽车、家电和数码3C等以旧换新类商品对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1]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0.2%,增速较一季度加快8.9个百分点 [1][2] -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3.1%,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新车消费突破440亿元,拉动比达1∶12.9 [1][3] - 智能电视、智能手表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4倍、1倍 [1][4] - 推动经营主体个转企4537家,升规入统394家,带动新开店1324家,增加就业10267人 [1][4] 汽车消费市场表现 -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持续井喷,理想汽车在川销售额同比增长22.9%,特斯拉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近10% [3] - 限上二手车零售额同比增长59.6%,盘活了汽车存量市场 [3] - 四川出台12条创新措施推动汽车后市场发展,重点在"汽车+产业"全链提升、"汽车+消费"场景建设等领域突破 [3] 家电和数码3C行业 - 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0.8%,其中智能手机类同比增长51.6% [2] - 通过"贸易+产业"联动方式有效带动产业链升级 [4] - 一大批更具含'科'量含'绿'量的新品受到欢迎 [4] 消费促进活动 - 上半年全省组织11.5万家企业开展1.5万余场活动,实现销售额近1185亿元 [4] - 围绕季节特点开展"春启万象"天府消费季和"清凉消夏购在巴蜀"等主题活动 [5] - 以"赛事+消费"为引擎启动"乐享天府"服务消费季活动,线上线下发放总额超1亿元惠民礼包 [5] 新消费场景发展 - "低空+文旅"场景开通3条航线,"五一"假期人气商气俱佳 [5] - 成都骑行友好公园式商场"此地CyPARK"开业半年客流达320万人次 [5] - 成都东郊记忆园区上半年客流量超800万人次,推出集展览、社交、快闪等多功能新消费场景 [6] 服务消费升级 - "熊猫专列·成都号"5.59万元一张的火车票已售罄至10月底,其中70%为入境游客 [6] - 四川出台银发旅游列车专项发展行动方案,打造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 [6] - 全省退税商店达493家,销售额、退税额增速均突破200%,"即买即退"商店达115家 [6]
地产进化论:供需视角看地产长周期
德邦证券· 2025-07-22 20:14
市场现状 - 2021 年起宏观经济进入“去地产化”阶段,2024 年 924 后政策基调为“止跌回稳”,2025 年房地产年初小阳春后降温,二季度悲观叙事浮现[3][7] - 不能因悲观叙事否定房地产积极变化和投资机会,应从长周期视角梳理供需存量与增量变化[3][8] 地产供给 - 2020 年城镇商品住宅套户比 0.63、住宅套户比 1.06,2023 年分别达 0.70 和 1.17;2020 年人均住房间数 1.06 间/人,较 20 年前提升约 38%,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38.62 平方米/人,二十年累计增长超 70%[3][14][17][20] - 2023 年全国千人新开工套数降至约 4.9 套,2024 年降至 3.8 套;城镇 2023 年为 7.5 套左右,2024 年降至 5.7 套/千人左右,供给端“绝对增量”高峰已过[3][25] 地产需求 - 需求分存量与增量,结构上可拆分为城镇化、主力购房人群、养老住房、投机性购房四大来源[4][32] - 2023 年城镇化率约 64.6%,较 2000 年提高近 29 个百分点,预计 2030 年达约 70.6%,2050 年升至 80%[36] - 25 - 44 岁适龄购房人口占比从 2003 年的 34.4%降至 2023 年的 28.2%,65 岁以上人口占比从 2003 年的 8.4%升至 2023 年的 15.4%[37][38] - 养老住房需求以“以房换房”等为主,未来或形成细分住宅产品市场,老年人多套住房可能影响供需平衡[47] - 投机性需求存量体现为多套房持有,当前受政策抑制,未来市场预期转变可能阶段性抬头[50][57][59] 风险提示 - 数据口径存在偏差,结论仅供参考[60] - 政策环境变化可能影响供需平衡和潜在需求[60] - 内外部经济及不可控因素可能扰动长周期供需分析[60]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有望突破五十万亿元 超大规模市场体量更大(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7-19 05:35
消费市场发展 - 2020年至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5%,从39.1万亿元提升至48.3万亿元,2024年全年有望超过50万亿元 [2] - 网上零售额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销量全球第一,空调、洗衣机等家电细分领域销量全球第一 [2] - 2024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50%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2] - 2020年至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快于商品消费 [2] 商贸流通体系建设 - 2024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3.8万亿元,规模仅次于制造业,较"十三五"末增长40%,吸纳就业1.35亿人 [3] - 2024年上半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 [3] - 累计改造县乡村各类商业网点15.5万个,超过95%的行政村能享受快递直达 [3] - 建设35个全国示范步行街和商圈、55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超过1.25亿居民 [3] - 全国冷库总量2.53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49.5万辆,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42.9%、80% [3] 国内外市场联动 - 2021年至2024年累计进口消费品7.4万亿元 [4] - 2024年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7.8% [4] 外资利用情况 - "十四五"期间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7000亿美元引资目标 [5] -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期间增加2.5万家 [5] - 外资企业贡献全国1/3的进出口、1/4的工业增加值和1/7的税收,创造超过3000万个就业岗位 [5] - 2024年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5] 货物贸易发展 - 货物贸易规模连续8年全球第一,2024年较2020年增长32.4% [7] - 2024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近70万家,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从"十三五"末的56%提升至64.8% [7] - 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7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67% [7] - 服务贸易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7] - 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 [7] - 2024年货物贸易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18.2% [7] 共建"一带一路" - 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从2021年的2.7万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3.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4.7% [8] - 2024年上半年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占比达51.8% [8]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累计近6000亿美元 [8] - 与5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数字、绿色、蓝色等领域投资合作备忘录 [8] - "丝路电商"伙伴国增加到36个 [8] 新型消费发展 - 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丰富多样 [9] - 品质电商、首发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新潮流吸引大量年轻消费群体 [9] - 新中式服装频频"出圈",文创优品、各地特色名品等国货"潮品"畅销海内外 [9]
商务部:“十四五”累计吸收外资超7000亿美元,提前半年完成目标
中国经营报· 2025-07-18 22:40
外资利用 - "十四五"时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7000亿美元引资目标 [1] -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期间增加2.5万家 [1] - 外资企业贡献全国约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和1/7税收,创造超3000万个就业岗位 [1] - 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1] - 多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 [1]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39.1万亿元增至2024年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预计2025年突破50万亿元 [2] - 中国社零总额相当于美国80%,按实际购买力计算为美国1.6倍 [4] - 网上零售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空调、洗衣机等家电品类销量全球第一 [4]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电类商品零售额持续两位数增长,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2024年上半年渗透率达50.2% [5]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累计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 [5] 消费结构 - 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增速超过商品消费 [5] - 家政、健身、旅游、美容、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在部分家庭已超越商品支出 [5] - 服务消费主要矛盾为优质供给不足,商务部将扩大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推出"1+N"政策体系支持服务消费 [5] 未来展望 - "十四五"成熟经验将延续至"十五五",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的特点未变 [6] - 商务部计划因时因势出台针对性措施,激发商品消费动能,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壮大新型消费 [6]
品质消费时代,年轻人的钱包都去哪儿了?
36氪· 2025-07-03 17:35
消费趋势与品牌出海 - 中国品牌如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凭借科技含量、文化底蕴和情感价值赢得海外消费者青睐,标志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型[1] - 年轻人推动"品质消费",重视"质价比"而非单纯价格或品牌,选择符合个人需求的商品[1] - 网络传播缩短生产者与消费者距离,信息透明化减少试错消费,口碑效应与品质消费关联性增强[2] 服务业消费潜力 - 养老、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业存在未满足需求,消费者面临"有钱没处花"的结构性问题[1][2] - 优质消费供给可创造需求并带动行业发展,如《哪吒之魔童闹海》、泡泡玛特潮玩、小米Su7等案例显示个性化需求旺盛[2] 年轻群体消费行为案例 餐饮服务业 - 22岁餐厅服务员月薪4400元,50%收入用于储蓄,近千元固定支出为理发等颜值消费,体现小众爱好优先的消费观[3][4][5] 互联网从业者 - 33岁大厂运营年薪80万,年支出20-30万用于潮玩收藏,通过二手平台流转冗余款实现资金回收,部分收藏品具备另类投资属性[6][7] 设计从业者 - 25岁设计师通过主业+兼职攒钱后辞职旅行,消费观强调"钱为自我服务",职业选择以短期财务目标为导向[8][9] 行业现象与产品案例 - 泡泡玛特Labubu等潮玩产品出现"一娃难求"现象,二级市场价格波动反映IP价值与消费者审美认同[2][6] - 小米Su7和Yu7上市引爆预定,显示科技产品与个性化需求结合的市场潜力[2]
关于提振消费问题的再思考:从苏超、Labubu等爆品看提振消费
德邦证券· 2025-07-02 15:49
2025年消费市场现状 - 5月社零总额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1 - 5月同比增速达5% [10] - 5月以旧换新政策支持领域,家电等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3%、33%、30.5%、25.6% [6] - 截止6月30日,老铺黄金、蜜雪冰城、泡泡玛特年内分别上涨278.3%、80.0%和190.9% [14] 品质消费时代特征 - 居民消费“品质优先”,关注产品力和性价比,口碑与品质消费相关 [18] - 供给创造需求,如哪吒、老铺黄金、Labubu、苏超等案例体现 [24] 提振消费建议 - 需求侧:稳楼市、稳股市、稳就业稳定消费需求 [33] - 供给侧:培育服务业优质供给、提升产品标准、改善基本民生 [43] 风险提示 - 地产下行风险超预期、政策推进及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