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链融合

搜索文档
海上新山东|科技兴海,做好蔚蓝“新”文章
齐鲁晚报· 2025-08-29 08:57
海洋科技发展 - 山东实施前沿颠覆性技术等五大创新行动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2] - 青岛国实科技集团开发的"问海"海洋AI模型可在90秒内预测未来15天全球海洋环境计算性能较传统方式提升3000倍 [3] - 公司打造覆盖海洋多领域的专业大模型及智能体产品包括"船寻""海悟""海星""灵龙"等已在青岛烟台福建漳州及泉州等地形成服务网络 [5] 关键技术突破 - 山东攻克气动式波浪能转换发电等关键技术"'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5] - 2024年山东海洋领域有5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的50% [5] - 崂山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系统揭示西太平洋穆绍海沟区域高通量氢气释放的地质机制与生态特征相关成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 [5] 创新平台建设 - 山东拥有住鲁海洋界院士22人约占全国1/3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实现规范化运行 [6] - 国家深海基因库深海大数据中心和深海标本样品馆"深海三大国家平台"签署部省市共建协议 [6] - 将发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等大科学装置磁吸作用探索建设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创新平台 [6] 海水淡化技术 - 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投产后每天可淡化海水10万吨 [6] - 公司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滤膜和反渗透膜成本仅为进口膜的1/3更换成本从8000万元大幅降低 [7] - 淡化水成本降至每吨7.5元较之前每吨至少节省3元每年可为园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1.5亿元 [7] 产业发展规模 - 山东省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53处日产规模达86.7万吨居全国前列海水淡化技术用于盐碱地生态治理取得成效 [9] - 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通过四链融合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9] - 需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为海洋强省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9]
“前海5号楼”正式启用 国际人才“72小时”畅通深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21:11
前海5号楼启用与国际人才引进 - 前海5号楼于8月27日正式启用 定位为国际人才创新街区地标 布局探索之门等8大功能区域 旨在以人才链牵引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融合 [2][4] - 前海已集聚66万名现代服务业和产业科技人才 包括超3000名外国工作者和超5000名外国居民 研究生以上人才超5.1万人 [4] 人才服务与生态建设 - 推出"SIES联盟" 联合科学家、投资家、企业家和创业家 目标通过引进一名人才带动团队、项目和产业落地 [4] - 常态化举办"5号楼 周五见"品牌活动 提供政策咨询、创投链接和岗位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4] 深港联合人才体验计划 - 前海联合香港推出全球人才"72小时体验券" 提供500张全球机票、200间滨海房和1000个高薪岗位 吸引人才赴深港参访 [2][7] - 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与前海于6月签署合作备忘录 "72小时体验券"为具体举措 提供签证辅助、机票补贴和定制化路线等服务 [7] 创新平台与重点项目落地 - 国际人才创新研究实验室、数据合规服务中心等五大创新平台集中落地 [5] - 深港合作基金、行云集团总部、通力电梯南方总部等五大重点项目同步入驻前海 [5] 深港人才合作成效 - 香港在2024年世界人才排名中从第16位跃升至第9位 重返全球前十 [8] - 香港"高才通"签证政策截至7月31日约1.3万人逗留期满 其中7000人提交续签 续签率达54% 超一半为40岁以下年轻人才 集中在科技创新、金融和商贸领域 [8] 深港协同创新案例 - 戴盟机器人从香港科技大学孵化后落地深圳前海 7月启用全球总部 受益于前海与香港的税收、住房等政策利好及产业链配套 [8][9]
齐鲁农超扎根百县网罗山东全域好品
大众日报· 2025-08-27 09:03
核心观点 - 齐鲁农超平台通过资源整合、渠道打通和品牌建设 助力山东农产品从区域走向全国及国际市场 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农民收入 [2][3][6] 资源整合 - 平台以全域化资源整合为支柱 打破县域界限 实现一平台覆盖全省 [2] - 聚合近5600家优质农特产品企业 深入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场景 [3] - 解决农产品产销对接难和品牌分散问题 将小农户与大市场连接起来 [3] 市场拓展 - 平台自2023年8月上线以来举办近百场巡展活动 构建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 [4] - 2025年1月携120余家山东农产品品牌企业北上进京 推出200余种产品 [6] - 上海推广中心启动活动中 部分单品开幕半天即售罄 市场热情超预期 [4] 品牌建设 - 通过桃桃季等线上主题活动塑造山东桃高品质产业集群形象 [3] - 截至2024年底山东拥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有效用标总数3999个 打造108个省级区域公共品牌 [6] - 构建1+16+N品牌建设架构 强化品牌塑造与营销推广 [7] 业务模式 - 构建四位一体平台:交易中枢提供在线支付和订单管理 数据中台实时监控市场动态 品牌引擎强化营销 生态枢纽整合物流金融资源 [7] - 通过四链融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融合 拓展农业新空间 [8] - 与驻村第一书记合作 推动农产品销售并带动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 [8] 业绩表现 - 安丘草莓种植户通过平台预计2025年销售额比去年增长50% [7] - 平台产品已进入日本、欧洲等国际市场 [6]
深圳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
人民日报· 2025-08-25 17:22
核心观点 - 深圳通过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1][2][6] 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业 - 帕西尼感知科技自研机器人仿生灵巧手配备上千个高精度多维触觉传感器 可感知温度压力等15个维度信息 全球触觉传感器出货量达行业领先水平 [1] - 深圳南山区"机器人谷"形成"高校+研究院+企业"技术转化体系 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无缝对接 [2] - 腾讯与迈瑞医疗联合研发启元重症大模型 可分析患者数据生成病历并提供治疗建议 已在深圳上海杭州多地医院应用 [5] - 深圳累计发布近200个"城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包含140项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 [5][6] - 建成915个低空起降点 试点开展无人机配送 [6] 产业政策与资金支持 - 深圳设立千亿元级产业引导基金 百亿元级天使母基金和20亿元科技创新种子基金 [2] -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 [2] - 政策推动机器人产业集聚7.4万余家企业 总产值超2000亿元 [2] 科技创新成果 - 深圳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56万亿元 占GDP比重42.3% 连续3年每年增长超千亿元 [1]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5万家 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 [3] - 拥有各类创新载体4000多家 包括鹏城实验室/2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广东省实验室/6家国家级创新中心 [4] 生物科技突破 - 柏垠生物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实现产业化突破 1吨发酵罐两天可生产2千克贻贝黏蛋白 [4] - 深圳布局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大科学装置 [4] 人才集聚效应 - 深圳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 汇聚高层次人才超2.6万人 [2]
深圳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25 06:21
公司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帕西尼感知科技自研机器人仿生灵巧手配备上千个高精度多维触觉传感器 可精确感知温度及压力等15个维度信息 实现捏取草莓表面无损的操作 [1] - 公司触觉传感器全球出货量达行业领先水平 成立仅4年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1] - 帕西尼研发"多维触觉+人工智能视觉"双模态灵巧手 在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室通过性能测试后15分钟内可送至优必选科技公司试用 [2] 区域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深圳南山区建设长约10公里的"机器人谷" 形成"高校+研究院+企业"技术转化与产业协同体系 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高地 [2] - 深圳机器人产业集聚7.4万余家相关企业 总产值超2000亿元 政策层面出台三年行动计划与"揭榜挂帅"机制推动发展 [2] - 深圳设立千亿元级产业引导基金 百亿元级天使母基金及20亿元科技创新种子基金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 [2] 城市创新体系与产业规模 - 深圳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56万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2.3% 连续3年每年增长超千亿元 [1]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5万家 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 [3] - 拥有各类创新载体4000多家 包括鹏城实验室 2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4家广东省实验室及6家国家级创新中心 [4] 技术攻关与平台建设 - 柏垠生物依托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将贻贝粘蛋白制备效率提升至1吨发酵罐两天生产2千克 [4] - 深圳布局合成生物研究 脑解析与脑模拟 材料基因组等大科学装置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4] 应用场景开放与新兴产业发展 - 深圳累计发布近200个"城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包含140项可提供的新技术 新产品及新方案 [5] - 建成各类低空起降点915个 试点开展无人机配送 [6] - 腾讯与迈瑞医疗联合研发的启元重症大模型在多地医院应用 可精准分析患者数据并生成个性化治疗建议 [5]
经济大省新亮点|福建:164条县域重点产业链逐质向新
新华社· 2025-08-14 21:37
县域经济发展质效提升 - 福建164条县域重点产业链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1] - 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水平通过补链强链持续提升 [1] 产业创新与技术升级 - 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通过技术创新使碳纤维生产效率提升60%、能耗降低70%,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约30% [2] - 紫金山金铜矿应用无人驾驶矿卡已安全运行2000多公里,产业链向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延伸 [2] - 上杭县金铜产业链产值667亿元(同比增长6.9%),金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3] - 福建省实施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256项,总投资2737亿元,发布116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3] 高质量发展与企业转型 - 福建御冠食品通过高品质产品抢占中高端市场,保持利润高增长 [4] - 信泰科技产值同比增速21%,数字化转型提升品控与客户黏性,新生产基地加速建设 [4] - 县域产业园区从"引资"转向"选资",如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构建完整产业链,关注"四链"融合 [6] - 福建省开展"四链"融合对接活动超百场,参与企业1.4万余家 [6] 区域协同与产业链延伸 - 武平县配套率超20%,促成40余家企业与行业龙头产销对接,融入国内产业大循环 [7] - 三明安德凯重工通过"山海协作"布局生产线,每吨钢材运输成本减少约65元 [9] - 福清市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引进富乐文椰子加工等15个项目,利用中印尼"两国双园"机制 [9] - 福建省升级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帮助3.3万家企业发布产品2万余个 [9]
陕西加快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
陕西日报· 2025-08-07 08:01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布局建设光子、氢能等21个秦创原未来(新兴、特色) 产业创新聚集区,依托秦创原总窗口和产业创新聚集区部署"四链"融合项目250个。 与此同时,陕西以科技金融"五项机制"改革为重点,推进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紧盯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不够健全、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陕西着力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推 进秦创原公司改革重组,整合设立省科技创新母基金100亿元,搭建"一公司一基金"科技金融平台构 架;发布千余项成果和千余个企业融资需求,已为164家"创新积分制"优质企业促成融资5.82亿元。 (记者:张梅) 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导向,引导高校建立面向产业需求的应用类研究立项选题机制。 紧盯高校科技成果供给和转移转化问题,陕西推动"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的同时,引导高校完善科技 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深度链接,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质量和转化效率。截至目 前,全省10.8万项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4.2万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研人员成立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2597家,670人凭借成果转化贡献晋升职称。 以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为载体,着力探索 ...
重庆:全面提升现代产业集群竞争力,构建完善“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20:23
科技创新布局行动计划 - 重庆市审议通过"416"科技创新布局行动计划(2025—2027年) [1] - 计划强调以产业创新引领全面创新 强化"四侧"协同和"四链"融合 [1] - 目标包括塑造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动能新优势 [1] 创新平台与成果 - 加快提升创新平台影响力 吸引力和竞争力 [1] - 着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并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1] 产业创新与融合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1] - 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 [1] - 推进"双倍增"行动计划并培育产业创新综合体 [1] 创新生态建设 - 协同建设成渝中线科创走廊 [1] - 提质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 [1] - 引育顶尖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1] - 提升市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创新资源集聚力 [1]
福建“金服云”平台破解融资难题
经济日报· 2025-07-25 06:07
平台概况与定位 - 福建金服云征信公司成立于2022年,是福建金投全资子公司,运营省级金融基础设施[1] - 平台定位包括:一站式省级惠企政策申享平台、福建省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省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和地方征信平台[1] - 截至2025年6月末,平台入驻金融机构286家,上线产品1217项,注册用户超173万[1][2]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放 - 实现贴息资金"免申即享",累计投放38亿元政策贴息资金,惠及6.8万家企业[1] - 推出8期"纾困贷"、3期"提质贷"、2期"专精特新贷"和2期"民营提质贷"等政策性贷款产品[1] - 2025年6月上线一站式省级惠企政策申享平台,年内拟上线10余项省级政策[1] 服务模式创新 - 从单一融资服务扩展至"四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建立企业"一企一档"画像[2] - 智能匹配系统根据企业需求与信用状况精准推荐产品,如泉州市昶鸿化工获得300万元"民营提质贷",利率2.6%[2] - 设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区",信用贷款占比超20%,拓展首贷户7万户,提供无还本续贷850亿元[3] 数据能力与产品 - 整合760万户企业超亿条信用信息,覆盖福建省内银行金融机构[2][3] - 推出20款征信产品及服务,包括"闽速云贷""林易贷"等联合建模产品[3] - 采用"数据不出域"技术,实现线上进件、智能风控审批,提升金融机构效率[3] 企业案例 - 泉州市万家宝儿童用品通过平台获得935万元"专精特新贷",缓解周转压力并扩大研发投入[4] - 福建时代星云科技通过平台实现政策"数据代跑腿",简化纸质材料报送流程[3] 金融机构反馈 - 晋江农商银行评价平台操作简便,实时调用涉企数据辅助信贷决策,提升审批效率[5] - 平台被金融机构视为信贷决策重要参考工具,具备数据接口直连能力[3][5] 未来规划 - 公司将持续优化平台功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推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5]
打造“全链协同”创新生态 石景山区发布“一产业一链长”实施方案
北京商报· 2025-07-24 22:06
产业体系升级 - 石景山区推动"1+3+1"产业体系向"2+4+4"迭代升级 做强信息技术 现代金融两大主导产业 做优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 工业互联网 科幻游戏四个特色产业 做精未来信息 未来健康 未来制造 未来空间四个未来产业 构建"主导+特色+未来"梯次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6]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目标696 6亿元 同比增长7 6% [6] 链长制实施 - 石景山区实施"一产业一链长"模式 聚焦现代金融 人工智能 "科幻+" 工业互联网 未来健康五大前沿产业 通过"建链 补链 延链 强链"深化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四链"融合 [6] - 创新构建"区委领导 政府抓总 链长负责 链办统筹"四级联动组织架构 对五大产业链分类指导 精准培育 [7] 产业链发展策略 - 现代金融产业链注重扩容提质 发挥规模效应与辐射带动优势 强化区域金融主导地位 [7] - 人工智能产业链协同未来信息 未来制造(人形机器人)领域 强化底层技术相互赋能与系统集成 [7] - "科幻+"产业链联动虚拟现实 游戏电竞等应用场景 壮大实施主体集群 打造特色产业名片 [7] -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聚焦工业软件 平台 网络 安全等领域 攻坚关键技术瓶颈 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 [7] - 未来健康产业链依托医疗资源发展智能诊疗 创新药物研发等业态 推动科技与医疗 康养深度融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