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DeepSeek-V3.1正式发布,科创芯片ETF基金(588290)涨超7%,寒武纪-U涨超10%,机构:高端AI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11:36
指数与ETF表现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盘中涨幅一度高达7.33% [1] - 科创芯片ETF基金(588290)盘中涨幅一度达7.15% 成交额突破2亿元 年内涨幅超26% [1] - 科创信息ETF(588260)涨超6% 科创50ETF指数基金(588280)和数字经济ETF(159658)涨超5% [1] - 成分股盛美上海20CM涨停 海光信息和寒武纪-U涨超10% [1] 技术进展与产品发布 - DeepSeek-V3.1正式发布 使用UE8M0 FP8 Scale参数精度 分词器及chat template有较大调整 [1] - UE8M0 FP8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1] - 摩尔线程新一代GPU采用"平湖"架构 增加FP8精度支持 大幅提升AI算力 支持万卡集群智算中心解决方案 [3] - 摩尔线程推出KUAE2集群方案 集群内部10240个GPU 单GPU互联达800GB/s [3] - 沐曦提供训推一体C系列GPU 具有强大大规模并行计算能力 已在多个智算中心规模化应用 [3] - 沐曦提供智算推理N系列GPU 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云端推理场景 拥有多精度混合算力 [3] 行业趋势与市场展望 - 2025年上半年技术创新推动国产大模型崛起 AI应用大规模落地 AI眼镜新品发布 智驾平权开启全民智驾时代 具身智能机器人进入量产阶段 [2] - 半导体行业延续复苏 自主可控需求增强 [2] - 2025年下半年AI算力需求旺盛 云侧AI算力硬件高速成长 端侧AI创新多样 [2] - AI推动半导体周期上行 国产创新加速 [2] - AI眼镜 智能驾驶 具身智能机器人等终端创新蓬勃发展 产业链核心环节迎来机遇 [2] - 存储器市场回暖 定制化存储成趋势 国内存储模组厂商竞争优势提升 国产化加速拓展成长空间 [2] - 高端AI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 国产AI芯片厂商呈现加速渗透态势 [3]
寒武纪大涨超13%,首次升破1100元大关!科创创业50ETF(159783)涨超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10:52
市场表现 - 8月22日早盘科创50及科创创业50指数领涨A股 电子 计算机 有色等行业板块涨幅居前 [1] - GPU 服务器 ASIC芯片 AI算力 覆铜板等概念板块强势上涨 科创创业50ETF(159783)一度涨超3% [1] - 持仓股中海光信息涨超16% 寒武纪大涨超13%并首次升破1100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盛美上海 中芯国际 卓胜微等涨幅居前 [1] 行业趋势 - 国产AI快速发展推动算力需求持续攀升 2025年初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密集发布掀起新一轮AI浪潮 [1] - GPU受限及模型需求激增背景下 算力基础设施国产化自主化建设迫在眉睫 [1] - AI芯片因技术壁垒高 验证周期长 客户黏性强呈现寡头格局 具备研发积累和系统集成能力的企业优势显著 [1] 公司动态 - 寒武纪作为少数具备云端AI芯片量产交付能力的厂商 已构建芯片架构 训练推理软件平台 整机系统的全栈方案 [1] - 寒武纪产品在互联网 运营商 金融等多个重点行业实现落地应用 [1] 投资工具 - 科创创业50ETF(159783)跟踪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 该指数从创业板和科创板优选50只科技属性纯正的龙头公司 [2] - 指数综合科创板高科技属性与创业板成长性盈利性优势 可通过ETF一键布局科创板创业板核心资产 [2]
突然暴拉!601929,尾盘“地天板”!
证券时报· 2025-08-21 17:10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呈现强势震荡格局 沪指盘中逼近3800点续创10年新高 收盘微涨0.13%报3771.1点 深证成指微跌0.06% 创业板指跌0.47% [1][2]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24608亿元 较前一日小幅放量 超3000只个股下跌 [2] - 港股走势疲弱 恒生科技指数一度跌逾1% [1] 行业板块分化 - 资源股集体拉升 石油、电力、煤炭、燃气板块表现强势 准油股份、安源煤业、世茂能源等多只个股涨停 [2] - 银行股上扬 农业银行与邮储银行股价双双创历史新高 [2] - 半导体板块走低 东芯股份跌超12% 芯原股份、南芯科技、晶丰明源等跌超5% [2] 国产软件板块强势崛起 - 国产软件股盘中强势拉升 北信源20%涨停 科创信息、新晨科技、信息发展等涨超10% [3][4] - 中兴通讯涨超6% 盘中一度涨停 全日成交近220亿元 位居A股成交额首位 [2][4]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介绍 截至2024年底我国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 [6] AI产业链遭遇回调 - AI产业链股集体下挫 CPO、液冷服务器等细分领域跌幅居前 [8][9] - 华光新材、同飞股份跌超10% 飞龙股份、腾龙股份、金田股份等多只个股跌停 剑桥科技、工业富联跌超5% [9] - 金田股份提示风险 其算力领域产品销量占比不足2% 其中算力散热领域产品销量占比不足1% [11] - 腾龙股份提示其服务器液冷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极小 业务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11] 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快速增长 - 我国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 日均Token消耗量从2024年初的1千亿增长至今年6月底的30万亿 1年半时间增长300多倍 [6] - 机构认为在国产大模型性能提升及政策扶持背景下 AI应用商业化有望持续加速 [7] 个股异动表现 - 吉视传媒尾盘上演"地天板"走势 近14个交易日已斩获8个涨停板 [12][13] - 公司澄清不涉及"国资云"相关业务 对影片《731》的投资比例极低 预计对业绩几乎不构成重大影响 [15] - 港股叮当健康大涨超23% 基石药业涨超12% 卫龙美味涨超7% [2]
海能达:“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平台”已深度融合国产大模型DeepSeek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8 20:43
公司动态 - 海能达"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平台"深度融合国产大模型DeepSeek [1] - 该平台智能决策能力得到强化 [1] - 平台为公安实战指挥体系注入新质战斗力 [1]
华安证券研究总监、研究所所长尹沿技:“人工智能+”孕育大机遇
上海证券报· 2025-08-05 02:52
全球科技创新体系重构 - 全球科技创新体系正经历巨大变革 中国从参与者成长为领跑者 [2][3] - 国际形势变化与AI科技革命共同推动全球科技版图重构 呈现"区域化重构"特征 [3] - 技术转移速度显著加快 AI模型能力迭代周期缩短至月为单位 远超蒸汽机时代的68年和互联网时代的12年 [3] - 历史规律显示技术跃迁伴随国际地位更迭 中国在AI时代逐步实现领跑 [3] 中国AI应用发展前景 - "人工智能+"类比十年前的"互联网+" 孕育重大发展机遇 [2] - "AI+金融""AI+医药""AI+工业"及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可能最先爆发 [2][4] - 垂类AI应用成功关键取决于行业数据的规模与标准化程度 金融、医药等行业更具优势 [4] - 民营企业是创新"活水之源" 提供科研人员、原创技术及大量试错空间 [4] 中国数字科技突破 - 中国在5G/6G、特高压直流输电、量子计算机等领域取得前沿技术突破 [4] - 从PC时代初步参与到AI云计算时代强势突破 已在5G、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现局部领跑 [5] - 国产大模型如DeepSeek采用低成本训练策略 实现效率革命与专业领域突出表现 [4] 中国科创体系三大优势 - 超大规模市场与完整工业体系形成"生态护城河" 新能源车领域多技术路线超越日本氢能路线 [6] - 产业政策连贯性强调整体升级 在新能源汽车、5G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显著进步 [6] - "政产学研"举国体制与民营经济创新生态结合 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实现攻坚 [6] 政策与市场协同机制 - 证监会"1+6"科创板改革措施为AI、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打开资本通道 [7] - 产业引导政策将推动金融、教育、文化等领域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7] - 市场需培养长期视野与价值投资理念 给予产业基金容错空间和科创公司融资便利 [7]
智谱GLM-4.5重磅发布,国产大模型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平安证券· 2025-08-04 10:44
行业投资评级 - 计算机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国产大模型GLM-4.5发布,综合能力达全球第三、国产第一,开源模型第一,在12个评测基准中表现优异 [8][11] - Figma上市首日股价暴涨250%,市值达676亿美元,远超2023年估值,公司积极推进AI+设计功能布局 [14][15] - 计算机行业指数本周下跌0.20%,跑赢沪深300指数1.55个百分点,年初至今累计跑赢10.71个百分点 [20][21] 行业要闻及简评 国产大模型进展 - GLM-4.5在推理、代码、智能体综合能力达开源SOTA,真实代码智能体评测国内最佳,12个评测基准综合平均分全球第三 [11] - GLM-4.5参数效率高,SWE-bench Verified榜单显示其性能/参数比位于帕累托前沿,API调用价格低至输入0.8元/百万tokens [12] - 国内大模型迭代加速,月之暗面Kimi K2、阿里千问Qwen3系列等竞品密集发布 [10] Figma上市及AI布局 - Figma上市首日收盘价115.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250%,市值676亿美元 [14] - 2025年Q1营收2.28亿美元(+46%),净利润4490万美元,毛利率92% [14] - 公司推出AI图像生成、自动布局与代码编写功能,覆盖设计全流程 [15] 重点公司公告 - 智微智能2025H1营收19.47亿元(+15.29%),净利润1.02亿元(+80.08%),AI服务器业务翻倍增长 [19] - 萤石网络2025H1营收28.27亿元(+9.45%),净利润3.02亿元(+7.38%),智能家居产品持续拓展 [19] - 新点软件2025H1预计亏损扩大至7419.68万元,营收同比减少14.52% [19] 投资建议 - 推荐信创板块:龙芯中科、中科曙光、金山办公等 [26] - 关注AI算力:海光信息、工业富联、浪潮信息等 [26] - 金融IT板块强烈推荐恒生电子,推荐同花顺、顶点软件等 [26]
帮主郑重:牛回头好上车!震荡是黄金试金石
搜狐财经· 2025-08-01 14:58
市场调整性质 - 牛市调整属于正常现象 历史数据显示2007年3600点后出现4次超5%回调 最大回调超20% 2015年58天内出现两波10%回撤[3] - 当前调整特征为成交额连续70天维持万亿规模后 近期缩量近1500亿 同时融资余额达1.97万亿 创近十年新高[3] 资金流向分析 - 资金向低估值领域转移 66.7%行业市盈率处于历史中位数水平[4] - 出海导向型企业表现突出 计算机设备与农用化工行业海外收入占比超40% 巨星科技在订单受阻情况下净利润仍增长10%[4] - 港股市场存在估值优势 恒生科技板块估值显著低于A股同类板块[4] 行业配置策略 - 硬科技领域具备投资机会 AI算力至应用落地产业链值得关注 创业板指估值分位数仅12.79%[5] - 出海相关行业展现抗波动能力 家居和通用设备企业在关税战中仍实现净利润上调[5] - 政策受益板块包括三胎概念和银发经济 影视板块暑期档票房破百亿并引发涨停潮[5] 市场监测指标 - 成交量需持续关注 万亿成交额是市场活跃度的重要基准[6] - 行业估值分化明显 银行业PE分位数达95% 农林牧渔行业仅1.91%[7] - 融资情绪指标显示两融余额逼近2万亿时需调整持仓结构[7]
国产大模型数量全球居首,人工智能AIETF(515070)持仓股乐鑫科技大涨超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0:59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 盘中上涨0.54% [1] - 船舶制造 采掘行业 钢铁行业等板块涨幅居前 [1] - 人工智能AIETF持仓股乐鑫科技上涨超4% 神州泰岳 瑞芯微 海康威视 澜起科技 豪威集团等均上涨 [1]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中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 占全球已发布3755个大模型的40% [1] - 全球人工智能企业超3.5万家 中国企业超5100家 全球占比约15% [1] - 全球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271家 中国71家 全球占比约26% [1] 产业体系与前景 - 人工智能产业形成覆盖基础底座 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 [1] - 国产大模型能力持续升级 产业链持续完善升级 [1] - 应用落地及商业化步伐将加速 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1]
港股科技ETF(513020)收红,政策红利与资金共振或重拾相对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7:11
国泰海通指出,当前南向流入动能正修复,港股下半年或继续占优。基本面+资金面驱动下,具备稀缺 性资产优势的港股望进一步向上,较A股或更占优。7月以来南向再度加速流入,南向流入动量回升至 均值+1倍标准差水平。近期AI产业变革加速中,盈利向上的港股科技或成中期主线。国产大模型突破 频出,南向正逐步增加对港股科技的配置,同时中美经贸边际缓和、科技出口管制松动,望加速国产大 模型迭代与AI应用落地,港股科技龙头或重拾相对优势。技术、资金与政策共振下,港股科技有望成 为中期主线,从港股零售扩散至半导体、软件服务与技术硬件等更多科技细分行业。此外,港股红利、 新消费、创新药资产较A股同样稀缺,下半年或也值得关注。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015740),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 ETF发起联接A(015739)。 港股科技ETF(513020)收红。 注:如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指数/基金短期涨跌幅及历史表现仅供分析参考,不预示 未来表现。市场观点随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文中提及指数仅供参考,不 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如需购买 ...
关注港股科技ETF(513020)投资机会,南向资金回暖与AI驱动开启配置窗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1:10
国泰海通指出,当前南向资金流入动能正修复,港股下半年或继续占优。中期来看,基本面+资金面驱 动下,具备稀缺性资产优势的港股望进一步向上,较A股或更占优。7月以来南向再度加速流入,南向 流入动量回升至均值+1倍标准差水平,同时南向买入成交占比攀升至高位水平。近期AI产业变革加速 中,盈利向上的港股科技或成中期主线。7月以来国产大模型突破频出,南向正逐步增加对港股科技的 配置,同时中美经贸边际缓和、科技出口管制松动,望加速国产大模型迭代与AI应用落地,港股科技 龙头或重拾相对优势。此外,港股红利、新消费、创新药资产较A股同样稀缺,下半年或也值得关注。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A(015739),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 ETF发起联接C(015740)。 港股科技ETF(513020)跟踪的是港股通科技指数(931573),该指数从港股通标的范围内选取香港上 市的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高科技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重点筛选具有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 的企业,以反映港股市场科技板块的整体表现。该指数采用成长型投资风格,为投资者提供参与香港科 技产业发展的有效工具。 注:如提及个股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