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

搜索文档
阳光诺和: 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7 20:31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会议以直接送达、传真与邮件方式发出,由董事长利虔先生召集和主持,应出席董事9名,实际出席9名,会议召集和召开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1] 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变更 - 董事会同意将宁波银行北京分行募集资金专项账户用途从"特殊制剂研发平台项目"等变更为"多肽分子大模型平台项目"和"创新药研发项目" [1] - 同意将兴业银行北京昌平支行募集资金专项账户用途从原项目变更为"多肽分子大模型平台项目"和"创新药研发项目" [1] - 同意全资子公司成都诺和晟泰生物科技在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新设专项账户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 [1] - 同意全资子公司广东诺和智肽生物科技在兴业银行北京分行新设专项账户用于"多肽分子大模型平台项目" [1] - 同意全资子公司北京诺和德美医药技术在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新设专项账户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 [1] - 变更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及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规定 [2]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调整 - 因实施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董事会同意将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从22.78元/股调整为22.62元/股 [2] - 调整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及公司激励计划草案规定,且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 [2] - 董事刘宇晶、罗桓、张执交、张金凤作为激励对象回避表决 [3] 表决结果 - 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变更议案获9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 [2]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调整议案获5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 [4]
翰宇药业制剂矩阵:三靶点减肥创新药及近20种制剂面向全球
证券时报网· 2025-06-16 13:57
HY3003新药项目进展 - HY3003已完成临床前最优候选化合物筛选和原料药工艺开发 正式进入原料药中试放大阶段 验证了分子结构的可生产性 为后续IND申报及临床转化奠定基础 [1] - HY3003为GLP-1R/GIPR/GCGR三靶点受体激动剂 采用AI多肽芯片技术筛选 适应症为减重 [1] - 开发策略涵盖周制剂 超长效月制剂 口服制剂 其中月制剂依托自主长效递送平台降低给药频率 口服制剂通过渗透促进辅料提升多肽生物利用度 [1] 创新药管线布局 - 同步开发Inclisiran Zilebesiran等siRNA药物 适应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 高血压 [1] - 开发Pegcetacoplan PEG修饰环肽药物 用于治疗地图样萎缩 [1] - 未来10年计划推出不少于20种制剂 包括创新药 微创新药 ANDA等 [2] 海外市场拓展 - 原料药已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制剂对外授权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口服片剂已完成中国 巴西 埃及等市场的授权协议签署 另有20多家国际合作方在洽谈 [2]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三期临床已完成受试者入组 进入随访阶段 预计2026年在中国申报上市 后续推进美国及全球申报 [2] - 替尔泊肽注射液与5家国际合作方接洽 采用利润分成BD授权模式覆盖多国市场 [2]
悦康药业(688658):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小核酸和mRNA管线布局丰富,创新转型扬帆起航
开源证券· 2025-06-15 21: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悦康药业组建国际化研发团队,建成十一大技术平台和全链条研发体系 考虑转型期短期业绩承压,下调2025 - 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 看好公司管线创新布局带来的长期发展潜力,维持“买入”评级[4] 相关目录总结 公司概况 - 截至2025年6月13日,悦康药业当前股价17.22元,一年最高最低为25.35/11.90元,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均为77.49亿元,总股本和流通股本均为4.50亿股,近3个月换手率160.67%[1] 研发体系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组建500余人的国际化研发团队,建成以核酸药物等为核心的十一大技术平台,建立全链条研发体系[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1/2.06/5.61亿元(原预计4.08/5.48亿元),EPS为0.11/0.46/1.25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51.4/37.7/13.8倍[4] siRNA管线 - 公司全面布局高血脂等siRNA管线,重点项目YKYY015注射液是靶向PCSK9基因的siRNA药物,已在美国、中国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国内Ⅰ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该项目具有全新序列,采用自主研发修饰模板和递送系统,公司享有全球独占权益[5] mRNA管线 - 可电离阳离子脂质辅料YK - 009获中国、美国、日本等发明专利授权,已应用于多款mRNA疫苗管线,其中RSV mRNA疫苗YKYY025注射液和VZV mRNA疫苗YKYY026注射液获FDA临床试验批准 全新化学结构的Cap1新型帽子结构YK - CAP - 110作为行业领先的Cap1新型帽子结构,具有加帽率高、转录产量高、免疫原性低、抗脱帽能力优的特点,已于2024年10月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6]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4,196|3,781|3,545|4,788|5,973| |YOY(%)|-7.6|-9.9|-6.3|35.1|24.7|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85|124|51|206|561| |YOY(%)|-44.9|-33.1|-58.6|302.0|172.8| |毛利率(%)|62.7|57.8|52.7|61.1|66.2| |净利率(%)|4.5|3.2|1.4|4.3|9.4| |ROE(%)|5.2|3.4|1.4|5.7|14.1| |EPS(摊薄/元)|0.41|0.27|0.11|0.46|1.25| |P/E(倍)|41.9|62.6|151.4|37.7|13.8| |P/B(倍)|2.2|2.2|2.1|2.1|2.0|[7] 财务预测摘要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展示了2023A - 2027E各项目数据及主要财务比率,如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情况[9]
翰宇药业HY3003项目进入原料药中试阶段 三靶点减重新药加速推进
证券日报· 2025-06-13 15:45
核心观点 - 翰宇药业与碳云智肽合作的HY3003项目已完成临床前最优候选化合物筛选和原料药工艺开发,正式进入原料药中试放大阶段 [2] - HY3003项目是一款利用AI多肽芯片技术筛选出的GLP-1R/GIPR/GCGR三靶点受体激动剂,用于减重适应症 [2] - 该项目采用多剂型并行开发策略,包括周制剂、超长效月制剂、口服制剂 [2] - 双方合作旨在孵化中国首款三靶点多肽减肥原创新药 [3] 技术合作与开发进展 - AI多肽芯片技术通过半导体工艺和表面化学结合,以光刻-显影-原位合成方法将高密度多肽分子固定在硅芯片表面,利用生物传感器检测多肽与靶点蛋白结合信号,实现高通量筛选 [2] - 翰宇药业与碳云智肽于2024年10月份达成战略合作,2025年5月份签署联合开发协议 [3] - 碳云智肽具备"硅基多肽芯片技术"和"AI算法"优势,翰宇药业在多肽药物合成、纯化、制剂开发及临床转化方面积累深厚 [3] 生产基地与产品管线 - 翰宇药业武汉原料药生产基地已于2024年11月份"零缺陷"通过FDA现场检查 [3] - 格拉替雷注射液的制剂生产线于2025年顺利通过FDA现场检查 [3] - 公司醋酸格拉替雷注射液和注射用醋酸西曲瑞克大概率将于近期在美上市,前者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后者用于辅助生育技术领域 [3]
礼来宣布替尔泊肽注射液多剂量预装笔在中国正式上市
快讯· 2025-06-13 13:12
礼来替尔泊肽注射液中国上市 - 礼来宣布替尔泊肽注射液多剂量预装笔(商品名:穆峰达®)在中国正式上市 [1] - 该产品适应症为接受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 [1] - 产品需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使用 [1] - 穆峰达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2型糖尿病和长期体重管理的每周一次GIP/GLP-1受体激动剂 [1] - 产品采用多剂量预装笔剂型 [1]
翰宇药业: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项目已进入剂量维持期 预计2026年中国申报上市
快讯· 2025-06-12 19:52
翰宇药业研发管线进展 - HY3003为GLP-1R/GIPR/GCGR三靶点受体激动剂减重药物 已完成临床前最优候选化合物筛选和原料药工艺开发 正式进入原料药中试放大阶段 [1] - HY3000鼻喷雾剂为1 1类创新药 适应症为预防冠状病毒感染 目前处于临床三期阶段 [1] - 公司与国药股份合作开发大麻二酚(CBD)创新药 涉及多肽和小核酸药物技术融合及商业化推广 [1]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项目 - 已完成三期临床全部受试者入组 目前处于随访阶段 项目已进入剂量维持期 [1] - 预计2026年在中国申报上市 随后将在美国及全球多个国家申报上市 [1] 技术平台与合作 - 公司采用AI多肽芯片技术筛选候选药物 [1] - 与国药股份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涵盖CBD创新药研发至商业化全链条 [1]
翰宇药业(300199) - 300199翰宇药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2
2025-06-12 19:44
项目进展 - HY3003已完成临床前最优候选化合物筛选和原料药工艺开发,进入原料药中试放大阶段 [2] 新药开发策略 - HY3003采用多剂型并行开发策略,包括周制剂、超长效月制剂、口服制剂 [3] 超长效月制剂优势 - 相比周制剂,注射频率从每周一次降至每月一次,减轻患者负担,减少血药浓度峰谷波动,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4] - 开发基于市场需求、缓释技术应用、全产业链布局战略和患者体验考量,依托自主长效递送平台加速临床转化 [4] AI多肽芯片筛选 - 硅基多肽芯片是全球领先的蛋白相互作用工具,应用半导体工艺和表面化学结合,光刻 - 显影 - 原位合成方法,利用生物传感器检测结合信号实现高效筛选 [5] - 筛选根据多维度综合评估,经多层次验证,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最优”药物分子 [5] 合作背景 - 公司与碳云智肽合作源于对行业趋势把握和双方技术资源互补 [6] - 2024年10月达成战略合作,2025年5月签署联合开发协议 [7] 其他创新药布局 - 布局1.1类创新药HY3000鼻喷雾剂,用于预防冠状病毒感染,处于临床三期阶段 [8] - 与国药股份围绕大麻二酚(CBD)创新药研发等领域展开合作,关注ActRII、PCSK9、ANGPTL3、AGT等靶点新药机会 [8] 海外市场开拓 - 原料药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剂已签约对外授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9]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1月完成三期临床全部受试者入组,预计2026年中国申报上市,后续在美国及全球多国申报 [9] - 替尔泊肽注射液与约5家国际合作方接洽,以利润分成BD授权模式覆盖全球 [9] - 未来10年推出不少于20种制剂,包括创新药、微创新药、ANDA等 [9] 整体管线布局 - 开发Inclisiran、Zilebesiran等siRNA药物和Pegcetacoplan PEG修饰环肽药物,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地图样萎缩等疾病 [11] - 预计年内建成原料药百克级中试平台,明年公斤级,随后进行制剂开发和申报 [11] CRDMO业务 - 涉及CRDMO业务,实现研发与生产环节无缝衔接,为合作方提供全方位产业支持 [11] 近期上市产品 - 醋酸格拉替雷注射液和注射用醋酸西曲瑞克大概率近期在美上市,丰富公司产品管线 [11]
金融工程日报:沪指指盘中回归3400点,创新药概念活跃领涨-20250609
国信证券· 2025-06-09 21:23
根据提供的金融工程日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封板率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统计最高价涨停且收盘涨停的股票数与最高价涨停的股票数的比值,反映市场情绪[1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封板率=\frac{最高价涨停且收盘涨停的股票数}{最高价涨停的股票数}$$ 统计上市满3个月以上的股票,计算当日封板率[16] - 模型评价:封板率提升表明市场情绪高涨,短期投机氛围浓厚[16] 2. **连板率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统计连续两日收盘涨停的股票数与昨日收盘涨停的股票数的比值,反映市场持续性[1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连板率=\frac{连续两日收盘涨停的股票数}{昨日收盘涨停的股票数}$$ 统计上市满3个月以上的股票,计算当日连板率[16] - 模型评价:连板率提升显示资金接力意愿增强,但需警惕过度炒作风险[16]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大宗交易折价率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大宗交易成交价与市场价的差异反映大资金偏好[26]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折价率=\frac{大宗交易总成交金额}{当日成交份额的总市值}-1$$ 统计近半年日均折价率与当日值[26] - 因子评价:折价率收窄可能预示机构建仓需求增加[26] 2. **股指期货年化贴水率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期现价差年化值反映市场预期与对冲成本[2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年化贴水率=\frac{基差}{指数价格}×\frac{250}{合约剩余交易日数}$$ 分别计算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主力合约贴水率及历史分位[28] - 因子评价:贴水率扩大显示市场避险情绪升温[28]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封板率模型:当日封板率66%(较前日+5%)[16] 2. 连板率模型:当日连板率32%(较前日+12%)[16]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大宗交易折价率因子:当日折价率4.57%(近半年均值5.51%)[26] 2. 股指期货年化贴水率因子: - 上证50:10.57%(16%分位)[28] - 沪深300:12.47%(13%分位)[28] - 中证500:18.78%(11%分位)[28] - 中证1000:22.85%(12%分位)[28]
速递|手握9个GLP-1项目,全球第三大多肽CRDMO即将上市港交所
GLP1减重宝典· 2025-06-04 16:08
公司上市进展 - 泰德医药通过港交所聆讯 迈出上市关键一步 作为全球第三大多肽CRDMO企业 正借助GLP-1类药物热潮寻求资本突破 [1] 行业竞争格局 - 按2023年销售收入计 泰德医药在全球多肽CRDMO企业中排名第三 市场份额1.5% 前两名瑞士企业Bachem和PolyPeptide分别占13.8%和10.0% [2]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3.51亿元 净利润5398万元 2023年收入略降至3.37亿元 净利润4891万元 [3] - 2024年上半年收入1.97亿元 同比增长21.23% 净利润5056.7万元 同比大增110.43% [3] - 美国市场收入1.22亿元 同比增165% 占营收比例从28.2%升至61.8% 日本市场占比从39.5%锐减至1.3% [3] 产能布局 - 中国钱塘园区拥有19条多肽合成线和16条纯化线 2023年API年产能500千克 利用率68.2% 计划未来2-3年新增2000千克产能 [4] - 美国加州设施2025年投产后将新增100-300千克年产能 [4] - 当前管线包括1217个CRO项目和332个CDMO项目 含9个GLP-1分子开发项目 [4] 客户结构 - 2021-2024H1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36.5%升至56.2% 最大客户占比从12.2%升至33.7% [6] 估值变动 - 2015年子公司中肽生化以20亿元被收购 2020年以7.5亿元出售 2021年末公司估值达28.13亿元 [6] 行业机遇 - GLP-1类药物在减肥和糖尿病领域应用扩大 推动全球多肽药物市场快速增长 [7]
CDMO行业专题:礼来新药Orforglipron有望拉动小分子核心公司下一波提速
国盛证券· 2025-05-24 21: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大单品崛起和细分领域拓展对CDMO企业意义重大,能带动业务提速、提升行业地位,Orforglipron有望拉动小分子核心CDMO公司下一波提速 [30][34] - 从产品生命周期、峰值销售、CDMO价值量看,Orforglipron有漫长生命周期、高销售峰值和高CDMO价值量,市场潜力大 [32][35][48] - 减重和降糖需求增长,Orforglipron对应市场规模大,建议关注凯莱英、药明康德等头部CDMO企业 [55][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Paxlovid对行业的影响 - 特定商业化订单推动CDMO板块股价上升,药明康德、凯莱英等企业股价因Paxlovid订单增长而上升 [6] - Paxlovid上市推动辉瑞股价上升,2021年涨幅超60%,2023年销售额下降后股价下行,同时推动国内CDMO头部企业订单增长 [7] - Paxlovid订单骤增带动头部CDMO公司收入利润提升,药明康德、凯莱英和博腾股份合计三年大订单收入41.91亿美元,测算利润16.76亿美元,占Paxlovid销售额17.62% [9][10] 多肽药物对行业的影响 - 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销售额持续快速放量,2025Q1销售额分别达557.8亿丹麦克朗和61.5亿美元,带动上游产业链相关服务需求提升,国内CDMO公司有望受益 [13] - 诺泰生物营业收入持续提升,2025Q1达阶段性高点,药明康德TIDES业务收入稳步攀升,2025Q1达22.4亿元,占比扩大至23.21% [16] ADC药物对行业的影响 - ADC产业蓬勃发展,技术研发与商业化交易齐升,全球偶联药物市场预计维持较高速增长,为CDMO企业带来市场机遇 [23] - ADC研发生产技术需求复杂,外包服务业态成趋势,全球ADC和生物偶联物开发外包率达约70%,中国ADC外包服务市场到2030年估计价值将达165亿元,2022 - 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5.9% [26][27] Orforglipron对行业的影响 - Orforglipron针对慢性病适应症,预计产品生命周期漫长,如他汀类、二甲双胍等慢性病药物有超长生命周期 [35] - Orforglipron的ACHIEVE - 1试验已完成并公布积极结果,安全性和耐受性与注射型GLP - 1药物一致,预计2025年底前向全球监管机构提交用于体重管理的上市申请,2026年提交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上市申请,2035年销售额有望超290亿美元 [37][45][48] - Orforglipron分子量882.974,结构复杂,合成路线由7大合成模块组成,共28步反应,CDMO价值量远超普通小分子药物,多家CDMO已布局相关合成技术路线或重要中间体合成专利 [52] 市场需求与企业建议 - 减重和降糖需求持续增长,全球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增多,Orforglipron市场规模大,按最低剂量服用,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为976.7吨,2030年为1122.4吨,2050年潜在市场规模达832.2吨 [54][55] - 建议重点关注凯莱英、药明康德等企业,头部CDMO企业已在Paxlovid浪潮中受益,且布局多肽业务,有望在Orforglipron临床及上市后实现业绩提升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