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互联

搜索文档
“ETF通”三周年蝶变
中国基金报· 2025-06-22 21:32
"ETF通"三周年发展成果 - 产品数量从开通初期的87只大幅增长至265只,涵盖范围显著扩大 [3][4] - 北向交易前5个月成交金额达2563.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倍;南向成交4163.38亿港元,同比增长2.8倍 [3] - 与启动初期相比,北向交易增长近100倍,南向增长超10倍,交易活跃度呈现指数级跃升 [3] 市场机制优势 - 相比QFII/RQFII等传统渠道,"ETF通"无需复杂审批,具备投资便捷高效、风险管理透明的特点 [7][8] - 通过一键配置一篮子股票的功能,推动两地指数化投资发展,成为连接市场的"被动投资桥梁" [7][8] - 机制优化包括纳入REITs、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等,持续拓展生态圈边界 [9]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促进两地市场规则、估值体系和投资者结构的深度融合,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4][5][8] -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提供机制保障 [4][6] - 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内地市场,同时引导内地资金配置香港资产,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7][8] 机构观点 - 易方达基金指出产品标的丰富与成交额提升反映投资者认可及配置需求旺盛 [3] - 华夏基金(香港)强调该机制是落实国家金融开放战略的关键一环 [3] - 南方东英认为便利性有助于投资者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实现灵活资产配置 [8]
见证历史!重磅来了,就在6月22日!
中国基金报· 2025-06-20 23:17
跨境支付通上线 - 跨境支付通将于2025年6月22日上线,内地和香港各有6家银行为首批参与银行 [1] - 跨境支付通通过内地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连接,为两地居民提供实时跨境支付服务 [1] - 跨境支付通支持两地快速支付系统参与机构为两地居民提供经常项下人民币、港币便利化汇款服务 [4] 参与银行 - 首批参与跨境支付通的内地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 [6] - 香港机构包括中银香港、东亚银行、建银亚洲、恒生银行、汇丰银行、工银亚洲 [6] - 中银香港将担任跨境支付通唯一代理结算行,并以参加行身份支持首阶段全部业务场景的支付服务 [11] 业务功能 - 跨境支付通支持参与机构提供双向的留学缴费、医疗缴费、薪酬及津补贴发放等便民、惠民金融服务 [5] - 南向便利化汇款业务支持持有中国境内居民身份证的境内居民个人从内地参与银行账户汇出至香港参与机构账户 [5] - 北向便利化汇款业务支持持有香港身份证的香港居民个人从香港参与机构账户汇入至内地参与银行账户 [5] 银行服务 - 中银香港个人及企业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使用跨境支付通进行汇款及收款 [11] - 东亚银行客户将可通过"BEA Mobile东亚流动银行"使用跨境支付通服务,2025年1季度跨境支付交易数量同比增长112% [11] - 恒生银行个人理财及商业银行客户可全天候享受更便利的即时跨境汇款服务,无需任何手续费 [12] 支付体验 - 汇丰香港表示跨境支付通将帮助香港客户进行实时的小额港币及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收款 [12] - 工银亚洲将豁免跨境支付通的个人手续费,并实现款项秒级到账 [13] - 客户只需输入受款人的银行户口号码、手机号码、电邮地址或快速支付系统识别码即可进行便捷支付 [12]
香港交易所举办25周年庆祝活动
快讯· 2025-06-20 23:14
香港交易所25周年庆祝活动 - 香港交易所举办成立25周年庆祝活动 [1]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通过视频致辞祝贺 [1] - 香港交易所被描述为香港金融行业的心脏 [1] 香港交易所的历史贡献 - 在过去25年推动了香港的发展繁荣 [1] - 强化了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 [1] - 采取多项措施加深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1] 未来发展计划 - 面对全球形势挑战将提升市场流动性 [1] - 特区政府将与香港交易所及监管机构通力合作 [1]
每日投资策略:恒指收跌472点,三日累跌823点-20250620
国都香港· 2025-06-20 10:42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对2025年6月19日港股市场表现进行复盘,指出恒指收跌且连跌三日,同时分析宏观与行业动态及上市公司要闻,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 [3][4] 海外市场重要指数表现 - 道琼斯工业指数收于42,171.66,跌幅0.81%;标普500指数收于5,980.87,跌幅0.87%;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于19,546.27,涨幅0.13% [2] - 英国富时100指数收于8,791.80,跌幅0.58%;德国DAX指数收于23,057.38,跌幅1.12%;日经225指数收于38,488.34,跌幅1.02% [2] - 台湾加权指数收于22,003.50,跌幅1.58% [2] 内地与香港股市表现 - 上证指数收于3,362.11,跌幅0.79%;深证成指收于10,051.97,跌幅1.21% [2] - 恒生指数收于23,237.74,跌幅1.99%;国企指数收于8,410.94,跌幅2.13%;红筹指数收于4,007.90,跌幅2.03%;恒生科技指数收于5,088.32,跌幅2.42% [2] - AH股溢价指数收于131.54,涨幅1.54%;恒生期货(6月)收于23185,跌幅0.19%;恒生期货(7月)收于23150,跌幅0.25% [2] 港股市场复盘 - 恒指昨日低开90点或0.4%,报23620点,跌幅曾收窄后沽压增加,最终收报23237,跌472点或2%;国指挫2.1%,报8410;科指泻2.4%,报5088 [3] - 全日成交2200.99亿元,北水净入14.3亿元;蓝筹近乎全军覆没,仅恒地及九置录升幅 [3] - 恒指连跌三日,共挫823点或3.4%,科指连跌三日,共泻4%,生物科技股指数连跌五日,共插一成 [4] 宏观&行业动态 - 许正宇称沪港作为国家“双引擎”金融中心,正迎来更多协同发展新机遇,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近年不断增量扩容,香港将在4方面增强离岸人民币市场功能 [6] - 金管局表示美联储维持息率不变符合预期,港元市场和拆息往后走向存较多变量,港美息差扩阔引发套息交易 [7] - 内地三部门要求新能源车不得夸大和虚假宣传,企业要扛起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8] - 4月外资减持美国国债,中国减持82亿美元,持有规模降至7572亿美元,创16年新低;日本、英国增持,加拿大抛售最多 [9] 上市公司要闻 - 山东黄金子企山金国际拟发行H股并在港上市,具体细节未确定,能否实施有较大不确定性 [11] - 东方表行全年股东应占溢利2亿元,按年下跌19.96%,收益34.5亿元,按年减少5.19% [12] - 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宣布理想i8将于7月下旬发布,内部准备工作已到最后筹备阶段 [13] - 莎莎主席郭少明表示对全年业务有信心录得增长,期望放宽自由行城市至大湾区城市 [14]
香港重返全球竞争力三甲!税率及法规具吸引力:外商争相落户
南方都市报· 2025-06-20 01:04
香港全球竞争力排名提升 - 香港在《2025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排名上升两位至全球第三,是2019年后首次重返前三 [1] - 香港竞争力总得分99.2分(满分100分),增加7.7分,增幅在前十名经济体中最高 [4] - 在4个竞争力因素中,"政府效率"和"营商效率"排名均上升至全球第二,"经济表现"和"基础建设"分别上升至全球第六和第七 [4] 香港竞争力细分领域表现 - "税务政策"和"商业法规"排名全球第一 [4] - "国际投资""教育""金融"排名全球第二 [4] - "国际贸易"和"管理方式"排名全球第三 [4] - 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香港继续排名全球第三,亚洲第一,并在投资管理、保险业与融资等多个领域名列全球第一 [11] 香港经济表现与政策 - 香港今年经济增长预计在2%至3%之间 [7] - 香港注册公司数量再创高峰,但零售业和餐饮业面临挑战 [7] - 特区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支援中小企业,协助升级转型、提升品牌及开拓新市场 [7] - 正在考虑实施"高层官员责任制"以加强整体治理水平 [4] 香港金融市场表现 - "沪港通"和"深港通"北向交易平均每日交易额1760.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 [10] - 南向交易平均每日交易额1088.8亿港元,同比增长191% [10]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枢纽,在金融自由度等指标上持续领先全球 [11] - 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不断巩固,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创新为市场注入动能 [11] 香港发展优势与挑战 - 优势包括法治、低税制、市场高效透明、金融系统稳健、便利营商环境 [7] - 人才吸引力增强,国际航班运力恢复,"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广纳贤才 [11] - 挑战包括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传统行业转型阵痛、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待提升 [12] - 土地房屋供应的结构性难题仍是制约长远发展的关键瓶颈 [12]
精彩回顾 | 彭博投资亚洲系列:聚焦中国(新加坡站)
彭博Bloomberg· 2025-06-19 18:29
亚洲经济与中国债券市场 - 亚洲经济对全球GDP贡献率接近40%,中国是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之一 [1] - 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定价机制完善以及债券通等举措实施,中国债券市场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机遇 [1] 中国经济表现与前景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4%,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1] - 中国经济韧性强大、创新强劲、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的动力包括创新能力、超大规模市场和新产业新业态 [1] - 制造业加快走向高端化、智能化,中国已跻身全球供应链关键参与者之列,数字经济、制药与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将成为优势领域 [6] 中国债券市场的机遇与改革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向前,中国债市备受全球投资者关注 [7] - 互换通、债券通、回购通等举措优化市场准入渠道,便利投资者 [7] - 中国债市拓展衍生品工具、延长交易时间、推动信用评级与国际接轨、提升数据透明度 [7]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 中国在强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流动性、便利投资者资产配置等方面成就不断 [7] - 彭博推出相关交易解决方案,升级互换通解决方案,支持债券通项下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交易 [7] - 彭博提供覆盖债券、股票、衍生品、大宗商品等各类资产的解决方案,以先进技术赋能客户 [8] 外资参与与中国市场 - 外资在中国债市积极布局,旨在把握长期结构性机遇所蕴藏的巨大价值 [8] - 中国政府通过扩大市场准入、完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等措施吸引外资 [1] - 中国市场处处都是投资机遇,中新经贸交流持续深化 [1]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重磅发布!有哪些亮点?
第一财经· 2025-06-18 10:42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沪港两地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深化金融领域合作,共同服务国家金融强国战略 [1][4] - 方案包含38条具体举措,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共建、离岸金融战略互补等六大方向 [8] - 目标是通过错位发展与相互赋能,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8] 市场互联互通 - 优化"债券通""互换通"机制,打造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与风险管理中心 [4] - 拓展沪港通合作范围,新增跨境清算、黄金产品互联互通、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等举措 [6] - 推动香港FPS与上海IBPS支付系统互联,便利跨境电商非居民账户开立 [8] 业态创新发展 - 强化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科技金融协同,支持国家战略重点领域 [5] - 推动AI、区块链技术在资管、保险、结算等场景应用 [7] - 鼓励金融政策支持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企业,如新药纳入保险保障范围 [7] 机制优化与标准对接 - 完善金融监管机构定期交流机制,促进信息共享与人才流动 [6] - 联合探索制定金融风险管理框架,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8] - 推动两地金融标准对接,鼓励共同开发适应离岸经贸需求的金融产品 [7][8] 支持企业国际化 - 通过沪港支付网络与资金管理体系助力内地企业拓展国际业务 [6] - 支持上海企业在港成立财资中心,香港企业在沪设立全国性财资中心 [8] - 鼓励跨境银团贷款业务,协同优化企业集团全球资金管理 [8] 离岸金融协同 - 推动"上海自贸离岸债"与"点心债"共同发展 [8] - 支持两地银行完善非居民账户体系,便利离岸经贸活动 [8] - 促进人民币作为支付结算货币,提升离岸人民币市场深度 [8]
陆家嘴论坛刚刚开幕,沪港两地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
快讯· 2025-06-18 09:47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 - 沪港两地共同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合作方向 [1] - 合作领域包括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跨境金融服务创新 绿色金融发展 科技金融合作 [1] - 方案为两地多层次多领域金融合作注入新内容 [1]
港股异动 | 中资券商股集体上扬 券商行业利好密集 板块有望迎来进一步估值修复
智通财经网· 2025-06-16 14:58
中资券商股表现 - 中资券商股集体上扬 国联民生(01456)涨5 4%报3 92港元 光大证券(06178)涨4 46%报8 66港元 中金公司(03908)涨3 88%报16 6港元 中信建投证券(06066)涨2 86%报10 08港元 华泰证券(06886)涨2 56%报15 24港元 [1] 政策利好分析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允许在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在深交所上市 [1] - 中航证券指出该政策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提升两地交投活跃度 打开券商投行业务增长空间 [1] - 券商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市场回暖及政策利好背景下 经纪业务 投行业务 资本中介业务均有望受益 板块或迎估值修复 [1] 陆家嘴论坛预期 - 2025陆家嘴论坛将于6月18-19日在上海举办 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将发布若干重大金融政策 [2] - 东海证券预计论坛将发布活跃资本市场政策 通过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市场活跃度及投资者回报 [2] - 建议关注论坛政策发布对市场情绪的催化作用 [2]
中金 | AH比较系列(2):H+A新路径开启
中金点睛· 2025-06-16 07:36
深港联动深化"H+A"上市通道 - 深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制度优化,允许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进一步畅通"H+A"上市通道 [2] - 年初以来部分A股公司加速赴港上市,两地市场协同效应释放,预计未来更多大湾区优质企业将实现两地上市 [2] - 新政策推动下,深港交易所协同效应有望强化,形成"香港孵化+内地加速"的资本协同模式 [7][9]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概况 - 当前港交所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共249家,仅27家实现H+A两地上市;按办公地统计则有1571家 [4] - 行业分布中新经济占比高,消费类占32%,资讯科技和医疗保健合计占14%,包含科技、新能源等龙头企业 [4] - 1593家大湾区企业中,符合深交所主板/创业板财务标准的企业分别有436家(27%)和910家(57%) [5] 潜在上市企业分析 - VIE结构企业共81家,其中6家符合深交所红筹企业上市的市值条件 [5] - 大湾区包含互联网龙头、造车新势力及生物科技等港股特色领域企业 [8] - 政策有望推动港股优质龙头企业回归A股,提高A股新兴产业占比 [8] 历史表现与市场影响 - 105家港股回归A股企业上市后表现优异,T+7/T+30/T+90/T+180区间涨幅平均跑赢A股市场6.2/17.7/15.7/11.3个百分点 [10] - 政策将促进A股与港股估值体系接轨,推动优质企业价值再发现 [8] - 深港通已成为新经济企业发展和国内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的重要枢纽 [7] 投资机遇展望 - 大湾区企业在结构性行情下优势凸显,回归A股后关注度和投资吸引力有望提升 [10][11] - 政策将推动深交所优化对外开放制度,提高全球竞争力 [8] - 双向上市有助于形成金融+产业的双向促进,为耐心资本提供更多配置选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