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显示
搜索文档
精测电子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8 06:5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3.81亿元,同比增长23.2%,但归母净利润2766.64万元,同比下降44.48%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6.92亿元,同比下降1.61%,归母净利润-993.03万元,同比下降115.1% [1] - 毛利率44.05%,同比增长8.1%,净利率7.44%,同比增长88.95%,三费占营收比20.36%,同比下降6.78% [1] - 每股收益0.1元,同比下降44.44%,每股经营性现金流-1.64元,同比下降128.77% [1] - 扣非净利润-2544.12万元,同比下降742.46%,货币资金11.08亿元,同比下降19.68% [1] 现金流与债务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32.54%,主要因采购商品支付的现金流出增加 [3]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61.6%,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2.88% [4] - 有息资产负债率36.01%,有息负债总额/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达68.5%,财务费用/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达148.25% [4] 业务板块表现 - 显示领域销售收入6.71亿元,同比下降13.54%,归母净利润2775.07万元,同比下降66.08%,主要因市场需求疲软和竞争加剧 [8] - 半导体领域研发投入1.67亿元,同比增长24.37%,显示领域研发投入1.30亿元,同比下降3.80%,新能源领域研发投入2315.52万元,同比下降26.81% [10] - 新能源领域营业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27.32%,但受验收周期延长和市场竞争影响,盈利承压 [17] 订单与业务发展 - 截至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日,公司在手订单总额约36.09亿元,其中半导体领域18.23亿元,显示领域14.40亿元,新能源领域3.46亿元 [9] - 半导体检测设备覆盖前道制程、先进封装和后道检测,产品包括存储芯片测试设备、晶圆外观检测设备和探针卡系列,已实现量产和重复订单 [11][12] - 显示领域聚焦AR/VR赛道,与全球龙头达成战略协同,覆盖核心器件-模组-整机全制程检测解决方案,技术领先 [16] 研发与投资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20亿元,同比增长6.31%,占营业收入23.17% [10] - 联营企业湖北星辰和子牛亦东处于快速投入期,投资收益减少4025万元,影响净利润 [8] - 公司通过增资湖北星辰深化先进封装布局,已建成12英寸集成电路先进封装研发线,进入客户导入阶段 [13] 机构持仓与预期 - 银华基金方建等明星基金经理持有公司股票,银华集成电路混合A持有595.63万股,增仓操作 [5][6]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2.13亿元,每股收益均值0.77元 [4]
晶科电子股份(02551.HK)预计上半年营收增长0%–10%,车规级器件产品订单实现大幅增长
格隆汇· 2025-08-21 17:5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预计10.8亿-11.7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0%-10% [1] - 同期净利润预计1000万-2000万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下降60%-80% [1] - 净利润下降主因包括广州领为视觉大湾区总部及研发基地建设导致费用上升 以及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销售单价阶段性下降 [1] 业务构成与发展战略 - 主营业务由汽车智能视觉、新型显示、高端照明三大板块构成 具备市场抗风险能力 [2] - 新型显示与高端照明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保持良好稳健发展态势 [2] - 汽车智能视觉业务中车规级器件产品订单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显示产品竞争力与增长潜力 [2] - 公司正通过战略投入提升技术实力与订单获取能力 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 [1][2] 行业环境与公司展望 - 2025年上半年汽车行业竞争加剧 对产品销售单价造成阶段性压力 [1] - 董事会预计各业务板块战略投入将逐步形成效益 产品技术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 - 公司对中长期发展充满信心 相信业务增长潜力将逐步增强且经营效益随之优化 [2]
帝尔激光(300776.SZ):2025年TGV有新增订单,市场以中试线为主
格隆汇· 2025-08-13 16:17
公司业务进展 - 2025年TGV技术获得新增订单 [1] - 当前市场以中试线为主 [1] - 该技术可应用于先进封装和新型显示等行业 [1]
“深耕安徽”专题系列报告之智能家电篇:百尺竿头聚焦高质量,生态聚合谱写新篇章
国元证券· 2025-08-06 17:39
行业投资评级 - 安徽省智能家电产业被列为全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目标到2027年全产业链总产值达5000亿元,其中小家电占比20%以上,智能家居占比20%以上[3][7][21] 核心观点 产业规模与历史发展 - 安徽省家电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约3000亿,2027年目标5000亿,2024年"四大件"产量10206万台(冰箱全国第一,洗衣机/空调全国第二,彩电全国第四)[2][21][24] - 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改制创牌(1980s)、资本扩张(1990s)、产业转移(2000s)、生态聚合(2010s至今),形成"13+1000"龙头+配套体系[14][19][21] 区位与政策优势 - 背靠长三角市场腹地,拥有铜陵/马鞍山原材料集群(铜材占全国7%),集装箱运输网络+中欧班列保障物流[3][13][41] - 2023年成立30亿智能家电主题母基金,2024年招引项目442个拟投资1266亿,已撬动社会资本29.72亿[3][30] 产业集群布局 - "一体两翼"格局:合肥(最大基地)、芜湖(空调)、滁州(博西/康佳),马鞍山/六安等多点开花[6][24][33] - 海尔/美的/格力等13家龙头带动,合肥本地配套率70%,核心配套率75%[24][32] 技术创新与升级 - 新型显示(京东方)、集成电路(蚌埠传感谷)、人工智能(科大讯飞)支撑智能家电升级,2024年智能家居终端市场规模324亿美元[7][39][42] - 大模型+具身智能推动决策智能化,场景化需求催生套系化解决方案(如美菱"仰望"系列)[31][35][39] 新兴品类拓展 - 小家电零售量增速(4%)超大家电(1%),洗碗机/扫地机等渗透率低于欧美,合肥长虹/美的厨热产业园加码厨电品类[35][43][46] 目录结构总结 1. 全国家电强省 - 40年发展形成3000亿集群,2024年出口341亿(+14.6%),拥有4家灯塔工厂[21][24][26] - 消费升级驱动智能化(智能家居CAGR 12.57%)与场景化(套系化解决方案)[31][35] 2. 区位与产业引进 - 长三角一体化+皖江示范区政策,美的/格力等龙头项目带动(如芜湖美的2023年营收破千亿)[3][20][69] - 铜陵有色/马钢股份提供原材料,制造业工资低于广东/浙江[13][41][56] 3. 智能化支撑产业 - 新型显示(合肥6代线)、家电芯片(蚌埠)、AI语音(科大讯飞)构建技术生态[7][39][40] 4. 小家电与新场景 - 小熊电器等线上增长快,滁州东菱电器年产能1600万台(98%出口)[46][65] 5. 产业新趋势 - 研产销全链条升级:智能设计(美菱AI大模型)、供应链整合(合肥配套率70%)、跨境电商(中欧班列)[8][24][42] 6. 国际竞争力目标 - 2027年形成自主可控产业链,外销占比提升至20%[3][26]
侨源股份拟3亿投建生产基地扩产 产销两旺半年净利最高预增61.26%
长江商报· 2025-08-06 07:49
核心业务拓展 - 公司拟投资3.02亿元建设电子级医用级特种气体生产基地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1.52亿元新建2万吨/年电子级二氧化碳、2万吨/年医用级二氧化碳、4万吨工业级二氧化碳和1000Nm³/h氢气回收提纯装置;二期投资1.5亿元规划电子级超纯氨生产线及高端电子化学品设施 [2] - 通过该项目切入半导体制造、新型显示等战略新兴领域,实现从医用气体向高附加值电子特种气体延伸 [3] - 一期项目将新增2万吨/年医用级二氧化碳产能,强化无菌气体供给能力,满足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需求 [2] 产能与区域布局 - 公司在西南地区拥有全液态空分气体生产线,都江堰、汶川、眉山、金堂四大生产基地合计产能约120余万吨,位居西南第一 [6] - 德阳基地在建,福建地区拥有25000Nm³/h和40000Nm³/h空分气体生产线,主要服务闽光钢铁等客户 [6] - 现有医用气体产能已覆盖西南地区多家医疗机构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1亿—1.2亿元,同比增长34.38%—61.26%;扣非净利润9130万—1.11亿元,同比增长32.55%—61.58% [1][7]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14亿元,同比增长42.46%;2025年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超八倍 [7] - 业绩增长主因气体业务规模扩大、产能释放及毛利率提升,非经常性损益影响约870万元 [8] 战略收购动态 - 公司曾计划以不超过2亿元估值收购宏晨化工(年产12万吨液态二氧化碳+3万吨食品级干冰),但最终因未达成共识终止交易 [3][4] - 终止收购后,公司表示将继续深耕主业并寻求其他发展机会 [4] 行业地位与客户 - 公司为西南地区最大全液态空分气体供应商,客户包括三钢闽光、通威股份、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华西医院等 [6][7] - 产品覆盖高纯氧气、氮气、氩气等,服务冶金、化工、军工、医疗、新能源等多领域 [6]
侨源股份拟3亿元投建特种气体生产基地 切入半导体制造等战略新兴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22:17
公司投资计划 - 公司拟投资3.02亿元建设电子级医用级特种气体生产基地 项目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1] - 一期项目投资1.52亿元 新建2万吨/年电子级二氧化碳 2万吨/年医用级二氧化碳 4万吨工业级二氧化碳和1000Nm/h氢气回收提纯装置[1] - 二期项目投资1.5亿元 新建电子级医用级二氧化碳生产线 电子级超纯氨生产线及高端电子化学品储存设施[1] 业务布局 - 公司拥有西南地区最大全液态空分气体生产线 涵盖都江堰 汶川 眉山 金堂 德阳五大生产基地[2] - 福建地区配备两套空分气体生产线 总生产能力达65000Nm/h 主要服务闽光钢铁 宝钢德盛等客户[2] - 产品覆盖高纯氧气 高纯氮气 高纯氩气等多种气体 服务冶金 化工 军工 医疗 食品及新能源行业[2] 战略意义 - 项目将突破电子特气技术工艺 切入半导体制造 新型显示等战略新兴领域[3] - 新增2万吨/年医用级二氧化碳产能 强化生物制药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供给能力[3] - 实现从医用气体向高附加值电子特种气体领域延伸 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1亿元至1.2亿元 同比增长34.38%至61.26%[4] - 业绩增长源于气体业务规模扩大 产能释放和产销量增加[4] 行业背景 - 工业气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 液晶面板 光伏 医疗健康等新兴行业[3] - 行业获得国家发改委 科技部 工信部等多部门政策支持 被明确纳入新兴产业部署[3]
侨源股份拟3.02亿元在成都投建电子级医用级特种气体生产基地
智通财经· 2025-08-04 19:27
投资合作协议 - 公司与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管委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 拟在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投资电子级医用级特种气体生产基地 [1] - 项目计划总投资3.02亿元 其中一期项目投资约1.52亿元 二期项目投资约1.5亿元 [1] 一期项目规划 - 一期项目用地约38亩 新建2万吨/年电子级二氧化碳、2万吨/年医用级二氧化碳、4万吨工业级二氧化碳和1000Nm/h氢气回收提纯装置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1] - 一期项目将新增2万吨/年高纯度医用级二氧化碳产能 显著提升无菌气体供给能力 [1] - 满足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对医用气体的增量需求 [1] 二期项目规划 - 二期项目新建电子级医用级二氧化碳生产线、电子级超纯氨生产线、高端电子化学品和特气的储存经营设施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1] - 通过建设1000Nm/h氢气回收提纯装置及二期规划的电子级超纯氨产线 切入半导体制造、新型显示等战略新兴领域 [1] - 实现从医用气体向更高附加值的电子特种气体领域延伸 [1]
侨源股份(301286.SZ)拟3.02亿元在成都投建电子级医用级特种气体生产基地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19:25
项目投资 - 公司与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管委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 计划总投资3.02亿元建设电子级医用级特种气体生产基地 其中一期投资1.52亿元 二期投资1.5亿元 [1] - 一期项目用地约38亩 新建2万吨/年电子级二氧化碳、2万吨/年医用级二氧化碳、4万吨工业级二氧化碳和1000Nm³/h氢气回收提纯装置及相关配套设施 [1] - 二期项目新建电子级医用级二氧化碳生产线、电子级超纯氨生产线、高端电子化学品和特气储存经营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 [1] 产能布局 - 一期项目新增2万吨/年高纯度医用级二氧化碳产能 显著提升无菌气体供给能力 [1] - 通过建设2万吨/年电子级二氧化碳和1000Nm³/h氢气回收提纯装置切入半导体制造领域 [1] - 二期电子级超纯氨生产线将服务于新型显示等战略新兴领域 [1] 战略转型 - 项目满足生物制药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对医用气体的增量需求 [1] - 实现从医用气体向更高附加值的电子特种气体领域延伸 [1] - 通过电子级超纯氨等产品布局半导体制造产业链 [1]
易天股份(300812) - 2025年7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9 19:06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度营业总收入约 3.9 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 -1.09 亿元,收入下滑因部分客户产线投产进度放慢、验收周期延长,计提信用和资产减值损失 8550.20 万元影响利润 [3]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 1.40 亿元,同比上升 89.2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2008.55 万元,同比上升 250.81%,增长因可验收订单金额增加、毛利率提升、信用减值回冲、期间费用缩减,在手订单及发出商品充裕 [3] 各领域设备研发与市场情况 LCD 显示设备领域 - 加大研发投入,中大尺寸模组组装设备整线技术能力提升,推出 88 寸、100 寸及 130 寸清洗偏贴脱泡整线,实现后道模组段全覆盖,具备 130 寸以下整线组装能力并储备更大尺寸技术 [4] VR/AR/MR 显示设备领域 - 推出涵盖模组组装和后段组装工艺段所需设备,获视涯科技、歌尔股份等客户订单 [5] 柔性 OLED 显示设备领域 - 主要设备类型多样,全自动柔性面板偏光片贴附设备与多家国内柔性面板制造厂商合作,中标京东方第 8.6 代 AMOLED 生产线项目 [6] 子公司微组半导体相关领域 - 2024 年度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超 21%,推出 Mini LED 灯带返修等多种设备,获日月新半导体、高通等客户订单,微组装设备可用于部分光模块器件组装工序,精度满足 100G,将在 800G/1.6T 精度方向加大研发 [7] 公司发展规划 - 关注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关注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探索包括并购重组在内的方式协同业务、整合资源,如有计划将按规定披露信息 [8][9]
园区里的发布会:广州黄埔最高千万扶持“AI+机器人”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23:27
政策发布与产业支持 - 广州黄埔区围绕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四大领域发布专项产业支持政策,包括最高1000万元扶持的近40条政策 [1] - 新型显示产业2024年产值超1500亿元,集聚华星光电、视源、创维等龙头企业 [3] -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近300亿元,上下游企业超150家,是广州市最集聚的片区 [3] -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500亿元,集聚重点企业219家 [3] 算力与资金支持 - 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对企业算力投入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并发放最高1000万元"算力券" [3] - 算力券可为企业节省15%的算力成本与资金成本 [3] - 集成电路领域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扶持,助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核心承载区 [6] 应用场景与产业生态 - 打造"百模千品"产业生态,促进100个以上垂直大模型和1000个以上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 [7] - 新型显示领域每个应用场景创新项目最高给予100万元扶持 [7] - 具身智能领域每年滚动开放不少于50个应用场景 [7] 人才引进与培养 -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开设"人工智能+"跨学科课程 [8] - 完善人才落户、生活就业、就医保障、子女教育等配套措施 [8] - 支持企业设立首席科学家、首席数据官等岗位,提高对领军人才的吸引力 [8] 营商环境与服务创新 - 黄埔区自2016年来累计推出超700项营商环境改革,过百项举措在全国全省推广 [2] - 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服务增值化改革,提出25条增值服务措施 [11] - 首创"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务模式,推行政策兑现"免申即享" [11] 企业案例与成效 - 广州艾目易科技实现手术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突破,成本降低30%,产品远销全球100余国家 [9][10] - 广州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与佳都科技合作项目产业收入超1000万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