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材料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统联精密新设制造公司含电子专用材料研发业务
巨潮资讯· 2025-09-16 17:42
公司投资设立 - 统联精密全资设立广东统联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2000万元 法定代表人杨虎[1][2] - 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金属零部件研发 电子元器件制造 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等[1][2] - 公司由统联精密全资控股[2] 战略方向与业务布局 - 新公司业务重点落在电子专用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 与统联精密战略方向高度契合[4] - 统联精密加码新材料与多样化工艺布局 包括钛合金 镁铝合金等轻质金属材料及碳纤维等非金属轻质材料[4] - 公司已具备小批量3D打印能力 在自由度 快速迭代和缩短研发周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4] 产品应用与客户覆盖 - 公司精密零部件产品覆盖消费电子 汽车 医疗和无人机等领域[5] - 客户包括苹果 荣耀 亚马逊 安克创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5] - 在折叠屏铰链件 智能穿戴设备结构件及无人机转轴支架等方面已有出货[5] 行业背景与发展前景 - 电子专用材料是半导体和高端制造产业链关键环节 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和国家政策扶持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5] - 新设立制造公司有助于统联精密深耕现有消费电子业务 并为拓展汽车 医疗等高端精密零部件和智能制造市场奠定基础[5] - 新公司将成为推动新材料研发 加快产业链延伸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平台[5]
恒工精密:ADI材料将采用内外部联合研发方式 目前已投入专业研发队伍和相应资源
全景网· 2025-09-15 18:31
公司活动参与情况 - 恒工精密于9月15日下午参加2025年河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2025年半年报集体业绩说明会活动 [1] ADI材料研发进展 - ADI是公司重点攻克项目 已投入专业研发队伍和相应资源 [1] - 采用内外部联合研发方式 但新材料研发过程艰辛且周期较长 [1] - 具体研发进展需关注公司后续公告 [1]
【隆华科技(300263.SZ)】靶材业务不断取得突破,隐身材料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2025年半年报点评(贺根)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08 07: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15亿元,同比增长23.95% [4] - 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5.83%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99亿元,同比由负转正 [4] 业务板块表现 - 节能换热装备收入5.43亿元,同比增长11.90%,毛利率22.06%,同比下降2.06个百分点 [5] - 水处理业务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41.56%,毛利率15.33%,同比下降6.36个百分点 [5] - 靶材及超高温特种材料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49.44%,毛利率22.22%,同比下降5.69个百分点 [5] 电子新材料业务突破 - 两款靶材产品通过韩国三星品质稽核和产品验证,进入供应商名录并开始批量供货 [5] - 光伏领域新型低铟、无铟高效靶材持续开发并取得重大突破 [5] 军工业务发展 - 子公司兆恒科技上半年收入0.62亿元,净利润0.30亿元,净利率达48.39% [6] - 实施"一体两翼"战略:以PMI泡沫材料为主体,隐身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两翼 [6] - EPMI吸波泡沫获评"国际先进"水平,已应用于某重点型号关键部件 [6]
思泉新材盘中快速反弹 成交额突破2.77亿元
金融界· 2025-08-26 02:01
股价表现 - 2025年8月25日早盘股价快速反弹 5分钟内涨幅超过2% [1] - 截至9点43分股价报184.93元 成交额达2.77亿元 换手率为3.15%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5690.75万元 占流通市值的0.63%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主力资金净流入7049.30万元 占流通市值的0.78% [1] 公司业务 - 专注于新材料研发与生产 主营业务包括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等领域 [1]
科力装备(301552.SZ)落子卢龙:新材料子公司锚定千亿赛道,双轮驱动重构增长边界
新浪财经· 2025-08-22 10:02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河北微纳新材料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2000万元 持有100%股权[1] - 通过子公司正式进军高性能材料领域 开启第二增长曲线[1] - 推动公司从汽车组件供应商向高附加值新材料平台转型[1] 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646.05万元 同比增长28.73%[2] - 聚焦纳米涂装系列材料的研发与制备 包括低VOC消光材料和纳米超防腐涂装材料[2][3] - 低VOC消光材料成功解决汽车辅助驾驶摄像头VOC污染问题 技术指标行业领先[3] - 纳米超防腐涂装材料为环保限铬禁铬趋势下的全新解决方案[4] 技术应用与市场拓展 - 低VOC消光技术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辅助驾驶摄像头支架 获小米汽车定点采用[3] - 新材料技术可扩展至照相机摄像头、望远镜等光学领域[3] - 纳米超防腐材料具备环保、高效、耐腐蚀特性 可替代传统水电镀铬应用[4] 行业背景与市场空间 - 新能源汽车趋向消费电子化 新材料国产化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关键[1] - 2023年中国汽车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80.5亿美元 预计2029年增长至140.1亿美元[5] - 欧洲化学品管理局2025年提出扩大六价铬限制提案 中国国标委同步发布六价铬限值强制标准[4] 发展前景与估值影响 - 公司业务将拓展至新能源、低空经济、光学及消费电子等多维赛道[5] - 新材料业务占比提升将使估值锚点从汽车零部件切换至高附加值新材料平台[6] - 新材料产业布局有助于提升国家产业安全使命[5]
东材科技上涨5.72%,报18.47元/股
金融界· 2025-08-15 10:07
股价表现 - 8月15日盘中上涨5.72%至18.47元/股 [1] - 成交额达3.54亿元 换手率2.17% [1] - 总市值167.36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专注于新材料研发制造 产品包括光学膜材料/环保阻燃材料/先进电子材料 [1] - 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股东户数3.58万 人均流通股2.5万股 [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1.34亿元 同比增长23.23% [1] - 归属净利润9187.73万元 同比增长81.16% [1] 研发与战略 - 依托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1] - 致力于成为世界知名创新型新材料生产服务商 [1] - 通过创新系统化/技术关联化/产品多元化/服务专业化实现战略目标 [1]
崇德科技PEEK轴承突破技术难关
证券时报网· 2025-08-08 09:56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研发的PEEK材料滑动轴承质量可靠 适用于密闭环境下的旋转机械领域 可替代其他金属材料制造的滑动轴承[1] - PEEK材料轴承具备良好的耐摩擦性能 机械性能和耐高温性[1] - PEEK材料定制类轴承已经实现量产[1] 公司研发战略 - 公司将加大在PEEK材料滑动轴承领域的研发投入[1]
锦富技术拟斥资超10亿元投建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5 00:07
项目投资概况 - 公司全资子公司金锦富拟在上海市金山区碳谷绿湾产业园投建"JF新材料一期东部生产基地"项目 总投资约10.14亿元[1] - 项目占地面积约70亩 将建设无氟胶和热管理冷却液等新材料生产线及配套设施[1] - 项目资金来源为自筹及银行贷款 实施主体为金锦富拟注册的全资子公司[1] 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明确向消费电子和新能源领域转型 重点布局热管理材料、高端粘结材料和电化学材料三大方向[1] - 项目有利于扩大产能布局 加快推进公司向新材料领域战略转型[1] - 无氟胶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的精密组件封装 热管理冷却液瞄准数据中心和动力电池的散热需求[1] 产能与经济效益目标 - 项目达纲年(2030年)起实现年产值不低于800万元/亩[2] - 第一考核期(2028年至2030年)累计上缴税收不低于9100万元[2] - 2031年起每三年考核期每年上缴税收不低于5600万元(亩均不低于80万元)[2] 行业竞争与挑战 - 新材料研发周期长且技术壁垒高 需快速实现产品良率提升与客户验证[2] - 热管理冷却液和无氟胶面临激烈市场竞争 需在产品性能差异化与成本控制上形成核心优势[2] - 需警惕技术路线变化风险 避免行业标准升级导致现有产能适配性不足[2] 区位优势分析 - 选择碳谷绿湾产业园可借助园区产业集群效应降低上下游协作成本[2] - 可依托区域政策聚焦消费电子与新能源材料赛道[2]
容百科技:阶段性减值影响半年度利润 下半年海外市场情况将有所好转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20:2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2.48亿元同比下滑9.28% 净利润亏损6839.46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1] - 利润下滑主因包括阶段性资产减值及前驱体/钠电/磷酸锰铁锂等战略性投入加大 扣除战略性投入后三元材料主业实际盈利7700万元 [1] - 部分阶段性减值有望在下半年转回 [1] 主营业务进展 - 三元材料上半年销量5万吨 高镍三元已在低空领域实现小批量出货并覆盖多家知名主机厂 [2] - 钠电业务实现百吨级突破 仙桃启动年产6000吨聚阴离子钠电正极产线建设 [2] - 磷酸锰铁锂上半年出货量达2024年全年总和 商用车领域销量突破千吨 [2] - 磷酸铁锂开始海外市场开拓 计划在波兰建设欧洲首条磷酸铁锂产线 [2] - 固态电池在多家头部企业位列第一供应商 [2] 全球化布局 - 韩国工厂一期2万吨产能2024年底满产 二期4万吨产能2025年一季度调试下半年达产 [3] - 韩国工厂一二期总产能预计2026年上半年满产 后续规划三期4-5万吨产能 [3] - 欧洲市场需求超预期 波兰工厂加快产线设计以满足本土化生产要求 [3] -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短期海外需求 但韩国基地仍具关税优势 [3] 技术研发突破 - 高镍及超高镍全固态正极材料实现吨级出货 满足400Wh/Kg电芯开发需求 [4] - 富锂锰基材料在全固态领域实现百公斤级出货并获批量订单 液态电池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瓶颈 [4] - 尖晶石镍锰正极材料高温存储性能显著提升 2025年上半年吨级出货 预计2026年量产 [4] - 超高镍和富锂锰基被认定为固态正极主流 技术问题可通过现有材料改性手段解决 [3]
鑫宏业:目前各项工作正按照监管规定和内部流程稳步开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8-01 20:13
定增事项进展 - 公司高度重视定增事项推进 目前各项工作按监管规定和内部流程稳步开展 [1] - 公司积极与相关方沟通协调 力争早日完成相关程序 具体进展以公告为准 [1] 新材料研发 - 公司积极研发铜包钢线等新材料 以优化成本结构 [1] - 新材料研发旨在提升产品竞争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