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现结合

搜索文档
凝聚期货力量 为广西铝产业转型发展破局
期货日报网· 2025-07-02 00:40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广西百色已形成涵盖"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再生铝"的全产业链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 [1] - 当地铝加工费连续多月击穿成本线 铝棒加工费长期处于200~300元/吨区间 低于360元/吨的盈亏平衡点 [2] - 采用传统现货定价模式的企业2024年利润率同比下滑37个百分点 [2] - 当地铝棒定价采用佛山南储价格 缺乏自主定价权 华南与西南铝棒价差达380元/吨 [2][3] - 部分企业反映已连续数月处于加工亏损状态 去年有8个月处于亏损状态 [2][3] 定价机制问题 - 当地大部分铝加工企业采用"南储价格+固定加工费"模式结算 被动承担价格波动风险 [3] - 区域定价失衡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瓶颈 广西本土加工企业缺乏议价筹码 [2][3] - 企业急需自主定价权和贴合需求的风险管理工具 [1][2] 风险管理困境 - 中小铝加工企业缺乏专业期货套保团队 在跨品种套保应用方面存在障碍 [3] - 氧化铝与电解铝价格联动性增强 但企业跨品种套保工具应用不足 [3] - 区域交割库稀缺限制了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实物交割和风险管控的能力 [3] 产业转型举措 - 百色正构建"进口铝土矿—氧化铝—铝加工—出口铝产品"跨境产业链 打造中国—东盟铝产业基地 [4] - 吉利百矿集团形成"煤电—电解铝—铝加工—再生铝"全产业链 2024年生产500万只铝合金轮毂 30%出口东南亚 [4] - 企业积极联系期货分支机构开展氧化铝和电解铝套保研究 建立价格动态模型 [5][6] 期现合作进展 - 上期所与广西政府合作设立中国—东盟大宗商品期现结合服务基地 [7] - 吉利百矿集团建立"两端锁利"模型 将吨铝利润波动从±2000元压缩至±100元 [7] - 柳州银行推出"套保贷"产品 已发放贷款3.5亿元 融资成本较传统贷款低1.2个百分点 [7] 物流与定价创新 - 平陆运河贯通后百色至钦州港运费将从240元/吨降至140元/吨 [8] - 广西铝交易中心接入13家认证仓库 区块链溯源系统覆盖80%在库货物 [8] - 探索建设"广西铝交易中心报价专区" 推动形成区域铝产品报价 [8] 绿色化转型 - 广西铝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聚焦再生铝、冶金加工、冶金新材料 [9] - 再生铝较电解铝减排95% 新品种套期保值可锁定低碳溢价 [9] - 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上市 百色制定《再生铝熔铸质量分级》团体标准 [9] 企业发展案例 - 广西田东同创金属总计划产能20万吨 目前实际产能8万吨 产品销往外省叠加运费成本 [10] - 企业期待通过金融支持解决定价和保值困难 提升产能优化产业链 [11]
原木期货首个合约将迎来交割
期货日报网· 2025-06-27 04:14
原木期货交割准备 - 原木期货首个合约LG2507即将迎来实物交割,市场高度关注,木材产业相关市场主体对期货交割的认识和理解日渐成熟,为实物交割做了充分准备 [1] - 下游房地产市场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需求未有明显改善,新西兰原木供应商发货量无明显减少,原木现货市场存在走弱预期,部分进口贸易商通过卖出套保进行风险管理的意愿较强 [2] - 前期在弱预期影响下,期货盘面价格大幅贴水现货,部分下游加工企业有着较强的盘面接货意愿,选择在6月进行了增仓操作 [2] 交割基础设施与流程优化 - 大商所在山东、江苏、福建、重庆、广东等原木主要交割区域的8家厂库和车板交割场所组织开展了8场模拟交割,并安排质检机构对标检验,保证交割场所及质检机构熟悉期货交割质量标准和流程 [3] - 大商所结合产业诉求,增设了3家交割库,使得厂库标准仓单最大量增至44.55万立方米、日发货速度增至2.97万立方米,车板交割场所每日最大可交割数量增至3.015万立方米 [3] - 增设两家质检机构,推动质检机构增加智能检验设备、组织作业人员开展期货交割检验培训,以保障多线同时出库现场作业人数,进一步提升质检能力和效率 [3] 企业参与与模拟交割实践 - 山东隆盛进出口有限公司自获批成为原木期货交割指定厂库后,积极学习期货交易以及交割质量标准和业务细则等方面的知识,自今年3月起开始开展模拟交割 [4] - 日照临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作为原木期货的指定车板交割场所,开展了多场模拟交割,吸引了日照以及周边市县的百余位企业代表到场观摩 [4] -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员张广硕表示,公司着力面向产业客户做好原木交割的培训工作,5月21日和22日在江都港区和新民洲港区分别举办了两场模拟交割活动 [5] 检尺标准化与行业影响 - 原木贸易以材积作为计价依据,检尺径直接决定了买卖双方的成本、收益,对下游加工企业来说,检尺径还会影响出材率以及稳定性和准确性 [8] - 原木期货上市前,现货市场较为分散且各地有各自的贸易习惯,检尺径测量方法一直无法统一,导致交易环节的不规范、不透明 [8] - 原木期货交割质量标准是以国标为基础的,下游客户对"国标尺"的理解和认可程度明显提高,认为其更公平、更标准 [8] 行业展望与期货工具应用 - 原木期货日益活跃,相关企业参与套期保值和基差贸易的意愿持续增强,部分头部企业和资讯机构已开始采用国标作为报价的基准 [10] - 原木期货在保障国家木材产业安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颇具潜力,促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采用统一的标准,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质量一致性 [11] - 全球经贸环境面临诸多威胁和挑战的背景下,原木期货对木材行业的作用凸显,期现结合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稳企安农 护航实体’——氯碱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现结合赋能氯碱产业”主题会议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
期货日报网· 2025-06-26 16:36
会议概况 - 会议由郑州商品交易所主办 期货协会指导 滨化集团和中泰期货联合承办 主题为"稳企安农护航实体——氯碱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期现结合赋能氯碱产业" [1] - 会议汇聚80余名氯碱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 探讨期现结合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与新挑战 [1] 行业重要性 - 氯碱产业是基础化工重要组成部分 其稳定发展对实体经济至关重要 [1] - 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 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山东省内氯碱企业已通过期货市场取得显著成效 [2] 期现结合工具应用 - 期现结合作为风险管理工具 可帮助企业应对价格波动 提升经营稳定性 [1] - 中泰期货通过"研究+"模式和全程陪伴式服务 推动期货工具在氯碱产业链深度应用 [1] - 烧碱期权工具具有独特特点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其应用场景和操作技巧 可提升企业竞争力 [2] 行业发展趋势 - 氯碱协会执行会长深入剖析产业链运行情况 解析环保和资源利用政策 强调期货工具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2] - 圆桌论坛讨论市场形势 期现结合实践经验 企业交割套保情况等话题 为行业提供发展建议 [3] 企业实践案例 - 滨化集团展示期货工具如何助力烧碱企业在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2] - 多家企业代表分享期现结合实践中的问题与经验 包括山东博汇集团 东营赫邦化工 广东塑道化工等 [3] 会议成果 - 搭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 促进期现结合理念在氯碱产业深入应用 [3] - 对推动氯碱行业深度参与期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各方将继续携手促进行业发展 [3]
企业已从“被动对冲”转向“主动管理”
期货日报网· 2025-06-26 09:13
聚酯产业链期货工具应用现状 - 福建地区聚酯产业链企业对期货及期权工具的应用规模近年显著扩大,参与度持续提升,尤其在市场价格波动加剧背景下更重视风险管理[1] - 龙头企业如福海创、百宏对期货工具应用深入且具备交割库资质,中小纺企虽以现货交易为主但也开始参考期货价格[1] - 聚酯产业上下游期货品种覆盖全面,便于企业优化生产经营,多数工厂已有PTA、短纤等产品的套保经验并建立风控体系[2] 期货工具应用模式创新 - 企业应用灵活性增强,不再局限于传统套保模式,场外期权与结构化产品(如累计期权、比率价差组合)应用场景持续拓展[2] - 期现服务商通过动态套保、加工费锁定、仓单管理等增值服务深化服务,贸易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提供定制化方案[2][3] - 产业服务商如国贸化工、惠行实业采取定制化风险管理(汇率对冲、关税优化)、跨市场贸易服务及含权贸易业务等多元模式[3] 期现结合的战略价值 - 企业通过"自主管理+合作生产"协同模式运用衍生工具规避价格风险,实现从单纯贸易向"工贸一体化"的战略突破[4] - 聚酯企业从"被动对冲风险"转向"主动价值管理",期货及期权工具成为重构成本优势的战略选择[4] - 期货和衍生品应用正从头部企业向全产业链普及,为行业在全球产能竞争中注入新动能[4]
油脂油料衍生品工具筑牢产业发展“防护堤”
证券日报· 2025-06-22 23:16
油脂油料行业风险管理需求 - 油脂油料价格波动较大,受自然因素和国际市场行情影响,对上下游产业和百姓生活影响显著,产业对规避风险需求强烈 [1] - 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为油脂油料企业提供有效工具 [1] - 菜籽油期货2007年上市,菜籽粕期货2012年上市,菜籽油期权2022年上市,菜籽粕期权2020年上市,衍生品工具不断丰富 [1] 期货工具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 饲料企业通过买入菜籽粕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锁定采购成本或销售价格,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2] - 期货工具帮助企业稳定货源,提高加工量,平抑原材料价格风险,锁定未来利润 [2] - 企业将期货工具与现货经营深度融合,构建更具韧性的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风险 [2] - 中粮油脂采用"期现结合"模式锁定压榨利润,通过基差操作安排远期销售计划,实现销售与原料采购同步 [3] 产业链协同发展 - 期货价格成为企业制定生产经营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4] - 种植户可通过与加工企业签订远期合同并利用期货市场套保,提前锁定销售价格保障收益 [4] - 加工企业与种植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保障原料供应稳定性和质量 [4] - 产业链上下游利用期货市场套保形成风险共担机制,提高产业竞争力,保障农产品供应安全 [4] 期权工具的补充作用 - 菜籽油、菜籽粕期权上市满足实体企业个性化和精细化风险管理需求 [4] - 期权为期货套保提供辅助作用,非线性特点让交易更精准表达观点 [4] - 期权带来新的盈利模式如赚取时间价值 [4] 交易所未来规划 - 郑商所将持续服务产业企业,引导合理利用期货工具稳定产业链发展 [5]
当原木遇上期货:一把“金融钥匙”解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难题
新华财经· 2025-06-17 15:13
产业现状 - 山东日照港岚山港区作为全国最大木材进口集散地,2021年月均到港量60万立方米,2023年降至30万立方米左右,降幅达50% [2] - 山东隆盛进出口有限公司月度购船量从2021年8-11船降至2023年2-3船,降幅超50% [2] - 木材加工企业普遍面临产能利用率下降,日照佳润木业设备运转率从100%降至50%,年产能从150万方降至40万方,加工利润仅剩0.5% [3] - 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建筑口料占比从90%压缩至50%,转向包装托盘和寿材生产 [3] - 山东凯兴木业40%产能转向木托盘和包装生产,计划对60%设备进行精度升级 [3] 期货工具应用 - 原木期货上市后企业获得价格风险管理能力,苏州佳树泰瑞从被动控制库存转向主动套期保值 [3] - 福汉木业组建专业团队,严格执行"只做套保"原则,年进口俄罗斯锯材200-300万立方米 [4] - 日照冠通木业在期货上市首日即进行卖出套保操作锁定原料价格,计划扩大套保规模 [4] - 上海亿帆保持每月1船进口节奏,15万立方米库存全部现货现款交易,计划7月尝试实际交割 [4] 行业标准化建设 - 原木期货推动全国统一价格体系形成,解决传统人工检尺标准差异达15%的问题 [6] - 模拟交割采用智能检尺设备实现自动检尺,检验效率提升且准确性提高 [6] - 日照临港国际物流新建12万方可交割库存的数字化监管仓库,符合交易所标准 [7] - 行业逐步接受国标检尺,现货贸易中采用国标检尺的情况增多 [7] -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认为期货上市标志产业进入金融赋能新阶段 [7]
卧龙新能: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对卧龙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草案信息披露的问询函回复之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12 19:22
标的估值与交易作价 - 上海矿业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89%、1.55%、4.66%,净利润分别为1919.48万元、2285.12万元、5518.52万元,经营持续向好[1] - 交易采用收益法评估,评估值22,690万元,增值率22.49%,预测2025-2029年毛利率为2.12%-1.96%,净利润为2168.40万元至2438.87万元[1] - 2024年毛利率提升主因铜精矿加工费短期大幅下跌,公司通过期货对冲锁定低价采购成本与高价销售价差[14][15] - 预测毛利率低于2024年水平因加工费波动回归常态,参考2023年期现结合毛利率1.57%并考虑委托加工成本上升[18][19] 业务模式与经营数据 - 上海矿业主营铜精矿贸易,通过采购中小矿山原料矿加工后匹配大型冶炼厂需求,解决品位与批量不匹配问题[2] - 采购模式分进口(信用证支付95%+尾款5%)和国内(预付90%+尾款10%),销售价格基于LME/SHFE金属期货价与TC/RC费用计算[3][4] - 2025年1-5月营业收入13.17亿元,毛利率2.75%,净利润1155.21万元,总资产2.38亿元,铜精矿销售9.85万吨[5] 行业与可比公司分析 - 全球铜精矿产量高度集中(智利、秘鲁、刚果占48.69%),中国精炼铜产量占全球44.44%,贸易商是产业链关键纽带[8] - 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3.78%-5.09%,上海矿业2024年毛利率4.60%高于平均水平,但业务专注铜精矿导致差异[12] - IXM(洛阳钼业子公司)矿物贸易业务毛利率与上海矿业变动趋势一致,2024年分别为5.30%和4.60%[13] 交易定价依据 - 静态市盈率4.44倍(基于2024年净利润)低于市场均值9.43倍,但按2023年净利润测算为10.72倍,与市场持平[27][29] - 市净率1.32倍略高于可比公司均值0.80倍,因公司资产规模小但ROE较高[29] - 最终交易价22,050万元(90%股权)较评估值20,421万元溢价8%,经协商确定[30] 履约保障措施 - 上市公司对上海矿业1.1亿元担保将于交割日前解除,若未完成则由卧龙舜禹提供置换担保,卧龙控股提供反担保[32][34] - 卧龙控股2024年总资产392.31亿元,归属母公司权益67.73亿元,反担保风险敞口占比仅1.62%,具备履约能力[35][36] - 交易对方卧龙舜禹2024年货币资金31.95亿元,卧龙控股承诺提供不超过2亿元股东借款支持对价支付[37][38]
期现结合助产业链企业“稳坐钓鱼船”
期货日报网· 2025-06-11 00:15
乙二醇行业现状 - 2024年乙二醇价格从4800元/吨跌至4150元/吨附近,跌幅达13.5% [1] - 国内乙二醇年产能达2822.5万吨,较2019年增长165.5%,其中煤制产能占比37% [1] - 2024年乙二醇产量1950万吨,同比增长16.2%,进口依存度从56.5%降至25.3% [1] - 行业价格战导致油制企业每吨亏损1000元,煤制企业每吨亏损300元 [1] 企业风险管理策略 - 上海纺投2024年乙二醇业务规模70万吨,采用"卖期货"锁价策略,成功规避价格下跌风险 [2] - 通过期转现业务满足下游客户个性化需求,降低用货成本 [3] - 热联同裕建立"现货经营+期货对冲+场外期权"三维架构,2024年现货贸易量200万吨 [4][5] - 采用"期货价格+基差"模式替代传统一口价,将价格博弈转化为基差风险管理 [5] 行业发展趋势 - 定价方式从"单一现货"过渡到"期现结合",普遍采用"期货价格+升贴水"模式 [6] - 企业经营理念转向"风险管理导向",呈现套保常态化、利润精细化、库存动态化特征 [6] - 企业将传统"实物库存"转变为"现货+期货头寸"组合管理,优化现金流 [7] - 期货工具成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护身符",重塑行业风险管理模式 [7]
当原木遇上期货:“金”钥匙打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锁”
期货日报网· 2025-06-05 00:32
产业现状 - 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2009年原木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立方米,2023年3月以83万立方米刷新全国港口木材单月吞吐量纪录 [2] - 岚山港区2021年月均到港量60万立方米,2023年降至30万立方米左右,企业月度购货量从8-11船下降至2-3船,降幅超50% [2] - 木材行业利润率大幅下滑,十年前单船盈利200万元,当前俄材利润率从每方7-10元降至盈亏平衡线 [2] - 日照佳润木业年产能从150万立方米降至40万立方米,加工利润率仅0.5%,建筑料占比从90%压缩至50% [2] - 山东凯兴木业100套锯台中仅40套投入生产,计划将30%-40%产能转向木托盘和包装 [3] 期货工具应用 - 福汉木业组建专业期货团队,严格执行套保原则,计划通过基差点价等方式完成现货贸易 [3] - 山东冠通自原木期货上市首日即参与交易,计划扩大套保规模 [4] - 上海亿帆通过卖出套保对冲风险,15万立方米库存采用现款现货交易,计划尝试实物交割 [4] - 临港物流建设12万立方米数字化监管仓库,优化原木期货交割流程 [5] 行业标准化进展 - 国标检尺减少贸易摩擦,模拟交割中买卖双方可协商调换问题原木 [8] - 山东隆盛推动岚山地区木材贸易标准化,解决各地检尺差异达15%的问题 [7][8] - 原木期货促进全国统一质量标准、价格体系和交易规则形成 [8] 市场转型趋势 - 木材企业从建筑料转向包装托盘和寿材生产,加工精度升级成为新方向 [2][3] - 期现结合新模式改写传统行业规则,全国统一大市场初步形成 [6][8] -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认为原木期货标志着行业进入金融赋能新阶段 [8]
原木期货赋能产业升级 撬动国际定价新格局
期货日报网· 2025-05-27 00:21
产业调研活动概况 - 调研活动由期货日报与产业服务联盟联合主办,于5月19日至23日在江苏、山东开展,覆盖太仓、扬州江都港、日照、临沂等地 [1] - 调研聚焦原木期货与产业链融合的创新实践,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1] 产业枢纽升级与贸易效率 - 江苏太仓鑫海港口作为华东最大原木集散中心,年吞吐量300万立方米,仓储能力80万立方米,期货交割库推动流程规范化与业务专业化 [2] - 扬州江都港实现"进口—仓储—加工"一体化,单船日卸货量1.36万立方米,原木堆存峰值超50万立方米,辐射中西部及北方加工区 [2] - 江都经开区规划24.8万平方米木材产业园,引入40余家企业,集约化运营降低物流成本 [2] 期货工具对行业生态的影响 - 期货工具普及加速行业洗牌,企业运用金融工具对冲风险的能力成为经营优势 [3] - 中国原木期货上市后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开始影响国际定价权,新西兰供应商多次赴华调研 [3] - 浙江凯德嘉瑞国际贸易达成首笔基于原木期货盘面点价的海外采购,中国期货价格渗透全球贸易链 [3] - 模拟交割活动验证第三方检验标准化、升贴水制度及多式联运的作用,推动全国统一计价 [3] 区域实践与加工转型 - 山东日照岚山港作为全球最大木材接卸港,通过"前港后园"模式升级供应链,海铁联运辐射多省 [4] - 临沂木材加工厂从建筑木方转向包装材等高附加值领域,部分企业探索期货套保以稳定利润 [4] - 国企因政策限制仅能进行卖出套保,存在制度适配需求 [4] 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行业面临国内需求增速放缓、国际供应链波动等挑战 [5] - 建议企业构建"现货+期货+期权"多维风控体系,依托期货市场拓展融资渠道 [5] - 需加强期现联动体系建设,推动中国期货市场成为全球定价锚点 [5] 期货市场功能与企业参与 - 原木现货企业开始关注期货价格,参与方式包括对冲风险、资产配置、现货头寸管理 [6] - 企业对期货市场功能给予肯定,申请交割库及参与交易的积极性高 [6] - 调研活动助力企业从单一市场分析转向产业链生态分析,规避短期风险并发现长期机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