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金流
icon
搜索文档
基金经理南下如何选股?这个指标很关键
券商中国· 2025-06-29 15:57
基金经理选股逻辑转变 - 现金储备和现金流成为港股基金经理选股的核心指标,甚至超越营收和利润表现 [1] - 同一赛道内现金储备更优的公司市值可能远超行业龙头,例如营收高近3倍的行业老大市值仅为行业老二零头 [1] - 现金储备能抵消亏损和营收不足的负面影响,例如晶泰控股营收不足3亿港元但33亿港元现金储备支撑200亿港元市值 [3] 现金优势公司案例 - 美图公司6月股价拉升超25%至350亿港元市值,2024年末现金储备30亿元,经营现金流净额7亿元 [2] - 美丽田园健康公司三周暴涨60%,2024年净利润不足3亿元但经营现金流净额8亿元,总现金储备18亿元 [2] - 医渡科技长期亏损但37亿港元现金储备吸引公募基金持续持仓 [4] - 固生堂因现金储备和自由现金流成为睿远基金举牌标的,支撑其中医馆并购扩张计划 [4] 现金流指标重要性 - 阜博集团虽盈利1.3亿元但因经营现金流仅400万元被基金经理清仓,年度股价跌超20% [6] - 药师帮净利润3000万元但经营现金流6亿元,股价接近翻倍 [6] - 趣致集团市值336亿港元(年内涨90%),现金储备12亿元且经营现金流1.7亿元,而营收更高的友宝在线因现金不足4亿元市值仅19亿港元 [9] 现金流ETF趋势 - 2025年自由现金流ETF已发行近30只,规模超150亿元,22家公募参与 [11] - 上银基金、永盈基金、平安基金等纷纷布局现金流主题产品 [11] -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扩围至2220亿元,高股息红利标的吸引力提升 [12] 现金匮乏公司风险 - 健康之路市值两周内从500亿港元暴跌至200亿港元以下,2024年末现金储备不足3亿元 [10] - 阜博集团现金仅剩2亿元后折价9%增发,参与机构浮亏近20% [7]
MIND Incurs Q1 Loss Amid Shipment Delays, Stock Down 11%
ZACKS· 2025-06-17 02:56
股价表现 - MIND Technology股价自公布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后下跌10.6%,同期标普500指数仅下跌0.5% [1] - 过去一个月股价下跌4.9%,而大盘同期上涨0.5% [1] 财务业绩 - 2026财年第一季度每股净亏损0.12美元,去年同期为盈亏平衡 [2] - 营收同比下降18.4%至790万美元,净亏损100万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100万美元) [2] - 调整后EBITDA转为负2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正150万美元 [3] 毛利率与运营费用 - 毛利润同比下降21%至330万美元,毛利率从43.6%降至42.2% [4] - 运营费用同比增长14.4%至400万美元,主要因国际重组和税务咨询等一次性支出增加 [5] 现金流与流动性 - 运营现金流改善至净流入410万美元(去年同期净流出480万美元) [6] - 期末现金余额920万美元,营运资本2280万美元 [6] 管理层评论 - CEO将业绩下滑归因于供应链瓶颈导致的交付延迟,预计延迟订单(价值550万美元)将在第二季度确认 [7][10] - 强调积压订单健康,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导致客户决策延迟 [8] 业务发展 - 德克萨斯州亨茨维尔工厂扩建接近完成,将增强维修和制造服务能力 [13] - Seamap产品线持续部署,未来将带来售后市场服务机会 [13] 未来展望 - 管理层预计第二季度将因延迟订单确认而显著改善 [12] - 提到市场顺风和客户需求强劲,资产负债表改善为战略行动提供灵活性 [12]
9年时间中7次战胜市场,他是如何做到的?
点拾投资· 2025-06-15 19:01
核心观点 - 价值投资框架具有长期有效性,袁航通过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实现稳定超额收益 [1][13] - 袁航管理的鹏华策略优选基金在9个完整年度中有7年战胜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不受市场风格影响 [4][7][10] - 袁航的投资方法聚焦企业内生增长和估值修复,通过四大选股标准构建组合 [15][16][18][19][20][21] - 袁航采用系统化的投资清单管理风险,通过流程化提高投资胜率 [23][24][25] - 袁航认为当前市场存在趋势性机会,重点关注大金融、设备更新和TMT三大领域 [28] 业绩表现 - 鹏华策略优选基金2015年8月13日至2025年6月3日实现103.57%净值增长率,同期沪深300指数收益率为18.42% [2] - 2019年基金收益率62.78%跑赢沪深300指数36.07%,2020年61.93%跑赢27.21%,2024年25.57%跑赢14.68% [9][10] - 2016-2024年9个完整年度中7年跑赢万得偏股基金指数,2023年跑输沪深300仅0.51% [3][7][10] - 在2018和2022年市场下跌超20%时,基金跌幅小于指数 [10] 投资方法论 - 收益来源主要依靠企业内生增长和估值修复两种方式 [15][16] - 选股四大标准:商业模式现金流质量、企业竞争力、管理层质量、安全边际 [18][19][20][21] - 组合构建注重风格均衡和行业适度分散,避免风格依赖 [25] - 采用长期投资清单管理风险,清单内容随经验积累不断丰富 [23] 市场观点 - 区分趋势性现象和周期性现象,当前低通胀和消费降级属于周期性现象 [27] - 中长期看好三大领域:货币财政双宽松的大金融、设备更新的消费品/工业品、TMT产业趋势 [28] - 认为预测应坚持大概率正确原则,避免速胜心态 [29] 新产品特点 - 鹏华共赢未来混合采用非对称管理费设计,业绩基准为70%沪深300+10%恒生指数+20%中证综合债 [31][33] - 袁航能力圈覆盖大消费、大金融和大制造,与沪深300权重股高度重合 [34] - 价值投资框架已被验证能持续创造超额收益,适合浮动费率产品设计 [33][35][37]
新洋丰(000902) -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6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3 14:16
| | □特定对象调研□分析师会议 | | --- | --- | | 投资者关系活动 | □媒体采访□业绩说明会 | | 类别 | □新闻发布会□路演活动 | | | □现场参观 | | | ☑其他(请文字说明其他活动内容) | | 参与单位名称及 | 通过"全景路演"网站(https://rs.p5w.net),微信公众号: | | 人员姓名 | 全景财经,全景路演 APP 参与 2025 年湖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 | | | 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的投资者 | | 时间 | 年 月 日 2025 6 12 14:00~16:50 | | 地点 | 全景路演平台 | | 上市公司接待人 | 董事、财务总监杨小红 | | 员姓名 | 董事会秘书魏万炜 | | | 1.公司对二季度业绩有预期吗? | | |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二季度尚未结束,二季度业绩尚 | | | 有不确定性,具体情况请关注公司后续披露的半年度报告。感谢 | | | 您对公司的关注! | | | 2.贵司经营现金流一季度同比下降较多,那么二季度是否有 | | 投资者关系活动 | 提升,本年现金流是否预计好与 2025 年?今年还有哪些新项 ...
Presentation:业务循环强,现金创造佳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04 15: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看好物业板块的长期价值,关注万物云、华润万象生活、中海物业、保利物业、招商积余、新大正 [3][91] 报告的核心观点 物业管理是永续经营的生意,近年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陷入利润困境,“增收不增利”现象凸显;行业从资本逻辑转向运营逻辑,聚焦现金流和基础物业服务,利润率从高位回归;未来行业有望稳中有进,收入和成本端存在机遇,如物业费有提升空间、科技进步带来突破,且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商业模式稳健、分红回购有序推进 [4][92][9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不利因素多重叠加,行业陷入利润困境 - 物业管理业务本质是永续经营,物企有轻资产、低负债和稳定现金流特点,市场用DCF模型围绕收入、成本曲线估值,2021年下半年以来物企资本市场表现走弱,反映市场对利润走势担忧 [16] - 2022年以来物企“增收不增利”,百强物企营收增速下滑但仍正增长,毛利润和净利润同比负增长,重点上市物企表现差异大 [17] - 母公司开发端压力传导冲击物企利润表,百强物业中约80%有关联方,截至2024年在管面积中关联方和第三方占比分别为45.2%、54.8%,开发商问题会使关联物企新增管理面积下滑,非业主增值服务也因开发端走弱承压,2021 - 2024年百强物企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均值累计下滑53.4%,年复合降速22.5% [23][27] - 房屋开发投资端走弱,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在2019年、2021年达峰值后下滑,导致未来有效新增物业管理规模收缩,且新项目减少对应新增潜在高价项目不足 [30] - 市场涨费能力弱,降费成趋势,2024年12月20个核心一二线城市物业服务价格综合指数同比下跌0.01%,环比下跌0.03%,部分项目因公示标准或主动降价,2021年以来百强物企收缴率和留存率下滑,2024年分别降至88.2%、96.8% [31] - 资产减值规模大幅提升,2022年以来上市物企减值计提规模大增,包括应收账款减值和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 [37] 着力优化运营能力,行业回归价值本源 - 物业行业从资本逻辑向运营逻辑转化,高估值并购不再是发展战略,2024年以来并购规模下滑且主体更理性,业务着眼基础物业服务基本盘,有进有退,提升独立化和服务能力,进军非住宅领域是大势所趋 [42][43] - 物业是人力密集型和弱规模效应行业,2024年百强物业企业人员成本占总营业成本的54.71%,核心业务基础物业服务毛利率仅约15%,2024年百强物企利润率下滑,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降至19.9%、5%,利润率从非理性高位回归 [47][50] - 物业增值服务面临发展瓶颈,2024年百强物企社区增值服务收入均值为1.6亿元,同比下滑3.61%,物企动态调整目标市场和业务重心,探索创新型业务 [51] 竞争格局趋于稳定,行业空间仍可期待 - 推动消费是新方向,我国服务类消费中长期增长潜力大,2024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中服务占比为68.5%,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占比46.1%,我国业主物业费负担低于美日,有提升空间,酬金制物业收费增长空间更可观 [60][61] - 科技引入有望打开新空间,机器人可替代“四保一服”,降低人工成本,政策支持下有望大规模引入;AI导入能革新物业管理服务,如以管家服务为入口,实现多元服务和价值裂变 [69][74] - 物业管理合同通常为3 - 5年中期合同,续约率较高,业务具备稳定现金流和高现金属性,截至2024年末部分重点上市物企在手现金超100亿元 [77] - 从存量和增量角度看,龙头物企地位稳固,在管面积超5亿平方米的上市物企有碧桂园服务、保利物业等,开发房企集中度提升使增量向头部聚集,有龙头开发房企作为关联方的物企后续发展空间更稳定 [78][80] - 2024年物企分红比例和股息率突出,截至2025年4月35家上市物企发放现金分红144.6亿元,同比上涨28.05%,2024年1月 - 2025年4月30日13家上市物企实施回购,涉及股票数量1.92亿股,金额10.53亿元 [81]
小心捡便宜
36氪· 2025-06-03 10:09
"占便宜"是人之常情。 谁不爱买打折的好东西呢? 然而,在资产的世界里,有些"便宜"可能布满了陷阱,看似诱人的交易背后,可能隐藏着让你不堪重负 的"负债"。 2017年,富力地产以近190亿元收购万达旗下70多家酒店,价格仅为市场估值的6折。 平均两亿多一间豪华酒店,我记得当年业内人士都说"捡了大便宜"。 富力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最大豪华酒店业主",坐拥近90家酒店资产。这场"世纪交易"让所有人都觉得富 力赚翻了。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反转剧: ...... 一个看似"捡便宜"的神级操作,最终带来了一个大包袱。 重资产的流动性陷阱:酒店属于重资产,投资巨大,变现周期长,流动性差。一旦市场下行或经营不 善,很难快速脱手,反而会持续消耗现金。 忽略了现金流的脆弱性:过于乐观地估计了未来的经营现金流,低估了潜在的风险(如经济周期、突发 事件如疫情)。当现金流断裂,再庞大的"资产帝国"也会迅速崩塌。 富力并非买贵了,而是错把"负重"当成了"资产",陷入了只看估值和规模,不看现金流现实的扩张陷 阱。 二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为什么? 答案只有一句话: 没有现金流的,不是资产,是负债。 富力收购的,是一堆缺乏自 ...
聚酯数据日报-20250528
国贸期货· 2025-05-28 11:48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31号 ITG国贸期货 PTA现货价格 - MEG内盘 基差 -- PTA现货价格 -- PTA主力期货价格 8000 - 1700 9200 1500 7000 1300 8200 1100 6000 7200 900 700 5000 6200 500 5200 4000 300 100 4200 3000 -100 -300 3200 2000 2024- 2024- 2025- 2025- 2023- 2023- 2023- 2024- 2024-05 2024-07 2024-09 2024-11 2025-01 2025-03 01 02 09 05 09 01 05 01 数据图表 800 现货加工区间 -- 盘面加工区间 POY现金流 =DTY现金流 FDY现金流 800 涤短现金流 切片现金流 600 700 400 600 500 200 400 0 01 300 -200 200 -400 100 0 -600 2024- 2023- 2023- 2024- 2024- 2023- 2025- 2025- 05 09 01 05 0d 01 05 0 ...
大道至简:悟透任正非这个生意思路,大多数企业培训都没必要去了
搜狐财经· 2025-05-27 08:58
在中国,不管多牛的企业管理专家,不管多自信的企业老板,都不敢说自己比任正非更懂做企业吧? 如果你承认这点,那我们下面所说才有意义。 曾有一个B2B网站的老板对任总很不服气,乃至大放厥词,这就说明人性的自负和自大很难克服,为了显示自己不 惜自欺欺人,扭曲事实。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是非功过总是会分明的。 还是要实事求是,正视差距才能助益自己。从古至今,多少人就是败在了一个"傲"字上,不肯虚心学习,所以没有 长进。 承认别人比自己强,这是很可贵的优点,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优点。 大道至简:悟透任正非这个生意思路,大多数企业培训都没必要去了 不管国家之间,还是企业之间,都需要做生意。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是重要的交流方式,当然这种交流主要是通过各 自国家的企业来进行的。 这就是对供需关系变化的洞察,有洞察才有预见和未雨绸缪,"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 衣,谁就活下来了。" 物以稀为贵,这是一个常识。我们从这个常识就可以知道供需关系对生意的影响非常大。 我们认识到,作为一个商业群体必须至少拥有两个要素才能活下去,一是客户,二是货源。因此,首 先,必须坚持以客户价值观为导向,持续不断地 ...
新财观|从5403家上市公司年报里,我们能看到什么?
新华财经· 2025-05-23 23:04
核心观点 - 企业价值评估的"黄金三角"由ROE、现金流、成长性构成,缺一不可 [1] - 2024年A股市场数据显示全市场ROE从5.6%降至4.3%,盈利能力普遍退潮 [1][5] - 电子行业以35.8%的净利润增长展现强劲成长性,成为市场亮点 [1][11] - 现金流分析揭示企业经营质量,44%的企业处于安全线内,56%存在隐忧 [16][19] ROE分析 - 全市场ROE从2023年5.6%降至2024年4.3%,超半数企业ROE低于5% [5] - 家用电器以8.2%ROE居首,体现"高频周转+合理利润"的沃尔玛模式 [6] - 煤炭行业ROE从12.0%腰斩至7.3%,主要因净利率从10.1%暴跌至6.7% [7] - 房地产行业以-0.4%成为唯一负ROE领域,净利率-3.2%与3.3倍杠杆形成"死亡组合" [7] - 全市场净利率从5.7%降至4.4%,显示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7] 成长性分析 - 电子行业以17.4%营收增速和35.8%净利润增速领跑市场 [9][11] - 汽车行业形成"剪刀差",净利润增速11.0%高于营收增速6.7% [11] - 计算机行业以12.9%研发投入占比居首,电子行业实现研发与盈利平衡 [12][13] - 社会服务行业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反映成本压力下的无效增长 [11] 现金流分析 - 煤炭、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凭借"刚需+垄断"特性稳居现金流第一梯队 [16] - 石油石化行业以89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居各行业之首 [20] - 综合行业以74%的投资增速居首,煤炭、食品饮料等现金牛行业加大反周期投资 [22] - 美容护理和传媒行业分别以54%和35.9%的投资增速押注医美和AIGC赛道 [22] 行业对比 - 家用电器ROE8.2% vs 电子ROE4.3%,但后者成长性显著 [5][9][11] - 煤炭经营活动现金流2111.3百万元 vs 电子328.9百万元 [16] - 计算机研发投入12.9% vs 电子6.7%,但后者实现更高利润转化 [12][13] - 交通运输盈利质量1.7 vs 房地产-0.4,反映商业模式差异 [7][16]
现金流成房企生死线:保利手握千亿却“造血”掉队,世茂远洋告急
新京报· 2025-05-16 20:30
房企现金储备 - 保利发展、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是2024年仅有的3家在手现金超千亿的房企,具备充足流动性和抗风险能力[1][2] - 现金储备前十房企还包括招商蛇口(856.3亿元)、建发股份(840.1亿元)、万科(840.1亿元)、绿城中国(688.6亿元)、龙湖集团(479.5亿元)、滨江集团(370.6亿元)、保利置业(345.1亿元)[1][4] - 期末现金不足百亿的房企包括北京城建(97.79亿元)、厦门国贸(80.46亿元)、融创中国(77.31亿元),建业地产现金仅3.65亿元且面临百亿短期债务压力[6] 经营性现金流表现 - 经营性现金流前十房企为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招商蛇口、龙湖集团、绿城中国、越秀地产、华发股份、金地集团、建发股份和旭辉集团(106.6亿元)[8][10] - 保利发展经营性现金流62.57亿元仅排第15位,与头部房企差距显著[10][12] - 世茂集团(-2.44亿元)、远洋集团(-10.33亿元)、建业地产(-22.73亿元)等房企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反映经营支出无法被营收覆盖[10][12] 现金储备与投资活动关联 - 现金储备充足房企在2024年拿地积极,TOP100房企拿地总额9280亿元,其中中海地产(688亿元)、保利发展(583亿元)、华润置地(543亿元)位列权益拿地金额前三[6] - 万科虽全年亏损494.78亿元,但通过销售回款、资产处置和银团借贷维持840.1亿元现金储备,经营性现金流保持38亿元正值[6] 行业转型趋势 - 房企普遍从"三高"模式转向注重现金流稳健,经营性现金流成为衡量"造血能力"的核心指标[1][7] - 商业运营布局为华润置地等房企带来持续现金流,行业竞争重点从规模转向质量与现金流健康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