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

搜索文档
让尊崇优待更具“含金量”
广州日报· 2025-06-12 04:14
社会化拥军举措 - 广州发动4000多家企业参与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涵盖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7] - 广州酒家集团创新开展"送厨艺进军营"活动,为驻穗、驻藏、驻滇等部队培养40余名厨师,并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服务[6] - 广州市退役军人优待定点医院从1家增加到34家,累计为5.2万名退役军人提供医疗服务,减免个人自费部分251万元[6] 科技拥军进展 -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向驻海珠区部队展示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治理中的应用[2] - 中海达集团向驻穗官兵展示海洋声学装备研发成果,其水下多波速和声学多普勒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3] - 广州组织人工智能、新型材料、大数据等领域企业助力国防现代化建设,形成军地联动支前"新矩阵"[4] 退役军人服务创新 - 广州建成3022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越秀区珠光街道服务站为1460名退役军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8] - "广州市慈善会红棉老兵帮扶关爱基金"规模从30万元扩大到1000余万元,已帮扶300多户退役军人家庭[9] - 荔湾区成立退役军人养老示范服务中心,天河区军休所开设"军休+长者"饭堂提供8.5折就餐优惠[10] 商业拥军模式 - 海珠区江悦酒店打造"崇军客栈",为18类军人群体提供"三专属"服务[10] - 荔湾区成立"拥军惠军商盟",50家企业为军人军属提供"三优"服务[11] - 黄埔区打造1公里"长洲双拥街",设立双拥驿站作为军人服务"加油站"[12]
江苏依托农技耘平台开展创新成果推介与创业经验交流
新华日报· 2025-06-11 07:32
新农人培育成果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依托农技耘平台推出"培育'新农人'江苏在行动"系列直播活动,成为全省"新农人"创新成果推介与创业经验交流的集中展示窗口 [1] - 高邮市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戴大喜通过直播分享从门外汉到产业带头人的蜕变历程,并计划做大'高邮大虾'产业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1] - 江苏正清米业总经理徐扬键通过电商直播将"建湖大米"推向全国,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并通过品牌化运营使当地大米增值30% [1] 新农人创新模式 - 东台雨燕农业科技服务公司总经理徐子敬在全国首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保险服务,带动退伍军人及农村待业青年200余人就业 [1] - 泗洪县"蟹二代"孙翔宇展示物联网养蟹系统,通过"协会+公司+农户"模式使大闸蟹养殖效益提升35% [2] - 高邮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新农人协会",为农业电商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搭建抱团发展平台 [2] 人才培养体系 - 高邮市通过7年定向培养计划与5所高校合作培养89名专业人才,每年开展各类培训500人次以上,3年选派23人参加部级"头雁"培训 [2] - 东台市动态管理5000余名"新农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超51% [3] - 建湖县与江苏农牧学院合作搭建中高职学历教育桥梁,207名青年农民参与,122人学成后投身"三农"事业 [3] 产业发展成效 - 东台市南沈灶镇利用果蔬椒乡农业园打造电商"新农人"培育基地,实现电商销售规模近2亿元 [3] - 建湖县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头雁"计划,15名"新农人"成为产业发展"领航员" [3] - 江苏省计划到2027年底培育"新农人"头雁1000人,带动培育"新农人"雁阵10000人 [3]
社会化服务带动丰产增收
经济日报· 2025-06-08 05:57
农业机械化与效率提升 - 夹沟农场采用新式收割机,效率实现翻番,1小时能收割20余亩 [1] - 农场面积超1.1万亩,预计本周完成所有收割,并帮助周边农户完成夏收 [1] - 农机手陶殿瑞表示,更新农机后马力更大,不仅能服务本农场,还能为周边农户提供收割服务 [1] 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 夹沟农场依托"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配套体系,构建全链条式社会化服务模式 [1] - 农场搭建智慧农业监测站,实时采集土壤墒情、农作物长势、气象数据,通过科学分析集成精准种植方案向农户推广 [2] - 农场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专班,以技术赋能为核心引擎,预计2年内将服务范围扩展至周边30个乡镇 [2] 农户增产增收案例 - 农户耿飞与夹沟农场合作后,小麦亩产近1200斤,增产近四成,流转土地从300亩增至850亩 [1] - 农场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集中学习培训服务,帮助农户提升田间管理经验,实现增产增收 [1] 安徽农垦集团的社会化服务拓展 - 安徽农垦集团在省内38个县(市、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累计签约服务面积325.6万亩 [2] - 集团创新"双控一服务"新模式,控制种子、农资等前端投入品,对托管基地提供农机、农技等托管服务 [2] - 集团构建"企业+村集体+职业农民"合作体,激发各方积极性 [2] 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支持 - 安徽省加强政策引领、装备建设、项目支撑和财政支持,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3] - 截至目前,安徽4300多万亩小麦收获已接近尾声 [3]
服务到地头 增收不用愁——“打赢这一战 底气从何来”系列观察之五
河南日报· 2025-06-01 07:46
5月28日,阳光正好。获嘉县大新庄乡帅庄村,种粮大户王三留站在麦田旁,拿起手机"要"了两台收割 机。不大一会儿,两台收割机就到了田间,开始机收作业。 "这些零星地块先收了,等到成片的麦田大规模成熟时,能腾出更多精力。"王三留说。 自2014年流转土地以来,王三留流转的土地从1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500多亩,让他有底气的便是随叫随 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耕、种、管、收、销的每一个环节,他都可以随时喊他们"搭把手"。 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等关键问题,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或小农户的合作中, 得到了有效解决。 目前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有12.7万个。各地探索出了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全省已形成"百千万"市场化服务格局,各经营主体联动效果显著,"平急两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潜力无 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通过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培育力度,加强服务指导和政策支持,不断发 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获嘉县农村土地与合作经济指导服务站站长李欣说。 如今,获嘉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有288个,服务土地面积达62万亩次,服务农户4万户。 走进邓 ...
农技护航、智慧种田 三夏时节各地都在抢农时 忙耕种
央视网· 2025-05-29 16:04
山西朔州蔬菜种植 - 山西朔州多个大田开启蔬菜播种季 当地抓紧农时种植蔬菜 [1] - 朔城区野狐涧村千亩蔬菜种植基地进行甘蓝苗移栽工作 农技人员现场指导 [3] - 当地持续发展特色蔬菜品种 主要种植胡萝卜/甘蓝菜/牛椒/青椒等 既丰富市民菜篮子又增加村民收入 [3] 湖北大悟智慧农业 - 大悟县推广数智化农机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 6名返乡新农人组成农机服务联合社操作数十台智慧农机耕作 [4] - "90后"农机手邓明辉使用北斗导航无人机进行追肥作业 实现水稻插秧施肥智能化 [6][7] - 农机服务联合社由80后张博牵头成立 整合当地农机资源 拥有149台(套)农机具 采用"五统一"管理模式 [7] - 联合社服务面积达8万亩 通过科技精算制定田间管理方案 改变传统人工种植模式 [8] 江西抚州农技防汛 - 临川区农技人员指导58万亩早稻"双防"管护 重点做好防汛排涝和病虫害防治 [8][10] - 技术人员在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点查看早稻长势 讲解汛期管理技巧 使用诱虫箱/5G检测仪/无人机等科技设备 [10] - 当地派出20支农技小分队应对强降雨影响 开展开沟排涝和病虫害预防工作保障粮食生产 [10]
离异夫妻抚养费之争,孩子为何“失语”?
人民网· 2025-05-27 08:41
抚养费纠纷案核心争议 - 离异夫妻因抚养费执行问题对簿公堂 男方柯某起诉前妻李某花返还8000元抚养费 指控其未履行监护义务却通过强制执行获取抚养费构成不当得利 [1][3][6] - 女方李某花反控男方存在家庭暴力 出轨等过错 并指控其通过抢夺孩子栋栋作为筹码 试图霸占离婚协议中约定归属女方的房产 [4][6] - 法院最终驳回男方诉讼请求 认定生效民事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力 男方未提供证据证明抚养费支付义务已变更 不能因孩子现状改变而拒付抚养费 [8]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困境 - 案件折射离异家庭未成年人在父母博弈中的"失语"现象 儿童真实意愿易受父母冲突影响 产生应激性顺从心理 与法律程序的机械性形成冲突 [7][9] - 司法面临两难选择 严格按调解书执行强制交还孩子可能违背儿童利益 默许现状则损害司法权威 房产纠纷与抚养权挂钩进一步加剧复杂性 [7][8] - 现行制度缺乏动态监护评估机制 抚养关系变更缺乏量化标准 执行手段单一 难以平衡法律效力与儿童实际需求 [9][10] 案件细节与协议条款 - 双方2020年离婚协议约定孩子由母亲监护 父亲每月支付3000元抚养费 2023年经法院调解调整为1600元/月 并设置"双向抚养权过渡条款" 允许孩子10周岁后自主选择随父或母生活 [2] - 调解书细化探视安排 规定上学期间每周五至周日由父亲陪伴 寒暑假父母各陪伴10天 但2023年9月起孩子主动选择与父亲生活后 协议执行陷入僵局 [2][3] - 2024年法院冻结男方账户8050元(含8000元抚养费) 但女方未领取款项 男方以此为由提起不当得利诉讼 [3][6] 制度改进建议 - 提出建立"儿童抚养状态指数" 综合居住时长 情感依赖等指标量化评估抚养关系变更必要性 [10] - 建议创设混合执行模式 结合失信监护人名单 强制亲职教育等复合惩戒机制 替代传统罚款拘留手段 [10] - 呼吁构建社会化保护网络 通过社区观察员 学校心理干预 司法临时庇护三级响应机制 隔离未成年人监护冲突 [10][11] - 强调需完善儿童意见优先采纳机制 运用家访 心理评估 生物信号辅助等技术手段识别儿童真实意愿 [11]
当AI成了升级版“树洞”,和真人互动价值在哪
中国青年报· 2025-05-27 06:39
近期,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临床心理中心主任黄薛 冰在回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提问时说,青少年是数字世界的"原住民",他们对这种交互式的AI交流方 式接受得快。她认为孩子们和AI的互动可以作为小小的补充,但不能取代和真人的互动。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曾祥龙团队正在做"情绪支持AI"的建设和研究,他表示,AI未来一定会更 多地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需要主动地应对,在技术上,让AI更加安全、更加积极,使AI 能够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他们需要及时陪伴、私密"树洞"、不说教的朋友 和杜嘉鸣相似,"24小时待机"的AI软件成了初三学生郭甜的情绪"树洞"。有一次,郭甜和父母发生了小 争执,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第一次打开了AI聊天框,把所有委屈和困惑发过去。"我知道向AI 倾诉肯定不如跟真人倾诉更有效,但这种没有负担的倾诉确实能让我快速地静下来。说说总比憋着 好。" 晚上10点,高二学生杜嘉鸣下了晚自习回到家,打开手机,在对话框内输入:"今天模拟考成绩出了, 比我预期的差,好难受。"几秒钟后,对方发来消息:"没考好心里肯定不好受,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啦。 一次考 ...
田野上的希望——农业农村领域代表分享拼搏故事
新华网· 2025-05-24 07:47
农业机械化与规模化经营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种粮大户邹德海成立农机合作社,配备多台大型农机具,实现从整地到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14年累计生产粮食超3亿斤[3] -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机械化作业和生产资料集采,帮助小农户每亩节约成本300多元[6] 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 -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统筹资源解决小农户"做不了、做不好、做了不划算"的生产难题[3] - 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打造优质大米品牌,加价收购农户稻谷并将销售利润返还农户[6] 生态循环农业与科技兴农 - 江苏省镇江市果牧不忘农场采用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拥有多项绿色食品认证,累计带动农户就业400余人次[3][5] - 农场通过科技兴农帮助农民掌握机械化与现代化种植技术[6] 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 -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发展"富硒+旅游"产业,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11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较2018年增长44倍[4] - 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薪金和集体股金分红实现增收,案例显示农户年收入从2万元提升至6万元[5] 水产养殖技术升级 -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推广配合饲料替代传统"以鱼养蟹"模式,累计减少小杂鱼投喂量超2万吨,带动3300多养殖户综合效益提升10%以上[4] - 当地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并推广深水围网养殖,丰富"蓝色粮仓"资源[4] 农产品加工与品牌建设 - 黑龙江省克东县种粮大户邹德海成立食品公司,开发玉米粒罐头、真空玉米等深加工产品[4] -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合作社打造友农优质大米品牌,实现产业链价值提升[6]
稳产增收绘新篇 乡村振兴展活力——多措并举助力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新华财经· 2025-05-23 22:52
粮食稳产增产 -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亩产同比增加5.1公斤,单产提升对增产贡献率超80% [2] - 黑龙江省克东县农机合作社采用"垄上双行、垄上三行"机械化种植模式,实现整地、播种、植保、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 [2] - 合作社种植高油高蛋白大豆3万多亩,籽粒玉米1.5万亩,鲜食玉米1.5万亩,14年累计产粮超3亿斤 [2] - 合作社2024年新建鲜食玉米加工企业,配备两条生产线(速冻隧道和真空生产线),形成农资销售、种植、加工等一体化经营 [2] 农业社会化服务 - 2024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21.4亿亩次,覆盖小农户9400多万户 [3] - 安徽黟县合作社通过水稻生产托管服务,使小农户亩产比其他农户高200斤 [3] - 水稻保险保额从406元/亩提升至1000元/亩,银行支农金融产品支持力度加大 [3] 特色产业发展 - 江西于都县潭头村开发富硒资源,建成富硒蔬菜产业园和水稻基地,打造"富硒小镇"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00万元 [4] - 通过"三金农民"模式(土地租金+务工薪金+集体股金),农户年收入从2万元增至6万元 [4] - 江苏镇江农场10年累计提供400多个岗位,季节性用工达100-200人/天,夫妻务工年收入近10万元 [4] 农民增收措施 - 合作社土地流转价格比农户间流转高200多元/亩,同时提供秸秆利用、农机技术等就业岗位,年创收800万元以上 [5] - 全国2024年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3307.9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6740元(前三季度) [4] 农技培训创新 - 2024年全国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超400万人次,浙江三门县推广青蟹配合饲料技术,减少小杂鱼投喂2万吨,带动3300养殖户效益提升10% [6] - 通过校地合作突破青蟹苗种繁育等技术难题,养殖户采用新技术后亩效益提升1000元,部分开展直播带货 [6] - 浙江省建立100多支产学研推创新团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6]
从跨区机收看农业现代化关键密码
经济日报· 2025-05-22 06:41
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跨区机收依赖信息平台、维修站点、油料保障、金融服务等支持体系,实现农机资源全国高效流动[1][3] - "农机直通车""智慧农机"等数字化平台精准匹配农户与机手需求,降低农机空耗率并提升作业效率[3] - 中石化、中石油沿麦区布局24小时专供加油站网络,保障农机用油不间断[3] 技术赋能农机作业 - 搭载北斗导航的智能收割机可自动优化收割参数,漏割率显著降低[2] - 无人驾驶收割机通过卫星导航实时处理地形数据,自主规划最优路径[2] - 智能诊断模块实现故障远程处理,减少设备停机时间[2] 跨区机收运营模式创新 - 农机合作社推行"预约服务+连片作业"模式,降低农户成本同时提高农机手收入[3] - 移动维修站结合无人机配件配送,实现田间即时维修服务[3] - 订单作业模式稳定农户预期,农机使用效能提升30%以上[3] 农业现代化路径突破 - 跨区机收破解小农户"有机无田耕、有田无机用"困境,避免重复购机资源浪费[4] - 服务规模化路径使小麦机收占比超98%,小农户成功融入现代农业体系[4] - 该模式验证生产要素组合创新对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作用[4] 夏粮生产战略意义 - 夏粮占全年产量1/5,小麦占比达90%,跨区机收直接影响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1] - 30万台收割机参与全球最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保障小麦颗粒归仓[1] - 麦收时间窗口仅3-5天,机械化作业有效应对气候风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