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化

搜索文档
世界半导体博览会落幕,催化半导体产业链上行,半导体材料ETF(562590)盘中交易活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3 14:21
半导体行业表现 - 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931743)上涨2.25%,成分股中晶科技涨停,中科飞测上涨4.45%,广立微上涨4.29%,中微公司、长川科技等个股跟涨 [1] -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上涨2.28%,最新价报1.08元,盘中换手率7.16%,成交2411.70万元 [1] - 光刻机、先进封装等半导体产业链集体走强,带动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相关ETF走强 [1] 行业动态与趋势 - 2025世界半导体博览会(WSCE2025)吸引近200家全球领先企业参与,聚焦EDA、高算力芯片、先进封装技术、材料创新及供应链安全等议题 [1] - AI快速迭代推动算力需求增长,先进制程、先进封装、先进存储需求高涨,相关厂商积极扩产 [2] - 国内传统半导体国产化率较高,但高端芯片自给受限,需突破高端产能,重点关注国产先进制程、先进存储、先进封装、核心设备材料及EDA软件 [2] 半导体材料ETF及指数 -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紧密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该指数精选40只覆盖半导体材料与设备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 [2] - 指数成分股包括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刻蚀设备)、沪硅产业、南大光电(硅片、电子化学品)等国产替代龙头企业 [2] - 指数样本股聚焦行业核心赛道,体现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化升级趋势 [2]
联科科技的导电炭黑用于高压电缆线路成功送电
证券时报网· 2025-06-21 20:51
国产高压电缆屏蔽料技术突破 - 国内首条采用国产导电炭黑屏蔽料的110千伏高压电缆线路成功送电,标志着国产高压电缆屏蔽料实现真正落地应用 [1][3] - 该线路为东莞市首条跨江隧道工程的架空线路迁改工程,总长达6公里 [1] - 技术攻关历时6年,由南方电网牵头,联合10余家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组成团队,攻克高洁净导电炭黑物理化学结构控制等关键技术 [1] - 团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10千伏、220千伏电缆用半导电屏蔽料及导电炭黑材料体系 [1] - 建成国内首个高品质导电炭黑专用生产装置和超净高压电缆用超光滑屏蔽料生产线 [1] - 2024年11月两项新产品通过技术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联科科技产能与项目进展 - 联科科技年产5万吨高压电缆屏蔽料用炭黑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24年投产,产品主要应用于陆缆领域 [2] - 公司通过再融资推进二期工程,主要应用于高压海缆屏蔽料领域,投产后将实现高压海缆屏蔽料用导电炭黑国产化 [2] - 公司是国内主要炭黑与白炭黑生产企业之一,唯一同时具备炭黑和白炭黑生产能力且产能均衡的企业 [2] - 目前白炭黑设计年产能20万吨,炭黑设计年产能22.5万吨 [2] - 国内首条国产导电炭黑屏蔽料高压电缆使用的导电炭黑由联科科技生产 [3]
破垄断! 国产首台200kV场发射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即将重磅发布!
仪器信息网· 2025-06-20 15:48
国产首台200kV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问世 - 博众仪器成功研制国产首台200kV场发射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标志着我国高端电镜进入自主研制与商用新纪元[1] - 该成果彻底打破我国高端透射电子显微镜长期受制于国际垄断的被动局面[3] 博众仪器的技术突破 - 公司历经五年研发,依托完全自主可控的电子光学核心技术、高稳定度低纹波电源、精密加工与高精度装配工艺[3] - 建立了安全可靠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从核心技术突破到高端装备产业化的全链条贯通[3] 行业里程碑意义 - 该成果铸就了中国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化进程中的崭新里程碑[3] - 6月28日公司将举行首发仪式,正式推出这一突破性产品[3]
2025必看!大神Karpathy封神演讲:AI创业不造钢铁侠,而是造钢铁侠的战衣
量子位· 2025-06-20 13:53
软件3.0时代 - 软件在过去70年基本没变 但最近几年连续经历两次根本性变革 从传统编程到神经网络再到自然语言编程大模型 [2][5] - 大模型是可编程的 提示词就是程序 用自然语言编写 标志着软件3.0时代的到来 [4][5][6] - 软件1.0是传统代码编程 软件2.0是神经网络权重参数调整 软件3.0是自然语言编程大模型 [11][31] 大模型三重属性 - 工具属性:类似电力网络 前期高资本投入建设基础设施 后期按API使用量收费 需求特征为低延迟、高稳定性、质量一致 [8] - 工厂属性:训练需巨额资本 技术路线复杂 研发集中在少数公司 软件可复制性使护城河不如硬件牢固 [9] - 操作系统属性:形成复杂软件生态系统 闭源巨头与开源社区并存 当前类似计算的1960年代 模型集中在云端 [12][13] 大模型能力与局限 - 拥有百科全书般记忆 能记住Git提交哈希值等人类难以记忆的内容 [15] - 存在认知缺陷 产生幻觉、缺乏自我认知、犯低级错误如9.11大于9.9 数错字母数量 [16] - 患顺行性失忆症 上下文窗口即工作记忆 每天被清空 无法持续学习巩固知识 [16] AI应用机遇 - 最大机遇在构建半自主化产品 提供自主性滑块 控制权始终在人类手上 如Cursor的代码重构层级选择 Perplexity的搜索深度选择 [17][21][22] - Vibe coding兴起 大模型理解自然语言使人人可编程 但部署环节仍依赖传统人工操作 [24][25] - 需为AI agent重建基础设施 当前软件为人类设计 需转向大模型友好格式 如Markdown文档替代点击指令 [25][26] 行业发展趋势 - 需重写海量代码 专业程序员与vibe coder共同参与 未来十年自主性滑块将逐步右移 [28] - 中期大模型渗透企业级工作流 代码、文档、数据分析全面智能化 [29] - 长期普及类贾维斯智能助手 但人类始终是闭环决策者 [30] - 从业者需同时掌握Software 1.0代码、2.0模型训练、3.0提示词工程 [31]
新恒汇上市、信通电子申购,淄博高新区闪耀资本市场
齐鲁晚报网· 2025-06-20 12:00
新恒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情况 - 公司于6月20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1678,注册地位于淄博高新区中润大道187号 [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封装材料,涵盖引线框架、模块封装、晶圆减薄划片与测试 [1]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84亿元、7.67亿元、8.4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亿元、1.52亿元、1.86亿元 [1] - 智能卡业务是公司传统核心业务,也是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 [1] - 本次发行5988.8867万股,发行价12.80元/股,开盘价50元/股,涨幅达290.63%,截至10:30股价43.79元,总市值超100亿元 [3] 新恒汇股权结构与募资用途 - 实际控制人为虞仁荣(持股31.96%)和任志军(持股19.31%),虞仁荣同时为韦尔股份实控人 [1][2] - 募集资金将用于高密度QFN/DFN封装材料产业化项目和研发中心扩建升级项目 [1] 公司发展战略与行业机遇 - 公司目标成为国际一流集成电路封装材料领军企业,产品已远销海内外 [2] - 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集成电路封装材料国产化需求为公司创造发展空间 [2] 淄博高新区资本市场动态 - 新恒汇上市后淄博A股上市公司增至34家,数量居全省第四 [4] - 淄博高新区A股上市公司将达13家,位居山东功能区第一梯队 [5] 信通电子IPO进展 - 公司开启申购,拟发行3900万股,发行价16.42元/股,市盈率20.39倍 [3]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7.81亿元、9.31亿元、10.0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7亿元、1.24亿元、1.42亿元 [4] - 募资4.75亿元用于输电线路巡检平台研发、维保基地建设等项目 [4]
新恒汇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开启发展新篇章
全景网· 2025-06-20 10:44
公司上市概况 - 新恒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2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证券简称新恒汇,证券代码301678 [1] - 公司公开发行新股5988.8867万股,发行价格为12.80元/股,上市首日开盘价为50元/股,涨幅达290.63% [5] 公司业务与资质 - 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领域,业务涵盖芯片封装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及封装测试服务 [1] - 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智能卡业务、蚀刻引线框架业务和物联网eSIM芯片封测业务 [1] -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山东省瞪羚企业 [1]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以成为国际一流集成电路封装材料领域领军企业为目标 [3] - 在柔性引线框架与蚀刻引线框架领域已成为客户高度认可的成熟供应商,产品远销海内外 [3] - 公司注重人才集聚和研发投入,认为这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动力 [3] 行业机遇与挑战 - 集成电路作为中美科技竞争关键领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4] - 产业链安全需求推动封装材料领域自主化与国产化进程 [4] - 公司将抓住机遇,肩负产业链安全责任,提升核心竞争力 [4] 地方政府支持 - 淄博市副市长胡晓鸿表示市政府将全方位优化金融服务,全周期支持企业发展 [1] - 截至目前淄博市共有上市公司37家,股票39只,其中22家在深交所上市 [1] 券商评价 - 方正证券副总裁孙斌表示将严格履行保荐职责,支持公司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2] - 相信公司上市后将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2]
光刻机涨幅居前,半导体材料ETF(562590)有望三连阳
搜狐财经· 2025-06-20 10:09
市场表现 - 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上涨1.02%,成分股晶瑞电材上涨6.21%,有研新材上涨4.24%,华海诚科上涨4.01%,三佳科技、神工股份等个股跟涨 [1] -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上涨0.95%,冲击3连涨,盘中收复20日均线,最新价报1.06元 [1] - 沪指低开翻红,锂电池、光刻机等概念发力带动盘面人气 [1] 行业分析 - 本土扩产需求不减,国产替代空间可观,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增长动力与半导体行业需求同频共振 [1] - 半导体材料设备行业精选40只深度覆盖半导体材料与设备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指数成分股汇聚国产替代龙头企业: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在刻蚀设备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沪硅产业、南大光电在硅片、电子化学品等关键材料环节打破海外垄断 [1] 产品信息 -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紧密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 [1] - 场外联接基金包括华夏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发起式联接A(020356)和联接C(020357) [2]
2025年中国发动机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现状、重点企业及发展趋势研判: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国内发动机产量出现下行波动[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0 09:24
行业概况 -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被誉为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摩托车等领域 [2] - 根据动力来源不同可分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发动机、双燃料发动机等,根据排列方式可分为直列发动机、V型发动机、水平对置发动机等 [2]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与零部件供应环节,中游为发动机产品生产制造环节,下游为发动机应用需求领域包括汽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行业 [4] 产业现状 - 2024年我国发动机产量为2377668万千瓦同比下降15%,2025年1-4月累计产量778678万千瓦同比下降07% [6] - 华东地区发动机产量占比最大约为3883%,其次为西南、华南、华北地区占比分别为19%、1274%、1166% [8] - 航空发动机应用需求将保持稳步增长,国内发动机行业或迎来新增长机遇 [6] 产业下游 - 2024年我国燃油车市场整体销量127674万辆同比下降11%,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 [10][12] - 新能源车的快速增长使得传统燃油发动机的需求减少,进而影响了发动机整体产量 [12] - 航空旅行需求日益旺盛叠加货运航空的迅猛发展刺激了货机航空发动机的市场需求 [14] 企业格局 - 航空发动机领域国内市场仍高度依赖于美国通用电气、普拉特·惠特尼、罗尔斯·罗伊斯、赛峰等跨国企业的进口 [15] - 汽车发动机领域呈现传统燃油、新能源双赛道并行格局,外资品牌在高端燃油发动机领域仍具优势,自主品牌依托新能源技术迭代实现市场份额快速扩张 [15][16] - 潍柴动力2024年营业收入215691亿元同比增长081%,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7464亿元同比增长192% [18] - 航发动力2024年营业收入4788亿元同比增长948%,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165亿元同比下降171% [20] 发展趋势 - 航空发动机行业正加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推动自主化与国产替代进程,军用航空发动机有望逐步改善供不应求的格局 [22] - 汽车发动机行业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等高效节能技术普及,混合动力与纯电动技术成为主流 [23][24] - 发动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与国际合作正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内企业与国际巨头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25]
鼎龙股份(300054) - 300054鼎龙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8
2025-06-18 22:05
公司业务进展 - 抛光垫产品深度渗透国内主流晶圆厂客户,CMP积极推广外资晶圆厂商市场,铜制程抛光硬垫获小批量订单,与更多客户紧密接洽,还在硅晶圆及碳化硅市场探索并获国内主流硅晶圆厂家订单 [1] - 2025年第一季度,半导体显示材料销售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85.61%,环比增长8.48%,YPI、PSPI、TFE - INK产品已规模销售,成部分主流显示面板客户YPI、PSPI产品第一供应商 [3] - 已布局20余款高端晶圆光刻胶,12款送样验证,7款进入加仑样阶段,2024年两款光刻胶产品获两家国内主流晶圆厂订单 [5] 公司研发布局 - 在半导体业务销售收入高速增长基础上,扩展和更新迭代半导体材料产品布局,CMP抛光材料、半导体显示材料、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及高端晶圆光刻胶业务新产品开发、验证持续推进 [1] - 2024年研发投入4.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01%,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86% [2] 公司生产布局 - YPI产品在仙桃实施年产800吨二期项目建设,计划近期完工试运行,缓解武汉本部一期产能压力 [4] - PSPI产品在仙桃产业园年产1000吨产线于2024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并批量供货 [4] 公司供应链优势 - CMP抛光垫、抛光液,晶圆光刻胶等核心原材料实现国产化或自主化 [6] - 供应链自主化保障产品生产自主可控、安全稳定,满足客户诉求,带来成本优势,有助于产品定制开发,提升市场竞争力 [6]
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加速
半导体芯闻· 2025-06-18 18:09
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进程 - 中国计划到2027年完全采用自主研发与生产的汽车芯片,至少有两家中国汽车品牌将于明年起量产搭载100%国产芯片的车款[1] - 中国政府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各大车厂定期自评国产芯片采用率,目标从2024年的25%迅速提升到2027年的100%[1] - 吉利、比亚迪等汽车品牌表示愿意优先采用国产芯片,即使外资芯片在中国设厂生产,车厂仍倾向选择完全自主的中国品牌[1] 国产芯片面临的挑战 - 在自动驾驶系统领域仍高度依赖Nvidia和高通等美国供应商,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1] - 中国芯片在性能与可靠性方面与国际一线品牌有明显差距[1] - 中国芯片企业需克服严格的国际安全标准与资料保护规范,性能普遍存在显著劣势[2] 行业应对策略 - 中国汽车制造商开始使用消费级芯片应用于车载资讯娱乐等非核心功能,降低成本并缩短测试与认证时间至6-9个月[2] - 中国汽车业界积极与中芯国际等国内晶圆厂合作,重新审视整个芯片供应链并验证国产替代方案的可行性[1] - 广汽集团等企业强化与晶圆厂的合作关系[1] 全球供应链变化 - 英飞凌、恩智浦等全球芯片大厂加强与中国晶圆厂合作,以满足中国汽车品牌日益增长的在地化生产需求[2] - 中国芯片企业如芯驰科技开始拓展国际市场,计划明年为欧洲车厂提供自主开发的智慧座舱芯片[2] - 中国在成熟制程节点的快速扩张已造成微控制器和类比芯片等市场的价格压力[2] 行业发展前景 - 中国整体半导体自给率预计2025年仅能满足国内市场17.5%的需求[2] - 车用芯片制造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布局的重要战略方向,未来几年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的全球产能占比有望提升[3] - 中国汽车芯片自主化反映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根本性转变,未来汽车市场竞争格局或将因中国自主芯片崛起而出现重大变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