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豆粕减量替代
icon
搜索文档
梅花生物20250709
2025-07-11 09: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氨基酸行业 - 公司:梅花生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发展情况 - 公司是氨基酸行业龙头,业务覆盖从菌种设计到终端产品多环节,产品多元,在各领域有规模优势,产业协同和集中度高 [2][3][9] - 公司完成协和发酵收购,低于预期,补齐医药氨基酸短板,新增业务管线,助于应对海外壁垒,开拓第二增长曲线 [2][6] - 重视股东回报,过去三年每年回购加分红超 20 亿,资本开支克制,盈利支持持续回报 [2][7] - 动物营养类氨基酸占比升至 50%-60%,食品味觉优化产品降至 30%,医药类占比小,黄原胶相关约 10% [12] - 人类医用氨基酸毛利率高于动物营养氨基酸,并购协和发酵后占比和盈利贡献将提升;2020 年后期间费用率 6 - 7%,研发投入大 [13] - 2024 年净利润下滑仍有 45 亿以上净现金流,资本开支低于 20 亿,未来开支克制,关注协和发酵业务 [14] - 股权结构稳定,一致行动人持股约 30%,有常态化激励;历史高分红回购,去年鼓励支付率 62%,股息率 6%,未来延续 [15] - 不考虑协和发酵,未来年收入增速预计 10%左右,23、24 年景气下行后有反弹条件 [25] - 氨基酸产品规模优势显著,一体化产业链使成本处第一梯队,对苏氨酸和味精价格掌控力强,产品放量后毛利率将修复 [26][27] - 资本开支稳健,收购协和发酵有牌照优势,未来回购加分红稳定在 20 亿以上,盈利提升后增加股东回报 [28] 行业市场情况 - 长逻辑是国内豆粕减量替代和动物蛋白需求增长拉动氨基酸需求,当前行业景气度低但公司现金流造血强 [4] - 人们对健康营养需求增加,肉类消费带动工业饲料增长,氨基酸饲料添加剂增速领先;国家降大豆进口依赖度,豆粕占比下降,替代需添加氨基酸 [16] - 豆粕替代带来新增氨基酸需求,如 1.5 个百分点豆粕减少对应 4.5 个百分点边际赖氨酸需求,苏氨酸 7 - 8 个百分点;当前养殖盈利弱影响替代动力,周期处底部 [17][18] - 2020 年后国内低效产能退出,苏、赖供需改善,提升行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19] - 苏氨酸行业集中度高,前四大占 75% - 80%,龙头控价挺价能力强,盈利稳固;赖氨酸行业长尾公司多,头部控价弱,盈利低 [2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0 - 2022 年营收盈利扩张,2023 - 2024 年因玉米价格回落营收利润回调,销量增长对冲下滑,今年一季度净利润显著增长 [5][11] 公司产能扩张 - 去年新增 60 万吨赖氨酸产能预计今年 10 月投产,有扩张苏氨酸产能计划,扩产节奏克制,销量增长强化龙头地位 [2][10] 公司成本优势 - 赖氨酸成本受玉米煤炭影响,黑龙江和内蒙古成本最低;苏氨酸以内蒙古为主成本最低;公司布局核心产区,产业链完整,资源利用效率高 [21] - 建立多元化玉米采购体系,参与国粮拍卖、代收代储,用煤炭长协对冲价格波动,升级自动化产线,控制人工成本 [22] 公司技术与战略 - 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专利布局形成护城河,产学研合作和智能化平台领先 [23] - 医药产品准入门槛高,收购协和发酵获牌照,盈利高;涉足黄原胶等产品,预计年均增长 5% [24] 投资价值 - 2024 年公司处于行业底部,三四季度旺季主流氨基酸产品景气回暖,明年市盈率约十倍,当前投资价值高风险低 [5][2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前身为河北梅花味精集团,2002 年成立,2006 年成全球最大味精制造商,2008 - 2010 年聚焦氨基酸业务并上市,2013 - 2017 年扩大规模,2024 年收购协和发酵;有三大生产基地和两个研发中心 [8] - 公司通过泰国工厂规避南美及欧盟反倾销风险 [24]
梅花生物(600873):深度研究报告:稳健成长的氨基酸行业龙头,出海战略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华创证券· 2025-06-29 23: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1][12][16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聚焦氨基酸主业,多品类协同发展,有望成长为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军企业 [5][9][166] - 饲用氨基酸需求稳健提升,行业格局优化,公司竞争力突出,财务指标持续优化 [5][9][167] - 拟收购协和发酵,补齐医药氨基酸矩阵,加速出海战略,优化产品结构,强化抗风险能力 [5][10][168] - 高现金分红与回购结合,重视股东回报,具备中长期成长性及投资价值 [5][10][16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聚焦氨基酸主业,高质量稳健增长 (一)深耕氨基酸产业链,拓展品类巩固领先地位 - 公司以成为合成生物学领军企业为目标,聚焦氨基酸主业,拓展品类,巩固领先地位 [16] - 公司核心产品产能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全球前列,收购协和发酵将整合全球供产销链条 [16] - 公司产品包括动物营养氨基酸、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人类医用氨基酸和胶体多糖 [19][20] (二)主营业务稳健运行,毛利率企稳修复 - 公司营收规模随产能扩张稳步提升,2025Q1 营收受原材料成本优化影响 [26] - 动物营养氨基酸营收占比提升,盈利中枢向上,人类医用氨基酸毛利率更高 [38] - 公司期间费用率稳定,研发费用增长,财务表现持续优化,运营效率高 [39][46] (三)员工持股+高回购及分红,共享公司长期发展红利 -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推行常态化员工持股计划,激励员工,促进长期发展 [50] - 公司高现金分红与回购结合,近三年回购+分红合计年均超 20 亿元 [54] 二、政策推动氨基酸需求持续增长,公司龙头成本优势显著 (一)需求端:对健康及高质量生活的追求驱动全球氨基酸需求持续增长 - 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扩大,我国氨基酸需求增速显著,内需和出口支撑行业发展 [57][59] (二)需求端:豆粕减量替代政策落地,驱动氨基酸需求提升 - 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高,豆粕减量替代政策意义重大,可减少豆粕用量 [65][73] - 用杂粕替代豆粕需添加合成氨基酸,预计带来增量需求,菜粕替代方案性价比高 [76][77][79] (三)供给端:苏氨酸及赖氨酸行业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 苏氨酸行业格局优化,公司龙头地位稳固,产量和需求增长,价格高位运行 [86][87] - 赖氨酸行业供应格局稳定,公司新增产能将巩固龙头地位,价格和盈利波动明显 [92][93] (四)成本端:区位优势+节能降耗+内部挖潜,奠定行业领先的成本竞争力 - 公司核心生产基地位于原料主产区,构建完整产业链闭环,降低成本 [104] - 公司通过多元化采购、优化能源成本和提升人效,奠定成本竞争力 [111][113] 三、依托合成生物学平台,实现多样化产品布局 (一)多措并举构建合成生物学应用平台 -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专业研发团队和知识产权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 [122][126] - 公司建设智能化中试平台,打通技术落地瓶颈,提升市场竞争力 [127] (二)医用氨基酸:准入门槛及盈利水平较高,收购协和发酵有望助力公司快速切入更多细分领域 - 公司小品种氨基酸布局广,应用空间大,医药氨基酸市场规模增长,准入门槛高 [128][130] - 拟收购协和发酵,完善氨基酸管线,新增 HMO 产品,实现出海战略 [137] (三)黄原胶:增稠、稳定等性能突出,于工业、食品等领域需求持续提升 - 黄原胶性能优越,应用广泛,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公司产能扩张,巩固竞争优势 [139][148][149] (四)呈味核苷酸二钠(I+G):新一代食品增鲜剂,行业竞争格局良好 - I+G 是新一代食品增鲜剂,市场需求稳步提升,供需格局良好,行业呈寡头垄断 [150][151] (五)普鲁兰多糖和海藻糖:生物多糖潜力迸发,多元应用驱动增长 - 普鲁兰多糖特性优异,应用前景广阔,公司将提升产量,推广应用 [155][156] - 海藻糖凝胶性质独特,应用领域广泛,市场规模增长,动力源于消费需求转变 [158][159][160] 四、盈利预测 (一)盈利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各板块营收和毛利率有不同表现,整体营收和毛利率增长 [161][162] (二)相对估值及目标价格 - 选取可比公司,给予公司 2025 年 12 倍 PE,对应目标价 13.20 元 [164] (三)投资建议 - 公司聚焦主业,竞争力突出,收购协和发酵有战略意义,重视股东回报,给予“强推”评级 [166][167][169]
星湖科技(600866):加码氨基酸和味精,未来增量可期
华泰证券· 2025-06-16 16: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9.6 元 [1][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拟投资不超 33 亿元建设氨基酸及配套工程项目,新增苏氨酸/味精年产能分别 20/25 万吨,2027 年产能提升且市场份额有望增加,头部企业话语权强支撑盈利中枢,考虑需求向好及新项目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1] - 伴随旺季临近、豆粕减量替代需求增长及消费需求回暖,氨基酸和味精景气有望改善,公司新疆项目及并购效益助力成长,未来项目增量兑现及高股息率有望助力公司价值重估 [3] 各部分总结 项目建设情况 - 2025 年 6 月 13 日公司公告,在黑龙江大庆建设饲料级苏氨酸 20 万吨、味精 25 万吨及配套工程项目,自有资金与银行贷款融资约各占 50%,建设期 22 个月,达产后年销售收入约 39 亿元,毛利率约 10%,黑龙江玉米主产区有望带来成本优势 [2] - 项目建成后公司苏氨酸和味精年产能将分别达 46.8/67 万吨,保持行业前三 [2] 市场格局与份额 - 2024 年全球苏氨酸/国内味精产能 CR3 分别为 83%/87%,公司占比分别为 21%/11%,假设 2027 年产能投产,CR3 预计保持在 80%以上,公司占比有望提升至 26%/17% [1][2] 产品价格与景气度 - 6 月 13 日赖氨酸(98.5%)/赖氨酸(70%)/苏氨酸/味精市场价格 8.1/5.5/10.2/7.0 元/kg,较 3 月末 -8%/-2%/0%/-4%,预计氨基酸和味精景气有望改善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 13.2/14.1/15.9 亿元(同比 +40%/+7%/+12%),对应 EPS 为 0.80/0.85/0.96 元 [4] - 可比公司 2025 年 Wind 一致预期平均 16xPE,考虑公司项目早期阶段,给予 2025 年 12 倍 PE 估值,维持目标价 9.6 元 [4] 经营预测指标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 (人民币百万)|17,374|17,334|17,732|18,475|19,30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人民币百万)|677.95|943.15|1,322|1,415|1,588| |EPS (人民币,最新摊薄)|0.41|0.57|0.80|0.85|0.96| |ROE (%)|9.39|12.22|16.07|15.79|16.16| |PE (倍)|18.85|13.55|9.67|9.03|8.05| |PB (倍)|1.69|1.62|1.49|1.37|1.24| |EV EBITDA (倍)|9.34|6.89|6.42|5.05|4.79|[6] 可比公司估值 |公司名称|股价(元/股)|市值(亿元)|2025E EPS(元)|2025E P/E(x)| | --- | --- | --- | --- | --- | |梅花生物|10.78|308|1.12|10| |新和成|21.97|675|2.14|10| |华恒生物|31.96|80|1.11|29| |平均| - | - | - |16|[12] 财务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对 2023 - 2027 年进行预测,如 2027 年流动资产 8762 百万元、营业收入 19309 百万元等 [18]
赖、苏氨酸有望景气回暖,中企出海大有可为
华安证券· 2025-06-09 08: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赖、苏氨酸属于大品种饲用氨基酸,有农产品复合周期性,受“低蛋白日粮”和“豆粕减量”影响,受养殖行业重视 行业下游需求稳定、海外依赖度高,需求端受限小,但受供给和原料端影响深 玉米豆粕价格下跌近两年,与氨基酸价格相关,企业积极降本,农产品上行周期将支撑赖苏价格 国内赖氨酸扩产持续、苏氨酸扩产趋缓,行业壁垒增高,企业谋求出海 未来“规模化 + 国际化”的海内外协同布局有望形成氨基酸业绩增长第二曲线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饲用氨基酸重要性凸显,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 氨基酸是生物体必需营养物质,约占人体 20%,饲料领域是其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全球主要有蛋白质水解法、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和酶法 4 种生产氨基酸的传统方法,微生物发酵法和酶法是赖氨酸、苏氨酸主流生产方法 [15] - 推广饲用氨基酸可降本增效、节约耕地和环境友好 “低蛋白日粮”兴起,保持“氨基酸平衡”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原料浪费,实施低蛋白日粮后,头均成本可降低 15 元 推广饲用氨基酸可减少对大豆、玉米等作物的依赖,节约耕地资源 实现氨基酸平衡的饲料可降低动物排泄物中的氮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18] - 氨基酸发展获国家政策支持,2021 - 2023 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生物经济发展和饲用豆粕减量替代 我国饲用粮占粮食总消费量比例高,大豆依赖进口,饲料原料供给结构性短缺,推进豆粕减量使用是保障饲料工业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 豆粕减量替代带动饲用氨基酸需求,2022 - 2023 年饲用豆粕用量减少 [29][31][39] - 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扩大,2023 年全球氨基酸产量为 1140 万吨,预计 2024 - 2032 年 CAGR 为 4.2%,2032 年产量将达 1680 万吨 2030 年氨基酸市场规模预计达 494.2 亿美元,2023 - 2030 年 CAGR 为 7.5% 2024 - 2032 年全球饲用氨基酸产业规模 CAGR 为 5.8%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饲用氨基酸生产国,2020 年中国氨基酸市场规模占比 32.23%,2023 年中国饲用氨基酸产量约占全球的 70.4%,2024 年产量同比 +12.9%,达 489 万吨 [44][46] 赖、苏氨酸为大品种饲用氨基酸,降本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 2020 年赖、苏氨酸产量合计约占五成市场,2024 年全球四大饲用氨基酸总供应量 698.6 万吨,同比 +13.5%,中国赖氨酸和苏氨酸供应量分别同比 +10.3%/+15.4% 2024 年中国赖氨酸产量为 305.8 万吨,同比 +8.27%;苏氨酸产量达 101.3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31.2% 赖、苏氨酸原材料主要是玉米,下游主要应用于饲料行业 [48][52] - 赖、苏氨酸成本主要由原材料、能源成本和人工成本构成,玉米和煤炭约占总成本的 6 - 7 成 我国玉米供给可自给自足,后续玉米价格存在上行趋势 原油价格自高位下跌,短期内带动化工原材料价格下降,增大饲用氨基酸盈利空间,长期若原油价格回升,成本上涨将支撑氨基酸产品价格 厂商通过规模化发展、就地取材和辅料能源自供等手段控制成本 [55][60][68] - 赖氨酸和苏氨酸下游应用领域结构稳定,饲料、食品和医药领域需求偏刚需,对价格影响小 生猪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猪价波动渐趋平缓,生猪供应充足,预计中短期猪价下滑后维持底部运行 生猪市场盈利空间收窄,养殖企业降本需求扩大 人均收入提高使居民肉禽蛋奶消费量上升,带动畜牧业和饲料需求 2024 年中国赖、苏氨酸出口量上升,但受国际因素扰动,出口受限,出海将成新突破口 [76][91][93] 赖、苏产能高度集中于中国,价格受供需、原材料等上游端影响 - 赖氨酸和苏氨酸产能扩张节奏和分布不同,价格变动主要来自供给端变动 [99] - 2023 年全球赖氨酸产能扩张,中国是最大产销市场 2023 年全球赖氨酸产能 459.3 万吨,同比 +14.5%;中国产能 350.2 万吨,同比 +16.9%,占全球产能的 76.25% 2024 年中国赖氨酸产量 305.8 万吨,同比 +8.27% 行业供给集中度高,梅花生物等企业产能充沛 国内赖氨酸产能持续扩张,海外产能呈下降趋势 [100][104][108] - 2023 - 2024 年全球苏氨酸产能扩张,中国占全球产能超 90% 2024 年全球苏氨酸总产能 124.4 万吨,较去年增长 4.2%;产量 101.3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31.2% 行业产能集中度高,中国企业是生产主力 行业供给格局渐稳,多数厂家暂无扩产计划,未来有望向供需平衡发展 [109][111][117] - 赖氨酸价格主要受供需矛盾影响,2004 - 2012 年赖氨酸价格大幅下跌后波动,2012 年后基本在 10 - 16 元/kg 波动,70%和 98.5%赖氨酸有分化趋势 [118] 建议关注赖、苏氨酸企业的投资机会 - 建议关注梅花生物、阜丰集团、星湖科技 [8]
中国大豆市场扛住了美国关税“压力测试”
第一财经· 2025-05-05 21:33
中国大豆市场现状 - 中国是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 美国曾是主要供应国之一 但受关税影响进口量锐减 4月10日当周进口7.28万吨骤降至4月17日当周仅1800吨 降幅超97% [1] - 国内豆粕价格4月上旬出厂均价累计涨幅达三成 下旬回落 4月第四周全国豆粕平均价格3.70元/公斤 同比下跌1.1% [1] - 预计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量9460万吨 市场价格仍在合理区间运行 [1] 市场韧性原因 - 替代、减量和增产是维持健康发展的三大核心思路 南美大豆产量创新高 订单转移 头部饲料企业寻求豆粕减量饲养方案 [2] - 通过套种、育种等方式提升国产大豆产量 2023年产量较2018年增长30% 黑龙江主产区亩产量从120公斤提升至130公斤 [9] - 食用大豆年需求1300万吨可自给 油用和饲用需求超1亿吨依赖进口 [10] 进口结构变化 - 2025年3月大豆进口量350.3万吨 同比减少36.8% 创十七年最低值 巴西装运延迟及避开美国大豆是主因 [4] - 2024年美国大豆进口量2213万吨 同比降5.7% 份额降至21% 巴西大豆进口7465万吨 同比增6.7% 份额升至71% [5] - 4月一周预订40船约240万吨巴西大豆 集中在5-7月交付 部分企业转向国产大豆压榨 价差缩窄至627元/吨 [4] 巴西大豆优势与风险 - 巴西大豆到岸价420美元/吨 低于美国451美元/吨 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更高 杂质更少 预计产量1.69亿吨创历史新高 [6] - 巴西与中国试点本币结算降低美元依赖 但集中上市期为4-9月 单纯依赖可能引发阶段性短缺 产业链中美国资本占比较高 [6] - 建议关注巴西装运进度、国内政策导向及天气风险 灵活调整采购与库存策略 [6] 政策与行业应对 - 国务院提出实施生物育种重大专项 选育高油高产大豆品种 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 目标2030年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0% [8][10] - 新希望研发"猪禽多元化日粮应用技术"入选豆粕减量替代典型案例 牧原股份使用低豆日粮提升饲料经济性 [11] - 发改委表示美国饲料粮和油料可替代性强 国际市场供应充足 国内储备资源充足 不采购美国产品对供应无影响 [11]
中国大豆市场扛住“压力测试”,原因有哪些
第一财经· 2025-05-05 20:00
中国大豆市场发展策略 - 替代、减量和增产是中国大豆市场维持健康发展的三个核心思路 [1] - 尽管美国大豆进口基本停滞,但南美大豆产量创新高,大量订单转移至南美 [1] - 头部饲料企业正在寻求豆粕减量的饲养方案,既可降本增效又能防范供应风险 [1] - 通过鼓励套种、育种等方式实现国产大豆稳产增产,逐步提升自给率 [1] 大豆进口数据变化 - 2025年3月中国大豆进口量350.3万吨,同比减少36.8%,创十七年来最低值 [2] - 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2213万吨,同比降低5.7%;进口巴西大豆7465万吨,同比增长6.7% [3] - 美国大豆所占份额从2016年高峰时期的40%降至2024年的21%,巴西大豆份额上升至71% [3] - 4月的一周预订40船(约240万吨)巴西大豆,集中在5到7月交付 [2] 巴西大豆优势分析 - 巴西大豆到岸价约420美元/吨,低于美国的451美元/吨 [4] - 巴西大豆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略高于美国大豆,杂质更少 [4] - 2024年巴西大豆产量预计达1.69亿吨,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 [4] - 巴西与中国正在试点通过本币结算以降低美元依赖 [4] 国产大豆发展情况 - 2023年中国大豆产量较2018年(1600万吨)增长30% [7] - 黑龙江等主产区亩产量从2018年的120公斤提高至2023年的130公斤 [7] - 国产大豆与进口价差缩窄至627元/吨,刺激替代需求 [2] - 食用大豆年需求量约1300万吨,国产大豆完全可满足;油用和饲用市场需求超1亿吨,主要依赖进口 [7] 政策与行业行动 - 国务院提出实施生物育种重大专项,选育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6] - 农业农村部提出力争到2030年,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0%左右 [8] - 新希望参与研发的"猪禽多元化日粮应用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饲料中豆粕减量替代典型案例" [9] - 牧原股份在养殖过程中使用低豆日粮提升饲料经济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