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规级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持续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在更大范围、更广区域实现覆盖
经济观察网· 2025-09-23 13:55
行业整体趋势 - 汽车产业整体规模稳步提升 [1] - 行业电动化 智能化 网联化转型进程加速 [1]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北京市坚定落实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国家战略 [1] - 政策目标为巩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1] 基础设施建设 - 持续高标准推进双智城市建设 [1] - 着力推动4 0阶段建设 [1] - 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将在更大范围 更广区域实现覆盖 [1] 技术发展与商业化应用 - 基础设施将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规模化运行 [1] - 支持辅助驾驶联网车辆发展 [1] - 核心技术攻关聚焦车规级芯片 复杂环境感知 智能操作系统等领域 [1] - 持续开展创新攻关以提升自主可控水平 [1]
琻捷电子冲刺港交所IPO 分销商数量为何大幅减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21:31
公司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琻捷电子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以特专科技公司身份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寻求上市[1]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为全球第三大汽车无线传感SoC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汽车无线传感SoC公司[2] 财务业绩表现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1.04亿元、2.23亿元、3.48亿元和1.57亿元,业务规模并非很大[2] - 公司尚未实现盈利,报告期内亏损额分别为2.05亿元、3.56亿元、3.51亿元和1.43亿元[2] 客户集中度与销售模式变化 - 客户F是公司股东旗下附属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成为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总收入20%以上[1] - 客户F在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公司贡献总收入的25.2%和22.9%[3] - 2025年上半年,客户F是前五大客户中唯一一家直销商[1] - 分销商数量从2023年末的480家快速下降至2024年末的182家,以及2025年上半年末的119家[2] - 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退出销售体系的分销商分别为356家和97家,同期仅分别增加58家和34家新分销商[2] 重大收购与商誉减值 - 2022年公司以总价超1亿元收购聚洵半导体100%股权,具体耗资约1.26亿元[1][4][5] - 收购交易包括从科隆股份处收购51%股权(价格5970万元),以及从张智才等自然人及其他公司处收购剩余股权[4][5] - 收购初始确认商誉金额7610万元[5] - 2023年公司对因收购聚洵半导体产生的7610万元商誉全额计提减值损失[1][6] 收购交易相关方关系 - 股权转让方张智才等在交易正式完成前的2022年4月、9月成为琻捷电子的间接股东[1] - 部分交易对象(华秋电子、嘉立创、上海禅生)以及自然人张智才、蒋宇俊持有共青城英锐创的出资份额或股份[6] - 共青城英锐创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上海曜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后者是琻捷电子执行董事徐红如全资拥有的公司[6] - 共青城英锐创现持有琻捷电子1.96%的股份,并于2022年4月正式入股琻捷电子[6] - 科隆股份在2021年6月以4940万元收购聚洵半导体51%股权,2022年以5970万元出售给琻捷电子,并因此产生收益2307万元[7]
吉利银河星耀6将于9月26日预售 搭载雷神AI电混2.0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8 11:44
产品发布 - 吉利银河全新中型轿车银河星耀6将于9月26日开启预售 [1] - 新车搭载全新一代雷神AI电混2.0技术 [1] 外观设计 - 采用盾型前格栅配直瀑式镀铬饰条和狭长前大灯组 [3] - 车尾配备贯穿式尾灯组提升辨识度 [3] 内饰配置 - 采用银河家族式风格配备平底双辐式多功能方向盘 [3] - 配备液晶仪表和悬浮式大尺寸中控屏 [3] - 搭载Flyme Auto智能座舱支持HUAWEI HiCar和Carlink互联功能 [3] - 车机采用7nm龍鹰一号自研车规级芯片 [3] 智能驾驶 - 搭载千里浩瀚H3高阶辅助驾驶系统 [3] - 配备3个毫米波雷达 11个摄像头 12个超声波雷达 [3] - 芯片算力达128Tops [3] 动力系统 - 搭载全新一代雷神EM-i超级混动系统 [3] - 发动机最大功率82kW [3] - 配备17kWh电池包纯电续航里程达125km [3]
琻捷电子赴港上市:车规级无线传感龙头的资本突围战
新浪财经· 2025-09-16 16:37
上市申请与行业地位 - 公司于2025年9月5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成为年内第二家按港交所18C章节特专科技规则申请上市的公司 [1]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是全球第三大、中国最大的汽车无线传感SoC公司 [2] - 公司核心产品覆盖智能轮胎传感、电池管理(BMS)、通用传感接口(USI)等,累计出货量突破1.64亿颗,客户覆盖中国前十大整车厂 [2] 技术优势与行业壁垒 - 公司是中国首个实现TPMS SoC及BLE TPMS SoC量产且国内唯一为汽车OEM提供该类产品的供应商 [2] - 公司是全球首家推出BPS SoC的公司,其2024年BPS SoC产品收入位居全球第一 [2] - 公司是中国目前唯一拥有车规级无线BMS能力的公司 [2]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1.04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3.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83%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1.57亿元,同比增长27% [3] - 公司2022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2.06亿元、3.56亿元、3.51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为1.43亿元 [3] - 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持续较高,2022至2024年分别为74%、43%、31%,2025年上半年为23% [3] 业务特点与市场环境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汽车行业,受行业周期波动影响 [4] - 公司收入确认存在季节性波动,通常在下半年确认更高比例收入 [4] - 港股市场对科技公司估值日趋理性,投资者更关注其规模化盈利时间表 [4]
万马科技(300698.SZ):暂无车规级芯片相关的研发
格隆汇· 2025-09-16 15:38
公司业务范围 - 万马科技全资子公司优咔科技在汽车领域向车企提供车联网连接管理、平台运营、自动驾驶工具链等产品/服务 [1] - 公司暂无车规级芯片相关的研发 [1]
中国销量前十车企都在用,这家芯片公司赴港IPO
新浪财经· 2025-09-11 15:24
公司概况 - 琻捷电子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致力于提供创新的传感芯片[3] - 核心研发团队来自复旦大学 在无线传感SoC关键技术领域平均拥有约20年经验 成员曾任职于高通、Cadence等全球知名科技公司[4] - 创始人李梦雄及李曙光共同控制公司约32.25%的已发行股本总额[4]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为全球第三大汽车无线传感SoC公司及中国最大汽车无线传感SoC公司 市场份额达7.3%[3][8] - 中国2024年销量前十大汽车OEM均已采用公司产品[3] - 按产品2024年收入计 BMS SoC排名全球第一[11]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1.04亿元增长至2024年3.48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57亿元[5] - 2022年至2024年期内亏损分别为2.05亿元、3.56亿元、3.51亿元[5]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亏损收窄至1570万元 同比显著改善[5] 产品与技术 - 汽车无线传感SoC贡献2024年总收入的60.06% 收入达2.09亿元[6] - 智能轮胎传感SoC 2024年销量达3245.2万颗 同比增长160.74%[10] - BMS SoC 2025年上半年销量140.7万颗 同比增长99% 营收0.25亿元同比增长109.58%[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汽车传感SoC累计出货量达1.64亿颗 搭载于40余种车型[9]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成本分别为0.77亿元、0.96亿元、1.08亿元 呈现逐年递增趋势[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成本0.36亿元 同比下降10.8% 主要因优化研发团队架构[6] 战略布局 - 重点开发无线BMS SoC(wBMS SoC)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及储能电池[11] - 启动机器人应用传感SoC战略开发 包括电涡流位置传感SoC和人形机器人专用传感芯片[12] - 全球wBMS SoC市场规模预计从2026年1亿元增长至2030年207亿元 中国份额将达150亿元[11]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8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纪源资本、经纬创投、华登国际及吉利资本、广汽资本等产业机构[12] - 2024年11月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36.35亿元[13]
车规级芯片研发揭榜挂帅项目启动
北京青年报· 2025-09-05 01:47
项目概况 - 北京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联合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办公室发布车规级芯片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申报榜单 面向创新主体征集科研攻关项目[1] 技术攻关方向 - 存储类芯片需开发LPDDR5x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支持自动刷新、低功耗自刷新、ECC校验、动态电压频率调整、自适应DFE调节、ODT可编程和VOH补偿功能[2] - SOC类芯片需开发异构多核多通道音频数据DSP处理器 支持音频浮点处理、JTAG调试、动态电源管理、故障管理、休眠唤醒和AES/DES/SHA加解密 具备USB/以太网/CAN外设接口 应用于座舱音频语音前处理、道路降噪消除和高阶环绕音效[2] - 揭榜团队需提交符合考核指标的芯片产品 附带使用说明书、评估板及CNAS资质的第三方AEC-Q100测试报告[2] 项目支持与考核机制 - 每类芯片项目最高支持金额达3000万元 申报无注册时间限制 项目负责人无年龄学历职称要求[3] - 采用专家评审机制 依据技术成熟度、创新性、可量产性、团队攻关能力和成果指标响应度遴选团队[3] - 实施"军令状"管理制度 明确考核要求、奖惩措施和成果归属 通过现场验收、用户测评和第三方测试进行阶段性考核 最终用户意见作为主要考量[3] - 验收结果分为通过与不通过两类 因主观因素导致失败将追责并收回财政资金 纳入诚信记录[3]
经纬恒润(688326):2025年中报点评:25Q2净利润扭亏为盈,业务多元发展
东吴证券· 2025-09-01 10:4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33亿元,环比实现扭亏为盈 [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9.08亿元,同比增长43.46% [7] - 电子产品业务收入25.46亿元,同比增长51.56%,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7] - 研发费用率显著改善,25Q2同环比下降9.59/6.57个百分点至12.11% [7] - 通过战略合作构建技术壁垒,包括与紫荆半导体、白犀牛等企业的合作 [7] 财务表现 - 2025年预测营收71.49亿元(+29.02%),2026年80.44亿元(+12.51%),2027年92.91亿元(+15.50%) [1][7] - 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0.23亿元(+104.15%),2026年1.74亿元(+662.44%),2027年2.66亿元(+52.53%) [1][7] - 2025Q2毛利率改善至24.50%,预计2026-2027年稳定在25% [7][8] - 经营活动现金流2026年预计改善至6.54亿元 [8] 业务进展 - 形成"分布式电控单品—域控产品—L4集成平台"产品模式并实现量产 [7] - 软件产品INTEWORK、ModelBase、OrienLink覆盖红旗、比亚迪、蔚来等头部客户 [7] - 国际化布局加速,获得Stellantis、Scania等国际OEM/Tier1定点 [7] - 高级别智能驾驶业务收入同比下滑96.25%,但基数较低影响有限 [7] 战略合作 - 2025年8月与紫荆半导体合作开发RISC-V架构车规级芯片 [7] - 2025年7月与白犀牛合作开发高可靠性无人车产品 [7] - 2025年5月与富维海拉合作推动智能灯光解决方案应用 [7]
拓普集团20250829
2025-09-01 00:21
**拓普集团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汽车零部件制造商 业务涵盖轻量化底盘 热管理系统 机器人执行器 液冷系统等[1] * 行业涉及新能源汽车 机器人 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液冷)[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财务表现与展望** * 2025年上半年利润下滑11% 主因特定客户皮卡销量下降导致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及研发投入未获预期回报[2] * 2025年二季度业绩略超预期 情况已现好转 预计从三季度起至2030年将实现两位数增长[1][2][5] * 2025年销售目标为300亿元 下半年有望达成[17] * 2026年预计在300亿元基础上实现至少20%的增长[1][17] * 公司预计2025年净利率在10%-12%之间[2][21] **业务驱动与增长点** * 增长动力来自国内外市场扩张 电驱关节 汽车零部件 机器人执行器 空气悬架及液冷系统[1][17] * 国内市场与小米 赛力斯 奇瑞 吉利等新能源车企合作[10] * 国际市场积极开拓BBA 大众 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通用 福特 克莱斯勒)及Lucid Motors等 供货轻量化底盘和空气悬架系统[2][7] * 收购长鹏后与奇瑞合作顺利 预计2026年奇瑞将成为30亿元级别客户[19] * 液冷业务是低成本开发的新增长点 技术和设备可复用汽车热管理经验 已获得17亿元初始订单 目标成为英伟达等公司的D类供应商[1][6][11] * 液冷业务毛利率高于传统汽车业务[12] **技术与产品优势** * 热管理系统产品(电子膨胀阀 水泵 传感器等)实现100%自供[9] * 电子膨胀阀单条产线交付能力达50万件[8] * 具备控制水 气 油三种流体流量的独特能力 预计五年内无竞争对手[9] * 在空悬系统领域利润超10% 高于竞争对手(约2%)[3] * 管理费率2.5% 销售费率1% 毛利率约17-18%[3] **机器人执行业务** * 与某知名公司(推断为特斯拉)合作进展顺利 目前是独家供应商并负责迭代技术开发[1][4] * 未来可能面临双轨供货 但公司对长期发展充满信心[1][4] * 当前生产效率较低(规格多达48种) 预计2026年实现大批量生产[1][4] * 机器人团队138人 年研发投入约1亿元并已持续三年[22] * 灵巧手总成技术复杂 处于初始阶段 出货量尚难预测[20]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波兰工厂因奔驰宝马轻量化底盘项目需求计划扩建二期[18] * 墨西哥工厂规划三期产能 员工达1500人 已获福特 通用等订单 目标销售额50亿元以实现盈亏平衡[18][24] * 泰国工厂投资较大 生产机器人零部件 并为比亚迪 奇瑞等客户服务[18] **其他重要内容** * 与华为合作紧密 是核心供应商伙伴 将展示合作新产品[25] * 正考虑进入车规级芯片领域 以实现从软件到芯片再到控制系统的全面自主化 但需大量研发投入[2][26][27] * 制冷团队技术水平高 业务无需过多研发费用 投资集中在硬件[23] * 服务器液冷技术节能潜力巨大(国内服务器能耗约1.3 高级液冷系统电耗仅1.03)[28]
华润微上半年净利润3.39亿元 同比增长20.85%
新华财经· 2025-08-29 14:3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18亿元,同比增长9.62% [2] - 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20.85%,扣非归母净利润2.73亿元,同比下降3.95% [2] - 毛利率25.65%,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净利率5.35%,同比上升0.62个百分点 [2] - 期间费用7.92亿元,同比减少1329.14万元,期间费用率15.18%,同比下降1.74个百分点 [2] - 股东总户数4.40万户,较一季度末下降4765户,降幅9.77%,户均持股市值由121.97万元增至142.30万元,增幅16.67% [2] 研发与技术突破 - 研发投入5.48亿元,占营收比例10.50% [3] - 第一代汽车级平面栅高性能SiC MOSFET产品通过车规级AEC Q101考核 [3] - 通过异构集成技术成功制备MEMS高端三层结构硅麦克风传感器,属国际首创 [3] - 自主研发的"降压型LED恒流驱动器QPT4115"荣获"2025年度汽车电子·金芯奖" [3] - CS3629BB驱动芯片获评"2025年度影响力汽车芯片"奖项 [3] 战略布局与市场拓展 - 深化AI全场景布局,重点发力消费电子(AI手机、AI PC)及汽车智能化转型,延伸至工业及人形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场景 [4] - 云端AI层面聚焦服务器电源等算力基础设施,提供高性能功率器件解决方案 [4] - 持续加码车规级芯片布局,产品完成座舱、车身、自动驾驶全场景覆盖,几十款芯片通过AEC-Q100认证 [4] - 车载照明及BMS系统研发取得突破,驱动IC在车灯领域实现批量交付,IGBT车规级产品持续供不应求 [4] 产能与制造能力 - 重庆12英寸功率器件晶圆生产线实现满产,月产能达到3万片 [5] - 深圳12英寸特色模拟集成电路生产线产能持续爬坡,90nm平台多颗产品导入并实现量产,55/40nm产品同步验证中 [5] - 先进封测基地拓展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高端应用领域,扩展先进封测能力与服务覆盖范围 [5] - 高端掩模项目投产,重点支持90nm及以下高端节点,已建立55nm工艺节点研发能力 [5] 第三代半导体发展 - 第三代半导体SiC和GaN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实现高速增长 [5] - SiC JBS G3和SiC MOS G2完成产品系列化及产业化,整体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 - 聚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储逆变、数据中心电源、工业电源等领域全面推广上量 [5] 行业背景 - 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呈波动增长态势,应用领域从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拓展至新能源、轨道交通等 [3] - 中国市场以291亿美元规模占据全球38.6%份额,持续巩固全球重要市场地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