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别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可转债周报:缩量反弹中,转债ETF资金开始回流-20251027
东方金诚· 2025-10-27 11: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转债跟随权益市场缩量上行,高价转债领跑,中小盘转债表现较强,大盘转债跑输,转债ETF大幅净申购30.82亿元,转股溢价率有所压缩 [3] - 随着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发布,科技板块核心地位确认,结合中美经贸磋商推进,市场情绪提振,转债有望跟随权益再度震荡走强,但需注重组合防御属性,规避尾部风险,可沿业绩线索布局,转债打新或通过转债ETF间接配置性价比高 [3] - 一级市场上周无转债发行,应流转债上市,多支转债提前赎回退市,多支转债发行获审核通过、注册批复或核准待发,截至上周五转债市场存量规模5809.6亿元,较年初减少1529.33亿元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跟踪 - 10月2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围绕1个产业总体框架、5大技术集群和26个专项领域展开,明确全球汽车技术向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方向演进 [4] - 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2028年前后提前达峰,至2040年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60%以上,204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80%,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成熟,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规模化应用,规划建设现代化汽车产业集群,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全球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 [4] 二级市场 - 上周权益市场主要指数集体走强,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收涨2.88%、4.73%、8.05%,海外大宗商品与全球资本市场大多上行,国内三季度GDP增速4.8%,内需对经济增长拉动力减弱,四中全会公告显示自主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是“十五五”战略主轴,市场缩量上行,周五市场量能回升,科技板块再度走强 [5] - 上周转债市场主要指数集体跟涨,中证转债、上证转债、深证转债分别收涨1.47%、1.56%、1.40%,日均成交额600.23亿元,较前周缩量109.27亿元,转债ETF结束净赎回趋势,大幅净申购30.82亿元 [7] - 结构上,上周转债市场小盘高价风格再度走强,万得可转债高价指数涨幅领跑,大盘、AAA指数跑输,转换价值和转债价格分位提升,转股溢价率分位数下降,交易活跃度边际下滑 [7] - 行业上,上周各行业转债大多上涨,电子、国防军工行业转债涨超4%领涨,仅家用电器、银行、农林牧渔行业转债小幅下跌,各行业转债估值整体压降,仅轻工制造行业转债估值逆势上涨,机械设备等行业估值明显压缩 [8][9] - 个券上,上周410支转债中348支上涨,56支下跌,晨丰转债等上涨,亿田转债等下跌 [10] 一级市场 - 上周无转债发行,应流转债上市,鹿山转债等多支转债提前赎回退市,截至10月24日,转债市场存量规模5809.6亿元,较年初减少1529.33亿元,较前周减少95.69亿元 [29] - 上周8支转债转股比例达5%以上,多支转债有提前赎回、即将到期退市等情况,浦发转债转股比例较高 [30] - 上周联瑞新材、澳弘电子发行转债获交易所审核通过,鼎捷数智、颀中科技发行转债获证监会注册批复,5支转债获证监会核准待发共40亿元,6支转债过发审委共35.81亿元 [31] - 条款跟踪方面,上周无转债公告下修转股价格,1支转债公告提前赎回,多支转债有下修转股价格提议、即将触发下修条件、预计触发提前赎回条件等情况 [32][33]
行业预计到2040年L5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入市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21:02
行业预计到2040年L5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入市 中新社重庆10月22日电 (记者 刘文文)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22日在重庆开幕。由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简 称《路线图3.0》)当日正式发布。其中提到,预计到2040年,L5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路线图3.0》提出了面向2040年中国汽车行业的总目标: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将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 峰,到2040年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60%以上;新能源汽车到2040年渗透率达80%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 汽车产品实现大规模应用,中国成为全球汽车科技原始创新策源地。 《路线图3.0》由全行业2000余名专家历时一年半修订编制。其前两个版本分别于2016年、2020年发 布。(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路线图3.0》表示,未来5至15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市场主流产品,预计2040年,新能源乘用车 渗透率达到85%以上,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达到75%左右,燃料电池汽车将实现从当前的万辆提升至十 万辆、百万辆的阶梯式突破,总体规模达到400万辆以上。 《路线图3.0》称,未来5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发布 面向2040年提出六大目标
格隆汇· 2025-10-22 17:41
格隆汇10月22日|今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技术路线图3.0》正式发布。《技术路线图3.0》提出了面向2040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汽车 产业碳排放总量将于2028年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40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60%以上; 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主体的交通体系朝着"零事故、零伤亡、高效率"发展;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80%以上,加快推进汽车产业全面电动化进程;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生态体系成熟健 全,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产品实现大规模应用;汽车科技创新实现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中 国成为全球汽车科技原始创新策源地,原始创新能力引领全球;建成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协同高效、 韧性安全、低碳可持续的现代化汽车产业集群,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国品牌全球竞争 力大幅提升,关键零部件企业与全球产业体系深度融合,进入世界汽车强国前列。 ...
北京:持续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在更大范围、更广区域实现覆盖
经济观察网· 2025-09-23 13:55
经济观察网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国斌9月23日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介 绍,目前,汽车产业整体规模稳步提升,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转型。下一步,北京将继续坚定 落实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国家战略,巩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高地。一方面,持续高标准推 进"双智"城市建设,着力推动4.0阶段建设,持续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在更大范围、更广区域 实现覆盖,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规模化运行,支持辅助驾驶联网车辆发展;另一方面,加强核心技 术攻关,聚焦车规级芯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操作系统等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开展创新 攻关,提升自主可控水平。 ...
“激光雷达老大”禾赛科技港股“首秀”大涨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15:50
上市表现与融资规模 - 公司于9月16日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首日股价最高涨幅达15%至244港元,随后涨幅小幅回落至12%左右 [2] - 此次IPO发行价为212.80港元,融资规模达41.60亿港元(约5.35亿美元)[3] - 此次上市标志着公司成为首家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也是近四年来融资规模最大的中概股回港IPO项目 [3]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美国存托凭证(ADR)今年以来价格已翻倍上涨 [3][5] - 公司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54%,增速超过前一季度 [3][5] -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公司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均为全球收入最大的激光雷达供应商 [5] 业务发展与行业前景 - 公司计划利用此次IPO募资所得,帮助降低激光雷达系统的制造成本,目标是将成本从过去产品的5万美元降至200美元 [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市场获得数量最多的量产定点,涵盖全球22家主机厂的120款车型 [5] - 激光雷达作为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关键传感器,正被越来越多汽车制造商采用,市场需求强劲 [3][5] 客户基础与市场地位 - 公司客户包括理想汽车、极氪、零跑汽车等知名品牌 [5] - 公司在多个细分市场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 [5] - 公司除汽车领域外,也着眼于在机器人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5]
透视半年报丨势能持续释放,小鹏汽车率先驶向L4的星辰大海
新京报· 2025-08-21 13:27
财务表现 - 二季度总营收182.7亿元 同比增长125.3% 环比增长15.6% [7] - 车辆销售收入168.8亿元 同比增长147.6% 环比增长17.5% [7] - 汽车毛利率达14.3% 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 连续8个季度增长 [8] - 整体毛利率17.3% 同比增3.3个百分点 环比增1.7个百分点 创历史新高 [8] - 净亏损收窄至4.8亿元 同比减少12.8亿元 环比减少6.6亿元 [8] - 现金储备创历史新高 进入盈利自我造血阶段 [2][8] 交付业绩 - 二季度交付量超10.3万辆 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7] - 上半年累计交付量超2024全年 同比增幅超200% [2] - 目标9月起月交付量稳健超过4万辆 [10] 产品战略 - 二季度推出三款改款车型:2025款X9、MONA M03 Max、P7+超长续航Max [9] - 三季度推出两款全新车型G7和全新P7 强调情绪价值设计理念 [9] - 四季度将推出首款鲲鹏超级电动车型X9 纯电续航超450公里 综合续航超1500公里 [10] - 采用"一车双能"产品策略 未来将发布多款超电车型 [10] - 全新P7小订数据打破所有车型同期历史纪录 目标成为30万元内纯电轿车市场前三 [10] 技术布局 - 完成纯视觉智驾、AI大模型、图灵AI芯片和5C超快充电芯等技术平台升级 [10] - 2026年量产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的前装车型 [13] - 计划在部分区域试点Robotaxi运营服务 采用无地图模式突破区域限制 [13] - 图灵芯片将在AI汽车上全面应用 [14] 全球化发展 - 加速扩大中国和海外市场规模及市场份额 [11] - 三条增长曲线:AI与汽车融合、全球化扩张、具身人形机器人深度融合 [14]
“呼叫车辆”!实探上海街头无人驾驶出租车
中国证券报· 2025-08-03 17:58
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发展现状 - 上海世博区域已实现Robotaxi商业化运营 用户可通过"锦江智行"小程序呼叫车辆 需在固定站点上下车[3][4] - 乘车流程与网约车类似 但需在后排屏幕输入手机尾号确认 车辆配备3D显示屏实时显示周边环境[4][6] - 小马智行定价标准为起步价14元(3公里内) 超里程后2.7元/公里 运营期间提供优惠券[7] 技术安全与运营规模 - 车辆配备五大冗余安全系统(转向/制动/驻车/通讯/供电) 搭载超20个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与高精惯导模块[10] - 小马智行采用双传感器系统设计 单系统故障时仍可保障行驶安全 当前车队规模正从百辆向千辆扩展[10][11] - 行业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计划2023年底实现千辆运营规模以验证商业模式[11]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上海新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覆盖百度/大众交通/小马智行等8家企业 允许收费运营[13] - 根据《模速智行》行动计划 2027年目标实现L4载客600万人次 开放道路超5000公里 覆盖2000平方公里区域[13] - 政策要求运营企业配备考核合格的安全员 现阶段以"主驾无人"试点推进智能出租与货运两大业态[13] 用户体验与区域覆盖 - 实测显示Robotaxi行驶平稳无急刹 操作规范不抢道 目前服务覆盖浦东金桥/张江/迪士尼等核心区域[6][8] - 车辆自动完成转弯/避让/靠边停车等操作 到站前会提前提醒乘客 整体体验接近传统网约车[6][8]
【私募调研记录】盘京投资调研德福科技、新坐标等3只个股(附名单)
证券之星· 2025-08-01 08:06
德福科技调研要点 - 收购卢森堡铜箔后电解铜箔总产能跃升至19.1万吨/年 跻身全球第一[1] - 卢森堡铜箔是全球唯一非日系高端IT铜箔龙头厂商 拥有1.68万吨/年产能 核心产品包括HVLP和DTH[1] - 卢森堡铜箔2024年营收1.34亿欧元 净利润-37万欧元 2025年Q1营收0.45亿欧元 净利润167万欧元实现季度扭亏[1] - 2024年研发投入1.83亿元 新增17件发明专利 持续深化高频高速、超薄化、功能化技术战略[1] 新坐标调研要点 - 2024年海外营业收入占比达43.17% 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国内自主品牌客户开拓[2] - 90%以上客户为汽车厂商 覆盖国内外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2] - 拥有全产业链技术研发能力 冷成形技术具备高精度和高材料利用率特点[2] - 2024年7月股权激励草案明确了2025年收入及利润考核目标[2] 恒帅股份调研要点 - 谐波磁场电机技术具有轻量化、降低轴电流、适配现有场景和成本优化优势[3] - 人形机器人领域提供定制化方案 定位为未来第三大增长曲线[3] - 高级别自动驾驶场景下已成功应用DS主动感知清洗系统[3] - 电动化需求上升推动车用电机市场扩容 公司土地和厂房储备充足[3] 盘京投资机构背景 - 成立于2016年 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注册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4] - 以合伙人制度为基础平台化运营 聚焦中国上市公司投资机会[4] - 投研团队深度研究产业和个股 与国内顶级券商研究所建立投研服务关系[4]
恒帅股份:谐波磁场电机技术在清洗业务方面已验证并应用 正逐步实现量产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16:49
行业技术应用现状 - 传统清洗业务技术革新以持续改善为主,目前尚无颠覆性需求 [1] - 传统方案技术成熟,对功率密度等核心指标要求变化不大 [1] - 新技术在传统清洗业务中的应用需求相对较少 [1] 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 高级别自动驾驶对清洗系统的智能化和复杂程度提出更高要求 [1] - 谐波磁场电机技术已在高级别自动驾驶场景下得到验证 [1] - 该技术正逐步实现量产应用 [1]
上海:2027年基本建成全球领先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
上海证券报· 2025-07-26 16:00
行业发展规划 - 2027年基本建成全球领先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网联产业集群 [1] - L2级及L3级车型占汽车生产比例超90%,L4级实现量产 [1] - 构建涵盖整车、零部件、数据、地图、安全、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 [1] 应用场景规模化 - 在出租、重卡、公交等场景规模化应用L4级自动驾驶 [1] - 实现600万次载客人数及80万次集装箱运输量 [1] - 推动L3智能出租上路试点,开展智能出租车无人化、规模化运营 [2] - 探索L3创新出行场景,面向个人与单位,探索创新型出行服务模式 [2] - 推进接驳运营,在景区、机场等开展自动驾驶接驳车应用 [2] - 智能化试点,例如洋山港重卡全无人,奉贤公交智能BRT模式 [2] 创新要素体系化 - 建成数字孪生训练场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 [1] - 开放区域达2千平方公里,道路超5千公里 [1] - 实现枢纽、科技园区及景区的跨域联通互通 [1] - 搭建数字孪生训练场,依托龙头企业建设实训场,融合实采数据,构建高质量训练集 [2] - 完善数据监测平台,统一采集链路与数据标准,分级分类管理运行数据 [2] - 有序扩大开放区域,依托城市场景优势,拓展开放区域,打通重点场景 [2] 产业能级高端化 - 培育具有行业领先水平自动驾驶大模型能力 [1] - 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工程,攻关关键技术培育优质企业,推动智驾大模型产学研融合与成果转化 [3] - 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鼓励重点区域协同发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核心零部件集群 [3] - 加强测试验证能力建设,建设测试验证平台,推进仿真与实车测试 [3] 无人驾驶装备应用 - 聚焦城市运行保障环节,覆盖物流、巡检、环卫等城市低速场景 [2] - 打造标准化运营样板区,推动配送车、巡检车、自主泊车落地成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