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辅助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汽车:辅助驾驶现阶段不是自动驾驶 请正确理解和使用相关辅助驾驶功能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07:20
小米汽车辅助驾驶系统升级 - 公司宣布1000万Clips版本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已开始推送,支持小米SU7 Pro、Max、Ultra车型 [1] - 新版本在高速场景有明显优化,高速领航辅助功能运行更稳定,体感更舒适 [1] - 公司强调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提醒用户正确理解和使用相关功能,注意路况并随时准备控制车辆 [1] 1000万Clips版本性能提升 - 相比300万Clips版本,纵向舒适性提升57%,加减速更线性柔和,驾乘体感更舒适 [2] - 绕行成功率提升67%,绕行更灵活,障碍识别更精准,决策更果断 [2] - 路口通过能力有所提升,但使用辅助驾驶功能仍需注意观察路况 [2]
懂车帝不是马斯克的通行证
36氪· 2025-07-29 21:35
行业测试与标准 - 懂车帝"懂车智炼场"对36款搭载辅助驾驶系统的热门车型进行测试,模拟15类高危事故场景,特斯拉Model 3与Model X以83.3%的高速场景通过率表现最佳[3][7] - 测试场景基于近三年全国交通事故大数据提炼,包括"高速突发障碍物""无征兆连续加塞"等,车辆需以100km/h时速进入场景,系统需在1.5秒内响应[7][8] - 行业缺乏统一测试标准,此前多为企业自证,懂车帝测试首次建立横向对比坐标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启动《智能驾驶系统测试场景库》制定工作,预计2025年发布首批标准[8][16] 车企表现与技术争议 -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在缺乏中国路况数据训练下逆袭多传感器融合的国产车,但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0.7%,股价暴跌8%[11] - 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在"夜间逆光"场景中集体失效,暴露"安全冗余悖论":硬件堆砌营造安全幻觉,用户误以为系统永不犯错[10] - 比亚迪质疑测试场景极端性,如"应急车道突然窜出车辆"发生概率不足0.03%,某新势力品牌称测试光源强度达8000流明(正午阳光3倍)不现实[8][10] 用户认知与行业问题 - 2024年全国涉及辅助驾驶的交通事故投诉量达327起,同比增长47%,47%车主开启辅助驾驶后会分心看手机,87%智驾事故源于驾驶员完全放手[5][10] - 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存在认知偏差,测试成绩公开化可能加剧错位,公安部强调辅助驾驶不能替代驾驶员操作[4][5] - 行业陷入硬件竞赛:2024年63%新车配备激光雷达,算力芯片性能较2022年提升3倍,但硬件配置与实际安全性能相关性仅0.37[16] 未来标准与行业方向 - 欧盟NCAP计划2026年将"人机接管平滑度"纳入评分,中国C-NCAP 2025版拟新增"安全冗余有效性"指标,如暴雨天雷达探测距离需保持80米以上[14][17] - 行业共识转向量化实效:从"比数量"转向"比实效",如暴雨天能看清多少米,倒逼车企从硬件堆砌转向算法优化[16][19] - 特斯拉纯视觉路线若量化标准侧重多传感器融合性能,可能面临调整压力[19]
特斯拉排第一,懂车帝“不懂车”?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29 14:44
核心观点 - 懂车帝辅助驾驶测试结果显示国产车型与特斯拉存在显著差距,特斯拉在高速场景中表现最优[5] - 测试引发行业对智驾技术安全性和标准化的讨论,官方可能推动更严格的行业规范[13][15] - 测试方法存在争议,包括场景变量不一致、跟车距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17][22][24] - 特斯拉并非在所有场景都表现完美,其纯视觉方案在复杂路况和极端天气下仍有短板[33][35][37] - 行业需要更多客观、权威的测试来推动技术进步,避免营销话术误导消费者[25][26][40] 测试结果分析 - 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在高速6个事故场景中通过5个,位列前二[5] - 15款国产车型在高速场景中全部挂0,通过率为0[5] - 城区场景中Model X通过8/9,智界R7和阿维塔12通过7/9[8] - "消失的前车"场景通过率仅14%,70%车型直接撞上事故车[17] 测试方法争议 - "消失的前车"场景变量不一致,部分车型左车道有车影响绕行[17] - 跟车距离标准不统一,特斯拉"中档"为60米而部分国产车仅30米[22] - 单次测试难以反映车型稳定能力,通过率统计意义有限[24] - 测试更注重"谁犯错更少"而非"谁更智能"[19] 行业技术讨论 - 激光雷达车型在夜间施工场景表现不佳,存在回波干扰问题[25] - 纯视觉方案在弱光中依赖多帧融合+HDR,表现相对更好[25] - 行业可能将"失效兜底能力"纳入强制标准[25] - C-NCAP计划2025年新增"安全冗余有效性"评分项[26] 特斯拉表现评估 - 测试使用旧款Model X和FSD V13.2软件,并非最新技术[30] - 2月测试中FSD在北京城区出现27次交通违规[33] - 纯视觉方案在阳光眩光、浓雾等条件下存在感知短板[35] - FSD对复杂路况如U型转弯、无保护左转处理困难[35] 媒体评测生态 - 竞技性测试更易传播但引发争议和情绪对立[27] - 行业需要更权威的测试标准制定机构参与[29] - 媒体应避免既做评测又卖车的利益冲突[29] - 消费者难以获取真实信息导致饭圈化现象[39]
为了i8能赢,理想先和供应链打了三场硬仗
36氪· 2025-07-29 02:01
理想i8产品定位与战略 - 新车预售价35-40万元,定位大六座纯电SUV,基于800V高压平台打造,搭载90.1kWh和97.8kWh电池,对应CLTC续航670km和720km,百公里最高能耗14.8kWh [1] - 作为理想首款纯电车型,肩负从增程转向纯电赛道的战略使命,需承担走量任务 [1][2] - 面临Model Y加长款、乐道L90(BaaS起售价<20万元)、M8纯电版(预售8小时订单超1万)等竞品挑战 [3] 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 - 智能化:标配自研Mind VLA辅助驾驶架构+禾赛ATL激光雷达(体积减小60%+功耗降55%+性能提升1倍) [5][11] - 续航补能:低能耗设计(14.6-14.8kWh/100km)+5C超快充(充电10分钟续航500公里) [4][22] - 空间优化:碳化硅模组开窗设计增加47km续航+第三排纵向空间增加24mm [17][19] 供应链深度共创模式 - 激光雷达:与禾赛科技联合开发ATL雷达,通过紧凑光路设计+第四代芯片实现性能突破,共创会机制使供应商深度理解用户需求(如NVH优化) [9][11][14] - 三电系统:与斯科半导体(理想持股70%)合作开发"三新"碳化硅模组(技术/材料/工艺创新),首创KGD测试提升品控 [15][19][21][31] - 电池技术:与宁德时代/欣旺达联合开发随形电池包(空间利用率提升+整车高度减少5mm),疫情隔离期间完成方案冻结 [22][24][26][28] 组织协作与文化渗透 - 欣旺达为理想单独成立1700人事业部(原1300人),共享整车数据建立预警模型,形成"联合公司"式合作 [28][30][31] - 供应商准入机制:通过前端数据主动预防质量问题(非传统售后改进模式),追加预算强化碳化硅等新兴技术品控 [31][32] - 文化传导:弱化层级的以事为中心文化影响供应商,工程师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如激光雷达噪音控制优先级) [14][28]
40款车平均通过率不足36%,争议测试背后的自动驾驶迷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22:57
核心观点 - 懂车帝对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进行15个场景的辅助驾驶测试,平均通过率仅35.74%,特斯拉表现突出[2] - 测试引发车企对辅助驾驶安全性的讨论,部分车企质疑测试方法和结果的普遍性[5][6] - 行业面临L2向L3升级的技术瓶颈,需解决非标障碍物识别和极端场景感知问题[9][10] - 激光雷达与纯视觉方案的技术路线争议持续,提升感知能力是当前主要方向[11][12] 测试结果分析 - **整体表现**:15个场景平均通过率35.74%,高速夜间遇施工场景仅47%车辆避让,儿童突然冲出场景58%车辆刹停[2] - **特斯拉优势**:Model X和Model 3在高速6场景中通过5项,城市9场景中Model X通过8项[2] - **国产短板**:高速避险和非标障碍物识别能力不足,技术共性瓶颈显现[5][10] 车企反应 - **特斯拉态度**:强调安全无上限,认为测试排名是相对的,法律限制下仍取得中国区最佳成绩[5][6] - **其他车企质疑**:岚图指出测试反映行业技术瓶颈,理想工程师称单次测试变量不可控,智界/AITO/鸿蒙智行不予置评[5][6] - **懂车帝回应**:否认人为干预测试,解释AEB功能抑制NCA导致绕行失败,强调测试目的是科普安全边界[7] 行业技术动态 - **L3竞赛加速**:广汽计划2024年量产L3车型,2026年推L3+,2027年布局L4[10] - **硬件升级**:小米S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700TOPS算力芯片,提升暗光环境识别[10] - **感知方案争议**: - 激光雷达派:禾赛科技认为其能覆盖极端场景且成本更低[11] - 纯视觉派:小鹏通过提高算力增强安全性,但需大量数据训练[11] - 融合方案:需补充超视距动态信息,如提前4小时上传道路拓扑数据[13] 技术挑战 - **动态场景复杂性**:Waymo仿真显示人类驾驶意图预测错误率15%,城市道路需每秒处理数十移动目标[11] - **传感器局限**:激光雷达雨雪天散射,毫米波雷达静态物体分辨率低,摄像头受光照影响[12] - **系统延迟风险**:计算延迟超100毫秒可能导致决策失效[11]
“懂车帝智驾安全实测”引争议,多家车企回应
财联社· 2025-07-26 09:20
辅助驾驶测试概况 - 懂车帝发起大规模辅助驾驶真实事故场景模拟科普实验,涉及15个科目、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 [1] - 测试场景包括高速夜间遇施工+卡车场景(47%车辆能安全避让)和儿童突然冲出过马路场景(58%车辆能有效刹停) [1] - 参与测试车型包括特斯拉Model 3/X、小鹏G6、问界M9、智界R7、理想L6、小米SU7等主流新能源车型 [1] 测试结果与行业反馈 - 特斯拉在36款车"高速事故场景模拟"中综合表现最佳,15款车为"0通过" [2] - 特斯拉CEO马斯克称其在中国无本地训练数据情况下取得最高成绩,公司强调测试本意为安全提醒而非排名 [2] - 智界汽车、AITO汽车、鸿蒙智行对测试结果不予置评 [2] - 广汽丰田铂智3X在城区场景测试中通过率达78%,位列所有车型第二 [5] 技术瓶颈与行业倡议 - 岚图汽车指出行业存在高速避险、非标障碍物识别等技术共性瓶颈,需提升极端场景下的可靠性 [3] - 倡议将"失效兜底能力"(如碰撞自动解锁、夜间施工区误判率)纳入强制标准,并以"最差场景通过率"取代营销话术 [4] - 岚图愿意开放全系车型用于实测验证,呼吁行业共建技术标准 [4] 政策与监管动态 - 公安部强调当前"智驾"系统均为辅助驾驶,驾驶人需全程监管并承担安全责任 [5] - 将加强车企管理,督促其明确系统功能边界、杜绝夸大宣传,并强化新用户培训 [6]
懂车帝最新测评火了!鸿蒙智行:不予置评!马斯克:“我们取得最高成绩”!
证券时报· 2025-07-26 00:04
懂车帝辅助驾驶测评 - 懂车帝《懂车智炼场》节目测试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涵盖小米、小鹏、蔚来、比亚迪、理想、特斯拉等品牌[1] - 测试模拟城区和高速公路的15类高危事故场景,整体平均通过率仅35.74%[1] - 城区测试包含9个场景如"开进大转盘""转盘内汇入""故障车躲避"等,高速公路测试包含6个场景如"高速惊现事故车""施工路遇卡车"等[1] 特斯拉表现 - 特斯拉Model X和Model 3在6大高速场景测试中通过5项,城市9大场景中Model X通过8项,Model 3通过5项[3] -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中国没有本地训练数据情况下取得"最高成绩",正在添加世界模拟器数据以实现6/6通过率[3] - 特斯拉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减少20.7%,股价7月24日大跌超8%后次日反弹超3%[6] 行业反应 - AITO汽车、智界汽车、鸿蒙智行对测试结果表示"不予置评"[7][8] - 岚图汽车指出行业在高速避险、非标障碍物识别等方面存在技术共性瓶颈,强调"技术可靠性"是厂商需重点解决的问题[9][10] - 公安部表示目前市场上"智驾"系统都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驾驶人始终是责任主体,将加强车企管理、法律配套和宣传提示[13][14][15] 测试争议 - 懂车帝回应称测试中AEB功能触发导致NCA功能被抑制,不代表所有场景表现,目的是提醒消费者辅助驾驶存在安全边界[13] - 节目仅代表事故模拟当时车辆的碰撞结果,不代表其在所有辅助驾驶场景下的表现[13]
懂车帝最新测评火了!鸿蒙智行:不予置评!马斯克:“我们取得最高成绩”!
证券时报· 2025-07-25 23:54
懂车帝辅助驾驶测评 - 懂车帝《懂车智炼场》节目测试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涵盖小米、小鹏、蔚来、比亚迪、理想、特斯拉等品牌 [2] - 测试模拟城区和高速15类高危事故场景,整体通过率仅35.74% [2] - 城区测试包含"开进大转盘""转盘内汇入""故障车躲避"等9个场景,高速测试包含"高速惊现事故车""施工路遇卡车""消失的前车"等6个场景 [2] 特斯拉表现 - 特斯拉Model X和Model 3在6大高速场景测试中通过5项,表现较为出色 [4] - Model X在城市9大场景测试中通过8项,Model 3通过5项 [4] - 马斯克称特斯拉在中国取得"最高成绩",并表示正在添加更多训练数据以实现6/6通过率 [4] - 特斯拉副总裁陶琳表示公司已实现比人类驾驶安全10倍的辅助驾驶目标,将持续投入研发提升安全标准 [8] 行业反应 - 鸿蒙智行、AITO汽车、智界汽车对测试结果不予置评 [10][11][12] - 岚图汽车指出行业在极端场景下存在技术共性瓶颈,如高速避险和非标障碍物识别能力需提升 [13][14] - 岚图汽车强调技术可靠性和车辆被动安全的重要性 [14] 监管动态 - 公安部表示目前市场上"智驾"系统均为辅助驾驶,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16] - 公安机关将从三方面加强管理:车企管理、法律配套、宣传提示 [18][19] - 要求车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措施,杜绝夸大宣传,加强用户培训 [18] - 推动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明确辅助驾驶法律属性,制定安全技术标准 [18] 特斯拉业绩 - 特斯拉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 [9] - 二季度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减少20.7% [9] - 财报发布后股价先跌8%后反弹3%,领涨美股科技七巨头 [9]
9点1氪:iPhone 17 Pro曝出橙色新配色;懂车帝测试36家车企辅助驾驶;BOSS直聘回应求职者简历涉黄
36氪· 2025-07-25 23:33
iPhone 17 Pro新配色 - iPhone 17 Pro将推出橙色、银色、钛灰和蓝色四款新配色,其中橙色辨识度最高 [1][3] - 曝光的镜头盖板显示这是苹果史上变化最大的iPhone [3] 澜起科技港交所上市 - 澜起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UBS [2] 车企辅助驾驶测试 - 懂车帝测试显示36辆车的辅助驾驶系统均未能完美通过所有测试项目 [5] - 岚图汽车承认行业在高速避险、非标障碍物识别等方面存在技术瓶颈 [5] - 特斯拉强调安全无上限,其辅助驾驶车辆安全性是普通车辆的9.5倍 [5] - 鸿蒙智行对测试结果不予置评 [6] BOSS直聘涉黄事件 - BOSS直聘平台出现求职者简历涉黄事件,涉事账号已被永久封禁 [6] - 平台已将线索同步警方并配合调查 [6] 铂爵旅拍退款事件 - 李佳琦承诺为直播间下单但未完成拍摄的铂爵旅拍用户先行退款 [7] - 已核销未拍摄订单将退款,已拍摄订单将协助拿底片并给予补偿 [7]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 - 太原重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8][9] - 瑞贝卡及控股股东因同样问题被证监会立案 [12] 企业动态与业绩 - 英特尔宣布将裁减15%的员工,新任CEO提出成本控制转型计划 [14][15] - 大众汽车二季度营收808.06亿欧元同比下降3%,营业利润下降29.4% [17] - 起亚二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4.1%,受美国汽车关税影响 [17] - 中国中免上半年净利润26亿元同比下降20.81%,海南市场占有率提升1个百分点 [18] 新产品发布 - 宇树科技发布人形机器人UnitreeR1,售价3.99万元起,重量约25Kg [19] - 自猎网发布招聘求职AI Agent产品,可使企业招聘效率提升2倍以上 [16] 其他行业动态 - 财政部表示上半年国债发行规模达7.8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5.28% [11] - 万科完成出售上海金桥万创中心产业园项目,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13] - 福耀科技大学在五省录取50名本科生,投档分数线均超过610分 [11]
懂车帝的测试可信吗?
虎嗅APP· 2025-07-25 21:31
核心观点 - 懂车帝的辅助驾驶安全测试节目《懂车智炼场》模拟真实事故场景,测试36款车型在高速和城市道路上的表现,结果显示不同车型通过率差异显著,整体表现参差不齐[3][4][5] - 测试采用15个辅助驾驶相关科目,涵盖小米、特斯拉、问界等主流品牌,场景设定基于真实事故案例如"转盘内汇入""小学生过马路"等,具有社会价值[8][10] - 测试方法存在争议,例如使用布车而非真车进行碰撞测试,可能影响激光雷达车型的表现[11][13] - 行业整体在高难度场景下表现不佳,仅3类城区工况通过率超50%,高速夜间+施工+卡车场景避让成功率仅47%,儿童冲出马路刹停率58%[21] - 懂车帝需联合权威机构制定测试规则以提升公信力,从单一媒体主导转向行业协作模式[26][27][29] 测试结果分析 - **车型表现差异**:Model X 2023款双电机全轮驱动版通过5/6项目表现最佳,ZEEKR 001 2025款等9款车型通过率为0[4][5] - **典型场景数据**: - "遇卡车"场景中Model 3 2023款后轮驱动版通过5项 - "消失的前车"场景中直山2025款四驱Max和小米SU7 Ultra 2025款均失败[4][5] - "野蛮加塞"场景中NEW ZACTEV 2025款、AION RT 2025款等5款车型失败[5] 测试方法争议 - 布车使用符合C-NCAP 2024版标准中GVT车辆设计要求,但可能影响激光雷达对金属目标的探测灵敏度[13][18] - 测试视频中操作细节(如路线偏差、环境控制)引发质疑,但复杂测试场景存在不可控因素属行业常态[24] 行业标准建议 - 需建立多机构协作机制,参照GB 38031等标准制定流程,联合车企、供应商、测评单位共同制定规则[26][27] - 懂车帝近期与央视合作、中南大学场景建模等举措显示其向专业化发展,但需持续扩大合作阵营提升权威性[27][29] 测试社会价值 - 场景设计基于真实事故数据,如"故障车躲避"等,对辅助驾驶系统优化具有参考意义[8] - 暴露行业普遍问题:主流车型在复杂场景下的主动安全性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