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辅助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昔日爆款智己LS6,要靠大增程再次逆袭?
经济观察网· 2025-09-11 18:33
9月10日,智己汽车旗下新一代智己LS6上市,叠加权益后售价19.79万元—26.99万元,同步开启大定和交付。过去智己汽车只有纯电车型,一个月前,智己 汽车宣布加入增程赛道,推出"恒星超级增程"。该增程技术最突出的特点是纯电续航里程长(业内俗称"大增程"),达到450公里,这几乎等同于市面上多 数纯电车型的平均续航里程。 新一代智己LS6的增程电池来自宁德时代,电量包括52度和66度两个版本,加上800V超快充,其综合里程最大能够达到1500公里,百公里综合燃料消耗量低 至0.06L。从全行业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情况看,智己汽车属于较晚加入增程队伍的一员,这背后有着借助增程"救场"的意味。同时,打造全行业前所未有的 长续航增程,又显露出智己汽车想要"后来居上"的意图。 智己汽车之所以将增程技术首搭于新一代LS6,是因为这款车对智己汽车非常重要。自2020年品牌正式成立以来,智己汽车走出了一条"自上而下"的发展曲 线,前期主要靠售价30万元以上的L7和LS7面向市场,但市场接受度不高,品牌也迟迟难以打开局面。 在2023年10月推出的智己LS6,定价来到20万元至30万元区间,加上智己汽车在纯电、底盘、智能等方面 ...
李想喊话:今天起理想汽车的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从局部领先进入全面领先
新浪科技· 2025-09-10 22:08
技术升级 - 理想汽车发布OTA 8 0版本车机系统 实现辅助驾驶 智能座舱和智能电动的全面升级[1] - VLA司机大模型作为第三代辅助驾驶技术 具备道路状况识别 人类指令理解和车主习惯记忆能力 向理想MEGA及L系列AD Max车型全量推送[1] - 公司CEO称VLA版本虽为残血版 但领先优势肉眼可见 标志着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从局部领先进入全面领先阶段[1]
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合作首车宝骏华境S亮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7 14:12
公司战略合作升级 - 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9月6日在柳州举行宝骏"三智"深化合作签约仪式 全面升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 - 双方将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三方面深化合作 [1] - 共研的技术成果将率先应用于宝骏汽车全新旗舰大六座SUV——宝骏华境S 新车首次曝光 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能 [1]
鸿远电子(603267.SH):部分车规代表规格产品已通过了AEC-Q200的认证,现处于拓展客户验证阶段
格隆汇· 2025-09-04 16:19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开展车规级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的设计、研发及小批量量产 [1] - 部分车规代表规格产品已通过AEC-Q200认证 [1] - 产品现处于拓展客户验证阶段 [1] 行业发展前景 - 车规级MLCC市场前景广阔 [1] - 市场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 [1] - 辅助驾驶等领域快速发展亦推动市场需求增长 [1]
黑芝麻智能(02533.HK):收入同比高增长 辅助驾驶持续落地
格隆汇· 2025-09-04 02:4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53亿元 同比提升40.4%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亏损7.62亿元 实现经调整亏损5.49亿元 去年同期为经调整亏损6.02亿元 [1] - 毛利率同比下滑25.2个百分点至24.8% [1] 费用控制 - 销售费用率20.4% 同比下滑8.0个百分点 [1] - 管理费用率67.3% 同比下滑34.1个百分点 [1] - 研发费用率244.4% 同比下滑137.1个百分点 [1] 业务进展 - A1000系列芯片在吉利银河E8 星耀8 东风奕派007新款车型 东风奕派008等多款车型实现规模化量产 [1] - 基于C1200系列芯片开发机器人"小脑"运动控制方案 基于A2000芯片打造具身智能"大脑"感知计算方案 [1] - 与头部足式机器人企业战略合作开发多模态感知算力模组 布局人形机器人 足式机器人 割草机等多领域应用 [1]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00亿元 -4.47亿元 2.03亿元 [2] - 对应2027年PE为51.49倍 [2]
地平线机器人(9660.HK)-上半年业绩回顾:量价齐升驱动收入增长68%
格隆汇· 2025-09-03 15:26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显著提升68%至15.7亿元人民币 [1] - 净亏损小幅扩大至5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51亿元人民币) [1] - 整体毛利率维持在65.4%的高位 尽管同比下降13.7个百分点 [1] 产品解决方案业务 - 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50%至7.78亿元人民币 [2] - 产品出货量实现翻倍增长至200万件 其中中高端产品激增6倍至100万件 [2] - 产品单价同比上涨约70% 反映产品结构向高价值量转变 [2] - 获得两家日本车企新订单 全生命周期量超750万件 [2] - 预计2025/26年芯片及解决方案出货量达430万/660万件 产品单价同比提升100%+/29% [2] 市场地位与客户拓展 - 在基础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市场份额达45.8% 整体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市场份额达32.4% [1] - 除比亚迪、理想汽车等重点客户外 吉利、奇瑞和长安等公司采购量快速提升 [2] - NOA功能在中国市场渗透率从2024年20%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32% [2] 毛利率与业务结构 - 产品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提升3.9个百分点至45.6% [3] - 授权/服务业务毛利率下降3.2个百分点至89.7% [3] - 芯片销售贡献大幅提升 上半年占收入50%(去年同期为24%) [3] - 预计2025/26年整体毛利率为63.8%/58.1% [3] 业务构成预测 - 预计2025年产品解决方案收入达21亿元人民币 [2] - 产品解决方案与授权/服务业务收入占比预计达60%/40%(2024年为29%/71%) [2] 行业趋势与驱动因素 - 中国推动智驾平权的政策红利持续 加速L2+自动驾驶技术普及 [3] -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商业化驱动芯片产品利润率持续改善 [3]
黑芝麻智能(02533):收入同比高增长,辅助驾驶持续落地
财通证券· 2025-09-02 18:52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2]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53亿元 同比提升40.4% 实现亏损7.62亿元 经调整亏损5.49亿元 去年同期为6.02亿元 [7] - 毛利率24.8% 同比下滑25.2个百分点 销售费用率20.4% 同比下滑8.0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67.3% 同比下滑34.1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244.4% 同比下滑137.1个百分点 [7] - 与吉利、东风、一汽等头部客户深化合作 A1000系列芯片在吉利银河E8、星耀8、东风奕派007新款车型、东风奕派008等多款车型实现规模化量产 [7] - 基于C1200系列芯片开发机器人"小脑"运动控制方案 基于A2000芯片打造具身智能"大脑"感知计算方案 与头部足式机器人企业战略合作 开发多模态感知算力模组 布局人形机器人、足式机器人、割草机等多领域应用 [7]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00/-4.47/2.03亿元 对应2027年PE为51.49倍 [7] 财务数据预测 - 营业收入: 2023年312百万 2024年474百万(+51.81%) 2025E 888百万(+87.21%) 2026E 1,493百万(+68.14%) 2027E 3,487百万(+133.56%) [6] - 归母净利润: 2023年-4,855百万 2024年313百万 2025E -900百万(-387.35%) 2026E -447百万 2027E 203百万 [6] - 毛利率: 2023年24.69% 2024年41.06% 2025E 50.27% 2026E 60.81% 2027E 59.24% [8] - ROE: 2023年43.76% 2024年28.66% 2025E -91.08% 2026E -43.05% 2027E 20.39% [6] - EPS: 2023年-68.40元 2024年1.20元 2025E -1.42元 2026E -0.70元 2027E 0.32元 [6] - PE: 2024年21.92倍 2027E 51.49倍 [6] - PB: 2024年13.69倍 2025E 10.58倍 2026E 10.08倍 2027E 10.50倍 [6] 资产负债状况 - 现金: 2023年1,298百万 2024年1,448百万 2025E 810百万 2026E 755百万 2027E 568百万 [8] - 总资产: 2023年1,920百万 2024年2,317百万 2025E 2,194百万 2026E 2,816百万 2027E 4,718百万 [8] - 资产负债率: 2023年677.69% 2024年52.82% 2025E 54.95% 2026E 63.15% 2027E 78.88% [8] - 流动比率: 2023年0.13 2024年2.21 2025E 2.27 2026E 1.84 2027E 1.35 [8]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 2023年-1,058百万 2024年-1,190百万 2025E -875百万 2026E -422百万 2027E 278百万 [8] - 每股经营现金流: 2023年-8.97元 2024年-2.09元 2025E -1.38元 2026E -0.66元 2027E 0.44元 [8]
黑芝麻智能(02533):信息更新报告:2025H1亏损收窄,出海、机器人领域带来高成长性
开源证券· 2025-09-02 17:48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4] 核心观点 - 2025H1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40.4%,但低于彭博一致预期的4.20亿元 [5] - 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41.6%,主要受益于量产车型增多和商用车领域渗透率提升 [5] - 智能影像解决方案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25.1% [5] - 公司通过出海和机器人领域布局获得高成长性,已有三款车型实现出海,预计2026年放量 [5] - 在机器人领域已部署智能化割草机、轮式机器人、无人小车等应用,其中无人小车产品已实现部署 [5] 财务表现 - 2025H1经调整净利润不及预期 [5] - 下调2025年收入预测至7.65亿元(前值7.92亿元),上调2026-2027年收入预测至12.93亿元和20.27亿元(前值12.53亿元和19.42亿元) [4]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4.21亿元、-11.55亿元和-8.30亿元(前值-11.95亿元、-8.62亿元和-4.53亿元) [4]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S为14.0倍、8.3倍和5.3倍 [4] - 2023年营业收入3.12亿元,2024年4.74亿元,预计2025年7.65亿元(同比增长61.3%),2026年12.93亿元(同比增长69.0%),2027年20.27亿元(同比增长56.8%) [7] - 2023年毛利率24.7%,2024年提升至41.1%,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34.7%、32.1%和33.4% [7] 业务进展 - A1000系列芯片在乘用车领域新增国内及海外多家客户定点,基于A1000方案的车型已在海外销售 [5] - C1200系列芯片在智能车领域开发海外车型,并推进机器人小脑方案用于运动控制,已与头部足式机器人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5] - A2000系列芯片在智能车领域开发VLA方案,在机器人领域开发机器人大脑方案用于感知和计算 [5] - 公司在乘用车领域获得吉利银河E8、星耀8等多款车型量产出货支持 [4] - 商用车领域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市场渗透率提高,客户数量增多 [4]
宇通客车年中报解读:营收小降,净利润何以增长近16%?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9-02 10:41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售客车21321辆 同比增长3.73% [1][4] - 实现营业收入161.29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6亿元 同比增长15.64% [1][4] - 利润总额22.34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22.49% [4] 细分市场表现 - 大型客车市场份额达34.81% 中型客车市场份额达31.62% [5] - 轻型客车销售3868辆 同比增长74% 市场份额1.81% 同比提升0.72个百分点 [5] - 大中客总销量50775辆 宇通3.73%增幅跑赢市场2.05%增速 [4] 新能源业务突破 - 新能源客车累计销售4774辆 同比增长36% [10] - 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市场份额26.3% 稳居行业第一 [10] - 新能源客车出口超8000辆 上半年新增出口约1000辆 [12] 海外市场拓展 - 累计出口客车6020辆 市场份额16.91% 位列行业第一 [14] - 出口市场同比增长29% [14] - 在哈萨克斯坦等十余个国家通过KD组装实现本土化合作 [14] 研发与服务体系 - 研发支出7.46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4.63% [15] - 投入智能网联、辅助驾驶、轻客纯电系列及海外高端产品开发 [15] - 在全国建立60余家直营服务中心 30余家配件自营库 90余个巡回服务组 [16] - 海外拥有超400家授权服务网点 平均服务半径120公里 [19] 品牌荣誉与行业地位 - 连续22年登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品牌价值首破千亿元 [20] - 连续12年登榜《全球汽车品牌价值100强》 [20] - 售后服务连续4年通过CTEAS十二星级服务能力认证 [20]
曹力:零跑汽车预计明年上半年跻身辅助驾驶第一梯队
新京报· 2025-09-02 09:56
产品与技术 - 成都车展期间全球车型B10揭幕全新外观配色摩根粉 [1] - B系列搭载高通8650芯片和激光雷达端到端辅助驾驶 支持多种高阶功能 [1] - 公司预计明年上半年进入辅助驾驶第一梯队 通过自研在核心零部件与智能化方面领先 [1] - 坚持自研理念不动摇 核心零部件全部自研以保持系统竞争力 [8] - 年轻用户更认可智能功能 公司将持续投入智能化研发 [8] 财务与成本 - 上半年毛利率增长源于核心零部件自研优化成本结构及整车规模扩大带来的摊销效应 [2] - 零部件外供与对外合作带来毛利补充 [2] - 现阶段14%-15%的毛利率被视为合理水平 能支持公司稳健增长 [2] - 公司不以高毛利为首要目标 坚持成本定价并追求规模扩张 [2] 市场与竞争 - 长期目标是成为全球前十车企 销量目标达300万辆至400万辆 [2] - 在反"内卷"呼吁下 行业将逐步走向良性竞争 [3] - 公司坚持通过技术实力与产品力胜出 而非低价竞争 [3] - 欧洲市场竞争环境与国内不同 售价体系存在差异 [6] 海外战略 - 计划明年实现B10及后续新产品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 [5] - 借助与斯特兰蒂斯集团合作优势 利用其工厂产能将产品导入欧洲 [5] - 欧洲本地化生产需满足40%本地化比例要求 [6] - 将选择当地优势供应商负责座椅、车身等大件 核心零部件仍通过出口 [6] - 欧洲人力与制造成本较高 整体成本会有小幅增加但总体可控 [6] - 从汽车行业发展历史看 本地化是必然阶段 但需综合考虑关税、供应链与制造成本平衡 [7] 产品规划 - D系列定位30万元左右 已接近传统豪华车价位 [9] - 坚持产品思维和成本定价 以30万元价位提供相当于50万元级别大型新能源车的产品力 [9] - D系列实车将于下半年正式亮相 [9] 合作进展 - 与中创新航合资公司主要聚焦电池领域 [4] - 目前坚持C2C整车模式 未在换电方面做过多规划 [4] - 与一汽的战略合作中 车型项目稳步推进 资本合作也在探讨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