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R眼镜
icon
搜索文档
光峰科技(688007):发布AR显示光机和水下蓝光激光雷达,打开新赛道空间
国信证券· 2025-09-26 16:02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2][4] 核心观点 - 光峰科技推出AR显示光机和水下蓝光激光雷达新品 切入AR眼镜和水下设备导航赛道 打开新增长空间[3][4][6] - AR显示光机采用LCOS+激光路线 相比主流Micro LED方案具备全彩功耗低(仅为1/4)、分辨率高(720P)和支持镜面角优势[5][6] - 水下蓝光激光雷达解决红外光水下探测距离短痛点 蓝光吸收率比红光低近100倍 探测距离达10米以上[9] - 新品具备高性能和低成本特点 已获AR光机1万台采购订单 并与国内外头部AR厂商对接[6] - 受GDC仲裁影响2025年净利润减少0.91亿元 但新赛道业务预计2026-2027年贡献显著利润[4][15]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0.2/2.5/3.6亿元 同比增速-31%/+1192%/+47%[4][21] - 2025-2027年对应PE为501/39/26倍[4][21] - 2025-2027年营收预计24.2/27.5/31.9亿元 同比+0.1%/+13.8%/+15.9%[17][18] - 综合毛利率预计从2025年30.2%提升至2027年33.4%[17][18] - B端业务2025-2027年营收增速6.6%/19.4%/19.6% 主因车载业务和新增AR/激光雷达驱动[15][18] - C端业务持续收缩 2025-2027年营收增速预计-20%/-10%/0%[16][18] 业务分项 - AR显示光机量产亮度超5000尼特(行业普遍1000-4000尼特) 采用一拖二方案降低成本50%[6] - 水下激光雷达包含消费级D10和专业级T1两款 基于自研蓝色激光器[9] - 车载业务2024年贡献收入超6亿元 预计后续保持快增[15] - B端业务毛利率预计从2025年34.5%升至2027年36.7% 因高毛利零部件占比提升[15][18] - C端业务毛利率预计从2025年18%逐步修复至2027年20%[16][18]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率预计2025-2027年维持7.1%/7.0%/7.0%[19] - 管理费用率预计从2025年6.5%降至2027年6.1%[19] - 研发费用率预计从2025年10.0%降至2027年9.4%[19] - 财务费用率保持负值 2025-2027年预计-0.6%/-0.6%/-0.7%[20][21]
六个月融资三次,雷鸟创新为何这么缺钱?
搜狐财经· 2025-09-22 18:08
行业概述与市场前景 - 智能眼镜行业正从炫技走向实用,成为感知数字世界的新路径,打破了传统设备的束缚[5] -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呈现高景气度,IDC预测2025年全球出货量将达到1451.8万台,同比增长42.5%,中国市场出货量将达到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8] - 市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110%,其中AI智能眼镜占总出货量的比重为78%,而上年同期仅为46%[12] 主要参与者与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加剧,360、华为、小米、百度、理想、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已下场或即将下场,寻找新的增长曲线[11] - 初创企业如雷鸟创新面临双线作战压力,既要在AR眼镜领域与老对手博弈,又要在AI眼镜领域与巨头竞争[11] - 手机巨头在硬件制造、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号召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例如小米AI眼镜开售前五天京东旗舰店销量突破1万台,开售15天全网销量约8万台[17] 技术路线与产品趋势 - AI大模型为眼镜品类注入新卖点,如第一人称拍摄、AI翻译和语音助手,使AI眼镜在功能认知上更易被消费者理解[12] - 雷鸟创新在AR技术上有创新,其雷鸟X2为全球首款双目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首次实现全彩显示效果[7] - 行业出现技术路线分歧,雷鸟创新CEO认为AI眼镜销量短期内将领先,但预测到2027年后AR眼镜销量会反超[16] 公司战略与融资动态 - 雷鸟创新在六个月内完成三次融资,最近一次为C+轮融资,由金雨茂物独家参与,显示公司对资金需求较大[3][7] - 公司采取竞合策略,雷鸟V3搭载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定制版大模型,并为阿里巴巴旗下夸克AI眼镜提供C2M定制[17] - 行业观点认为,初创企业未来存活机会在于利用技术积累与巨头合作,甚至成为供应商[17] 生态建设与行业壁垒 - 智能眼镜功能日益丰富导致同质化问题浮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成为差异化竞争和增强用户黏性的关键[19] - 未来有望争得先机的公司包括有大模型、有AI应用入口以及有硬件生态的三类公司[19] - 巨头生态优势明显,例如阿里巴巴的夸克AI眼镜可与淘宝、飞猪、高德等应用协同,小米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物联网平台作为其生态优势[19]
红温的扎克伯格,迎接带“屏”眼镜的降临
36氪· 2025-09-19 17:04
行业背景与历史回顾 - 2013年Google Glass发布引发科技圈躁动 但产品未正式发货且AR技术未成熟 最终未能成就AR眼镜产业 [1][2] - Meta在2014年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 每年投入数亿美元打造内容生态 并基于VR产品探索AR眼镜雏形 [3] - 2023年Meta与雷朋合作推出减配版AR眼镜Ray-Ban Meta 成为首款销量达200万台的同类产品 [7] Meta产品战略与技术路线 - 2024年Meta发布研发十年、耗资50亿美元的AR眼镜Orion 但仅为技术展示而非量产产品 [3][5] - Meta转向AI眼镜路线 推出Ray-Ban Meta Gen 2:续航8小时、支持3K视频录制、深度集成Meta AI 并新增专注对话功能 [10] - 推出户外专用AI眼镜Oakley Meta Vanguard:配备全彩单目显示屏(20度视场角/90Hz刷新率/600x600像素) 通过神经腕带实现手势控制 [12][13] - 发布带屏AI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售价799美元 漏光率低于2% 定位为AI眼镜向AR眼镜的过渡产品 [15][32] 苹果的空间计算布局 - 苹果发布MR眼镜Vision Pro 引入3D视频拍摄功能 用户可通过设备拍摄并观看3D内容 [19][21] - iPhone 15 Pro系列新增3D视频拍摄功能 为未来AR/MR眼镜普及储备3D内容资源 [21][23] - 三星计划在Galaxy S25 FE中加入3D拍摄功能 显示行业对空间计算内容的跟进 [26] 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发展 - 2024年中国出现"百镜大战" 雷鸟创新以39%市场份额位居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AR眼镜销量第一 [27] - 雷鸟创新量产双目全彩AR眼镜X3 Pro 售价8999元 实现技术卡位 [27] - Rokid发布单色屏智能眼镜Rokid Glasses:主打提词器、翻译、拍照功能 首销5日获4万台订单 [29][30] - 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284.6万台(同比增116.4%) 其中音频拍摄眼镜220.2万台(同比增183.2%) AR/VR设备64.4万台(同比增19.8%) [35] 技术挑战与产业趋势 - 当前AR眼镜存在漏光、功能稳定性问题 Meta演示环节出现语音连接故障 反映技术尚处早期阶段 [32][34] - 智能眼镜需通过用户数据改善功能并构建应用生态 消费级产品迭代加速产业成熟 [9][34] - 英伟达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 共同开发AI基础设施和个人计算产品 预示个人计算时代来临 [38]
带屏AI眼镜登场,Meta“眼镜全家桶”炸街了
虎嗅· 2025-09-18 11:22
核心观点 - Meta在Connect 2025大会上发布了多款AI眼镜及更新,标志着其AR产品线进入“完全体”阶段,特别是首款量产AR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的发布,被公司视为与初代iPhone发布同等重要的里程碑事件[1][5][24][44][47] Meta Ray-Ban Display(量产版Orion) - 产品采用Ray-Ban经典飞行员系列外观设计,配备右眼单目全彩显示屏,分辨率为600×600像素,提供20度视场角,刷新率90Hz,峰值亮度约5000尼特[10][12] - 搭载高通骁龙AR1 Gen 1芯片,算力与前代产品保持一致,但整合了更多元器件和电池,外观更为“健硕”[10][13] - 配套神经腕带可通过检测前臂肌肉电信号实现手势操作,如滑动导航音乐、调节音量,并支持基于肌电的手写功能,演示输入速度达每分钟30个英文单词[14][15][17] - 支持查看和回复WhatsApp、Messenger、Instagram消息,首次实现AR眼镜的实时视频通话功能,并具备实时对话字幕及翻译能力[18][19] - 提供黑色和沙色两款配色,自带可变色镜片,充电盒20分钟可充至50%电量,起售价为799美元,计划于9月30日上市[21][22] Ray-Ban Meta 第三代更新 - 新款Ray-Ban Meta电池寿命为前代的两倍,配备超广角12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最高3024×4032像素照片拍摄及多种视频录制格式,最长录制时长升级至3分钟[26] - 新增“专注对话”功能,可自动识别佩戴者是否处于对话中并暂停回复,起售价为379美元,已正式开售[27][28] Oakley Meta Vanguard - 新品定位高端运动AI眼镜,采用风镜式设计,摄像头中央布局,聚焦骑行、跑步、滑雪等场景,防护等级升级为IP67[29][31][32] - 相机模组支持3K视频录制,视野达122°,整合佳明和Strava运动数据,可实现速度触发自动拍照及视频剪辑等特定玩法[32][33] - 起售价499美元,9月18日开启预售,10月21日正式开售,发布会展示了与红牛极限运动员的合作内容[35][37] Quest生态进展 - Meta邀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介绍Quest在3D内容领域的新动向,宣布《阿凡达3:火与烬》将于12月18日上映,Quest用户可通过Horizon观看3D预告片[40][41] - 卡梅隆称赞Quest设备亮度比影院推荐规格“高一个数量级”,视场角工作出色,其公司正开发工具以简化3D内容制作流程,旨在推动3D内容普及[42][43]
A股盘前播报 | 重磅利好来袭!9部门联合发文 19条举措扩大服务消费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10:00
宏观政策 - 商务部等九部门出台19条措施扩大服务消费 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 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 优化文博场馆及景区预约和营业时间 [1] - 中美领导人可能在本周通话 元首外交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TikTok问题已达成相关协议 [3] - 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构建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甘肃重点发展重离子技术及空间技术 青海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及绿色算力 [3] 市场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1.76% 创2022年2月以来新高 离岸人民币涨破7.11创十个月新高 [2] - 美股三大指数小幅收跌 特斯拉涨2.82% 英伟达跌1.64% 中概股指数涨1.76% 蔚来涨超8% 阿里巴巴涨超2% [12] 机构观点 - 方正证券认为9月是行业轮动强度上行窗口 市场倾向于轮动扩散 [6] - 光大证券认为新的积极因素正在出现 中长期市场有望上行 重点关注TMT主线 [7] - 东方证券认为市场转向小市值题材股炒作 维持活跃度需时日 [8] 产业动态 - 中国发布首个脑机接口行业标准 神经康复和运动功能重建有望成为首批产业化场景 [9] - Meta的AR眼镜加速供应链发展 预计2025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达60万台 [10] - 机器人公司Figure融资超10亿美元 投后估值达390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密集催化 [11] 公司公告 - 露笑科技控股子公司拟推出家庭具身AI服务机器人 [13] - 兄弟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增207%-253% [13] - 润建股份拟中标1.11亿元中国联通项目 [13] - 北方华创遭国家大基金减持259.19万股 持股降至5%以下 [13] - 富创精密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13] - 中邮科技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13]
晶盛机电20250914
2025-09-15 09:49
**晶盛机电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碳化硅衬底、半导体设备、光伏设备及材料[2] * 公司为晶盛机电[2] **碳化硅衬底业务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公司掌握8至12寸碳化硅衬底核心工艺 在长晶技术和设备制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3] * 产能布局领先 上虞现有年产30万片产能并计划2025年底达产 银川60万片产能已动工 未来计划将上虞产能转移至银川以降低成本 并在马来西亚布局切磨抛工艺[2][3] * 碳化硅衬底三大核心应用为功率型应用(新能源车、储能、数据中心)、光学型应用和先进封装[5] * 预计2026年末或2027年初功率型应用将从6寸向8寸转移 公司已掌握8寸长晶技术且设备兼容6至8寸产线[2][5] * 公司已成功生产12寸产品 是全球少数能生产该尺寸的企业之一 并与Xreal签订战略协议供应8寸及后续12寸衬底用于AI眼镜[2][6] * 功率型应用市场规模约100亿元 AI眼镜应用需求可能是其两倍 先进封装市场规模也较大[2][7][8] * 碳化硅在AR眼镜和先进封装等新兴应用市场空间广阔 有望远超当前功率型应用[9] **半导体设备业务发展情况** * 半导体设备新接订单增长显著 中报披露在手订单超过30亿元[2][10] * 公司不仅生产设备 还代工设备零部件 预计今年及明年该业务将有不错增长[2][10] **光伏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公司业务情况** * 光伏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盈利下滑 各环节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普遍亏损[4][11] * 行业正通过产能和价格治理应对 上游硅料、硅片价格已有明显修复[11][12] * 公司光伏设备收入占总收入约八成 但因硅片行业盈利不佳 新签订单承压[4][13] * 公司推广超导技术进展缓慢 但减值压力较小[4][13] * 电池设备方面 TOPCon技术提效是行业趋势 公司是边缘钝化设备头部企业 并开发了叠山技术[13] * 光伏材料主要产品为石英坩埚和金刚线[4][13] * 石英坩埚价格处于底部 公司微利状态下市场份额预计今年达40% 明年提升至60%[4][13] * 金刚线方面钨丝逐步取代碳丝成为主流 今年7月全行业钨丝占比达80% 公司正通过自研降低成本[4][13] * 公司光伏设备与材料业务均处于周期底部 有望随行业反内卷及盈利修复实现业绩反转[13]
Rokid向文杰:AR眼镜仍有很多场景应用待开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8:36
公司产品动态 - Rokid于9月1日发售Rokid Glasses AR眼镜 该产品已接入DeepSeek和通义千问等多模型 支持实时翻译和导航功能 [1] - 公司保持开放策略 首日即构建开放平台 计划接入更多大模型厂商并整合至平台 [1] - 公司将通过开发者大会提供资金和奖金 鼓励开发者结合大模型能力开发应用以提升用户体验 [1] 行业生态发展 - 公司认为大量有价值的应用场景尚未被满足 呼吁开发者结合开发能力与大模型技术完善生态 [1] - 未来AR眼镜将普及至线下配镜店 成为消费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光峰科技推出全新AR眼镜光学解决方案 终端产品有望更平价
格隆汇APP· 2025-09-12 13:11
产品发布 - 光峰科技与谷东智能在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上联合推出全球首创的"LCoS+PVG光波导"一拖二AR眼镜光学解决方案 [1] - 该方案打破多项行业技术瓶颈并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1] - 方案有望将AR眼镜终端产品价格降至1500-2000元区间 [1] 商业合作 - 光峰科技与谷东智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1万台采购订单 [1] - 该合作有望推动行业实现千万级量产目标 [1]
光峰科技与谷东智能联合推出AR眼镜光学方案,目标2026年量产千万台
新浪财经· 2025-09-11 14:07
公司合作与产品发布 - 深圳光峰科技与谷东智能联合推出"LCoS+PVG光波导"的"一拖二"AR眼镜光学解决方案 [1] - 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10000台采购订单 [1] 技术方案特点 - 采用单光机通过特殊光学设计实现左右目镜片独立显示 [1] - 光学显示系统占AR眼镜成本约40% [1] - 该方案可将AR眼镜终端价格压缩至1500-2000元区间 [1] - 较当前消费级AR眼镜3000元以上均价大幅降低 [1] 市场反应与产能规划 - 光学方案受到国内外许多大厂调研和关注 [1] - 目标2026年实现千万台以上量产 [1]
颠覆性进展!光峰科技携手谷东智能推出全新AR光学方案,重构行业价格体系
新浪证券· 2025-09-11 11:59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推出业内首创"LCoS+PVG光波导"一拖二AR光学方案 采用单光机驱动双目显示架构 实现双目独立显示[1][3] - 蜻蜓G1光机单目分辨率640x200 视场角25°可定制 虚像距5米 单色绿色显示 FOFO对比度超500:1 单目体积0.35cc 典型场景单目光源功耗55nit/mW 双目总功耗+硬件功耗约100mW[7] - 彩虹C1光机支持RGB全彩显示 分辨率可选640x480或960x720 视场角30° 虚像距5米 亮度≤3流明 FOFO对比度超400:1 体积0.8cc[8] - 采用谷东第四代PVG体全息光波导技术 光效提升300% 透过率超90% 支持70度视场角均匀显示[11] - 优化光学设计消除彩虹效应与漏光 改进直光栅结构提升耦入效率 新增3D显示功能[15] 成本控制与量产能力 - 解决方案将终端产品价格拉至1500-2000元区间 较当前3000元以上均价大幅降低[2][16] - 一拖二方案使核心显示单元数量减半 大幅精简物料成本 光学显示系统占AR眼镜成本约40%[16] - 谷东自研GDPA3光取向染料成本仅为进口产品1/10 曝光剂量降至主流产品1/5[16] - 自研35x35cm大幅面曝光设备及自动化产线效率提升100倍 单片波导成本降至10-30美元 较进口方案下降60%-90%[16] - 光峰科技50万台级LCoS AR光机产线就绪 谷东建成全球首条20万片级PVG光波导量产线[17] 产业合作与市场影响 - 光峰科技与谷东智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10000台采购订单[1] - 方案突破传统AR眼镜高性能必高成本困局 为千万级量产目标按下加速键[2][3] - 创新设计将光机置于镜框中央解放镜腿空间 支持塑胶镜框替代金属镜框降本减重[12][15] - 单光机对称光路确保双眼图像一致性 优化双目融合效果[15] - 光峰科技为全球激光显示第一股 原创ALPD®半导体激光光源技术 谷东拥有420多项专利 服务全球500多家企业[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