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

搜索文档
中国首个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全容量投运;葡萄牙大停电造成企业损失或超20亿欧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07:32
云南能投风电项目中标 - 公司中标富源县南冲风电场、丽江市永胜县阿谷子风电场及丽江市华坪县华坪西风电场三个项目开发权 [1] - 总装机规模达312.5MW 将提升公司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市场地位 [1] - 项目需获得政府部门核准及相关审批 并提交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 [1] 中广核海上光伏项目投运 - 中国首个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中广核招远400兆瓦项目全容量投运 [2] - 项目位于山东招远市莱州湾海域 总用海面积512.7公顷 [2] - 年发电量近7亿千瓦时 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约20.87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约53.58万吨 [2] - 可满足约4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 [2] 葡萄牙大停电影响 - 4月28日全国大停电造成葡萄牙企业经济损失可能超过20亿欧元 [3] - 99%受访企业表示受到影响 71%企业因停电无法正常运营 [3] - 57%企业缺乏应急电力系统 凸显能源体系脆弱性 [3] - 67%企业认为应获得赔偿 [3]
长江流域首个实现规模化可再生能源供电的“零碳岛”正式投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7 21:11
原标题:万里长江首个"零碳岛"投运 记者实地探访如何实现"零碳"→ 国家电投集团今天(27日)发布消息,位于江西彭泽的棉船岛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标志着长江流域首个实现规模化可再生能源供电的"零碳岛"正式投 运。 此次并网的风电项目,是棉船镇"零碳岛"建设的核心项目。数千名建设者历时一年半,在棉船岛建设了18台风力发电机组,以及相关配套储能系统。加上前 期建设的光伏项目,目前已基本建成自给自足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成为长江流域首个实现规模化可再生能源供电的"零碳岛"。为棉船镇及周边居民生产生 活及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供应,助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国家电投江西核电新能源部副经理 冯成: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达2.4亿多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万吨,同时也彻底 地解决了棉船镇孤岛单电源供电的问题。 "零碳岛"投运后,不仅岛上3.2万居民生产生活能源能够实现自给,还能将大量清洁绿电上网外送出岛。 接下来,棉船"零碳岛"将全面推进"风、光、储、氢、农、渔、旅"等多种资源有机结合,构建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矩阵,打造长江流域新型电力系统,推 进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 记者探访:棉船岛如何 ...
ST金鸿(000669) - 000669ST金鸿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7
2025-05-27 20:00
业务注入与资产注入 - 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天然气综合利用业务,暂无生物医药公司注入计划 [1] - 山西坤杰股权过户后主业不变期限已过,公司目前仍无资产注入计划 [1] 债权问题 - 华北债权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后续将继续跟进收回 [2] 能源发展计划 - 深挖存量市场,用新设备、新工艺提高服务质量,为用户制定多能源供应方案 [2] - 以衡阳市为依托,发展 LNG 储运销一体化布局,推进船用 LNG 加注站布局 [2] 诉讼与失信问题 - 公司及子公司涉及多起诉讼,将积极应诉,依法保护各方权益并及时披露信息 [2][3][4][6] 重组与摘帽 - 针对公司重大事项,将按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未明确是否有重组计划 [3][4] - 公司正努力解决其他风险警示相关事项,力争尽快摘帽 [4] 子公司相关问题 - 子公司沙河中油金通天然气有限公司知情权诉讼未出判决结果,公司将持续关注 [4] - 公司正与沙河中油金通天然气有限公司股东沟通推进股权转让,已签署协议并收到部分款项 [6] - 华东公司诉沙河金通公司及沙河建投案处于二审待判决阶段 [7] 公司主页问题 - 公司主页正在积极安排测试 [5] 业绩与财务问题 - 2025 年业绩受多种因素影响,具体以届时披露的年度财务数据为准 [6]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3,705.16 万元,2024 年亏损因债权坏账等 [8] 公司发展规划 -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未来将立足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7][8][9] - 督促下属经营主体提升经营质量,解决风险警示事项和历史遗留问题,考虑中小股东建议并及时披露信息 [8]
垃圾焚烧企业拓展供热成效显著,潜在利润增量几何?
长江证券· 2025-05-27 19: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为应对国补退坡和垃圾处理费调整不及时的风险,垃圾焚烧公司增加供热业务,供热成效显著,可提升盈利性和改善现金流,垃圾焚烧行业具备板块性配置价值 [3][6][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引言:垃圾焚烧企业拓展供热成效显著 -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入第二阶段后国补退坡,较多公司增加供热业务,既增加盈利又降低对国补依赖,推动行业向To B转型,2024年及2025Q1企业供热拓展成效斐然 [19] 供热行业:总量增长放缓,可再生能源供热占比有提升空间 - 我国集中供热总量增长趋缓,热水供热稳定增长,蒸汽供热规模缩减,2014 - 2023年城市集中热力供应量CAGR为2.97%,2023年增速放缓至0.03% [27][33] - 供热结构中燃煤供热占主流,可再生能源供热占比低,在降碳背景下,供热结构亟待优化,可再生能源供热发展潜力大 [30] - 国家及多省市出台政策,垃圾焚烧供热等生物质能供热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36] - 垃圾焚烧供热技术成熟,温度、稳定性与供热需求适配,且具有绿色属性 [41][45][48] 价格:垃圾焚烧供热价格市场化程度高,历史价格相对稳定 - 垃圾焚烧蒸汽销售定价由双方协商确定,参考工业蒸汽所在地市场和政府指导价格,价格受能源价格影响,各省市形成煤热价格联动机制 [46][49] - 中科环保慈溪项目供气价格稳定性强,2017 - 2021年稳定在170 - 180元/吨,与燃煤蒸汽价格差异小 [7][49] 供热利于提升垃圾焚烧盈利性,改善现金流 - 传统上网 + 供热项目单吨垃圾盈利增75元,运营期首年净利润可达5245万元,较传统上网模式增厚46%,B端收入占比为63.9%,现金流变好 [8][55] - 用于供热的垃圾单吨利润增加值受蒸汽销售价格、吨垃圾供热量、用于供热垃圾占比影响,如蒸汽价格从170元/吨提至190元/吨,单吨利润增加值从75元/吨提至104元/吨 [58][60] 垃圾焚烧公司供热业务弹性测算 - 2024年及2025Q1垃圾焚烧公司供热比提升显著,截至2024年末其他公司发电供热比低于15%,有较大提升空间,各公司积极拓展供热业务 [67] - 若供热比达到30%,绿色动力/永兴股份/三峰环境/旺能环境/伟明环保/瀚蓝环境利润增量相较于2024年弹性有望达到22.7%/11.3%/10.9%/ 9.7%/ 5.1%/ 5.0%;中科环保若远期供热比提至60%,利润增量较2024年弹性有望达到7.2% [9][75] 投资策略:垃圾焚烧具备板块性配置价值 - 垃圾焚烧企业业绩确定性高且稳步增长,是优质绝对收益赛道,供热转型可提升盈利能力和改善现金流,近期多项因素利于行业向To B转型获估值修复,关注行业龙头 [10][77] - 2024A及2025Q1垃圾焚烧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稳健增长,2024年板块自由现金流和分红提升,部分行业龙头估值有修复空间 [79]
会议通知 | 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论坛(7月10-11日,江苏)
DT新材料· 2025-05-26 22:48
论坛背景与意义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向"十五五"过渡及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关键年,氢能示范将进入新阶段[3] - 制氢产业已完成软硬件验证,企业积累大量示范经验,技术积累推动行业"质变",创新技术呈现"井喷"态势[3] - 技术创新成为补贴政策外的核心驱动力,供应链格局变化引发企业差异化竞争[3] 论坛核心议题 技术发展 - 重点探讨ALK/PEM/AEM制氢技术现状,包括隔膜、电极、催化剂等关键部材工艺创新[3][9][10] - 分析绿氢项目应用新趋势,如氢氨醇一体化进展及储能对制氢的驱动作用[7][8] - 国际电解槽厂家的战略规划与本土化发展受关税战影响[7][8] 细分领域 - 碱性/PEM制氢面临高性能与稳定性的技术路线选择[9] - AEM制氢聚焦阴离子交换膜、膜电极等材料技术突破与产业化瓶颈[10][12] - PEM制氢涉及质子交换膜、双极板等部件工艺优化及电源解决方案[12] 活动形式与参与方 - 青年论坛采用"10+5"模式探讨AEM制氢前沿技术难题[11] - 产学研对接会覆盖PEM制氢全产业链,涉及材料、设备、EPC及项目方[12][13] - 海报展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征集原创性学术成果[14][15] - 供需对接服务涵盖科研机构、企业及政府等多方需求[16][17] 往届影响力 - 2024年第四届论坛由盐城市科技局指导,清华大学专家担任顾问[23] - 2023年第三届吸引近300位专家,覆盖研究、应用及制造领域[25][26] - 2022年第二届聚焦风光电制氢结合,探讨碱性/PEM/SOEC技术[28] - 2021年首届围绕绿氢规划与电解水技术加速产业落地[32] 行业生态 - 参会企业包括中石化、隆基氢能等电解槽厂商及巴斯夫、东丽等材料巨头[33][34][35] - 投资机构如昆仑资本、火山石投资等参与产融对接[36] - 高校科研单位覆盖清华大学、中科院等30余家顶尖机构[38][39]
专访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古沛勤:拥抱中国就意味着拥抱机会|跨国公司看中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20:1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 北京报道 "我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每年5%左右的增长率已经相当可观,实际增长可能还会更 高。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必要措施以保持增长。"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古沛勤爵士(Sir Sherard Cowper- Coles)在北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谈及美国近期关税政策的影响,他表示,关税不仅无助于解决美国政府关心的贸易问题,而且将严重伤 害美国人民的利益。他直言,这是一项错误的政策,最终可能会让美国自食恶果,受到比其他国家更大 的伤害。 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5月22日在北京举行。中方嘉宾与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外方代 表,围绕"拥抱数智时代,携手共同发展"这一主题,开展对话交流、共谋发展合作。古沛勤在活动间隙 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 古沛勤是英国资深外交官和商界领袖。他1955年1月8日出生于伦敦,拥有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的教育背 景。在长达30余年的外交生涯中,他担任过多个关键岗位,包括英国驻以色列大使、驻沙特阿拉伯大使 等。在转入商界后,他曾担任汇丰集团董事会公共事务高级顾问。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中英经贸关系 的推动,并在多个场合发表对中 ...
因开发商大撤退 日本或放宽海上风电规定
智通财经网· 2025-05-26 20:04
日本海上风电发展现状 - 日本政府目标到2040年实现45吉瓦海上风电装机容量 旨在减少对进口煤炭和天然气的依赖并降低碳排放 [1] - 目前拍卖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仅达到目标的十分之一 [2] - 三菱在2021年首次拍卖中胜出但因成本飙升尚未开始建设 并计入超3亿美元损失 [1] 行业面临的挑战 - 全球海上风电项目因成本飙升和延迟陷入低迷 丹麦Orsted已退出日本市场 壳牌缩减当地团队 [1] - 日本经济产业省承认可再生能源可能无法达标 预计2040年液化天然气进口需增加10%至7400万吨 [2] 政府与行业推动的解决方案 - 考虑将项目期限从30年延长至40年 并修改沿海航行法律允许非日本船只进入风电场区域 [2] - 行业呼吁推行容量拍卖机制 使电力买家能签订多年合同而非年度协议 [2] - 提议为签署长期购电协议的大型工业用户提供税收减免或补贴 但实施可能性较低 [2]
科技日报丨2024年我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全球第一
国家能源局· 2025-05-26 19:44
由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 告》)日前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 第一位。 "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能超25万吨/年,我国占比超50%,已逐步成 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引领国家。"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 继林在解读《报告》时说。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氢气产能超5000万吨/年,同比增长约1.6%。化石能源制氢仍 占氢气供应主导地位。煤制氢产能约2800万吨/年,产量约2070万吨,同比增长约6.7%,新增产量 主要应用于煤制油气。天然气制氢产能约1080万吨/年,产量约760万吨,同比下降约4.4%。工业 副产氢产能约1070万吨/年,产量约770万吨,同比增长约4.0%。电解水制氢产能约50万吨/年,产 量约32万吨,同比增长约3.6%。 (转自《科技日报》) 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已建成产能约12.5万 吨/年,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分别约占全国已建成可再生能源电 ...
协合新能源(00182) - 2023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26 18:54
业绩总结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9,769.29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9.56%[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1,490.14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1.27%[5]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496.30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1.99%[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905,324,000人民币,同比增长13.7%[5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每股收益为0.50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0.44人民币增长11.9%[5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670,187,000人民币[5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为314,625,000人民币,同比增长22.5%[52] 用户数据 - 公司运营的可归属装机容量为3,640 MW,同比增长26.6%[20] -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无补贴项目可归属装机容量达到2,213 MW,占可归属装机容量的61%[2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发电总量为4,151 GW·h,同比增长25.2%[22] - 2023年上半年,风电和光伏的加权平均利用小时数分别为1,353小时和731小时[21]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获得483.5 MW的建设许可证,新增706 MW的项目注册[2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LCOE(平准化电力成本)为0.2149人民币/kW·h,较2022年下降7.77%[43] 未来展望 - 公司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5180万吨,年减少量为453万吨[45] - 公司累计节约标准煤19.34万吨,年节约量为1.67万吨[46] - 公司累计节约水资源106.95万吨,年节约量为6.58万吨[47] 负面信息 -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429.17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