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

搜索文档
三度递表港交所,英矽智能能否打破AI制药盈利困局?
北京商报· 2025-05-12 11:14
历经两次折戟,英矽智能三度冲击港股上市。5月12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港交所披露英矽智能更新后的招股书,这已是其第三次递表申请港 股上市。此前,英矽智能分别于2023年6月、2024年3月两次递表,但均因未在6个月有效期内通过聆讯而失效。 | | |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 | | --- | --- | --- | --- | |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 | 美元 | 美元 | 美元 | | | | (以千計) | | | 收入 | 30.147 | 51.180 | 85.834 | | 營業成本 | (11,037) | (12.611) | (8.257) | | 毛利 | 19.110 | 38,569 | 77.577 | | 銷售及營銷開支 | (5.375) | (7.774) | (5.532) | | 研發開支 | (78.175) | (97,341) | (91,895) | | 行政開支 | (15,442) | (17.344) | (17.487) | | [編纂] | [编纂] | [编纂] | [编纂] | | 其他收入 | 275 | ...
赛托生物(300583) - 2025年5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2 10:14
经营策略与理念 - 过去一年经营策略为“稳份额、保现金、推注册、剥资产”,严守安全底线,推动精细化管理和风险防控,推动新产品注册,剥离长期亏损资产 [1] - 2024 年以确保现金流稳健、提高经营质量为首要工作,秉持“固本强基、务实求变”经营理念 [4] 技术与创新 - 公司使用的合生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属于先进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生产要素质变与重组,如 AI 技术助力研发 [2] -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菌种,开发高效生产工艺,生物技术工艺具“两高两低一稳定”优点 [2] - 坚持“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之路,推行“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革新方案 [2] - 上市以来累计研发投入近 4 亿元,2022 - 2024 年研发投入分别为 5021 万元、5508 万元、5838 万元,构建适合原料药 - 制剂企业的研发体系 [3][5][10] - 截至报告期末,拥有专利及软著 90 余项,其中发明专利 25 项,实用新型专利 59 项,拥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获多项荣誉称号 [5] - 2024 年度进行或完成 16 个研发项目,主要在工艺优化、新产品开发、提升产品质量方面 [10] 销售与市场 - 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代销为辅”,向大型医药生产厂商及贸易商销售产品,营销中心确定销售基准价,根据多种因素确定最终售价 [3][4] - 若市场拓展不利,将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产品结构,严控质量,灵活制定销售策略,构建营销队伍并与伙伴合作 [10] 经营业绩与财务 - 2024 年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19,445.96 万元,同比增长 309.44%,主要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减少及收到货款增加 [4][7] - 2025 年第一季度销售费用减少主要因制剂产品销售费用减少 [12] - 润鑫热力 2024 年盈利 828.01 万元,可向园区输出蒸汽 [10] 产品与业务 - 已获得 14 款原料药《生产许可证》,包括丙酸氟替卡松、曲安奈德等 [8] - 呼吸类高端特色原料药 2024 年在国内新获多种生产许可,完成多项审评,丙酸氟替卡松获欧洲证书,多款产品将进入注册获批阶段 [6][11] - 五大母核系列产品为雄烯二酮、雄二烯二酮等,用于开发多种甾体药物 [9][11] - 中间体业务覆盖五大母核系列,研发十余款高端中间体,成为支柱板块之一 [11] - 公司完成中间体、呼吸类高端特色原料药、制剂三大板块布局,2025 年重点围绕原料药和制剂板块开展工作 [14] 行业与发展 - 医药行业整体呈弱周期性,细分领域可能有结构性周期波动 [6] - 作为国内甾体药物原料领域领军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巩固细分行业领先地位 [6] - 过去六年基本完成从单一甾体药物原料生产商向全产业链生物技术企业的产业一体化升级 [7] 未来规划 - 2025 年重点推动地塞米松磷酸钠等原料药新申报,完成多款制剂 BE 备案,推动原料药在美国 DMF 和欧盟 CEP 注册 [9][14] - 2025 年经营计划围绕产业升级、管理升级、创新、GMP 认证、产品注册、绿色生产管理等方向 [14] - 未来拓展原料药业务将推动国内新申报、加快国际注册、做好 GMP 认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14] 其他事项 -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股东总人数是 10,002 人 [10] - 公司建立完善薪酬福利制度,员工薪酬福利与市场对标,提供发展机会与晋升机制 [12] - 独立董事建议保证独立性,建立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为公司决策提供专业建议,平衡短期和长期发展 [13] - 公司续聘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是综合考量专业能力、独立性等因素的结果 [13] - 赛托生物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符合规定,履行了审批程序 [13] -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已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尚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两个月内完成分配 [15]
晶泰控股(02228)收购源自上海交大的盈利AI医疗公司90%股权,打造中国版 Tempus AI ——AI医疗与AI制药双轮驱动,构建“远程医疗-智能诊断-AI制药”闭环生态
智通财经网· 2025-05-12 08:31
公司收购与战略布局 - 晶泰控股以2 5亿元收购上海四维医学科技90%股权 剩余10%股权由上海交通大学持有[1] - 收购后四维医学将作为子公司支撑公司在AI医疗领域的重要业务板块并赋能新药研发业务[1] - 公司将整合临床 分子 影像等多维度数据以支持心血管类创新药及功能性健康产品研发[2] - 计划与地区合作伙伴联手拓展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推动全球医疗资源普惠化[2] - 公司将打造AI医疗和AI制药双轮驱动模式实现"检测-诊断-治疗"全周期健康管理生态闭环[7] 行业市场分析 - 心血管疾病占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构成超过45% 每5例死亡中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3] - 我国每年至少有2 5亿人次做心电图检查 市场规模达210亿元 其中远程心电检测市场规模2022年达100亿元[3] - 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面临心电诊断专业医师短缺问题 心电图与超声医生队伍存在巨大缺口[3] - 全球医疗AI市场快速扩张 AI赋能的远程诊断和健康管理工具迎来历史性市场机会[3] 政策支持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鼓励开展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4] - 政策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 实现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疾病预警[4] 四维医学业务概况 - 四维医学成立于2008年 前身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信息远程监护研发中心[5] - 已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新华医院 同仁医院合作建立第三方远程医疗诊断中心[5] - 服务覆盖中国16个省市逾1 700家医疗机构 常规心电图单项年诊断量突破160万人次[5] - 拥有50余位资深医学专家团队 老客户续约率超过95% 合作超5年客户占比达80%以上[6] 技术整合与未来发展 - 公司将基于四维医学积累的1 200万条结构化心电诊断数据开发更高精度AI辅助诊断系统[6] - 计划通过数据积累与算法迭代提升诊断效率 优化治疗成本 并拓展个性化诊疗服务至更广泛市场[6] - 将构建数字化临床基础设施 利用心血管真实世界大数据提升研发平台靶点与疗效验证能力[7]
迈威生物刘大涛涉短线交易被立案 六年亏54亿资产负债率达69.86%
长江商报· 2025-05-12 08:27
正赴港IPO的迈威生物(688062.SH),公司董事长被证监会立案。 5月9日,迈威生物公告显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因涉嫌短线交易,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当前,尽管有三大产品成功上市,但迈威生物的业绩依旧十分难看。 6年来,迈威生物营业收入累计达4.1亿元,净利润亏损约54亿元。其中,2023年和2024年,公司连续两 年亏损超过10亿元。 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78.85万元,同比下降33.70%;净利润亏损2.92亿元,同比下 降41.85%。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迈威生物资产负债率达69.86%,为上市后最高水平。 刘大涛持股市值超3亿 5月9日,迈威生物发布公告,公司收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通知,其于近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短线交易,中国证监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决定对其立案。 迈威生物表示,本次事项系对刘大涛的调查,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立案调查期间, 刘大涛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开展调查工作。 个人简历显示,刘大涛于1972年4月出生,药物化学专业博士,高级工程师。 在进入迈威生物前,刘大涛长期从 ...
三年亏损30亿元 迈威生物董事长因短线交易被立案调查|一周市场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5-12 08:13
公司高管调查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因涉嫌短线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1] - 调查事项针对个人 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1] - 刘大涛直接持有公司1510万股 持股比例3.78% 均为限售股 [1] 公司基本情况 - 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 业务涵盖抗体 ADC药物 重组蛋白 小分子化学药 [3] - 全产业链布局 截至2024年末尚未盈利 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3] - 2022年1月科创板上市 近三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5亿元 -10.53亿元 -10.44亿元 [5] - 2024年营业收入约2亿元 同比增长56.28% [5] - 亏损主因包括高研发投入和商业化拓展带来的成本增加 [5] 资金状况 - 营运资金依赖外部融资 现金流存在紧张风险 [5] - 2022年科创板上市募资净额33.03亿元 [7] - 正在推进港股IPO 2025年1月已递交申请 [7] 市场表现 - 截至5月9日收盘价19.99元/股 总市值79.88亿元 [7]
英矽智能重启港股IPO 新一轮融资获投1.1亿美元
经济观察网· 2025-05-09 18:39
公司IPO进展 - 英矽智能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IPO之路已延宕近2年,此前两次申报分别在2023年6月和2024年3月失效 [1] - 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募资用途包括临床阶段管线药物研发、生成式AI模型开发、自动化实验室扩展及早期药物发现等 [1] 业务模式与收入结构 - 公司三大业务板块:药物发现及管线开发、软件解决方案、非制药领域相关发现 [2] - 药物发现业务利用生成式AI平台Pharma.AI识别新型靶点,并与第三方合作开发候选药物,平台应用可扩展至先进材料与农业领域 [2] - 软件解决方案业务通过订阅模式授权客户使用Pharma.AI平台,托管软件最高年订阅费20万美元,本地软件最高年订阅费52.5万美元 [3] - 2022-2024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3015万美元、5118万美元、8583万美元,亏损净额分别为2.22亿美元、2.12亿美元、0.17亿美元 [3] 药物管线与授权合作 - 候选药物尚未商业化,收入主要来自对外授权的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及特许权使用费 [2] - 2024年1月向美纳里尼集团授权新型KAT6抑制剂,获得1200万美元首付款,潜在交易总额最高达5亿美元 [3] 融资与资本动态 - 2025年3月完成1.1亿美元E轮融资,由惠理集团旗下基金、浦东创投、浦发集团等联合领投 [4] - 成立以来股东包括启明创投、创新工场、高瓴资本、药明康德、复星医药等明星机构 [4] - 2024年全球AI+药物研发融资总金额58亿美元,融资笔数128起,行业尚未有企业实现持续盈利 [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AI制药行业快速发展但尚未有AI主导研发的药物上市 [4] - 公司招股书提示AI平台成果不保证未来药物开发成功,临床前研究潜力未必能转化为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和疗效验证 [6]
为求贸易协议,印度抛出橄榄枝:将对美关税差“膝盖斩”
金十数据· 2025-05-09 18:31
印度与美国贸易协议进展 - 印度提议将对美关税差距从近13%大幅削减至不足4%以换取关税豁免 [1] - 平均关税差距将减少9个百分点这是印度为降低贸易壁垒做出的最彻底改变之一 [1] - 2024年美印双边贸易总额达1290亿美元印度对美贸易顺差为457亿美元 [1] 协议具体内容 - 印度提议在协议第一阶段将60%的关税税目关税降至零 [1] - 印度已提供对近90%从美国进口商品的优惠市场准入包括降低关税 [2] - 印度要求对宝石和珠宝、皮革、服装等关键出口行业提供优惠市场准入 [2] 印度放宽美国商品出口规定 - 印度提议放宽对飞机和零部件、豪华汽车、电动汽车等高价值美国商品的出口规定 [2] - 其他放宽商品包括电信设备、医疗器械、烃类、葡萄酒和威士忌等 [2] 技术领域合作 - 印度要求美国在人工智能、电信、生物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将其与主要盟友同等对待 [2] 谈判进展与预期 - 印度官方代表团本月晚些时候可能访美推进谈判贸易部长皮尤什·戈亚尔也可能访问 [2] - 印度和日本是接下来有望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两个国家 [1]
对话百图生科张晓明:未来5-10年,AI制药产业有望迎来爆发期|钛媒体AGI
钛媒体APP· 2025-05-09 17:59
新药研发行业现状 - 新药研发平均投入约26亿美元 耗时12-15年 临床试验阶段成功率低于10% [2] - 传统药物研发依赖经验与反复试验 需探索庞大化学空间且监管严格 [2] - 生成式AI技术融入靶点识别、药物发现等环节 有望重塑研发模式提升效率 [2] AI生物领域发展态势 - 全球AI生物领域企业达3800家 投资机构4900家 较四年前增长1166.7%和456.8% [3] - 生成式AI技术预计每年为制药/医疗技术公司创造600亿-1100亿美元经济价值 [3] - 行业预测AI制药产业将在5-10年内迎来爆发期 [3] 百图生科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20年 由李彦宏与刘维联合创立 核心团队含跨国药企高管及100余人研发团队 [3] - 总融资额2亿美元(约14.54亿元) 拥有千亿参数全模态生物大模型xTrimo V3 [4] - 覆盖7种生物学跨模态 超200款SOTA任务模型 服务全球500多家客户包括60所百强大学 [4] 技术产品核心优势 - 发布全球首个AI生命科学基础大模型驱动的生成式发现系统 含"发现助手"超级入口 [5] - "发现助手"在BioASQ评测中领先DeepSeek-R1等通用AI产品 具备深度搜索与生信分析能力 [5][10] - 采用多模型组合策略 主模型为自研BioMap xTrimo 辅以阿里Qwen等通用文本推理模型 [11] 商业化与市场策略 - 提供SaaS试用/私有部署/一体机三种模式 主要收入来自企业级定制化私有部署方案 [13] - 当前聚焦生命科学企业市场 通过解决靶点发现、细胞分析等底层问题构建专业壁垒 [6][14] - 已扩展至细胞基因疗法、农业生物学等多领域 智能发酵系统成为核心解决方案之一 [16][17] 行业竞争定位 - 与深势科技玻尔平台差异在于整合多源数据+可执行生信分析 非仅文献总结 [10] - 与医疗问诊类AI明确区分 专注生命科学机理层如靶点发现等Science问题 [10] - 通过专业数据+多模态模型+执行优化降低幻觉率 牺牲响应速度换取高准确性 [12]
哈三联:药品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通过一致性评价
快讯· 2025-05-09 15:49
公司动态 - 哈三联药品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1] - 该药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预防低钾血症以及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 [1] - 公司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三个规格均为国内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 [1] 产品竞争力 - 通过一致性评价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
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三度递表港交所
新浪财经· 2025-05-09 15:25
智通财经记者 | 唐卓雅 智通财经编辑 | 谢欣 5月8日晚间,英矽智能更新招股书,这已经是其第三次递表港交所。 2023年6月、2024年3月,英矽智能曾两次递表,但均因未能在半年内通过聆讯而失效。另外,英矽智能2023年11月10日 曾获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拟发行不超过7089.05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截至目前备案通知书也已失 效。 英矽智能是一家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发公司,成立于2014年,最早起步于美国,并于2019年在中国香港设立 总部。 在最新一版的招股书中,英矽智能称其借助开发平台Pharma.AI生成超20项临床或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阶段资 产,其中3项授权给国际药企,合约价值超20亿美元。 其中,英矽智能的核心产品ISM001-055是TNIK的强效选择性抑制剂,作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潜在治疗方案,目 前已进入临床二期阶段。2023年2月,ISM001-055已获得FDA(美国食药监局)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英矽智能预期 2025年上半年就肾纤维化治疗提交IND申请,并于2025年下半年就吸入型ISM001-055用于IPF治疗提交另一项IND申 请。 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