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
搜索文档
储能爆单电芯涨价近20%,有工厂排单到年底
36氪· 2025-09-18 12:43
储能市场高景气度与需求爆发 - 全球储能市场呈现高景气度 国内"136号文"政策引发"531抢装潮" 美国关税窗口期刺激抢出口 澳大利亚23亿澳元户储补贴推动需求增长[1] - 欧洲市场因去库存和西班牙大规模停电刺激户储订单增加 共同促成储能电芯出现"一芯难求"局面 甚至出现加价也排不到货的情况[1] - 新型储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规划三年新增装机超1亿千瓦 2027年底达1.8亿千瓦以上 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锂离子电池仍为主流技术路线[1] 电芯供需格局与价格变动 - 2024年中国储能电芯规划产能超1000GWh 但实际出货仅300GWh 产能利用率不足35% 反映行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2] - 2024年上半年电芯价格持续走低 280Ah磷酸铁锂电芯1月跌破0.3元/Wh 4月创0.285元/Wh新低 314Ah电芯同期跌至0.290元/Wh[3] - 下半年供需反转推动价格回升 9月100Ah电芯均价0.370元/Wh 280Ah/314Ah电芯均报0.298元/Wh 环比小幅上涨[5] - 314Ah电芯近两个月涨幅近20% 平均价格达0.306元/Wh 电芯厂报价从0.26-0.27元/Wh区间提升至0.275-0.285元/Wh以上[8] 企业产能与订单状况 - 头部企业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 海辰储能厦门重庆基地自3月起满产 订单排产至年底[3] - 亿纬锂能 瑞浦兰钧 远景储能等企业产线满产 鹏辉能源314Ah大储电芯及小储电芯生产线均满产运行[3] - 电芯企业普遍在手订单排期至12月份 部分企业排单已安排至2026年年初[4][17] 海外市场爆发式增长 - 2025年1-6月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163GWh 同比增长246% 中东 澳大利亚 欧洲位列前三 均突破20GWh[14] - 远景储能全球参与超300个项目 累计交付超30GWh 在手订单超50GWh 华为数字能源获132MWh丹麦最大储能项目[14] - 宁德时代斩获2.2GWh东南亚最大光储项目 林洋能源中标蒙古国和毛里求斯项目 其中毛里求斯项目金额1.79亿元[14] 行业竞争格局分化 - 储能系统价格持续下降 近三年降幅约八成 集采项目中标价低过0.4元/Wh 价格战蔓延至海外市场[9] - 上半年储能系统中标规模86.2GWh 增长264% 但中标企业数量减少31.1%至124家 均价同比下降超27%[20] - 头部企业集中度提升 上半年仅超50家企业签约海外订单 三四线电芯厂商虽产能利用率提升但未达"爆单"状态[18][20] 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 - 行业正处于300+Ah向500+Ah电芯升级的代际切换期 头部厂商暂停300+Ah产能扩张 重点转向新一代大容量电芯[10] - 林洋能源年产能提升至10GWh 沙特新增2GWh生产基地 宁德时代根据市场需求扩建产能 今年资本支出将增长[21] - 南都电源在建工程增长至13.92亿元 主要用于新建储能系统集成产能[21] 政策驱动与市场前景 - 国内"136号文"推动新能源项目加速并网 5月新增装机10.25GW/26.03GWh 同比增462%/527%[11] - 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突破100GW 同比增长110% 为"十三五"末的32倍[11] - 预计下半年美国关税政策推动抢出口持续 澳大利亚户储补贴需求具1-2年持续性 全球市场保持高景气度[21]
汽车早餐 | 岚图股改更名,介绍方式登陆港股迈出关键一步;铃木首款纯电动汽车明年1月将在日本上市;日本对美出口连续5月同比下降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8 10:20
国内新闻 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相关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9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对《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专家表 示,这将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再次筑牢安全底线。 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技术未来十年发展路线图 2035年装机目标超3亿千瓦 9月17日,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柳新岩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2025-2035年)》。路线图规划的发展目标为:2027年,新型储能产业步入规模化发展初期,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1.8亿千 瓦;2030年,新型储能产业全面市场化发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2.4亿千瓦;2035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3亿千瓦。 商务部:决定成立5家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9月17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成立汽车流通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资源回收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服务外包行业标 准化技术委员会、药品流通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流通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李家超:香港支持市场发展换电型电动车及自动化换电站技术 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香港特区立法会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 ...
申银万国期货早间策略-20250918
申银万国期货· 2025-09-18 09: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9月股指走势较7、8月更波折,进入持续上涨后的高位整固阶段,长时间上涨后部分资金在高位对冲需求增加使多空力量有分歧致股指波动大,但中长期中国资本市场战略配置期刚开始 [2] - 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含科技成长成分多,更偏进攻、波动大但回报可能更高;上证50和沪深300含红利蓝筹成分多,更偏防御、波动小但价格弹性可能弱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指期货市场 - IF当月、下月、下季、隔季前日收盘价分别为4553.20、4541.80、4518.20、4492.80,涨跌分别为36.20、34.80、31.60、30.20,成交量分别为72782.00、20655.00、57612.00、11450.00,持仓量分别为61553.00、33842.00、133521.00、44996.00,持仓量增减分别为 -17674.00、7608.00、6720.00、666.00 [1] - IH当月、下月、下季、隔季前日收盘价分别为2956.20、2955.60、2955.80、2958.40,涨跌分别为5.80、6.20、5.00、3.80,成交量分别为29648.00、8442.00、23042.00、3627.00,持仓量分别为28332.00、12791.00、52206.00、11442.00,持仓量增减分别为 -4903.00、3127.00、5476.00、321.00 [1] - IC当月、下月、下季、隔季前日收盘价分别为7252.40、7197.00、7081.00、6916.00,涨跌分别为90.40、93.40、86.80、79.80,成交量分别为67086.00、24005.00、56441.00、16292.00,持仓量分别为56442.00、40143.00、111083.00、44403.00,持仓量增减分别为 -20158.00、6496.00、1443.00、1399.00 [1] - IM当月、下月、下季、隔季前日收盘价分别为7547.00、7480.20、7331.60、7126.20,涨跌分别为93.00、96.00、99.40、99.40,成交量分别为122397.00、36291.00、101376.00、25839.00,持仓量分别为89169.00、57923.00、158963.00、73293.00,持仓量增减分别为 -23457.00、11171.00、9900.00、1807.00 [1] - IF下月 - IF当月、IH下月 - IH当月、IC下月 - IC当月、IM下月 - IM当月隔月价差现值分别为 -11.40、 -0.60、 -55.40、 -66.80,前值分别为 -9.40、0.80、 -57.80、 -70.00 [1] 股指现货市场 - 沪深300指数前值4551.02,涨跌幅0.61,成交量235.72亿手,总成交金额6084.54亿元 [1] - 上证50指数前值2952.78,涨跌幅0.17,成交量56.67亿手,总成交金额1550.34亿元 [1] - 中证500指数前值7260.04,涨跌幅0.96,成交量258.26亿手,总成交金额4455.49亿元 [1] - 中证1000指数前值7554.81,涨跌幅0.95,成交量301.71亿手,总成交金额4932.96亿元 [1] - 能源、原材料、工业、可选消费行业前值分别为2191.05、3281.11、2493.97、6779.50,涨跌幅分别为1.06%、 -0.13%、2.13%、1.72% [1] - 主要消费、医药卫生、地产金融、信息技术行业前值分别为22952.88、9661.44、6551.58、3277.17,涨跌幅分别为 -0.58%、0.69%、 -0.10%、0.76% [1] - 电信业务、公用事业行业前值分别为5079.10、2514.52,涨跌幅分别为0.05%、0.01% [1] 期现基差 - IF当月 - 沪深300、IF下月 - 沪深300、IF下季 - 沪深300、IF隔季 - 沪深300前值分别为2.18、 -9.22、 -32.82、 -58.22,前2日值分别为 -6.54、 -15.94、 -34.14、 -57.34 [1] - IH当月 - 上证50、IH下月 - 上证50、IH下季 - 上证50、IH隔季 - 上证50前值分别为3.42、2.82、3.02、5.62,前2日值分别为2.78、3.58、3.78、7.18 [1] - IC当月 - 中证500、IC下月 - 中证500、IC下季 - 中证500、IC隔季 - 中证500前值分别为 -7.64、 -63.04、 -179.04、 -344.04,前2日值分别为 -25.79、 -83.59、 -194.19、 -358.99 [1] - IM当月 - 中证1000、IM下月 - 中证1000、IM下季 - 中证1000、IM隔季 - 中证1000前值分别为 -7.81、 -74.61、 -223.21、 -428.61,前2日值分别为 -21.63、 -91.63、 -241.23、 -449.63 [1] 其他国内主要指数和海外指数 -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前值分别为3876.34、13215.46、8042.44、3147.35,涨跌幅分别为0.37%、1.16%、0.99%、1.95% [1] - 恒生指数、日经225、标准普尔、DAX指数前值分别为26908.39、44790.38、6600.35、23359.18,涨跌幅分别为1.78%、 -0.25%、 -0.10%、0.13% [1] 宏观信息 - 美联储年内首次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4.00% - 4.25%,FOMC声明后美国利率期货预期10月降息可能性超90%,交易员加大对今年至少再降息一次押注 [2] - 我国将选50个左右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月期间各地开展超25000场文旅消费活动,发放超3.3亿元消费补贴 [2] - 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第22届中国 - 东盟博览会开幕式并提出四点建议,包括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加快区域开放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联动、增进文明交流互鉴 [2] 行业信息 - 国家网信办副主任指出头部企业需扛起“卡脖子”技术攻关责任,聚焦芯片等领域,联合高校院所打造创新联合体研发自主可控安全芯片 [2] - 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召开,涉及能繁母猪产能控制、限制“二次育肥”及生猪出栏降重等内容 [2] - 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构建安全基线,要求系统在设计运行条件下激活,具备手部和视线脱离检测能力 [2] - 2025世界储能大会在福建宁德举办,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技术未来十年发展路线图,目标是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1.8亿千瓦,2030年超2.4亿千瓦,2035年超3亿千瓦 [2]
新型储能勇攀3亿千瓦高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09:18
文章核心观点 - 新型储能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但需警惕盲目扩张和低价竞争带来的安全隐患及不可持续问题 行业呼吁高质量发展并构建创新生态 [1][4][8][9] - 国家政策目标推动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2027年目标1.8亿千瓦 2030年有望达3亿千瓦 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4][5][6] - 宁德市作为"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 贡献全球超20%锂电池产能 是储能产业重要生态基地 [1] 新型储能发展规模与目标 - 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 截至2024年底达7376万千瓦 [1][4] - 《行动方案》提出2025-2027年新增装机超1亿千瓦 2027年总装机达1.8亿千瓦以上 [4] - 2030年装机目标乐观预计达3亿千瓦 但工信部路线图将3亿千瓦目标稳妥放宽至2035年 [5][6] - 2030年需满足全国13万亿千瓦时用电需求 促进28至30亿千瓦新能源消纳 [5] 行业挑战与问题 - 储能系统价格三年下降约80% 近期集采中标价低于0.4元/Wh 严重偏离成本 [8] - 恶性低价导致减料减配 埋下质量安全隐患 价格战蔓延海外使企业毛利急速缩水 [8] - 产能无序扩张引发激烈价格竞争 出现产品参数虚标、技术同质化问题 [8] 高质量发展路径 - 需构建"创新型"产业生态 重点包括坚守安全底线、构建实证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融合零碳电力系统 [9] - 下一步需在政策、机制和标准上发力探索 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9] - "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需与源网荷各环节融合 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5][10] 产业地位与影响 - 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核心构成 其规模决定新能源发展质量和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5] - 储能产业被列为我国能源领域"十五五"建设期间重要看点 将带动约2500亿元直接投资 [4][10]
新型储能,装机目标出炉!概念股名单出炉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09:09
行业政策与规划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规划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1.8亿千瓦,2030年超过2.4亿千瓦,2035年超过3亿千瓦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技术路线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 [3] -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涵盖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机械储能、储热蓄冷、氢储能五项技术方向 [2] 市场发展态势 - 过去五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增长达11倍,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实现20倍增长,成为全球最大储能市场 [1] - 中国储能电池和系统出货量分别占据全球市场的90%和70%以上 [1] - 2025世界储能大会期间宁德市新对接产业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367亿元,开幕式签约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45.8亿元,涵盖新型电池、新型储能系统、新材料等方向 [2] 企业动态与业绩 - 宁德时代股价大涨6.7%,盘中最高冲至381.88元创历史新高,公司2014年以来累计研发投入超800亿元,2024年拥有及在申请专利合计达4.3万项,预计新增7000项左右,连续5年申请专利数行业第一 [1] - 阳光电源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收入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营收占比升至40.89%,首次超过光伏逆变器业务,公司计划在埃及建立年产能达10吉瓦的储能电池工厂 [6] - 比亚迪上半年实现营收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与沙特电力公司签署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合同,容量达12.5吉瓦时 [5][6] 财务表现突出的公司 - 上半年净利润规模逾10亿元的储能概念股包括宁德时代304.85亿元、比亚迪155.11亿元、阳光电源77.35亿元、德业股份15.22亿元和璞泰来10.55亿元 [5] - 杉杉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079.59%,锦浪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70.96%,骆驼股份增长69.46%,先导智能增长61.19%,阳光电源和万里扬净利润增速超过50% [6][7] - 负极材料需求攀升,2025年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29万吨,同比增长37% [7] 行业前景与商业模式 - 华泰证券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未来储能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通过与风光装机耦合实现更优的经济性,调度更公平的情景下储能年循环次数有望提高 [3] - 中信证券测算在储能100元/千瓦的容量电价水平下,若储能新增装机保持30%增速,对终端用电价格影响仅有1.19%,储能容量电价具备可行性 [4] - 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后,储能行业从成本竞争转向价值创造,有望实现行业竞争格局优化 [4]
2025世界储能大会吸睛 新型储能迎机遇 企业机构齐布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9-18 04:29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储能市场 储能产业从科研示范走向规模产业化发展[1] - 储能产业正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引擎 在双碳战略引领全球能源变革背景下快速发展[1] - 新型储能是最重要的发展支撑 需统筹推进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协同发展[2] - 新型储能产业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涵盖全球工程应用主要技术路线 调度运用水平稳步提高[2] - 国内储能商业模式逐步清晰 叠加新兴市场储能需求超预期 共同推动电池需求端扩张[7] 技术发展需求 - 储能技术可将波动不可控电能或热能规模化转化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1] -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不同时长储能技术 包括快速爬坡、热力调峰、顶峰保供、电量平衡[1] - 需要坚持规划前瞻引领 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 不断完善新型储能市场与价格机制[2]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 2014年以来宁德时代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800亿元[2] 企业业绩表现 - 亿纬锂能上半年储能电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2.98亿元 同比增长32.47%[3] - 阳光电源上半年储能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8.03亿元 同比增长127.78%[3] - 智光电气清远独立储能电站(一期)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 净利润7408.20万元[4] 企业技术创新 - 科陆电子实现PCS、BMS、EMS等储能系统控制核心单元全面自研自产 具备整站解决方案服务能力[3] - 科陆电子推出Aqua-C3.0Pro液冷储能系统 单柜容量提升至6.88MWh 总拥有成本降低[3] - 智光电气倡导级联型高压储能技术 在PCS及电池系统均衡管理、绝缘处理等方面具有核心壁垒[4] - 智光电气2013年推出级联型高压PCS产品 能效转换效率高、维护成本低、构网能力强[4] - 天启鸿源形成从电芯级优化到系统集成的完整技术体系 核心技术包括插箱优化器技术、时序AI算法EMS系统、浸没式液冷技术[5] - 天启鸿源在承德围场920MWh共享储能项目中规划的50MWh半固态电芯储能系统已投入运行[5] 市场拓展与合作 - 天启鸿源与壳牌中国围绕全浸没式液冷技术及产品展开合作[5] - 天启鸿源把握算电协同趋势 与庆阳市政府签署协议规划建设2GWh储能装备生产线及1GWh磷酸铁锂储能电站[6] - 天启鸿源与鑫蜂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推进算力中心储能、人工智能算力技术等创新业务深度协同[6] 投资机会展望 - 在基本面改善+新技术催化+估值仍相对合理三重因素影响下 锂电板块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7] - 储能和固态电池等细分板块可以重点关注[7] - 国家政策持续加码 叠加海外储能市场多点并发 下游AIDC等应用场景快速拓展[7] - 全球储能装机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带动产业链景气度回升[7] - 建议关注储能龙头企业业绩修复、估值回升带动的投资机会 以及海外储能市场增长、下游应用场景拓展释放的增量空间[7]
行业路线图发布 储能概念股走势活跃
证券时报· 2025-09-18 02:54
行业政策与规划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规划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1.8亿千瓦,2030年超过2.4亿千瓦,2035年超过3亿千瓦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2] - 政策推动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同时涵盖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机械储能、储热蓄冷和氢储能等多类技术 [1][2] 市场表现与投资动态 - 9月17日储能指数上涨1.35%,宁德时代股价大涨6.7%至381.88元/股,豪鹏科技涨停,欣旺达、杉杉股份、万里扬和孚能科技跟涨 [1] - 2025世界储能大会期间宁德市新对接产业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367亿元;开幕式签约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45.8亿元,覆盖新型电池、储能系统及零碳园区等领域 [2] - 华泰证券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储能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通过与风光装机耦合提升经济性,调度优化有望提高储能年循环次数 [2] 企业财务与业务进展 - 宁德时代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比亚迪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阳光电源归母净利润77.35亿元 [3] - 阳光电源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收入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营收占比升至40.89%,首次超过光伏逆变器业务 [3] - 杉杉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079.59%,主要受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高景气度驱动,负极材料需求攀升 [4] 行业数据与技术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29万吨,同比增长37% [5] - 中信证券测算显示,在储能容量电价100元/千瓦条件下,若装机增速保持30%,对终端用电价格影响仅1.19%,容量电价机制具备可行性 [3] - 行业从强制配储转向价值创造,竞争格局优化,头部厂商受益于技术优势和市场集中度提升 [3]
利好来袭!宁德时代:明年实现批量供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22:49
公司钠离子电池技术进展 -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75Wh/kg 具备超500公里纯电续航能力 覆盖超4成国内乘用车市场需求[2] - 电池包兼容20号 25号标准包/换电包 适用于所有标准包/换电包车企客户车型[2] - 9月初成为全球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离子电池 具备优异低温能量保持率与安全表现[4] - 正与客户推进乘用车动力电池开发落地 进展顺利 明年将实现批量供货[2][4] 公司股价与市值表现 - 9月17日股价盘中升至381.88元 续创历史新高 收盘涨6.7%报377.1元[6] - 总市值首次突破1.72万亿元 时隔两年超越中国银行(1.63万亿元)[6] - 位列A股总市值排行榜第6位 流通市值1.60万亿元[6][7] 分析师观点与评级 - 摩根士丹利指出公司在欧洲市场取得突破 估值在同行中具备显著吸引力[9] - 太平洋证券等多家券商给予买入评级 认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且创新产品构筑新增长引擎[9] - 公司被认定为行业中最便宜标的 领先优势因储能领域竞争格局优化而延续[9] 行业政策动态 - 国家发改委 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要求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达1.8亿千瓦(180吉瓦)以上[9] - 方案预计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9]
3亿千瓦!十五五储能发展新逻辑
行家说储能· 2025-09-17 19:27
行业规模与增长预期 - 截至2024年7月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668万千瓦/2.26亿千瓦时 较"十三五"末增长30倍 [6] - 2024年新型储能平均利用小时数达911小时 较2023年提升300小时 [6] - "十五五"期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有望达3亿千瓦 以满足2030年13万亿千瓦时用电需求 [6] - 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25% 需促进28-30亿新能源消纳 [6] - 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目标超1.8亿千瓦 2030年超2.4亿千瓦 2035年超3亿千瓦 [10] 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 锂离子电池体积能量密度较商业化初期提高近4倍 循环寿命提升15倍 [9] - 2024年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产量260GWh 能量密度200-400Wh/L 循环寿命5000-1万次 [9] - 液流电池和压缩空气储能占比分别较2023年提升0.6%和0.5% [9] - 技术向更大容量、混合化、多元化发展 形成长时+短时、低成本+高成本技术混合应用态势 [9] - 重点发展电化学、电磁、机械、储热蓄冷、氢储能五类技术 涉及18类重点产品/33种关键材料/88个关键指标 [9] 应用场景与市场机制 - 电源侧储能通过系统优化电站及柔性光储/风储一体化技术接近传统电源特性水平 [7] - "十五五"期间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清洁能源占比提高不低于60% 新型储能规模进一步扩大 [7] - 电网侧以独立储能为主 可缓解电网阻塞、替代输配电设施需求 [7] - 负荷侧储能支撑虚拟电厂、绿电直连、数能融合等创新场景 [7] - 将构建"电能量+电容量为主、其他市场收益为辅"的收益模式 [8] 产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储能电池和系统出货量分别占全球市场90%和70%以上 [11] - 三年间储能系统价格降至原价20% 近期集采中标价低于0.4元/瓦时 [13] - 2024年价格战蔓延至海外 企业毛利率大幅缩水 [13] - 注册储能企业超30万家 行业面临洗牌风险 [17] - 部分项目实际运行寿命不足承诺时间的25% 存在参数虚标问题 [17] 政策与战略方向 - 需设立国家储能目标并将储能纳入电网顶层设计规划 [14] - 完善电力市场规则以实现储能多重价值 开发金融创新产品降低初始投资成本 [14] - 建立健全储能并网安全标准体系和实证平台 [14] - 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避免技术同质化和无序扩张 [13][17] - 2030年全球需实现储能累计装机1.5TW 其中电池储能1.2TW(较现有增6倍) [11]
储能领域,又迎来好消息
证券时报· 2025-09-17 17:28
政策规划 - 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 目标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1.8亿千瓦 2030年超过2.4亿千瓦 2035年超过3亿千瓦 [1][3]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 目标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6] 市场表现 - A股储能概念股集体走强 近20只相关概念股涨停或涨超10% 包括特变电工 富佳股份 金发科技 世嘉科技等 [1][3] - 宁德时代盘中一度大涨8% 收盘上涨6.7% 总市值突破1.7万亿元 [1][3] 行业地位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储能市场 过去五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增长达11倍 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实现20倍增长 [4] - 中国储能电池和系统出货量分别占全球市场的90%和70%以上 拥有全球最完整 规模最大的储能技术和最先进的储能产业链 [4] 机构观点 - 中信证券上调2025-2027年国内储能装机预测至140GW 190GW 230GW 认为实际装机大概率将超过政策目标 [6] - 招商证券指出国内储能政策持续加码 2025年8月国内储能市场招标规模达25.8GW/69.4GWh创历史新高 需求将超预期且可持续 [7] - 华泰证券认为行动方案目标符合市场预期 商业模式创新是未来储能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6] 行业挑战 - 储能行业存在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和无序扩张等问题 [4] - 需要守住安全底线 构建真实可信的市场环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鼓励创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