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
搜索文档
北京昌平:启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专项活动
北京商报· 2025-06-06 18:34
北京商报讯(记者 金朝力 实习生芦春阳)为贯彻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推动老旧电动自行车规范化更 新,消除安全隐患,激活绿色消费市场,促销费惠民生。北京昌平区将于6月—7月,持续举办"绿色消费· 安全出行"2025年昌平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专项活动。6月6日上午,启动仪式及首场活动在亢山广场举 行。 据了解,昌平商务局依托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精心策划了系列专场活 动。活动促销采用"市级补贴+金融机构支持+企业置换让利"的组合模式,旨在降低居民购车成本,激 活合规车辆消费潜力,引导居民淘汰隐患车辆、购置合规新车,同时提升公共安全意识。该活动一经推 出,便得到了广大市民及电动车企业的大力支持。此次活动邀请到了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及爱玛、雅 迪、小牛等8个知名电动自行车品牌联合参与,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众多惠民促销福利。 启动仪式上,昌平区商务局与区城管委联合区交通支队、区消防救援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经信局等部 门就电动自行车的销售、换新补贴、安全讲解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宣传。 据主办方介绍,活动首日人流量约2000人;发放以旧换新政策宣传和安全宣传材料1300余份;提供咨询 讲解服务500余人次; ...
共探“无废城市”新路径,阿迪达斯全新可持续元素门店落地上海
江南时报· 2025-06-05 11:58
品牌价值与线下店铺 - 线下店铺成为品牌价值的"放大器",在建立品牌信任与价值认同中发挥重要作用 [1] - 公司全新可持续元素门店亮相上海,从产品、道具、能源管理、消费者互动等多方面探索绿色概念转化为绿色增长动力 [1] - 门店推出会员消费满688元赠送限量款旧衣再造环保袋活动,该环保袋由旧衣回收制成,深受消费者喜爱 [1] 可持续零售店铺模式升级 - 公司整合现有可持续项目融入店铺陈列设计,使消费者在购物中切身感受可持续理念,新模式展示投入成本更低、普及性与可复制性更高 [2] - 截至2024年,公司产品中再生聚酯纤维使用率达99%,远超全球服装行业12%的平均水平,计划到2030年10%的再生聚酯纤维来自废弃纺织品,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2] - 店内道具和装置均为循环再利用,旧衣物被制成试鞋凳、更衣帘和环保包袋,发挥全新用途 [2] 能源与碳排管理 - 门店采用LED节能灯,引入数字化能源和碳管理系统,持续监测并优化能源使用以减少碳排放 [3] - 店内常设旧衣回收箱,结合品牌活动发起环保包袋兑换活动,促进"绿色循环"消费 [3] - 公司连续6年保持MSCI ESG评级"AAA"最高等级,2024年获得CDP气候变化最高等级"A"级,企业气候行动指数CATI全行业第一,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全行业第二 [3] 绿色消费趋势 - 绿色环保消费趋势渗透到年轻消费者的衣食住行,超九成消费者意识到"绿色消费"重要性,绿色消费正成为商业社会绿色增长新动能 [4] - 公司认为可持续元素成为产品营销和销售的新竞争优势,但需吸引金字塔中间部分消费者参与以支撑销售体量 [5] - 过去两年通过旧衣回收活动回收约4吨14000余件旧衣,制成环保包袋并在天猫双十一、上海"五五购物节"等活动中受欢迎 [5] 可持续商业模式探索 - 公司在中国全方位打造"绿色标杆",如苏州自动化配送中心X获LEED铂金奖认证,成都可持续足球场将4万双废旧球鞋"变废为宝" [5] - 公司整合已有可持续项目与经验,让可持续渗透进消费选择和沉浸式体验,增强文化共鸣,探索长期可持续商业模式 [6]
过度包装治理:绿色消费的觉醒之路
消费日报网· 2025-06-05 11:23
过度包装问题现状 - 过度包装被比喻为消费市场的"寄生虫",吸食资源并制造虚假高端幻象,青海省消费者协会联合11地消费者组织发布消费提示引发关注 [1] - 商家过度包装本质是利益驱动,某品牌粽子包装成本占售价45%,利用皮革、木材等奢华材质将普通商品包装成礼品经济载体,价格上浮30%-50% [1] - 包装产业链形成完整利益链,从设计公司到材料供应商依赖冗余包装生存,企业将15%销售额投入包装,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1] 消费者行为与监管挑战 - 43.5%消费者明知过度包装仍购买,面子文化驱动下包装成为身份象征,某电商平台显示包装成本超30%的月饼礼盒销量是普通包装的2.3倍 [2] - 监管执行存在博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规定百元以上月饼包装成本不得超过15%,但查处案例中包装成本占比达31%的企业仅被责令整改 [2] - 法规界定存在模糊空间,药品、保健品等领域包装限制缺失形成监管盲区,企业将过度包装向其他领域转移导致治理成效大打折扣 [2] 解决方案与行业影响 - 需通过完善法规将包装成本占比纳入企业信用体系,对违规者实施联合惩戒,同时推广可降解材料和模块化设计降低绿色包装成本 [3] - 某茶企通过模块化设计缩减包装体积60%后,运输成本降低25%,销售额增长18%,证明过度包装实为资源错配 [1] - 行业需要从包装竞赛转向品质竞争,消费者需改变消费观念,监管需斩断利益链条,使包装回归保护商品的基本功能 [3]
2025年全国“服务消费季”暨“苏新服务·惠享生活”活动在宁启动
南京日报· 2025-06-04 07:45
全国服务消费季活动启动 - 2025年全国"服务消费季"暨"苏新服务·惠享生活"活动在南京启动 12个中央部门、13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及头部平台企业参与 推出160余项重点活动 [1] - 江苏省发布服务消费惠享礼包 涵盖养老托育、餐饮家政、文旅体育、电影等领域 南京发布首版"宁享服务"消费臻选指南 覆盖12个领域近200个臻选点位 [2] - 活动同步开设"漫游苏适圈"主题市集 设置5大互动体验区 融合健康消费、银发经济、数字消费等10大元素 吸引百余品牌参与 [3] 服务消费创新实践 - 红山森林动物园入选服务消费场景创新实践十大案例 通过"体验经济""IP经济""融合经济"转型 游客量从2023年660万增至2024年近800万 外省游客占比50% [5] - 南京市建立服务消费"1+N"政策体系 打造线上平台及多元活动 红山动物园案例为全国服务消费融合创新提供借鉴 [5] - 活动现场展示苏宁易购仿真机器人、智能诊脉仪器等科技产品 米其林美食、房车露营体验区及飞盘射箭等运动项目吸引市民参与 [3] 绿色与数字消费融合 - 市集依托玄武湖生态优势 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通过SGS认证实现碳中和并发放纪念卡 [4] - 设置江苏闲鱼循环市集 展示数码回收、宠物玩具等循环经济产品 配置支付宝碰一碰设备创新数字消费场景 [4] 南京服务消费发展规划 - 计划培育餐饮家政服务品牌 建设文旅特色街区、体育产业基地及银发经济"区中园"等载体 [6] - 创新打造"跟着电影品美食""小剧场+商业mall"等融合场景 构建"南京艺术节""宁青Yeah校"等活动矩阵 [6] - 提升"我的南京"App数字化服务能力 优化普惠便捷的消费环境 [6]
长春市消费者协会开展“抵制过度包装 共享绿色端午”社会监督活动
搜狐财经· 2025-05-30 10:54
抵制商品过度包装社会监督活动 - 长春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抵制过度包装 共享绿色端午"主题活动 [1] - 活动聚焦粽子、茶叶等礼盒商品的包装层数、材料和空隙 重点检查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 [3] - 国家标准要求食品包装层数不超过3层 包装成本不超过商品售价20% [3] 活动实施方式 - 市场监管人员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测量和数据比对等方式核对商品包装合规性 [3] - 大学生消费维权志愿者从新时代视角理解限制过度包装的意义 并在高校传播绿色消费理念 [3] - 活动旨在推动经营者减少奢华包装营销 回归产品质量和服务 倒逼上游产业链优化设计 [3] 行业影响 - 过度包装造成木材、纸张等资源浪费 产生大量难以降解的包装垃圾 [3] - 活动倡导拆掉"面子"浮华 回归"里子"真诚 用绿色消费为传统节日注入新时代文明内涵 [3] - 大学生志愿者既是过度包装监督者 也是绿色消费理念传播者 [3]
中国“双碳”转型勾勒绿色消费新图景
消费日报网· 2025-05-29 10:55
□ 本报记者 张丽娜 北京的环京可再生能源圈点亮万家灯火,成都街头每三辆汽车就有一辆"喝电不喝油",深圳近七成电力 来自清洁能源……这些悄然改变生活的绿色细节,勾勒出中国城市"双碳"转型的鲜活图景。中国环境科 学研究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双碳指数》第三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气 候雄心、低碳状态和排放趋势三个维度对110个重点城市的"双碳"进展态势开展了系统评价。北京以突 出的气候雄心与低碳状态表现排名榜首,成都、宁波、深圳分列第二至四位,昆明、上海、广州等城市 跻身前十。海口、上海、常州等城市在新能源消费、充电基建等领域崭露头角,一场关乎你我日常的绿 色变革正加速落地。 绿色消费场景加速落地 能源转型支撑消费升级 本期指数评价期内,我国能源转型又迈上新的台阶,可再生能源装机继续领跑全球。截至2024年底,我 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8.89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6%,再次超越火电装机,为居 民绿色用电提供充足保障。消费侧同步呈现爆发式增长:全球超半数电动车行驶在中国,充电桩数量 较"十三五"增长60倍。深圳电网清洁能源占比近七成,成都通过"以电代煤、代油"行动推动居 ...
论道金融如何扩内需促消费
北京商报· 2025-05-28 23:57
金融扩内需促消费政策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首要任务[1] - 金融监管部门配合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消费,未来可进一步提升政策力度[4] - 人民银行推出5000亿元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重点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领域[4] 消费信贷发展趋势 - 信贷是提振消费重要一环,需解决额度不足、手续复杂、实际利率过高等问题[3] - 银行消费贷利率呈现"先降后稳"趋势,未来竞争焦点转向服务升级与场景创新[9] - 金融机构需利用大数据提高营销精准度和风控准确度,拓展中高风险客群市场[3] - 预计将有更多银行降低准入门槛,借款人将获得更多低息高额消费贷款机会[3] 保险业创新方向 - 保险业构建"生态"体系,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需求提供场景化服务[6] - 生态权益成为激发投保意愿重要因素,与传统风险保障形成互补[6] - 针对不同年龄段客户提供差异化保障方案,如年轻人侧重身价保障,中青年兼顾家庭责任与教育储备[6] - 险企通过重资产自建养老社区、轻资产合作等方式形成"保障-产业-消费"生态链[7] 消费金融场景创新 - 银行探索"无感授信"模式,实现消费场景与金融服务无缝衔接[10] - 绿色消费领域潜力巨大,可将消费信贷与个人碳账户、减碳积分结合形成闭环生态[10] - 消费贷智能化发展方向包括贷中引入调额调价机制,动态调整授信条件[9] 消费类REITs投资价值 - 消费类REITs具有定期强制分红优势,每年至少分配可供分配金额的90%[12] - 投资门槛低至几百元,流动性强可二级市场交易,交易成本仅需佣金[12] - 主要投资购物中心、百货商场等消费基础设施,与居民消费需求直接关联[12] - 在成熟REITs市场中,消费类资产潜在市场规模较大,有望成为产权类REITs最大板块[13]
玛莱美芙引领数字经济与绿色消费新浪潮 助力2025年提振消费战略
搜狐财经· 2025-05-28 22:40
政策驱动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消费作为经济工作首位任务 通过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3] - 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直接带动消费超1 3万亿元 2025年政策进一步覆盖手机和智能设备等科技产品 [3] - 数字经济与绿色消费成为政策重点 公司成为政策红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3] 公司创新实践 -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场景 以"体验式消费+个性化定制"为核心 通过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资产配置方案 [6] - 创新推出"绿色消费积分"模式 消费者可通过环保行为积累积分兑换商品、服务或股权 响应共同富裕政策 [8] - 依托AI与大数据技术精准捕捉需求 推出环保可持续产品 个性化定制服务减少资源浪费 [9] 行业趋势 - 2025年县域商业体系成为政策重点 公司通过线下体验店网络和数字化物流体系加速渗透县域市场 [10] - 聚焦优质供给 以高性价比产品和创新服务(如积分返利、会员权益)激发消费潜力 印证"品质为王"的市场逻辑 [10] 未来展望 - 银发经济规模预计2035年达30万亿元 公司正探索适老化智能产品与服务 开发药食同源和健康管理场景 [12] - 持续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 推动消费数据透明化与资产安全 树立行业可持续发展标杆 [12] 公司定位 - 公司作为数字经济与绿色消费的先行者 创新模式与国家政策高度契合 成为提振消费赛道中的标杆企业 [1] - 在数字经济与绿色消费双轮驱动下 公司为消费者创造更高价值 为中国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4]
广发银行北京分行祁巍:银行消费贷竞争焦点转向服务升级与场景创新
北京商报· 2025-05-28 18:47
消费贷款利率趋势 - 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呈现"先降后稳"趋势 目前已进入相对稳定区间 [1][3] - 广发银行消费贷平均利率从2022年6.4%降至2023年5.3% 2024年进一步下探至5%以下 [3] 消费贷服务优化 - 申请流程全面线上化 实现从申请到审批的分钟级响应 [3] - "随借随还"功能普及 支持按实际使用天数计息及随时提前还款 [3] 贷款期限政策调整 - 监管将个人消费贷最长期限从5年延长至7年 减轻还款压力刺激消费 [4] 智能化发展方向 - 计划引入动态调额调价机制 根据借款人资信变化实时调整额度利率 [4] - 探索贷中环节的定期信用重评估系统 [4] 场景金融创新 - 消费金融公司在细分垂直领域取得突破 银行可借鉴其经验 [5] - 开发"无感授信"模式 在消费订单生成时同步触发贷款申请 [5] 绿色消费生态构建 - 消费贷可与绿色出行、智能家居等场景结合 嵌入碳账户积分系统 [5] - 形成"减碳-授信消费-再减碳"的闭环生态 助力双碳目标 [5]
当“打卡”变成“入戏”:解码文旅融合时代的消费新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5-23 13:44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国消费市场交出了一份耐人寻味的成绩单:文旅部数据显示,全国国内旅 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7.6%,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游客人均消费支出较2019年同期增长14.2%。这 组看似矛盾的数据背后,正悄然孕育着消费升级的深层变革——当传统观光游逐渐退潮,以文化体验为 内核、以生态价值为底色的新型消费模式,正在重塑区域经济的增长逻辑。 传统旅游模式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路径已难以为继。某知名山水景区曾创下单日10万游客的纪录, 但留下的却是日均30吨垃圾和满山遍野的塑料瓶。反观茶陵的生态实践,通过建立"游客碳账户"体系, 将交通出行、住宿选择、消费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的碳积分,积分可兑换农产品或文旅项目优惠券。这种 游戏化机制不仅降低了环境负荷,更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为了获取稀有文创产品,游客主动选择低 碳出行方式,形成正向循环。 在苏州工业园区,这种绿色转型正在催生新质生产力。狮山市集的建筑群采用装配式木结构,活动结束 后可整体迁移至其他景区循环利用;夜游使用的灯光系统全部接入城市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根据人流密 度自动调节亮度。这些创新举措使单场活动的碳排放量较传统展会降低67%,却创造了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