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市场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证监会主席吴清: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中国资本市场“朋友圈”越来越大
中国经营报· 2025-09-22 18:36
四是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统筹开放与安全,稳妥有序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 放,"十四五"期间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沪深港通、沪 伦通、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建立完善境外上市备案制度,出台"惠港五条",大力支持香港巩固提 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 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可以说,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二是融资端改革持续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逐步走深走实。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 展,接续推出"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举措,在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畅通募投管退循 环等方面加快作出一系列优化完善安排。今年6月,又在科创板推出设置科创成长层等"1+6"改革举措, 目前已有3家未盈利科创企业在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完成注册,创业板第三套标准也迎来首单受 理。 三是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坚持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双轮驱动,两次修订信息 披露管理办法,系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推进独立董事制度改革,上市公司运作更加规范、 ...
吴清:中国资产吸引力明显增强
券商中国· 2025-09-22 17:4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9月22日(星期一)下午3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 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 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吴清表示, 去年9·26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财政、金融、产业等一揽子大力度、超预期政策扩围增效,有利 地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快融合发展,一批现象级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产品相继出圈, 资本市场" 1+N "政策体系加快落地见效。 在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资产吸引力明显增强。 会上,吴清提到,"十四五"期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超过10.6万亿元,比"十三 五"增长超过八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同时,"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 险能力明显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吴清表示, 外资持有A股 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吴清表示, 过去五年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五年信心满满,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需 ...
证监会主席吴清:截至今年8月底 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17:07
投资端改革 - 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 制定实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阶段降费改革全面落地 [1]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着力打通社保 保险 理财等入市痛点堵点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等重要举措落地 [1] - 截至今年8月底 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 [1] 融资端改革 - 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 逐步走深走实 [2] - 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接续推出"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举措 优化发行上市 并购重组 畅通募投管退循环安排 [2] - 今年6月在科创板推出设置科创成长层等"1+6"改革举措 已有3家未盈利科创企业在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完成注册 创业板第三套标准迎来首单受理 [2]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坚持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双轮驱动 两次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系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推进独立董事制度改革 [2] -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 一般性资产重组数量更多 有力支持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2] - 开展两轮退市制度改革 拓宽多元退出渠道 "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2]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稳妥有序推进市场 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 "十四五"期间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3] - 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优化沪深港通 沪伦通 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 建立完善境外上市备案制度 出台"惠港五条" [3]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 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3]
证监会:严格出清“害群之马”“空壳僵尸”,“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搜狐财经· 2025-09-22 17:06
投资端改革 - 制定实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并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阶段降费改革全面落地[3]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出台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和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3] -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3] 融资端改革 - 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3] - 推出"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举措优化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流程[3] - 科创板推出"1+6"改革举措 已有3家未盈利科创企业完成注册 创业板第三套标准迎来首单受理[3]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两次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并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推进独立董事制度改革[4] - "并购六条"发布后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4] - "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4] 资本市场开放 - 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4] - 优化沪深港通 沪伦通和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 建立境外上市备案制度[4]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 269家企业境外上市[4]
中金:A股“长期”、“稳进”的四大条件
中金点睛· 2025-09-22 07:54
历史上涨行情特征分析 - 过去三次A股上涨行情持续时间均达2-3年 整体涨幅明显 增量资金入市推动成交显著放大 行情启动点均为历史大底时期(2005年6月 2013年6月 2019年1月)[2] - 上涨过程中伴随数次震荡回调 市场波动率逐渐加大 投资者行为分化 2024年9月A股从大底回升后经历波折调整(如2024年10月 2025年4月)[2] - 驱动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或流动性改善结合关键产业景气上行 2007年受益工业化与全球景气周期 2015年受益经济转型与货币宽松 2021年受益科技制造国产化与新能源渗透率提升 2024年本轮上涨由成长风格主导[3] 资本市场改革作用 - 历次上涨均伴随资本市场制度改革 2004年"国九条"推动2005-2007年行情 2013-2015年创业板再融资放开及双融条件宽松 2019-2021年科创板设立与注册制推进加速机构化趋势[4] - 本轮行情中新"国九条"推动"1+N"政策体系完善 2024年下半年市值管理 中长期资金入市 公募基金 并购重组等领域新规落地 金融政策重点关注科创企业[4] 盈利与估值表现 - 2005-2007年盈利与估值共振 2006-2007年A股盈利维持高增长 2013-2015年行情更多由估值推动 2019-2021年初期估值修复后期盈利改善[5] - 2024年9月底政策转向推动风险偏好改善 估值修复带动指数回升 预计2025年A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速结束四年连降 整体增速转正至3.5% 非金融业绩增速或超8%[5] 板块轮动特征 - 2005-2007年周期和金融板块涨幅突出 大小盘均有表现 2013-2015年TMT板块(传媒 计算机 通信 电子)表现突出 2014年下半年金融地产阶段性表现[6] - 2019-2021年消费 科技和制造等成长龙头轮动驱动 2024年9月至今AI产业链 创新药 高端制造 新能源等成长风格为主线 有色 券商行业有相对表现[6] - 主线行情普遍具备政策红利 产业趋势明确 基本面改善预期 领涨行业涨幅多数实现翻倍 主线板块上升途中可能伴随超过20%调整但中长期趋势未破坏[7][8] 本轮行情特殊性 - 相较历史阶段 本轮行情更具备长期稳进条件 政府对资本市场重视程度强于以往 资本市场在十五五及2035年远景目标中作用提升 拥有超2亿股民 7亿基民[9] - 全球货币体系重塑过程中中国资产重估处于初期阶段 美元资产安全性下降推动人民币资产重估[10] - 2025年A股上市公司盈利结束四年连降 成长风格业绩显现高景气 指数权重行业反映重要产业景气上行[10] - 当前沪深300指数PE(TTM)14倍 处于过去20年历史分位数65% 横向比较低于标普500指数(29.4倍) 日经225指数(19.2倍) 印度SENSEX30指数(23.5倍) 英国富时100指数(19.8倍)[11] - 沪深300股息率2.5% 相比十年国债收益率仍有吸引力 A股总市值超100万亿元 与GDP比值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处于中等偏低 A股总市值/M2约34%处于历史60%分位[11] 当前配置建议 - 成长风格呈现扩散(科技成长至创新药 高端制造 军工 新能源)及轮动(强势板块交替)特征 预计后市延续[12] - 临近三季度末投资者对三季报业绩关注度抬升 重要政策时点前关注新质生产力建设 绿色发展 扩大开放等领域 红利风格为阶段性表现[12]
“稳”字打底 “活”力提升 一揽子政策显效 资本市场向好势头持续巩固
中国证券报· 2025-09-22 04:43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推出一揽子稳增长、稳市场、稳预期政策,释放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政策实施近一年来资本市场"稳"的基础持续巩固,"活"的生态加速形成 [1] - 市场交投活跃度明显上升,投资者参与热情高涨,两融余额达24024.65亿元,单日成交额数次突破3万亿元,总市值站上百万亿元规模,8月A股新开户数265.03万户环比增长34.97%同比增长165% [2] - 政策协同显效背景下市场"稳"的基础不断巩固,深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从市场层次、资金结构、服务实体等多维度提升市场韧性和深度 [4]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提升市场活力和稳定性的关键,制度安排着力疏通入市堵点,推动"长钱长投" [5] - 市场回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但基础仍需加强,下一步需深化投融资改革,融资端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投资端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资产端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 [6][7][8] 市场活跃度指标 - 全市场两融规模上升,融资融券余额为24024.65亿元,显示投资者正不断加大A股权益配置 [2] - 日均成交额明显提升,今年以来A股市场单日成交额数次突破3万亿元,总市值站上百万亿元规模 [2] - 投资者入场步伐加快,8月A股新开户数265.03万户,环比增长34.97%,同比增长165% [2] - 融资余额、私募基金规模持续攀升,个人投资者开户数活跃,行业类ETF持续净申购成为居民增量资金入市主要渠道 [3] 政策效果与制度创新 - 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资金供给、市场结构、生态建设实现多维度突破 [1] - 科创板"1+6"政策推出、新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与公募基金改革、《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发布 [4] - 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对公募基金、养老金等全面实施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着力解决A股"长钱不足""长钱不长"等问题 [5] - 依法打击欺诈发行和持续信息披露造假,打击编传虚假信息、"维权黑产"、发行上市环节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 [5] 市场参与主体行动 - 上市公司掀起回购潮、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功能、国资委强力推进央企市值管理考核、机构投资者联手加仓 [5] - 中金公司认为两融余额重返高位显示市场活跃度继续提升 [2] - 招商证券认为偏股公募基金发行有望成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 [3] 未来改革方向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提升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拓展未盈利企业上市通道 [6] - 完善保险、年金等资金的权益投资监管,推广长周期考核,优化理财、信托等入市机制 [7] -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财务造假惩防体系建设,用好市值管理工具,增强投资者回报 [7] - 深入落实"并购六条"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促进资源整合与产业升级,严格执行应退尽退,加速劣质企业出清 [8]
一揽子政策显效 资本市场向好势头持续巩固
中国证券报· 2025-09-22 04:17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在国新办2024年9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三部门联合推出 一揽子稳增长、稳市场、稳预期政策,释放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今年以来,A股市场单日成交额数次站上3万亿元、两融余额突破2.4万亿元……一组最新数据折射 出"9·24"一揽子政策实施近一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稳"的基础持续巩固,"活"的生态加速形成。 (上接A01版)个人投资者开户数活跃,行业类ETF持续净申购,成为当前居民增量资金入市的主要渠 道。展望后市,偏股公募基金发行将继续接力,有望成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 "稳"的根基筑牢 市场活跃度提高、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政策协同显效背景下"稳"的基础不断巩 固。自去年9月24日以来,一揽子重磅金融政策落地实施,宏观政策协调性持续增强,为市场企稳回升 和信心修复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些积极转变,离不开政策的持续发力与精准施策。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资金供给、市 场结构、生态建设实现多维度突破。 市场人士预计,下一步,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增强市场 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
投融资改革持续深化 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巩固
上海证券报· 2025-09-22 01:55
去年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了一揽子增量政策。一年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 改革、"并购六条"、科创板"1+6"等一批标志性政策落地,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进一步 拓展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不断提升对科技创新的精准支持力。其间,资本市场经受住了超预期的外部 冲击,市场韧性增强、预期改善,回稳向好态势不断巩固。 业内人士认为,一系列政策落地显效,既体现了资本市场投融资两端改革的放大效应,也折射出政策鼓 励向新兴产业倾斜的导向。未来,资本市场有望继续引导中长期资本流入硬科技领域,持续提升服务实 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 引导资源加快向"新"集聚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禾元生物成为首批受益者;创业板"激活"第三套上市标准,迎来首单未盈利 IPO项目大普微;蓝箭航天、屹信航天、中科宇航等相继启动上市辅导,拉开商业航天"IPO第一梯 队"冲刺序幕…… 近一年时间,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企业,正借助资本市场多个路径获得发展新动能。随着资本市 场制度包容性不断提高,各类要素资源正加快向"新"集聚。 ——保险资金配置转向。上海等地开展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目前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 点 ...
重塑A股价值逻辑 监管三巨头齐聚,释放深改强信号
经济观察网· 2025-09-21 13:29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预告,国新办将于9月22日(星期一)下午3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 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 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值得注意 的是,这将是金融监管部门一把手继今年5月7日在国新办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定市场稳预 期"后,再次集体亮相,而资本市场发展预计将成为核心议题之一。 回顾过去一年,资本市场在政策引导下经历了深刻变革。2024年9月24日,同样规格的发布会上,监管 层系统阐述了"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和"强化投资者回报"的新监管理念。这一年来,A股市场从估值 修复到业绩驱动,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范式转换。 从稳定市场到建设长效机制 363天内的三次高级别发布会,将清晰展现资本市场政策重心的迁移轨迹。 央行层面,创设两大全新货币政策工具:一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额度5000亿元,允许 非银机构以低流动性资产抵押换取高流动性国债或央票,盘活存量资产,激励其参与市场稳定;二 是"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通过"先贷再借 ...
证监会重磅会议!
证券时报· 2025-09-19 19:35
会议背景与核心内容 - 中国证监会党委于9月18日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及相关会议精神 [1] - 会议总结证监会系统自今年3月以来开展的学习教育工作,并研究部署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1] 学习教育成果 - 系统内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教育,政治意识、工作作风和监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 - 学习教育推动资本市场在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新成效,达到预期目的 [1] 未来工作部署与重点 - 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和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为长期政治任务 [2] - 建立经常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机制,及时纠治“四风”问题新动向新表现 [2] -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制度规定,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2] - 坚持严的基调,从严监督执纪,完善权力配置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强化干部管理 [2] - 紧扣资本市场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主线,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