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物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新股速递|AIoT赛道黑马:特斯联(83%增长 vs 21亿亏损)的突围与隐忧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7-07 11:58
公司简介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核心业务为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聚焦楼、社、园、城、双碳五大场景 [1] - 主要产品包括AI CITY、TacOS平台、AIoT平台、智能终端等,应用于智能商业、智能医院、智能校园、智能建筑等领域 [1] - 客户覆盖全球160多个城市,涵盖企业和公共管理者等公域参与者 [1] - 本次上市保荐人为中信证券、海通国际 [1] 财务状况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7.38亿、10.06亿、18.43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36.3%、83.2% [2][3]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23.87亿、8.03亿、20.9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0.1%、31.0%、15.3% [2][5] - 2023年毛利率提升至31.0%,主要因高毛利软件及服务占比提升至39.8% [6] - 2024年毛利率下降至15.3%,因市场竞争激烈、芯片采购成本上升及软件占比降至8.3% [7] 收入结构 - AI产业数智化业务为收入主力,2024年占比达89%,收入16.41亿元 [3][4] - 其他业务包括AI城市智能化(7.8%)、AI智慧生活(1.7%)、AI智慧能源(1.5%) [4] -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政府及企业订单恢复(2023年新客户增长10.9%)、海外市场扩张(覆盖160城、800+客户) [3] 运营效率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持续改善,从2022年238天降至2024年104天,优于行业平均160-180天 [13][14]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255天降至2024年98天,但存货金额增长55%至9.79亿元 [8] 公司优势 - 全栈AIoT技术能力,覆盖模型+基础设施+智能体,支持国产芯片(华为昇腾、寒武纪) [9][10] - 收入增速行业领先,2024年增长83.2%,3年复合增长率58%,远超商汤(10.8%)、海康威视(3.53%) [11][12] - 国际化布局突出,标杆项目包括迪拜世博会、阿布扎比F1赛车场,覆盖160+城市 [15][16] 财务风险 - 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贡献70.6%收入,且客户粘性差(2021-2024年客户不重复) [17] - 流动性压力大,2024年现金1.58亿元仅够支撑3-6个月,流动比率0.67远低于同行(海康威视1.8) [8][18] - 3年累计亏损52.9亿元,2024年总资产(4.15亿)低于流动负债(4.20亿) [18] 行业前景 - 中国AIoT市场预计2025年达1.2万亿元,公域AIoT领域增速更高(12.8% CAGR) [19][20] - 全球AIoT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2.5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0.8% [20]
【干货】2025年物联网芯片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7-07 11:08
物联网芯片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如中芯国际、中环股份、南大光电、北方华创等,提供基础材料和芯片制造设备 [1][2] - 中游为加工制造厂商,包括中兴通讯、泰凌微、士兰微等,负责芯片设计、制造和封测,模组厂商将芯片与其他电子元件集成 [1][2] - 下游应用场景多元化,涵盖智能城市、智能穿戴、工业物联网、消费电子与车联网等领域 [1] 中国物联网芯片产业链区域分布 - 代表性企业集中于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江苏和上海布局最密集 [4] - 区域发展依托经济实力,江苏和上海在物联网芯片领域发展较快 [4] 代表性企业业务布局对比 - 士兰微、思特威、全志科技主要布局国内,北京君正、兆易创新、安凯微主要布局国外 [6] - 泰凌微物联网芯片业务占比达90.62%,为全球细分领域产品种类最齐全的企业之一 [6] - 安凯微专注于物联网智能硬件核心SoC芯片,产品包括物联网摄像机芯片和应用处理器芯片,应用于智能家居、智慧安防等领域 [7] 代表性企业投资动向与业务规划 - 瑞芯微2025年推出AI视觉芯片RV1126B,具备3T算力,应用于智能安防、工业视觉等领域 [9][10] - 全志科技2025年推出V821智慧视觉芯片,支持双RISC-V架构,满足多样化功耗需求 [9][10] - 安凯微2025年推出低功耗蓝牙音频芯片AK1080系列,支持经典蓝牙与BLE双模 [9][10] - 思特威全球总部园区项目总投资8.5亿元,将建成研发总部和创新研究院 [10] - 泰凌微发布边缘AI平台TLEdgeAI-DK,支持主流本地端AI模型,为全球功耗最低的智能物联网连接协议平台之一 [10]
联电先进封装,拿下大客户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7 08:54
联电跨足先进封装 - 公司成功夺下高通大单,自行开发的高阶中介层(Interposer)已通过高通验证,进入量产出货倒数阶段 [1] - 第一批中介层1500电容通过高通电性测试,预计2026年首季量产出货,高通购置炉管机台放入公司厂房显示合作紧密 [1] - 中介层采用1500nF/mm²电容,匹配高通IC和记忆体需求 [1] 先进封装技术布局 - 公司从RFSOI制程的中介层供应扩展到高速运算芯片封装,降低成熟制程低价竞争压力 [2] - 2.5D/3D封装依赖中介层电容和矽穿孔技术,公司十年前已应用TSV制程于超微GPU订单,具备量产条件 [2] - 高通下单并深度合作,公司整合智原、矽统、华邦等伙伴构建完整生态系 [2] 晶圆代工本业进展 - 14纳米FinFET嵌入式高压制程(14eHV)有新突破,与英特尔合作从12纳米延伸至6纳米 [3] - 2023年研发投入156亿元,聚焦5G、AI、物联网及车用电子,12/14纳米特殊制程和3D IC封装同步推进 [3] 制程技术优化与国际合作 - 12纳米FinFET(12FFC)较14纳米性能提升10%,功耗降20%,面积缩减超10%,节省三层光罩 [4] - 正探索与英特尔扩大制程合作的可能性 [4] 行业竞争与差异化战略 - 通过先进封装与国际大厂合作(如高通)切入AI PC、车用、AI伺服器市场,避开红色供应链价格战 [1][2] - 特殊制程研发和生态系整合强化客户黏着度,形成技术壁垒 [2][3]
帮主郑重:A股半年报藏惊喜!13家公司净利翻倍,这些行业要火?
搜狐财经· 2025-07-07 01:53
核心观点 - 57家发布半年报业绩预告的公司中有13家净利润预增超100%,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科技、消费升级赛道 [1][3][4] - 新能源行业受政策支持和市场化改革推动,长期成长性明确 [4] - 科技行业技术迭代快,需关注真正有技术壁垒的公司 [4] - 消费行业受益于内需回暖和政策支持,稳定性较高 [4] 公司表现 华银电力 - 上半年净利润预增上限达4423%,主要因发电量增加和燃料成本下降 [3] - 新能源布局包括渔光互补、林光互补项目,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升 [3] - 股价4天3个涨停板,市场预期较高 [3] 惠而浦 - 净利润同比暴增559%,受益于研发创新和降本增效 [3] - 国内家电市场零售额连续两位数增长,公司优化产品结构并拓展外销订单 [3] 兄弟科技 - 净利润预增超325%,主要因维生素价格上涨和成本下降 [3] - 全球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出口量持续增长 [3] 圣诺生物 - 多肽原料药领域龙头,受益于GLP-1类药物需求爆发,海外订单大幅增加 [4] - 技术壁垒高,产能持续扩张 [4] 泰凌微 - 低功耗蓝牙芯片领域全球领先,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4] - Bluetooth LE产品收入大增,覆盖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核心场景 [4] 行业趋势 新能源行业 - 政策支持和市场化改革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交易 [4] - 长期成长性明确,但短期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 [4] 科技行业 - AI和物联网持续发力,如工业芯片和养老社区AI应用 [4] - 技术迭代快,需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壁垒 [4] 消费行业 - 内需回暖和政策支持推动零售额连续两位数增长 [3][4] - 稳定性较高,但需关注需求持续性 [4]
2025年第一受欢迎的手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已激活超1100万部
新浪财经· 2025-07-06 11:25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概况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7090万部,同比增长5%,显示市场复苏趋势[2] - 高端智能手机需求持续上升,前五大厂商(小米、华为、OPPO、vivo、苹果)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2] - 小米、华为、vivo实现出货量同比增长,反映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的成效[2] 主要品牌竞争策略分析 - 小米采用双品牌战略:主品牌聚焦中高端市场,红米主打性价比,有效覆盖不同消费层级[2] - 华为坚持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构建跨设备生态系统以巩固高端市场地位[2] - 苹果通过促销计划(价格折扣、以旧换新、分期付款)和生态系统绑定忠实用户群体[6] 热门机型市场表现 - 中低端机型(OPPO Reno13 5G、华为Nova 13等)市占率约2%,定位价格敏感型消费者[4] - 高端机型iPhone 16 Pro Max以4.7%市占率居首,激活量超1100万部,显示苹果高端市场优势[4][6] - 前五热销机型中苹果占三席(iPhone 16 Pro Max/Pro/16),Redmi K80 5G和OPPO A3x进入榜单[4]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国际品牌主导高端市场,国内品牌通过技术创新满足差异化需求,竞争格局多元化[8] - 智能手机将在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推动行业技术升级[8] - 厂商需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并加强研发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8]
恒玄(邯郸)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7-05 19:36
公司注册信息 - 恒玄(邯郸)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为白春红 由恒玄(河北)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1] - 营业期限为2025-7-4至无固定期限 登记机关为肥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1] 股东结构 - 恒玄(河北)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 [1] 经营范围 -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技术服务 技术开发 技术咨询 技术交流 技术转让 技术推广 [1] - 软件开发 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 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 人工智能双创服务平台 [1] - 物联网技术服务 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 大数据服务 数据处理服务 [1] - 互联网数据服务 计算机系统服务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 智能控制系统集成 [1] - 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互联网安全服务 安全咨询服务 安全系统监控服务 [1] -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服务 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 信息安全设备销售 [1] - 工程管理服务 信息咨询服务 咨询策划服务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维修 [1] - 通信交换设备专业修理 软件销售 电子产品销售 机械电气设备销售 [1] - 电子元器件零售 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 机械设备销售 电气设备销售 [1] - 通信设备销售 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 移动通信设备销售 网络设备销售 [1] - 物联网设备销售 卫星通信服务 卫星移动通信终端销售 信息安全设备制造 [1] - 物联网设备制造 移动终端设备制造 数字技术服务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制造 [1] 行业分类 - 国标行业为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互联网信息服务 [1] 公司地址 - 地址为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希望街南段路西168号行政审批局2楼 [1] 企业类型 - 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1]
三大运营商重启eSIM业务 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经营报· 2025-07-05 05:08
eSIM业务重启 - 中国运营商eSIM业务已恢复 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及智能穿戴领域 手机eSIM业务暂不涉足 [3] - 中国联通在25个省市区率先恢复eSIM业务 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正在进行系统升级优化 [3] - 2023年5-7月三大运营商曾暂停eSIM手表一号双终端业务 此次重启标志业务恢复 [3] eSIM技术发展历程 - eSIM技术始于2011年苹果申请虚拟SIM卡专利 2014年首次应用于iPad Air 2 [4] - GSMA于2016年发布eSIM规范 推动技术标准化 [4] - 中国联通2017年最早开展eSIM业务 2018年获批6城市试点一号双终端业务 [4] 运营商布局情况 - 中国联通凭借技术探索和市场嗅觉保持领先 2019年获准全国推广eSIM可穿戴业务 [5] - 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2020年10月获准全国开展eSIM物联网应用服务 [5] - eSIM为运营商开辟B2B新增长空间 特别适合物联网设备需求 [5] 业务暂停原因 - eSIM安全性问题突出 2024年数据显示相关诈骗案件同比激增37% [6] - eSIM简化运营商切换流程 威胁运营商传统SIM卡商业模式 [7] - 运营商需要时间评估eSIM对市场份额和营收的潜在影响 [7] 技术安全改进 - 经过两年优化 eSIM在安全管控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8] - 实施一号多终端计费标准 强化实名制注册 规范跨网切换等新规则 [8] - 运营商探索出eSIM与物联网 5G新应用结合的创新服务模式 [8] 市场前景展望 - GSMA预测2025年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达10亿 2030年将达69亿 [9] - 北美欧洲市场领先 苹果iPhone 14美国版已全面取消物理SIM卡槽 [9] - 中国eSIM产业链已形成完整布局 涵盖芯片 模组 平台 终端等环节 [9] 产业链发展现状 - 紫光展锐 翱捷科技等具备eSIM芯片研发量产能力 [10] - 截至2024年6月全球支持eSIM的消费设备达271款 智能手机占比63% [10] - 国内手机厂商技术储备充足 政策放开后可快速推出eSIM产品 [10] 应用领域拓展 - eSIM在工业传感器 车载终端 农业监测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10] - 物联网和智能穿戴将成为国内eSIM主要应用场景 [10] - 在政策 技术 产业链支撑下 eSIM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11]
数字引擎如何改写现代制造企业的竞争方式
搜狐财经· 2025-07-05 02:41
数字化转型核心观点 -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战略定位、运营模式、创新能力及文化基因的全面革新,重塑商业生态格局 [1] - 通过四大核心维度(运营效率、创新模式、客户关系、组织形态)重构企业竞争优势 [1][15] 运营效率提升 - 某家电巨头通过数字化系统构建"需求感知网络",实时抓取120个电商平台及3000家线下门店数据,库存周转率提升40%,缺货损失降低58% [2] - 某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研发周期从8个月缩短至4个月,成本降低60%,物理原型数量从15个减至3个 [2] - 某快时尚品牌建立"敏捷供应链中台",将120家上下游企业接入同一平台,产品上架周期从90天压缩至7天 [3] 创新模式裂变 - 某医疗设备厂商构建"开放式创新平台",整合高校及医疗机构资源,新型CT扫描仪肿瘤检测准确率从85%提升至97% [6] - 某轮胎制造商植入物联网传感器,推出"轮胎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服务收入占比三年内突破40% [6] - 某运动品牌通过"虚拟试衣实验室"收集用户反馈,改进款运动鞋首月销量达50万双 [7] 客户关系重构 - 某汽车品牌建立"车主生态平台",女性车主占比从15%提升至35%,车主消费频次提升3倍 [9] - 某工业零部件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智能库存管理系统",订单稳定性提升70% [9][10] - 某餐饮连锁品牌通过小程序分析客户反馈,翻台率提升25%,满意度从82分升至91分 [10] 组织形态进化 - 某科技集团采用"项目制作战单元",市场响应速度提升6倍,项目交付成功率从75%升至92% [12] - 某制造企业打造"智能知识图谱",知识复用率提升80%,员工技能成长周期缩短50% [12][13] - 某互联网企业推行"数据驱动决策"文化,用户留存率提升40% [13]
上海迅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7-05 00:29
公司成立信息 - 上海迅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为杨晶晶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由劲旅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持股比例100% [2] 股东及股权结构 - 唯一股东为劲旅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100% [2] 经营范围 - 主营业务涵盖技术服务 技术开发 技术咨询 技术交流 技术转让 技术推广 [2] - 涉及人工智能领域 包括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 应用软件开发 硬件销售 [2] - 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 包含研发与销售 [2] - 覆盖物联网技术研发 技术服务 应用服务 [2] - 包含信息咨询服务 互联网数据服务 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 [2] - 涉及居民日常生活服务 普通货物仓储服务 租赁服务 [2] - 包含国内货物运输代理 低温仓储 货物进出口 技术进出口 [2] - 涉及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安装 管理服务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 [2] - 包含城乡市容管理 城市绿化管理 市政设施管理 [2] - 涉及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 物业管理 [2] - 许可项目包括道路货物运输 城市配送运输服务 [2] 企业基本信息 - 所属行业为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开发 [2] - 注册地址为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420号2层A区 [2] - 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2] - 营业期限为2025-7-4至无固定期限 [2] - 登记机关为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
海洋王: 关于公司及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5 00:22
公司经营范围变更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及《公司章程》备案 [1] - 变更后新增经营范围包括咨询策划服务、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劳动保护用品生产和销售 [1] - 子公司新增经营范围包括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电子元器件制造、集成电路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光纤和光缆销售 [2] 公司基本信息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7149.7994万人民币,成立于1995年8月11日 [3] -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000万人民币,成立于2003年3月24日 [4] - 两家公司均涉及照明器具制造与销售、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安防设备等业务 [3][4] 业务扩展方向 - 公司新增建设工程施工业务,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 [3] - 子公司新增系统集成和安防工程、照明系统安装调试、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等业务 [5] - 子公司扩展至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光纤光缆等电子信息技术领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