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

搜索文档
无锡振华拟发5.2亿可转债完善布局 冲压零部件收入连续三年占超50%
长江商报· 2025-06-18 07:49
公司融资与扩产计划 - 公司拟公开发行5.2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用于廊坊振华全京申汽车零部件项目(4.2亿元,占比80.77%)及补充流动资金(1亿元)[1][2] - 可转债初始转股价格为31.98元/股,期限6年(2025-2031年),票面利率逐年递增(0.2%-2.3%),到期赎回价为面值的113%[2] - 廊坊项目总投资6.48亿元,建设期2年,达产后预计年营收8.03亿元(不含税),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78%,投资回收期7.74年,将形成年产50万台套汽车零部件的产能[2][3]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8.81亿元(+18.9%)、23.17亿元(+23.19%)、25.31亿元(+9.23%),净利润分别为1.62亿元(+77.93%)、2.77亿元(+71.23%)、3.78亿元(+36.3%)[5] - 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为50.6%,短期借款8.61亿元,长期借款960万元,货币资金3.27亿元[3] - 2022-2024年冲压零部件收入分别为11.82亿元(占比62.84%)、12.72亿元(54.9%)、14.84亿元(58.62%),为营收增长主力[1][6] 研发与技术实力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累计达2.87亿元,各年分别为4788.6万元、4976.3万元、6171.7万元、6474.7万元、6281.7万元[6] - 截至2024年末拥有专利148项(发明专利19项),核心技术包括"双向压边的拉深及压印一体化模具"等[6] 客户与市场布局 - 客户涵盖上汽、理想汽车、特斯拉、安徽大众、东风汽车、长城汽车等知名车企[5] - 已建立9个生产基地(无锡+上海+郑州+宁德+武汉+廊坊等),形成多地联动布局[1][3] - 战略聚焦"传统业务智能化+新能源业务规模化",深化与特斯拉、理想汽车、小米汽车等新能源车企合作[1][5]
材美工巧 国风饰品成为心头好(文化中国行·这些美 很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10
图①:采用染色鹅毛、鹦鹉羽毛等制作的羽毛镶嵌火烈鸟耳坠。 图②:采用鹦鹉羽毛等制作的点翠正凤簪。 花丝工艺中的掐丝填丝步骤。 潘 妙供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 胡志超摄(影像中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明金镂空凤纹坠。 鲁 黎供图 甘肃武威市博物馆藏唐镶螺钿绿松石八宝纹骨梳。 侯雅丹摄 饰演杜丽娘的昆曲演员在佩戴点翠头面。 以上图片均为王圣临提供 湖北省博物馆藏明金镶宝石镯。 鲁 黎供图 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展示的绒花作品。 陈晓蓉摄(影像中国) 插发簪、戴手串、佩璎珞……当前,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以传统工艺制作的国风饰品成 为许多年轻人的心头好。与此同时,饰品背后那些独具匠心的中华传统工艺,也吸引越来越多人走近、 探寻、热爱。点翠、花丝镶嵌、螺钿工艺、绒花制作等老手艺走入日常、进入生活,在古与今、用与美 相结合的创新创造中,绽放出夺目的时代光彩。 ——编 者 剧场里,杜丽娘从昆曲《游园·惊梦》中款款走来,华丽的点翠头面随着步伐微微摇曳。这套头面的设 计者、90后珠宝设计师王圣临坐在观众席间,凝望着灯光下的点翠,蕉月、湖色、靛青,莹润多变,流 光闪烁。 社交平台上,王圣临时常发布自己设计制 ...
深耕经典(金台随感)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10
深耕经典,要下"长功夫",要有系统性的阅读研究。历代儒家推崇的十三部儒家经典被称为"十三经", 其中,《诗经》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源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从某种意义上讲,文章 的根本就两条:一条是"修辞立其诚"(《易经·乾卦·文言》),一条是"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尚书· 毕命》)。"修辞立其诚"指文章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本心与生活的本真,要有真情实感,应该"我手写我 心";"辞尚体要"则指文章主题思想要简洁精要,关键处就一两句话,甚或一个词。有了这两条,写文 章的要领才基本到位,而这在《诗经》中都有绝佳的呈现。所以梁启超说:"《诗经》这部书所表示 的,正是我们民族情感最健全的状态。这一点无论后来哪位作家,都赶不上。"可见,读经不易,光是 读通读透一部《诗经》就受益不浅。经典是我们永远的老师。 世界上所有的文明、文化与文学都是有基因、有根脉的。从来"大文章"源自"小积累","软实力"源 于"硬功夫"。我们不妨由简入难,先认真阅读几部经典著作,揣摩体会,然后逐渐扩大研读范围,狠下 一番"硬功夫",打好自己的"文化底子",这样才能获取文明的滋养,切实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 好、弘扬好。 《 人民日报 ...
传统也是时尚,技艺当随时代(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10
传统首饰工艺的历史演变 - 早期首饰采用锤鍱工艺制作简单的黄金片状物,随着中原文明发展逐渐出现錾花、花丝、炸珠、点翠、镶嵌、珐琅等多种工艺 [1] - 錾花工艺通过金属錾子在金银片上刻压出平面或浮雕造型,图案多蕴含美好期冀,如唐代发钗的菊花牡丹、宋代的满池娇、明清的松竹梅菊 [1] - 花丝和炸珠工艺在汉代流行,炸珠通过熔金泼溅急冷形成金珠,东汉中山穆王墓出土的天禄辟邪采用黄金掐丝与金珠底纹并镶嵌绿松石和红玛瑙 [2] 点翠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 点翠工艺自战国流行,利用翠鸟羽毛的蜂窝结构呈现多色光反射,清末民国时期因成本高改用烧蓝(蓝色珐琅)替代 [2] - 当代点翠工艺改用鹅毛、孔雀毛、丝带等替代翠羽,以新面貌重现市场 [2] 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 - 传统工艺体现中华民族对美的理解,凝聚匠心,当前国风国潮兴起推动年轻人学习传统工艺 [3] - 传统工艺需结合生活需求与时代创新,提取文化内涵并融合新技术,保留手工温度与人文情怀 [3]
一顿早茶干掉1斤肉,这座西北城市太硬核了
36氪· 2025-06-17 11:21
吴忠早茶文化 - 吴忠早茶以高能碳水组合为特色,包含牛羊肉、糖糕油香等西北风味,最后以拉面收尾,一顿早饭可持续到中午[1][3] - 当地早茶习惯"先喝茶吃面点,最后吃拉面",八宝茶是核心饮品,配料包含绿茶、冰糖、红枣等8种食材,冲泡后香气浓郁[6][8] - 早茶社交属性强,约早饭是当地常见社交方式,三五人围坐慢聊,八宝茶反复续杯,拉面作为压轴登场[8][10] - 早茶融合南北风味,除传统西北面点外,还引入广式虾饺、千层糕等,结合京鲁菜技艺形成独特风格[10] - 早茶经济效应显著,五一期间举办早茶文化节可创造过亿旅游收入[10] 盐池滩羊产业 - 盐池滩羊被誉为中国羊肉天花板,其肉质纤维韧度、含水量等指标优异,清水煮熟仅需蘸盐即可体现本味[11][13] - 独特地理环境造就品质,盐池县日照长、温差大,175种碱性牧草含天然去膻因子,使羊肉无膻味[13] - 滩羊产品线丰富,包含羊杂碎(早餐)、红烧羊羔肉(宴请)、手抓羊肉(全天候)等多样化吃法[13] - 产业高端化发展,盐池滩羊曾亮相G20峰会、金砖会议等国际场合,成为国宴级食材[14] 吴忠文旅融合 - 历史底蕴深厚,唐代灵州(今吴忠)为丝绸之路重镇,现存青铜峡水利工程等唐代遗迹[15][17] - 农业基础扎实,黄河灌溉系统支撑优质牛羊肉和供港蔬菜(如菜心)生产,香港餐厅30%菜心来自吴忠[17] - 文化多元共存,清真大寺与佛塔并存,餐饮中回汉风味融合,八宝茶配方兼顾南北口味[17][19] - 交通便利促进消费,银川至吴忠高铁半小时可达,形成"宁夏人专程赴吴忠吃早茶"现象[3][4]
博时基金王诗瑶:解析LABUBU爆火背后的新消费投资逻辑
新浪基金· 2025-06-17 09:37
新消费定义与特征 - 新消费指基于新技术、新业态形成的消费行为,包括智能家电、潮流玩具、美妆护肤、宠物经济、即时零售、茶饮等 [1] - 核心特征为数字化、绿色化、情绪价值导向 [1] 新消费增长驱动因素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及AI、大数据技术应用加速线上线下融合 [2] - 消费升级需求:Z世代追求个性化、悦己体验,推动潮玩、宠物经济、玄学消费等情绪价值赛道爆发 [2] - 下沉市场潜力释放:高性价比国货品牌通过供应链优化覆盖低线城市,部分行业和公司实现高增长 [2] 新消费与传统消费差异 - 驱动逻辑:新消费以"情绪价值"和"供给创造需求"为核心,满足Z世代悦己、社交需求;传统消费依赖物质需求与人口红利 [3] - 估值方法:新消费高成长性支撑高估值;传统消费锚定稳定现金流与股息率 [4] - 风险特征:新消费高波动易受市场情绪影响;传统消费防御性强但需求增长乏力 [4] 新消费行业趋势 - 在宏观环境下新消费的高成长性较为稀缺,可能出现局部泡沫 [4]
好博会|买遍30家网店发现全虚标?放弃电商的她,专供高品质“同频人”
新浪财经· 2025-06-17 09:02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高晓娜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白天是白领,夜晚和周末从事服装设计[6] - 2010年在北京创办私服高定工作室,凭借职场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和口碑效应在高端定制领域站稳脚跟[6] - 2020年受环境影响及大众审美变化,传统订单锐减,公司面临生存危机[6] - 转型新中式服装定制,用积蓄购买价值数百万元的香云纱库存开启新业务方向[6][8] 产品与工艺 - 坚持使用真材实料,全古法工艺制作,手工匠人量体裁衣,部分款式里外均采用香云纱或100%桑蚕丝[4][13] - 首系列新中式服装改进领口高度、取消胶水衬、采用偏襟设计,客户反馈穿着像"行走的空调"[9] - 每件服装从设计构思到面料预处理(缩水、定型)再到缝制均严格把控,注重针迹均匀和线迹美观[10] - 细节上选用天然材质扣子,强调设计师审美与调性[10] 行业洞察与竞争策略 - 电商平台标价七八百的"香云纱"实际成本不足购买一米真料,抽查30家网店产品发现均无真丝且为工业速成品[4][13] - 放弃量产化电商路线,定位小众人群,年产量800-1000件,累积粉丝过万[13] - 通过品质差异化吸引同频客户,客户复购率高[13] 市场拓展与文化融合 - 频繁往返苏杭与非遗传人沟通学习,致力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3][12] - 尝试将新中式服装与茶道、古琴、香道融合为"雅集",打造全方位新中式生活体验[14] - 6月27-29日将携新品亮相首届美好生活博览会[4][15] 行业趋势 - 扎根文化的"慢生意"可能成为穿越周期的商业模式,反映中国文化自信觉醒[14]
集群突围、平台赋能、科技破壁——打开江苏文化“出海”三重密码
新华日报· 2025-06-17 07:16
动漫游戏集群"出海" - 江苏38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中影视动画和游戏类企业占比近半达18家主要集聚于苏锡常[2] - 无锡倍视参与70余部国际大片制作如《美国队长3》《星球大战7》海悦动画与日本顶级IP《海贼王》《名侦探柯南》合作年产能60余集樱花卡通参与超百部国内外知名作品[2] - 原力动画自主研发"动捕+实时引擎"系统和AIGC超写实数据库实现数字人毛孔级精度并运用数字技术复原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2] - 苏州工业园区形成数字内容产业集群蜗牛数字拥有100余项虚拟数字技术专利产品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用户超2亿[3] - 《幻塔》游戏翻译成11种语言登陆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技术+内容IP+商业"模式提升中国文化国际能见度[3] 平台聚合构建生态圈 - 宜兴文化出口促进平台整合20多家中小企业构建"陶瓷出海联合体"将紫砂均陶青瓷等打包成"宜兴陶瓷"推广[4] - 苏州工业园区2024年文化贸易总额突破7.3亿美元其中文化出口达5.13亿美元对国际获奖作品给予10万-30万元激励对境外展会提供最高50万元补贴[4][5] -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南京)入驻企业超600家2024年规上企业总营收超300亿元提供法务知识产权展会资源及"清单制"融资服务[5] 数字科技赋能传统文化 - 苏州奥拉动画《奇奇和努娜3》触达全球2.7亿观众以科学问题为切口打破文化壁垒融入共通情感叙事[7] - 泰兴凤灵乐器通过智能制造将年产量提升至90万套通灵乐器采用数控机械精雕和机器人打磨技术降低人工成本[7] - 江苏女子民族乐团运用3D全息投影技术将宋代诗词转化为沉浸式视听盛宴融合《茉莉花》等国际认知度高的曲目元素[8] - 《将军的荣耀》活化三国历史《浮生忆玲珑》捕捉宋明清美学《浮生为卿歌》融入20多项非遗元素在东南亚市场受欢迎[8] - 《幻塔》与苏绣传承人合作创作"缘此青绿"数字时装运用3D渲染技术复现苏绣工艺细节引发海外玩家对东方美学的兴趣[8][9]
当非遗元素融入故事内核(看台人语)
人民日报· 2025-06-17 06:13
剧集内容与市场反响 - 剧集《藏海传》在海内外同步上线后获得较高热度 观众主要讨论人性刻画 烧脑权谋和传统文化等角度 [1] - 非遗技艺在剧中深度融入剧情 成为故事沉浸感和人物塑造的关键手段 例如药发木偶的烟火隐喻和榫卯结构的谋略哲学 [1] 制作与艺术表现 - 服化道精良呈现宋明风貌 构建具有历史质感的视觉舞台 增强架空世界的可信度 [1] - 主角通过建筑营造技艺及"中式哲学"推动剧情发展 工匠操作古老技艺的细节刻画强化文化认同 [1] 文化价值与行业潜力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影视作品中从符号堆砌转向故事内核融合 展现更大发挥空间 [1]
“打捞”传统色里的中国故事(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6-17 06:13
纪录片《寻色中国》的核心内容 - 纪录片通过6个主题色系构建叙事框架,每集聚焦一种独特的中国传统色彩,讲述与之有关的故事和技艺 [2] - 在中国传统赤、黄、青、白、黑的框架里,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结构,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形成纵轴,广博地域上的不同地理环境形成横轴 [2] - 黄色在古代曾是皇家专用色,今天也是代表土地、耕作和丰收的颜色 [2] - 着重寻找影响世界的中国传统色印记,如西汉时期由西域传入的红花,不仅缔造了"红花颜色掩千花"之色,更随中国服饰文化传到东亚其他国家 [2] 传统色彩的现状与保护 - 近一个世纪以来,一些传统色彩日渐式微,团队追踪并记录下即将消失的色彩标本 [3] - 在云南边境找到两位掌握原始染色工艺的耄耋老人,当地已无人知晓从魏晋时期起用于染色的紫胶虫 [3] 创作手法与理念 - 摄影团队大量采用肩扛的方式拍摄,让画面呈现出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和仪式感 [3] - 用蒙太奇的影像设计,辅以沉稳不失灵动的音乐,重现色彩带来的丰富感受 [3] - 执着于用镜头、用斑斓的色彩,为中国人的生活史留存一份档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