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循环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年轻人为何偏爱“租赁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9-12 03:15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租赁经济交易规模突破4.2万亿元 同比增长32% 服务用户超7.5亿人次[2] - 暑期租赁消费旺季单日订单超30个 超六成顾客选择租赁而非购买[2] - 相机租赁搜索量同比增长63% 婚纱礼服租赁增长109% 儿童推车租赁增长165%[2] 消费群体特征 - 90后、00后成为租赁消费主力 强调体验大于占有 注重性价比和环保理念[4][5] - 年轻消费者通过租衣平台月花费不足300元可换穿10余件品牌服饰 实现常穿常新和空间节省[4] - 租赁需求从传统房车延伸至服饰、美妆、数码、母婴等领域 呈现品类多元化特征[3] 商业模式创新 - 商家推出场景化租赁套餐 如旅拍达人套装(微单相机+云台+补光灯)和精致露营套餐(充气帐篷+卡式炉+蛋卷桌)[4][5] - 无人机日均租金40元 单反相机50元 越野车400元 人均日消费100多元降低体验门槛[3] - 专家建议探索租赁+订阅、租赁+购买等混合模式 满足多元化需求[6] 行业发展趋势 - 租赁经济推动物品循环利用 实现节能减排和促进消费的社会价值[6] - 行业需加强服务标准化 包括产品清洁、检测、追踪环节投入以提升信任度[6] - 平台需实现合约透明化、流程标准化、售后即时化 数据使用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6]
“中国开放创新窗口”再发力!“北京日”暨投资北京大会释放1397.5亿元投资机遇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9:37
投资环境与成果 - 北京在“北京日”投资大会上释放140个招商项目,招商总额达1397.5亿元人民币,并推出2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1] - 2024年北京GDP达到4.98万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增加值9324.9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为22% [3] - “两区”建设五年来累计推出140余项突破性政策,其中70多项为全国首创,外资研发中心数量超过220家 [3] 产业吸引力与合作空间 - 国际专家认为北京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领域创造出充满机遇和韧性的投资环境,其模式值得全球借鉴 [2] - 中德两国在全球科技转型中心、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五大领域存在显著合作空间,北京可发挥技术、人才与产业对接的价值 [2] - 美国丹纳赫集团将京津冀作为核心布局区域,其在华业务规模约30亿美元,拥有9家工厂,其中3家位于京津冀 [4] 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 - 本土AI公司智谱华章从2019年成立至今,已发布全球评测第三、国产第一的GLM-4.5模型,其大模型在北京政务场景中问答准确度达94% [4] - 北京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总规模达10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25年8月底累计投决256亿元,带动社会资本867亿元,杠杆率为4.08倍 [5] - 上述基金已培育出16家独角兽企业和5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 金融服务与贸易支持 - 中国银行为企业提供全球化金融服务,包括通过全球现金管理实现资金可视可控,并提供63个币种直接报价以覆盖新兴市场风险对冲 [5] - 北京服务贸易规模达1300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八分之一,需要匹配相应的全球化金融服务 [5]
欧盟要去月亮上挖矿?还有这些国家也在推动太空资源挖掘
第一财经· 2025-09-11 18:29
欧盟能源转型与关键原材料战略 - 欧盟委员会在年度《战略前瞻报告》中指出,全球秩序冲击使欧盟难以依赖非欧盟国家供应低碳能源技术所需的关键材料[1] - 作为应对措施,欧盟可能日益重视包括太空采矿在内的先进采矿技术,并将月球作为首选目标[1] - 锂、铜、镍及稀土等金属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至关重要,但欧盟境内开采的这类金属寥寥无几[1] 外部依赖与战略自主挑战 - 欧佩克(OPEC)掌控全球35%的石油储备和50%的全球石油贸易总量,这种主导地位对国际油价和全球经济拥有巨大影响力[3] - 欧盟委员会认为,这种控制可能引发显著的价格通胀并限制关键物资获取,对欧盟的战略自主权和清洁能源转型构成严峻挑战[3] - 欧盟近100%的稀土依赖进口,使其面临供应中断和价格波动风险,加剧了关键领域的脆弱性[5] 太空采矿的规划与进展 - 包括美国宇航局(NA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在内的众多政府机构都在推动太空采矿[3] - 卢森堡被定位为欧洲太空采矿枢纽,计划利用机器人开采月球和小行星资源,这些天体富含稀土、铝、钛、锰等实用金属以及黄金、铂金等贵金属[3] - 欧洲空间资源创新中心(ESRIC)于2020年成立,致力于成为空间资源利用研究的国际权威中心,并为未来太空经济奠定基础[3][4] - 欧盟委员会发布《太空经济愿景》,估算2018至2045年间太空资源价值可达1700亿欧元[4] 关键原材料需求与供应困境 - 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未来25年全球需开采的铜矿量将相当于以往历史总和[5] - 欧盟委员会预计,到2030年欧盟电池用锂需求将比2020年增长12倍,到2050年增长21倍,而目前欧盟境内完全没有锂矿开采[5] - 由于环境保护力度较大和民众反对,欧盟区域内即使发现矿藏也难以开发矿山[5] 回收产业的建设与挑战 - 为补上短板,欧盟开始鼓励欧洲企业进行稀土回收产业的建设[5] - 2024年5月,德国家族企业海拉斯(Heraeus)科技集团建设了"欧洲最大的稀土磁体回收厂",最初计划每年生产约600吨稀土磁粉,并计划在未来翻倍至1200吨[5] - 然而一年后,该工厂几乎入不敷出,远未达到满负荷生产,尽管具有潜在的战略意义[6] 太空采矿的技术现实 - 工业规模的太空采矿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开采技术及矿物运输回地球的实际方案尚处于萌芽阶段[4]
山东海化(000822) - 000822山东海化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1
2025-09-11 17:34
生产运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溴素产量4400吨 [2] - 溴素产品暂无扩产计划 [2] 市值管理规划 - 以提升生产经营绩效为根本 [2] - 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合规信息传递 [2] - 适时运用资本市场工具维护市值 [2] 行业竞争策略 - 通过内部挖潜和技术升级降低生产成本 [2] - 延链补链强链扩展增量业务 [2] - 研发新产品并开拓新赛道培育利润增长点 [2] 资本运作情况 - 目前暂无股票回购计划 [2] 国际贸易影响 - 出口业务占比很小 [2] - 主要市场政治经济环境稳定 [2] - 受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影响很小 [2] 产品技术特性 - 纯碱与烧碱存在有限替代关系 [3] - 替代受价格、工艺、环保等多因素制约 [3] 海洋经济布局 - 依托海洋化工资源发展盐化产业 [3] - 以海卤水综合利用为核心发展循环经济 [3] - 是国内重要海洋化工生产基地 [3]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亮相慕尼黑 宁德时代、奔驰等共话汽车产业绿色变革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5:59
论坛背景与参与方 - 全球电池循环经济高端论坛在德国慕尼黑国际汽车展期间由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主办、宁德时代支持举办[1] - 参与方包括宁德时代、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巴斯夫等全球汽车产业链企业及全球电池联盟、欧洲电池联盟等权威机构代表[1] - 现场汇聚汽车产业链、国际组织及研究智库代表逾百人[1] 核心议题讨论 - 与会嘉宾围绕"电池价值链的循环实现路径"与"政策与金融协同推动循环经济"两大核心议题深入探讨[1] - 专题讨论聚焦促进电池包循环性的关键设计原则和影响回收率的化学材料选择等核心议题[1] - 就建立跨行业合作机制达成广泛共识[1] 企业代表观点 - 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蒋理强调需从电池设计源头融入循环理念 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重构最大化利用电池价值[1] - 梅赛德斯-奔驰循环经济负责人指出需深入理解供应链合作机制 特别是在质量责任、供应链管理和本地化策略方面需要创新合作理念[1] - 全球电池联盟执行董事表示需将"循环力"量化为可被资本市场定价的绿色资产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2] 政策与市场推动 - 欧盟《新电池法》等强制性规范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2] - 实现规模化需要创新商业模式和资本市场支持[2] - "电池护照"工具被倡导作为实现循环经济目标的重要探索[2]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 - 全球首个由中国企业参与推动的循环经济公益项目[2] - 计划在未来20年内推动全球50%的电池生产告别新矿开采[2] - 致力于构建覆盖全产业链、政企决策者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协作网络[2] 项目推进计划 - 论坛成功凝聚产业共识 标志计划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 - 下一步将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开展试点项目探索全链条解决方案[2] - 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循环经济新模式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提供系统性支持[2]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亮相慕尼黑,宁德时代、奔驰等共话汽车产业绿色变革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5:52
论坛背景与参与方 - 由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主办 宁德时代支持的全球电池循环经济高端论坛在德国慕尼黑国际汽车展期间举办[1] - 参会企业包括宁德时代 宝马 梅赛德斯-奔驰 巴斯夫等全球汽车产业链企业 以及全球电池联盟 欧洲电池联盟等权威机构[1] - 现场汇聚汽车产业链 国际组织 研究智库代表逾百人[1] 核心议题与讨论内容 - 围绕电池价值链的循环实现路径与政策金融协同推动循环经济两大核心议题深入探讨[1] - 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蒋理强调实现电池循环经济是系统工程 需构建协同网络 共享知识 整合价值链[3] - 梅赛德斯-奔驰代表指出需深入理解供应链合作机制 特别是在质量责任 供应链管理 本地化策略等方面[3] - 探讨促进电池包循环性的关键设计原则 影响回收率的化学材料选择等核心议题[3] 政策与市场推动因素 - 欧盟《新电池法》等强制性规范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4] - 实现规模化需创新商业模式和资本市场支持[4] - 全球电池联盟提出将循环力量化为可被资本市场定价的绿色资产是关键[4]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目标 - 全球首个由中国企业参与推动的循环经济公益项目[4] - 计划在未来20年内推动全球50%的电池生产告别新矿开采[4] - 致力于打造全球协作平台 推动形成标准统一 数据透明 全员参与的循环生态[3][4] 下一步行动计划 - 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开展试点项目 探索全链条解决方案[4] - 形成可复制 可推广的循环经济新模式[4] - 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提供系统性支持[4]
一轻控股亮相2025年服贸会 多领域奏响轻工强音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14:29
公司参展概况 - 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携旗下老字号品牌与科技企业亮相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通过四大主题展区集中展现绿色制造 人工智能 新材料研发及民生服务领域的创新成果 [1] 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 - 北冰洋通过"桔的一生"特色展台全景呈现红桔产业完整链条 从田间选果 精深加工到资源循环利用 体现"全果物尽其用"的资源高效利用理念 [1] - 北冰洋外场设置100平米天坛特装展位 通过老北京搓冰 雪泥冰沙机等特色体验项目展示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融合 [1]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人形机器人"聪聪"与机器狗"笨笨"搭载一轻研究院自主研发识别算法 通过语音指令精准执行任务 展示人工智能在轻工产业广泛应用 [2] - 大豪科技A15云智能刺绣系统融合云制版 图像识别与物联网技术 实现"所见即所得"个性化刺绣服务 可将北冰洋熊IP形象或个人照片转化为刺绣图案即时缝制 [2] - 兴汉网际DeepSeek AI智算一体机支持文本 图像 语音 视频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 具备一体化设计 便捷部署及安全运维特性 [2] 民生服务创新 - 义利公司现场展售休闲食品 熟食 烘焙及冰品四大类产品 并举办"投沙包" "上上签"互动活动提升展区热度 [1] - 星海集团推出智能乐器"星海弹弹" 通过APP与键盘灯光交互实现"一键弹唱" 打破传统音乐门槛 [2] - 玻璃集团创新打造"行走的眼镜店" 旗下北京六零八厂赛欧特眼镜品牌派出国家级验光师团队提供一站式验光配镜服务 [3] 技术研发突破 - 一轻研究院对机械臂进行深度二次开发 赋予视觉识别 精准抓取与定量倾倒能力 为传统生产场景注入科技活力 [2]
我国纺织行业单位产值能耗近20年下降超65% 再生纤维年使用量突破300万吨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1 10:02
行业循环经济转型进展 - 纺织行业单位产值能耗从2005年到2024年下降超过65% [1] - 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量年均增长12% 再生纤维年使用量突破300万吨 [1] - 2024年棉花产量超600万吨 化纤产量近7000万吨 布产量超300亿米 废旧纺织品回收量达515万吨 [2] 政策目标与实施路径 - 国家设定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25% 再生纤维产量200万吨量化目标 [1][2] - 政策聚焦标准统一 数据共享 金融支持三大方向 完善回收体系与拓展再生纤维应用场景 [2] - 行业循环发展从自发探索进入政策驱动与市场响应协同新阶段 [2] 回收利用现状与挑战 - 2023年废旧纺织品回收量增速达15.7% 但回收总量相对行业规模仍不足 [2] - 仅约2%废旧纺织品用于工业回收 1%实现闭环循环 73%被焚烧处置 [3] - 涤纶和棉制品占比最高 涤棉混纺因组分复杂分离困难成为再生利用难点 [3] 技术创新与系统解决方案 - 主流处理以物理法为主 化学法回收受成本高和流程复杂限制未大规模产业化 [3] - 产品数字护照(DPP)作为数字化工具记录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 [3] - 需跨学科协同创新 从设计端提高产品可回收性和耐用性 实现科技与时尚双向赋能 [4]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服装完全可回收且可多次回收 每次回收赋予新功能 [4] - 新能源新材料重塑产业架构 新设计新制造改写生产模式与形态 [4]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全链条颠覆性解决方案 [4]
云南昆明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人民日报· 2025-09-11 09:58
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 昆明市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进一步下降[1] -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宁基地通过提升废弃物再生利用率实现固废约20%返用于生产 近80%转化为产品 已完成6个大类固废产品认证[1] - 基地将高炉水渣研磨成矿渣微粉作为水泥和混凝土原材料 废旧耐材认证后下游再利用 煤气用于发电 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模式[1] 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 - 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创新催化滤渣直供焦化流程 将每年3000吨滤渣转化为高价值石油焦产品 实现废滤渣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2] - 公司炼油装置投产后安全平稳绿色运行 中间品深加工形成汽柴油等70种产品并出口东南亚国家[2] - 天安化工开发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 分级利用磷酸 依托完整产业链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技术创新[3] 绿色产业链建设 - 安宁产业园区形成企业间绿色产业链 云南杉杉年产3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工厂2024年1月全面投产[3] - 园区围绕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液 电芯 电池组件进行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布局[3] - 园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绿色产业集聚 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升产业间耦合效应 推动跨企业跨行业副产品和原材料闭路循环就近供应[3] - 昆明市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探索粉煤灰 冶炼废渣 磷石膏 建筑垃圾等固废综合利用典型模式 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集聚[3]
科技创新赋能 实现变废为宝
人民日报· 2025-09-11 06:13
绿色工厂建设与固废循环利用 -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宁基地积极建设绿色工厂 生产环境焕然一新[1] - 高炉水渣被研磨成矿渣微粉 成为生产水泥及混凝土的原材料 矿渣水泥具有耐热性强 水化热低 抗硫酸盐侵蚀能力优异和环保效益好的特点[1] - 基地通过提升废弃物再生利用率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 高炉水渣作为水泥原料 废旧耐材产品经认证后在下游产业继续使用 煤气用于发电[1] - 固废产品已完成6个大类产品认证 固废实现约20%返用于生产 近80%转化为产品[1]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 昆明市2024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进一步下降 促进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缩影[1] - 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每年面临3000吨滤渣处理问题 滤渣因黏度高 易沉积导致回炼困难[2] - 公司通过技术攻关创新催化滤渣直供焦化流程 将滤渣转化为价值更高的石油焦产品 实现废滤渣减量化 资源化和再利用[2] 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 - 企业内部打造绿色可循环发展产业链 开发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 分级利用磷酸以综合提升资源利用价值[3] - 天安化工具备相对完整产业链 这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创新绿色技术的优势[3] - 安宁产业园区内企业间形成绿色产业链 云南杉杉年产3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工厂于2024年1月全面投产[3] - 园区聚焦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布局 涵盖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液 电芯和电池组件等环节[3] - 园区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绿色产业集聚 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升产业间耦合效应 推动跨企业 跨行业副产品和原材料闭路循环与就近供应[3] - 昆明市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探索粉煤灰 冶炼废渣 磷石膏 建筑垃圾等固废综合利用典型模式 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集聚[3] 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成效 - 在新能源 绿色燃料开发 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 科技创新赋能循环经济成效显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