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
搜索文档
世运电路入股莱尔科技 深化新兴产业协同
证券时报网· 2025-07-05 11:19
战略合作背景 - 特耐尔通过股份协议转让为莱尔科技引入世运电路作为战略投资者与长期合作伙伴 [1] - 交易细节:世运电路以19.74元/股价格受让莱尔科技775.9万股股份(占总股本5%),交易总金额1.53亿元 [3] - 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从资本到业务的全方位合作 [1] 合作领域与协同方向 - 五大协同领域: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低空飞行、人形机器人、AI服务器 [1][4] - 技术创新:重点开发"膜+FFC+PCB"组合技术方案,拓展至智能驾驶、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 [4] - 客户资源共享:世运电路新能源汽车客户与莱尔科技新能源电池客户实现互通 [4] - 销售网络协同:结合世运电路海外渠道与莱尔科技国内优势共建全球化销售网络 [4] - 供应链协同:在铜材、胶膜基材等共同需求领域增强议价能力和供应稳定性 [4] - 产业链布局:通过联合投资完善汽车电子、低空飞行器等战略领域产业链 [4] 公司业务布局 - 莱尔科技业务:从传统3C领域拓展至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赛道,重点布局锂电池涂碳箔、碳纳米管等新能源材料 [2] - 世运电路业务:主营PCB产品,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AI+应用板块 [2] - 世运电路客户资源:包括特斯拉、宝马、大众、保时捷、奔驰等新能源汽车厂商及吉利极氪、奇瑞知行、理想智驾等智能驾驶项目 [2][4] 市场机会与战略目标 - 目标市场高度重合领域: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AI、低空飞行器及人形机器人 [5] - 战略客户拓展计划:重点开发特斯拉、LG等战略客户 [5] - 产品开发策略:通过"膜+FFC+PCB"组合方案提供研发到量产一站式服务 [5] - 新兴领域布局:智能驾驶、AI服务器、低空飞行、人形机器人领域联合开发产品抢占市场先机 [5] 合作意义 - 实现"资源互补、能力叠加"的合作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先发优势 [1] - 创造"1+1>2"协同效应,提升双方竞争力 [1] - 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范例 [5]
世运电路拟收购莱尔科技5%股份,转让总价为1.53亿元
巨潮资讯· 2025-07-04 23:10
交易概述 - 世运电路拟以19.74元/股的价格收购特耐尔持有的莱尔科技7,759,000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转让总价为153,162,660元 [2] - 交易完成后,世运电路将持有莱尔科技5%的股份,双方将在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低空飞行、人形机器人、AI服务器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2] - 交易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不会对财务及经营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 战略合作内容 - 双方已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在技术创新与联合研发、资源互通与协同开发、全球化销售网络共建与渠道共享、供应链协同优化合作、产业链协同与战略投资布局等方面的合作意向 [2] - 世运电路将借助莱尔科技在功能性胶膜及应用产品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拓展国内外市场 [2] - 通过整合双方技术资源,增强高端产品竞争力,共同切入国内外一线汽车终端客户的智能座舱、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供应链 [3] 莱尔科技业务优势 - 莱尔科技是专注于功能性胶膜及应用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3] - 在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拥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 [3] - 自主研发纳米复合改性技术,产品矩阵正向智能座舱、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新兴领域的关键材料延伸布局 [3] 交易目的与影响 - 交易旨在通过战略投资实现双方在多个新兴产业领域的协同发展 [2] - 有助于世运电路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在新兴产业领域的竞争力 [3] - 将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政策包容度持续提升 优质并购重组案例料不断涌现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9:56
政策优化推动并购重组活跃度提升 - 5月修订发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支付工具、鼓励私募基金参与等方面作出优化,催生一批优质典型并购重组案例 [1] - 典型案例包括富乐德发行股份及可转债购买资产项目(首单运用定向可转债支付工具)、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吸收合并交易案 [1] - 鸿合科技披露实控人变更案例为"并购六条"后首单CVC收购上市公司案例,交易金额达15.75亿元收购25%股份 [2] 新兴产业并购成为主流方向 - 天亿马拟收购星云开物控股权、国科微拟收购中芯宁波股权、浙江力诺收购徐州化工机械100%股权等案例显示并购标的含"新"量高 [2][3] - 证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超140单,为去年同期2倍 [3] - 并购重组逐步回归产业链延伸需求本源,基于产业补链强链整合需求 [3] 产业协同与技术整合效应显著 - 私募基金入主上市公司可发挥产业链、资本、技术和人才优势,解决业务转型问题并开拓增长空间 [2] - 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掌握核心技术的标的快速切入新兴产业赛道,实现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 [3] - 典型案例中交易支付工具创新(如定向可转债)和产业协同特征明显 [1][2] 未来政策支持与监管方向 - 证监会支持上市公司收购有助于强链补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优质未盈利资产 [4] - 机构建议放宽市场化并购时间限制、明确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参与标准、提高亏损企业评估灵活性 [4] - 相关部门将强化信息披露、中介机构核查及追责措施,严打盲目跨界和"忽悠式"重组 [4]
月度金股组合(2025年7月)-20250701
中原证券· 2025-07-01 11:42
报告核心观点 - 宏观上政策为深圳发展注入动力并促进消费市场繁荣,基本面显示制造业景气改善、市场需求回暖,配置上建议关注消费、科技成长、石油化工和电力板块 [3][17] - 推荐 2025 年 7 月月度金股组合标的,包括亚钾国际、仙乐健康等 10 家公司 [4][18] 2025 年 6 月份中原证券月度金股组合运行回顾 - 2025 年 6 月上证指数、沪深 300 指数、创业板指分别上涨 3.12%、2.68%、8.38%,月度金股组合收益率 4.44%,跑赢沪深 300 指数 1.76 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 3.94 个百分点 [6][9] - 给出 2025 年 6 月月度金股组合 10 家公司的涨跌幅、超额收益率等数据 [10] - 截止 2025 年 6 月 30 日收盘,2025 年月度金股组合累计收益率为 8.73%,跑赢沪深 300 指数 8.62 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 7.98 个百分点 [13] 2025 年 7 月份中原证券策略观点 - 宏观上国务院为深圳发展注入动力,央行等六部门促进消费市场繁荣 [3][17] - 基本面 6 月 PMI 数据上升,新质生产力景气度向好,库存周期进入良性循环,新订单指数提升 [3][17] - 配置建议关注消费板块,科技成长板块调整后或迎布局时机,还建议关注石油化工、电力板块 [3][17] 2025 年 7 月份中原证券月度金股组合标的推荐 - 推荐 2025 年 7 月月度金股组合标的为亚钾国际、仙乐健康等 10 家公司 [4][18] - 给出 10 家公司 2025 - 2026 年 EPS、PE、PB 等盈利预测与估值数据 [21] - 给出 10 家公司的推荐逻辑,如亚钾国际产业链布局提升竞争力,仙乐健康分散市场风险等 [22]
券商加大研究人才布局力度 分析师流动现象显著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28 00:50
券商研究所人才流动与结构变化 - 证券行业分析师人才是券商研究所发展的关键支撑 券商研究所改革加速推进背景下 分析师流动现象显著 多家券商研究所迎来新任首席分析师 行业分析师从业人数保持增长 [1] - 新兴产业相关人才和具备专业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未来将更受欢迎 券商对新产业赛道研究布局日渐加码 [1] 券商分析师人才需求与流动情况 - 券商研究所人事变动频繁 6月以来多位知名首席分析师变更任职机构 例如民生证券原首席策略分析师牟一凌加入国金证券 原固收首席谭逸鸣转投天风证券 天风证券原家电首席孙谦加盟财通证券 [2] - 证券行业分析师人数逆势增长 截至6月26日全行业分析师共5632人 较年初增加66人 较去年同期增加687人 48家券商分析师人数增长 东方财富证券新增26人 方正证券等4家券商新增超10人 [2] - 券商对优质研究人才需求加大 体现对研究业务价值的认可 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加速推动专业研究需求 券商需通过提升研究实力增强品牌影响力 [3] 券商研究所新兴产业布局 - 券商研究所加速转型升级 加强对新兴产业及细分赛道研究 浙商证券重点布局新科技 新能源 新材料和专精特新领域 华福证券围绕新质生产力主线研究 [4] - 多家券商新设产业研究院 如民生证券人形机器人研究院 国投证券产业研究院 中国银河新发展研究院 华安证券产业研究中心 [4] - 券商设置新兴产业分析师职位 国金证券设立具身智能首席分析师 方正证券设置新兴产业首席分析师 [4] - 华西证券招聘聚焦低空经济 可控核聚变 智能装备等新质生产力方向 [5] 行业人才发展趋势 - 券商加大对新兴产业分析师招聘力度 体现业务转型升级战略 行业更重视科技背景和跨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技术专家型分析师将更受欢迎 [6]
推动民间资本投资,全国推介项目金额已超十万亿
第一财经· 2025-06-26 10:39
国家政策支持民间投资 - 国家发改委搭建"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截至6月25日推介项目总投资额超10万亿元,其中优质项目超3200个,总投资额超3万亿元 [1][4] - 国家发改委将建立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专项工作协调机制,强化用地用海、环评等要素和融资支持 [4] -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专设"投资融资促进"章节,立法保障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 [10] 民间投资领域分布 - 推介项目涵盖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环保、仓储物流、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4] - 新基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占比提升,根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清单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至106项 [6] - 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投资布局加速,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备受追捧 [12] 地方层面举措 - 天津清理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限制,推进竞争性领域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 [6] - 湖北建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清单、产业项目清单、特许经营项目清单 [6] - 山西公布2025年第二批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60个,计划总投资952.2亿元,计划引入民间资本460.2亿元 [6] - 浙江发布8个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重大项目,总投资349.76亿元 [7] 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 - 三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民营资本股权比例2%,二期工程提高到10%,目前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已达20% [10] - 工业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领域支持民营企业资金占比超过80% [10] - 国家发改委累计推荐92个基础设施REITs项目,70个已发行上市,发售基金总额1794亿元,预计带动新项目投资超1万亿元 [12] 民间投资数据表现 - 1-5月份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同比增长5.8%,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5.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0%,基础设施增长10.0%,制造业增长8.1% [18] - 5月份民营企业销售收入增速较全国企业平均增速快0.9个百分点,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72.3%,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速分别高1.3和0.7个百分点 [18] 新兴产业投资趋势 - 上海通过算力补贴支持民营企业在大模型研发和训练应用投入,建立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库 [14] - 江苏今年由民企投资的省级重大项目228个,年度计划投资1500亿元,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 [14] - 山东年均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支持企业参与"人工智能+"行动 [14]
安徽,何以崛起
投资界· 2025-06-26 10:33
新兴产业与安徽经济崛起 - 2024年安徽GDP冲破5万亿,进出口总值和增速分别位列中部第一和长三角第一 [3] - 一季度汽车产量超越广东登顶全国第一,汽车出口量超越上海拿下全国第一 [3] - 规模以上工业营收达54918.5亿元,同比增长6.6%,位居全国第六和中部六省之首 [22] 借势长三角一体化 -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连接四大黄金腹地,安徽省内行程最长,证明其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分量 [5][7] - 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升级为国家战略后,安徽全省域被正式纳入长三角地区 [8] - 2024年1~11月,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280个,实际到位资金8532.4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省比重62.9% [11] 成本优势与产业承接 - 安徽造车和运输的综合成本比江浙沪便宜5%到10% [9] - 安徽工业用地成交均价10-20万元每亩,合肥最贵仅26.7万元每亩,显著低于江浙的20~60多万元每亩 [10] - 阜阳吸引沪苏浙百亿级投资项目落地,淮北引入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实现陶铝新材料产业化 [10] 科技创新与产业链整合 - 合肥拥有12个大科学装置,数量超过北京,已建成3个在建2个 [12] -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整合23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4万多台套科学仪器 [12] - 科大讯飞依托合肥和杭州科研力量,工业巡检机器人等产品持续迭代 [11] 汽车产业全链条布局 - 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突破357万辆占全国1/9,新能源汽车168.4万辆占全国1/8 [21] - 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1年14.5万辆攀升至2024年135万辆,全国第二 [18] - 芜湖奇瑞汽车2024年产量占全省46.2%,出口量占全省近80% [19] 新兴产业全省协同发展 - 宣城集聚7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年产值超850亿元 [20] - 皖北聚集近1000家汽车产业链企业,目标2025年产业规模占全省超15% [21] - 合肥打造六大千亿新兴产业集群,包括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人工智能等 [23] 区域经济格局重塑 - 安徽从"不东不西"的尴尬境地转变为长三角与中西部的关键交汇点 [26] - 一季度进出口增幅位居长三角第一,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 [26] - 内陆省份在外贸版图分量提升,安徽迎来新发展机遇 [26]
推动民间资本投资,全国推介项目金额已超十万亿
第一财经· 2025-06-25 22:31
民间投资政策支持 - 国家发改委搭建"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截至6月25日推介项目总投资额超10万亿元,其中优质项目超3200个,总投资超3万亿元 [1][4] - 国家发改委建立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专项工作协调机制,强化用地用海、环评等要素和融资支持 [4] -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专设"投资融资促进"章节,立法保障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 [9] 项目领域与结构 - 推介项目涵盖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基建、城市基础设施、环保、仓储物流、制造业等领域,以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4][6] - 新基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推介项目中占比提升 [1][6]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从2022年版117项缩减至2025年版106项,民间资本可参投事项增多 [6] 地方层面举措 - 天津清理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限制,湖北建立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项目清单 [6] - 山西公布第二批60个推介项目,总投资9522亿元,计划引入民间资本4602亿元 [6] - 浙江发布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4976亿元,涉及杭州富春湾科创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项目 [7] 民间资本参与度提升 - 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从一期2%提升至二期10%,部分项目已达20% [8] - 工业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领域支持民营企业资金占比超80% [8] - 基础设施REITs累计推荐92个项目,70个已上市,发售基金总额1794亿元,带动新项目投资超1万亿元 [11] 投资趋势与行业表现 - 民间资本偏好新基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低空经济等新赛道,传统行业智能化改造加速 [10] - 1-5月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58%,住宿餐饮业增长253%,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10%,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10%,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81% [15] - 5月民营企业销售收入增速快于全国企业09个百分点,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723% [15] 新兴产业支持政策 - 上海通过算力补贴支持民企大模型研发,江苏民企投资省级重大项目228个,年度计划投资1500亿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 [12] - 山东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年均实施技改项目12万个,支持企业参与"人工智能+"行动 [12] - 国家发改委支持民企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牵头国家重大技术攻关,平等使用科研设施 [12] 营商环境优化 - 专家建议地方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供耐心资本、完善基础设施、便捷审批等 [13] - 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与投资核准机制一致性,避免新兴领域"准入不准投",建立试错空间监管机制 [13] - 浙江力争2024年民间投资项目要素保障提升至"三个80%",包括专项基金、用地、能耗支持比重 [14]
重点支持创业板改革和消费提振 一地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向好
环球网· 2025-06-25 10:35
资本市场改革 - 重点支持深交所深化创业板综合性改革 包括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 优化发行流程 [3] - 依托区域股权市场深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 [3] - 实施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保险资金长期股权投资试点 [3] 新兴产业规划 - 2025年9月底前制定出台广东省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行动规划 [3] - 分领域出台支持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 核医疗等新兴产业政策措施 [3] - 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 [3] 金融支持政策 - 优化并购贷款规则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 [3]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牵头制定27项重点举措 涵盖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等领域 [3] - 探索形成可复制的"广东模式" [3] 消费提振措施 - 推动大宗消费更新 服务消费潜力释放 新兴消费增长 [4] - 鼓励发放购房补贴 消费券 支持首次置业 多子女家庭 农业转移人口购房 [4] - 落实异地公积金贷款政策 提高贷款额度 [4] 房地产政策 - 推进住房"以旧换新" 优化二手房"带押过户"流程 [4] - 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 [4] - 完善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扩大"白名单"覆盖范围 [4]
新兴产业人才储备加速 生产制造等职业招聘需求领跑
每日商报· 2025-06-25 07:28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人才需求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拟新增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17个新职业以及42个新工种,这些岗位发展势头强劲[1] - 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智能制造、芯片领域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的职位招聘增速强劲,无人机工程师、机器人调试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2] - 半导体工艺工程师、半导体设备工程师人才主要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机器人调试工程师人才来自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2] 传统行业招聘需求 - 智联招聘2025年1-5月招聘需求占比TOP10职业包括生产制造人员、房地产交易/开发/施工人员、物流/采购/供应链人员等[3] - 生产制造人员主要来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房地产交易/开发/施工人员主要来自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专业[3] - 招聘需求占比TOP10行业包括培训/课外教育/教育辅助、货运/物流仓储、餐饮、医药制造、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3] 城市人才流动趋势 - 杭州持续跻身"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前十,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产业迅速发展吸引人才流入[4] - "人随产业走"是各大城市的人才流动趋势,求职者可关注城市产业发展特性选择就业岗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