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

搜索文档
向海图强 另一个山东正在崛起
经济观察网· 2025-05-26 23:15
港口效率与吞吐量 -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以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62.62自然箱/小时刷新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2] - 2024年山东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超18亿吨、集装箱量突破4400万标准箱,总量位居全球第一[2] - 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总进度达93%,设计年通过能力1600万吨,堆场面积新增125万平方米[6]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8011.8亿元,同比增长6.1%,超过同期GDP增速[4][14] - 海洋经济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23年18.8%提升至23.9%,拉动地区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4][14] - 山东海洋生产总值从2011年8300亿元增至2023年17018.3亿元,居全国第二位[10] 港口群建设 - 山东拥有3500多公里海岸线,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均跻身国内港口吞吐量前十[6] - 山东港口物流集团五年间新布局建设内陆港39个、开通班列40条,航线总数达360余条[8] - 计划未来5年整合资源,打通内陆和海上运输环节,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9] 科技创新 -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 - 全球高分辨率海洋大模型"琅琊"、千亿级人工智能大模型"瀚海星云"在青岛发布[4][13] - 山东布局15项左右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12] 产业布局 - 山东省11个传统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7510亿元,同比增长6.9%[13] - 海洋渔业等4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6249.3亿元,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8%[13] -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1000万吨炼油二系列装置正式投产[13]
10万亿深蓝财富揭秘!帮主郑重解码海洋经济投资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5-25 09:53
中国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相当于人均7000元海洋财富 [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全球第一 [1] 深海科技产业投资机会 - 深海可燃冰储量可供使用100年 多金属结核中镍钴等新能源电池材料储量是陆地几十倍 [3] - 全国已有17.27万家深海科技企业 近60%为近三年成立 [3] - 深海装备技术门槛高于芯片 载人潜水器钛合金舱体抗压强度达55MPa(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承受5吨压力) [3] - 宝钛股份实现深海装备用钛合金100%国产替代 [3] - 中央汇金已开始布局掌握核心技术的深海装备公司 [3] 政策支持与产业方向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五部门专项支持广州南沙海洋经济发展 [3] - 海洋能规模化利用指导意见出台 海上风电、潮流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将加速发展 [3] - 2025年深海科技企业数量较三年前增长三倍 但市场集中度仍低 [4] 重点投资领域 - 核心材料领域:钛合金、耐腐蚀合金等 [4] - 全产业链整合能力企业:覆盖勘探设备至资源开发的一体化公司 [4] - 政策重点区域:海南、山东等海洋大省本土企业 [4]
广东“28条”促进“百千万工程”
广州日报· 2025-05-22 04:09
县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 - 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完善县(市)"点菜",省、市"上菜"的菜单式赋权方式,赋予县(市)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2] - 强化财政激励引导,完善省以下财政收入划分,优化调整共享收入分成比例,促进收入下沉,增强地方自主财力 [2] - 健全投融资机制,积极推进"政银企债基"联动,支持国企承接更多专项债券项目,壮大县域国企实力 [2] 县域产业发展 - 从特色产业培育、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平台建设、科技赋能、绿色生态化五方面提出措施 [2] - 强化现代化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工装备等发展建设能力,加力建设沿海渔港经济区 [2] - 推进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省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 - 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2] 新型城镇化建设 - 从城乡规划建设、城市更新、乡镇分类建设、住房保障、转移人口市民化五个方面提出措施 [3] - 健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协同推进机制,推动县城补短板强弱项 [3] - 压茬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 [3] 组织保障与实施 - 坚持主抓到县、由县主抓,健全省级统筹、部门协同、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3] - 确保各项改革任务1—2年内取得实质性突破,3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3]
28条措施出炉!广东以改革更好促进“百千万工程”
南方农村报· 2025-05-21 15:01
县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 - 深化县镇管理体制改革 通过菜单式赋权方式赋予县(市)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深化"县直报省 省直达县"改革 [9][10] - 强化财政体制激励导向 优化共享收入分成比例 国家税制改革增加的地方收入向市县倾斜分配 [14][15] - 健全县域投融资机制 推动财政"补改投"改革 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券支持力度 培育县域国企作为市场发债主体 [17][18][19] 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 建立"一县一策"特色产业培育机制 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 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30] - 强化现代化海洋牧场 海上风电 海工装备等发展建设能力 推进省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32][33] - 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培育壮大预制菜等食品工业 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36][37] 新型城镇化建设 - 健全县域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机制 采用购房补贴 房票等形式支持农民进城购房 [59][60] - 加强典型镇培育 推动中心镇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 重点打造工业重镇 商贸强镇等特色镇 [63][65] - 压茬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 统筹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 [55][57] 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 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75] - 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市场运行机制 支持通过入股 托管等方式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 [77] - 探索建立"土地超市" 健全闲置农房流转和盘活利用机制 [79][99] 城乡协调发展 - 高水平打造产业承接主平台 创新"飞地经济"等产业合作模式 [100][101] - 深化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对口帮扶协作 引导省属国企向欠发达地区布局 [102] - 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管护 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发展物流统仓共配 [86][87]
成交近7亿元!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收官
深圳商报· 2025-05-19 06:42
展会概况 - 2025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为期3天,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现场贸易洽谈活跃,展会签约和意向交易额达120亿元,成交额近7亿元,吸引观众近10万人次[1] - 展会汇聚全球渔业资源,深度联动全产业链,全方位展现产业发展新貌,特设8大专业展区[1] - 吸引来自俄罗斯、泰国、法国等超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家企业参展,参展产品超1.2万种[1] 展会亮点 - 13家远洋龙头企业携金枪鱼集体亮相,3天举办超10场开鱼秀,重达800斤的蓝鳍金枪鱼成为焦点[1] - 大宗采购商与优质展商现场达成1.5亿元年度采购协议[1] - 高端水产品竞价交易会成交总额达8862万元,展现深圳作为华南渔业市场枢纽的活力[1] - 举办123场高效商贸对接活动,覆盖酒店餐饮、私域电商、国际食材等全产业链渠道[1] 分会场活动 - 福田分会场在"五一"假期期间开展专业切鱼技艺展演[2] - 大鹏分会场组织美食嘉年华、特色海产展销市集及海洋文创互动工坊[2] - 盐田分会场举办少年鱼灯舞艺术表演、蓝鳍金枪鱼开鱼仪式及疍家鱼贴年画非遗技艺体验活动[2] 展会意义 - 深圳渔博会是深圳建设创造型现代渔业之都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实践[2] - 展会布局湾区、联动全球,持续扩大影响力,致力打造世界级旗帜性渔业盛会[2] - 深圳以渔博会为支点,撬动海洋经济发展潜力[2]
“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的朱啸虎,盯上水下机器人赛道!
证券时报· 2025-05-17 22:51
金沙江创投投资水下机器人赛道 - 金沙江创投联合领投世航智能Pre-A轮5000万元融资 此前曾因商业化路径不清晰退出人形机器人领域 [1] - 投资逻辑转向水下机器人 认为其应用前景更清晰 商业化落地步伐更快 [1][5] - 世航智能成立于2023年5月 专注水体机器人及智能无人装备研发 拥有180余项知识产权 [2] 世航智能技术实力与商业化进展 - 创始人陈晓博为国防科技奖获得者 主导研发全国首台商用水下清洗机器人 [2] - 实现水下机器人六大核心系统全自研 包括动力/控制/传感/导航/防水/布放系统 [2] - 首款产品"虎鲸"水下清洗机器人商用超一年 作业深度覆盖0-1万米 具备全自由度姿态控制算法 [2] - 产品已在水下清洗/勘测/基建维护等多场景商业化落地 [3][5] 水下机器人行业前景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20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 2027年有望达4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5% [5][6] - 全球1.2万个海上平台中2800个需在2030年前退役 水下机器人可替代高危人工维护 [5] - 产品分ROV(遥控)和AUV(自主)两类 当前欧美厂商垄断52%市场份额 国产替代空间大 [6] - 海洋高端工程设备自给率不足5% 水下机器人被视为海洋经济超级生产力 [7] 应用场景与技术优势 - 主要应用于海底设施腐蚀监测/管道检修/资源勘探等 配备AI导航系统可提前发现结构损伤 [5] - 相比人工潜水 能降低30%运营成本 减少维护停机时间 提升作业安全性 [5] - 抗流能力强 适应恶劣环境 在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况恶化背景下需求凸显 [2][5]
“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的朱啸虎,盯上水下机器人赛道!
证券时报· 2025-05-17 20:45
公司融资与背景 - 苏州世航智能连续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5000万元融资,招商局集团招商启航资本领投天使+轮,金沙江创投、云泽资本联合领投Pre-A轮,昆山天使基金、吴中金控、鞍羽资本跟投 [1] - 世航智能成立于2023年5月26日,是一家水体机器人及智能无人装备研发商,拥有水下机器人、智能船艇等相关知识产权180余项 [1][2] - 公司创始人陈晓博为哈工程和西工大毕业生,35岁已是正高级工程师,曾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主导研发全国首台商用水下清洗机器人和国内首艘某型水面无人装备 [1][2] 技术优势与产品 - 世航智能水下机器人首次实现稳定、高速、全自由度作业,六大系统(动力、控制、传感、导航、防水密封、动力布放)全部自研 [2] - 自研全自由度姿态控制算法,抗流能力强,可在0米至1万米海洋作业,应用于无人船舶、运输、清洗、资源勘测、基建维护等多个场景 [2] - 首款水下清洗机器人"虎鲸"已投入商用超一年时间 [2] 行业前景与市场 - 全球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2024年突破12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2024年突破百亿元,预计2027年超400亿元,复合增长率25% [3] - 全球海上平台总数达1.2万个,近2800个平台、1.85万口井和8万公里海上管道计划2030年前退役,水下机器人需求显著 [2] - 水下机器人主要分为遥控无人潜水器(ROV)和自主无人潜水器(AUV),全球市场被欧美厂商垄断,前五大厂商占52%份额 [4] 战略定位与愿景 - 金沙江创投认为人类对海洋开发尚处早期,看好世航智能以自主技术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标杆,开拓海洋经济万亿蓝海 [2] - 公司表示中国海洋高端工程核心设备自给率不足5%,水下机器人是海洋经济超级生产力,希望带领中国科技崛起共建海洋强国 [4]
“批量退出人形”后,朱啸虎投了个水下机器人
投中网· 2025-05-15 10:52
融资动态 - 世航智能连续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5000万元融资,天使+轮由招商启航资本领投,Pre-A轮由金沙江创投、云泽资本联合领投,老股东昆山天使基金持续跟投,吴中金控、鞍羽资本跟投[2] - 融资规模虽不及人形机器人领域动辄上亿的案例,但资方属性多元,涵盖产业资本、财务投资人和地方政府资金[2] - 投资方普遍将"海洋经济"作为关键词,显示对该前沿领域的看好[2] 行业背景 - 深海科技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一同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政策支持明确[3] - 海洋占地球面积70%,但目前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仅1%,中国市场海岸线总长3.2万公里全球前五,造船年产量和航运量全球第一,全球前十大港口中国占七个[10] - 中国海洋高端工程核心设备自给率不足5%,水下机器人被视为海洋经济中的超级生产力[10] 公司技术 - 自主研发六大系统(动力、控制、传感、导航、防水密封、动力布放)及全自由度姿态控制算法,适应3节及以上海况作业,作业深度0-1万米[7] - 流体设计使横截面阻力仅为国外竞品1/10,突破传统方盒子形态限制[7] - 拥有150余项水下机器人和智能船艇相关知识产权,主导研发全国首台商用水下清洗机器人和国内首艘水面无人装备[7] - 利用海洋作业数据训练AI算法,实现模块化适配清洁、探测等不同任务[8] 商业化进展 - 成立两年即落地三条产品线,水下清洗机器人"虎鲸"投入商用一年多,去年收入翻倍增长[5] - 国内唯一实现商业化清洗的水下机器人,与青岛港、烟台港、天津港等合作,船舶清洗业务年增长10倍[9] - 牵头制定水下机器人清洗行业标准,填补行业空白[9] 创始人特质 - 创始人陈晓博为85后连续创业者,哈工程和西工大背景(水下机器人领域第一梯队院校)[4] - 28岁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5岁评正高级工程师,三届中国机器人大赛冠军,拥有18年实践经验[4] - 提出"机器人三定律":1)替代高危工作 2)效率提升10倍+ 3)成本降低50%+,船舶清洗同时满足三项标准[10] - 学术与工程能力兼备,曾公派墨尔本大学研究多智能体,促使其从科研转向产业化[5] 投资逻辑 - 招商启航看重团队创新力、海工强校背景及与招商局业务的协同性[14] - 金沙江创投看好海洋开发早期阶段机器人替代人力的刚性需求[14] - 云泽资本认可团队十年以上行业积淀及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15]
看好大鹏!“央地国企深圳行”大手笔签约
深圳商报· 2025-05-15 07:31
央地国企深圳行活动成果 - 活动以"央地联动 逐梦山海"为主题,邀请40余家央企、国企考察大鹏新区投资环境,重点推介产业规划、扶持政策及人才政策 [1] - 现场达成9个央地合作项目签约,涵盖海洋科技、文旅融合、能源循环等领域,总投资额超74亿元 [1] - 重点项目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AI驱动的植物细胞自动化生物制造大科学设施与中试平台项目、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集普乐方海上渔旅综合体项目 [1] 大鹏新区近期发展举措 - 推动深圳首个央地合作大型文旅项目中旅开元森泊龙岐湾度假区落地 [1] - 与德国途易签约并揭牌中国区途易晟首店 [1] - 发布大鹏湾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计划,采用"一基地、多试验区"体系覆盖全海域测试场景 [1] - 创新推出"亲海研学"十大活动,聘请欧洲科学院院士林间等10位专家担任首批导师 [1] 大鹏新区产业布局 - 以旅游和海洋经济为核心,构建"出国旅游替代、运动达人天堂、海洋经济集聚、清洁能源基地"发展格局 [2] - 深圳海洋大学(筹)东校区封顶,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有序推进 [2] - 国家管网深圳LNG应急调峰站等能源项目投产,"大鹏LNG走廊"接卸量全国第一 [2] - 低空经济产业园投用,全球商业遥感卫星接收站网总部开工 [2] 文旅项目进展 - 地中海俱乐部粤港澳首店、洲际英迪格野奢酒店等21个项目落地 [2] - 全球最大乐高乐园单体建筑封顶 [2]
自然资源部:加快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快讯· 2025-05-13 14:15
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 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 - 加快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 [1] - 促进部局融合,推动用地用海用林用草等审批审核事项同步办理、联动审批 [1] 资源审批与数据管理 - 增强地理空间数据安全供给能力,提高要素精准保障能力和水平 [1] - 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坚实资源保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