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搜索文档
广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薛小龙:数据要素正重塑生产力系统、重构经济形态
搜狐财经· 2025-10-29 10:25
论坛活动与报告发布 - 10月28日,“科技驱动ESG升级:金融领域的责任创新与价值重塑论坛”在北京金融街举办 [1] - 活动中正式发布了中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金融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25) [1] - 该报告由广州大学与新华网联合研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多维度刻画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态势 [1] 报告核心观点 - ESG作为现代化企业的新战略目标,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 [3] - 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正重塑生产力系统、重构经济形态,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就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的过程 [3] - 未来竞争将从传统的供应链、技术、土地、资源竞争,转向数据要素与数据资源配置能力的竞争 [3] - 人工智能时代需以全样本、复杂系统思维构建大数据思维方式,建立分析经济社会复杂系统运行规律的新范式 [3] 报告方法论特点 - 将企业视为经济系统的微观主体与“基因” [4] - 构建大数据思维模式,依托企业微观大数据反映数字经济宏观系统运营规律 [4] - 从区域、行业、企业多维度对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数字经济创新行为进行全面扫描 [4] -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分析方法,搭建产业创新、科技创新与企业创新、区域创新之间的桥梁 [4] 未来展望 - 期待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发挥创新主体优势,提升数据要素配置能力 [5]
申通快递涨2.16%,成交额1.3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51.98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9 10:2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9日公司股价盘中上涨2.16%至15.58元/股,成交额1.33亿元,换手率0.59%,总市值238.5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51.98万元,特大单买入1143.61万元(占比8.60%),卖出1051.92万元(占比7.91%),大单买入2251.33万元(占比16.93%),卖出2191.03万元(占比16.47%)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54.81%,近5个交易日上涨0.71%,近20日下跌17.08%,近60日上涨6.42% [1] - 公司今年内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7月25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1411.43万元,买入总计1.63亿元(占总成交额20.47%),卖出总计1.49亿元(占总成交额18.69%)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国内快递、普通货运、货物运输代理、仓储服务、装卸服务在内的快递物流综合服务,快递服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98.67%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交通运输-物流-快递,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快递概念、智慧物流、大数据、阿里概念、中盘等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4.07万,较上期减少4.36%,人均流通股36082股,较上期增加2.81% [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六,持股3107.12万股,较上期减少1214.07万股,天弘永利债券A(420002)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财务业绩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5.70亿元,同比增长15.17%,归母净利润7.56亿元,同比增长15.81% [2] 分红记录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1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31亿元 [3]
科华数据涨2.01%,成交额7.2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403.0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9 10:23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29日盘中股价上涨2.01%至57.43元/股,成交额7.21亿元,换手率2.80%,总市值296.00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99.27%,但近期出现调整,近5个交易日下跌7.85%,近20日下跌24.50%,近60日上涨34.50% [2]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403.01万元,特大单买入占比17.52%,卖出占比23.05% [1] - 今年以来已7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10月27日)龙虎榜净卖出4.71亿元,买入总计4.02亿元(占比9.69%),卖出总计8.73亿元(占比21.05%) [2]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状况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7.33亿元,同比增长0.06%,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7.94%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3.8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30亿元 [4]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新能源产品49.62%,数据中心产品21.01%,IDC服务收入16.43%,智慧电能产品11.77%,其他1.17%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10月20日股东户数为5.90万,较上期增加1.72%,人均流通股7706股,较上期减少1.69%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667.29万股,较上期减少372.54万股 [4] - 机构持仓出现变动,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和南方中证1000ETF为新进十大流通股东,而广发创新升级混合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4] 公司概况与行业属性 - 公司成立于1999年3月26日,于2010年1月13日上市,主营信息设备用UPS电源、工业动力用UPS电源的生产与销售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其他电源设备Ⅱ-其他电源设备Ⅲ,概念板块包括一体机概念、DeepSeek概念、算力概念、大数据、腾讯概念等 [2]
数智化驱动金融风险防控升级
经济网· 2025-10-29 10:15
核心观点 - 数智化时代下需推动监管与时俱进,在管理风险的同时为金融创新留出空间 [1] - 数字化赋能金融机构成效显现,应对新型风险挑战需采取技术筑基、合规护航、协同发力的路径 [1][4] 金融风险新挑战 - 数字技术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合规风险和金融稳定风险,数字经济改变了金融服务方式但未改变金融本质规律和风险体系 [2] - 数字化浪潮带来全方位结构性变革,新型风险呈现来源多元、形态复杂、传导迅速的特征 [4] - 检察机关今年1至9月起诉证券犯罪100余件涉及330余人,起诉私募基金犯罪100余件涉及260余人 [2] 监管与法治建设 - 系统推进金融法治建设,完善金融法律体系,提升监管法治管理意识,加强风险协同制度建设 [2] - 需适时修订法律以明确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基本规则、监管框架和法律责任 [5] - 完善全链条金融监管机制,依法打击涉人工智能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5] - 建立可解释的算法规则,改变监管理念以管理风险并为金融创新留出空间 [3] 技术应用与投入 -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动银行业从数字赋能的互联网服务向智能驱动的新型服务模式演进,深度融入客户精准识别、贷款调查、智能审批等核心业务及反欺诈领域 [4] - 摩根大通今年预计投入180亿美元用于科技研发,目前已落地500多个AI应用场景 [4] - 需夯实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强化数据采集质量与模型统筹管理,筑牢网络安全底线 [4] 机构合规与协同治理 - 金融机构需将合规贯穿业务全流程,成立专门团队审核科技活动合规性,并与监管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 [5] - 检察机关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合法金融创新发展,并统筹国内和国际,坚持追逃追赃一体并进,深化国际刑事司法协作 [3] - 推动金融违法犯罪溯源治理,加强全社会金融法治意识,实现抓早抓小和系统整治 [3]
教育科技行业“十五五”市场战略研究及投资建议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5版)
搜狐财经· 2025-10-29 10:15
教育科技行业定义与分类 - 教育科技行业是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前沿领域,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教育教学、学习、评估、管理等环节进行创新与优化[3] - 中国市场将教育科技清晰划分为三大类别:在线学习平台、技术学习硬件以及学习支持软件,其中在线学习平台凭借其广泛的覆盖性与便捷性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3] - 教育科技产品核心在于突出教育教学特性,紧密围绕师生需求进行研发与应用,具备高度针对性与实用性,能有效融入教学流程以提升效率与质量[4]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与现状 - 我国积极出台政策推动行业稳健发展,“双减”政策促使行业加速转型升级,领先企业转向非应试型学习解决方案,如艺术、体育、心理健康等领域项目[5] - 在线教育是行业最大细分赛道,覆盖各年龄段与学科领域,2023年全球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约达1665.5亿美元,同比增长13.4%[6] - 2025年全球教育科技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40亿美元,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6] - 在线教育市场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其便捷性、资源丰富性以及个性化学习体验等优势,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推动市场进一步拓展[8] 行业产业链解析 - 教育科技产业链涵盖上游、中游与下游三个关键环节:上游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核心技术研发及智能教育硬件制造[9] - 中游环节整合上游技术与硬件资源,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学习支持软件等各类教育产品与服务[9] - 下游将中游产品与服务应用于实际教育场景,为学生、教师、教育机构及企业用户提供具体教育服务[9] - 云计算作为重要基础设施,2023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4580.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3.25%,其成本降低与性能提升将助力教育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10] 行业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 - 在教育数智化背景下,优化教育技术与工具以提升可用性与适用性是增强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需要教育工作者与科技企业工程师协同创新[11] - 行业将分析2019-2031年全球主要国家市场,包括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的教育科技市场规模、增长率及销售收入发展趋势预测[13] - 行业将对中国教育科技行业2019-2024年的总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经济规模及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14] -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包括主要竞争因素、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竞争策略以及2025-2031年竞争格局展望[21][22] 市场前景与投资分析 - “十五五”规划将为教育科技行业找到新的增长点,期间将进行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及投资机会分析[23][24] - 行业投资特性分析包括进入壁垒、盈利因素及盈利模式,“十五五”期间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也将被评估[25] - 2025-2031年中国教育科技市场规模、消费量及行业销售收入将进行分析与预测[16][17]
达梦数据跌2.03%,成交额1.4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693.18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9 09:52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29日盘中股价下跌2.03%至264.02元/股,成交额1.49亿元,换手率0.76%,总市值298.9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693.18万元,特大单净卖出1098.37万元,大单净卖出2594.8万元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上涨8.36%,近5个交易日上涨7.45%,近60日上涨13.23%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数据库产品开发服务商,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软件产品使用授权92.15%、运维服务4.85%、数据及行业解决方案1.82% [2]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8.30亿元,同比增长31.90%,归母净利润3.30亿元,同比增长89.1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90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1.10万,较上期增加42.02%,人均流通股6656股,较上期减少29.59% [2] - 诺安成长混合A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159.80万股,较上期增加16.27万股 [3] - 中欧互联网混合A新进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99.51万股 [3] 行业与市场定位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软件开发-垂直应用软件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国产软件、数据要素、次新股、大数据、信创概念等 [2]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智慧安检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公共安全需求持续升级,智慧安检市场规模将超350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29 09:24
行业概述与定义 - 智慧安检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科技对安检过程进行全面升级优化的系统,旨在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并实现实时监控与分析 [3] - 与传统依赖人工操作、效率较低且易失误的安检方式相比,智慧安检能够实现对人员、物品的快速精准检测,并具备强大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能力,可防患于未然 [1][10] - 主要分类包括人脸识别系统、人证票自助核验闸机、毫米波人体检查设备及智慧安检通道 [3] 市场规模与发展历程 - 中国智慧安检行业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89.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7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03%,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350亿元 [1][10][11] - 行业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机场引入X光安检机,21世纪初随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普及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后进入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为特征的新阶段 [5] - 2021年北京地铁试点“信用+地铁智慧安检”模式,采用人脸识别和AI辅助判图技术,高峰期进站效率提升60% [6] 产业链与下游应用 - 产业链上游包括安检设备制造商、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及大数据处理公司,负责硬件制造和软件算法开发;下游应用领域高度集中于交通领域,还包括工业、建筑及医疗等 [6][7] - 智慧安检在机场、铁路、公路、地铁等交通枢纽广泛部署,通过智能识别和AI辅助判图提升通行效率与安全防控水平 [8] - 2024年中国交通出行总人数为645.92亿人次,同比增长5.4%,其中铁路旅客发送量43.12亿人次,公路人员流动量592.9亿人次,为民航客运量7.3亿人次,为智慧安检提供持续市场空间 [8][9]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行业呈梯队化竞争格局:第一梯队由美国阿森纳、意大利启亚等国际巨头主导;第二梯队主要由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具优势的中国企业组成,如同方威视、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盛视科技、声迅股份等 [12][13] - 海康威视聚焦X光安检设备及智能识别系统,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18.18亿元,同比增长1.48% [14] - 大华股份作为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其视频与AI技术可与智能安检形成协同效应,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1.81亿元,同比增长2.12% [15] 未来发展趋势 - 无感通行趋势:通过太赫兹、毫米波等感知技术与AI视觉算法融合,实现“走过即安检”的零停留体验,提升通行效率 [16] - 预防式安检趋势:利用大数据和AI构建旅客数字画像,实现风险前置识别与分级管理,推动安检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及“一人一策”模式转型 [17] - 全流程溯源趋势:应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不可篡改的安检数据信任链,确保数据真实性与可信度,支持跨部门可信共享与协同 [18]
研判2025!中国电磁铁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分析:智能化升级推动行业需求不断增加[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29 09:11
行业概述 - 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装置,工业原理基于安培定则,具有断电后磁性迅速消失的特性,在需要频繁开关磁场的场景中具有优势 [3] - 电磁铁按电流可分为交流和直流,按用途可分为制动、起重、阀用、牵引电磁铁 [3] - 行业发展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起步阶段,技术以机械式为主;20世纪80-90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外资进入带来技术提升,产品多样化;21世纪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出现稀土永磁、超导等新型电磁铁,应用于高端领域 [4][5] 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电磁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5.7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41.01亿美元 [6] - 中国电磁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0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10.2% [1][6] - 中国电磁铁行业处于贸易顺差状态,2025年1-8月进口数量为1.83亿个,出口数量为4.8亿个,但进出口数量同比分别下降4.2%和8.6% [8] 产业链分析 - 行业上游主要包括磁性材料、导电材料、绝缘材料等原材料及铁心、线圈等零部件 [5] - 行业中游为电磁铁的生产制造环节,企业负责设计、加工和组装,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产品 [5] - 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工业自动化、电力系统、交通运输、家用家电、医疗设备等 [5] 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参与者包括大型制造商和众多中小型厂商 [8] - 中科电气是行业龙头企业,拥有“锂电负极+磁力装备”双主营业务,2025年上半年其电磁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同比下降9.7% [8] - 宁波兴茂电子科技是专业从事电磁铁和电磁阀产品研发制造的企业,核心产品为客制化电磁铁(阀),应用于电梯制动、汽车防抱死及医疗设备等场景 [9] 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未来将朝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采用高性能磁性材料和嵌入传感器、控制系统来提升产品性能 [10][11] - 市场需求向高端领域倾斜,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医疗设备等领域对高精度、高性能电磁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12] - 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企业需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以降低能耗和污染 [13] 中国市场特点 - 作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中国对电磁铁需求量巨大,市场发展迅速 [1][6] - 国内市场正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转型,产品集成先进传感器、执行器及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监测、故障预知等功能 [1][6] - 国内企业积极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竞争力,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未来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进步,市场有望实现更快发展 [1][6]
亿安智航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0-29 05:5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亿安智航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蒋瑜涛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等一般项目 [1] 核心业务与技术领域 - 公司业务聚焦于智能无人飞行器领域,包括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与销售 [1] - 公司布局人工智能技术,涉及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及人工智能硬件销售 [1] - 公司致力于电子技术与硬件研发,包括电子元器件批发、电子专用材料研发及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 [1] - 公司业务覆盖软件与数据服务,包括软件开发、大数据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 [1] - 公司涉足物联网与网络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研发、网络技术服务及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 [1] 商业与市场活动 - 公司业务包含进出口活动,具体有技术进出口和货物进出口 [1] - 公司提供销售与租赁服务,涉及航空运输设备、通信设备、机械零件等多种产品的销售及不含许可的租赁服务 [1]
从技术应用到协同治理 数智化驱动金融风险防控升级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05:10
推动监管数智化 ●本报记者 熊彦莎 吴杨 10月28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数智化时代下的金融风险防控与协同治理"平行论坛召开。与会专家认 为,在数智化时代浪潮下,应推动监管机构与时俱进,在管理风险的同时,为金融创新留下丰富空间。 数字化赋能金融机构的成效已逐步显现,应采取技术筑基、合规护航、协同发力的路径,应对数字化浪 潮下的新型风险挑战。 数字化赋能金融机构的成效已逐步显现。中国农业银行总法律顾问、法律事务部总经理,中国银行业协 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主任赵廷军表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推动银行业加快从数字赋能的互联网服 务向智能驱动的新型服务模式演进,从部门级服务向全局智能驱动跨越,不仅深度融入客户精准识别、 贷款可视化调查、智能审批等核心业务,更在反欺诈等风险防控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摩根大通中国区联席首席执行官、亚太区首席财务官何耀东介绍,摩根大通今年预计投入180亿美元用 于科技研发,目前已落地500多个AI应用场景,印证了持续技术投入对风控能力的赋能作用。 与会专家认为,数字化浪潮给金融行业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结构性变革、提升服务效率之余,新型风险 也在不断积聚,呈现"来源多元、形态复杂、传导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