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搜索文档
常山北明: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14 18:13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范围为9,000万元至10,000万元,较上年同期调整后的亏损25,404万元大幅收窄[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2,000万元至13,000万元,相比上年同期的32,038万元亏损显著改善[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亏损0.0563元/股至0.0626元/股,上年同期调整后为亏损0.1589元/股[1] 业绩变动原因 - 公司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积极布局,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业务收入实现稳健增长[1] - 2024年11月实施的资产置换(置出纺织业务)对本期净利润产生6,634万元的正面影响[1][2] - 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主要系政府补助金额下降所致[2] 财务数据调整 - 公司追溯调整上年同期财务数据,因2024年11月通过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能投发展和智慧产业的控制权[1] - 上年同期调整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362万元,调整后为25,404万元[1]
2025年保险行业AI应用全景洞察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7-14 17:54
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正经历数字化与AI驱动的深度转型,从传统业务模式向智能化、生态化升级 [1][2] - AI技术已渗透保险全价值链,包括销售、核保、理赔、中后台管理等核心场景,实现降本增效与价值创造 [24][30] - 生成式AI有望为保险业带来700亿美元生产力提升,金融行业大模型在保险领域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13][22] - 行业科技投入持续增长,2025年预计达670亿元,大数据、云、AI为主要投入领域 [18] - 政策支持加速"保险+AI"模式发展,推动行业从效率工具向战略中枢升级 [16][60]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保险原保费收入从2019年4.3万亿元增至2024年5.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0%,2024年增速回升至11.2% [10] - 预计2026年原保费收入突破6.3万亿元,寿险、财产险、健康险为主要增长驱动 [3][10] - 保险科技投入增速达14.6%,显著高于行业整体增速,2025年将突破670亿元 [18] 技术应用场景 销售环节 - AI推动销售从"人海战术"向全流程智能体系转型,覆盖获客、需求分析、产品推荐等环节 [35] - 生成式AI与垂直知识融合提升服务个性化,推动代理人向专业风险顾问转型 [35] - 典型案例:i云保通过MPRC行销培训系统实现销售全流程数智化 [47] 核保环节 - 多技术融合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核保时效缩短至分钟级,复杂案例采用人机协同模式 [39] - 动态风险画像通过语义分析医疗文本提取风险因素,结合智能穿戴设备实现动态预警 [39] - 典型案例:平安人寿实现秒级核保与智能反欺诈全流程改造 [50] 理赔与后服务 - AI赋能报案、查勘、定损到核赔全流程,通过多模态识别、知识图谱提升效率 [40] - 构建"保险+服务"生态闭环,典型案例:商涌科技服务8000万人健康险生命周期管理 [53][54] 中后台管理 - AI重构风险管控、资源调度与决策支持体系,实现全链路穿透监测与智能合规审核 [32] - 众安信科构建覆盖保前、保中、保后的全链路AI应用体系,包括产品开发助手、销售机器人等 [56][57] 技术架构 - 边缘计算应用于UBI车险和反欺诈模型训练 [26] - 机器学习(含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用于智能定损、动态定价优化 [26] - 生成式AI(含NLP、LLM)实现智能客服、自动化保单生成、精准营销等 [26] - 知识图谱与计算机视觉分别应用于反欺诈网络构建和自动化理赔 [26] 发展趋势 - 从单点工具向集中化智能体中台转变,形成覆盖全流程的智能决策中枢 [60] - 从"产品销售"向"保险+服务"生态转型,构建跨行业服务网络 [63][64] - AI在风控领域呈现双面性:提升反欺诈效率但带来算法偏见与合规挑战 [66]
2025年上海品牌营销公司TOP5排行AI营销解决方案
搜狐财经· 2025-07-14 17:53
行业趋势 - 品牌营销行业正借助大数据和AI技术从海量数据中精准分析消费者行为模式、兴趣偏好及市场趋势[1] - 行业从单一依赖转向全矩阵协同生态布局,主流媒体与新兴平台需协同作战以提升营销ROI[5] - 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社交媒体(小红书/微信)、电商平台等新兴渠道成为精准触达与流量转化的关键阵地[5] 途阔营销核心竞争力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提供涵盖搜索引擎/短视频/社交平台/应用市场的全平台整合营销服务[3] - 自主研发23大AI智能系统,包括懂搜帝(SaaS架构的网站分析与排名优化工具)、途阔舆情通(品牌实时监测系统)等[3] - 通过AI算法深度挖掘消费者数据,实现目标受众精准定位与AI辅助创意生成[4] - 专业服务团队提供顾问式服务及完善售后体系,2025年位列上海品牌营销公司前列[1][4] 蓝色光标行业地位 - 作为行业知名企业,在数字化营销领域拥有深厚积淀与广泛影响力[5] - 运用大数据分析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并融合VR/AR等新兴技术提升消费者互动体验[5] - 覆盖社交媒体营销/搜索引擎推广等多渠道,以数据驱动实现精准布局[5] 技术应用 - AI技术深度融合营销全流程,包括数据挖掘、创意生成、舆情监测等环节[3][4] - 途阔营销的懂搜帝系统通过AI算法提升关键词排名与网站流量转化能力[3] - 行业普遍采用大数据分析把握市场动态与消费者行为习惯[5]
中国将实现时速400公里高铁商业化运营
第一财经· 2025-07-14 11:54
中国高铁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 [1] - 高铁单日旅客发送量超1600万人次复兴号累计投用1931标准组运送旅客33亿人次覆盖31个省区市及香港 [5] - 构建八纵八横主骨架高铁网技术体系涵盖6大领域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 [6] 技术突破与创新 - CR450AF/BF复兴号动车组最高时速400公里阻力降低22%牵引效率提升4%整体减重10%能耗降低20% [9] - 时速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填补高铁与飞机速度空白具备高效安全节能环保特点 [9]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铁路安全检测生产作业及司机培训如智能图像识别水下检测机器人等 [10] 国际合作与标准化 - 与40余国开展铁路合作项目遍及四大洲雅万高铁将通行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46分钟 [6][7] - 主持制定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领域全部13项系统及国家标准 [7] - 匈塞铁路开通3年累计发送旅客1100万人次 [7]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高铁营业里程目标超5万公里覆盖97.2%的50万人口城市2035年达7万公里 [6] - 推动时速400公里商业化运营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建立风险感知技术体系 [10] - 中车计划成为全球领先装备制造商推动列车向智能高效安全舒适升级 [10]
锐明技术海外营收占46%拟赴港上市 中期预盈超1.9亿或将分红7080万
长江商报· 2025-07-14 07:18
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9亿元至2.2亿元,同比增长53.64%至77.90% [2] - 预计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65亿元至1.95亿元,同比增长39.68%至65.08% [2] - 2024年营业收入27.77亿元,同比增长63.45%;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184.5% [3] - 2024年扣非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194.33%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15亿元,同比增长2.53%;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89.6% [4] - 2025年二季度净利润预计0.9亿元至1亿元,同比增长27%至41.1% [4] 海外业务 - 2024年国外市场营业收入12.88亿元,同比增长45.87%,占总营收46.38% [2] - 业务已拓展至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 [7] - 2024年越南智能工厂开始承担海外重点区域客户产品的生产制造任务 [7] - 计划在南美巴西等地建立生产线,供应南美和北美市场 [8] - 考虑在东南亚其他地区、中东甚至美国本土投产 [8] 分红计划 - 2025年度中期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不低于4元(含税) [2] - 中期分红金额将超过7080万元,占净利润预告最低数的37.3% [5] - 2024年曾两次实施分红,上市至今累计分红4.7亿元 [6] 全球化战略 - 启动赴港上市计划,以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8] - 赴港上市旨在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公司治理透明度 [8] - 未来将继续推进海外产能布局,新建智能制造中心 [7] 行业背景 - 商用车行业正经历智能化转型,从单一功能向平台化转型 [3] - 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成熟应用推动行业需求增长 [3] - 公司聚焦商用车安全、合规和效率提升的AIoT智能物联解决方案 [3]
中国将实现时速400公里高铁商业化运营
第一财经· 2025-07-13 20:07
中国高铁发展现状 - 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构建了八纵八横主骨架,覆盖全国97%以上的50万人口大城市 [1] - 高铁单日旅客发送量超1600万人次,复兴号高速列车累计投用1931标准组,运送旅客33亿人次,覆盖31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3] - 计划到2025年底高铁营业里程达5万公里以上,覆盖97.2%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2035年底达7万公里左右,覆盖主要城市群和经济板块 [3] 技术创新与装备展示 - 展示时速400公里动车组、时速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等自主创新技术装备 [1] - CR450AF/BF复兴号动车组最高运营时速400公里,阻力降低22%,牵引效率提升4%,整体减重10%,能耗降低20% [6] - 时速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填补高铁和飞机之间的速度空白,具有高效、安全、节能环保特点 [6] 技术体系与标准建设 - 构建涵盖高速动车组、工程建设、列车控制等6个方面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3] - 研制适应不同速度等级和运营环境的复兴号系列动车组,在8100公里高铁线路上实现350公里商业运营 [3] - 主持制定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领域全部13项系统及国家标准 [4] 国际合作与项目成果 - 与4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铁路合作,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 [4] - 雅万高铁将通行时间由3个多小时缩短至46分钟 [4] - 匈塞铁路开通3年多累计发送旅客约1100万人次 [4] 智能化与绿色发展方向 - 应用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安全隐患精准识别,使用水下机器人进行自动化检测 [6] - 采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提升高铁司机培训效果 [6] - 推动人工智能与铁路深度融合,建立健全风险感知技术体系 [6] - 中国中车积极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高速列车向智能、高效、安全方向升级 [7]
有职校分数超211高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3 17:04
职校发展现状与趋势 - 职校办学质量显著提升,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已达87所,2025年新增36所[8] - "新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将扩围至220所,带动职业教育整体提质升级[9][10] - 职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等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校毕业生[2][13] 职校教育模式创新 - "本升专"现象兴起,本科毕业生通过高职院校回炉提升职业技能,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专科专业招收135名本科毕业生[6][7] - 产教融合深化,顺德职业技术大学与库卡机器人共建"库卡学院",培养140余名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14] - 科教融汇成为新方向,职校参与应用技术研发转化,专业设置瞄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14][15] 职校人才输出价值 - 我国工程师总量从2000年521万人增至2020年1765.3万人,职校是现场工程师重要供给方[12]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生戴胜军通过技术攻关累计为企业节约超1000万元成本[12] - 广东拥有7所职业本科大学,数量全国第一,与区域制造业发达程度高度匹配[15] 职校社会吸引力变化 - 部分职校录取分数线超211高校,深圳职业技术大学2024年广东物理类最低分559分(超本科线117分)[18]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2024年录取到602分高分考生[18] - 职教高考制度推进,未来将向普高和中职学生平等开放,强化技能素养考察[19]
天府机场创新打造“证件查验及工具核销智能管理系统”
中国民航网· 2025-07-13 15:39
智能化机场管理系统 - 天府机场自主研发的"证件查验及工具核销智能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公司在智能化、无纸化技术应用方面取得新突破 [1] - 系统分为"智慧员工验证管理系统"和"工具核销智能管理系统"两大核心部分,应用于机坪控制区道口和工作人员通道的验证环节 [3] - 系统具备快速录入临时通行证信息、电子存档防爆检查记录、高效查询长期通行证信息、工具物料核销等功能 [3] 效率提升数据 - 临证员工过检登记时间从7分钟/10人缩短至1分钟左右,效率提升超80% [4] - 工具核销环节通过单据分类、云端数据共享等功能,打破"原进原出"的传统模式 [4] - 增设专用工具架、工具核销工作区和四宫格区域,按照"同类别、齐摆放"原则管理工具,有效避免漏件错件 [4]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持续探索大数据、AI等新技术在民航场景的应用 [4] - 目标是为行业"智慧机场"建设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天府方案" [4] - 战略定位是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全球性航空枢纽机场" [4]
“2025法国百名华裔中国行”首批成员巴黎启程
中国新闻网· 2025-07-13 09:52
项目概况 - "2025法国百名华裔中国行"项目首批30名成员于7月12日从巴黎戴高乐机场启程前往上海,搭乘中国东方航空MU554航班,行程为期20天 [1] - 项目由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主办、远海智行承办,法国奔腾中文学校协办,后续两批成员分别于7月13日和15日出发 [2] - 活动共组织100名12至18岁在法华裔青少年,覆盖上海、杭州、深圳、珠海、厦门、香港、澳门等7个中国城市 [2] 活动内容 - 以人工智能实训与科技名校参访为主题,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无人机等前沿科技开展研学 [2] - 行程包括走访中国知名高校(如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与科技企业实验室,结合短视频大赛等文化体验活动 [2][3] - 参与者张家灵提到将重点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知识,并体验中国大学校园环境及夏令营语言培训 [2] - 成员胡锌迪特别关注科技公司研究基地的参观,认为活动能深入了解中国城市发展差异 [3] 合作方参与 - 中国东方航空提供全程交通保障,其巴黎营业部长期支持法国青少年赴华夏令营项目 [3] - 项目目标为拓展中法/中欧青少年双向交流,增进华裔青少年对中国现代化成就及文化的认知 [2]
前5个月实现利润总额2162亿元,同比增长11.9%—— 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益改善
经济日报· 2025-07-13 06:22
行业增长表现 - 前5个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同期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高4.8和1.6个百分点 [1] - 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162亿元,同比增长11.9% [1] - 5月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3亿台(+5.5%),集成电路产量1935亿块(+6.8%) [1] - 前5个月集成电路出口量增长19.5%,智能芯片、算力服务器等保持稳定增长 [2] 增长驱动因素 - 技术突破:集成电路、光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突破,智能手机迭代和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依赖底层技术 [1] - 市场需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新业态涌现,工业领域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应用深化 [1] - 政策支持:国家出台稳增长方案与"两新"政策,推动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 [3] - 资本活跃:投资并购提升产业链韧性,形成规模与技术双重优势 [3] 细分领域亮点 - 智能网联汽车带动智能座舱、激光雷达、车载显示等电子产品收入增长 [2] - AI服务器成为重要增长引擎,单项目采购规模可达数千台,金融、医疗领域转向"上智"需求 [3] - 消费级AI终端(智能手机、智能PC、无人机、智能汽车)和行业智能化转型共同推动市场扩容 [4] 数字化转型进展 - 智能工厂普及率达60%(高于制造业均值12个百分点),生产自动化、设备数字化和数据采集领先 [6] - 《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推动芯片、传感器等核心产品性能跃升,加速技术产业化 [5] - 数字化转型纵向贯通产业链、横向赋能多行业,形成协同发展生态网络 [5] 技术突破方向 - 半导体工艺/材料国产化率提升,先进计算、高端存储、移动通信设备技术攻关突破 [3] - 折叠屏、AI终端等消费电子产品持续创新,智能手机保持技术引领 [3] - 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提升全球竞争力 [1] 未来发展趋势 - 全球电子产品市场回暖叠加国内数字消费稳定增长,行业全年将保持增长 [1] - 企业聚焦高端新兴消费领域,加强国际化布局,政策支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2] - 需突破集成电路等技术瓶颈,提升整机制造能力和产业链协同效应 [5]